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趣味故事20是苹果落地导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吗素材新人教版
从牛顿的苹果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从牛顿的苹果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主要是万有引力定律:1、为什么苹果会向下掉落;2、为什么不是向上掉落;3、且掉落是竖直向下。
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国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这个故事据说是由牛顿的外甥女巴尔顿夫人告诉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之后流传起来的.伏尔泰将它写入《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家乡的这棵苹果树后来被移植到剑桥大学中.牛顿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继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却无从找到其他史料加以考证.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
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
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
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

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众所周知,牛顿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他的许多成就都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其中,他发现重力定律更是被誉为物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那么,牛顿是如何发现重力的呢?牛顿在1666年的一天,当他坐在花园里的苹果树下休息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
这个看似平常的场景却引发了牛顿的思考。
牛顿开始思考为什么苹果会掉下来,而不是向上飞走呢?这个简单的问题成为了牛顿研究的起点。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牛顿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
他发现,不仅是苹果,所有的物体都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力而朝向地面运动。
这让牛顿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力量让物体朝向地面运动呢?通过反复实验和推理,牛顿最终得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万有引力,这种引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奠定了基础,成为了经典力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牛顿的发现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他还通过数学的推导和实验的验证,将万有引力定律系统地阐述了出来。
这一定律的提出,不仅解释了地球上物体运动的规律,也为后来的天体运动、行星运动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牛顿的发现对于整个物理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万有引力定律不仅解释了地球上的现象,也为后来的科学家提供了研究其他天体运动的理论基础。
牛顿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一项发现,更是对整个自然界规律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通过牛顿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探索精神,更可以深刻理解科学发现的价值。
正是这种勇于探索、不断实验的精神,才让牛顿得以发现重力定律,为整个人类的科学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牛顿发现重力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历史,更是对科学探索精神的一次赞美。
牛顿的发现不仅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为后人树立了一个探索未知、勇往直前的典范。
让我们一起向牛顿致敬,向科学的伟大精神致敬!。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牛顿发现苹果落地的故事
英国科学家艾萨克·牛顿对万有引力的发现,通常被与一个著名的故事相联系:那就是苹果落地的故事。
根据这个故事,牛顿是在他的母亲家中的花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进行思考的。
突然,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落到了地上。
他看到这个现象后,开始思考苹果为什么会落下来,而不是向上或者向侧面飘去。
这个现象引发了他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他开始推理,如果地球能吸引苹果,那么地球也能吸引月亮,使它围绕地球旋转。
最终,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是任何两个物体都会相互吸引,吸引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故事可能并不完全准确。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个故事是牛顿在他老年时为了解释他的科学发现而编造的。
不过,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如何,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无疑是一个科学史上的重大发现。
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

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它不仅仅是关于一个苹果砸到了牛顿的头上,更是关于一个伟大的科学发现的起源。
这个故事发生在17世纪,当时牛顿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生,他正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物体会落地呢?据传说,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突然从树上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了他的头上。
这一幕让牛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开始思考着为什么苹果会落下来,而不是飘在空中。
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研究,牛顿最终得出了引力定律的结论,这个定律成为了后来物理学发展的重要基石。
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往往源于日常生活中的偶然事件。
牛顿并不是在实验室里面冷静地进行实验,而是在大自然中,被一颗苹果砸中了头。
这个故事深刻地说明了科学发现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也让我们明白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牛顿对于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不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深入思考背后的原因。
他从一个简单的事件出发,最终得出了深刻的科学结论。
这种求知的精神和执着的态度,是每一个科学家都应该具备的品质。
除此之外,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还告诉我们,科学发现需要勇气和坚持。
在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物体落地是上帝的旨意,而牛顿却敢于挑战这种观念,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实验。
他没有因为困难而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最终取得了成功。
这种勇气和坚持,对于科学发现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总的来说,牛顿被苹果砸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传说,更是关于科学发现的启示。
它告诉我们,科学发现源于日常生活,需要好奇心和求知欲,更需要勇气和坚持。
这个故事激励着无数的科学家,也给我们每个人以启示,让我们勇敢地面对未知,勇敢地追求真理。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

物理学史珍闻趣事第一章:伟大的科学家们1. 牛顿的苹果众所周知,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有一天,牛顿坐在树下,看到一颗苹果从树上掉下来。
这颗苹果的掉落引发了他对重力的思考,从而奠定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2.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物理学中的里程碑。
据传,年轻的爱因斯坦在等车的时候,看到了一列列火车经过,并突然想象自己坐在其中一个火车上,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两列火车以相对静止的速度相遇时,他们的钟表竟然不一致了!这个奇异的想法最终推动了他提出了相对论的理论。
第二章:重大发现1. 电的发现18世纪,贝克勒尔一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现象:当他们将一些物质与金属接触时,物质会吸引或排斥金属。
这个现象被称为静电,为电学的诞生打下了基础。
2. 辐射的发现伽马射线、X射线和阿尔法射线的发现是物理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玛丽·居里是第一个发现放射性元素的科学家,她的研究为核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实验的奇闻1. 平面镜实验伽利略在研究光学时,进行了一次有趣的实验。
他将两面平行的镜子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无限反射的通道。
当他把一个物体放在其中一个镜子前面时,他发现物体的映像在镜子之间来回跳动,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光影效果。
2. 壁虎爬墙实验数百年前,一位科学家观察到壁虎能够在垂直的墙壁上自由爬行。
为了揭开这个谜题,他进行了一项实验,将壁虎的脚趾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他惊讶地发现,壁虎的脚趾上有许多微小的细毛,这些细毛能够与墙壁的微小凹凸相互作用,从而使壁虎能够爬上墙壁。
第四章:物理学的趣事1. 空中飞行人类一直梦想着能够像鸟一样自由地在空中飞行。
但直到兄弟俩莱特兄弟的出现,这个梦想才成为现实。
他们通过对鸟类飞行的观察和自己的实验,最终发明了飞机,使人类的飞行梦想成为现实。
2. 量子纠缠量子纠缠是量子物理学中的一个奇特现象。
两个粒子在某些条件下可以成为纠缠态,即使它们之间的距离很远,它们仍然能够以瞬间的速度相互影响。
关于万有引力的科学故事-牛顿与苹果

关于万有引⼒的科学故事-⽜顿与苹果 在⽣活中,如果我们被苹果砸了⼀下,有可能的反应是把苹果吃掉或者扔得远远的。
可是⼩⼩的苹果砸到了⽜顿的头上,却给了⽜顿如此⼤的启⽰。
下⾯⼩编给⼤家讲⼀讲科学故事-⽜顿与苹果。
⽜顿与苹果 英国有⼀个青年,名叫艾萨克⽜顿,他是研究物理的。
⽜顿⾮常善于思考,常常对⼀些很平常的现象进⾏深⼊的思考。
有⼀天,他正坐在苹果树下休息,忽然⼀个熟苹果掉下来,砸到他的头上。
他摸了摸被砸痛的地⽅,这时,⽜顿就想到⼀个问题:当把球抛向空中时,它为什么不⼀直向上升去,⽽总是向下落呢?⽜顿捡起苹果突然有⼀种奇怪的想法,是不是有⼀种看不见的⼒量在起作⽤,把苹果拉向地⾯呢?过了很久,⽜顿终于解答了这个问题,并由此推算出⼀个公式,这就是“万有引⼒定律”。
他认为世界上每个物体都有⼀种看不见的⼒吸引着其他物体,重的物体⽐轻的物体吸引⼒⼤,我们⽣活的地球⽐地球上的万物都⼤得多、重得多,所以向上抛的所有物体最终都会落到地上,这就是地球通过万有引⼒作⽤的结果。
⽜顿的发现不仅可以解释地球上的物理现象,还可以解释宇宙天体间的现象。
在地球之外,还有许多星球,⽐如太阳、⽉亮、⽕星、⽊星,它们也都是通过万有引⼒吸引在⼀起的,所以⽉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
⼜是这种引⼒把它们固定在各⾃的位置上,才使得它们虽然在同⼀天空下运动,却不会发⽣碰撞。
⼩⼩的苹果给了⽜顿这样⼤的启⽰。
其实同样的现象在别⼈的眼⾥早已司空见惯,不当作⼀回事,⽽⽜顿却通过⾃⼰的思考发现了万有引⼒的规律。
达尔⽂的故事 达尔⽂⼩的时候,⼀次跟妈妈到花园⾥为⼩树培⼟.妈妈说:“泥⼟是个宝,⼩树有了泥⼟才能⽣长.别⼩看这泥⼟,是它长出了青草,喂肥了⽜⽺,我们才有奶喝,才有⾁吃;是它长出了⼩麦和棉花,我们才有饭吃,才有⾐穿.泥⼟太宝贵了.” 达尔⽂问:“妈妈,那泥⼟能不能长出⼩狗来?” “不能呀!”妈妈笑着说,“⼩狗是狗妈妈⽣的,不是泥⼟⾥长出来的.” 达尔⽂⼜问:“我是妈妈⽣的,妈妈是姥姥⽣的,对吗?” “对呀!所有的⼈都是他妈妈⽣的.” “那最早的妈妈⼜是谁⽣的?” “是上帝!” “那上帝是谁⽣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说:“孩⼦,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你像⼩树⼀样快快长⼤吧,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达尔⽂⾃幼喜欢花草树⽊、鸟雀⾍鱼.上学以后,他仍然保持着对⼤⾃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捕捉昆⾍、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来说,整个世界就是⼀个⼤问号,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甚⾄忘记了危险.有⼀次,达尔⽂在⼀个古代城堡上散步,像往常⼀样陷⼊了沉思.他⼼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突然⼀脚踩空,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达尔⽂的神智⾮常清醒,头脑还在思考. 富兰克林的故事 1752年6⽉的⼀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块宽阔的草地上,有⼀⽼⼀少两个⼈正兴致勃勃地在那⾥放风筝。
[名人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
![[名人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af1563e50e2524de4187ed1.png)
[名人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长期以来,牛顿认为,一定有一种神秘的力存在,是这种无形的力拉着太阳系中的行星围绕太阳旋转.但是,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力呢直到有一天,当牛顿在花园的苹果树下思索,一个苹果落到他的脚边时,牛顿终于获得了顿悟,他的问题也逐渐被解决了.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国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这种来自地球的无形的力拉着苹果下落,正像地球拉着月球,使月球围绕地球运动一样.这个故事据说是由牛顿的外甥女巴尔顿夫人告诉法国哲学家,作家伏尔泰之后流传起来的.伏尔泰将它写入《牛顿哲学原理》一书中.牛顿家乡的这棵苹果树后来被移植到剑桥大学中.牛顿去世后,他被当作发现宇宙规律的英雄人物继而被赋予传奇色彩,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但是事实是否如此却无从找到其他史料加以考证.其实关于牛顿和苹果的故事有三个版本。
版本一: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
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
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版本二,青年时期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中世纪的1347-1345年间,欧洲爆发的“黑死病”夺取了近四分之一的欧洲人口,300年后,黑死病卷土重来,欧洲紧急疏散城市人口。
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

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第一篇: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牛顿和万有引力的故事1666年的秋天,在英国北部林肯郡一个名叫乌尔斯索普的村庄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天傍晚,学习了一天的牛顿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于是,信步来到自家的苹果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欣赏着满园的果实.面对这美妙和谐的大自然,牛顿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在神秘的自然界后面,一定有某种规律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可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苹果的阵阵幽香,不知不觉又使牛顿沉浸于天体运动之谜的思考之中.。
一个苹果从恰好树上落下来。
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为什么苹果不向外侧或向上运动,而总是向着地球中心运动呢?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这个向下的拉力总和必须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
所以苹果总是垂直下落,或者总是朝向地球的中心。
苹果向着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着苹果,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互朝着对方运动的。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正比于它们的质量。
这个力,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万有引力。
第二篇:牛顿故事篇一:牛顿和苹果的故事牛顿和苹果的故事少年时代的牛顿发现苹果落地。
牛顿,1642年12月25日生于英国林肯郡伍尔索普村的一个农民家庭。
12岁他在格兰撒姆的公立学校读书时,就表现了对实验和机械发明的浓厚兴趣,自己动手制作了水钟、风磨和日晷等。
苹果落地引起他的注意是偶然的。
一个炎热的中午,小牛顿在他母亲的农场里休息,正在这时,一个熟透了的苹果落下来,这个苹果不偏不倚,正好打在牛顿头上。
牛顿想:苹果为什么不向上跑而向下落呢?他问他的妈妈,他妈妈也不能解释。
大凡科学家都保留一颗童心,牛顿更不例外,当他长大成了物理学家后,他联想到了少年的“苹果落地”故事,可能是地球某种力量吸引了苹果掉下来。
于是,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钱学森的故事钱学森是我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在美国的时候就已经是引领科学发展的有知名度的科学家,但是当他得知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时候,他毅然决然地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趣味故事20是苹果落地导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吗素材
新人教版
美国哈佛大学科技史教授柯亨不久前撰文,对苹果落地的故事表示怀疑。
柯亨引证史料,说明牛顿走向万有引力理论的重大一步是在1679年末到1680年初。
1679年 11月24日,胡克写信给牛顿,向他介绍一种分析曲线运动的新方法。
胡克聪明地看到,物体沿曲线轨道的运动有两个分量,一个是惯性分量,一个是向心分量。
惯性分51量势必沿曲线的切线方向作直线运动,而向心分量则总是拉物体偏离惯性的直线轨道。
月球运动的稳定轨道就是这两个分量互相匹配,使得月球既不会沿切线方向跑掉,又不会螺旋式地接近地球。
笛卡儿认为物体作曲线运动只是运动物体企图逃离中心的力造成的,但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力存在。
胡克信中请牛顿对这个假设提出意见或评论。
这个假设显然是牛顿后来把曲线运动分解为一个惯性分量和一个向心分量这种想法的入门。
因为在此之前,牛顿还常常用笛卡儿的离心力来描述运动。
胡克在信中还大胆提出,将行星吸向太阳的向心力大小,与两星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由于胡克缺乏牛顿的数学才能,因此他不能再往前进,不能由直觉的预感与猜想,飞跃到严格的科学结论。
11月28日,牛顿回信说,在未读胡克的来信之前,他没有“听到过您的把行星的天体运动看作沿曲线切线方向的直线运动”以及被“吸引”向太阳的运动两者“所合成之假说”。
随之牛顿立即把自己的研究课题换成:地球自转对自由落体的影响。
但是他却不正确地描绘了自由落体物体的路径是一条螺线。
胡克发现了牛顿的错误,在12月9日的信中指出,自由落体物体的路径“将类似一个椭圆”。
12月13日牛顿谨慎地答复了胡克对他的指正,但并没有对胡克提出的行星运动是“圆周运动”的分析发表什么意见。
胡克并不灰心,在1680年1月6日的信中重述了向心吸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量的假设,而且说明他的这种分析“十分清楚而正确地说明了天象”。
牛顿仍未作答复。
1月17日胡克发了一封简短的补充函件,请牛顿找出:一个中心引力使物体偏离它的惯性轨道作曲线运动,当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时,曲线是怎样的,它的性质及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牛顿几乎就是按照胡克的思路去做的。
但他一直没有把证明的结果告诉胡克或任何人。
直至1684年8月,著名天文学家哈雷来访,说起他和雷恩都不能解决行星运动这个问题,胡克虽声称他已解出,却拿不出一个公式。
牛顿听了以后,马上回
答:“是椭圆。
”哈雷问他怎么知道的,牛顿回答:“我算出来的。
”经哈雷敦促,牛顿为皇家学会写了《论运动》,详细谈了他的计算过程。
应该说,牛顿在其大约是1684年11月写成的《论运动》的初稿中,还未建立万有引力这一概念。
这时,牛顿还没有领悟太阳吸引每个行星,每个行星还要吸引太阳,而且行星间也互为吸引。
不久,牛顿发觉了反作用定律的重要意义,1684年12月在他完成的《论运动》的修改稿中已用相互作用来描述行星运动。
1685年春季,牛顿全力以赴地完成了《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初稿,才完整地得出一切物体以万有引力互相作用的理论。
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以后,胡克声明是他向牛顿建议采用了“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万有引力定律”。
很多历史学家也同意胡克的看法。
牛顿说过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发现万有引力的,但牛顿毕竟比巨人们看得更远。
胡克只提出了行星与太阳的关系问题,而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适用于宇宙间一切物体。
这一质的飞跃是胡克的学识所难以达到的。
后来,牛顿却想否认胡克曾给予他以提示。
他于1717年编撰了一段苹果落地的故事,把他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研究提早20年,变成了17世纪60年代的事。
不过这个故事牛顿从来没有发表过,只把它写在一封给法国作家皮埃尔·德·梅佐的信的草稿内,而且又把它勾去。
但是后人却将这个故事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