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夔纹——精选推荐

“ 夔纹” 新识夔纹是商周青铜器纹饰中的重要纹样,一般指张口、一足、卷尾的动物侧面形象。
“夔纹”这一名称早在《西清古鉴》等清人著述中就已出现,但大多使用混乱且无定规。
首次系统、明确地将商周青铜器纹样划分出一类“夔纹”来的,当属容庚先生。
他在《商周彝器通考》及随后的《殷周铜器通论》中,根据《说文》:“夔,神魖也,如龙一足”及《庄子·秋水》:“夔谓蚿曰,吾以一足趻踔而行”,而将“像龙的形态,有一角和一足”的动物纹样称为“夔纹”,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类型。
容氏对青铜器纹饰所进行系统的分类和定名的开创性工作,为纹饰研究定下了基调,此后学者便将夔纹视为与龙有关的纹饰。
由于“夔”在观念中是像龙的一种动物,其最突出的形状特点是“仅有一足”,所以人们就将青铜器上这类仅有一足的动物纹样称为“夔纹”,后来连带着二足、无足的不能辨识的动物形象也都被冠以“夔纹”的名称,并且自然而然地被作为龙纹的一类。
可以看出,不论是初始时“像龙的动物”还是成为共识的“龙形的一种”,“夔纹”所指代的动物形象都离不开“龙”这一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神话动物。
依朱凤瀚先生的归类,殷代中晚期至西周早期常见的夔纹可分为3型6式,其中除Ab型较为复杂,“躯干背上生出刀状羽翅”之外,其他5种形式的夔纹,均为短身、首向前、张口、卷尾,背上无刀状羽翅。
(图一,2~5)对这类“无刀状羽翅”的夔纹进行形态上的考察,却发现这类夔纹、尤其是体躯下接有双足的一类动物侧身像,其形态所反映的特点却未必像龙形,甚至与龙无关。
仔细比较所谓的夔纹与青铜龙纹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二者存在着明显差别。
马承源先生说“凡是蜿蜒形体躯的动物,都可归之于龙类”。
(《中国青铜器》,2003)其中形象最为确定、表现最为完整的纹样,当为一类饰于青铜盘内底的“蟠龙纹”。
以安阳小屯M18:14上的龙纹为例,该龙纹头部刻画非常仔细,有两直立伞帽状角、刀形大耳、圆睁大眼、尖状鼻和虬曲的胡须,面部填以卷云纹;躯干蜿蜒细长且无足,躯体表面用填雷纹的菱形表示鳞片。
商周青铜器纹样

商周青铜器纹样青铜器流⾏于新⽯器时代晚期⾄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
最初出现的是⼩型⼯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
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和精细的花纹。
商晚期⾄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逐渐加长,花纹繁富丽。
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
春秋晚期⾄战国,由于铁器的推⼴使⽤,铜制⼯具越来越少。
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常⽣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胎体也更为轻薄。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类物质⽂明的巨⼤贡献,虽然从⽬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些地⽅,但是就铜器的使⽤规模、铸造⼯艺、造型艺术及品种⽽⾔,世界上没有⼀个地⽅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拟。
本书在编选过程中,集中了中国历代青铜器的纹样造型600余幅,李飞先⽣通过原器物墨拓法和少量的线描图案,准确⽽细致地表现出了古代青铜器的原有纹样和造型,⽣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风貌。
李飞先⽣在多年的编写过程中,尽其所能,注出了他所了解的所有纹饰信息,如:年代、纹样形式、原器物出⼟地点等。
但是仍然有不少⽆从考证,本着严肃认真的研究、治学态度,我们在本书中没有对这些青铜器纹样具体内容进⾏标⽰,以待来哲,⼀有新的研究成果,我们将在重印出版时予以标⽰。
中国古代青铜器简谱⼤约公兀前3000年,埃及和美索不达⽶亚的居民⾸先发现,把红铜和锡按照适当的配⽐熔炼到⼀起,不仅铜的熔点低了许多,更便于冶炼,⽽且这样炼出来的铜⾮常坚硬,更适于铸造兵器和其他的⽣活⽤具。
此后,世界上⼏个古⽂明同步孕育的民族先后发现了这种铜锡合⾦的青铜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特性,开始⼤量制造和使⽤青铜器。
于是,后⼈从考古学意义上,把这个与奴⾪社会相联系的时代,叫做青铜时代。
古往今来,全世界重要的收藏机构和收藏家们⼤体都有这样⼀种看法,那就是尽管古埃及与古希腊、古罗马⽂明之间也同样经历了青铜时代,⽽最精美的青铜艺术品却只出在中国。
简析中国历代龙纹的造型特点

简析中国历代龙纹的造型特点我国古代陶瓷上出现的龙纹,据考古证实,是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时的龙是粗长的蛇身,爪为三趾,头圆。
看看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上出土的一个属于龙山文化早期的泥质褐陶盘。
盘内绘龙纹,形状是蛇身,有麟片,头小,目微张,上下颚长,舌细长向外伸,舌端呈禾穗状。
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发现最早的龙纹。
商周时期龙纹形象主要表现在玉器、青铜器皿中。
这时的龙纹大致分为二类。
一类是我们说的鳞虫形态的龙,也即是“蛇体形”,身体像蛇,无肢爪,有一首二体形,也有一体二首形。
二里冈文化遗址出土的陶片中,鼻呈如意状,头也像如意头,比新石器时代的要小,头部多了两个卷形角,这是龙角形成的第一阶段。
第二类兽体形龙纹,形状是:张目,有肢有爪,身像兽体,尾巴卷转。
春秋战国至南北朝的龙纹,此时期龙纹瑰丽多姿,神人蛇龙的浪漫世界开始出现。
这时的龙都是兽体,爪是三趾,细尾而卷,张大口,头有角呈后卷状。
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此时龙的形象是:头似牛首,有须,大耳,细长角对称,蛇形体,有翼,脚有爪,身附壁,所以秦汉时期的龙纹有“珠联壁合”之说。
汉以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一个分裂动荡的时代,龙纹的装饰艺术基本上还是继承两汉时代龙的形状与特征,在龙的周围往往衬以云朵、花朵,使龙的形象显得更加洒脱。
唐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
大家都知道,唐代以肥为美的审美观念,此时龙的特征是:身体是胖美健壮的蛇体;身上以斜方格组成网状纹鳞片,代替了鱼鳞片纹;前腿与身关节处长出细长翼。
整条龙的背脊带鳍,龙尾像蛇尾,卷曲成S形;龙爪从过去的兽爪变为鸟形,爪甲绘成略弯的三角形,显得锋利有力;龙首的双角多分叉,口角比前期明显加深,上颚较长,特别是上唇,长而往上翘起;眼睛从过去的圆眼、三角眼变为凤眼。
五代龙纹,龙作兽状,身体粗壮,身上为网状鱼鳞纹,颈细而长,尾似狮子尾,头小口角深,张口,上下颚长,咀尖似鹰咀,头有分叉双角,四肢粗壮有力,三爪。
商周青铜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

1商周青铜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现状商周青铜器的考古发现震惊世人,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作为国宝存放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中。
奴隶社会距今已经相隔数千年,其青铜工艺依旧令人叹为观止,其中的文化内涵与艺术魅力依旧光照寰宇,但相关的纹样探索及应用却不多。
服饰中主要应用青花纹样,对于青铜纹样的应用较少,且大部分青铜纹样应用于服装中过于中规中矩,与生活实际格格不入。
生搬硬套的设计内容只是将纹样直接复制到服饰上去,或者对纹样进行粗暴的简化,减去大部分的青铜纹样,导致人们对青铜纹样认识不够,不知其背后的文化内涵,无法激起人们对于青铜文化的认同之感。
2商周青铜纹样内容分类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主要分为动物纹样与几何纹样,动物纹样又可分为两大类:幻想的动物纹样、写实的动物纹样。
幻想的动物纹样即现实中并不存在,是先辈们依据现实中的动物形象采用转化、变异的手法而创作出来的动物纹样。
此类动物形象源于现实却又超越了现实,整体感觉较为神秘与肃穆,在当时社会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如饕餮纹、夔龙纹、凤鸟纹等。
幻想动物纹样的出现体现了当时社会对于宗教、祖先、图腾、巫术的崇拜,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此类动物纹样通常与祭祀活动相互关联,表达了统治者的社会地位与象征作用。
2.1饕餮纹商周青铜纹样在服饰中的应用摘要:商周青铜纹样作为我国的艺术文化宝藏,渗透着我国古代文化,体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服饰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以商周青铜纹样为灵感的服装设计别具一格。
分析商周青铜纹样的特征,并将其应用于服装设计中。
关键词:服饰设计;青铜纹样;价值体现中图分类号:TS941.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350(2023)11-0093-03Abstract:The bronze pattern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as a treasure trove of art and culture in China,permeate ancient Chinese culture and reflect rich imagination.Clothing can be seen everywhere in life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everyone.The clothing design inspired by the bronze patterns of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is unique.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onze patterns in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and apply them to clothing design.Key words:clothing design;bronze patterns;value embodimentApplication of bronze patterns in clothing during the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收稿日期:2023-05-10作者简介:王佳佳(1996—),女,河南周口,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
浅谈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纹饰的审美特征

二 、西周 一 秩 序与 韵律
周 朝分 西 周和 东周 ( 东周 即春 秋 战 国时期 )。是 我 国奴 隶社 艺术 风 格 。商 代 的纹 饰 深 受 宗 教祭 祀 的影 响 ,纹 饰表 现 神 秘 威 会 盛极 而衰 的转折 时期 。西周 在初 期 继承 商代 文化 ,青铜 艺 术承 严 ;周代 较 重视 政 治、经 济 问题 ,反应 在青 铜纹 饰 上 ,则促 进 了 袭 商代 青铜 艺 术 的风格 特色 ,厚重 洗 练 。 《 利 簋 》是 可 以考 知 的
、
前 的奴隶 社会 夏 朝 , 已能冶 炼较 好 的青 铜 ,并作 为 贡赋 ,献 给夏
窃 曲纹 是 一种 为适 应装 饰 部位 而被 简 化和 抽象 化 的动 物 纹 , 王朝 。据 二 里头 文化 遗 址发 现 ,夏代 青 铜器 已经 出现大 量 的礼器 是 动物 纹样 的简化 和抽 象 化 。环 带纹 在周 代运 用 较 多, 它组 成波 和 兵 器 ,其 早期 的纹 饰 以连 珠纹 、 弦纹 、云 雷纹 等 几何 纹为 主 , 状 连续 式 带纹 , 以上 下或 左右 的 反复 而产 生秩 序 感 。西 周的 青铜 到 了夏代 晚 期 ,则 出现 了兽 面纹 ,恐怖 又神 秘 ,是 王权 的象 征 。 夏代 青铜 器 的发展 ,直 接为 商周青 铜器 艺 术繁 荣奠定 了基 础 。 器 在装 饰 手法 上 常采 用二 方连 续 形式 ,打 破 了商 代 以直 线对 称为 主 的格 式 ,一 般 采用 “ s ”型 ,但 又 未 完 全摆 脱 直 线 的雏 形 ,所 商朝 的青 铜器 种 类繁 多 ,最 重要 的 是 以鼎为 代 表 的礼器 。酒 以其纹 饰 显得 直 中有 圆 ,圆 中有方 ,有很 强 的韵 律感 和秩 序 感 。 器 也 足 重要 的一 类 。其 造型 端庄 凝 重 ,装饰 纹样 神 秘 ,充满 幻想 《 毛 公 鼎 》 是 西 周 后 期 一件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铜 器 , 以铭 文 最 长 著 的色 彩 。青 铜器 的拥 有 者为 奴隶 主 阶级 。据 古 书记 载 ,当 时祭祀 称 。此 鼎 造 型简洁 ,装饰 纹样 只 是一 圈重 环 纹 ,有着 一 种典 雅朴 和 宴饮 时用 的鼎 的 数 目有严 格 的等 级 限制 , 即所 谓 “ 天 子九 鼎 , 素的美 。 诸侯 七 ,大 夫五 ,士三 。 ”可 见青 铜器 是权 利和 地 位 的象征 。商 风 鸟纹 最 早 发 现 于 新 石 器 时 代 的 一 些 彩 陶器 皿上 。纹 样 有 朝 是 一个 尊 神崇 鬼 的奴 隶社 会 ,祭 祀上 帝和 祖先 为 国家 大事 ,大 写 实 也有 抽象 ,动 作 多样 。凤 鸟 纹样 作 为主题 纹 饰在 周代 比较流 小事情 都 要请 示 鬼神 , 占 。这 些 等级 制度 与 宗教 活动 对此 时青 行 。这 种 装饰 纹样 形 虽似 鸟 ,但 也只 是幻 想 中 的动物 ,有着 神秘
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纹样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吕氏春 秋· 适威》:“周鼎有窃曲(一作穷 曲),状甚长,上下皆曲,以见极之 败也。” 始见于西周,盛行于西周中、后期, 春秋战国时仍见沿用。
大克鼎上的窃曲纹
波曲纹
• 在青铜器、玉石雕刻和彩绘雕花木器上装饰纹样,须事先 设计出底样,然后雕刻,从中也可看 出这一时期绘画的部 分面貌。在湖北省盘龙城、河北省藁城、河南省安阳殷墟 等地的商代墓葬中,都曾发现大型的彩绘雕花木椁板等器 物灰痕,有的长达2米。在木椁板的正面阴刻双勾饕餮纹、 夔龙纹、蛇纹、虎纹和蕉叶纹、云雷纹等辅助纹饰。图案 的阴线部分涂朱色,阳面部分涂黑色,背面一般涂朱。有 些还在线刻的图案中间 嵌以绿松石、猪牙、蚌片、黄金叶 等,以增强其装饰效果。安阳武官村大墓出土的石磬上的 阴线双勾虎纹,在表现手法上与木雕椁板上的纹饰一致。 • 其共同特点是形象夸张,富于装饰性;构图饱满,疏密有 致;线条劲健, 圆中寓方,富于韧性,为传统绘画以线造 型的滥觞。波曲纹的出现显示了西周时期人们审美观念的 变化。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是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的时期处于一个战乱频繁的新旧交替时期开拓创新求异变新精神充盈于社会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空前的经济繁荣百家争鸣文化艺术发达的局面人们逐渐摆脱了原始巫术或宗教制度的种种束缚从超人的神秘力量的桎梏下解脱出来
中国传统图案---西周、春秋战国
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一直贯穿于中国历史发 展的整个流程,贯穿于人们生活 的始终,反映了不同时期的风俗 习惯。
战国蟠螭纹铜镜
蟠卼纹
• 蟠虺纹,汉族传统寓意纹样, 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蛇 纹”。以蟠屈的小蛇(虺)的 形象,构成几何图形。有的作 二方连续排列,有的构成四方 连续纹样。一般都作主纹应用。 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有三角 形或圆三角形的头部,一对突 出的大圆眼,体有鳞节,呈卷 曲长条形,蛇的特征很明显, 往往作为附饰缩得很小,有人 认为是蚕纹。个别有作为主纹 的,见于商代青铜器上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报告姓名:***学号:**********班级:15级视觉传达2班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摘要:夔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仅次于饕餮纹的主要纹样之一。
它直接反应出了商周时期人神交感的巫术观、吉祥祈愿的美好祝愿、君权神授的力量感和凝重古朴的审美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种类,具有古朴典雅,神秘凝重的艺术特点。
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样之一,以它独特的审美面貌地位仅次于饕餮纹,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反映商周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审美意味,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
一、夔龙纹的艺术形态:夔龙是传说中单脚的龙。
《说文》:“夔,即魅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行”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也有称夔龙为“肥遗”。
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因此,夔龙不仅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受人们崇拜的正直有才干的大臣。
从纹样上来看,夔龙是一种单脚龙形的怪兽。
商代夔龙纹饕餮纹夔龙属于龙类,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形式。
在商代早期,由于社会、军事和宗教因素,饕餮纹一直作为主体地位出现在青铜器上,起到祭祀天地神明、标榜君权神授、震慑百姓的作用。
这个时期夔龙纹作为辅助图形,是在饕餮纹两侧经常出现的两个蛇形的适合纹样,这种图案经常是长条、单足、头部向下、嘴巴张开,这就是夔龙纹的雏形,有稚拙感,在其中多填以云雷纹。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纹饰开始有了复杂的变化,到商周中后期,夔龙纹渐渐从辅助转为一种单独的纹饰,以长条形的身躯为主,两唇上卷或一上卷一内卷,一足,当侧面描写时,四足则表现为两足,两足表现为一足,这个时期的夔龙纹装饰繁缛而富丽。
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西周时期雕刻夔龙纹的青铜器数量明显多于商时期。
兽面纹逐渐退出了青铜器的历史舞台,而这一时期夔龙纹便越来越多的活跃在青铜器上面,样貌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有哪些纹饰?这些纹饰都代表了什么?趣历史⼩编为⼤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伙伴快来看看吧。
在某问答⽹站上,我看到了⼀个⾮常有意思的问题,最近正在看商周青铜器纹饰相关的资料,正好这个话题能来跟⼤家聊⼀聊(附截图如下)。
纹饰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研究的⼀个重要内容,对它的深⼊研究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青铜器的纹饰主要有饕餮纹(兽⾯纹)、夔龙纹、凤鸟纹、圆涡纹、窃曲纹、波纹、蛟龙纹、蟠螭纹、螭虺纹、⽻纹、四瓣花纹、勾连雷纹、连珠纹、各种动物(犀⽜、鸮、兔、蝉、龟、鸟、象、虎、蛙、⽜、⽺、熊、猪等)纹、各种兽体变形纹、⽕纹、⼈物画像等。
饕餮纹(兽⾯纹) 饕餮纹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最主要的纹饰,在商代晚期⾄西周早期达到顶峰,被⼴泛运⽤于先秦时期的王室祭器、礼器及⾷器上。
关于饕餮纹的⾸次记载,出现在《吕⽒春秋·先识览》:“周⿍铸饕餮,有⾸⽆⾝,⾷⼈未咽,害及其⾝,以⾔报更也,为不善亦然。
”不过这⾥所说饕餮纹的教化功能并不能正确地反映其思想内涵。
从汉字结构上看,“饕餮”两字都含“⾷”偏旁,主要特征是主体部分为正⾯的兽头形象,两眼突出,⼤⼝张开,有⾓与⽿;⼀些两边连着⽖与尾,另⼀些两边是长⾝卷尾的形状。
据《左传·宣公三年》载:“(王孙满)昔夏之⽅有德也,远⽅图物,贡⾦九牧,铸⿍象物,百物⽽为之备,使民知神奸。
故民⼊川泽⼭林,不逢不若;魑魅魍魉,莫能逢之。
⽤能协与上下,以成天休。
”这⾥所说商代青铜器上的图像应是驱散“魑魅魍魉”的诸神。
⼜《礼记》载:“殷⼈尊神,率民以事神,先⿁⽽后礼,先罚⽽后赏,尊⽽不亲。
其民之敝,荡⽽不静,胜⽽⽆耻。
”也就是说商朝时期的社会,什么事⼏乎都要进⾏占⼘,加上完善的周祭制度,尊神的⼈们对祭祀⽤器应该⾮常重视。
在重要的祭祀⽤器上铸纹饰,那么这种纹饰⼀定在商⼈⼼中占据重要地位。
饕餮纹最初出现时或许和图腾信仰有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进⼊先秦时期后,逐渐演化成为统治阶级的威严与主导地位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报告姓名:***学号:**********班级:15级视觉传达2班商周时期青铜器夔龙纹样摘要:夔龙纹在商周青铜器中是仅次于饕餮纹的主要纹样之一。
它直接反应出了商周时期人神交感的巫术观、吉祥祈愿的美好祝愿、君权神授的力量感和凝重古朴的审美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作为我国极具民族特色的器物种类,具有古朴典雅,神秘凝重的艺术特点。
夔龙纹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纹样之一,以它独特的审美面貌地位仅次于饕餮纹,比文字更加直观的反映商周时期的历史风貌和审美意味,有助于我们深入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人文思想。
一、夔龙纹的艺术形态:夔龙是传说中单脚的龙。
《说文》:“夔,即魅也,如龙一足,从文,象有角手人面之行”等。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夔,神魅也,如龙一足”。
也有称夔龙为“肥遗”。
又传说夔龙是虞舜时期两位大臣的名字,夔为乐官,龙为谏官,因此,夔龙不仅是作为一种象征权力的神兽,同时还象征着受人们崇拜的正直有才干的大臣。
从纹样上来看,夔龙是一种单脚龙形的怪兽。
商代夔龙纹饕餮纹夔龙属于龙类,夔龙纹是龙纹的一种形式。
在商代早期,由于社会、军事和宗教因素,饕餮纹一直作为主体地位出现在青铜器上,起到祭祀天地神明、标榜君权神授、震慑百姓的作用。
这个时期夔龙纹作为辅助图形,是在饕餮纹两侧经常出现的两个蛇形的适合纹样,这种图案经常是长条、单足、头部向下、嘴巴张开,这就是夔龙纹的雏形,有稚拙感,在其中多填以云雷纹。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纹饰开始有了复杂的变化,到商周中后期,夔龙纹渐渐从辅助转为一种单独的纹饰,以长条形的身躯为主,两唇上卷或一上卷一内卷,一足,当侧面描写时,四足则表现为两足,两足表现为一足,这个时期的夔龙纹装饰繁缛而富丽。
而到了西周时期,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青铜器功能的变化,西周时期雕刻夔龙纹的青铜器数量明显多于商时期。
兽面纹逐渐退出了青铜器的历史舞台,而这一时期夔龙纹便越来越多的活跃在青铜器上面,样貌则变化为回首形,呈S状。
二、夔龙纹的审美意识解析夔龙纹在商周时期几经变化,直接的折射了这个时期政治、宗教、文化观念的改变。
商周纹饰题材以动物纹样居多,其中又以龙纹纹饰占绝大部分,有着崇高地位和宗教意义。
在商代装饰艺术中,最为流行的两种纹样就是夔龙纹和饕餮纹,并且经常组合运用。
这两种纹样的形态都比较怪异,非常具有时代特色,与当时原始宗教的巫术信仰、图腾崇拜是息息相关的。
青铜器作为礼器,多用在祭天行礼、祈祷风调雨顺的仪式上作为沟通天地的媒介出现,所以青铜器物上的纹样与当时鬼神、龙或其它图腾崇拜有关,具有象征意义,它反应出商周时期的人神交感的巫术观以及吉祥祈愿的感情色彩。
其次,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标榜着君主专制的权利和力量。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以祭祀用器为主,其纹饰的主要作用是把人置于恐怖、威吓之下,而夔龙纹正好符合当时这一条件。
在文献中多次出现的夔龙,这种怒目张口、瞬间可变的缠绕咆哮的怪兽,有助于造成诡秘阴森、庄严肃穆的气氛,足以体现出统治者的权利意志并且直接反映出统治阶级的审美观,与饕餮纹有相似的震慑功效。
而周后期,统治阶级的力量与权利被分化,青铜器的功能也慢慢从礼器转变为生活用具和乐器,夔龙纹也就从神秘诡异转变为浪漫华丽了。
从审美的愉悦性来看,商周时期出现的夔龙纹常常是一对一对出现,缠绕的蛇形会给人一种强烈视觉冲击,配以饕餮纹怒目的而视及青铜器本身威严而庄重的色彩,极具“狞厉之美”,这是制作者为了适应统治阶级的要求并受到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影响,使得权力意志和审美意志形成对立统一,象征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
夔龙纹具有非常独特的形式美感,符合了对称、均衡、节奏和韵律等审美需要,这种构成形式使得纹样凸显、器物体量感强,在效果上富有庄重稳定感,饕餮纹夔龙纹配合的纹样形式也使得青铜器纹样的整体更加具有秩序感。
三、商周时期各种青铜器物上的夔龙纹1 青铜器的分类商周青铜器可以按照考古学的分类法来分类。
器物的类型名称在文献中常常出现,而有些青铜器本身就带有铭文。
其实,在宋代的目录里面,著名的器物已经被加上了文献上的各类名称,但是这个分类没有被完全接受。
青铜器上面的铭文也不是包含所有的器物,它们只是不同程度的泛指名称而已。
文献中的器名不能够总是与实际器物一一对应。
因此在实践中,所有研究青铜器的学者都采用这种或者那种考古学的分类法,可能时用文献上的名称,当文献中无名称或者名称不可靠时,新造一些名称。
商代的青铜器可以分为:1、生产工具。
有农用的锄、铲、镢,数量很少,其中有的是作为随葬的冥器,也有的是实用的。
手工业生产工具有斧、凿、钻、刀、削、锯、锥等。
2、武器。
有戈、矛、钺、剑、戟等。
3、礼器和生活用器。
礼器包括宗庙中的祭器,会见盟友时使用的礼器,陪嫁、赏赐和随葬的各种器具。
因为有很多礼器都是实用性的,所以和生活用器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大小的差别,主要的有觚、爵、斝、觥、觯、壶、卣、勺、尊、罍、彝、鼎、鬲、甗、孟、簋、盘等。
4、乐器。
有铙、鼓。
5、劳马器。
装饰在车和驾车马头上的各种青铜器。
2 青铜器物上的夔龙纹在各式各样的青铜器中,有很多都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这些都是稀世珍宝。
它们造型逼真、别具匠心。
在许多青铜器上都有瑰丽多彩的花纹,常见的有饕餮纹、夔龙纹、蟠龙纹、云雷纹和蝉纹等。
以下是按照时间顺序出土的比较有代表意义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上面都含有夔龙纹。
(1)夔龙纹方彝(图 3—1),(彝,古代盛酒器,方彝这个名称是后人所定的,并没有在古书记载和铜器铭文中出现,高方身,带盖,盖上有钮,盖和钮的形状貌似屋顶,有的方彝上还带有觚棱;腹有直的,有曲的,有的在腹旁还有两耳上出。
主要盛行于商至西周,春秋前期有个别留存):商代,通高 16.6 厘米,口长 11.4 厘米,口宽 9.2 厘米。
容酒器。
四阿形盖,侈口,微束颈,腹略鼓而下垂。
盖顶置菌形钮,钮上饰纹。
盖饰卷尾夔纹,颈饰仰叶纹,腹部纹饰以龙纹为主,圈足饰云雷纹,通体以匀称的云雷纹为衬底,自盖至圈足有棱脊。
目前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2)夔龙纹斝(图 3—2),商代晚期文物,1959 年于陕西城固苏村出土,通柱残高 57.5 厘米,口径 27.5 厘米。
三足各饰阴线夔龙纹一对,龙体修长,呈飞舞状。
(3)司母戊大方鼎(图 3—3),它祖先留下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也是商周青铜艺术的代表作品。
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高 133 厘米,宽77厘米,重 875 公斤。
立耳柱足,造型端庄厚重。
装饰花纹主要是由神秘的饕餮、夔龙和现实的牛、虎等形象组成,鼎腹四面的中心均留出来光洁的素面,四周环绕夔龙纹,正中上、下两辆相对的夔龙,合为一个双身的饕餮纹。
口沿下角转折处和两侧鼎耳连接口沿处,则饰以牛头、饕餮和牛首,合起来共有 24 个,四面上由单独的八个立身夔龙纹。
鼎耳侧面装饰着一个十分恐怖的形象:两只对向的虎,张开的口中衔着一个斩下的人首。
腹壁内由铭文三字“司母戊”。
(4)龙虎尊:(如图 3—4)商晚期,通高 50.5 厘米,口径 44.7 厘米,1957年安徽阜南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容酒器,深圆腹,高圈足,大侈口,粗长颈。
肩部饰浮雕长身龙纹,龙首伸向肩外,龙尾后另有一小龙纹。
龙首下部各用一条扇棱将器腹分成三部分,每一部分由上而下铸一虎口衔人,虎身左右各向外展成一虎双身,虎口下有一作半蹲状裸人,头部正置于虎口之下,人体两侧饰夔龙纹,颈饰弦纹,圈足饰兽面纹。
此尊造型端庄凝重,纹饰繁缛华丽,铸造工艺十分高超。
集线雕、浮雕等技法于一身,是商晚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的典范,对研究商代晚期青铜器纹饰内容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价值。
(5)夔龙纹簋:(图 3—5)商代晚期青铜器。
1966 年 12 月河北省磁县下垣出土。
口径 25 厘米、高 17.8 厘米。
圆身,深腹,侈口,高圈足外撤。
口沿下饰夔龙纹一圈,并有兽面三个,以云雷纹为地。
靠腹底处有镂刻方孔。
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6)夔龙乳钉纹鼎:(图 3—6)商晚期或西周早期文物,1973 年与陕西岐山贺家村出土,通高 20.5 厘米,口径 18 厘米。
鼎沿饰标准夔龙纹,夔龙张口,尾上卷为钩,古朴庄重。
(7)变形夔龙纹戈:(图 3—8,3—9)西周早期,残长 21.3 厘米,宽 14.2 厘米,援窄长,前端残。
长胡三穿,阑下齿突出,内呈长方形,后端微弧,内后端饰变形夔龙纹。
洛阳北窑西周墓出土。
(8)变形夔龙纹鼎:(图 3—11)西周出土,通高 19 厘米,口径 19 厘米,南陵县三里乡西枫村出土,南陵县文物管理所藏。
(9)夔龙纹铜鬲,(图 3—14)西周。
高 18 厘米,口径 18 厘米,圆口,折沿,束颈,圆肩,直腹,联裆,下接三条兽蹄形足。
与器足对应的腹部有三条扉棱,腹部饰夔龙纹。
(10)夔龙纹铜盘:(图 3—6)西周,高 14 厘米,口径 37.5 厘米,圆敞口,厚沿,直浅腹,圆底中间渐平,下接圈足。
腹部两侧有一对长方形附耳,下腹部有一圈凸棱。
腹部和圈足各饰夔龙纹。
造型古朴浑厚,风格沉稳凝重。
夔龙纹与现代设计1.红豆家纺打造古典韵味红豆家纺江阴旗舰店在专卖店的形象设计中,大量的使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代表吉祥、尊贵的传统纹样,这种纹样就是夔龙纹。
红豆家纺设计理念就是来源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气势雄伟的2008人击缶,缶阵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红豆家纺的店面形象就是采用的缶上的夔龙纹,把夔龙纹成带状排列,不但具有美感,而且还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不仅能感受到店面的别具一格,还能进一步提升了红豆家纺专卖系统的文化品味,使其更具文化底蕴和古典韵味。
2.东方元素“夔龙纹”征服 NBA 球星2005 年底到 2006 年,李宁篮球专项组的设计师郑永先设计出了一款让人吃惊的篮球鞋“飞甲”,而这款运动鞋所运用的利器就是东方元素——夔龙纹。
这款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战国时期武士的铠甲,所以鞋面设计主要是模仿铠甲片,鞋身搭扣上的图案是夔龙纹。
白色素净的大面积空白,用笔墨重染的商周青铜器主要纹样夔龙纹,由上至下呈二方连续状。
鞋口处添加了一圈黑色漆皮,增加了现代感。
这款鞋成为成品后,东方化的整体感一下子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整体效果浑朴古拙,透出一股霸气。
“飞甲”篮球鞋在保证功能结构平衡的基础上,在外观设计上融入了大量大东方元素,除了中国古代的铠甲和钟鼎的构造特征外,还在搭扣上使用了传统纹样夔龙纹,所以使其设计流露出浓郁的东方神韵。
NBA 球星达蒙·琼斯对“飞甲”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浓郁的东方特色让我在球场上与众不同”。
单元总结在地球上,人类曾经经历了一个既不使用金属,也不知道金属为何物的时代。
使用的工具大多是岩石制成,选择硬度较大的石块互相打击,打出大小、形状不同的石块,用于切割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