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轴类零件的综合检测教案
任务一 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测量

项目五 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
外径尺寸公差检测
选用测量范围为25~50的千分尺作为量具,使用前先用验棒检 查千分尺的准确度,如果零线不能对齐时,需要用专用工具调
主整零要线后内方容可使:用。
测量4处外径时,当千分尺的活动砧座贴近工件时,应使用千分 尺的测力控制装置拧紧,直到装置中的棘爪机构发出吱吱吱响 声为止,表示用力恰当,所测出的读数准确,不可用力过度。
选用百分表作为检测同心度和径向跳动值的工具。
主将外百圆要分周内表上固,容定轻:在轻磁旋力转座表上盘,,把使触表头盘垂上直的压零在刻直度径线对28准毫指米针的,
当慢慢转动工件时,观察指针的变化,最大与最小差值, 即为同心度的公差值。 用百分表触头轻压外径,慢慢旋转工件,表针左右摆动量 的差值即为工件该处的径向跳动值; 检测圆柱度时,只需从左向右移动百分表,测出两端的高 度差值,然后转动工件,分别测出前后左右四个位置左右 两端的最大差值,即为圆柱度差值。
项目五 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
长度尺寸测量
用游标卡尺检测,应先检查卡尺的精度,即两卡爪合并时,
主主游副标要尺卡内的尺零自容线身:应有当误对差齐,,应如当不在对测齐量,结应果记后住将误误差差值值,扣说去明,
才是工件的真实长度。
一般情况下,长度尺寸都能满足图纸的尺寸要求。
项目五 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
圆柱度、同心度和径向跳动的测量
1、结构组成?
主2尺、寸要外需径内要上测容有量哪:?些3Leabharlann 没有标注尺寸 公差的数值有无 要求?
4、有多少个位置 公差要求?
复习旧课
项目五 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
导入新课
3-4 轴类零件的综合检验

① 用百分表测量
在车间,轴的外圆表面的圆度误差一般用百分表(指示精度为0.01㎜)或
千分表(指示精度为0.001㎜或0.002㎜)进行测量。
百分表
常用的有钟表式和杠杆式两种,钟表式百分表简称为百分表,它的结构形状如图
1- 113所示。
图 1-113 百分表
如图 1- 114所示,杠杆百分表的体积较小,杠杆测头方向可以改变,在校正工件 和测量工件时比较灵活方便,尤其是小孔的测量和在机床上校正零件时,由于受 地位限制,百分表放不进去,而杠杆百分表就容易得多。
图 1-123 各表面对两支承轴颈的同轴度
(3)两支承轴颈的同轴度
测量方法如图 1- 123所示,百分表上的圆跳动量反映的是两支承轴颈对两中心孔 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误差与轴颈圆度误差之和。当圆度误差很小而可忽略时,表测 数据视为支承轴颈对两中心孔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误差;当圆度误差不能忽略时, 则表测数据减去圆度误差为支承轴颈对中心孔公共轴线的同轴度误差。
(4)键槽对称度的检测 将工件置于V形铁内,选择一块与键槽宽度相同的量块塞入键槽内,使量块的平 面大致处于水平状态,用百分表检测量块的上表面a,使之与平板平行并读数,然 后将工件转过180º,用百分表检测量块的下表面b,使之与平板平行并读数,上、 下两表面读数的差值即为轴上键槽的对称度,应在0.05㎜以内,如图 1- 124所示。
(3)干涉法
干涉法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来测量表面粗糙度,所使用的仪器是干涉显微镜。图 1- 119所示为国产6JA型显微镜的外形图,测量时,将工件安装在工作台1上,转 动工作台或使其上下移动,进行调焦,通过显微镜内部的光波干涉作用,在目镜 上可观察到反映被测表面状态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如果被测表面为理想平面, 则干涉条纹为一组等距平行的条纹线,若被测表面微观不平,则形成弯曲条纹, 其弯曲程度随微观不平度的高度值而变化,如图 1- 120所示。用测量装置分别测 出弯曲度和相邻二条干涉条纹的距离(宽度),则微观不平度的高度h的计算公 式为:
《轴类零件测绘》教学案例-精品文档

《轴类零件测绘》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机械制图》是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原理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既具有系统的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性。
它研究的对象是机械图样,而图样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掌握和运用这样的特殊语言,对于机械、机电类专业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它将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学习提供有力的前期准备,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机械制图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设计师可以表达他的设计意图,工艺师可以进行组织生产,工人则可以根据图样表达形状、尺寸要求进行生产,检验人员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检查鉴定。
现在教学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关注焦点,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基本方面作为课程基本理念。
为达到教学目的,课程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是讲授、小组讨论、挂图、模型、练习与讲评相结合,虽然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要点与技能,但学生往往由于没有接触过生产实际,不了解一幅图纸对于指导生产的重要性,只是按照教材上讲解的内容进行学习、掌握,缺乏主观能动性,对后续进入工作岗位掌握制图知识、技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求知、探索、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
那么如何让学生意识到制图的重要性?如何让课程更贴合生产实际?如何让我们学到的知识、技能转化到应用?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希望我们的课程学习过后就像自行车、游泳等技能的学习,即使很久不用,一旦重新拾回,技能也不会忘记。
达到这样的教学目的才是我的追求。
因此,2015年的4月初选择在电1251班开设了一堂角色扮演类的机械制图课程,在轴类零件的测量与绘制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验课程实际运用,加强学生技能,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充分展示。
二、案例呈现儿时的发条玩具如何启动?自行车的运动如何实现?汽车如何在公路上飞驰?利用PPT演示机床中齿轮转速改变的过程,这些动力的传递者―轴类零件有功不可没的作用。
轴类零件的综合测量

实验四 轴类零件的综合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常用轴类零件的检测项目,会根据要求选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2.了解轴类零件常用测量形位误差的仪器设备原理、使用方法及数据处理方法;3. 掌握常用表面粗糙度的检测方法及主要仪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测量方法。
二.实验内容介绍对于轴类零件,检测项目一般包括尺寸、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项目。
图4-1为某车床传动轴的零件图,要求通过实验选择合适的测量器具,将该轴零件图中标注的各项技术参数进行测量评定。
图4-1 某车床传动轴简图三.测量仪器及测量方法(一) 尺寸测量。
尺寸测量方法及仪器选用参照实验一。
(二)形位误差测量圆度、圆柱度、径向跳动误差的测量方法很多,本实验介绍用两中心孔的轴线为公共基准,直接测量圆柱体横截面轮廓上各点到基准轴线的半径差,然后按最少区域法或最少二乘法计算出圆度误差值。
这种测量原理是根据测量跳动的原则。
1.测量仪器及原理XW-250型多功能形位误差测量仪配接电感测微仪、数据采集器及计算机半自动采集数据测量轴类零件的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圆度误差和圆柱度误差。
测量装置的外形如图4-2所示。
它由底座、导轨、测量支架、顶针等主要部分组成,配接不同仪器可用来测量轴类、盘类零件的圆度、圆柱度、直线度、平行度、径向跳动、端面跳动及全跳动等。
实验中用到的电感测微仪是一种精度高,测量范围大,稳定性好,配接传感器侧头能够准确测出微小尺寸变化的精密仪器。
其外形如图4-3所示。
电感测微仪和计算机之间的连接是通过便携式形位数据采集器完成的,各部分之间的接线如下图4-4所示。
采集器有一个12位的显示窗和一个32键的键盘,其主要功能是选择档位、配接仪器、设置测量参数,与多种测量仪适配对各有关项目形位误差的测量进行数据采集,将测量结果保存或用通讯的方式将采得的数据实时送入计算机进行计算评定处理,最后得出相应形位误差项目的测量评定结果。
测量时,工件安装在分度头与尾架的两顶尖上,两顶尖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工件的长度,移动尾架来调整。
零件检测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机械制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零件检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零件检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教学重点:1. 零件检测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正确读取测量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零件,如齿轮、轴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零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哪些检测。
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引出课题:零件检测。
二、新课讲解1. 零件检测的基本概念:讲解零件检测的定义、目的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零件检测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讲解常用测量工具(如卡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技巧。
三、实践操作1. 教师发放测量工具,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零件检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学生汇报检测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零件检测的重要性。
2.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提出自己的疑问。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零件检测的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零件检测的基本概念和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了解零件检测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检测》教案——1-2轴的检测-检测零件,出具检测报告

化解方法:书写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和完整,用语规范,结论明确,教师作出指导。
资源准备
1.相关量具与资料准备;2.小组分组安排;
3.多媒体课件和评价表准备;
学习任务教学组织流程
学生填写评价与分析表格
学生展示成果
教师巡查、协助填写
考评方法与考评材料
考评方法:
1、教师点评
2、组内自评
3、能规范填写轴测量记录卡,并对轴记录卡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轴检测报告。
4、能对轴检测结果进行必要的分析,并对不合格产品提出处置建议。
5. 能按检测室现场管理规定和产品工艺流程的要求,正确放置轴类零件、检测用量具等。
学生情况
分析
学生已经进行过任务一的学习和锻炼,能够基本按照工作过程的要求小组协作方式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的机械基础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零件的检测还没有真正的实践,本课堂是质量检测的重点。
学材
分析
零件的检测非常考验动手操作能力的一堂课程,也考验学生的耐心和细心程度,需做到准确把握量具的测量精度。
学习重点及其化解方法
重点内容:1正确使用游标卡尺、千分尺、内径百分表、半径规。
重点化解方法:在使用量具时要按照合理的使用方法进行操作,做好量具的维护和保养保持量具的精度和它工作的可靠性。
学习难点及其化解方法
1.小组成员修订、完善
工作计划方案。
2.小组内分工操作
3.填写工作页
讲解并巡视指导学生填写工作页
成果展示
10
能掌握展示自我、展示成果的方法
1、各小组派代表利用展示仪展示检测方法和过程、并解析其检测的作用和结果。接受全体同学点评。
2、收集他组提出的改进建议,并做好记录。
轴径、长度和倒角的检测——电子教案

《机械零件测量与检验》轴径、长度和倒角的检测——电子教案数控技术专业专递课程资源开发小组2015年5月单元课教案首页注:1、每次课须填写“单元课教案首页”。
以单元课的每一子课题的教学要求设计每一个教案。
每个单元的备课由多个教案构成;子任务1:轴径、长度和倒角的检测情境设计:我校承接了中清洗车公司50件转向轴零件的加工,已在数控车床上完成了试件的加工,现需我们对转向轴试件尺寸误差进行检测。
如图2-1图2-1 转向轴零件图一、 零件尺寸公差的分析转向轴它属于轴类零件,由三个不同直径的外圆柱组成,此零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部位都为外圆柱面,其尺寸为033.0025+φ,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知其精度为IT8。
中部轴段的直径尺寸要求为05.01.038+-φ,查标准公差数值表可知没有与之正好相对应的标准公差等级,与之接近的精度为IT11级。
对于定位尺寸1.0030+,其精度为IT10。
总长50为未注线性尺寸公差,按公司要求统一按GB/T 1804-M 处理,通过查表可知其公差为0.6。
相关专业术语及知识点1、轴的定义1)轴轴通常指工件的圆柱形外表面,也包括非圆柱形外表面(由两平行平面或切面形成的被包容面),如图2-2所示。
图2-2 轴2)基准轴基准轴是指在基轴投影配合中选作基准的轴。
对本标准,即上极限偏差为零的轴。
2、尺寸的定义及相关术语:1)尺寸尺寸是以特定单位表示线性尺寸值的数值。
尺寸表示长度的大小,长度值包括直径、半径、宽度、深度、高度和中心距等。
在机械制造中,一般常用mm(毫米)作为特定单位,在图样上标注尺寸时,可将单位省略,仅标注数值。
当以其他单位表示尺寸时,则应注明相应的长度单位。
2)公称尺寸公称尺寸以前也称基本尺寸,是由图样规确定的理想形状要素的尺寸。
公称尺寸一般由设计确定,是确定公差等级、公差数值和偏差差值的依据。
轴的公称尺寸用d表示。
如图2-3所示3)实际尺寸(da)实际尺寸是提取组成要素局部尺寸的俗称,是零件加工后通过测量(用两点法相对测量)所得的尺寸。
轴套类零件检测单元优秀文档

教学目标——具备检测模具中典型轴套类零件的能力
零件 实训安排——6人左右为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典型零件检测任务成绩考核表
典型零件检测任务成绩考核表
总 评 实训安排——6人左右为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技术评价60分
检测过 时间控 检测质 程30分 制10分 量20分
教学目标——具备检测模具中典型轴套类零件的能力 教学目标——具备检测模具中典型轴套类零件的能力 实训安排——6人左右为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一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教学目标——具备检测模具中典型轴套类零件的能力
实训安排——6人左右为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轴套类零件检测—实训
•教学目标——具备检测模具中典型轴套类零件的能力 •学习、实训要求——规范完成零件检测全过程 •实训安排——6人左右为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检测任务
模具中典型轴套类零件
零件检测任务设计表
一、任务内容:典型轴类零件检测
一、任务内容:典型轴类零件检测
二、小组成员: 学习、实训要求——规范完成零件检测全过程
合 计
班级:
加工小组:
指导老师:
时间:
感谢观看
主题 内容 典型零件检测任务成绩考核表
一、任务内容:典型轴类零件检测
职责范围 责任人
实训安排——6人左右为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一、任务内容:典型轴类零件检测
学习、实训要求——规范完成零件检测全过程 典型零件检测任务成绩考核表
教学目标——具备检测模具中典型轴套类零件的能力 学习、实训要求——规范完成零件检测全过程 实训安排——6人左右为一小组,每组检测一个零件
组内评价
典型零件检测任务成绩考核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目五典型零件的综合检测
任务一轴套类零件的综合检测
【课题名称】
轴类零件的综合检测
【授课班级】09高辅(2)
【授课教师】李红梅
【教学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目标
熟悉常用轴类零件技术测量的内容、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测量工具准确测量工件的尺寸和形位误差,判断工件是否合格。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公正、准确、客观地测量工件。
四.教学要求
1.正确读懂图样中形位公差标注符号的含义。
2.能够正确地使用各种量具,并准确读值。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量具,准确地读值。
【难点分析】
1. 读懂图样,特别是形位公差的标注。
2.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并准确读值。
【分析学生】
1. 学生的识读能力较差,通过练习应能看懂图样,特别是形位公差标注的含义。
2. 学生使用测量工具需要有个熟悉的过程,开始时可能测量不准,特别是会用力不当,可能会造成测量误差。
此外,游标卡尺自身的不准确也会造成误差的变化,所以应当教会学生如何正确使用、调整游标卡尺的精度。
【教学设计思路】
1. 学生上课前,应事先做好预习,注重看懂图样,熟悉测量步骤和注意事项。
2. 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如测量的要领和安全操作规范。
3. 学生按要求进行测量并做好记录,教师巡视指导并解答问题。
4. 教师总结。
【教学安排】
1学时
少讲多练,以练为主,在练习中锻炼提高。
【教学过程】
传动轴检测报告单
体会二:读数正确吗?请填写读数不太会的量具()
体会三:尺寸误差和形位误差哪种容易测量。
()
体会三:在活动中你们有没有相互合作,相互学习。
()
体会四: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作业:请写出圆度的检测方法?圆度和圆柱度误差的确定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