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及其画学
宋徽宗及其画学

宋徽宗及其画学美术学科课程教学方案《中国美术史》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宋徽宗在绘画以及书法上的艺术特色及成就,进一步理解在文化大力发展的宋代宫廷美术在统治阶级干预下呈现的发展态势。
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宋徽宗创建的我国古代第一所属学校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所具备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
教学重点:1.宋徽宗花鸟画特色2.画学的建设、教育理念及制度教学难点:宫廷画院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视频资料演示法教学内容:宋代从建国之初就在五代、南唐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在两宋时期十分繁荣,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
北宋第八代皇帝。
在位25年,当政期间昏庸无道,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激起了宋江、方腊等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靖康之变,被金朝所虏,押解北上。
后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64位皇帝中,宋徽宗是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皇帝。
一、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宋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史上就是一个杰出的画家。
赵佶初登基时,就对周围人说:“朕万几余暇,别无它好,惟好画耳”。
他在未作皇帝之前就经常与驸马王洗等人有所往来,对绘画情有独钟,且有一定造诣,以致青年时期便“盛名声誉在人间”。
在艺术方面他可谓是一代宗师,他精书法,能作诗填词,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的研究,在绘画方面,能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尤为专精, 元汤垕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他还运用权力推动和发展绘画艺术,使中国的绘画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绘画成就:绘画方面,宋徽宗可算得上是全才,花鸟、人物、山水上均有成就,尤其是在花鸟上成就最高。
1、花鸟其画风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用浓丽的色彩精工绘制而成,极具“黄家富贵”的传统,一派艳丽富贵的情调。
他的这种风格对画院的画家影响很深,如韩若拙,每画一只鸟,自嘴到尾皆有名称,连鸟的羽毛都有一定数目。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

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汇报人:日期:•引言•宋徽宗的生平与艺术成就•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目录•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影响•结论引言01北宋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为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北宋时期宫廷文化画学兴起北宋朝廷重视文化教育,宫廷中收藏了大量书画作品,为艺术家提供了学习和创作的平台。
北宋时期,画学兴起,绘画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为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土壤。
03时代背景0201通过对宋徽宗绘画美学思想的研究,深入了解其艺术风格和审美追求。
研究目的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对后世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研究其美学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国绘画美学的演变和发展。
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和意义宋徽宗的生平与艺术成就02生平概述赵佶(1082-1135),号宣和主人,北宋第八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昏君。
他在位期间,政治上腐败无能,导致金兵入侵,北宋灭亡。
赵佶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他的绘画作品上,尤其是花鸟画。
艺术成就赵佶的花鸟画风格细腻、生动,注重表现对象的内在情感和生命力。
赵佶的绘画美学思想强调“意在笔先”,即强调构思的重要性。
他提倡“以形写神”,注重对物象的精神气质进行深入刻画。
他主张绘画要“师法自然”,即要从自然中汲取灵感。
宋徽宗的绘画美学思想03宋徽宗将文学素养视为绘画创作的基础,尤其重视诗、书、画、印等文学形式的综合运用。
以文为本的创作理念强调文学素养他认为“文”是表达思想、传递道德观念的重要手段,提倡通过绘画来弘扬儒家传统思想和文化价值观。
以文载道宋徽宗认为绘画应该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想,而不仅仅是客观描绘物象,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强调情感表达宋徽宗提倡简约、含蓄的表现手法,主张去除繁复的细节,突出物象的内在精神特征,以简洁的画面传达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简约含蓄尚意的表现手法他注重表现物象的神韵和内涵,主张抓住物象的本质特征进行刻画,以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追求神韵宋徽宗追求清雅、优美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常常呈现出清新、细腻、优雅的艺术特点。
浅析宋徽宗赵佶的艺术成就—以《腊梅山禽图》为例分析

一、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史花鸟画与人物画、山水画一样,是我国古代绘画中三大画科之一。
追溯花鸟画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上,或者是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上看到先人留下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的图像。
这些图像遗存都是在审美意识作用下产生的,先辈们在给自己创造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
但彩陶、青铜器等一些早期的花草鱼虫还不能直接就称它为花鸟画。
因为它不是艺术品,它是依附在物质或事物基础上的,不是独立的绘画艺 术[1]。
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家在人物画的背景上运用一些简单的花草树木去点缀装饰画面;至唐代,经济繁荣、社会稳佶是北宋倒数第二位皇帝,因为赵佶一生信任宦官,理政能力欠缺,加之穷奢极侈,百姓苦不堪言。
即便如此,赵佶在艺术史上却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艺术家。
赵佶自幼就受到艺术的熏陶,并真心热爱绘画,登基之后不仅自己投入到诗书画中,他还通过颁布一些倾斜政策去大力扶持花鸟画的发展,但也正是他的爱屋及乌,才会对一些只会书画的奸佞小人委以重任,造成社会动荡。
鸟画:(1)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翰林画院,并进一步加大宫廷画院的影响力。
两宋时期的花鸟画能够繁荣发展,除了受益于最高统治者的偏爱与重视,更主要的是得益于皇家“翰林画院”的建立。
宋徽宗赵佶上位之后,虽不理朝政,但因为酷爱书画,就在五代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扩大了翰林画院。
宋徽宗自幼学习绘画,所以他比以往的帝王都更为尊重画家。
(2)专门开设画学。
赵佶专门开设了画学,并还将其纳入科北宋 赵佶 腊梅山禽图81.5cm×52.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妙惟肖的神态和细节的处理手法中,可以看出赵佶是一个注重写生并且尊重自然界客观事物的画家,而且通过欣赏这张画,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赵佶的画源于生活但又高于 生活。
(2)对“形”“神”的追求。
对“形”和“神”的追求用现代语言词汇可以说是对写实的追求,它不再只是停留在对所描绘的客观事物表面的观察上,还要追求内在的流露。
宋徽宗画鸟的画法

宋徽宗画鸟的画法宋徽宗赵佶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名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还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他的画作以山水、花鸟、人物为主题,尤其以画鸟著称。
宋徽宗画鸟的画法独具特色,不仅技巧高超,而且富有灵气,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下面,本文就以《宋徽宗画鸟的画法》为题,对宋徽宗画鸟的画法进行深入探讨。
一、形神兼备宋徽宗画鸟,首先注重形神兼备。
他的画作中,鸟的形态逼真,栩栩如生,不仅刻画了鸟的外形,还表现了鸟的神态。
他通过对鸟的形态和神态的描绘,使画作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营造出一种鸟儿在自然环境中自由自在的感觉。
例如,他在《鹧鸪图》中,画出了一只鹧鸪在草丛中寻找食物的情景,鹧鸪的羽毛、眼睛、喙、爪子等细节都被刻画得非常逼真,而且鹧鸪的神态也非常生动。
这种形神兼备的画法,使宋徽宗的画作更具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二、笔墨浑厚宋徽宗画鸟,其次注重笔墨的浑厚感。
他的画作中,笔墨厚重,线条流畅,能够表现出鸟的肌理和质感。
他擅长使用“骨法”和“皴法”等技法,通过粗细、深浅、轻重的变化,刻画出鸟的羽毛、纹理、肌理等细节,使画作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例如,在《鹧鸪图》中,他使用皴法表现鹧鸪的羽毛,使鹧鸪的羽毛看起来非常柔软而且有光泽,非常逼真。
这种浑厚的笔墨,使宋徽宗的画作更具艺术魅力和表现力。
三、色彩丰富宋徽宗画鸟,还注重色彩的丰富性。
他的画作中,色彩鲜艳、明快、富有变化,能够表现出鸟的羽毛颜色和光泽。
他擅长使用水墨和彩墨相结合的技法,通过色彩的层次和对比,使画作更具丰富性和艺术感染力。
例如,在《鹧鸪图》中,他使用了红、黄、蓝等颜色,表现出鹧鸪的羽毛颜色和光泽,使画作更具生动感和立体感。
这种丰富的色彩,使宋徽宗的画作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观赏性。
四、意境深远宋徽宗画鸟,最后注重意境的深远。
他的画作中,不仅表现出鸟的形态和神态,还表现出自然的美和生命的力量。
他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绘和对鸟的生态习性的表现,使画作更具意境和哲理性。
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审美绘艺术的两个风格

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审美绘艺术的两个风格在中国历史上,宋徽宗和赵佶无疑是两位备受瞩目的皇帝,在文化艺术方面更是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各具特色,不仅反映了时代背景和个人偏好,也代表了不同的艺术流派。
本文将以绘画艺术为主线,分析并对比宋徽宗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风格。
一、宋徽宗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宋徽宗,即赵佶,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化皇帝,也是一位卓越的文人画家。
他尤其注重绘画的艺术审美,倡导“痴迷于结构、深入搜索亲切”的艺术理念。
宋徽宗善于表现光影和颜色变化,注重细节描绘,对于画面的构图、细节和色彩有着非常高的要求。
在绘画风格上,宋徽宗倾向于细腻搭配华丽的画风。
他喜欢以花鸟和人物为主题,尤其擅长描绘梅花、兰竹等寓意高洁的自然元素,并通过写意的手法表现出丰富的情感和美感。
宋徽宗的画作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上追求独特性和创新性,其作品常常给人一种精致、细腻、温婉的美感。
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赵佶是南宋时期的皇帝,也是一位广泛涉猎绘画的艺术家。
相对于宋徽宗,赵佶更为注重笔墨的功力和绘画技法。
他以“笔墨重实”为原则,追求写实的效果,更加强调笔墨的力度和形体的准确性。
赵佶的绘画风格主要以山水画和人物画为主。
他擅长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和人物的神情,尤其喜欢表现山水景色中的宏伟和壮丽。
赵佶的作品在构图上多采用对景法和留白法,更加注重画面的整体感和气势。
他的绘画风格以雄浑、厚重、富有立体感的墨线和墨韵为特点,给人一种深沉、雄奇的美感。
三、宋徽宗与赵佶的艺术风格对比宋徽宗和赵佶的艺术审美和绘画风格存在明显的差异。
宋徽宗的绘画注重细腻和写意,强调色彩和情感的表达,追求一种温婉、细致的美感。
而赵佶则更注重实际和写实,他的绘画作品呈现出深沉、雄奇的特点,给人一种庄重、宏伟的感觉。
此外,宋徽宗更加重视艺术创新和个人风格的突出,他的绘画风格更加独特和个性化。
赵佶则更加注重传承与发扬,他以传统为基础,强调笔墨功力的训练和技法的运用。
宋徽宗赵佶绘画评价与赏析

诗、书、画、印结合独特
赵佶的绘画尤其是花鸟画 作品上,经常有御制诗题、 款识、签押、印章。诗题 一般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 路的画作上,如《芙蓉锦 鸡图》轴,左下角秋菊一 丛,稍上斜偃芙蓉一株, 花鸟锦鸡依枝,回首仰望 右上角翩翩戏飞的双蝶, 顺着锦鸡的目光,导向右 边空白处的诗题:“秋劲 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 知全五德,安逸胜鬼管。” 全图开合有序,诗发画未 尽之意,画因诗更显圆满。
代表作品
兀 位为又妙经量画整
芙
。置芙渲趣意动面幅
,蓉染横地感抓画 使花出生从都住色
蓉
它的金,左凝锦彩
的参秋既下固鸡艳
锦 出 照 的 破 角 在 飞 丽
现,气了出 , 下 几 。 瞬 雅
显其还角枝却间高
得高可空菊似,贵
突下作白花不力。 ,,
图
局部分析
锦鸡羽毛斑斓华贵,造型推敲有度,用笔考究,充分 体现出它珍禽的特点。它的双爪紧抓芙蓉枝,这是全 图力的体现点,作者用笔果敢、有力。锦鸡浑身的羽 毛则用细碎的笔调勾出其质感和生长方向。头部黄色 羽毛用细笔拉出丝丝毛茸茸的感觉;翅膀羽毛用墨笔 晕染出浓淡层次;尾部羽毛长而硬,密而不乱。用色 上更为丰富,在鸡的面部和颈后羽毛上铺厚薄不同的 白色,有提醒画面的作用。颈部的黑色条纹明亮,腹 部朱砂亮丽灿烂。
统为成签时书人加曾精重人赵
特元画押,、惊生用细写,佶
征、面、常画叹动生逼生强作
。明的印以、。、漆真,调为 美 以一章诗印他栩点著体形工 术 后部巧题结同栩画称物神笔 思 绘分妙、合时如眼,入并画 想
画。地款。提生睛相微举的
派这组识创倡,,传,,创
传成合、作诗令更他以注始
、
作品风格
物象意念安排独特 写实技法的独特性 诗、书、画、印结合独特
宋徽宗绘画艺术风格及其画学改革探究

宋徽宗的政治生涯
赵佶在政治上是一个相对平庸的皇帝,他的统治期间并没有 取得什么显著的成就。
然而,他的政治地位和权力却为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支持和 保障。
02
宋徽宗的绘画艺术风格
写实主义风格
重视写生
宋徽宗在绘画中非常重视写生,他经常以自然为师,通过观察和 描绘真实场景,展现出自然之美。
精细入微
他的写实主义风格不仅整体感强,而且注重细节描绘,对物体的 纹理、光影和质感都有非常精细的刻画。
倡导文人画
宋徽宗提倡文人画,强调绘画中的文化内涵 和诗意,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 响。
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启示
重视写生
宋徽宗提倡写生,强调对自然和生活的观察和表现,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创新 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追求艺术与文化的结合
宋徽宗强调绘画中的文化内涵和诗意,追求艺术与文化的完美结合,对后世 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人文景象的描绘,强调画家的实践和观察能力。
临摹学习
03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重要手段之一,宋徽宗提倡通过临摹历代名
作,汲取前人经验和技巧,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重视笔墨与意境的结合
笔墨技巧
宋徽宗强调笔墨的运用,追求精细、秀逸、清丽的画风,尤其 注重线条的运用和细节的表现。
意境创造
在追求意境方面,宋徽宗注重画家的内心世界与自然的融合,倡 导表现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追求作品的内涵和深度。
对后世的影响
宋徽宗的绘画艺术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响。
03
宋徽宗的画学改革探究
倡导写生与临摹相结合
写生与临摹的结合
01
宋徽宗提倡写生与临摹相结合的绘画学习方法,通过对照实物
宋徽宗时期绘画教育体系及其成就

版 社 2 0 年 版 。 14 页) 当 政 期 间所 创 建 的 “ 0 3 第 7 其 画 学 ” 育 , 养 了 许 多 优 秀 的 画 家 , 当 今 绘 画 教 育 乃 教 培 对 至 艺术教 育仍 有着 一定 的参 考价值 。
一
绘 画 形 式 表 达 出 诗 境 , 到 “ 画 一 律 ” 这 与 文 人 画 达 诗 。
“ 画相通 ” 异 曲同T 之 处。 书 有
、
设 立 画 学
儒 家典籍 的学 习使 画 生 区别 了一 般 的 画工 、 匠 , 画 使 绘 画 从 单 纯 的 技 术 、 法 上 升 到 文 化 层 面 , 仅 提 高 技 不 了 画 生 的 地 位 ,Z 绘 画 跻 身 于 高 雅 艺 术 之列 。直 到今 "使 d 天 , 文 4 课 的 教 授 依 然 是 美 术 教 育 的 一 个 重 要 组 成 部 - g
院 的 基 础 上 创 立 了 绘 画 教 育 机 构 — — “ 学 ” 及 至 大 画 。
祥 瑞 象 征 、 蓄 、 有 诗 意 和 哲 理 ; 下 的 “ ” 现 为 含 富 再 能 呈
精 致 、隹确 、 练 , 及 诗 书 画 印 相 结 合 。 而 黄 休 复 所 推 ; 简 以 崇 的 “ ” 在 当 时 官 方 的 价 值 系 统 中 已经 名 存 实 亡 了 。 逸 ,
《 史 ・ 举 志》 载 , 业 训 练 “ 画 学 ’ 业 , 佛 道 、 宋 选 记 专 ‘ 之 目
日 人 物 、 山水 、 乌 兽 、 花 竹 、 屋 木 ” 六 个 方 面 。 日 日 日 日 等
皇 帝 , 政 二 十 七 年 。他 在 政 治 上 是 一 个 昏庸 无 能 的 失 执
二 、 学 思 想 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学科课程教学方案《中国美术史》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并把握宋徽宗在绘画以及书法上的艺术特色及成就,进一步理解在文化大力发展的宋代宫廷美术在统治阶级干预下呈现的发展态势。
在此基础上深入了解宋徽宗创建的我国古代第一所属学校性质的美术教育机构所具备的教育理念及教育体制。
教学重点:1.宋徽宗花鸟画特色2.画学的建设、教育理念及制度教学难点:宫廷画院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讲授法图片演示法讨论法视频资料演示法教学内容:宋代从建国之初就在五代、南唐画院的基础上建立了翰林图画院,画院在两宋时期十分繁荣,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了鼎盛。
宋徽宗,名赵佶(公元1082~1135年),神宗11子,哲宗弟。
北宋第八代皇帝。
在位25年,当政期间昏庸无道,重用蔡京、童贯、高俅等奸臣,横征暴敛,骄奢淫逸,激起了宋江、方腊等分农民起义,最终导致靖康之变,被金朝所虏,押解北上。
后死于金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
在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364位皇帝中,宋徽宗是最赋艺术气质、最才华横溢的皇帝。
一、宋徽宗的艺术成就宋徽宗赵佶本人在绘画史上就是一个杰出的画家。
赵佶初登基时,就对周围人说:“朕万几余暇,别无它好,惟好画耳”。
他在未作皇帝之前就经常与驸马王洗等人有所往来,对绘画情有独钟,且有一定造诣,以致青年时期便“盛名声誉在人间”。
在艺术方面他可谓是一代宗师,他精书法,能作诗填词,对于金石考古也有一定的研究,在绘画方面,能画人物、山水,花卉翎毛尤为专精, 元汤垕在《画鉴》中赞道:“历代帝王能画者,至徽宗可谓尽意”,他还运用权力推动和发展绘画艺术,使中国的绘画展现出辉煌的成就。
绘画成就:绘画方面,宋徽宗可算得上是全才,花鸟、人物、山水上均有成就,尤其是在花鸟上成就最高。
1、花鸟其画风基本上分为两种,一种用浓丽的色彩精工绘制而成,极具“黄家富贵”的传统,一派艳丽富贵的情调。
他的这种风格对画院的画家影响很深,如韩若拙,每画一只鸟,自嘴到尾皆有名称,连鸟的羽毛都有一定数目。
《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另一种是用水墨渲染而成,崇尚清淡的笔墨情趣,这是从徐熙、易元吉、崔白等人处接受来的画法。
在他绘事启蒙的时候,深受王晋卿、赵大年以及吴元瑜、黄庭坚等人的影响,特别是经过吴元瑜的传授,继承了崔白的风格。
《柳鸦芦雁图》《腊梅山禽图》两种画法又各有粗细、工拙、繁简的不同。
他的创作“独于翎毛尤为注意,多以生漆点睛, 隐然豆许,高出纸素,几欲活动,俗史莫能也”。
同时运用工整研丽的作风,表现出花和鸟的精神特质,给人以优美高贵和愉快的感觉。
因而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风格。
折枝花鸟以小见大,以少胜多,淡墨勾勒,用色柔和,“具天纵之妙、有晋唐风韵”。
2、山水赵佶的山水画传世极少,但有相当的造诣,如《雪江归棹图》是一幅非常美丽的山水画长卷,是他山水画中的代表作。
3、人物《文会图》《听琴图》让学生总结概括宋徽宗绘画的艺术特征?宋徽宗绘画的艺术特色:a.提倡形似、格法创作上提倡“形似”、“格法”,具有相当的写实功底,对物象作尽精入微的描绘,力求表现出对象的自然形态。
b.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在构思上讲求含蓄巧妙,达到诗情画意相得益彰。
在笔墨技巧上重视传统但又不泥守古法。
“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 给后来的传统绘画以良好影响;当然其绘画也有局限性,“萎靡柔媚之处当舍”(鲁迅语)。
书法成就赵佶除了一些传世的名画外,还有一定数量的书法作品,其作品有《楷书千字文》、《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禾农芳诗贴》、《欲借风霜二诗贴》、《牡丹诗帖》、《怪石诗帖》、《夏日诗帖》、《闺中秋月帖》以及《详龙石图序并诗》、《瑞鹤图序并诗》等大量的绘画题跋和题鉴。
此外还有一部分碑刻书法作品。
他的书法,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瘦金体---亦称“瘦金书”或“瘦筋体”,也有“鹤体”的雅称,是楷书的一种。
他早年学薛稷,黄庭坚,参以褚遂良诸家,出以挺瘦秀润,融会贯通,变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风格,号“瘦金体”。
其特点是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其用笔源于褚、薛,写得更瘦劲;结体笔势取黄庭坚大字楷书,舒展劲挺。
现代美术字体中的“仿宋体”即模仿瘦金体神韵而创。
二、宋徽宗创立的画学赵吉在美术史上最为有影响的并非是他的绘画,而是他对艺术教育的贡献,他本人不仅是个画家,而且还是个艺术教育家、画院的组织者和教授,他还编选了上千册的《宣和睿览集》,在其当政期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画家。
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设立了绘画的专业学院――画学,宋国子监画学是中国古代绘画教育史上惟一国立而属学校性质的专科绘画教育机构。
(一)招生考试画院招收学生的时候,无论贵族子弟出身的士流,还是中小地主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所代表的杂流,只要合格通过太学法的考试,都可以入学。
其中也会吸收个别优秀的、有一定艺术成就的画工入学。
入学考试多为“诗眼”、“摘悉句”为题的命题创作,考校技法的同时,更注重其画作的气韵和内涵。
要求“以不仿前人,而物之情态形色具若自然,笔墨高简为工。
”“夫以画学之取人,取其意思超拔者为上。
”如一命题为“踏花归去马蹄香”。
获得第一名的画家,最能体会诗意,画一群蜂蝶追逐飞奔的马蹄,得意于马蹄之香。
(厉鹗《南宋院画录》)又如“嫩绿枝头一点红,恼人春色不在多。
”其时画手有画花树茂密以描写盛春光景者,然不入选。
惟一人画危亭,美人依栏干而立,口脂点红,傍有绿柳相映,遂入选。
(《兰亭续考》)“野水无人渡,孤舟尽自横”,自第二者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蓬背。
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
其意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
(邓椿《画继》)“竹锁桥边卖酒家”。
众皆向酒家上著功夫,惟魁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
上喜得锁字意。
(厉鹗《南宋院画录》)“乱山藏古寺”。
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幡竿,以见藏意。
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
(邓椿《画继》)“蝴蝶梦中家万里,杜鹃枝上月三更”。
应试者多难绘其意趣,此题盖欲形容苏武远使匈奴,梦想归汉之一段情景。
入首选者画苏武牧羊于北海,被毡枕节而卧,双蝶飞飏其上,又画林木扶疏,上有子规,月正当中,木影在地。
(邓椿《画继》)这类试题都需要应试者体会诗中幽邃的意境,准确把握主题,再以精妙的画技将其表现于画面。
这种强调构思奇妙、含蓄的评判规则绝非一般墨守成规的画家所能够达到的。
所以虽应试者摩肩接踵于汴道,“多有不合而去者”,而中魁者往往是能用形象艺术语言表达诗中的神趣,具有一定的文学修养。
这种考试方法虽然出于上层统治者愉悦玩赏的需要,但在客观上促进了宋代绘画艺术文学化的进程,也开启了在绘画中有意识表达一定思想的风气。
北宋末,画中表达的还是古人的意境,经南宋入元,逐渐演变为表达画家自己的思想和心境。
而中国画也由“无我之境”渐变为“有我之境”。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画学和太学里的其它学科一样,在学校里有一套完整系统的教学内容,设置了专业实践课、专业创作课和必修文化课,还设有选修课目。
专业课按《宋史·选举志》记载说:“‘画学’之业,曰佛道、曰人物、曰山水、曰鸟兽、曰花竹、曰屋木(即界画)”等六个专业。
精于绘事的宋徽宗,既是画院的院长,又亲自教授。
他在教学中即严格又具体,他要求学生通过绘画实践课,必须达到一定的目的和要求。
赵佶十分注重如实观察描绘客观事物。
从实践课反映到创作课上来,他提倡对客观事物的描绘达到“形似”。
《画继》中记载这样一件事:“徽宗建龙德宫成,命侍诏图画宫中屏壁,皆极一时之选。
上来幸一无所称,独顾壶中殿前柱廊拱眼斜枝月季花,问画者为谁,实少年新进。
上喜,赐绯,褒赐甚宠;皆莫测其故。
近侍尝请于上,上曰:‘月季鲜有能画着,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同,此作春时曰中者,无毫发差,故厚赏之。
’”赵佶在实践课和创作课中,十分注重起稿构图的过程,要求画必有稿样。
赵佶在治画学时也比较重视名师指导和临摹名画,他不仅亲授其法,而且“每旬日蒙恩出御府图轴两匣,命中贵押送院以示学人。
”大大增加了学生观摩临画的学习机会。
在必修文化课一环,“以说文、尔雅、方言、释名教授。
说文则令书篆字著音训,余书皆设问答,以所解意,观其能通画意与否。
”使学生掌握字的正确发音,明白、理解诗文的涵义。
除有必修的文化课外,还设有选修课,但在选修课的安排上就出现了鲜明的等级色彩,由于士流和杂流出身的不同,他们可选择的科目也不相同,士流出身的学生可以选择大经或小经。
但杂流出身的学生不能选大经,只能选一小经或律考。
(三)升级制度画学生在画学中的学习也有一定的年级设置和升级制度,和太学规定基本一致,其学制班次分成三舍三等,初入学的为外舍,外舍学完后可通过考试升入内舍,再通过考试由内舍升为上舍。
考题和入学时所采用的方式基本一致,也是从古诗中选出佳句来命题考试。
(四)学生待遇通过考试,画院画家按其水平分别授以画学正、待诏、祇侯、艺学、画学生等职位,特别恩宠者赐“绯紫”和“佩鱼”,有的还授以官衔。
宋代统治者对画院画者的待遇比较好,尤其是宋徽宗,对画人的待遇尤为优异。
邓椿《画继》卷十云:“本朝旧制,凡以艺进者,虽服绯紫,不得佩鱼。
政、宣间独许书画院出职人佩鱼,此异数也。
又诸待诏每立班,则画院为首,书院次之,如琴院、棋、玉、百工皆在下。
(中略)又他局工匠支钱,谓之食钱,惟两局则谓之俸,直勘旁支给,不以众工待也,睿思殿日命侍诏一人能杂画者宿值,以备不测宣唤,他局皆无之也。
”课下作业:论述宋代“画学”对比当代美术教育的优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