建筑设计师论文建筑师职称论文:石材技术发展与建筑师创作

合集下载

建筑设计范文建筑创作理念和建筑艺术的融合

建筑设计范文建筑创作理念和建筑艺术的融合

建筑设计范文建筑创作理念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建筑设计范文:建筑创作理念和建筑艺术的融合建筑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不仅仅涉及到建筑结构和功能的设计,更需要融入建筑师的创作理念和建筑艺术的灵感。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通过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建筑艺术相融合,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建筑作品,既符合功能要求,又展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创作理念的体现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通过自己的创作理念来确定建筑的整体风格和特点。

创作理念是建筑师对于建筑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愿景,是建筑师对于空间、光线、材料等要素的独特理解。

通过将创作理念与建筑空间和形式相结合,建筑师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建筑语言,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通过建筑作品表达出来。

例如,建筑师可以通过创作理念来体现对环境的尊重和保护。

在设计中,建筑师可以运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打造出具有绿色环保特点的建筑。

这种情况下,建筑师的创作理念是通过建筑的设计和构造来体现环境保护的信念,实现建筑和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建筑艺术的运用建筑艺术是建筑师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建筑艺术不仅仅包括建筑的造型和结构,更包括建筑的比例、节奏、色彩和材质等方面。

通过艺术化的建筑设计,建筑师可以为建筑注入生命力,使其成为一种真正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共鸣的艺术品。

建筑艺术的融入可以通过建筑的造型和立面设计来实现。

建筑师可以通过运用曲线、变形等手法创造出独特的形式语言,使建筑在外观上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同时,建筑师还可以通过运用色彩和材质来丰富建筑的艺术表现力,打造出富有层次感和质感的建筑。

三、建筑创意的创新建筑创意是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的灵感和创新。

建筑师可以通过创意的思维方式,将不同的元素和观念进行组合,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和体验。

创新的建筑创意可以通过建筑的功能和结构来体现。

建筑师可以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赋予建筑更多的创造性和独特性。

比如,建筑师可以创造出具有多重功能的建筑,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或者采用非传统的结构设计,使建筑在形式上与众不同。

石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石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石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人们对建筑环境美观和质量要求的提高,石材作为一种传统而又经久耐用的建筑材料,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

石材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具有独特的色彩和纹理,广泛应用于建筑的外立面、地面、室内装饰等方面。

本文将探讨石材在建筑中的应用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石材在建筑外立面的应用石材在建筑外立面的应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在欧洲的许多古老城市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石材修建的建筑,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和帕尔马的主教座堂等。

而在中国,石材外立面的应用则表现在古代园林建筑中,如北京颐和园中的长廊、苏州的拙政园等。

石材作为一种建筑外立面的主要材料之一,其应用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良好的抗风化性能:石材具有很好的抗风化性能,可以经受住恶劣的气候条件,长期保持建筑外墙的美观。

2. 独特的纹理和颜色:石材拥有多种多样的纹理和颜色,可以根据建筑的设计风格和要求选择不同的石材种类,实现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

3. 耐高温性能:石材可以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物理性能,不会因温度的升高而变形或失去原有的美观。

4. 易于维护:相比其他建筑材料,石材的清洁和维护相对较为简单,只需要定期清洁即可。

二、石材在地面铺装中的应用除了外立面的应用,石材在建筑的地面铺装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公共场所如广场、街道、公园等,常见的石材铺装材料有花岗石、大理石等。

而在室内空间,石材地板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石材地面铺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耐磨性能好:石材地面可以承受大流量的人流和车辆的穿行,不会因为使用频繁而磨损。

2. 易于清洁:石材地面相对于地毯或其他地板材料更易清洁,只需使用清洁剂擦拭即可保持光洁。

3. 保持温度稳定:石材地面可以保持温度的稳定,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给人们提供舒适的行走环境。

4. 环保性:石材地面不会产生静电,避免了灰尘的附着,对人们的健康更有益。

建筑师高级职称论文

建筑师高级职称论文

建筑师高级职称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与含义,建筑师便有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及语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建筑师高级职称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建筑师高级职称论文篇一一位建筑师,一座城市[摘要]本文主要是从巴塞罗那的高迪建筑的作品风格怪异中来体会自然主义的建筑物之间的融合。

打破理性主义的常规,将静物以动感,赋予物质精神。

而且一切彰显自然,无序,把不可能的皆显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巴塞罗那高迪建筑风格设计思想一半是疯子,一半是天才的建筑师高迪,用自己神奇而有极富疯狂的创造力,让巴塞罗那的大街小巷居住着一个个想象的精灵。

他的作品也脱离了纯几何学的束缚,诡异多变的想象力,让巴塞罗那不同凡响。

一、个性城市西班牙塞万提斯作家曾经称赞“巴塞罗那是西班牙的骄傲和世界上最美的城市。

”这是一座富有艺术气息的城市。

这里曾诞生三位世界顶级的艺术家毕加索、米罗、高迪。

可以说毕加索是以自己的绘画,米罗是以自己的雕刻,来让巴塞罗那生辉,而高迪是让巴塞罗那高高矗立在人们的面前,辉煌的建筑让巴塞罗那不同凡响。

巴塞罗那,是安东尼•高迪的画板,他尽情的挥洒自己对建筑的诠释。

高迪赋予了巴塞罗那无与伦比的魅力, 也完整了这整个城市的创意。

巴塞罗那用建筑创造了一座独具创意的城市, 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座两千多年古城的魅力所在。

北纬51度14分,东经2度1分的经纬线划破的地方, 就是这座西班牙的第二大城市――巴塞罗那。

这座城市没有一座摩天高楼和立交桥。

无论处于任何位置来观赏这座城市,它都像是被蓝色的海洋怀抱着。

巴塞罗那,它的路途两边都是百年历史建筑,而且以独特的建筑艺术称荣。

整座城市几乎所有最具盛名的建筑物都出自一人之手。

就是这位即使天才又是疯子的安东尼奥•高迪。

二、既是天才又是疯子在人们眼里高迪是一个才华横溢且性格怪异的建筑师。

他自己也经常自嘲“自有疯子才会试图去描绘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

疯子与天才往往总在一线之间,是天才还是疯子呢?从高迪手下诞生的每一个建筑,它总是标新立异,也总是在不断的考验着人们的想象力。

石材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石材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摘要:自古以来,石材一直都被做为建筑工程中广泛运用,无论是在建筑外表面材料,,还是在建筑的景观中运用的景观石,或者是在建筑的承重体系中中,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

从古埃及时代的金字塔,到雅典娜时期的神庙建筑,再到当代的建筑师马清运设计得母亲住宅,赫尔佐格的慕思酿酒厂等,石材在建筑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由于石材拥有丰富的色彩和特别的质感,在室内装饰中,也被大量的使用。

为此,我们要去研究石材,去研究他的特性,质地,颜色,质感等,使得在石材在建筑作品中,发挥更绚丽的光彩。

正文:自从古埃及时代,古代的人们就能对石材进行很好的运用。

在这片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坐落着很多的金字塔。

厚重的石块,巨大的体量,金字塔给人以威严、庄重的感觉。

该建筑很好的利用了石材厚重感,成功的营造出金字塔庄重、威严的感觉。

同时,由于石材具有很好的耐久性,才能经历几千年,依然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为了能更好的去运用石头,这种材料,接下来,我们对石材的,种类,质地,颜色等进行细致的分析。

一. 石材的分析1.石材的种类装饰常用的石材通常分为:天然石和人造石。

天然石主要分为大理石和花岗石。

其成分、形成环境、外观效果和适用环境都有着本质的区别。

从外观区分上可以广义地说,凡是有纹理的可称是“大理石”;以点斑为主的可称是“花岗石”,狭义地说,大理石是指云南大理出产的石材,而现在所说的大理石已是天然石的一个类别,人造石是以不饱和聚酯树脂为黏结剂,配以天然大理石或方解石、白云石、硅砂、玻璃粉等无机粉料,以及适量阻燃剂、颜色等,经配料混合、振动压缩、等方法成型固化制成的。

人造石弥补了许多人造石的缺点,在防酸、防碱、拼凑连接性等方面优于天然石,制作的成品比较随意化、精致细腻、装饰性较强。

当然,人造也有人造的缺点,自然性不强、纹理较假、合成物挥发污染等情况可能在所难免。

⑴.花岗岩:花岗岩是火成岩的一种,花岗石属于火成岩,是地下岩浆或火山喷溢的熔岩冷凝结晶而成的岩石。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5篇)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5篇)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5篇)建筑中级职称论文(5篇)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要发表的话,途径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投稿到期刊杂志社,这种状况发的要慢点,并且有的还不肯定能选上,这种方式是最稳妥的,另一种方法是在网上找帮你在期刊上发表,这种方式能很快的发表出来,不过要提放骗子。

另外有两个小问题要留心一下:1、一个是要发表在正规期刊上,一般正规期刊都有国内外期刊号,并能在中国期刊网上查得到。

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关键词】国有建筑企业;新入职;激励国有建筑企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力军。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改制在党的十六大后全面绽开,建筑企业改革的首当其冲是国有建筑企业改革。

而改革的当务之急是激发企业活力,依据人力资源理论,对于国有建筑企业来说,要想从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胜出,就必需强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

新入职毕业生作为国有建筑企业的“新血液”,是企业将来进展的栋梁。

对他们制定并执行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对增加国有建筑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有建筑企业的持续、健康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此,如何让新入职毕业生在短时间内融入企业并产生归属感, 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 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 是现代国有建筑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入职毕业生的界定及其特征为了更好地界定新入职毕业生,首先要了解新入职毕业生的概念。

他是指刚从学校毕业的应聘者,主要包括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本文的所讨论得也指的是这类应届毕业生。

对于新入职毕业生主要有以下的特征:(1)新入职毕业生是被国有建筑企业作为学问型、技能型员工来进行聘请的,是以强化企业自身学问型、技能型中坚力气为目的而进行培育或人才储备的,这是新入职高校生与企业招募的其他类型员工的本质区分。

(2)他们一般拥有建筑企业最稀缺、最珍贵的资本――学问资本,即学问资源和学问创新力量。

他们是企业技术研发、改造,工艺改进的生力军。

(3)他们主要是通过脑力劳动利用已有的学问、技能进行制造。

石材的建造诗学——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石材的建造诗学——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析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for commercial use石材的建造诗学——建构视角下石材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解析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山东建筑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山东建筑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山东建筑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山东建筑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声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导师签名:日期摘要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设计模式正日益受到挑战。

建筑界一贯传承的注重平面构成、体块组合和空间变化的设计方法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新的时代在不断创造新的表现方式,也在不断拓展建筑设计的新视野。

当今,许多建筑师正致力于探索新的设计方式。

他们突破传统的设计系统,转而强调建筑材料的使用方法及构造方式,并通过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以及传统材料和构造方式的新发展,探索建筑空间和形式创新的新途径。

在近年出现的建筑理论中,在我国引起反响最广的的非“建构”理论莫属。

它强调建筑的本质,涵盖了材料、技术、结构、构造等许多建筑学的基础内容。

当今我国建筑界的一项重大议题是克服近年来后现代主义与我国国情的错接所造成的诸多不良影响,使中国当代建筑走向一条更加健康的道路。

建构理论的思想和观点对此有着深远的意义。

石材被用来建造房屋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西方的建筑史一直被称为“一部石头的史诗”。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2)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2)

建筑职称论文范文(2)建筑职称论文范文篇二论如何优化建筑设计摘要:房屋建筑是根据自然资源和人类的设计及发达的科学相结合,以此来满足人类的各种活动的人工环境。

而房屋建筑设计是综合以上要素,通过各方面的综合考虑,达到人们满足各项活动场所的需要。

所以房屋建筑设计是一个相当大的系统工程,应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

基于此,本文就建筑工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的优化措施进行分析与研究,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建筑;设计;优化措施引言建筑设计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阶段和环节,如果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必然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和使用效果,由此,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将建筑设计作为重点关注对象,从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认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对建筑设计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以能够找出一定的解决设计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现代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则1.有序性设计原则在建筑工程中高层系统是由低层系统组成的,建筑工程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在建筑工程中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存在相干性关系。

因此,建筑工程中的各个系统都是有序、分层次的,是层层相关的结构关系,而且建筑工程系统的层次越低,结合度越强;反之建筑工程系统的层次越高,结合度越弱。

结合度随着层次的增到不断的递减,建筑工程层次结构更加稳定,由此可见,使用建筑工程房间对功能区、单体对群体、基地对环境都具有构成性关系,其结合度应递减方能促进建筑工程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整体性和综合性设计原则在现代建筑工程设计时必须遵循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原则,建筑工程的整体性原则就是把要设计的建筑工程作为由各个组成部分构成的一个整体的建筑工程,来全面研究整个建筑工程的功能、构成及其发展规律,从建筑工程的整体与建筑工程的部分相互结合、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中揭示建筑工程系统的特征和运动规律。

3.联系性和动态性设计原则联系性设计原则要求在建筑设计中要考虑到相互联系的诸多方面,不仅要考察研究对象这个系统本身的各个方面,还要考察系统的环境。

建筑设计论文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新技术和新材料应用论文摘要:通过对新科学和新技术在建筑设计的研究。

我发现新的科技与材料的发展和迅速。

对未来环境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作用。

为建筑设计的进步更是出了一份很大的力。

国家要大力支持建筑企业去在工作中使用。

企业的观念也要加速改变。

让新技术新材料的前景更加好。

希望本文对这方面的探讨能给你带来巨大的帮助。

引言进入了21世纪中。

环保越来越被国家提上日程。

在以前的发展过程中。

我们以环境为代价进行发展。

严重破坏了环境。

因此我们要提倡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这样才能进行低能耗和高创造。

更好的进行环境可持续的发展。

建筑行业是我国的大行业。

所以更应该担负起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充分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进行工作。

1.新技术的运用新技术中包括了许多当代的技术。

是一种高效率的技术。

能在工作中能产生出巨大的效率,大大提升工作的效率。

因此。

新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也会极大的便利建筑的设计。

这些在建筑设计中运用的新技术主要有:1.1电子技术电子技术的革新。

计算机的大量运用。

大大地加快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

此技术的应用。

极大程度上便利了在建筑设计中的资料管理。

这样用全计算机式的管理。

极大的便利了以往对于资料管理的难度性与无序性。

这样能更方便在建筑过程中找寻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此外。

用电脑画图纸也大大加快了图纸的进度,摒弃了以往用纸画图纸的低精准度、低效率、高难度等一系列不太人性化的问题:也极大的实现了管理的自动化。

极大的提升了管理的效率;此外,运用新技术设计的房间。

更加满足了客户对房间的满意度。

吸引更多的客源。

以此达到利益的最大化。

1.2生态技术生态技术是最能体现环保这一主题的。

也是最能满足社会发展的。

生态技术的核心是: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它的目标是:促进发展与工业可持续发展。

这种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极大程度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在建筑工程中我们要设计相应的垃圾处理方案。

这样才能既不破坏环境又能安全的施工:我们要循环利用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设计师论文建筑师职称论文:
石材技术发展与建筑师创作
摘要: 石材技术在建筑历史的长河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概述这一建筑现象,阐明技术对建筑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以及建筑师的创新思维在石材技术运用中的关键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当代中国建筑要获得持续的发展,就必须逐步提高技术发展水平和建筑师创新运用新技术的能力,摆脱目前只注重建筑外部造型的肤浅做法.
关键词: 石材建筑;技术;可持续发展;创新
1石材的传统与现代运用
1. 1传统建筑中的石材运用
也许人类自从有了建造的欲望,就开始和石材有了不解之缘,同时发展了自己独有的加工工具.在现代建筑之前,一部西方建筑史可以说就是一部石头建筑的历史.古埃及人在没有机械设施的前提下,利用跨度7~8m、36 t重的石板形成拱结构,创造了胡夫金字塔的精准(金字塔底边方形的南北2条边长度仅相差0·09%,东西2条边仅相差0·03%,地面对角线两端在平面高度上仅差0·004% ),他们是如何开采、运输、精密安装呢?到现在仍然是一个谜;古希腊人利用潘泰列孔山上的大理石建造了雅典卫城,柱式建筑从此影响了整个欧洲的建筑历史;而哥特式建筑突破结构常规,骨架券和飞扶壁的运用使建筑结构近似框架,不但节省了石料,而且满足了各种
建筑平面形式的需求,建筑理性和感性达到了有机的交织与融合.
中国传统建筑虽以木框架结构闻名天下,其石工水平也堪称一绝,并被大量应用在塔、桥、亭等单体建筑以及台阶、柱础、栏杆等局部构件上.故宫(公元1406-1420年)保和殿后的丹陛桥, 是用一整块石料在现场雕刻而成,而在其原材料运输过程中,不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马车,而且还要借助冬季向地面泼水形成的冰道才运到京城的;而对于那些大量盛产石材的地区,采用本地的建筑材料建造房屋是十分自然的事,因此也诞生了许多精美的民间石建筑,像明清时期建造的贵州民居石板房、泉州的石结构民居、烟台栖霞牟氏庄园(建于清雍正年间)(见图1)等.
1. 2现代建筑中的石材运用
现代建筑中,虽说几乎是钢筋混凝土一统天下,但也不乏石材运用的佳作出现,而且随着世界建筑多元化局面的出现,一些建筑师突破现代建筑的常规,重视建筑技术及其材料的表现,并将其与建筑艺术有机的融合,使石材呈现出现代性的特征.
例如,日本青年建筑师隈岩吾(KengoKuma)在其一系列的作品中,不断尝试对于木材、纸、竹子、石材甚至塑料的创新运用,通过对这些并不多见的技术的不断实验和尝试,建筑师成功地塑造了其在建筑材料使用上的国际声誉,技术服务于艺术并且表达着艺术.在其石材美术馆(见图2)作品中,通过和白井石材这一石材业主的沟通,得知了石材可以比较轻松地加工成格栅,建筑最后采用组长1500 mm,截面是40 mm×150 mm的芦野石做格栅,并通过间距1500 mm的带锯齿形沟槽的石柱固定,形成了独特的外墙肌理和遮阳效果.而且,该建筑还采用了厚度仅6 mm的透光大理石,产生了独特的光影和空间效果.
2从“低技”到“高技”的石材技术发展
由于石材加工和运用的传统手工特征,造成了石材技术表面上的“低技”现象,加上钢筋混凝土、钢材、玻璃等新技术的冲击,似乎只有钢和玻璃的结构和表现才能称得上高技术,也只有像蓬皮杜中心这样标新立异的建筑才能成为高技派的代表.实际上,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技术对于建筑设计领域的介入是全方位的,自然也影响到对于石材技术的加工和运用,尤其是数控技术的出现,使石材的加工趋向精致,施工更加准确.因此就使现代石材呈现出某种高技的特征.
首先,随着诸如多刃锯、单刃锯、金属线锯、圆锯等切割
以及打磨工具的改进,石材现在能被加工成几毫米厚的超薄板,直至演变成透明板材.而利用超薄板材做表面材料,背面可以粘上诸如铝制蜂窝状结构等材料,又能形成复合板材,这样就可以减轻石材本身的重量、改善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劣势,施工也更加方便、安全,也更符合石材作为表面材料的特性.
在瑞士St pius(1996)教堂[1](见图3)设计中,建筑师Franz Fueg就尝试着用透明石材创造教堂内部神秘的空间效果,教堂外墙由灰色的尺寸1. 5 m和1 m,厚度是28 mm的大理石板构成,板材自身由钢柱支撑,光线可以穿过大理石落到室内,形成朦胧而又有石材纹理的特殊光影效果,同时反映着四季和周边景色的不断变化.
其次,作为承重结构,新技术发明也使石结构的跨度不断
突破.
建筑师伦佐·皮亚诺和工程师彼得·怀斯合作设计的意大利教士朝圣教堂(Padre Pio Pilgrim-age)(见图4),利用了当地的石材并采用了后张承重这一石材运用的新技术,形成了45m跨度的石拱结构,创造了石材跨度的历史之最.而整个建造过程也是石材开采、工厂加工、施工过程一系列的高新技术的运用成果,将石材的性能发挥到了极致.
3石材技术发展的启示
3. 1技术对建筑发展的推动力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也许建筑艺术是最需要技术支撑的,和技术的关系也是最密切最直接的.密斯在关于建筑与技术的论述中,就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它是如此强有力,以
至于难以给它取个名字.还能说这是技术,那是建筑艺术吗?当技术实现了它的真正使命,它就升华为建筑艺术,…”[2],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观念为建筑创作开辟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在满足人们不断变化的物质需求基础上,改变着建筑的外观和内核,并最终成为一种新的技术审美和社会文化现象.
从石材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技术发展给建筑带来的巨大影响.在传统工艺条件下,大多石材通过简单的工具进行加工,加上大量的人工作业,使建筑反映出乡土化和人性化的尺度.而现代工业技术和数字技术对于石材开采、加工、运输的介入决定了石材的当代性,平直、精准,反映着标准化、机械化、精致化等机器时代的美学特征.技术发展成为石材建筑演变的主导因素.
中国建筑目前仍面临着建筑技术水平较低的问题,就像秦佑国先生所论述的一样,“当今中国,我们在建筑上已经丢失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却还停留在手工操作的技术水平,没有进入工业制造的现代工艺阶段,粗糙,没有细部,不耐看,不能近看,不能细看是普遍的现象.”[3]这给中国建筑师的创作造成很大的技术难度,当前的石材技术水平正处于如此状态,如何尽快提高建筑技术包括材料加工技术的水平,是提高石材建筑设计整体实力的关键.
3. 2建筑师的创意思维及其技术表达
历史证明,一个经典建筑艺术作品的形成,除了技术对其提供支撑之外,往往还要通过建筑师对于材料性能的敏锐把握和运用才能实现技术和建筑艺术的完美平衡.像安藤忠雄的清水混凝土、阿尔托的砖、盖里的钛锌板等等,各种不同的材料被建筑师在不同类型的建筑中以不同方式完美地演绎着.
对于石材来讲,在建筑师的巧妙安排下,石材的自然属性被从各个侧面予以诠释,或重或轻、或精致或粗糙,建筑不再只是人们心目中单一的重量感,似乎一切变得皆有可能.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巴塞罗那德国馆中石材令人赏心悦目的天然色彩和图案、疯狂的西班牙建筑师高迪使米拉公寓中坚硬的石材具有了流动性、而在威尼斯总督府的墙面上,菱形的图案和打磨的平整又使石材失去了往日的重量感.
反观中国建筑,虽然其艺术质量在改革开放之后获得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装饰化的浪潮”极大改善了中国建筑师处理外部造型的能力.但建筑表面化的趋势依然十分严重,缺乏对于功能、技术、环境等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对于石材来讲,大多数建筑师还是只能被动地接受工业技术提供的标准化材料,程式化地加以运用,不能深入地挖掘材料特有的表现潜能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以至石材建筑精品少之又少.
在这种情况下, 20世纪90年代落成的首都博物馆给中国当代石材建筑带来了一丝曙光,建筑师精挑细选了粗磨的内蒙黑花岗岩作为幕墙材料,是希望在外观设计中融入古代城墙砖的意念,因此采用了规格仅为440 mm×220 mm的石材,石材拼缝为竖向密缝、横向开缝(无嵌缝胶),与常规的石材幕墙截然不同,整个系统通过预埋件悬挂于建筑结构上,板块与立柱的连接采用柔性连接,可满足横框因温差作用而产生的伸缩效应,消除了幕墙的热变形噪音,提高了幕墙系统的抗震变形能力.幕墙还具有可拆卸功能,任意一块石材均可单独拆卸和安装,便于幕墙的维护和板块的安装.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使石材幕墙工程获2006年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奖,实现了建筑师创意和现代石材技术的完美表演.
4结语
就像阿特金斯(Atkins)和巴格纳尔(Bage-nal)指出的那样:伟大的建筑流派总是与精良的材料一起诞生,而每一栋较重要的建筑都对应着一采石场(制砖厂)或一片缺失的森林[4].经典的石材建筑也有这种唇齿相依的依赖关系,帕提侬对应的是潘泰列孔山,而故宫中大量的优质汉白玉来源于西郊房山的大石窝和门头沟的清白口.
随着全球对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倡导绿色建材成为大势所趋,在盛产石材的地域大力推广石材建筑,正符合
这一要求.从石材开采、加工运用中的材料消耗、到减少放射污染、再到如何实现石材的有机更新都成为新的研究课题,对石材的可持续利用必将成为未来建筑艺术的创新点.
而中国建筑要想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根本转变,必须在提高建筑技术整体水平的同时,提高建筑师创造性运用技术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相信随着石材加工工艺的变化和建筑观念的更新,中国建筑一定会有更多的石材建筑精品出现.
参考文献:
[1]HenryPlummer. Masters ofLight[M]. Tokyo: A+UPublishing Co Ltd, 2003: 260-261.
[2]吴焕加.论现代西方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36-51.
[3]秦佑国.“HI-SKILL”到“HI-TECH”[J].世界建筑,2002(1): 68-71.
[4]理查德·韦斯顿.材料、形式和建筑[M].范肃宁,陈佳良,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2005: 120-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