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不朽的经典

合集下载

《诗经》三首ppt

《诗经》三首ppt
婚后:受尽屈辱,性格刚烈,认识清醒。
婚前:“氓之蚩蚩”、“信誓旦旦” 氓
婚后:“二三其德”、“士贰其行”、“至 于暴矣”
鉴赏要点3
• 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第四章“桑 之落矣,其黄而陨”既引起联想,增强意蕴,引 发下文,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 由幸福而至痛苦。产生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 术效果。
兴”。

• “赋”即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包括 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 喻;
• “兴”指“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
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 垫。
《 表现内容 风、雅、颂 诗 经 》 表现手法 赋、比、兴
《诗经》的特色和影响
• 《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
族所作,表现当时知识分子的生活和思想。
•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包括周颂 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内容以颂扬为主。
《诗经》的表现手法
• 《诗经》的艺术特点以写实为主,大多
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
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

的内容,即所谓“饥者歌其食,劳者歌 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
写_男__子___赴__约__见___到__姑__娘___前__的心情。
四、阅读下文,完成1~4
1.“归”通___________ 2.“荑”是指茅__草__芽_______
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的译文是:
不是你荑草美丽,而是因为你是心上人赠送的
4.

《卫风 ·氓》

补充注音:
匪( fěi )来贸丝 乘彼垝垣(yuán ) 载笑载( zài )言 以我贿( huì )迁 于嗟( jiē )鸠兮 渐车帷( wéi )裳 夙兴夜寐 (mèi ) 靡有朝( zhāo )矣

《诗经·氓》:爱情至上的不朽悲歌

《诗经·氓》:爱情至上的不朽悲歌

2017.12备我们以为,“但自痛悼而已”(《诗集传》)的《诗经﹒氓》,其实是一首爱情至上的不朽悲歌。

在我们看来,《氓》的女主人公就是中国上古时期卫国的一位为爱而生、为爱而活、因爱受伤的奇女子、傻女子。

她相信爱情,追求爱情和个性自由,为真爱疯狂,最后也因这份真爱而遍体鳞伤,但她有怨无悔。

一、积极主动,为爱疯狂她与氓两小无猜,青梅竹马,“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从小就埋下了爱的种子。

长大成人后,在爱情追求上她积极主动。

她的择偶标准就是有无真爱,并不在意身份地位财产之类。

所以,尽管“氓:流亡的民。

诗中的氓,可能是一个丧失土地流亡到卫国的人”(王秀梅译注《诗经》第82页注①,中华书局2006年9月北京第1版),但她认定氓就是她足以托付终身的人,就不再去管什么门当户对,只要将他紧紧抓在手里。

趁着氓到她家来“抱布贸丝”,就与他谈情说爱,谈婚论嫁,“谋”起俩人的人生大事来。

显然,他们已坠入爱河。

她为真爱疯狂,“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次见面难分难舍,缠绵悱恻,无话不谈,“载笑载言”,分手时依依不舍,“送子涉淇,至于顿丘”,送了一程又一程。

分别之后,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氓说我跟你门不当户不对的,我配不上你,她说,没事,“尔卜尔筮,体无咎言”,我俩八字这么相合,一定会幸福美满的,我这里毫无问题,只是“子无良媒”,还是请个好媒人来吧,在我父母那走走过场,保管没事的。

氓说我家里穷,嫁给我你会受苦的,她说,没事,“以尔车来,以我贿迁”,何况我俩都有一双手,饿不死人的。

氓说我已多次求你过门了,你总不爽快,是不是你有了什么变故了呀?她说,哪会呢?“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不要性急嘛,反正我早已是你的人了……次次卿卿我我,回回缠绵悱恻,“信誓旦旦”,如胶如漆,她就是一个为爱而生的人。

二、为爱付出,任劳任怨嫁到氓家后,女主人公为爱真诚付出,任劳任怨。

氓家底实在太薄了,“自我徂尔,三岁食贫”,她从娘家带来的陪嫁,只能应付一阵子。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

论《诗经》的当代价值论《诗经》的当代价值《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全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诗经》的当代价值,欢迎大家阅读!论《诗经》的当代价值如今,《诗经》已在世界上数十个国家被翻译、研究和学习。

在许多的国家的世界文学史教科书上都有评价它的章节,“诗经学”是世界汉学的热点,几乎每个国家的孔子学院里都开设了专门的《诗经》课程。

这更加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那么《诗经》的价值究竟体现在何处?它又对当代社会有什么意义呢?一、文学价值《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诗经》首先在诗歌体裁形式上创立了中国诗歌史上的新体式——四言体。

在《诗经》之前,诗歌虽说已诞生,但尚无自己固定的体式,且还流于口头形式,一般以二言为主。

到《诗经》时,诗歌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体式,即四言体。

所谓”四言体”并不是绝对的,间或杂有一言直至八言的各种句式,但杂言句式所占比例很低。

也就是说,中国真正意义上诗歌发轫于《诗经》。

后代的五、七言诗等正是在《诗经》四言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另外《诗经》在诗歌的押韵形式与韵部等方面,也为后世诗歌提供了范式与典型。

其在声调方面有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复句,有顶真、排比之变化。

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同时能体现《诗经》文学价值的,是它的艺术表现手法,《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

”。

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

其中最典型、运用最广泛的是比兴手法,这是当时那个时代的作者们对诗歌艺术的一种艺术创造。

从此,比兴这种艺术手法开始流行与后世诗歌创作中。

诗经阅读心得300字(通用10篇)

诗经阅读心得300字(通用10篇)

诗经阅读心得300字(通用10篇)诗经阅读心得300字篇1《诗经》是我国古代五经之一。

其中它按音乐划分为三个类别:风、雅、颂。

而我最喜欢的一篇莫过于十五《国风》中的《蒹葭》。

《蒹葭》一诗虽然看似平常,宛如于《诗经》中三种表现手法中的“赋”(平铺直叙),但如果细细品读,会深感意味深长。

它讲述的是:一位玉树临风的美男在芦苇边隐隐约约地看见了一位楚楚动人的花季少女在湖中央,从而不顾一切去追寻她。

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故事,但如果细细品味,就会发现文中的“伊人”不仅是指清纯的少女,也泛指生活中的理想。

而美男追寻的路程,又可看作是寻求理想的艰难长途。

这么一来《蒹葭》不再是“赋”;而是“兴”(借助其它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是激励我们的壮美诗篇呀!从中告诉我们要为自己的理想不断地努力努力,再努力。

而再看看我自己,每次都说要写一本书,但哪一次,我是坚持把书写完的呢?还不是都只开了个头,就放弃了呢?正如屈原所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缺少的不正是恒心吗?所以要想成功能不有毅力,有恒心吗?恒心是成功之根本,之源泉!要想成功必需有恒心;必需坚持不懈!有了恒心,不但能成功而能起到事半功倍!鲁迅先生曾对《老子》一书作出了这样的评价:“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而我想说:“不读《诗经》,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诗经阅读心得300字篇2这是《诗经·卫风·竹竿》里的一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在《诗经》中有很多我喜欢的篇章,如《子衿》、《鸡鸣》、《葛生》、《蒹葭》、《采薇》……《竹竿》比起前者并不是更负盛名,恰恰相反,它可以说并不是很有名声,广为人知的篇章。

它的词句也不算最优美的`,事实上在《诗经》内的大部分诗句也都偏向质朴清雅。

可我依然选择《竹竿》里的一个短句“淇水在右”来作为新摘录本的题目。

《竹竿》大致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她回忆起家乡的河流,少女时出游的情景,但现在已远离了这些回忆,只能驾车出游,以解思乡之愁了。

诗歌散文经典

诗歌散文经典

诗歌散文经典诗歌和散文是文学艺术中两种重要的表达形式,它们以独特的语言和形式传达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篇经典的诗歌散文作品,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和感悟。

一、《离骚》——屈原离骚是中国古代辞章之一,也是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篇诗以流畅而辉煌的语言,描绘了屈原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作者感慨于时世的黑暗与腐败,同时展现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心情。

离骚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感人的情感,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西游记》——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被誉为民间文学的经典之作。

全书以描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以寓言和讽议为手法,向人们传达着智慧与教育。

作品中充满了幽默、诙谐和深刻的哲理,让读者在欢笑中寻找人性的真谛。

三、《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从先秦时期至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作品。

这些诗歌描绘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婚嫁、亲情、友情、自然景观等。

作品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深入人心地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经》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四、《史记》——司马迁《史记》是古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为司马迁。

这部作品以文字详实、视角独特的史书形式,记录了从夏朝到西汉初年的中国历史。

《史记》以严谨的史料和优美的文笔,揭示了历史人物的品行和心态,同时也融入了不少叙事性的艺术手法。

它不仅被誉为史家之宗,也是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

五、《红楼梦》——曹雪芹《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小说,也是古代长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批饱含情感的人物形象为核心,通过对封建社会的剖析和对人性的揭示,展现了士族家庭的兴衰和人生百态的鲜活画面。

《红楼梦》以其细腻的描写、独特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瑰宝。

以上这些作品都是中华文化瑰宝,它们既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诗经国风鄘风载驰的原文及译文

诗经国风鄘风载驰的原文及译文

诗经国风鄘风载驰的原文及译文《国风·鄘风·载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是春秋时期许穆夫人的作品,作于卫文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是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赶到曹邑为吊唁祖国的危亡而作。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诗经国风鄘风载驰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诗经国风鄘风载驰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载驰载驱1,归唁卫侯2。

驱马悠悠3,言至于漕4。

大夫跋涉5,我心则忧。

既不我嘉6,不能旋反。

视而不臧7,我思不远8。

既不我嘉,不能旋济9。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10。

陟彼阿丘,言采其蝱11。

女子善怀12,亦各有行13。

许人尤之14,众樨且狂15。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16。

控于大邦17,谁因谁极18?大夫君子,无我有尤。

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19。

【注释】1.载:语助词。

驰、驱:孔疏"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

2.唁(音厌):向死者家属表示慰问,此处不仅是哀悼卫侯,还有凭吊宗国危亡之意。

毛传:"吊失国曰唁。

"卫侯:指作者之兄已死的卫戴公申。

3.悠悠:远貌。

4.漕:地名,毛传"漕,卫东邑"。

5.大夫:指许国赶来阻止许穆夫人去卫的许臣。

6.嘉:认为好,赞许。

7.视:表示比较。

臧:好,善。

8.思:忧思。

远:摆脱。

9.济:止。

10.閟(音必):同"闭",闭塞不通。

11.言:语助词。

阿丘:有一边偏高的山丘。

蝱(音mang2):贝母草。

采蝱治病,喻设法救国。

12.怀:怀恋。

13.行:指道理、准则,一说道路。

14.许人:许国的人们。

尤:责怪。

15.众:"众人"或"终"。

樨:幼稚。

16.芃(音彭):草茂盛貌。

17.控:往告,赴告。

18.因:亲也,依靠。

极:至,指来援者的到达。

19.之:往,指行动。

【译文】车马疾驰快奔走,回国慰问我卫侯。

马行归途路悠悠,行旅匆匆到漕邑。

大夫跋涉来追赶,我心哀伤又忧愁。

古代文学名篇

古代文学名篇

古代文学名篇古代文学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的经典名篇层出不穷,其中不乏数篇被誉为不朽之作。

这些古代文学名篇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以《红楼梦》、《诗经》和《论语》为例,探讨这些古代文学名篇的魅力和影响。

1. 《红楼梦》《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它以鲜活的人物形象、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辞章雅致的语言,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矛盾。

通过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一系列饱含着人情世态的人物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沉重压抑和人性的真实。

2. 《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被誉为古代文学的瑰宝。

它记录了我国古代社会的风云变幻,世界观、价值观等思想的形成和演化。

《诗经》包含了众多各具特色的诗篇,反映了古代社会各个方面的生活,如婚姻、少年、大人、民众等,展示了丰富多样的生活场景和情感表达。

3.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总结和记录,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精髓之一。

它以简洁而准确的语言表达了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其对礼、义、政治和人伦关系等问题的思考。

《论语》以言简意赅的方式,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至今仍具有启迪意义的名言警句,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些古代文学名篇不仅在当时影响深远,在后世也成为了文学研究和传承的重要对象。

它们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学的顶峰,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对于今人来说依然具有很高的艺术和观赏价值。

古代文学名篇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中国,它们的翻译和传播也让更多的外国读者了解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卓越之处。

这些作品通过对人性、社会关系和文化传统的思考,能够激发读者的共鸣,并为现代社会提供了启示和反思。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和传承古代文学名篇,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

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日常阅读,古代文学名篇都是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素养都有着重要意义。

《诗经》四篇PPT课件

《诗经》四篇PPT课件
原文
例证对比
点题
叹息
递进
规劝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是一个孝子苦于服役,悼念父母的抒情之作。作者在诗中表达自己未能奉养双亲的悔恨。
小雅·小旻之什·蓼莪
抱娘蒿
青蒿
牡蒿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穀,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穀,我独不卒!
《诗经》四篇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诗经》概 说
《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名《诗》,或《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故称《诗经》。儒家“六经”之一,是我国诗歌传统的起点和源头。收录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约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的作品305篇。
02
这里所谓“兴”,起也,这里指感染作用;“观”,观察、认识;“群”,聚集,犹现在所说的“团结”、凝聚;“怨”,怨刺,讽刺,讽谏。孔子还特别强调《诗》的实用价值。
制乐,作为各种庆典礼仪的一部分。
01
作为施政方面的参考。 “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03
娱乐,宴饮、朝聘等场合。
1
原文
2
孤苦无依尽孝不能
3
劳苦
4
凄凉
5
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语言形式上以四言为主,重章叠唱,反复咏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不朽的经典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从口头创作的民歌到贵族祭祀的乐歌,口中喃喃地念着这五百多年的人间百态,心中油然而生的敬仰与盎然,似细水,长流……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好一个痴情人!
独立风中,仿佛自己所怀念的恋人真的就在河的那边。

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只要心中还保留着那份强烈的感情,道路漫长难行怎样?崎岖难攀怎样?坎坷回旋又有何妨?
大片碧绿的蒹葭和痴情人内心积攒的感情相交融,和痴情人离情别绪的感受相一致,于是,蒹葭成了离爱情最近
的植物……
芣苡
找回洒遍山村的每一个角落,被青葱的树木掩映的山坡无处不洋溢着生气。

添加妇女兴高采烈的前去采集芣苡。

时而拾起掉落地上的芣苡,时而一把一把的从茎上捋取芣苡,时而手持衣襟兜着摘来的芣苡,时而把衣襟掖在腰间用来装芣苡……
怎样的清丽明朗的意境!
怎样的愉快喜悦的心情!
怎样的热爱劳动的人民!
低眸,继续浅吟这首回环复沓的小诗,哦不,是这首赞歌——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苡,薄言撷之……
君子于役
都说,黄昏最容易勾起人们对远离家乡的亲人的怀念,鸡儿回窝,牛羊归圈,有一次沐着夕阳的余晖远眺,服役的丈夫却依旧不知归期。

山村妇女那深深切切的思念谁人知?那无可奈何的愁烦谁人懂?只一声深情的呼唤冲口而
出:“曷至哉?”
只是,战争的残酷,征伐的频繁,又怎是一个山村妇女所能左右的?满腹惆怅,满腹惦念,即使喊出,天各一方,又怎能听见?
闭目呆立,那迷离怅惘、深沉绵渺的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呵!干吗苦苦的追寻所谓神圣、所谓深刻?看看手中的《诗经》,不正是么?听听“雎鸠”的欢快鸣叫,闻闻“东山”的战火硝烟,看看“七月”的悲惨生活,在《风》、《雅》、《颂》的每一个角落,感悟——不朽的经典!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