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商周、春秋时期的青铜装饰艺术
试比较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特点(造型。装饰。图案组织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文化特征

试比较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艺术风格特点(造型。
装饰。
图案组织表现手法。
艺术风格等。
)文化特征及转变规律。
青铜是纯铜与锡的合金,其中还含有少量的铅。
它作为一种合金,与纯铜相比有几大优点。
一是熔点低,易于铸造;二是硬度大,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或减少锡与铅的比量,以达到不同的硬度;三是易于铸造,溶液在浇铸时气泡少,在范(模子)内无孔不入,这就容易铸造出锐利的锋刃和细密的花纹,而器物本身的气孔大为减少。
在中国出现于距今约三千八百多年前的夏代,至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商周时期青铜工艺发展到鼎盛时期。
A青铜器的形成时期距今4500—4000年龙山时代,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
古文献上记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铸青铜器。
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制作技术方面,有的是锻打的,有的是用范铸造的,比较先进。
多属于日常工具和生活类,如刀、锥,、钻、环、铜镜、装饰品腹裆部常有模仿的金属铆钉。
B青铜器的鼎盛时期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器、乐器、兵器及杂器。
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
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西周中期至春秋中期,王朝统治由盛而衰,青铜礼器逐渐变为生活用具,在形制风格上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变化,其标志是大量使用新的铸造工艺,流行蟠螭纹。
也是由神话动物演化而成,这时它已变成单纯的图案纹样,已不再有神秘的意味。
青铜器莲鹤方壶是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一件。
艺术风格:器形轻盈、活泼、奇巧、富丽。
C青铜器的转变时期转变时期一般指战国末年至秦汉末年这一时期。
青铜器艺术鉴赏

各时期代表性作品欣赏
妇好觚(商代) 觚:饮酒器
兽面纹鬲 商代中期
龙虎铜尊(商代) (尊:盛酒器)
龙纹扁足鼎 商
司母戊鼎(商后期) 高133厘米 口长110厘米 口宽79厘米 重832.84千克
四羊方尊 (商代晚期)
高58.6厘米 重近34.5公 斤 上边长 52.4厘米
尊盘
尊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铜敦
青铜方尊 西周早期
青铜器的分期
青铜器的育成期:商代盘庚迁殷以前
青铜器的鼎盛期:殷墟期至西周昭王(商代后期-西周中
期 ),青铜艺术的第一次高潮
青铜的的转变期:西周中期以后至春秋早期,青铜艺术的转
变抽象时期
青铜器的更新期:春秋中期至战国、秦,青铜艺术的更新时
期,即又一次高潮
青铜器的衰退期:两汉时期青铜器在发明之初,是为人所用
凤鸟纹
凤鸟纹 包括凤纹和各种鸟属的 图案,凤鸟纹的特 征比 较形象。最早的凤鸟纹 发现于新石器时代,如 良诸文化出土的玉器上 已有明确的凤鸟纹。 凤 与龙齐名,都是古代的 祥瑞动物,在“四灵” 中,龙和鱼源自爬行动 物,麒麟源自兽类,凤 凰则 源自鸟类。从古代 岩画、陶器、青铜器、 玉器等器 物上保存了大 量的凤凰史料和艺术造 型。在这些凤 凰身上, 有孔雀的影子,有鹰、 鸮的特征且与鸡、 雁、 鸭也有联系。
铜爵(夏代)
通高22.5厘米 1980年河南省偃师县 二里头出土 现藏中国社会科学院 考古研究所
商周時期的貴族飲酒有著十分嚴格的制度規定。《禮記• 禮器》記載:“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 卑者舉角。”貴族們使用酒杯,依身份高低貴賤而有嚴 格的區別,只有身份最高貴的貴族才能使用銅爵。在當 時,用銅爵飲酒,並非專爲飲食,更是著重於“禮”。 正因爲貴族們使用不同等級的酒杯,後來出現了公、侯、 伯、子、男五等爵位。 也因爲爵是最高等的酒杯,王能夠賞賜一件青銅爵,對 於貴族來說是莫大的恩寵。歷史上就曾出現過因爲賞賜 青銅爵而致使君臣交惡的重大事件。 那是在2700多年前,西周末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招 來殺身之禍,鄭國國君會同其他各路諸侯勤王救駕,保 護周平王遷都洛陽,立下了汗馬功勞。100年之後,周 惠王在位。鄭國國君厲公設宴招待周惠王,惠王將王后 使用的鞶鑒(一種有帶子的銅鏡)賞賜給鄭厲公。不久, 另一個諸侯國虢國的國君向惠王要賞賜時,惠王竟然賞 給虢公一件青銅爵。虢公得到賞賜的爵,自然顯得高貴; 鄭厲公沒有得到爵,自然顯得身份遠遠低於虢公。故此, 鄭厲公聞聽此訊勃然大怒,對惠王十分怨恨。後來,鄭 國乾脆不聽從周王的命令,還把周王派來的使者給扣壓 了。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

铜何尊 年代:西周成王时期 ( 公 元 前 1042- 前 1021 ) 通高38.8、口径28.8厘 米,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藏, 国家馆藏壹级文物。尊是大 型的酒器,也是重要的礼器 之一,该尊造型取圆形敞口, 收腹圈足,加上四扉棱,结 合神秘的纹饰,显得庄严有 力。
通高126厘米 口长30.5厘米 口宽 24.9厘米。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 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 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 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 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 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 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 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颖, 设计巧妙,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 一体,被誉为时代精神之象征。
谁能说说“问鼎”一词的来由和含义?
据《左传· 宣公三年》等古代文 献记载,夏禹铸造了九鼎,从此鼎成为 王权的象征、传国的宝器。以后,“桀 有乱德,鼎迁于商”。周灭商,成王又 迁九鼎于洛邑(今洛阳)。春秋时期周 定王元年(公元前606年)楚庄王陈兵 于洛邑附近,向周王朝示威。周定王派 王孙满前去安抚,楚庄王乘机探问九鼎 的“大小轻重”,遭到了王孙满的有力 驳斥:“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 重 , 未 可 问也 。 ” (《左 传 · 公 三 宣 年》)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故 事。后来就把图谋篡夺王位叫做 “问 鼎”。
这件尊盘的惊人之处在于其鬼斧神工的透空装饰。 装饰表层彼此独立,互不相连,由内层铜梗支撑,内层 铜梗又分层联结,参差错落,玲珑剔透,令观者凝神屏 息,叹为观止。经专家鉴定,此系采用失蜡法铸造,因 为纹饰细密复杂,且附饰无锻打和铸接的痕迹。失蜡法 又称出蜡法、拔蜡法,基本方法是将蜡作成模,成型后 用细泥桨反复浇淋,泥浆包住蜡模后再涂以耐火材料用 火烘烤,做成铸型。蜡熔流出,形成型腔,即可浇铸铜 汁成器。
夏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妇好墓随葬玉鸟
妇好墓随葬玉象
殷墟出土虎纹大石磬
109
妇好墓随葬玉牛
西周 玉虎 玉器利用天然色泽来雕刻的时候,叫"俏色",或者叫"巧色"。
110
第三节 玉器工艺
玉玦
玉圭
111
第四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漆器工艺
1、漆,漆树的树脂,具有防腐耐酸碱的性能。漆器指的是 用漆涂在器物的表面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漆器轻巧、 美观、耐用。
89
90
91
92
93
战国时代青铜器
战国青铜器的风格华美瑰丽,特别表现在金银错 等镶嵌的器物上,金、银及红铜等金属或松绿石、 水晶、玉、玛瑙等矿石,填充或镶嵌在青铜器的 花纹空隙处,产生了多色彩的效果,是中国工艺 史上的珍品。
战国时代铜镜的正面磨光可以鉴人,背面有组织 得很严密而完整的图案。这些图案往往是在繁密 的底纹之上有旋转纵放的云雷纹或幻想的动物纹 样。上下两层因反光不同而呈现出对比效果。战 国的铜镜纹样是中国图案纹样的典范之一。
94
95
96
97
三星堆的新发现
成都三星堆村发现的古代遗址,出土了大批玉器、 金器、象牙等珍贵文物距今大约5000年至3000年 以前。
最引人注目的是巨大青铜面具和青铜人头像。这 些面具或头像具有异乎寻常的性质。眉毛宽大粗 长浓厚,眼睛略呈现为倒三角,鼻子是一个挺拔 的三角形。双耳较大,有装饰图案化的感觉。。 其另一个特征是巨大的突出的双眼造型,这种类 似螃蟹眼睛纵向突出在外的双眼造型十分独特。
夏代是萌芽期,造型简单,工艺粗糙,纹饰极少。
商初是发展期,不仅形制更为丰富,纹饰也变得复杂,出现了两层 纹饰,三层纹饰,且多以神秘的动物纹为主,一变夏代古朴风格为庄 重神秘之感。
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古代鎏金的方法可为五个过程。
(一) 仿“金棍”。预备一根铜棍,将前端打扁,略翘起,沾 上水银,晾干即成“金棍”。
(二) 煞金。即溶解黄金,用水银溶解。待金溶解后,倒入冷 水盆中,使之成为稠泥状,叫做“金泥” (三) 抹金,即在器物上涂抹金泥。 (四) 开金。将烧红的无烟木炭放在变形的铁丝笼中,用金属 棍挑着,围着抹金的地方烤,以蒸发金泥中的水银,使黄金紧贴器 物表面。 (五) 压光。用玛瑙或硬度达到七八度的玉石做成的压子在镀 金面反复磨压,把镀金压平,用以加固和光亮。
的形象资料。此器现藏台湾省。
波曲纹四耳鉴
铜冰鉴
吴王夫差鉴
几何纹方鉴
盘。商至战国时 期流行的一种水 器。当时用盥洗, 匜浇水,以盘承 接。小的盘也盛 水用以洗手洗脸 大的盘也用以洗 浴。在战国后期 已演变为无耳无 足,成为汉洗的 前身。
牺 背 立 人 擎 盘
战 国
虢季子白盘
请观看纪录片《子仲姜盘》
战国水陆攻战纹鉴
战国著名青铜器,又名“战斗纹鉴”。1935年于河南省新乡卫辉 市(原汲县)山彪镇出土。有四兽耳衔环。器外壁细线阴纹嵌入 红铜,构成四十组图案,描绘格斗、射杀、划船、犒赏等场景。 图中人物达三百人,器物有旌、旗、鼓、錞、戈、戟、剑、车、 船等。战国时代的这幅战斗写实图,是研究当时社会政治和军事
一、青铜器的演变和 创新 鼎。鼎的式样,在春 秋战国时期变化很大。 春秋早期,鼎腹多为宽 而浅,立耳,微向外张, 马蹄足。春秋晚期至战 国,鼎多有盖,这是 一· 种新式样。盖上通 常有三环纽。附耳,即 耳在鼎腹的两边,而不 在口缘上。
鬲。春秋战国时期的鬲.其特点是平 沿口,无耳,足逐渐变矮。这大约和 灶的改进有关。
带钩制作工艺: 有浮雕、镂空、鎏金、嵌玉等,都极 为精美。
青铜艺术

第二章青铜艺术(3学时)(约公元前21世纪——476 年BC)[知识点提示]:(一)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二)青铜器装饰纹样;(三)青铜雕塑;(四)青铜铭文;(五)甲骨文。
[重、难点提示]:重点阐述我国奴隶制社会对造型艺术发展的影响,介绍青铜艺术的辉煌成就。
第一节青铜时代与青铜艺术概况一、中国的奴隶制社会:夏代:约BC 21世纪—BC 16世纪先秦商代:BC 16世纪—BC 11世纪西周:约BC 11世纪—BC 771年周代春秋:约BC 770年—BC 476年东周战国:BC 475年—BC 221年二、青铜器在奴隶社会美术中的主导地位:先秦时代各类美术尚未充分展开,代表这一时代艺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地反映在青铜艺术上。
青铜艺术是继原始时代的彩陶、黑陶之后,出现在我国古代美术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三、青铜艺术的社会功能:1、青铜器和青铜艺术▲青铜艺术即是指青铜器的铸造工艺、青铜器的各种造型及装饰纹样所形成的艺术特色。
●青铜器主要指商、周、春秋和战国时期铜、锡或铜、锡、铅合金铸造的器物。
●青铜艺术:从青铜的造型、纹样和铸造技术看,是雕塑、绘画、图案等工艺美术和书法艺术等的综合美术体。
●青铜礼器:又称“彝器”,西周奴隶主阶级用于祭祀、丧葬、朝聘、饮宴、征伐、婚冠的青铜器皿。
指青铜器中的鼎、簋(guǐ)、觚(gū)、豆、钟、镈(bó)等,反映了一套等级差别的礼制,即所谓“藏礼于器”。
●青铜器铭文:也称金文,钟鼎文。
指古代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文字体,商代近似甲骨文,西周前期风格雄健,中后期趋向规整。
春秋战国时期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了鸟篆等艺术字体,列国文字甚不一致。
至秦代始归于统一。
2.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①武器和工具:戈、矛、斤(刀)、钺(yuè)、镞(zú)(箭头)、铲、凿等;②食器:鼎、鬲(lì)、簋(guǐ)(毁)、豆等;③酒器:爵、角、斝(jiǎ)、觚(gū)、觯(zhì)、尊、卣(yǒu)、盉(hé)、壶、觥(gōng)、罍(léi)、彝和造型作各种鸟兽形者等;④水器:盘、盂等,壶亦用于盛水;⑤乐器:钲(zhēng)、铙(náo)、钟、鼓等;⑥附饰:车饰、马饰、衣带饰等。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设计成就

论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设计成就夏商周时期是中国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设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下是对夏商周青铜器艺术设计成就的简要论说:1.造型与功能的完美结合: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例如,青铜鼎是祭祀天地祖先的礼器,它的造型庄重稳定,寓意着统治者的权威和稳定性。
青铜器在造型上不仅美观,同时也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宗教信仰。
2.独特的装饰风格: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装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图案以兽面纹、龙纹、凤鸟纹等动物纹样为主,这些纹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体现了当时人们对动物的崇拜和敬畏。
同时,青铜器的装饰也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社会文化。
3.精湛的铸造工艺: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工艺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例如,曾侯乙尊盘是失蜡法铸造而成,其造型精美、纹饰细腻,展现了当时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水平。
此外,青铜器的铸造还采用了分铸、焊接、镶嵌等多种工艺,使青铜器的制作更加精细和精美。
4.体现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是社会等级和礼仪规范的体现。
不同等级的人物使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也因此而有所不同。
同时,青铜器的使用也严格遵循着礼仪规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的严格。
5.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代表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
这些青铜器的制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工艺的重视。
同时,青铜器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文化、宗教信仰和审美观念。
总之,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艺术设计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品,同时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夏商周考古(第三节 青铜器)

九 连 墩 战 国 大 墓 出 土
铜 人 擎 灯
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战国中山王墓出土
第三节 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三、三代青铜器鉴赏
(一)铜器的鉴定 1.铜器鉴定的出现与发展 2.铜器鉴定的内容与方法 3.三代时期的铜器特征 (二)三代精美铜器欣赏
三、三代青铜器鉴赏
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
战国
形用 成蜡 空制 腔模 ,, 浇模 入外 铜作 水范 ,, 冷加 却热 后将 成蜡 型融 。化 ,
失 蜡 法 :
1963年侯马铸铜遗址发掘现场
侯马铸铜遗址出土的饕餮纹陶模
侯马东周铸铜遗址出图陶模
陶范 网络截图
陶模、内范、外范
二、三代青铜器概述
3.装饰花纹
(1)装饰工艺 (2)花边和纹样分类
现商铜安高司 藏代器阳 母 于青。武 :铜为官厘戊 中铸商村米大 国造王商,方 历的祭王重鼎 史最祀陵 ( 博高亡。 商 物水母是千 馆平所我克后 。。铸国。期 祭已 ) 器知 ,最年 代重出 表的土 了青于 133 832.84 1939
2 51 35.5kg
事父 铭 。亲 文 因铸 伐于 戎内 有壁 功, , 受行 到计 周 王 册字 封, 、记 奖述 赏逨 之及 其 25 280
二、三代青铜器概述
什么是青铜? 青铜的优点?
A.熔点低 B.硬度大
二、三代青铜器概述
1.铜矿的采掘与冶炼
文献记载: 《管子· 地数》:“出铜之山476山,出铁之山3609山。” 《山海经》:出金之山139处,银20处,铜30处,锡5 处 。 考古发现: 矿冶遗址主要有内蒙林西大井、湖北大冶铜绿山和阳新 港下、湖南麻阳九曲湾、江西瑞昌铜岭、安徽铜岭和南 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商(公元前16世纪——前 11世纪)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 771年)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 年——前476年)
春秋战国//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三 纹饰不同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以高大厚重、古朴雄伟为特点, 纹饰以饕餮、龙、凤、云雷纹等为主。 春秋、战 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以几何花纹为多,常 有精美的日常生活场面、战争场面等图案,逐渐取 代了神秘、恐怖的内容。
一时代背景
分裂的政治格局,不同民 族构成各自的地域背景导 致了文化艺术的多元化, 工艺美术也呈现多姿多彩 ,百芳斗艳的格局。
二、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
由于商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盛期,等级制 度森严。这时候的美术不再像原始时代那样纯朴、率 直了。它们开始负荷着各式各样的使命,去为一定的 阶层服务。礼器用来作为奴隶主贵族的等级地位、权 威尊严、功业、荣誉的标志,从而成为奴隶制国家典 章制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政治生活和宗教活动中有 着重要地位和意义。人类社会经过繁衍变迁,艺术发 展也开始了一个新的阶段。
►
夔龙纹
夔 龙 纹
夔 龙 纹
夔 龙 纹
卷体龙纹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青铜鸟尊——加上了虎足, 鸟虎合一 青铜鸭尊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谢谢大家!
几何纹青铜长柄豆
都用以盛放腌菜和肉酱等, 商晚期出现,盛行在春秋 战国。此豆盖钮甚高,扣 盖后,亭亭玉立,高雅出 众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一 制作方法不同 商、周时期主要使用陶质块范铸造。 春秋时期出现了印模制范的方法,即先制出精致的 “标准化”模具,然后按各种要求反复印制组合陶范。 这种方法大大节省了工时,提高了效率。 春秋中期出现了失蜡铸造法,即先用蜡制成器件模型, 再用泥浆浸涂焙烤,使蜡质流失,形成泥范最后注入 溶液。用这种方法,可以铸造出极为细密精致的具有 多层透雕装饰的青铜器物。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二 用途不同
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各级奴 隶主必须使用和他们地位相称的礼器,青铜礼器使 用的数量和规模与奴隶主地位高低成正比。 春秋 战国时期,青铜器中日常生活用器逐渐增多,礼器 便失去了昔日的辉煌。
孟鼎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饕餮纹
饕餮: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 及己身,以言相报更也。”《吕氏春 秋· 先识览》; 贪于饮食,侵欲崇侈。《左传》 李泽厚先生认为是牛,用于祭祀的牛。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饕餮纹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
铜器的纹样
1.动物纹 西周中期以前的青铜器装 饰以动物纹为主。常见 有象、虎、犀、熊、鹿、 牛、羊、马、兔、鸟、 蝉、蚕、龟、蛙、鱼等 多种。属象生动物,在 青铜装饰中多是配角。 另一种占据主要部位, 想象中的动物纹样。有 饕餮、夔、龙、凤等。
饕餮纹
吴王夫差青铜鉴:内置铭文3行13字,字体修长优 美,记此器属于与越王勾践有血仇的吴王夫差。
饕 餮 纹
夔龙纹
► 古钟鼎彝器等物上所雕刻的夔形纹饰。也称夔纹。
补充:一种瓷器装饰纹样。夔是古代传说中的 一种奇异动物,似龙而仅有一足。汉代许慎《说文 解字》记述:“夔如龙一足”。 ► 夔纹始流行于商、西周青铜器及玉器上,商代 的白陶因造型和纹饰均模仿当时的青铜器,因此也 有印夔纹装饰的。瓷器上的夔纹主要流行于明、清 景德镇瓷器上,如宣德青花夔纹罐、嘉庆青花夔龙 福禄万代瓜棱形龙耳瓶等。
商、周时期青铜器与春秋战国青铜器比较
►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发展过程一样,商周青铜艺术 也经历了一番曲折和变化。就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而论,商 代和西周前期是庄严、厚重、静态、神秘、狞厉的;西周中 期以后,则趋向于平和、明朗,那种凝重而神秘的气氛逐渐 减弱;到了春秋时期,更呈现出清新、活泼的崭新面貌。
2.几何纹
► 青铜上的几何纹饰是原始几何纹样的继续和
发展,新石器晚期已出现了这种过渡,但已 经不是原始陶器上的天真和谐的美,而是一 种受到压制,蕴含力量的美。西周中期以前 有云雷纹、勾连雷文、涡纹、方格纹、联珠 纹、乳钉纹、弦纹等。西周中期以后主要有 环带纹、窃曲纹、鳞纹、重环纹、瓦纹等。
青铜器//Chinese Bronze W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