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防部采办质量政策研究
美军科研与采办政策制度实施重大改革——国防部新版5000系列文件述评

(2019年12月30日发布)、5000.81《应急能 (2019年12月31日发布)和5000.74 (2020年1月10日发布)、《软2020年、国防部指示5000.UG 《重大能(正在制定之中);此外,“N ”表示美目前确定出台的指示有10份,1+M+N ”统分结合的6种程序。
序包括:(1)应急能力采办,针对 5000.02指示的;(2)中间层采办,是美军敏捷3)重大能力采办,即传统硬件密集型5000.02指示的常规采办4)软件采办程序,规范软件装备的;(5)国防业务系统采办程序,规范美军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的采办;(6)服务采办,规范通信服务、产品保障、医疗等服务类活动的采办。
上述6种采办程序如图1所示。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与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发展的动力机制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商业领域的风险投资模式、分布式研发等新型创新模式正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效能,这些对国防科技研发与管理模式,以及相关政策制度的制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形成的科研与采办管理政策制度是传统技术发展与管理经验与规律的总结,难以适应上述变化与要求,容易出现装备采办与部署完成之前,相关技术即将落后甚至已经落后的不利局面。
为有效应对上述突出矛盾与问题,《适应性采办框架的运行》中所明确的6种程序,其中应急能力采办和中间层采办2种程序专门针对快速采办,充分体现了美军新时期对科研采办活动快速形成能力的高度重视。
应急能力需求采办程序,旨在满足当前及即将发生的应急作战需求,应急快速采办周期不超过2年。
在该程序下,项目里程碑评审官员和项目主任应当调整简化项目计划与实施策略,相关需求生成、采办方案论证、经费申请、采办实施工作可并行开展,可在批准研制的同时授权生产。
中间层采办是一种常态化条件下的快速采办程序,确保项目在2~5年内具备交付能力。
采用这一程序的项目可不必遵守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 )和国防部指令5000.01《国防采办系统》的规定,看似是在传统采办程序上“掐头去尾”,因此称为“中间层采办”程序。
美国防部5000系列采办政策发生重大变革

美国防部5000系列采办政策发生重大变革来源:国防科技要闻作者:李宇华、张代平、魏俊峰、杨亚超编者按:从2019年末到2020年初,在国防战略牵引下,美国防部在总结近两年美军各项采办改革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5000系列采办政策进行重大调整,按照精简、灵活、快捷、安全的改革思路,构建“1+N”5000系列采办政策框架。
这是美军采办程序和业务领域政策的重大变革,值得关注。
一、新5000系列采办政策的主要变化“1+N”5000系列采办政策框架:1是指1个核心政策,即2020年版国防部5000.02指示;N是指按照6个采办路径和10个采办业务领域。
美国防部采取总分结合方式,以新版5000.02指示为核心、以系列配套指示、临时文件为支撑,构成5000系列采办文件族,更具体地明确国防采办路径和业务管理要求,提供专业化分类指导。
(一)国防部5000.02指示正式更名,内容综合前版采办文件和改革实践做重大调整前版采办文件是2017年版国防部5000.02指示《国防采办系统的运行》,是美军采办全寿命管理的基本遵循。
由正文和13个附件构成(共188页)。
正文明确了国防采办宏观政策、各部门在采办过程中的职责以及项目管理权限,提出6种采办程序或模型(硬件型、软件型、渐进软件型、混合偏硬型、混合偏软型、快速应急作战型);13个附件分别规范了项目管理、系统工程、试验鉴定、后勤保障、信息技术采办等内容。
2020年版5000.02指示已正式更名为国防部5000.02指示《适应性采办框架的运行》,1月23日发布,仅有17页,明确国防采办宏观政策、采办过程中各部门的职责以及项目管理权限,并在整合原有6种采办程序和近年改革经验基础上,明确推行“适应性采办框架”,针对不同采办对象采用6种采办路径。
①紧急能力采办,针对2年内可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直接交付部队使用的应急采办项目,沿袭前版5000.02指示的快速采办程序;②中层采办,包括快速原型样机和快速部署两类;③重大能力采办,即传统硬件密集型装备采办,沿袭前版5000.02指示的常规采办程序;④软件采办程序,针对迭代发展的敏捷采办;⑤国防业务系统采办,突出为国防部业务运行提供能力保障;⑥服务采办,针对国防部服务需求和监管的团队建设、市场研究和绩效管理。
基于RDJF 循环法的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方法分析

军事科学院军事科学信息研究中心 北京 100142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2074219),国家自然科学资金应急咨询项目(项目编号:71841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9BGL294)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李晓松(ORCID :0000-0002-2920-9866),高级工程师,博士,E-mail :164832732@ ;彭欣然,硕士研究生,E-mail :pengxr1998@ ;雷帅,硕士。
摘要:[目的/意义]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是保障美军获得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技术先进的武器装备的重要支撑。
[方法/过程]分析了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提出基于RDJF (需求理解、数据挖掘、综合研判、服务反馈)循环法的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总体思路,详细研究了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的需求理解、数据挖掘、综合研判和服务反馈等步骤具体内容。
[结果/结论]以数据驱动的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为例,验证说明了RDJF 循环法具体步骤和内容,研究结论有助于客观深刻认识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的本质要求,为开展战略情报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模式。
关键词: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 综合研究 RDJF 循环法分类号:E9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1.02.12第6卷 第2期 2021年4月政策制度等全局或局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判,为我国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管理改革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1]。
2.2 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特点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具有复杂性高、时效性高、综合性强、关联性强等特点。
(1)复杂性高,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包括了组织结构、运行机制、政策法规等研究内容,每项研究内容专业性强、历史复杂、要素多。
因此,美国国防采办管理改革综合研究复杂性较高。
美国国防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政策[J]
![美国国防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政策[J]](https://img.taocdn.com/s3/m/a7cd6c09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ec.png)
美国国防部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政策曹秀玲、江元英编译一、质量政策的变化在美国联邦和国防部(DOD)的条例、政策、指令和指南中都阐述了美国国防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政策。
联邦采办条例(FAR)、国防联邦采办补充条例(DFARS)和国防部指令5000.2-R(DODD5000.2-R)都描述了DOD采办政策和有关质量要求。
在DOD,负责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政策的一个主要机构是国防合同管理局(DCMA)。
DCMA通过其编制的手册提供指南。
DOD的质量管理体系政策和当前有关ISO9000的政策,是建立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布的一系列行政和政策指南文件的基础上的。
DOD的质量政策从要求执行军用规范改变为可以执行相关的民用质量标准,工业界受益最大。
象MIL-Q-9858这样的标准,要求编制很多文件,如:质量方针、试验结果和分析程序、制造问题及其纠正措施程序等,这给工业界造成多余的、不必要的负担。
承包商和许多DOD员工都认为:许多文件对于制造过程产生的增值很少,却给承包商造成资源的浪费,倒不如把这些资源用于增值的活动。
许多承包商都采用了两个质量管理体系:MIL-Q-9858和ISO9000民用质量管理体系。
DOD于1996年10月1日废止MIL-Q-9858并修订了DFARS246,提出执行“较高级质量标准”的政策。
DOD采购质量保证政策的新变化,是工业界所渴望的。
DOD这样做促使承包商和DCMA关注民用质量保证标准和指南。
DCMA对现行的过程监督方法也做了一些简化,从强调审核/检验改变为强调对承包商过程的评审,从而减少承包商为达到符合性所需的资源。
ISO9000使DOD能够采用更先进的民用最佳惯例、经验和质量保证与质量管理技术和程序。
承包商不再为管理两个或更多的质量管理体系而投入更多资源,工业界能够对质量创新更迅速地作出反应并采取行动。
DOD得到了两个好处:第一,DOD承包商采用高质量的民用标准而节约的费用;第二,不再保持与MIL-Q标准有关的条例和指南而节约的费用。
美国国防部宣布对防务采办政策的重大修订

美国防部颁布最新版5000.2 采办文件(重大修订版)张宝珍2008年12月2日,美国负责采办、技术和后勤(AT&L)的副防长约翰•杨批准了对国防部采办系统文件DoDI 5000.2的重大修订版。
该修订版于同年12月8日正式生效,反映了美国防部改进其整体采办业务流程的效率和效能,从而为其全球范围内的作战部队继续提供最佳武器系统和保障的决心。
与2003版相比,2008年新版本将“防务采办管理框架”改为“防务采办管理系统”;采办过程仍分5个阶段和6个决策点(图1 中A、B、C 三个里程碑决策点和三个实线菱形框处的决策点),但其中2个阶段和决策点的名称和内容作了修改,里程碑文件也从30多份增至40多份且内容更加充实;仍继续推行渐进式采办策略,但取消了螺旋式研制途径。
一、设立强制性的采办过程进入点与2003年版相比,2008年新版本用装备解决方案分析(MSA)阶段取代方案改进(CR)阶段,并用装备发展决策(MDD)取代方案决策(CD)。
新版本将MDD评审作为采办过程的正式进入点,无论项目从哪里进入采办过程都要求首先通过MDD评审,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每个项目都必须从MSA阶段进入采办过程。
通过MDD评审后,里程碑决策者(MDA)可根据特定阶段的进入准则和法规要求,在采办阶段的任何一点授权进入采办管理系统。
设立该强制性进入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确定采办项目的适当入口,从而确保采办项目建立在批准的要求以及对备选方案严格的评估基础之上。
用MSA阶段取代CR阶段,是为了加强备选方案分析(AoA)。
在MSA阶段,所有备选装备解决方案的分析都将通过AoA来完成。
二、竞争原型机成为强制性的要求新版本要求项目实施竞争性采办策略,在技术开发阶段包括对系统或关键系统部件的竞争原型机的强制性要求。
即要求技术开发策略(TDS)和相关的投资应考虑两家甚至更多竞争团队,并在里程碑B之前或里程碑B时制造系统和(或)关键系统部件的原型机,从而在启动工程研制之前利用原型机系统或适当的部件级原型对技术进行验证和证实,从而降低技术风险、确认设计和费用估算结果以及评价制造过程和改进要求。
外军装备采办质量监督分析

外军装备采办质量监督分析作者:李正映张桦陈晓解永芬来源:《山东青年》2019年第02期引言自上世纪50年代初我军形成军事代表制度以来,军事代表装备质量监督工作为我军装备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国防和军队调整改革的进行和高新技术在装备领域的应用,原有的质量监督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装备质量建设的要求。
研究外军装备采办质量监督工作,改进我军装备质量监督工作模式,提升装备质量监督效益大有裨益。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装备采办、装备质量监督等基本概念着手,重点分析了欧美强国军队在装备采办过程中的现状及实践经验,为我军装备质量监督工作模式改进提供思路。
1 基本概念1.1 装備采办装备采办是指为了满足军事需求,由国家或者军队相关部门利用经费获得军事装备的一系列活动。
在欧美强国装备采购中,较少使用“装备采办”一词,“国防采办”这一概念使用较为广泛,除装备采办外,还包括后勤物资及军用设施等采办。
1.2 质量监督质量监督是指为了满足质量要求,由相关部门或代表对方法、程序、产品、条件及过程进行监督评价的活动。
1.3 装备采办质量监督2011年出版的《军语》,对装备质量监督的定义是:为保证装备质量满足规定的要求而进行的检查、验证、分析和督促改进等的活动。
综合上述定义,装备采办质量监督可理解为:在装备采办过程中,为获得满足质量要求的装备,国家相关部门、军方(或第三方机构)对采办过程实施的一系列监督活动。
2 外军装备采办质量监督剖析综述相关资料表明,由于武器装备与国家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都有紧密的关联,所以对武器装备的质量监督,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
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为继续保持和提高本国军事实力,获得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系统,都高度重视装备采办质量监督和控制。
以欧美强国为代表,外军装备质量监督方法广泛吸收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坚持系统优化原则,强调监督和控制所有影响装备质量的因素。
其主要特点有:2.1 注重质量监督法规体系建设欧美发达国家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对装备采办质量管理监控非常重视,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确保装备质量管理监控的有效实施。
美国国防采办改革趋势分析与研究

刘栋梁、高洋、林海波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国防采办是指利用国防预算开展的国防建设活动,以实现战略规划中确定的目标。
按照美国国防部定义,国防采办是武器系统或其他系统供应品、劳务(包括建筑)的方案论证、立项、设计、研制、试验、签订合同、生产、部署、后勤保障和退役处理等一系列活动,旨在满足国家防务需求。
美国国防采办程序自初建以来,历经了多次调整,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国防采办制度,已成为规范采办活动、规避采办风险的依据。
笔者在梳理近年来美国国防部国防采办政策改革内容、特点的基础上,基于2000~2020年,尤其是2015~2020年美国国防采办程序改革的主要成果,论析美国国防采办的管理方向趋势,通过解读美国2022年3月29日发布的《2021年国防采办趋势》报告,从国防预算、采办对象、采办主体、采办客体、采办方式等5个方面,总结分析了“大国竞争”战略背景下美国国防采办趋势。
一、基本情况美国国防采办政策的顶层指导文件是DoDD 5000.1和DoDI 5000.2,其中DoDI 5000.2为《国防采办系统的运行》,是美国国防采办程序和运行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文件确定了美国国防采办政策和活动流程,是美国装备采办的参考和“说明书”。
美国国防采办改革趋势分析与研究美国国防部1977年发布第一版本DoDI 5000.2,在40多年间经历了多次修订、完善和再发布。
其中,2015年、2017年、2020年的3次修订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和改革,每一次调整和改革都是在分析研究当下时势后,对前期国防采办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也是对未来采办目标任务的谋划与确认。
2015年对DoDI 5000.2的修订是自从采办政策出台以来的一次非常重要的调整和改革。
2015年修订再发布的DoDI 5000.2重新解构了原有的国防部装备采办基本流程和框架,并根据不同的采购对象制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适合的、灵活的采办模式,将较为单一的采办模式分解成6种不同的项目采办模型,分别是硬件密集项目型、国防专用软件密集项目型、增量部署软件密集项目型、加速采办项目型、混合项目 A(硬件主导)型、混合项目B(软件主导)型。
美国国防采办新政策分析 - 更高、更专、更全! - 全球防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美国国防采办新政策分析
翟源景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装备指挥系 L北京 # G " # M # H K
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 Q 以文献 \ 文献 \ 文 # ] N ! ] N 献\ 的 变化 为 主 线 L 结 合 美 军 的 军 事 战 略N 新军 $ ] 事革命和国防采办改革的历史背景以及美国国防 采办改革的目标 L 可以把握美国国防采办新政策 Q
将说 D 这场革命是一种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作战平 R 台 引开的 革 命 L 即改变那种认为军事力量主要是 军舰 N 坦克和飞机的概念 L 而把我们的注意力放在 思考信息和电信技术所能提供的军事力量上来 Q S 如 果你 能对 战 场 了 如 指 掌 并 能 传 递 你 所 了 解 的 R 目标 L 那么 你 就 能 使 用 精 确 制 导 弹 药 非 常 精 确 地 攻击目标 Q 这就有了传感器系统 N 通信系统 N 精确 制导 武器 系 统 等 多 个 系 统 L 所以总的来看就有了
\ # ] 系统 [ 国防采办系统 N I " " " A !国防部指南 Z O & O \ ! ] 的 运 行[ 的 修 订 版 本 L以 及 全 新 内 容 的 重大 国 防 采办 项 I " " " A ! E O & O P 国防部暂行条例 Z
自动信息系统 G 采办项目强制程序 [ K Q! " " # ^U‘ 年 #月 M日又对其进行了修订 Q 美军的新军事革 命和国防采办改革对此次修订有较大的影响 Q a A a 美军的新军事革命 美 军 依 靠 信 息 技 术 优 势L 以较小的代价赢得 了海湾战争的胜利 Q 海湾战争的胜利表明技术具 有 很高 的 杠 杆 效 应 L 并且结束了有关新军事革命 的争论 Q 新军事革命的技术基础是以信息技术为 标 志的R 系统之系统S 或称 G K L . 9 . / 1 3& , . 9 . / 1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国防部采办质量政策研究莫年春1 八十年代后期美军武器装备采办的质量目标、政策、组织体系及措施1.1 质量目标与政策美国国防部的质量政策及其要求体现在国防部有关指令中。
1986年发布的DODD5000.1《重要武器系统采办》明确国防部的政策是确保国防部高效率地完成重要武器系统的采办,美国武装力量的作战目标要保障美国国家政策和目标的贯彻实施,并确保与DODI5000.2《重要武器系统采办程序》相一致。
DODD5000.1和DODI5000.2于1987年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标题分别为《重大和非重大国防采办项目计划》和《国防采办管理政策和程序》(1987.9.1)。
关于质量与可靠性的政策和工作要求都体现在DODD4155.1《质量大纲》(1978.8.10)和DODD5000.40《可靠性和维修性》(1980.7.8)这两个指令中。
1.1.1 质量目标国防部的质量目标是:——获得武器装备执行任务和运行的效能,达到作战的有效性;——保证使用者(战士)满意;——保证提供的服务和设计、研制、采购、制造、储存、分发、运行、维护、处置的产品都符合规定要求;——确定最低的基本要求(要求高有时不一定最合理,因为要求越高,成本也越高,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性也较大);——保证上述活动的成本效益。
1.1.2 质量政策质量政策是:——承包商对产品质量负责,政府有权拒收承包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或退货、返修、更换,或执行担保条款;——承包商对分包商的质量负责,国防部不和分包商直接打交道;——国防部提出在质量方面的最基本要求,允许承包商在制定质量保证大纲(包括采取何种工艺和设施)方面有一定的灵活性,使承包商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根据承包商历史纪录签订合同;——记录出现的质量故障,建立质量历史档案和产品缺陷纠正系统;——保证和监督承包商遵守合同。
1.2 国防部、三军的质量保证组织体系国防部长要对所有的防务活动负责。
陆军部长、海军部长和空军部长直接向国防部长报告质量情况。
国防部内有负责采办、质量保证和提供武器系统的部门。
国防部长下设一个国防部长办公室,各国防业务局(包括国防后勤局)都要向国防部长办公室报告工作。
国防部长办公室和国防后勤局具体负责实施质量保证大纲。
国防部部长、副部长下面,按照业务分工,设有十四名国防部助理部长和副部长帮办,其中与质量控制直接有关的有两人:一是研究和工程副部长帮办,负责提出技术质量(包括可靠性、可维护性)要求;一是采办和后勤助理部长,负责制订质量政策、标准,保证质量、可靠性、可维护性要求得以实现。
在采办和后勤助理部长下面,设有一位管生产保障的副助理部长,在他的直接领导下,设有一个质量保证委员会,由国防部、三军担负质量职能的高级官员(军职、文职)组成,每月召开一、二次会议(每年12~15次),研究质量政策,协调重大质量问题,解决带有共性的、全局性的问题,向国防部长办公室提出有关质量问题的建议,制定和执行新的倡议。
国防部的主要职能是颁布质量政策和指令,陆、海、空三军及国防联勤局组织贯彻实施,并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制订本部门的政策、指令和规范。
三军采办部门与承包商具体签订合同,并派出驻厂代表负责监督执行。
各个层次都有明确的职责。
国防部十分注意依靠和发挥各级作用,不包办代替。
质量部门也很注意与其它部门的协作配合。
陆军部下设陆军器材司令部,它负责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采办工作,并向部队提供装备和保障。
在陆军器材司令部,有一位副参谋长管产品质量保证和试验,下面设有四个分部:(1)工程分部(管计量、软件、可靠性、可维护性、质量工程、预防与控制、器材老化研究);(2)系统评价和试验分部(管试验政策与评价、器材发放等);(3)产品保证分部(管质量大纲、项目评审、监督措施等);(4)担保分部(处理索赔、法律事务)。
空军部和空军系统司令部负责重要的空军武器系统的研制与采办。
在空军系统司令部,设有合同管理分部,负责与承包商签订合同,保证合同得到贯彻执行,其中有一个机构专管质量保证。
而空军后勤司令部则负责在外场的空军武器系统的保障。
海军部对舰只、海军用的飞机和特种海军器械负有类似的责任。
1.3 国防部控制质量的手段和方法为了获得质量符合要求的武器装备,国防部着眼于从基础工作抓起,对承包商的研制、生产质量实行全过程有效的控制。
控制的手段和方法包括四个方面。
(1)制订和执行军用标准和规范在八十年代,美国军用标准是最齐全的,拥有四万多个,其中既有技术标准,又有管理标准。
纯属质量管理的标准、规范约四十多个,它们对质量保证的要求,非常详细、严密、具体,各项质量工作都有军用标准、规范作为依据。
(2)按合格产品目录(QPL)采购把能够保证提供合格产品的厂商列入QPL,为采购工作明确规定了资源范围。
而已列入QPL的厂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政府对这些厂商建有质量历史档案,并定期进行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如发现问题,即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或者给予除名。
质量保证能力的考察工作,由三军、国防联勤局的质量保证部门进行,并编有具体评审条件。
(3)充分利用合同三军、国防联勤局的质量保证部门,在合同签订前后要协同有关部门进行一系列工作:在招标前,提出质量保证要求和担保要求,审查成套技术资料,编制初步质量保证计划;在投标后、合同批准前,对投票厂商进行选择性检查、评价,签订合同前的调查、考察,协调和修订质量保证计划;在签订合同中,编写合同的质量保证要求,同承包商进行协商;在合同批准后,开协调会向承包商进行交底,解释合同要求,鉴定计量检测,首件试验。
对承包商的质量保证要求,根据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及其重要性,分为四个层次:a.执行MIL-Q-9858A《质量大纲要求》。
这是质量控制水平最高的要求,必须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突出预先控制,预防与把关相结合。
此要求适用于复杂、昂贵的武器系统,它要求在承包商的质量体系中有最大程度的工艺过程控制,因为控制不好,不仅导致生产出劣质产品,而且还因为产品质量差,造成报废、返工等,使产品价格提高。
另外,由于出厂产品质量差,在外场易出故障,还得加付外场修理费。
因此,现在美国在合同中通常规定最高级的大纲要求,以使人们注意第一次就做好。
b.执行MIL-I-45208A《检验系统要求》。
这是一种以检验系统为主的质量控制要求,它通常仅用于简单的武器系统。
承包商应有一个完整的检验系统,并要求其采用统计过程控制。
这对降低产品成本有实质性的帮助。
c.执行检验条款。
在合同中只规定特定的检验要求。
d.对承包商职责的规定。
这是对承包商规定的最低级控制要求,合同中只要求承包商承担提供合格产品的职责,不提质量管理的要求。
(4)政府派出驻厂代表政府对总承包商派驻代表,但不对转包商、供应商派驻代表。
军代表的工作一般分为三部分:(1)合同管理;(2)工程;(3)质量保证。
质量保证代表的职责是:审查批准承包商质量大纲;对承包商进行经常性的监督,保证承包商执行合同要求;验收产品。
监督检查的方式有二种,一是深入重点检查,二是巡检。
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承包商提出采取纠正措施的要求。
2 九十年代美军武器装备采办的质量政策、要求及组织体系2.1 质量政策与要求九十年代,国防部对DODD5000.1和DODI5000.2进行了两次修改,有关的质量政策与要求也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
1991年,国防部对DODD5000.1和DODI5000.2进行了大的修改,发布了新的DODD5000.1《防务采办》和DODI5000.2《国防采办管理政策与程序》,同时,废止了DODD4155.1《质量大纲》(1978.8.10)和DODD5000.40《可靠性与维修性》(1980.7.8),关于采办的质量政策与要求列入了DODI5000.2指示中。
修订后的DODD5000.1《防务采办》中规定的采办政策是:——将作战需求转化成为稳定而又能承受的项目计划;——采办高质量产品;——通过组织工作提高效率与效益。
1996年,国防部对DODD5000.1、DOD 5000.2—R再次进行了修订。
在重新修订后发布的DODD5000.1“防务采办”指令中规定采办的三项政策和原则是:——将使用需求转化为稳定的、经济上可承受的项目。
——获取高质量的产品。
——严密组织、提高效率及效能。
作为DOD 5000.1的实施指南,国防部条例DOD 5000.2—R《重大防务项目和重大自动化信息系统采办项目必须遵循的程序》(1996.3.15),在其中的4.3节“系统工程”中,把质量、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等统一包括在武器装备性能要求中,强调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抓质量与可靠性工作,认为质量可靠性工作要早期投入、要与采办的其它相关工作密切结合并贯彻到从任务需求的提出、产品研制、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中。
有关的质量与可靠性政策和要求体现在4.3.2和4.3.6中,与91版相比更原则。
(1)质量政策与要求项目经理应给承包商灵活性以确定和使用他们所偏爱的符合项目目标的质量管理过程。
不应对供应商的质量系统提出由第三方颁发证书或注册的要求。
本质量管理过程应包括下列关键的质量活动。
a. 建立各种有效的过程;b. 监督和控制关键过程和产品偏差;c. 建立外场产品性能的反馈机制;d. 贯彻有效的基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e. 实施持续过程改进。
(2)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政策与要求项目经理应保证在采办周期早期就要确定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工作,以确保满足作用要求和降低寿命周期费用。
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要求的规定应以使用要求和寿命周期费用为依据;应采用可量化的使用术语描述;在研制试验、使用试验及评价过程中应是可度量的;对系统的全部组成要素(包括保障和培训设备)都应规定。
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要求应根据系统战备完好性目标导出,并直接保证系统战备完好性目标的实现。
可靠性要求应同时强调任务可靠性和后勤可靠性。
维修性要求应强调保养、预防性维修和修复性维修。
可用性要求应强调系统的战备完好性。
项目经理应计划和实施可靠性、维修性和可用性的设计、制造研制和试验的各项工作,以保证在生产之前用于验证系统性能的设备是成熟的设计。
验证应当采用能(或尽可能)代表生产的系统和实际的工作程序(如实际的技术指令、备件、工具、保障设备和具有代表性技术水平的人员)。
(3)在采办过程中的R、M、S要求与验证a. 在里程碑Ⅰ应制定初步的战备完好性(即系统级保障性)和任务可靠性的目标值和门限值;分析并确定对战略完好性和费用起关键作用的,与保障有关的设计参数(如R、M、T)和后勤参数。
b. 在“项目定义和风险降低”阶段(阶段Ⅰ)应通过实施有关R、M、S方面的分析工作,分析权衡初定的R、M、S要求实现的可能性并对初定要求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