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违反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地方

合集下载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篇1:1666年的秋天,在英国北部林肯郡一个名叫乌尔斯索普的村庄里,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一天傍晚,学习了一天的牛顿感到有些疲倦,他想休息一下,于是,信步来到自家的苹果园里,坐在一棵苹果树下,欣赏着满园的果实.面对这美妙和谐的大自然,牛顿总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在神秘的自然界后面,一定有某种规律在支配着它的运动,可是这个规律是什么呢?苹果的阵阵幽香,不知不觉又使牛顿沉浸于天体运动之谜的思考之中.。

一个苹果从恰好树上落下来。

这时候,他忽然想到,为什么苹果总是垂直落向地面呢?为什么苹果不向外侧或向上运动,而总是向着地球中心运动呢?无疑地,这是地球向下拉着它,有一个向下的拉力作用在物体上,而且这个向下的`拉力总和必须指向地球中心,而不是指向地球的其他部分。

所以苹果总是垂直下落,或者总是朝向地球的中心。

苹果向着地球,也可看成是地球向着苹果,物体和物体之间是相互朝着对方运动的。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必须正比于它们的质量。

这个力,就是我们后来所称的万有引力。

篇2:牛顿二十三岁时,鼠疫流行于伦敦。

剑桥大学为预防学生受传染,通告学生休学回家避疫,学校暂时关闭。

牛顿回到故乡林肯郡乡下。

在乡下度过的休学日子里,他从没间断过学习和研究。

万有引力、微积分、光的分析等发明的基础工作,都是这个期间完成的。

那时,乡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几个转转之后,把石抛得很远。

他们还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从头上转过,而牛奶不掉下来。

这些事实使他怀疑起来:“什么力量使投石器里面的石头,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来呢?对于这个问题,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

他从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广寒的月球,直至庞大的地球,进而想到这些庞然大物之间力的相互作用。

这时,牛顿一头扎进”引力“的计算和验证中了。

牛顿计划用这个原理验证太阳系各行星的行动规律。

他首先推求月球距地球的距离,由于引用的资料数据不正确,计算的结果错了。

历史趣谈北纬30度未解之谜 竟违反万有引力定律

历史趣谈北纬30度未解之谜 竟违反万有引力定律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北纬30度未解之谜竟违反万有引力定律
导语:在地球上存在着这么一个地方,千百年来发生过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出现过神秘的自然现象,也不缺乏自然景观,还出现过奇
在地球上存在着这么一个地方,千百年来发生过许许多多奇奇怪怪的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

出现过神秘的自然现象,也不缺乏自然景观,还出现过奇奇怪怪的事情。

北纬30度未解之谜究竟是怎么样一个神秘的存在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北纬30度未解之谜。

神秘事件
1、动植物一边倒的神秘地带
在神秘北纬30度附近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柯斯小镇的郊外,有一个神秘地带,这里是一个片茂密的树林,所有的大树都向同一个方向大幅度倾斜。

人也毫不例外,人进入此处无论如何也无法垂直站立,身子竟会不由自主地与树木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而不跌到,且还能稳步如飞,不费力地行走,即使从空中落下的物体,包括鸟类也都往一个方向倾斜,神秘地带出现的种种怪异现象,完全违反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2、百慕大三角洲
又称魔鬼三角洲,位于北大西洋,面积约390万平方公里。

据称这里经常发生超自然现象及违反物理定律的事件,在这里不明不白出事的飞机多达数十架,汽船100多艘。

据传这里有时空穿越的入口,消失多年的人再次出现后,仍和过去一样年轻。

3、鄱阳湖“魔鬼三角”
1945年4月,2000多吨的日本“神户丸”号行驶到江西鄱阳湖西北老爷庙水域突然无声无息地失踪,船上200余人丧生。

其后,日本海
生活常识分享。

世界著名的物理实验室

世界著名的物理实验室

4.德国柏林大学物理实验室
它是由马格努斯创建的,开 始他也是在自己的住宅里分出几 间房屋当作实验室,让最优秀的 学生参加研究工作,由于规模逐 渐扩大,柏林大学给予适当的财 政资助,于是这所私人实验室转 变成了大学机构的一部分,1863 年正式成为柏林大学物理实验室, 是当时世界上屈指可数的一所正 规物理实验室。 1871年,赫姆 霍兹继任物理实验室教授,他是 著名的声学和生理学教授,对能 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形成有过贡 献。在他的引导下,他的学生H. 赫兹做了著名的电磁波实验。
15. IBM研究实验室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创建于1911年,现已发展 成为跨国公司,在计算机生产与革新中居世界领先地 位。科学家在这里工作,一方面推进基础科学,一方 面提出对实际应用有益的科学新思想。研究部下属四 个研究中心:(1)位于美国纽约的Thomas J.Watson 研究中心。从事计算机科学、输入/输出技术、生产性 研究数学、物理学、记忆和逻辑等方面的研究。其中 物理学包括:凝聚态物理、超微结构、材料科学、显 微技术、表面物理、激光物理以至天文学和基本粒子。 (2)位于美国加州的Almaden研究中心。除了计算机 科学以外,还进行高温超导、等离子体、扫描隧道显 微镜和同步辐射等研究。(3)瑞士Zurich研究中心。 重点是激光科学与技术,特别是半导体激光器、光学 储存、光电材料、分子束外延、高温超导、超显微技 术等方面,还进行信息处理等计算机科学研究。(4) 日本东京研究中心。内分计算机科学研究所、新技术 研究所和东京科学中心,主要是结合计算机的生产和 革新进行研究。进入80年代,IBM研究中心成绩斐然, 两届诺贝尔物理奖都被它的成员夺得:一是因发明扫 描隧道显微镜,宾尼格(G. K. Ginnig)与罗勒尔(H. Rohrer)共获1986年诺贝尔物理奖的一半,二是因发 现金属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柏诺兹(J. G. Bednorz)和缪勒(K. A. Müller)共获1987年奖。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苹果落地”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经常有这样一种说法认为,牛顿看见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且这种说法被广为传播.关于“苹果落地”的故事是:有一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思考问题,一个苹果从树上落下,引起牛顿的思索,苹果在空间,哪个方向都可飞去,为什么偏偏坠向地面,一定是地面和苹果的相互吸引,整个宇宙都会有引力的作用.由此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据说这是牛顿的侄女在1730年告诉法国启蒙哲学家伏尔泰的,伏尔泰借此大作文章来宣传自然科学.威廉·斯塔克雷1752年写的《牛顿传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当时斯塔克雷与牛顿正坐在花园中的苹果树下喝茶.由于苹果的下落引起了牛顿的思考(当时他头脑中正在想着引力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总是竖直落向地面?为什么不斜向运动呢?……(见《天空中的运动》杰拉尔德·霍尔顿等编)英国人很重视这个故事,过去他们常常把那株苹果树指给好奇者赏识,后来树倒了,便砍成若干块存作纪念.也有这样的说法:“公元1666年牛顿住在故乡沃尔斯索普村,当时注意力正集中在引力问题上.因见苹果坠地,引起了引力必能过空间的想法.牛顿以此为线索,考虑到‘地球吸引苹果,无论苹果树之高低如何,必皆如此’”;“我们不能到数哩以上的高度去做实验,但引力必能达到遥远的高度,是毫无疑问的”.设想苹果由百哩高处落下,受地球的引力作用,其速度逐渐增大直至到达地面为止,牛顿认为这是“显见之事”,虽然地球的“引力会因高度之增加而减小”.(见《天文学名人传》)还有这么写的:一天,牛顿在花园里想着月亮为什么会绕地球运行?恐怕是地心引力.因为很普通的事情:绳子一端系一石子,手握另一端,可使石子沿圆周转圈,此时若割断绳子,石子便会飞走.可见月亮绕地球转圈,必定受到地心引力.这引力有多大?多远的地方才不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脑中正在思索,忽听一声响,一只成熟的苹果落下来了.牛顿顿时想到:这是地心引力!苹果能从树上落下,一定也能从很高很高的空中落下.由于地心引力,它不会落到别的空间.那么月球也是一个东西,也一定受着地心引力,月球的运动和苹果落地是同样受引力作用的结果.…从上引述可见“苹果落地”的故事在许多书有记载.但是,有人认为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忽然想到了“万有引力”,这显然是错误的.牛顿正在思考“引力”问题,同时由此得到启示,或者牛顿用“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事实在阐明自己关于引力的想法,则是可能的.这个故事的重点,并不在于苹果落地本身,而是“可能就是使苹果落地的这种力,使月亮维持在自己的轨道上.”牛顿的贡献并不在于“发现引力”,因为伽利略试验落体和投射时,已见到东西被吸引而掉向地面;开普勒在描画行星轨道时已模糊地意识到引力的作用,在他1605年给胡瓦特的信中提到把“天体机器比做时钟装置一样”,“是由单一的十分简单的磁力来实现其各种各样运动的”(受当时出版的威廉·吉尔伯特关于磁的著作的影响,开普勒设想自太阳发出的磁力驱使行星沿轨道前进).牛顿的贡献在于将地面上的原理规律应用于宇宙,使天与地的一些力学规律实现了统一.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问世,牛顿熟知力的效果是产生加速度,如果月球受地球的引力跟苹果受到的地心引力性质相同,且吸引力随1/R2而改变.已知地面上的落体加速度g=9.8米/秒2,地心和月心的距离差不多是地球半径的60倍,那么月球受引力作用指向地球的加速度a=g/602=0.0027米/秒2.牛顿也知道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27(1/3)天=2.36×106秒.那么月亮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a=4πR/T2,我们将R=6400公里,T=2.36×106代入,可得a=0.0027米/秒2.两者对照,可见前面所作的“性质相同”和“平方反比”的假设是正确的.据说牛顿在1666年就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由于当时他居住在老家沃尔斯索普村(1665~1667年瘟疫席卷英国,剑桥大学被迫停学),手头缺乏资料,凭记忆将地球上每一纬度相隔的距离算作六十一哩弱,得出地球半径为3.440哩(约5.500公里),计算的结果比预定的要小(1/6),牛顿感到失望,就扔一边了.到1672年,牛顿又想到了引力问题,得知法国人皮伽耳测量计算出来的每纬度间隔是六十九哩强,算得的地球半径约是4000哩(约6340公里),以此值代入计算,结果相符合,他十分高兴.但是牛顿并不想着急于发表结果,而是抓住一个个行星埋头计算,持续了两年,并写成了《原理》第一本.他把底稿放到箱子里,又去研究别的问题了.他所以不愿付印发表,是因为他过去写了一部关于光学的著作,发表后引来了跟别人的争执,他不想再因“引力问题”招惹麻烦.幸亏天文学家、牛顿的好友哈雷1684年和胡克发生了争论,争论的问题是根据开普勒定律必有力作用于行星上,才能使行星做椭圆运动,而且应遵守平方反比定律.可是哈雷证明不了,于是就去向牛顿请教.牛顿答道:“对于这个问题我早已计算好了”,经过一点迟疑,牛顿把《原理》交给了哈雷.哈雷十分惊喜,说服了牛顿,把稿本送到皇家学会审阅.皇家学会想把它出版出来,可是不久又称经济困难不出版《原理》.牛顿告诉哈雷,《原理》计划共三本,可是怕跟胡克发生争执,准备把第三部分压下来,只出两本.哈雷立刻答复牛顿,不要因别人的妒忌而烦恼,压下第三部分的决定是悲观的无价值的.在哈雷的热情鼓励下,牛顿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写成《原理》一书,最后在1687年全部出版了.《原理》的头二本,是专门讨论物体的运动.第三本叫《天文系统》,在这本书中,牛顿把引力定律推广到整个宇宙.1798年,距离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又过了一百多年,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测定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计算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的值(当时为6.71×10-8达因·厘米2/克2,1979年G的数值为6.6720×10-11牛顿·米2/千克2).。

倾斜的世界(共10篇)

倾斜的世界(共10篇)

倾斜的世界(共10篇)倾斜的世界(一): 金钱在人们心中高到不恰当的位置,世界就倾斜了的意思金钱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充满诱惑力的,在人们的心中有着比较重的地位,当金钱在人们的心中占到了比亲情,爱情,友情还要多的分量的时候,就达到了不恰当的位置时,世界就会发生变化,向金钱的一方倾斜,人们就会变得冷漠,世界物欲横流倾斜的世界(二): 头顶王字上边偏,一竖延伸向左边.目正不斜望世界,睁眼便能把它见猜一动物这个谜语应该是猜字才对, 谜底是(看)看的上部分就是头顶王字上边偏下面一个目【倾斜的世界】倾斜的世界(三): 世界上有一个重力发生倾斜的地方叫什么那里有一个木屋木屋周围的树都是倾斜的,如果放一个高尔夫球在平地上会朝树木倾斜方向自发的滚动北纬30度——动植物一边倒的神秘地带在北纬30度附近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塔柯斯小镇的郊外,有一个神秘地带,这里是一个片茂密的树林,所有的大树都向同一个方向大幅度倾斜,人也毫不例外,人进入此处无论如何也无法垂直站立,身子竟会不由自主地与树木向同一个方向倾斜而不跌到,且还能稳步如飞,不费力地行走,即使从空中落下的物体,包括鸟类也都往一个方向倾斜,神秘地带出现的种种怪异现象,完全违反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倾斜的世界】倾斜的世界(四): 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大桥是苏通长江公路大桥总长8206米,其中主桥采用100+100+300+1088+300+100+100=2088米的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交通部总工程师凤懋润说,它是中国由“桥梁建设大国”向“桥梁建设强国”转变的标志性建筑.4月28日,全长32.4公里、主跨1088米的苏通大桥通车一刻,就成为世界最大跨径斜拉桥,创造了最深桥梁桩基础、最高索塔、最大跨径、最长斜拉索等4项斜拉桥世界纪录,其雄伟的身姿成为横跨在长江之上的一道亮丽风景.苏通大桥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最大主跨:苏通大桥跨径为1088米,是当今世界跨径最大斜拉桥.最深基础:苏通大桥主墩基础由131根长约120米、直径2.5米至2.8米的群桩组成,承台长114米、宽48米,面积有一个足球场大,是在40米水深以下厚达300米的软土地基上建起来的,是世界上规模最大、入土最深的群桩基础.最高桥塔: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高桥塔为多多罗大桥224米的钢塔,苏通大桥采用高300.4米的混凝土塔,为世界最高桥塔.最长拉索:苏通大桥最长拉索长达577米,比日本多多罗大桥斜拉索长100米,为世界上最长的斜拉索倾斜的世界(五): 全世界最倾斜的建筑物是什么比萨斜塔吗我记得哪里看过,比萨斜塔虽然著名.但是好象不是最斜德国拿巴特弗兰肯霍森镇的教堂钟塔意大利比萨斜塔以“斜而不倒”闻名天下,但它并不是建筑史上的“绝版”.日前,德国两座教堂向比萨斜塔发起了挑战,争夺“世界最倾斜的建筑”的名号.其中一座是位于图林根州巴特弗兰肯霍森镇山丘上的建于14世纪的教堂钟塔.由于地基松软,这座高56米的花岗岩建筑的斜度已经达到4.5度,而且它还在以平均每年5厘米的速度继续向东歪.另一个参加竞争的建筑位于附近的萨乌霍森镇.据悉,巴特弗兰肯霍森镇的教堂钟塔已经取代了目前斜度为3.97度的比萨斜塔,成为德国版《吉尼斯世界纪录》中的“最倾斜建筑”.顺便一提,中国最斜的塔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塔顶部中心点距塔中心垂直线已达2.34米,斜度为2.48度.倾斜的世界(六): 魔兽世界向上倾斜向下倾斜魔兽世界里有默认的向上倾斜和向下倾斜,是insert和delete,感觉没变化啊游泳和飞行坐骑,可以做空中翻滚动作,这点鼠标做不到的倾斜的世界(七): 请解释.倾世,迷离 ,的意思,谢谢.倾世————倾注一生一世,同样也可表达颠覆世界,让他人为之沉沦迷离————1.眯着眼 2.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糊 .1、迷离基本解释——[blurred;daze]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例如:“睡眼迷离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2、迷离详细解释——模糊不明,难以分辨.例如:《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五·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宋张先《山亭宴》词:“碧波落日寒烟聚,望遥山迷离红树.” 清吴伟业《鸳湖曲》:“烟雨迷离不知处,旧堤却认门前树.”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八章:“ 道静在迷离的意境中,还在追忆梦中情景.”倾斜的世界(八): 安静的世界作文【1】所有……都是空白……踏夜暮而归,一轮月始终都跟随身边,街边昏暗的路灯,映照着寂静的道路,把偶尔路过人们的身影斜斜的衬映在路面,直到走进昏暗的小巷,消失无影……每天都踏着朝阳开始萧然的校园生活,望着璀璨星光而归。

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

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

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众所周知,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故事。

据传说,17世纪时,英国著名物理学家牛顿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坐在自家果园里,看着树上的苹果不断地掉落。

突然间,一颗苹果从树上掉落下来,正好砸在了牛顿的头上。

这一幕让牛顿陷入了沉思,最终启发了他对于地球引力的研究,从而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的故事,被认为是科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发现之一。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有趣的插曲,更是展示了科学家如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发现了隐藏在自然规律背后的真相。

牛顿通过观察苹果掉落的过程,思考物体受力的原理,最终建立了引力理论,为后人奠定了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是他在1687年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

根据这一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引力的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一定律不仅解释了地球上物体受力的原理,还揭示了天体运动的规律,为后来的宇宙学研究提供了基础。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仅仅是一条物理定律,更是一种对自然界普遍规律的深刻理解。

它揭示了物质世界中隐藏的力量,解释了许多自然现象,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正是因为有了这一定律的启示,人类才能够更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

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的故事告诉我们,科学发现往往源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思考。

只要我们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就有可能发现身边隐藏的规律和真相。

正如牛顿通过一颗苹果的掉落,揭示了地球引力的奥秘一样,我们也可以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思考,发现更多未知的领域,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总的来说,牛顿的苹果与万有引力的故事是科学史上一个经典的插曲,它不仅展示了一个伟大科学家的智慧和勇气,更启示我们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应该保持的态度和方法。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以及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历程。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不仅改变了物理学的发展轨迹,更影响了整个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成为科学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光辉篇章。

牛顿和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

牛顿和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

牛顿和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

下面由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牛顿和万有引力与光的故事,供大家参考与借鉴~牛顿的故事:怪异的牛顿伟大的成就。

1642年的圣诞节前夜,在英格兰林肯郡沃尔斯索浦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牛顿诞生了。

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

接生婆和他的双亲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

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活到了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

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

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

从此牛顿便由外祖母抚养。

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牛顿才回到了母亲身边。

大约从5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12岁时进入中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药剂师的房子附近正建造风车,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也制造了一架小风车。

推动他的风车转动的,不是风,而是动物。

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

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

每天早晨,小水种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

1 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

但牛顿对务农并不感兴趣,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

每次,母亲叫他同她的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

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他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

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

【拓展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方法论意义与局限性

【拓展阅读】万有引力定律的方法论意义与局限性

万有引力定律的方法论意义与局限性
1.方法论意义:
(1)坚持从观察和实验中发现规律,而“不杜撰假设”。

牛顿所关心的不是引力为什么会起作用,而是如何起作用,寻找引力遵循规律的准确数学表达。

(2)坚持在观察实验基础上的科学思辨作用,注意从决定自然现象的最本质动因入手,建构系统而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以指导对更普遍现象的研究。

(3)首次把地面上运动和宇宙中的普遍运动结合起来,并把万物运动之源归结为粒子间的引力,这种以揭示宇宙和谐统一为科学使命的做法一直为后世所仿效。

(4)面对错综复杂的自然现象,牛顿创立一些独立匠心的研究方法,如理想模型、简单性原则以及极具创造性的思想实验等等。

例如在处理复杂行星运动时他就采用一系列简化模型步骤:从圆运动到椭圆运动;从质点到球体;从单体问题到二体及至多体问题等。

2.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局限性:
(1)万有引力定律未能说明两物体间的引力是跨越时空进行传递的,尽管持引力超距作用观点并非牛顿本人,而是其后来的追随者,但万有引力定律不能克服超距作用的困难。

(2)牛顿在确定质量为m的行星绕太阳旋转所受到的向心力与两者间的
万有引力关系,即f
向= mv2/r = f

= G M m/r2,未加指明地认为两种力
涉及的比例常数m相等,这实际隐含另一个重要假定:m
惯 = m

,系统地解
释这一问题要依靠广义相对论。

(3)万有引力定律对天体运动成因的解释是建立绝对时空参考系基础上的,这使
它的某些预测结论与事实不符,如水星进动偏差的问题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违背牛顿万有引力的地方
美国的圣克鲁斯镇,这里有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海滨城市旧金山驱车南行,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可以到达圣克鲁斯镇,再驱车约5分钟,就会到达一个不同寻常的地方,人们称为"魔鬼地带",面积约1.7万平方米.这里有一片茂密的树林,奇怪的是,这林中的树木,如同遭遇12级台风侵袭一样,都向着同一个方向大角度倾斜,就好像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长一增,亘古不变。

在这片森林中,其中就有两块神奇的魔板石和两座神秘的小木屋圣鲁克斯镇位于北纬30度,是大自然赋予了它的神秘,它“严重”违反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中的地球重力磁场在这个弹丸之地突出的异样表现,令众多的科学家为之困惑。

神秘地带的入口处,有两块长约50厘米,宽约20厘米的青石,这两块石板仅相距约40厘米。

看上去,这两块石板与普通石板没有区别,可一旦有人站上去,奇异现象马上就会出现,其中一块能使人显得高大,而另一块却会令人变得又矮又胖,人能随魔石一样变幻着.当时有人怀疑石块有高低,于是有人拿出水平仪测量,可结果两块石块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也有人拿卷尺测量人站在石板上的身高与站在其它地方的身高,结果完全一样.这看上去人体的增高与缩小,究竟是人们的视觉失错,呢?还是其它原因?
接着进去小木屋,这时要小心些才好,屋里立刻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向你袭来,似乎要把你推到重力的中心点去.敏捷的人虽然可以就近抓紧把手,与这股力量抗争,但不出10分钟,就会使你感到头昏眼花,像晕船一般难受.在小木屋里,人们可以在没有任何扶持工具的情况下,自然地站在房子的板壁上,甚至可毫不费力地在板壁上自由自在地行走,有点像中国的飞檐走壁.
解释:头昏眼花,晕船都是血液流动阻力太大。

根据电磁力与引力的统一的原理,万有引力是电磁力,电磁力也万有引力。

血液是电介质,在强大的大地电磁力作用下,血液供应不到大脑上所以就有前面的现象。

如果小木屋内的电磁场是均匀,即电磁场沒有梯度,那么人在地面上受的电磁力与板壁所受电磁力是一样,那么,人就可毫不费力地在板壁上自由自在地行走。

在相邻的另一间小木屋,横梁上悬挂着一条铁链,铁链的下端系着一个直径25cm,高约5cm的盘状圆形物体,看上去沉甸甸的,犹如台钟的钟摆.奇怪的是,将这个"钟摆"向一个特定方向轻轻一推,甚至微微碰一下,就能摆动起来,相反,人若往反方向推即使用劲推,"钟摆"也
动不起来.更有趣的是,这个"钟摆"的摆动十分奇怪,每过五六分钟,它会自然划起圆圈来.至
今这些现象的原因,科学家们还无法解释清楚。

解释:地球是电磁场,且地球各点的电磁场大小和方向都不同和变化的,但变化不会很大。

但某些很小局部地方电磁场确实不同,有些地方电磁场大,有些地方小,有些地方的电磁场方向变化很大,有些地方则不变,钟摆顺着电磁场方向用的力小,反之逆着电磁力的方向就大。

如变化的电磁场可测量铁链对地的电压,铁链上会产生涡流,在电磁场作用当然就运动,就电机一样。

这个地方的电磁场是周期性的变化。

圣鲁克斯镇的神奇魔板石、诡秘的小木屋,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同时也赢得了世人的关注。

科学家们陆续来圣鲁克斯镇,对此进行了周密地勘测。

有人认为是人的“视觉”产生误差而造成的。

物理学家认为:这很可能是“重力移位”现象,他们根据“万有引力”学说,认为物质结构的密度很大,则引力越强。

在坡顶端地下,很可能有一块密度很大的巨石和空洞,引起了这种奇特的现象。

但这个引起“位移”的物质至今并没有找到。

在英格兰斯特拉斯克莱德的克罗伊山公路中,也有令人迷惑的现象。

从北部驶向这座小山,会遇到离奇事,司机眼看前面道路向下倾斜,总以为车辆会加快,因而把车速降低,结果汽车嘎的一声完全停止。

事实与表面现象相反,那条路并非下坡路,而是上破路。

从南部来的驾驶人也同样产生颠倒混乱的感觉。

他们以为是向上坡行驶,于是加速,结果发现车子比预期的速度快得多,其实那条路是“下坡”路。

曾有人认为,那地方周围的岩石含有大量铁质,存在磁场,感应出磁力,因而产生强大的引力,将汽车拖上山坡。

但这个说法现在也遭摒弃。

有人认为,此种感觉是视觉假象,或由当地的特殊地开造成,或由于地球磁场发生局部变化。

无论是奇魔板石、奇异的怪坡、还是诡秘的小木屋,科学家们都无法解释清楚,因为他们完全背离了万有引力定律。

因此,美国的圣克鲁斯镇不仅吸引了全世界的游人,更引
起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

一量解破谜底,不但意味着人类传统的重力观念的全新变革,而且必然会带来人类在实现极速星际航行方面的根本突破
用电磁力与引力的统一可解释引力或电磁力无法解释的现象,及很多自然现象。

实际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现象,与万有引力定律不矛盾。

只是理论不够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