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_作文素材
作文素材三浙大保姆——竺可桢

从此以后, “水滴石穿 的教诲成了竺可桢一 生的座右铭。从小学、中学直到大学,他一直用这 句话鼓励自己,学习成绩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 家 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 “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 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 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 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再看看另 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 亲。
3、弃研从教、浙大走向辉煌
1936 年的竺可桢,并不想接任浙大校长,他那 时在气象研究所埋头于气象学研究。
在蒋介石同意他可以 自由用人不受党政之干涉 并在财经上源源接济 之后,他才答应替代已被学生
和教授驱逐的前任校长 郭任远,走马上任的,但
是也只做半年 。从此浙大掀开了划时代的一页,到 1949年离任,主导浙大 13年,也正是这 13年,浙大 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大学之一。英国学者李约瑟在 1945年盛赞它为“东方的剑桥”, 是中国四所最好 的大学之一,“可以和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和哈佛 大学相媲美”。
竺可桢5岁进学堂, 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 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 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
竺可桢读书很用功, 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 ,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
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竺可 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 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 语课。
竺可桢作文素材及适用案例

竺可桢素材及适用案例
哎呀妈呀,说起来竺可桢这家伙,那可真是个狠角色啊!你瞅瞅,人家不光是气象学家,还是地理学家、教育家,整个一“全能王”嘛!要是搁现在,那绝对是网红级别的,粉丝得老鼻子了。
想当年,竺大爷(咱得尊敬点,虽然这么叫显得亲切)那是天天盯着天儿看,就跟咱东北人瞅雪景似的,不过人家瞅的是气候变化。
他还记日记呢,一记就是好几十年,比咱过年放鞭炮还准时。
这毅力,杠杠的!你说,这得是啥样的脑袋瓜子,能把天气整得明明白白的?
最逗的是,竺大爷不光研究天儿,还关心咱老百姓的日子。
他说啥“气候变暖了,庄稼咋整?”、“雨水少了,河流咋整?”这话说得,跟咱屯里老王头聊收成似的,接地气得很。
关键是,人家真给整出解决办法来了,帮着农民兄弟解决了不少难题,这可是实打实的贡献啊!
再提个适用案例,就说说咱们东北的冬天吧。
以前冬天冷得跟刀割似的,自从有了竺大爷那套气候预测的方法,咱们就能提前知道啥时候该囤大白菜,啥时候该给大棚加固,再也不怕冬天挨冻受饿了。
这可是科学的力量,杠杠滴!
总而言之,竺可桢这家伙,不光书读得好,还能把学问用到实处,帮了咱老百姓大忙。
要是他老人家还在,咱得请他喝顿小酒,好好唠唠嗑,表达一下敬意。
这家伙,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杠杠的!。
专题05 9个小众人物素材积累+中考作文模拟训练-2023年中考语文实用作文金句+精选模拟范文

地理学家竺可桢坚持不懈、求真求是事迹:坚持不懈的精神,首先体现在与胡适打赌这件趣事中。
由于自小学习刻苦,竺可桢身体瘦弱。
很爱生病,于是,性格爽朗的胡适便与他开玩笑,说竺可桢活不过20岁。
竺可桢心中一惊,但从此立下了坚持锻炼身体的誓言,不曾一日荒废。
多年后,22岁的竺可桢与胡适再次见面,回忆往昔趣事再次打赌,赌题是竺可桢能否活过60岁。
最后,竺可桢先生享年84岁。
其次,以“一丝不苟”作为座右铭的竺可桢先生,对研究工作的坚持与严谨,也是令人敬佩的。
他曾提出,科学研究是严谨的工作,万不可只用推测的方法去估计,必须实地考察。
于是,年复一年,然可桢在全国各地观测并记录着各种植物生长状况、各种气候现象。
至70岁时仍坚持去田野调查,每天亲力亲为,查看设备数据。
适用主题:坚持精神、一丝不苟等。
张弥曼60年青春献给地质学事迹:张弥曼是中国四足动物起源研究的奠基者。
其实,她小时候的梦想是成为医生,但当她听完刘少奇“地质是工业尖兵”的讲话后,决心弃医从矿,一干便是60余年。
她在浙江考察期间睡祠堂、数月不洗头;在瑞典学习期间,一日只睡三四个小时.……凭着持之以恒的耐心,她完成了2.8厘米鱼化石的540多张切面图,并用60年青春,铺开了中国古生物学的光明之路。
2018年,82岁的张弥曼荣获“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在颁奖现场,她用流利的英文进行了五分多钟的脱稿致辞,向全世界展现中国科学家睿智、大方的风范。
有趣的是,她说完“谢谢”后就径直往台下走,要不是经主持人提醒,就把奖杯落在了台上。
可见奖项对她来说,只是身外之物,最重要的是潜心研究多年的鱼化石,那才是她倾尽一生的坚守。
适用主题坚守,专注,淡泊名利李宗伟不惧失败勇克挫折事迹: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羽毛球决赛上,李宗伟好不容易终于打败了宿敌林丹,以为终于能获得奥运金牌,谌龙却横空出现,又一次打碎了他的梦。
那种费尽心力却功亏一篑的痛让李宗伟在周围一片喝彩中红了眼眶。
面对这样的打击,也许普通人都会沮丧,会放弃,但李宗伟竟能带着脚伤,在一个月以后的日本公开赛夺取男单冠军。
绍兴科学家作文

绍兴科学家作文1竺可桢出生在浙江绍兴东关镇。
小名叫阿熊。
镇上的私塾先生为他起了个大名叫可桢,意思是应该做一个坚实的柱子、国家的栋梁。
小可桢1岁半,父亲就教他认字。
有一天,父亲外出,走前对竺可桢说:可桢,今天不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
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小可桢,硬要父亲教他认几个字再走。
竺可桢3岁时,已经认识不少的字,而且会背诵好多唐诗。
竺可桢5岁进了学堂。
学习可用心了,门门功课都是成绩优良。
他的哥哥是乡里的秀才,平时经常指导竺可桢写字做文章。
有一次,哥哥教他学造句,一直到天亮,鸡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觉。
这么肯学的孩子,还真不多。
小竺可桢身体瘦弱矮小,有的同学嘲讽他:好一个寒*小矮子,准活不过20岁这几句话刺痛了竺可桢,他发誓要锻炼身体。
连夜订了个锻炼计划,每天早晨鸡一叫就起床跑步、做*。
他坚持了一段时间,体质明显增强。
同学们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学毕业后,竺可桢进入上海澄衷学堂。
1909年,考入唐山路矿学堂。
这个学堂的老师都是英国人,从教材到上课全是英文,不准说*话。
英国老师叫学生,不喊名字,只喊编号,根本不把我们*人当人看待,竺可桢气愤万分。
他深深感到,*不富强,就会被人欺侮,于是发奋读书,加倍用功,发誓要为*人争气。
1910年,竺可桢到美国留学,在伊利诺斯州立大学农学院学农业。
后来,他发现农业跟气象关系密切。
1913年秋,他在农学院毕业后,考上哈佛大学研究院的地学系,攻读气象学。
1918年,竺可桢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南京东南大学工作。
解放后,曾任*科学院副院长。
绍兴科学家作文2钱三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而且还是我们浙江绍兴人,他是中国的国宝,是世界的霸主,但是他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学习,他每天都会去图书馆看各种各样的书,他的学习非常好,每天都有不少的收获,他是个爱读书的人。
他还特别爱学习,每天早上他都会去上学,他的学习非常认真,一个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也在班级名列前茅。
钱三强也很喜欢玩,每天都会和好朋友在一起玩耍,但是他不喜欢打打闹闹,而是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但是他不喜欢做一些危险的游戏,而是喜欢做各种各样的游戏。
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素材作文范例

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素
材作文范例
简介: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另名烈祖,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着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
竺可桢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竺可桢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于1963年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晚年,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同时还着有《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竺可桢日记》等。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国后竺可桢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
竺可桢个人先进事迹学习材料

竺可桢个人先进事迹学习材料竺可桢是一位知识渊博的科学家,又是一位很有建树的教育家。
在他的一生中,对气象、物候、地理、自然科学史等都作过研究,并且取得很大成就。
他坚持一辈子写日记,他写的日记,不仅有历史价值,而且有丰富的科学内容,是研究天气和物候的宝贵资料。
竺可桢为什么能坚持一辈子写日记呢?这得从他童年的故事说起。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出生在浙江绍兴东门外的东关镇。
父亲竺嘉祥很高兴,亲自给孩子起了个名儿,叫兆熊,小名阿熊。
又一想,孩子还应该有个学名才好啊。
于是,他找到镇上的私塾先生,商议了好久,才决定阿熊的学名用"可桢"。
先生解释说,"桢"字有两层意思∶一是坚实的木头;二是古时候筑土墙立的木柱子称作桢干。
"可桢"就是将来可以成为国家栋梁的意思。
竺嘉祥对这个名字很满意,他寄希望于可桢。
可桢刚刚长到一岁半,父亲就用方纸块写字教他认。
一天,父亲要外出办事,临走前对可桢说∶"小熊,今天我有事,不能教你认字了,放你一天假好吗?"正在母亲怀里吃奶的竺可桢,立即松开奶头,硬缠着要父亲教他认了字再走。
这样,等到竺可桢满三周岁的时候,他已经能够认识许多单字,还能背诵好几首唐诗呢!竺可桢五岁进学堂,七岁开始写作文。
大哥可材比他大十四岁,是乡里的秀才先生,也是可桢的老师。
兄弟两个白天晚上在一起,一个教得认真,一个学得勤快,一天比一天长进。
有一天晚上,哥哥教弟弟写文章。
可桢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认为满意了才停笔。
当他们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
嫂子埋怨可材,不该对弟弟要求这样严格,让他熬夜,累坏了身子怎么办。
哥哥解释说∶"是他写了一遍又一遍,一个句子造得不合适就不肯睡觉,哪里是我逼他熬夜呀!"竺可桢从小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
他的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沟里老是流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嗒嗒"的响声。
竺可桢的故事读后感作文450

竺可桢的故事读后感作文450
一首好歌,能催人奋进;一幅好画,能陶治性情;一本好书,能打动人心,受益终生。
读了《竺可桢》,我感触颇多,心情激动不已。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在台风、季风、中国区域气候、农业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自然区划等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
竺可桢,1890年3月7日这一天出生于美丽的水乡----绍兴县东关镇,1918年,以论文《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
同年,返回中国。
1936年,任浙江大学校长,兼气象研究所所长。
竺可桢勤奋好学。
上学时,他英语学的不好,每天晚上一个人在路灯下学习,而其他同学都在宿舍里睡觉。
经过长期努力后,他的英语变得很流利。
为了有强健的身体,他每天早起去操场晨读、练操,而其他学生还在宿舍里。
担任浙江大学校长期间,他很关心学生的学习状况。
在他工作的同时还在研究一些关于气象的问题,并把它们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为了让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他还特意去拜访冯一浮这位优秀的教授,经过几次的拜访,才把冯教授请到了学校来教书。
书中让我最感动的一句话是“今日之局势,乃国家制度科技落后所致,我辈尚幼,无力扭转国制,但科技却可以从学习中获得并更进一步”。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有竺可桢的精神:有目标就要执着探索,享受过程才能享受成功,没有一步登天的可能。
我们要踏踏实
实,一步一个脚印。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作文素材三浙大保姆——竺可桢

艰苦创业、从严要求
浙大最辉煌的岁月,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真 正群星璀璨的,却是八年抗战时流亡的年月。
1937 年抗战爆发,中国著名的大学都纷纷流亡西 南,北方的叫“南渡”,沿海的就叫“西迁”。
浙大的西迁,是在 1937年11月的一个清晨,几百 号人趟着霜露,携带大批图书和仪器上路了。在王淦 昌的回忆里,临行前的竺可桢在校园里转了好多遍, 出发时,已泪湿长衫了。
事实上此前两个月,一年级的新生已先搬到西天 目山的禅源寺上课了。竺可桢一手推行的导师制就是 在这个山中的寺院开始的。
1936年4月25日下午,正式接任浙大校长之 后,竺可桢在浙大健身房发表了《大学教育之主 要方针》的演讲。要求学生“致力学问”、“以 身许国”,强调“运用自己思想的重要”,“大 学所施的教育,本来不是供给传授现成的知识, 而重在开辟基本的途径,提示获得知识的方法, 并且培养学生研究批判和反省的精神”。讲话中
,竺认为办好一所大学,须有充分的图书和仪器 ,以及一定水平的校舍,尤为重要的,是要延聘 一批好教授,“教授是大学的灵魂”,“假使大
学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作育 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 培养出博学笃行的学者”。
4、礼贤下士、唯才是举
竺可桢多次亲临蒋庄的马宅,想请马一浮出山。马一浮推辞
3、弃研从教、浙大走向辉煌
1936 年的竺可桢,并不想接任浙大校长,他那 时在气象研究所埋头于气象学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
本文是关于作文素材的建国60周年科学精英:竺可桢,感谢您的阅读!
简介:竺可桢(1890—1974),字藕舫,另名烈祖,我国卓越的科学家和爱国教育家,当代着名的科学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浙江绍兴人。
竺可桢对中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
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
竺可桢为发展我国科学和教育事业,奋斗了半个多世纪,于1963年出版《物候学》一书,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一文,基本上解决了国际上100多年的争论,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晚年,又发表了集其毕生研究成果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引起世界轰动;同时还着有《竺可桢文集》、《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竺可桢日记》等。
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组织起统一的、严格的物候观测网,是现代物候学发展的重要标志。
建国后竺可桢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华全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