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2,神经系统的区分

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

3,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

不等。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

|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

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在调节机体活动中。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笔记 1,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①在各系统中处于主导.调节控制其它系统,使机体成为一个统一整体 ②调节机体功能,使机体不断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维持机体和外部环境的平衡 ③对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作用 2,神经系统的区分 部位: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功能:躯体神经系统(皮肤和运动器)和资助神经系统(交感卫星吩咐交感为抑制) 3,神经系统的组成 由神经组织组成,组织又由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组成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神经冲动功能。 神经元的构造,不同的神经元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差异较大。尽管神经元的形态各异,但每个神经元都可分为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胞体:有圆形、梭形、锥形。胞体直径3到5um(微米) 不等。尼氏体含出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可合成蛋白质,神经元纤维具有支持细胞和物质输送的作用。突起|树突:传入冲动,可有多条. |轴突:传出冲动,仅有一条神经元分类: 突起数目分:假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

|功能分: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联络神经元。 神经纤维:中枢系统内由少突胶质细胞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内由神经膜细胞组成(施万细胞)。 突起: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的联系接触点。 神经元胶质:神经组织中另一类细胞,体积小数量多,对神经细胞有支持营养保护作用,还可作为神经递质的受体和离子通道。 4,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在调节机体活动中。对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做出适应反应的称为反射,它是神经系统活动基本方式。反射形态学基础是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 5.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树突集中的部位,色泽灰暗。在大脑,小脑表层部分为大脑皮质和小脑皮质白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的轴突集中的部位因具有髓鞘颜色苍白。在大脑小脑深部为大脑髓质和小脑髓质神经核:在中枢神经内包埋在白质内的灰质团块,内有形态和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 神经节:在周围神经内,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外形膨大 纤维束:在中枢神经内,起止行程和功能的神经纤维聚集成束 神经:在周围神经,神经纤维集合成大小粗细不等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组合成一条神经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第三章重点知识点整理考点整理

大脑与神经 第一节、一、神经系统的组成 主要由神经细胞(neuron)和神经胶质细胞(neuronglia)组成。 神经细胞=神经元:接受刺激、整合信息和传导冲动,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神经胶质细胞:数量为神经元的10~50倍,不参与神经冲动的传导, 对神经细胞起营养、支持作用;参与髓鞘的形成。 (一)神经元结构:由胞体和胞突两部分组成。 基本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朗飞氏结、轴突终扣。 1、胞体(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大小形状不一,5~100μm。 是可兴奋膜,具有接受刺激、处理信息、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功能。 细胞膜膜蛋白:决定了神经元细胞膜的性质,其中有些是离子通道(Na+、K+、Ca2+、Cl- 通道); 有些膜蛋白是受体,与相应的神经递质结合后,可使某种离子通道开放。 尼氏体(特征性结构):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电镜下: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 细胞质(神经元胞体) 功能:合成蛋白质供神经活动需要。合成合成更新细胞器所需要 (核周质)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要的酶,以及肽类神经调质。 神经原纤维:光镜下:在硝酸银染色的标本中呈棕黑色的细丝,在细胞质内交织成网。 (特征性结构)并深入树突和轴突。电镜下:神经丝和微管 功能:构成神经元的骨架,起支持和运输的作用。 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脂褐素 细胞核圆型,一个,居中,大、染色浅、核仁明显,染色质呈空泡状。 特点:大、圆、淡、核仁清晰 ①细胞核:位于胞体中央,大而圆,常染色质多,着色浅,核仁大; ②细胞质:内含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还有线粒体、溶酶体等细胞器 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 :是神经元向其它神经元或效应细胞传递化学信息的载体,一般为小分子物质,在神 经元的轴突终末合成。 神经调质=神经肽:在胞体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中合成,通过轴浆运输至轴突末梢。 一般为肽类,能增强或减弱神经元对神经递质的反应,起调节作用。 按神经元的传递方向分类: A)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一种感受内外环境变化并将这些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 B)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从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带给肌肉和腺体,控制着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的神经元。 C)中间神经元(interneuron)=联络神经元:将从感觉神经元中获得的信息,传给其他中间神经元或运动神经元。 按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分类: A)多极神经元(multipolar neuron):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一种细胞。 B)双极神经元(bipolar neuron):胞体发出一根轴突,在和轴突相对的另一方发出一根树突 主要存在于感觉系统中(如视觉和听觉系统) C)假单极神经元(uniploar neuron):胞体只有一个分支发出。这个分支在离开胞体后不久就分成两支,一支感受环 境中的信息,一支把信息传递给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存在于躯体感觉系统中(如触觉、痛觉等) 2、突起 ①树突(dendrite):分支多,树枝状;接受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志胞体。 每个神经元有一至多个树突,从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树突内胞质的结构与胞体相似; 功能:极大地扩展了神经元接受刺激的表面积。 树突棘(dendritic spine):在分支上大量棘状的短小突起。 结构:髓鞘、朗飞氏结、微管、轴浆转运(由微管完成的沿轴突进行的物质运输过程) ②轴突(axon):将神经冲动从胞体传向外周。 每个神经元有一条轴突,由轴丘发出,此区无尼氏体,染色淡。比树突细,直径均一, 有侧支呈直角分出。轴突末端的分支较多,形成轴突终末。 胞膜称轴膜。起始段轴膜厚,产生神经冲动,沿轴膜向终末传递。

人体解剖生理学(左明雪)第四章重点知识点整理考点整理

第四章神经系统结构 12对脑神经: (1)嗅神经:主要负责鼻子的嗅觉。 (2)视神经:主管眼睛的视物功能。 (3)动眼神经:主管眼球向上、向下向内等方向的运动和上睑上提及瞳孔的缩小。 (4)滑车神经:主管眼球向外下方的运动。 (5)三叉神经:分为两部分,较大的一部分负责面部的痛、温、触等感觉;较小的一部分主管吃东西时的咀嚼动作。 (6)外展神经:主管眼球向外方向的运动。 (7)面神经:主管面部表情肌的运动,此外还主管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以及舌前三分之二的味觉感觉。 (8)听神经=前庭蜗神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叫做听神经,主管耳对声音的感受。 另一部分叫做前庭神经,其主要作用是保持人体的平衡。 (9)舌咽神经:主管咽喉部粘膜的感觉,一部分唾液腺的分泌和舌后三分之一的味觉,亦与第十对迷走神经一起主 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 (10)迷走神经:除与第九对舌咽神经一起主管咽喉部肌肉的运动外,还负责心脏、血管、胃肠道平滑肌的运动。 (11)副神经:主要负责转颈、耸肩等运动。 (12)舌下神经:主管舌肌运动。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31对脊神经: 颈神经(C1-C8)、胸神经(T1-T12)、腰神经(L1-L5)、仙骨神经(S1-5)、尾骨神经(Co1) 一、脊髓:24块脊椎;31节脊髓(颈8节;胸12节;腰5节;骶5节;尾1节) 功能:分配运动纤维至机体的效应器官(肌肉和腺体),以及集合躯体感觉信息上传至大脑。 背根:传入感觉纤维腹根:传出运动纤维“H”灰质 高位截瘫:第二胸椎以上的脊髓横贯性病变引起的截瘫 下半身截瘫:第三胸椎以下的脊髓损伤所引起的截瘫 二、外周神经系统 脊神经 (spinal nerve)——和脊髓相连的外周神经 脑神经 (cranial nerve)——直接与脑相连的外周神经 躯体神经系统 (somatic nervous system) 自主神经系统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交感神经分支 (sympathetic division) 副交感神经分支 (parasympathetic division) (1)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S) a)交感神经分支 (sympathetic division):主要参与消耗机体所存储的能量活动。 控制伴随能量唤醒或消耗的活动 b)副交感神经分支 (parasympathetic division):所支持的活动是能增加机体存储的能量供应的活动。 唾液分泌、消化液分泌等。控制休息状态下的活动功能 a)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概括为产生应激作用,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 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b)副交感神经系统: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它 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不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 增加。

人体解剖学重点整理

人体解剖学重点整理 1.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前方,足尖朝前;上肢垂于躯干两侧,五 指并拢,手掌朝向前方。 2.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约占成人体重的70%。全身各骨 借关节相连成骨骼,构成人体的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赋予人体基本形态。骨骼肌附着于骨,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产生收缩,牵拉骨骼产生运动。 3.成人有206块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 4.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骨质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膜含有丰富的血 管、神经和成骨细胞。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后者分布于长骨骨干(骨松质)之中。 5.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6.颅骨有23块。脑颅骨8块:成对的颞骨和顶骨,单块的额骨、筛骨、蝶骨 和枕骨。面颅骨18块。 7.躯干骨共51块,包括椎骨、肋骨和胸骨三部分。其中,椎骨分为颈椎(7块)、 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和尾骨(1块)。 8.脊柱的4个生理弯曲,即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12块胸椎、12对肋骨 和胸骨相互连结成胸廓。 9.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 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结肠、直肠、肛管)等部。 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 10.舌体上的小突起成为舌乳头,分为四种:丝状乳头(苦辣甘辛咸,数目最多, 体积最小)、菌状乳头(痛觉、温度)、叶状乳头(已退化,无味蕾)和轮廓乳头(苦)。 11.胃有受纳食物、分泌胃液、内分泌的功能。 12.胃的入口称贲门,出口称幽门。幽门瓣有延缓胃内容物排空和防止肠内容物 逆流的作用。 13.小肠长5-7米,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14.大肠长1.5米,分为盲肠、结肠和直肠三段。 15.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肠腺、肝和胰等。其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 16.肝的下面朝向左下方,脏面的中央有一横裂叫肝门,为肝管、肝动脉、门静 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的门户。 17.呼吸系统有呼吸道和肺组成。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气管和各支气 管为下呼吸道。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即吸入氧,排除二氧化碳。 18.咽由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和成对的杓状软骨构成。 19.声带由声韧带、声带肌和喉粘膜构成。两侧声带之间的窄隙叫声门裂,有发 音的作用。 20.肾由表层的肾皮质和深层的肾髓质构成。肾皮质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有 滤过的作用。 21.心血管系统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血液由心室射出,经动脉、毛 细血管、静脉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根据血液

人体解剖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 1.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的孔。 2.胸骨角:胸骨柄与胸骨体相连接处形成的突向前方 的横行隆起。 3.椎间盘:连接在相邻两个椎体之间,由纤维环和髓 核构成。 4.关节面:相关节各骨互相接触的光滑面。 5.筋膜:位于肌的表面,有保护肌和辅助肌活动的作 用,可分为浅筋膜和深筋膜两种。 6.矢状面: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 两部分的切面。 7.咽峡:是由颚垂、左右颚舌弓和舌根围成的狭窄区 域,为口腔通向咽腔的门户。 8.麦氏点:是阑尾根部在体表的投影位置,通常以脐 和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作为标志。 9.肝门:即指肝下面的横沟,有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 10.肺门:是指肺内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 脉、淋巴管及神经)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称为肺 根。 11.肾区:是指竖脊肌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部位。当 肾有病变时,叩击或触压该区,常引起震痛或压痛。 12.动脉:输送血液离开心的血管。 13.静脉角:是指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成头臂静 脉的汇合处的夹角。 14.视神经盘:视网膜后部的圆形隆起,是视神经起始 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出入处,无感光作用,为生 理性盲点。 15.黄斑:是位于视神经盘颞侧,距视神经盘3.5mm处 的一黄色区域。 16.反射弧:是指反射活动的形态基础,包括感受器、 感觉神经、反射中枢、运动神经和效应器。17.灰质:在中枢神经内,神经元胞体连同其树突集中 的地方,因色泽灰暗,称为灰质。 18.神经:在中枢神经以外,神经纤维集成大、小不等 的集束,由不同数目的集束集合在一起行走,即为 神经。 19.内囊:是由上、下行纤维密集而成的白质区,位于 尾状核、背侧丘脑和豆状核之间。 20.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窄隙。 二、问答题 1.简述骨的形态分类、骨的构造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答:全身的骨依其外形可分为四类,即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划骨。 长骨呈管状,有一体和两端,体又称骨干,内有骨髓腔,两端较膨大,又称为骺,有光滑的关节面。短骨多呈立方形,如腕骨。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不规则骨形态不规则,如椎骨。 骨都是由骨质、骨膜、骨髓和关节软骨构成,并有血管和神经分布。骨质是构成骨的主要成分。骨髓可以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骨膜对骨的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有重要作用。关节软骨参与构成关节,有减少摩擦的作用。 2.试述肩关节的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态 答: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 肩关节的结构特点是:(1)肱骨头大,关节盂浅而小,其周缘虽有关节唇附着,以加深关节窝,但仍只与肱骨头的1/4~1/3相接触,因而肩关节的灵活性好,牢固性差。(2)关节囊薄而松驰。其上部、前部和后部都有肌腱加强,有保护肩关节和防止脱位的作用,但关节囊的前下方缺少肌腱加强而薄弱。(3)关节囊内有肱二头肌长头腱通过。 肩关节是人体运动最灵活的关节。可围绕冠状轴作屈、伸运动;围绕矢状轴作内收、外展运动;围绕垂直轴作旋内和旋外运动,此外还可作环转运动。 3.试述膝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形式。请列举运动膝关节的主要肌肉和肌群。 答:膝关节由股骨内、外侧髁,胫骨内、外侧髁和髌骨共同构成。其结构特点是: (1)关节囊宽阔松驰,前方有髌韧带。囊的两侧壁分别有胫侧副韧带和腓侧副韧带加强。 (2)关节囊内有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半月板。交叉韧带牢固地连接股骨和胫骨,前交叉韧带可限制胫骨向前移位,后交叉韧带限制胫骨后移;半月板位于股骨与胫骨关节面之间,内侧半月板较大,呈“C”形,外侧半月板较小,近“O”形。 膝关节主要作屈、伸运动,在半屈膝状态下还可作轻度的旋转运动。股四头肌可以伸膝关节,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缝匠肌和小腿三头肌(其中的腓肠肌)可以屈膝关节。 4.试述胃的位置、形态和分部 答:胃的位置、形状和大小随内容物的多少而有不同,中等程序充盈的胃约3/4位于左季肋区,1/4位于腹上区,其贲门约在第11胸椎左侧,幽门约在第1腰椎的右侧。 胃似一个倒置的曲颈瓶形,有两口、两壁和两缘。入口叫贲门,出口称幽门;胃前壁朝向前上方,胃后壁朝向后下方;右上缘称为胃小弯,该弯的最低点弯曲成角状叫角切迹,胃的左下缘称为胃大弯。 胃可分为四部分,即靠近贲门的贲门部、贲门左上方的胃底、中间的胃体和近幽门的幽门部。 5.试述肝的形态、位置及其体表投影 答:肝呈楔形,可分为上、下两面,前、后两缘,左、右两叶。前(下)缘锐利,后两缘钝圆,上面凸隆贴膈,下面凹凸不平,有略呈“H”形的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左纵沟前部内有肝圆韧带,后部内有静脉韧带。右纵沟前部内容纳胆囊,称为胆囊窝,后部内有下腔静脉通过。横沟又称肝门,有门静脉、肝圆有动脉、肝左右管、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肝以镰状韧带为界可分为大而厚的右叶和小而薄的左叶。 肝大部分位于右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延伸至左季肋区。大部分被肋弓所覆盖,仅在腹上区左、右肋弓间露出。 肝的体表投影:上界与膈穹窿一致,在右腋中线上起自第7肋,向左至右锁骨中线上平第5肋,在前正中线上位于胸骨体与剑突结合处,至左锁骨中线止于第5肋间。下界与肝前缘一致,起自右肋弓最低点,沿右肋弓下缘向左上行,至第8、9肋软骨结合处离开肋弓,经剑突下3~5厘米,由左第7、8肋软骨结合处进入左季肋区,连上界之左端。 6.简述固有鼻腔内、外侧壁的结构及鼻旁窦的开口部位。 答:固有鼻腔的内侧壁为鼻中隔,外侧壁上有上、中、下 三个鼻甲以及各鼻下方分别形成的上、中、下三个鼻道。 鼻旁窦共四对,其中额窦、上颌窦和筛窦的前、中小 房开口于中鼻道。筛窦的后小房开口于小鼻道。蝶窦开口 于上鼻甲的后上方。 7.试述肺的位置和形态 答:肺位于胸腔内,纵隔的两侧,分为左肺和右肺,肺表 面被覆胸膜。 肺的形态近似圆锥形,但左肺因心脏偏左,较右肺窄 而长。右肺因膈下有肝,较中肺宽而短。每侧肺可分为一 尖、一底、两面和三缘。肺尖钝圆,高出锁骨内侧段上方2~ 3厘米;肺底略向上凹,贴隔,又称隔面。外侧面广阔圆凸, 贴近肋和肋间肌,又称肋面;内侧面贴近纵隔和脊柱,其 中央凹陷处为肺门,有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淋巴 管及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成束,称为肺 根。肺前缘税利,其中右肺前缘近乎垂直,左肺前缘下半 有心切迹,切迹下方有一向前内方的舌状突起,称左肺小 舌;肺后缘钝圆;下缘也较税利。 左肺被斜裂分为上、下两叶,右肺被斜裂和水平裂分 为上、中、下三叶。 8.试述肾的位置,形态及其剖面结构。 答:肾位于腹腔后上部,脊柱的两侧,前面有腹膜遮盖。 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下缘,左侧第 12肋斜过左肾中部的后面;右肾比左肾略低半个椎体的高 度,右侧第12肋斜过右肾上部的后面。肾形似豇豆,是一 对实质性的器官。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和内、 外侧两缘,上端有肾上腺附着,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 凹陷,有肾盂、肾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肾门。 肾的内部结构:肾实质课分为周围的肾皮质和深部的 肾髓质两部分。肾皮质主要由肾小体和肾小管构成。肾髓 质由15~20个肾椎体组成,肾椎体呈圆锥形,底向皮质, 尖端钝圆而伸向肾窦,称为肾乳头,肾乳头顶端有许多乳 头孔。肾皮质伸入肾椎体之间的部分,称肾柱。每肾约有 7~8个肾小盏,呈漏斗状围绕肾乳头,相邻2~3个肾小盏合 成一个肾大盏。每肾约有2~3个肾大盏,它们合成一个扁 平漏斗形的肾盂,出肾门。 9.输尿管的分部和狭窄部位? 答:输尿管尿管位于腹后壁腹膜后方,为一肌肉粘膜所组 成管状结构,左右各一,上起自肾盂,下终止于膀胱三角。 全长20~30cm(男性管长为27-30厘米,平均为28厘米; 女性管长为25-28厘米,平均为26厘米。),右侧短于左侧 约1厘米。 输尿管按行程分为三段:临床上将输尿管分为上、 中、下三段,也可称为腹段、盆段、膀胱段。①腹段:自 肾盂输尿管交界处,到跨越髂动脉处;②盆段:自髂动 脉到膀胱壁;③膀胱段:自膀胱壁内斜行至膀胱粘膜、 输尿管开口 输尿管有三处狭窄:①第1个狭窄:在肾盂与输尿管 移行处;②第2个狭窄:小骨盆入口处,与髂血管交叉处; ③第3个狭窄:斜穿过膀胱壁处,即输尿管壁内部。这些 狭窄经常是结石等异物易于嵌顿、滞留的部位。 10.试述体循环的途径和功能。 答:体循环的途径是:动脉血由左心室经主动脉和各级动 脉分支,流至全身的毛细血管,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后, 动脉血转化为静脉血,再经过小、中静脉,最后经上、下 腔静脉注入右心房。 体循环的功能是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并将其代谢产物 经静脉运回心。 11.一心肌炎患者,现从其内踝前方的大隐静脉注入药液, 试述药液先后经过哪些途径最后到达心肌内? 答:药物从大隐静脉运行到心肌的途径如下: 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 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静脉→ 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心 肌。 12.患者口服黄连素后,尿液呈黄色,请问该药物是通过什 么途径排出体外的? 答:黄连素从口腔到肾的途径如下: 口腔→口咽和喉咽→食管→胃→小肠→肠系膜上静脉(为 主)→门静脉→肝血窦→肝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 心室→肺动脉→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 动脉→肾,由肾滤过,经尿液排出体外。 13.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的病人,会出现哪三大症状? 为什么?(说明血流途径) 答:肝硬化晚期,门静脉高压的病人会出现三大症状: (1)腹水:门静脉高压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 漏出液增多形成腹水。 (2)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时,肝门静脉的侧支循 环吻合高度扩张,发挥疏导作用,主要途径有 三条: A、通过食管静脉丛:肝门静脉→胃左静脉→食 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如食管下段粘膜下静脉高度曲张,一旦破裂 可引起呕血。 B、通过直肠的静脉丛:肝门静脉→脾静脉→肠 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 肠下静脉和肛静脉→髂内静脉→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如直肠静脉丛曲张过度,破裂可 引起便血。 C、通过脐周静脉网:肝门静脉→附脐静脉→脐 周静脉网→通过向上向下各两条途径。向上: ①胸腹壁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 静脉→上腔静脉。 ②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 →上腔静脉。 向下:①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 →下腔静脉。 ②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 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由于血液逆 流,可致脐周静脉网和腹壁静脉明显曲张。 (3)脾肿大:门静脉压力增高,脾静脉血流不畅, 静脉血停留于脾而使脾充血性肿大。 14.试叙述眼球壁各层的结构和眼球的内容物的主要形态 答:眼球壁由外到内由下列三层膜构成:、 (1)眼球纤维膜:可分为前1/6的角膜和后5/6的 巩膜。角膜无色透明前凸后凹,有屈光作用, 无血管,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为白色 不透明的膜,后方有视神经穿过。角膜和巩膜 交界处的深面有环形的巩膜静脉窦。 (2)眼球血管膜:有前到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 脉络膜三部。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周围有瞳 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虹膜和角膜交界处构 成虹膜角膜角间隙;睫状体内有睫状肌,并发 出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脉络膜后方有视神 经穿过。 (3)视网膜:从前到后可分为虹膜部、睫状体和视 部三部。前二部分无感光作用,视部有感光作 用。视网膜后部又称眼底,有一视神经盘(视 神经乳头),此处不能感光,故称盲点。在视 神经盘颞侧3.5mm处有黄斑,黄斑中央为一凹 陷,称为中央凹,是感光最敏锐的地方。 眼球的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它们均是无色 透明的,有屈光作用。 (1)房水:由睫状体产生,充满于眼房内。 (2)晶状体:位于虹膜与玻璃体之间,是具 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的透明体,借睫状小带与 睫状体相连。 (3)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胶状体,充满于 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 15.简述神经系统的区分。 答:神经系统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区分: (1)按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 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 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 (2)按分布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 主神经系统(内脏神经系统)。它们的周围部 分别称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都有感觉和运 动两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感觉功能不同 还可以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16.试述臂丛的组成,主要分支名称、来源及分布范围。 答: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一胸神经前支两大部分 组成。其主要分支有: (1)尺神经:发自内侧束,肌支支配前臂尺侧腕屈 肌和指深屈肌尺侧半,以及手肌内侧大部分; 皮支分部与手掌尺侧1/3区及尺侧一个半指掌 面的皮肤,手背尺侧1/2区及尺侧二个半指(第 3、4两指毗邻侧只达近节)背面的皮肤。 (2)正中神经:发自内侧束和外侧束,肌支支配除 尺神经支配肌以外的前臂肌前群和手肌;皮支 分部与手掌桡侧2/3区及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和 背面末两节的皮肤。 (3)桡神经:发自后束,本干在臂部发出肌支支配 肱三头肌,浅支分部于手臂桡侧1/2区和桡侧 两个半指近节背面的皮肤,深支支配前臂所有 的伸肌。 (4)肌皮神经:发自外侧束,支配肱二头肌,末梢 分部于前臂外侧皮肤。 (5)腋神经:发自后束,支配三角肌。 17.简述脑神经的顺序和名称。 答:1嗅神经,2视神经,3眼动神经,4滑车神经,5三叉 神经,6展神经, 7面神经,8前庭蜗神经,9舌咽神经,10迷走神经, 11副神经,12舌下神经 18.针刺合谷穴,痛感如何传至大脑皮质? 答:痛感由合谷穴传至大脑皮质的途径是: 合谷穴处皮肤的痛觉感受器→桡神经浅支→桡神经的 躯体感觉纤维→臂丛→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脊神 经节细胞→后根→进入脊髓第5-8颈节和第1胸节→上升 1-2节止于后角细胞→交叉至对侧外侧索进入脊髓丘脑侧 束→经脑干止于背侧丘脑细胞→丘脑顶叶束→经内囊后肢 投射到中央后回中部。 19.试述男性尿道的分部,狭窄和弯曲。 答:男性尿道的全长可分为三部: (1)前列腺部:管腔最宽,通过前列腺内,有射精管和前列 腺排泄管的开口。 (2)膜部:最短最窄,是穿过尿生殖膈的一段,周围有尿道 括约肌环绕,能受意志支配。 (3)海绵体部:最长的一部,是通过尿道海绵体的一段。尿 道球内的管腔较宽,称为尿道球部。 男尿道管径全长粗细不一,有三个狭窄处,分别位于尿 道内口,尿道膜部和尿道外口。阴茎在弛软下垂时,尿道 全长有两个弯曲:耻骨下弯位于耻骨联合下方,凹向前上, 比较固定;耻骨前弯位于耻骨联合的前下方,凹向后下, 可以向上提起阴茎而变直。 20.试述子宫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答:子宫的形态:成年未孕的子宫呈前后略扁,倒置的鸭 梨形,可分为子宫底,子宫体和子宫颈三部。子宫底是两 侧输卵管子宫口以上圆凸的部分;子宫颈为下端呈圆柱状 的部分;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的大部分称为子宫体。子宫 颈又可以分为伸入阴道内的子宫颈阴道部和阴道以上的子 宫颈阴道上部。子宫颈与子宫体连接处稍狭细,称为子宫 峡。子宫与输卵管相接的部位称子宫角。 子宫的内腔可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位于子宫体内,称 为子宫腔,呈前后略扁的三角形裂隙,向两侧通输卵管; 下部在子宫颈内,称为子宫颈管,呈梭形,其下口称为子 宫口,通阴道。子宫口的前,后缘分别称为前唇和后唇, 后唇稍长,位置较高。未产妇子宫口为圆形或椭圆形,边 缘光滑整齐;分娩后子宫口变为横裂状。 子宫的位置:子宫位于小骨盆腔的中央,在膀胱和直肠之 间。成年女子子的正常姿势为前倾和前屈位。 子宫的毗邻:子宫的上方与腹腔脏器如小肠相邻,前方与 膀胱相邻,后方邻接直肠,下方与阴道相接,两侧有输卵 管,子宫阔韧带,子宫圆韧带和子宫主韧带。

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点梳理

名词解释 1、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 2、远距分泌:大多数激素经血液运输至远距离的靶细胞而发挥作用。 3、旁分泌:某些激素可以不经血液运输,仅由组织液扩散而作用于邻近细胞。 4、自分泌:如果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扩散,又反回作用于该细胞自身而发挥反馈作用。 5、神经内分泌:下丘脑有许多具有内分泌功能的神经细胞,它们合成的激素可借轴浆流动运送至神经末梢而释放,这种方式称为神经内分泌。 6、重吸收:物质从肾小管液中转运至血液中。 7分泌:上皮细胞将本身产生的物质或血液中的物质转运至肾小管腔内。 8、基础代谢: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就是人在清醒而极度安静状态下维持生命最低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9、基础代谢率: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单位体表面积的产热量。 10、能量代谢:通常把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的驻存、释放、转移与利用等称为能量代谢。 11、新陈代谢: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与能量交换,以及机体内部的组织转变与能量转化。 12、消化:食物通过消化管的运动与消化液的作用被分解为可吸收成分的过程。 13、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14、血压: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5、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期的中期达到最高,这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 16、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7、每搏输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18、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称为每分输出量。 19、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与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的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0、窦性节律:正常情况下,整个心脏的自律活动就是由节律性最高的窦房结控制的,这种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脏搏动的节律性,称为窦性节律。 21、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周围中周而复始地、不间断地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22、体循环:左心室搏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及其分支流到全身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再经各级静脉汇入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回右心房。血液沿上述路径的循环称为体循环。 23、肺循环:右心室搏出的血液经肺动脉及其分支流到肺泡毛细血管,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血液沿此路径的循环称为肺循环。 24、等渗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25、自主神经系统:调节与控制内脏平滑肌、心肌以及腺体分泌的神经结构。 26、浅感觉:分布在皮肤与黏膜感受痛觉、温度觉与粗略触觉的感受器位于身体的表面,因此这些感觉通称为浅感觉。 27、深感觉(本体感觉):深感觉就是指感觉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深部结构所处的状态。 28、内囊:就是位于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的投射纤维,内含皮质延髓束、皮质脊髓束、丘脑皮质束以及视觉、听觉传导束。内囊就是大脑皮质与下级中枢联系的”交通要道”。29、胼胝体:在大脑两半球的底部,就是联系左右半球的大量横行连合纤维。

人体解剖笔记

第1章绪论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对象 (一)人体解剖生理学的概念 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 1、定义: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 2、解剖学(anatomy):是研究机体结构的学科。 3、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活的有机体各种功能的学科。 (二)解剖学研究的不同层次(①系统解剖学②局部解剖学③断层解剖学④组织胚胎学) 一、系统解剖学(九大系统) 1、神经系统:由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由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起调节、控制和适应外界环境的功能。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脑(位于颅腔内):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 (NS)(CNS)脊髓(位于椎管中):颈、胸、腰、骶、尾 周围神经系统按解剖分脑神经(12对) (PNS)脊神经(31对) 按功能分感觉(传入)神经:是将外周感受器发生的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的神 经纤维。 运动(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是将中枢发出的神自主神经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ous) 经冲动传至外周效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ic 应器的神经纤维nervous) 神经系统常用术语 (1)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称灰质(graymatter)。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又称皮质(cortex)。 (2)白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颜色苍白,称白质(white matter)。大脑和小脑内的白质位于皮质的深层,又称髓质(medulla)。 (3)神经束(nervous tract):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功能相同、起止点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在一起形成的束状结构,又称纤维束(fasciculus)或传导束(tract),许多传导束又集合为索(funiculus)、脚(eduncle)。(4)神经核(nerve nucleus):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皮之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集团。 (5)神经节:在周围神经系统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称神经节(nerveganlion)。 2、感受器:各种感觉由感觉器官组成,包括有感受器和辅助装臵,以视器和听器为主。功能:感受。 3、内分泌系统:分为内分泌组织和内分泌器官主要有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等。功能:调节(影响发育、行为、情绪和记忆)。 4、消化系统:包括有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分为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主要的消化腺有肝脏、胰脏、口腔腺、消化管壁的小腺体。主要作用为消化吸收。 5、呼吸系统:分为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6、循环系统: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分为心脏和血管。主要功能为物质交换和运输。淋巴系统分为淋巴组织(呼吸道、消化道的粘膜内)、淋巴器官(淋巴结、脾脏、胸腺)和淋巴管道。主要功能为免疫功能。 7、运动系统:分为骨(200块骨头)、骨连接、骨骼肌(600块左右)。主要起运动、支持和保护功能。 (人体总共有206块骨头) 8、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男性生殖系统分为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主要包括生殖腺(睾丸)、输送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男尿道)、附属腺(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外生殖器主要包括有阴囊和阴茎。女生殖器系统也分为内、外生殖器:内生殖器包括有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外生殖器统称为女阴(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道前庭、阴蒂 9、泌尿系统:包括有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主要功能为排泄和调节机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二、局部解剖学:是按照人体的部位(如头部、颈部、胸部、腹部、盆部、背部和四肢等),由浅及深对各部位结构的形态、位臵及相互关系等进行描述的解剖学。

人体解剖生理学 考点总结

人体解剖生理学 名词解释 1.主动转运:是把物质从浓度低的一侧运输至浓度高的一侧,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 2.被动转运:是指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 3.灰质: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在一起,在新鲜标本上色泽呈灰暗,称灰质。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层亦称皮层。 4.神经核: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除皮质外的其他部位,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包括树突)常集合在一起形成的集团。 5.去极化:随着离子的跨膜流动,膜两侧的极化状态将被破坏,一般将膜极化状态变小的变化趋势称为去极化。 6.脊休克:当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时,断面以下所支配的骨骼肌和内脏反射活动完全丧失或减弱,主要表现为横断面以下节段所支配骨骼肌的紧张性降低或消失,外周血管扩张,血压下降,直肠和膀胱内粪尿潴留,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 7.去大脑僵直:如果在动物中脑上、下丘之间水平横切,动物立即出现四肢伸直、坚硬如柱,头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紧张亢进现象,称为去大脑僵直。 8.突触:是使一个神经元的冲动传到另一个神经元或肌细胞的相互接触的部位。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 9.静息电位:细胞在没有受到外来刺激时,即处于静息状态下的细胞膜内,外侧所存在的电位差称为静息膜电位,也称静息电位。内负外正。 10.动作电位:神经细胞兴奋时将产生去极化,细胞兴奋产生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或神经冲动。 11.稳态: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方式,对影响内环境稳定的各种因素进行调节,从而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在一定生理机能允许的范围内,发生小幅度的变化,并维持动态平衡。这种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 12.血液凝固:血液从血管流出后,一般在几分钟内就由可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此过程称为血液凝固,简称血凝。 问答题 1.物质进入细胞内可通过那些方式,各有和特点? 被动转运:物质或离子顺着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不需要细胞供给能量包括单纯扩散,如脂溶性物质;协助扩散(需要载体和通道),如非脂溶性物质。 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它需要消耗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能量。这种运输依靠细胞膜上的嵌入蛋白,如Na+—K+泵。 胞饮和胞吐作用:大分子物质或颗粒状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动将物质吞入细胞内。 2.神经纤维传导的基本特征。 (1)生理完整性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2)双向传导刺激神经纤维上单任何一点,所产生的冲动均可沿纤维向两侧方向传导。但在正常机体内,冲动的传导则是单向的。 (3)非递减性在传导过程中锋电位的幅度和传导速度不因距离兴奋点的远近而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大一护理人体解剖学神经系统重点知识 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1.神经核和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成团,位于中枢部的称为神经核;位于周围部的称为神经节。 2.神经纤维、纤维束和神经神经元的轴突或长树突的外面包有神经外膜或髓鞘称为神经纤维;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神经纤维集合于中枢部称为纤维束;神经纤维聚合在一起被结缔组织包裹位于周围部称为神经。 3.灰质和白质在中枢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集聚的部位,在新鲜标本上呈灰色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聚的部位,因髓鞘色泽白亮称为白质。 4、皮质和髓质在中枢部,位于大脑和小脑表层的灰质又称皮质;位于大脑和小脑深部的神经纤维又称为髓质。 5、网状结构中枢部的白质和灰质相间处,纤维纵横交织,其间散在神经胞体称为网状结构。(一)脑干的外形 1、腹侧面 延髓的腹侧面有锥体、锥体交叉、橄榄等结构;并有舌下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连于延髓。在延髓和脑桥之间有延髓脑桥沟。脑桥的腹侧面称基底部,有一纵行的脑桥基底沟;并有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连于脑桥。中脑的腹侧面以视束与间脑分界,有大脑脚、脚间窝;并有动眼神经连于中脑。 2、背侧面 有第四脑室底(菱形窝)、菱脑峡、左右小脑上脚、前后髓帆,滑车神经连于中脑。菱形窝的下界是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和小脑下脚。上界是小脑上脚。两侧角是第四脑室外侧隐窝。菱形窝有髓纹、界沟、内侧隆起、面神经丘、蓝斑、外侧区、前庭区、听结节、舌下神经三角、迷走神经三角等结构。在中脑的背侧面有顶盖、上丘、下丘、上下丘臂。 ①一般躯体运动核 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下直肌。 滑车神经核交叉出脑,支配上斜肌。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重点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和组织的解剖结构以及其相应的生理功能。本文将围绕人体解剖生理学的重点内容展开,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和整体性功能等方面。 一、细胞与组织 1. 细胞结构与功能 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其结构包括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等组成部分。细胞具有各种功能,如代谢、生长、分化和增殖等。 2. 组织学 组织是由具有相同结构和功能的细胞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人体有四种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每种组织均有独特的结构和功能。 二、器官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1. 心脏 心脏是人体循环系统的中心器官,主要功能是泵送血液循环。它由心房和心室组成,通过收缩和舒张来推动血液的流动。 2. 肺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它通过 呼吸过程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 3. 肾脏 肾脏是人体排泄系统的核心器官,主要功能是过滤血液,产生尿液。肾脏还参与体液平衡、酸碱平衡和离子调节等生理过程。 4. 肠道 肠道包括小肠和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一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 将食物分解为营养物质,吸收其中的养分。 5. 肝脏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内脏器官,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它参与消化、代谢、解毒等过程,并产生胆汁来帮助消化和吸收。 三、系统的解剖结构与调节功能 1. 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由大脑、脊髓和神经组织构成,具有传递和处理信息的功能。它监控和调节人体各个系统的活动,包括运动、感觉、思维和记 忆等。 2. 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由多个内分泌腺和激素组成,调节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它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免疫和生殖等方面。

[人体解剖学]《第八章:神经系统》知识点整理

第八章神经系统 1、按其位置和功能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 第一节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的平枕骨大孔处接延髓,在下端成人平第一腰椎下缘。 2、脊神经31对,因此脊髓也可分成31个节段。即颈髓8个节段,胸髓12个节段,腰髓5个节段,骶髓5个节段,尾髓1个节段。 3、脊髓的灰质包括前角、侧角和后角三部分。 4、侧角:位于脊髓胸段和上腰段的前角和后角之间,在脊髓的第2~4骶节,相当于侧角的位置有骶副交感核。 5、后角:内含联络神经元,有的在脊髓节段中起联络作用。 6、薄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下半身和下肢的感觉。 7、楔束:起自第四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传导上半身和上肢的感觉。 8、脊髓丘脑束:传导来自躯干和四肢的痛觉、温度觉、触觉和压觉等神经冲动。 9、皮质脊髓束: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0、脑干:自上而下分为中脑、脑桥和延髓。 11、小脑:位于颅后窝。 12、间脑:位于中脑前上方,大部分被大脑遮盖。 13、下丘脑:包括视交叉、漏斗、垂体、乳头体。 14、基底核: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四对灰质团块的总称,它们分别叫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5、内囊:属投射纤维,位于豆状核,尾状核和背侧丘脑之间,由上行的感觉纤维束和下行的运动纤维束构成。 16、内囊分内囊前肢、内囊后肢和内囊膝3部分。 17、内囊一侧损伤:三偏症:偏身感觉障碍、偏身运动障碍、偏盲;两侧损伤:死亡。 18、躯体感觉区: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它接受对侧半身的痛、温、触、压觉等。 19、躯体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管理对侧半身的骨骼肌。 20、视区:位于距状沟两侧的大脑皮质。 21、听区:位于颞横回。 22、语言区:是人类大脑皮质特有的区域,优势半球,多数为左半球。 23、脑和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有三层,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24、硬脊膜与椎管内面骨膜之间的腔隙称硬膜外隙,隙内除静脉丛及大量脂肪外,还有神经根通过,临床上麻醉就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其内。 25、位于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腔隙,称蛛网膜下隙,腔内充满脑脊液。 26、脉络丛的作用是产生脑脊液。 27、脑的动脉:来源于颈内动脉和椎动脉。 28、脑脊液主要由两侧脑室和第三、四脑室的脉络丛产生。 29、脑脊液循环途径:左、右侧脑室→第三脑室→第四脑室→蛛网膜下隙→蛛网膜粒→上矢状窦→颈内静脉。 30、抽取脑脊液位置:第三、四、五腰椎棘突之间。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