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

合集下载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戴利来源:《南北桥》2024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为了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国家出台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在推动“三农”经济发展、解决农业生产风险、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具体执行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基层经济全面发展中重要作用的发挥。

本文简单阐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影响,并结合具体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影响;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F84 文献标志码:A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指的是农户、农业经营组织等参加农业保险服务时,财政部门为其提供一定比例的保费补贴,能够有效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提高农险参保率,是国家以“三农”发展情况为基础制定的战略性举措,在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农民投保意识薄弱、政策覆盖面窄、执行缺少监管等原因,该政策执行力度不够理想,影响了其效用的发挥。

基于此,针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执行对农民的影响1.1 提高可支配收入在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推出以前,参保农民需要自行承担所有费用,在执行以后,财政能够为农民提供补贴,农民只需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费就能够获得风险保障,避免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保证当期收入的稳定。

补贴费用会直接纳入农民可支配资金范围,用来进行农业生产或者补贴日常生活。

因此,在执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后,农业生产相关费用有所降低,使农民的可支配收入得以提升[1]。

1.2 提高农险参保率1.2.1 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在参保以前,农民通常会采用多样化种养殖方式,避免灾害带来重大损失,保证收入的稳定。

在参保以后,保险公司能够为农民承担风险,可以有效激发农民扩大经营规模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种养殖的专业性,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控制。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管理论坛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郭伟伟(滨州市沾化区财政局,山东滨州256800)摘要: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政府通过保险费补贴等政策扶持,对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种植业、养殖业的经济损失提供的政策性保险。

近年来,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迅速,其将财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创新政府救灾模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有效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

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管理是促进农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

本文从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补贴资金(以下简称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方面论述,提出了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及应对措施,力求促进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工作的提高,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管理;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资金1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的相关规定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是指各级财政对有关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开展的符合条件的农业保险业务,按照保险费的一定比例,对投保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等提供的保费补贴。

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

实行专项管理、分账核算,各级财政承担的保费补贴资金,列入年度财政预算。

实行专款专用、据实结算,保费补贴当年出现资金结余的,冲抵下一年度的预算。

各级财政应编制辖区内当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的申请报告,并及时与上级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进行结算。

2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管理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各级财政部门应当认真做好保险费补贴资金的筹集、拨付、监管等各项工作,并与农业、林业、畜牧业、金融工作办公室、保险监督管理、宣传等部门通力配合,一起把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落到实处。

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2.1基础数据报送不及时、不完善农业保险经办机构在组织农户投保,并收到农户、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自缴的保险费后,出具保险单,进行公示。

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问题及建议



农业财政补贴的含义
三 对我国农业财政补贴政策的建议
1 、制定长期的农业财政补贴目标。2 0 1 2 年初 , 国务院印发¨ r 天 于 “ 一二五”期间的 全 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 其中提出要在工 业化 、城镇化的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我国的长期农 业财 政补 贴 目标 , 必须 遵循 中央提 出的现代 化农 业发展 规划 , 其 目标
P u b L i c R d mi n i s t m a t i o n} 公 共 管 理
我 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 问题及建议
胡 廷 凤 山 东 省 诸 城 市 财 政 局 2 6 2 2 0 0
政 补贴成 为 了各 国保障 禄业促进 程业发展 的一 个手段 。W T O 中
是:
农业补贴是一国政府对本国农业支持与保护政策体系 中最主 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 农业补贴主要是对农业生产、流通和 贸易 进行 的转移支付。其 目的是维护国家食 品安全、保证农产 品价格 稳定 和保 障 农 民收入 。 我国的农业财政补贴主要是针对 “ 三农”问题 , 即针对农 民、 农业 、农村 的财政补贴, 以确保解决衣民增收 、农业增长、农村稳 定。国家财政对 “ 三农”的三个方面的支出, 构成 了我国一般意义 上的农业财政补贴 ,  ̄ [ J WT O框架下的广义的农业补贴。
二 、我国农业财政补贴存在的 问题
1 、农业财政补贴政策缺乏长期的政策 目标。我国的农业财政 补贴政策过多地强调短期调控, 我 国财政对于农业补贴的政策在其 形成之初就是作为配套的调控措施, 与当时中央和地方制定的农村 经济政策相挂钩 , 并随相应经济政策的变 化而变化 。农村经济发 展的稳定与健康也会 因为农业补贴政策缺乏长期性 目标而受到影 响 。如 此一 来 , 农业 补贴 的 效益 以及整 体效 果就 差强 人意 了 。 2 、财政支农资金投人不足 。以WT O《 农业协定 中 “ 黄箱补 贴”为例 , 允许发达国家对农业的 “ 黄箱 ”补贴 占农业产值的 5 %, 发展中国家为 1 0 %, 中国为 8 . 5 %。而 目前我国的 “ 黄箱”政策主 要包括两部分: 一是农业生产资料补贴, 主要包括农业用塑料薄膜、 农业用电、农药 、化肥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等 ; 二是价 格支持措施 , 即粮棉 定价 收购及保护价收购。两项合计每年补贴 约为 2 9 0 多亿元, 仅 占农业产值的1 . 4 0 / 0 , 距离 WT O 规则允许的 8 . 5 % 还有 7 . 1 %的空间尚未使用。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 科技 化 、机械 化 的普 及率 低 , 但 是我 国财 政 对农 业补 贴 的力 度 依 旧没有 美国大 。 3 、农业财政补贴结构不合理 。一是临时 『 生补贴多而经常性补 贴少 。临时性补贴主要是针对某种重要农产 品供给短缺且严重影 响社会生产和生活时实施 的~ ・ 种应急性补贴 。我国现阶段的许多 农业 补 贴主 要是 应 对农 产 品短 缺 而临 时实 施 的 , 缺 乏稳 定 洼和 长期 性。二是财政支农管理体制不完善。我国涉农部门多, 条块分割较 为严重 , 导致 财政资金使用分散, 财政支农资金执行缓 慢, 资金到位 保 障, 特别是在资源约束加剧、极端天气频繁出现的背景下, 改善摹 率低 , 且年度内支农资金支出不平衡 , 致使实施效益不理想。 本农 田基 础设 施 , 为现 代农 业 发展 提供 基础 保 障 ; 在农 村劳动 力大 量 4 、农业财政补贴方式存在严重问题 。第一 , 我国农业财政补贴 转移 、农民劳动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一 F, 补贴加快农业机械化 人量 用于对农产品流通购销环节进行 “ 暗补”。这种 “ 暗补”的 进程,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装备支撑。四 农业补贴方式, 补贴效果难以集中体现和发挥 出来并且容易造成补 贴 资 金流 失 , 农 民受 益较 少 , 而城 市居 民和粮 食 流通 企 业受 益较 多 , 参 考文献 不容易让大多数农业生产者所认识 , 补贴资金使用效果差 , 降低了补 【 1 ] 罗 家胜 . 我 国农 业 财 政 补 贴 问题 分 析 . 安 徽 农 业 科 贴的政策功效。第二 , 我国农业补贴方式少。根据 WT O 农业协议 学 , 2 0 0 9 , 5 z ( 8 ) . 的规定, 其允许使用的 1 2种 “ 绿箱”政策措施中, 我国仅使用了 6 [ 2 ] 董理 . 日本 农 业 财 政 补 贴 政 策 及对 中 国的 借 鉴 . 世 界 农 种。 “ 蓝箱”政策补贴在我 国还是空白。因而我 国增加农 民收入 业 . 2 0 1 2, ( 1 2 ) . [ 3 】 段 学慧. 农业保 险财政 补贴 问题 研 究进展 与展 望 . 经 济 纵 的补贴手段比较匮乏。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农业保险是一种重要的制度安排,用来保护农民免受自然灾害和不可抗力的冲击。

为了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许多国家采取了财政补贴政策。

下面是一些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相关的参考内容。

1. 定义和目标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是指政府向农民提供经济资助,用于支付农业保险费用的一种措施。

其目标是减轻农民在面对农业风险时的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2. 补贴方式政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包括直接资金拨款、保费减免、保费补贴等。

补贴金额可以根据不同的农业保险制度和产业特点而有所调整。

3. 补贴对象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对象通常是农民或农业生产者。

政府会制定明确的资格标准,用于确定哪些农户可以享受补贴。

这些标准可能包括农户的土地面积、种植业务规模、收入水平等。

4. 补贴政策的影响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补贴政策可以提高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增加农业保险的普及率。

其次,补贴可以减轻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的经济压力,降低农户的损失风险。

最后,补贴政策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能力。

5. 国际比较不同国家在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盟国家通过丰富的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而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通常面临着更有限的财政资源,因此可能需要采取更加精确和有针对性的补贴政策。

6. 政策评估与调整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需要进行定期的评估和调整。

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农业保险市场的发展和农民的需求变化,及时对补贴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补贴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效果。

总结: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是一项重要的政府举措,用于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的发展。

通过补贴,政府可以增加农民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减轻农民在遭受自然灾害时的经济负担,促进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

这一政策需要根据国情和市场需求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指由政府组织实施的、以农业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保险制度,通过政府的财政支持,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旨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险费用过高、理赔难度大、覆盖范围较窄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效果。

本文将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一、问题分析1. 保险费用过高政策性农业保险通常由政府牵头组织实施,并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但由于保险公司参与利润较低和风险高,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费用较高,农民难以承受。

这使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受限,无法为大部分农民提供有效的保障。

2. 理赔难度大在现实中,农业灾害的定量评估和理赔标准的制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赔难以落实。

很多农民在遭受灾害时,由于无法证明损失的具体数额和原因,而无法及时得到保险公司的理赔,使得保险保障缺乏实际意义。

3. 覆盖范围较窄政策性农业保险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只针对某些重点农产品和特定地区进行保险覆盖,很多农民在保险范围之外,无法获得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导致整体的保险覆盖面较窄,无法满足全国范围内农业生产的保险需求。

二、对策研究1. 降低保险费用政府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来降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险费用,减轻农民的负担。

政府可以通过引导保险公司开展再保险业务,分散风险和降低成本,以推动保险费用的降低,增加农民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动力。

2. 简化理赔程序政府可以加大对农业灾害损失的评估和监管力度,建立农业灾害的定量评估和理赔标准,简化保险理赔程序,提高农民的理赔率。

政府可以建立农业保险的定点服务机构,帮助农民处理保险索赔事宜,提高农民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3. 扩大保险覆盖范围政策性农业保险应该朝着全覆盖的方向发展,政府可以通过加大财政支持、鼓励保险公司承保农业保险、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完善农业保险的市场化机制,逐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覆盖范围,满足更多农民的保险需求。

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

我国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
工 程 政 府采 购 作 为一 项 重 要 内容 , 入 否 符 合法 定 程 序 , 标 结 束 后 是否 向招 纳 评 经 常 性 审计 之 中 。
标人提供书面评标报告等 。 审查时应注
( ) 一 工程政府采购预算 , 计划编制 意 招 标 者 有 无 预 先 内定 中 标 者 或 向 投 审计 。对于任何一个财政投资项 目, 在 标 者 泄露 标 底 , 标 者 是 否 与投 标 者 商 招 前 期决策和设计 阶段对投 资的控制有 定压低标价或抬高标价。 工程政府采购
采购计划: 审查应编未编采购 计划而导 关要 开发和创建有效 的政府 采购绩效
致 政 府 采购 计划 编 制 不 完 整 的 问题 , 以 审计指标体系 , 对工程项 目实行政府采 强化 预 算 约 束 , 使 被 审 计 单位 加 强工 购的效益做 出评价, 以比较和评价工 促 用 程 预 算 管理 。 程 项 目的成 果 , 以便 为 政府 决策 提 供 参
各当事人有关政府采购活动 , 应当接受 条件转为邀请招标等其他方式进行。 实
审 计 机 关 的 审计 监 督 。 ” 审计 机 关 要 履 施招标方式进行采购 的, 招标文件 的内
提要 目 我国 前, 农业保险市场 严重
萎缩 , 现代农业发展 受到严 重束缚 , 尽快 出 台促进农业保险发展 的政策迫在眉睫 .本 文针对我 国农 业保 险实际情况 ,提 出农 业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 逐步开展 工程政府 采购绩效
单位 是否严格按照 批复 的政 府采购预 审计 。 政府采购 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提 算执行 , 严格 控制现场签 证, 在合 同履 高政府采购资金 的使用效益。 开展绩效 行 中, 需对 预算进行 调整的 , 确 审查调 审计, 将使政府采购审计工作有一个更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范文

《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农业保险作为分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的重要手段,对于保障农民收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推广与实施对于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业生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财政补贴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重要支撑,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也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通过对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的研究,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期为内蒙古农业保险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现状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自实施以来,财政补贴力度不断加大,覆盖面逐步扩大,为农民提供了较为全面的风险保障。

然而,在财政补贴的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财政补贴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待提高。

一方面,部分地区存在补贴资金分配不均的现象,导致部分地区农民得不到足够的保障;另一方面,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发放等流程繁琐,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但在实际生产中,农民还面临着其他风险,如气象灾害、疫情等。

因此,需要进一步扩大保障范围,提高保障程度。

三、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内蒙古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现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存在以下问题:1. 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不均。

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农业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差异,导致财政补贴资金分配不均,部分地区农民得不到足够的保障。

2. 补贴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部分地区在补贴资金的申请、审核、发放等流程中存在繁琐、耗时等问题,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3. 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不足。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主要针对种植业和养殖业,未能充分覆盖农民面临的其他风险。

4.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防范机制,以更好地应对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风险。

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财政补贴支农存在的问题

四、财政对农业补贴的目标选择
1.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财政对农业的补贴政策目标不是体现在地区、部门、企业利益上,而是体现在农民利益上。财政对农业的补贴就是通过财政的补贴资金让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不断提高农民的收益水平,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稳定发展。
2.稳定农产品市场,保证粮食等特殊农产品购销政策的畅通。结合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的特点,财政对农产品市场补贴的重点目标宜放在收购环节上。对这一环节的补贴,不是再对粮食企业的亏损补贴,而是对粮食的仓储建设、保管费用、正常损耗的补贴。因为现行的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资金实行封闭运行,并实现了粮食的顺价销售,不允许、也不可能会出现新的经营亏损。
3.管理体制运行不畅,补贴成本高。关于农业补贴的政策,主要涉及财政、农业、外经贸、粮食、民政和银行等部门,因政出多门,协调困难,交易成本高,时滞长,加之部门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和寻租活动的影响,使得农业补贴中的“跑、冒、滴、漏”现象难以避免,从而降低了农业补贴的效率。另外,因中国农民数量庞大,在政府与农民之间缺乏一个有效的中介组织载体,许多针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其运行成本都比较高。如粮食补贴中,山东省每亩补贴的工作成本为1元。河北省在今年粮食直补工作中,县、乡、村三级共抽调2万多人,每人用了近60个工作日。一般一个乡镇的直接支出费用为2万~3万元(不含人工),直补工作成本约占直补资金的10%。一些省粮食风险基金按季均衡拨付和分两次发放直补款,既不方便农民,也增加了工作量和成本。另一方面,一些省按照当年实际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在核实面积时需要三次张榜公布核实,工作量很大。另外,有些地方实施良种补贴政策时,多数农户已备足种子,给良种推广带来一定难度。
4.保护农业环境,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财政补贴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没有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繁荣,也就不能促进其他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保险财政补贴问题探索
摘要:农业保险作的外部性导致资源配置失灵。

本文将对农业保险正外部性进行探索,为政府调控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农业保险;外部性;准公共产品;财政补贴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01
经济学认为,外部性会导致资源配置失灵。

庇古认为,外部性可通过庇古税也就是财政补贴来解决。

科斯的产权理论认为通过明确产权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

一、正外部性的基本理论和文献综述
按照它造成的后果,外部性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一样,由于其特性,增加交易成本,都会造成资源的配置效率下降,应该给予重视。

外部性的概念是由马歇尔和庇古在20世纪初提出的,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生产者或消费者)在自己的活动中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了一种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这种有利影响带来的利益(或者说收益)或不利影响带来的损失(或者说成本),都不是生产者或消费者本人所获得或承担的,是一种经济力量对另一种经济力量“非市场性”的附带影响。

道格拉斯诺斯认为“个人收益或成本与社会收益或成本之间的差异,由其他方面来获得收益或者承受成本,这就是外部性。


平狄克在微观经济学中指出:“外部性是并不直接反映在市场中
的生产和消费效应,它是市场失灵的主要来源。


综合上述,我对正的外部性做出以下定义:正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有利影响,正外部性的接受者却不需要为此付出任何成本。

正外部性具有以下特点:(1)传递不通过价格机制;(2)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不可分割性;(3)引起他人效用的增加或者成本的减少;(4)外部性的接受者无须付出成本。

二、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困境分析
(一)农业保险的外部性属性分析
我们借助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加以分析说明。

(见下图)
假设保险公司是自负盈亏,农户自愿投保,那我们将会获得上图的农户的需求曲线d和供给曲线s。

这是由于农户的风险意识较差,风险规避意识薄弱。

加上农业保险的风险高,高费率导致的。

ds将在q非常小的水平下相交,如果政府对农业保险进行补贴,两条曲线的位置将会变动到d1,s1产量又从q1移动到q2,整个社会的福利增加了。

所以农业保险具有正外部性。

国内外也很有农业保险的发展实践,按照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的案例没有成功的。

到目前位置,全球范围内针对农业保险较理想都是政府引导下的政府和市场结合的财政补贴财政保险,这样可以为农业保险的发展建立健康的发展环境。

而实行上述运作模式的根源还在于农业保险是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益产品。

对农业保险的运作,必须遵循其外部性特征
(二)从农业保险提供的保障上看,农业保险具有非排他性
在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中防灾防损中,农业保险具有非排他性。

比如保险公司为投保农民购置防雹高社保,对可能对农户造成风险的冰雹进行轰击,可以明显减少雹灾,但是另一方面来讲,没有投保的农民,同样可以享受到未投保的好处。

在直接消费的环节上,只有投保的农民才能在受灾时获得补偿,农业保险具有排他性的特征,但是在农业保险经营的其他环节上是不具有排他性的。

三、如何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快速发展
(一)加快农业保险的立法工作。

农业保险不同于其他商业活动,具有其特殊性的公益性意味着在实行农业保险时需要一部针对的
法律。

我国到目前未知仍然没有一部针对“农业保险活动”的法律,在实施和办理农业保险时无法可依。

因次,我国应尽快出台一部《农业保险法》。

在立法方面,我们应该借鉴美国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日本的《农作物保险法》,从中吸取适合中国的部分。

(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农业保险的正外部性决定了,农业保险的发展不能离开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补贴。

政府应该从四个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大力扶持:一、直接给农牧民补贴保险费。

二、启动专门资金建立针对农业保险的宣传机构,提高农民对农业保险的认识。

三、对承保公司的超额赔偿部分进行适当补偿。

四、其他涉及农业保险的不闷也要给与补助,提高他们协同保险公司做好农业保险工作的积极性。

在补贴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加拿大的农业保险分级负责制。

(三)建立农业保险基金。

农业保险是具有正外部性的,外部性是辐射全国人民的。

所以农业保险不可能是单纯的商业保险,农业保险应该是一种基于全国人民的保险,应该在政府的主导下建立全民农业保险基金。

基金的资金来源从两个方面获得。

一方面来源于农业保险的税收,一方面由政府的农业预算补充。

参考文献:
[1]方浩.构建农业保险体系保障农村经济发展.青海师范大学.
[2]费友海.农业保险属性与政府补贴理论探析.西南财经大学.
[3]王冰,杨虎涛.论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与绩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