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青铜器之美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和谐之美论文

商周青铜器饕餮纹的和谐之美摘要:本文从商周青铜礼器的主要纹饰饕餮纹的形式特点入手,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其纹饰形式与内涵的和谐,主客体关系的和谐以及政教和谐的等深层次的审美问题,力图揭示饕餮纹蕴含的巨大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饕餮纹;和谐;形式;内容;主客体;宗教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11-059-02几千年来,商周青铜礼器及其纹饰一直为世人瞩目,其纹饰以动物纹为主,最为常见的名为“饕餮纹”。
这一定名源于《吕氏春秋先识览》,其书云:”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于是后世自北宋以来所有金石学书籍一直称商周青铜器上这种神怪性的纹饰为饕餮纹。
正如张光直先生说:“古典式的装饰纹样中的动物纹样种类繁多,而且表现出一种高昂的情绪,并给人以有力的感觉。
最常见的动物母题为饕餮纹,而饕餮面形常常构成一个青铜器全部纹饰的中心,为比较小而次要的装饰母题所环绕。
”(图1)图1这种充溢着神秘、威严、狞厉之感的饕餮纹,让人不忍目睹,但在这种恐怖的外表下,饕餮纹蕴含的是一种由表及里的和谐之美。
周来祥先生认为和谐的“逻辑展开与审美关系的历史发展(其根源是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与人类文化艺术的历史嬗变,与人类审美活动的历史实践总体上是一致的”。
而和谐大致包括紧密相联的五层内涵:感性对象形式的和谐;感性对象内容的和谐;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的和谐;人自身的内在和谐发展。
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对饕餮纹的和谐之美进行探讨。
一、视觉形式的和谐之美首先,我认为饕餮纹的感性形式是和谐统一的。
饕餮纹基本上采用对称的结构,其特点为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上端第一道是角,角下有目,形象比较具体的饕餮纹在目上还有眉,目的两侧有的有耳,多数饕餮纹有曲张的爪,两侧有左右展开的体躯或兽尾,少数简略形式无兽体兽尾。
饕餮纹反映出的稳重感、浑厚感、秩序感、平衡感等意味。
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及历史价值探析

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及历史价值探析商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阶段的名称,大约从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青铜器文化的重要时期。
商代青铜器因其精美的工艺和独具特色的造型而备受推崇。
本文将探析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一、商代青铜器的特点1.审美特点商代青铜器的审美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规整的造型、繁复的纹饰、浓烈的象征性和注重装饰效果。
商代青铜器以规整的形态为主,设计师们注重对器物形态的规范化,追求整体感和对称效果。
同时,商代青铜器的纹饰相当丰富,纹饰采用勾连和错综复杂的铭文,表现出商代人们独具的审美品味。
2.制作工艺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是其独有的特点。
商代人们精于铸造技术,同时掌握了战斧、镶嵌、雕琢、磨琢、鎏金等多种制作工艺。
商代青铜制品经过高温的铸造、打磨、镀金、彩绘等多道工序后,才最终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色彩和错综复杂的纹样,工艺复杂而极其精湛。
3.文化价值商代青铜器不仅代表着商代文化的发展和成熟,更代表着中国古代青铜器文化的高峰时期。
商代青铜器的精美工艺和独特造型,为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史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文化遗产。
二、商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商代青铜器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商代青铜器不仅见证了商代时期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更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积淀。
除此之外,商代青铜器还具有以下历史价值。
1.反映社会状况商代青铜器是商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形态的重要见证。
商代青铜器制作步骤繁琐,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因此其产生背后反映了一个繁荣的文明社会。
同时,商代青铜器也记录了商代时期的社会阶层、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为研究商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2.反映技术水平商代青铜器制作过程中需要采用铸造、鎏金、雕刻等众多工艺,这些工艺的发展代表了当时制造业领域的最高水平。
商代青铜器的制造技术对古代冶金和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反映艺术价值商代青铜器不仅具有强烈的实用性,更是一种包含着国家艺术风格和浪漫情怀的艺术品。
商朝青铜文化特点

商朝青铜文化特点商朝青铜文化是指商朝时期(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1世纪)在中国大陆流行的一种文化形式,以青铜器为主要载体,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青铜文化在商朝的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仅体现了商朝社会的政治、经济、宗教和美学观念,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科技水平和文化程度。
本文将从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器物形态、纹饰图案和象征意义四个方面来解释商朝青铜文化的特点。
商朝青铜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制作工艺精湛。
商代青铜器制作使用了铸造的方法,这是中国青铜器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
青铜器制作需要进行模型制作、铸造和整理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需要高度的技术和工艺要求。
商代的青铜器工艺技术非常发达,铸造出的青铜器形态规整,纹饰图案精细,工艺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不仅展示了当时社会的高度文明程度,也体现了商朝统治者对青铜器的重视和青铜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商朝青铜文化的特点之二是器物形态多样。
商代青铜器形态丰富多样,包括鼎、觚、簋、爵、斝等各种器型。
其中,鼎是商代青铜器的代表性器型之一,通常由两个或三个支脚、两个耳和一个提梁组成,形状庄重大气。
觚是另一种常见的青铜器形式,它通常由一个圆筒形的身体和一个长柄组成,形态优美。
商代青铜器的器物形态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器物功能的需求,也反映了商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礼仪规范。
第三,商朝青铜文化的特点之三是纹饰图案独特。
商代青铜器的纹饰图案丰富多样,包括动物纹、人物纹和几何纹等。
其中,动物纹在商代青铜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常见的动物纹有龙、鸟、虎、象等,它们栩栩如生、生动形象,富有装饰性和艺术性。
人物纹则主要描绘了商代社会的统治者、贵族和仆从等,展示了社会等级和阶级差异。
几何纹是商代青铜器纹饰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它由简单的几何图形如直线、曲线、点等组成,形态简洁明了,寓意丰富。
商朝青铜文化的特点之四是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商代青铜器在当时社会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们不仅是贵族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也代表着世俗和宗教的意义。
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及历史价值探析

商代青铜器的特点及历史价值探析首先,商代青铜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程式化的造型:商代青铜器的造型多基于几何图形,如方形、圆形、椭圆形等。
铜器的构造简单而规整,追求数量和品种的多样化。
此时期的青铜器注重比例和几何形式,体现了商代社会追求秩序和规范的特点。
2.装饰的细致精美:商代青铜器的装饰非常注重细节,例如施以刻线、填色、浮雕等工艺,使其具有丰富的纹样和华丽的装饰效果。
装饰纹样主要以兽面纹、凤纹、虎纹等为主,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神灵、动物等形象的崇拜和崭新的审美追求。
3.社会地位象征:商代青铜器主要是用作祭器和礼器,被用于祭祀活动和宴会仪式,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青铜器的大小和形制与拥有者的社会地位息息相关,是统治者和贵族地位象征的重要标志。
其次,商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价值:商代青铜器作为我国古代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它们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装饰纹样,展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审美追求和雄厚的艺术底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历史意义:商代青铜器记录了商代时期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状况,为社会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证据。
通过对青铜器的研究,可以了解商代社会的制度、宗教信仰、礼法制度等方面的信息,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3.文化遗产:商代青铜器是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审美和工艺水平,是后世传承和发扬的宝贵文化资源。
总之,商代青铜器具有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体现了商代社会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特点。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商代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在于其艺术价值、历史意义和文化遗产的代表性,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以及传承和发扬中国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

不同时代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不同时代的青铜器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下逐渐发展和演变,呈现出一系列不同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对不同时代的青铜器的特点进行阐述。
1.早期青铜器(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600年):早期青铜器是青铜时代的开端,主要有玉石器、青铜器和陶器等。
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工艺简单:初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相对简单,器物简单粗糙;(2)形制较少:青铜器的形制主要有鼎、豆、敦、簋等,数量较少,多以几何纹饰为主;(3)社会功能明显:青铜器在早期社会起到重要的祭祀和宗教功能,是权力的象征。
2.商代青铜器(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巅峰时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技术精湛:商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比较完善,器形规整,纹饰精美;(2)形制多样:商代青铜器的形制丰富多样,不仅有鼎、豆、敦、簋等传统形制,还有一些新的形制如斟、俎等;(3)人物纹饰:在商代青铜器上出现了大量的人物纹饰,并表现出社会的等级和秩序;(4)社会多元化:商代青铜器的数量众多,显示出商代社会的繁荣和多元化。
3.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晚期,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形制变化多样: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形制呈现出丰富多样的特点,新增了一些新的形制如钟、鸟、兽等;(2)纹饰复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更加复杂多样,除了传统的几何纹饰外,出现了一些动、植物纹饰和人物纹饰;(3)社会意义减弱: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祭祀和宗教意义相对减弱,开始被当做礼器、陪葬品等使用。
4.秦汉时期青铜器(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汉时期的青铜器在形制、纹饰等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1)形制稳定:秦汉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承袭了商代和周代的形制,其中主要有鼎、豆、钟等;(2)装饰简洁:秦汉时期的青铜器的纹饰相对简洁,以符号、文字等为主;(3)社会功能减弱:在秦汉时期,青铜器的宗教、祭祀功能进一步减弱,更多地用于礼仪和陪葬。
商朝经典且精美的青铜器

商朝经典且精美的青铜器什么是青铜器呢?青铜器(Bronze Ware)就是⼀种红铜和锡以及铅的合⾦,硬度⽐铜还⾼。
青铜器最早出现于六千前的古巴⽐伦的两河流域,但是我国从商朝开始青铜器的制作则更加精美和多样。
镇国之宝——司母戊⿍司母戊⼤⽅⿍第⼀、后母戊⼤⽅⿍后母戊⼤⽅⿍,也被⼈叫做司母戊⿍、后母戊⿍等,于1939年3⽉在河南安阳出⼟,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经过⼀番考究得出,后母戊⼤⽅⿍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作的,是商周时期青铜⽂化的代表作。
后母戊⼤⽅⿍在其⿍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个字,整个形状呈长⽅体,⼝的长宽分别为110cm、79cm,壁厚6cm,连⽿⾼133cm,重达832.84kg。
后母戊⼤⽅⿍的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
后母戊⿍最开始出⼟的时候,正值抗⽇战争,因为其体积过⼤,且怕被⽇军抢⾛,便选择重新将其掩埋,抗⽇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6⽉重新出⼟,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
1959年铜⿍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现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今。
后母戊⿍是迄今世界上出⼟最⼤、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
晚商青铜戍嗣⼦⿍戍嗣⼦⿍铭⽂第⼆、戍嗣⼦⿍戍嗣⼦⿍于1959年在河南安阳后冈圆形殉葬坑出⼟,其⼤体形状为圆形、⼝沿⼆直⽿,三蹄⾜,器内共铸有铭⽂三⾏三⼗字。
通过这段铭⽂,我们得知戍嗣⼦⿍是在商某王某年,九⽉丙午这天,商王在宗庙明堂⼤室赏赐给戍嗣⼦⿍贝⼆⼗朋,戍嗣⼦因受荣宠,作了这件祭祀交⽗亲的宝⿍。
⼗⼤传世国宝之⼀四⽺⽅尊第三、四⽺⽅尊四⽺⽅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于1938年出⼟于湖南宁乡县黄材镇⽉⼭铺转⽿仑的⼭腰上,其⼤体形状为长颈,⾼圈⾜,颈部⾼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夔纹和兽⾯纹,四⾓各塑⼀⽺,肩部四⾓是4个卷⾓⽺头,⽺头与⽺颈伸出于器外,⽺⾝与⽺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上。
同时,⽅尊肩饰⾼浮雕蛇⾝⽽有⽖的龙纹,尊四⾯正中即两⽺⽐邻处,各⼀双⾓龙⾸探出器表,从⽅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

商朝青铜器的特点第一,丰富多样的品种。
商朝青铜器的品种非常多样,主要包括鼎、斝、觚、爵、罍等容器和器皿,以及簋、觯、豆等器具。
这些器物形制多样,有的形似动物,有的形如山峰,有的形如植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精湛的制作工艺。
商朝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包括铸造、浇铸、饰纹等。
铸造过程中,首先要选取高质量的铜矿石,并进行熔炼、脱磷等工序,然后进行铸模,待铜液冷却凝固之后,再进行打磨、修整等工序。
最后,还要进行饰纹和铭文的加工,其中的纹饰常常以象形文字为主,富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三,富有象征意义的纹饰。
商朝青铜器的纹饰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商朝社会的宗法制度和宗教信仰。
常见的纹饰包括神兽纹、云雷纹、凤鸟纹等,这些纹饰象征着力量、权威和神秘力量,显示了权力的象征和社会等级的地位。
第四,巧妙的结构设计。
商朝青铜器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既注重使用功能,又显示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鼎的设计除了满足烹饪和食品存放的需求外,还通过底座和钮钮的设计,表现出权力和排他性。
斝、觚等器物的设计也具有符合人体工学的优点,易于握持和使用。
第五,出土保存完好。
很多商朝青铜器是在商代的墓葬中出土的,经历了数千年的埋藏,但仍然保存得相当完好。
这得益于青铜器的材质和制作工艺,使得它们能够经受住漫长的时间考验。
总的来说,商朝青铜器以其丰富多样的品种、精湛的制作工艺、富有象征意义的纹饰、巧妙的结构设计和出土保存完好等特点,展示了商代人民的艺术才华和文明水平,也为后世的青铜器制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商代青铜器不仅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珍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商代青铜器赏析.

商代青铜器赏析商代是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夏末的纷乱局面,国家的力量进一步加强。
据《诗·商颂·殷武》记载:“昔有成沁,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
”大意是说成汤之时,包括西方的氐、羌在内的四方各族臣服于商。
商朝从公元前1600—前1 046年,历时500多年,自汤至末代纣共17代,31王,其中以盘庚迁殷为界而分为早商、晚商两个阶段。
我国对于商代文化的探索是分两步展开的,1928年通过对安阳殷墟的发掘确立了晚商文化,而1950年以来对郑州二里冈商代文化遗址的发掘确立了早商文化,到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完整的商代文化序列,同时也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商代文化和历史等有了全新认识。
第一节商代青铜器概述商代是中国青铜器的核心时期,是青铜时代波澜壮阔、光彩夺目的一页。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在郑州出土很多,这是因为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都邑的原因。
这些青铜器大体分布在商城的南面和东南角,重要的墓葬或窖藏有二里冈、白家庄、张寨南街、杨庄,以及南关外、铭功路、二七路等地,此外商代早期青铜器在河南北部、湖北黄陂盘龙城、安徽嘉山泊岗、江西清江吴城等地也有重大的发现。
从出土的青铜器来看,无论在造型设计、花纹装饰,还是在铸造技术上较前代都有明显的进步。
此时期的礼器种类增多,器物纹饰主体已是兽面纹,并开始出现了铭文。
商代晚期是指盘庚迁都于殷之后的时期,即殷墟文化期。
就青铜器的发展而言,在郑州二里冈文化与安阳殷墟文化之间,具有一定的广泛性,这就完全有必要在商代早期后和成熟的殷墟文化期前,划出一个称为商代中期的阶段,时间大约相当于中丁至小乙时期。
商代中晚期的青铜器在冶炼、铸造技艺和艺术表现上都已经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地步,能够充分地发挥青铜材料的特点,作品被赋予某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功能。
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为两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使中国的青铜文化达到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代青铜器之美
【摘要】本文以商代青铜器的研究为重点,分析了商代青铜器的发展史,又具体的分析了商代的纹饰尤其是饕餮纹,和由青铜器反映出商代的礼制和宗教【关键词】商代青铜器,纹饰,礼制,宗教
青铜器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
青铜器在中国的历史已经有六千多年。
早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就出现了黄铜片;在五千多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就有了青铜刀;到了四千多年前的龙山文化后期许多遗址中,出土了坩埚残片、铜炼渣、铜锥、铜铃和青铜容器残片等有关青铜铸造的遗物。
之后又到了商晚期,青铜器发展到了一个成熟阶段。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青铜器由产生到发展,由简单变繁缛,由素面纹发展到各种纹饰,其礼制制度也变得更加的丰富。
其后又进一步推动后期青铜器的发展,使中国的青铜文化达到高峰。
不得不承认商代青铜器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高峰时期。
商代早期的青铜器种类就已经比较多了,也已经有了相当水平的铸造工艺。
在青铜器的装饰上已有了相当进步,并且使用了绿松石镶嵌技术。
装饰花纹也出现了鼓面纹和弦纹等。
尤其是兽面纹,更成为商周青铜器装饰中的主要纹饰,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
商代晚期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以安阳殷墟为代表的商代晚期,其疆域分布和政治经济影响,要比商代中期更加扩大,其中青铜容器有鼎、鬲、爵、角、盂、觚、尊、簋、壶、卣、瓿、彝、觥、豆、盘等。
这表明商代晚期社会经济有了大的发展,铸铜工艺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商代青铜器由简朴到繁缛的发展,除了经验的积累,人们能力的提高,不得不承认还有以下两个重要的原因。
一是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制度在当时的兴盛,使奴隶主不再简单
的满足于对于青铜器在农业,手工业的使用,更加强调了青铜器的欣赏价值。
由此等级制度形成。
人们在死去后开始用青铜器祭祀。
并且由祭祀品的多少,好坏,衬托出此人的等级,○1成套的礼器也由此得到发展。
在商
器体现了宗法制度的雏形,反映出家族组成,族众权利,财产等一些社会基层组织状况。
二是商人宗教思想在青铜器器形发展和纹饰改变的影响。
最突出的纹饰就是饕餮纹。
饕餮纹是由各种动物拼凑而形成的集合体。
这个表达了商人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观念。
对于饕餮纹的解释多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由此观念来规矩人们的行为。
商代晚期青铜器纹饰复杂,甚至在视线看不到的底部也有纹饰,有的器物上有几种动物纹,比早期的更为丰富多样。
也展示出古代中国文化的光辉。
商代青铜器的纹饰,器形中都蕴藏着商文化神秘的色彩,也体现出商代人对神灵,自然的感受以及自我认知。
由青铜器我们可以看到那一年代的宗教礼制,由青铜器我们可以感受那一年代的人文信仰,由青铜器我们可以追根溯源那一年代的中国历史。
青铜器是文化物质的载体,带领我们解开那些年的秘密。
【注释】○1杨宝成《殷墟青铜器组合研究》载于2002-05-30《考古与文物》期刊
【参考书目】
1.李先登《浅析商周青铜器动物纹饰的社会功能》载于2009年05期《中原文
物》期刊
2.尹春洁《浅论商代青铜器的纹饰艺术》载于2006年09期《内江科技》期刊
3. 董亚巍《论商周青铜器与中国人的规矩》四川文物,湖北省鄂州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