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3)
高中美术《青铜器》说课稿

高中美术《青铜器》说课稿尊敬的评委专家,我今天要为大家讲解高中美术鉴赏的第三课:《青铜器》。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详细介绍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欣赏评述”研究领域,旨在引导学生从材质、外形、花纹、铭文等方面欣赏中国青铜器作品。
青铜器是我国最古老的绘画宝库之一,其中饕餮纹、兽纹类纹样等最为著名,展现了人类早期绘画的质朴美。
其次是学情分析。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和客体,了解学生是教学的必要前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级学生,他们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的自主研究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他们已经具备对绘画作品等作品的基本欣赏能力,可以用“美术的眼光”来欣赏、评判周边的实物,并且有些强烈的用美术来表现自己所思所想的欲望。
接着是教学目的。
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有两个:一是了解古代青铜器在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地位,从造型和装饰欣赏青铜器代表作品,了解“先秦三代”青铜器的主要工艺变化及时代特色;二是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热爱祖国的传统工艺美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是结合历史背景青铜器的造型分类及纹饰特点,而教学难点则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小组合作研究和多媒体辅助教学三种方式。
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研究美术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小组合作研究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研究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多媒体辅助教学则可以创设形像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最后是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司母戊方鼎》并讲述它的传奇经历,然后借助多媒体进行形象展示青铜器的各个知识点。
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提出问题,然后在小组合作研究中进行合作解决。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flash软件制作美术课件,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录相等媒体综合在一起,创设形像性与探索性相结合的教学情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美术教材《美术鉴赏》第二章第四节《古代青铜艺术》。
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制作工艺以及青铜器上的纹饰艺术。
重点学习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掌握青铜器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对青铜器艺术形式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通过对青铜器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其纹饰艺术。
重点: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器物的特点及用途。
2. 知识讲解:(1)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制作工艺。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3)青铜器纹饰的象征意义及审美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青铜器的用途、制作工艺及纹饰特点。
4. 例题讲解:以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为例,分析其艺术特点及价值。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鉴赏其他时期的青铜器作品。
六、板书设计1. 古代青铜艺术2. 内容:(1)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制作工艺(2)商周时期青铜器特点(3)青铜器纹饰艺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起源、发展过程及其制作工艺。
(2)分析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结合实例说明。
(3)比较商周时期与其他时期青铜器的异同。
2. 答案:(1)青铜器的起源:约在公元前2000年,由新石器时代晚期发展而来。
制作工艺:采用陶范铸造法。
(2)商周时期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造型庄重、纹饰繁复、象征性强。
(3)商周时期与其他时期青铜器的异同:商周时期青铜器造型较为庄重,纹饰繁复,具有较强的象征意义;而其他时期的青铜器在造型、纹饰等方面有所不同,如战国时期青铜器造型更为细腻,汉代青铜器纹饰较为简单等。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3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1一.课标内容: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
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四.教学过程: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五.教学后记: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
我的说课设计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总体说明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首先我对本课教材进行分析:(一)说教材:1《商周青铜器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二课第三个课题。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美术鉴赏的知识和方法,这位本课题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另外学好这个课题为学好以后的《建筑艺术》打好理论基础,在教材中起到承上起下的作用。
因此本课题在《美术鉴赏》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中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光辉成就和社会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出发,对不同时期的青铜器进行分析,培养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情感。
3. 本着美术鉴赏的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青铜器艺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这一点才更客观欣赏评价青铜器。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名称中生僻字较多,其用途也不明确。
难点的依据:青铜器繁荣时期距现在年代久远,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
二说教法:为了讲清教材的重. 难点,使学生能过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1直观演示法:运用ppt. 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授法:结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讲解的方式,介绍不同时期青铜器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成就,教授欣赏青铜器的方法并给学生做个示范。
这能够使学生学习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明确的学习目的。
让学生更好欣赏评价青铜器作品,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
3 集体讨论法:运用问答式,师生交谈法等方法。
高中美术_商周青铜器艺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商周青铜器艺术》学情分析本课授课面对的是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对青铜器艺术有了基本的了解,作为高中生在已有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应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有更加深层次的认知。
学生通过本课学习,赏析青铜器的纹饰、造型和铭文特点,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文化理解方面的美术核心素养。
知识框架的设计贴合学生的知识结构,由浅入深,从功能性到纹饰的分析,再到赏析不同年代作品的纹饰、造型和铭文特点,环环相扣,学生逐步结合已有的历史背景尝试理解青铜器艺术特点的演变过程,逐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
课堂讲解员的角色使学生参与课堂的灵活的方式,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理解作品,并能从他们的视角去欣赏作品,给课堂的教学会注入新鲜的元素。
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动手操作的制作课件的能力,搜集资料分类整理、归纳总结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等,学生的艺术素养得到提高的同时,综合能力和素养也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两次课堂讨论问题设置难度递增,培养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比较出纹饰的分类和不同历史时期青铜器艺术的美感。
借助视频资料赏析,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受,符合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
青少年乐于探索、善于发现,最后的环节了解身边的传承与创新,鼓励学生走进山东省博物院,做传统文化的传承人。
《商周青铜器艺术》效果分析通过了解商周青铜器艺术的纹饰、造型和铭文的艺术特点,分析演变的历程,学生对以往陌生的青铜器艺术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不再只局限于认为青铜器只是礼器,只有厚重的造型和神秘的纹饰。
学生通过完成解说员的学习任务,对“后母戊鼎”的认识与课前发生了变化,对纹饰的具体细节和制作工艺“范铸法”有了全新的认识。
而讨论环节则丰富了学生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造型的青铜器所体现出的美感的原有认知。
彩色图卡的运用使课堂赏析更加充分,纹饰的细节处理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生面前,丰富了教材信息。
大量视频资料的运用,体现出美术学科的视觉赏析的独特性,学生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简短精湛的解说中对青铜器的文化内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青铜器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美术》第2课《历史的见证——中国古代青铜器》,重点学习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和历史价值。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从夏商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2. 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3. 青铜器的艺术特点: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4. 青铜器的历史价值:反映我国古代社会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功能以及艺术特点;2. 掌握青铜器的鉴赏方法,提高审美能力;3. 感受青铜器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发展历程、种类、功能以及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青铜器图片、实物、PPT、教学视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一些青铜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他们的认识,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学习(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介绍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分析不同时期的青铜器特点。
(2)青铜器的种类与功能通过实物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功能,如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3)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分析青铜器的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艺术特点。
(4)青铜器的历史价值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在我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它所反映出的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进行现场鉴赏。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有关青铜器的鉴赏题目,让学生学会如何鉴赏青铜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青铜器鉴赏练习。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发展历程2. 青铜器种类与功能3. 青铜器艺术特点4. 青铜器历史价值七、作业设计答案:学生需根据所学知识,对青铜器进行鉴赏,并从造型、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分析其艺术特点,同时阐述其历史文化价值。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教材

大 丰 簋
四 、春秋时期青铜器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局面形成,打破了周王室对青铜器礼器的垄 断。列国竞相发展自已的势力,出现了国内卿大夫室家逐渐兴盛的政 治形势。代表各地区文化的青铜器在此基础上高度发展,它新颖的器 型、精巧富丽的装饰风格和卓越的范铸技术,反映了当时中国青铜器 新风格的崛起。着社会制度的剧烈变革,青铜工艺从内容到形式都发 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化表现为:原王室的器变为各诸侯自铸的器,诸 侯国青铜器占据当时青铜器的主要地位,或成为社会的商品;原来的 “礼器”变为了士大夫阶级生产享用的器,或成为象征个人财富的财 物。为了满足社会新兴势力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需要,青铜器的制造 加强了实用性。在纹饰上,商、周以来的兽面纹、夔龙纹等纹样,变 为华丽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图案;在造型上,由庄严厚重变为轻巧多 样。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主要是各诸侯国及各国内卿大夫所制,因此这 一时期的金文多反映了诸侯、大夫的社会活动及其典章制度,无论是 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表现出了浓厚的地域性特征,就此形成了前所未 有的丰富多彩的局面。
的,长方形,口外 侈,四足短,有 盖。
水器
盘
盛水的器物,有
圆盘和方盘两种,小盘
用于盛水洗脸洗手,大 盘可用于洗澡,作为浴 盆使用。
匜
盥洗用的,形如半
椭圆状,前有流,后有把 手。
鉴
盛水或盛冰用 的,形体像盆。古代没 有普遍没有使用铜镜以 前,常在鉴内盛水照 容。
夔龙纹
青铜器的发展和演变
一.二里头文化青铜器。 二里头文化青铜器是以中国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遗址命名 的同类型文化遗存出土的青铜。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容器是目前 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青铜器包括工具、兵器、礼器、乐器和 装饰品。生产工具有刀、锛、凿、锥、鱼钩等,武器有戈、戚、 镞。戈的形式为直援曲内,无阑,曲内后端有花纹。礼器有爵、斝 2种,爵的数量较多,束腰、平底、椎足,较早的素面无柱,具有 浓重的陶爵特征,较晚的陶器特征显著减退,有小柱,有的施简 二里头铜爵单花纹或镂空,说明曾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斝为素面敞口,口沿上有2个三棱锥状矮柱,单把,束腰平底,3条 腿下呈三棱锥状,上部微显四棱。乐器有单翼小铃。装饰品有兽面 铜牌,其中有一件用 200多块绿松石镶嵌而成,具有较高的工艺水 平。总的来说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工艺处于初级阶段,其种类不多, 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较少。
高中美术教案青铜器优秀范文

高中美术教案青铜器优秀范文《高中美术教案第三讲:青铜器》是编辑为大家收集的,希望你们能喜欢,高中美术教案青铜器优秀范文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中具有悠久历史的青铜器有所了解,培养欣赏古代工艺美术的能力,提高艺术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1.从工艺美术的种类来讲,重点应放在青铜器方面,因为它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继彩陶之后又一个最灿烂的篇章。
2.从掌握知识和掌握欣赏方法来讲,重点应放在掌握欣赏方法上。
教学难点:主要是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具准备:教材、图片、录象带(L49)。
教学过程(.fwsir.):一. 组织教学: (常规)二.引入新课: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工艺美术中,如果说陶器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的象征,那么青铜工艺便可成为奴隶社会工艺美术的典型代表。
这一讲,就向同学们介绍青铜工艺的产生与发展及主要艺术特征。
(出示课题)人类经历了原始公社时代的漫长跋涉之后,进入了奴隶制社会。
在中国,作为奴隶社会文明标志的,是青铜工艺。
史家把奴隶制时代称为“青铜时代”。
青铜器的发达的铸造工艺充分体现了中国奴隶制社会时期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水平,它的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纹饰,集中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
1.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和锡铅的合金,因为红铜(纯铜)的熔点很高(1083C),而硬度较低,加入锡,可以降低熔点(700-900C),而且增加硬度,在应用上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人类在使用铁器以前,广泛地使用青铜铸造各种器具。
2.青铜器的分类青铜器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功能上大体可分为四类:(1)礼器:商周时期,一些日用青铜器由于用作祭祀和典礼时的陈设而被赋于特殊意义,成为青铜礼器。
如鼎、鬲、尊等。
(2)乐器:到春秋时期,乐器在祭祀和典礼中更是不可缺少,所谓“钟鸣鼎食”即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如饶、钟、铃、鼓等。
(3)兵器:现出土的兵器以春秋战国时最多。
有戈、钺(yue)、矛、剑、镞(zu)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3)
高中美术《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3)
作为一名教师,说课是我们必备的技能,你会说课课吗?希望这篇高中美术《“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稿3.49KB能给你启发!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说课教案
学习模块:美术鉴赏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青铜器不但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器形是权力的象征,用威严、恐怖的形象起到震慑的作用。
青铜鼎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并且是上层贵族生活和祭祀活动不可缺少的礼器。
本课内容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青铜器的分类和器型特点:炊煮器盛食器水器酒器乐器兵器
青铜器的纹饰特点及变化:商代青铜器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装饰图案多兽面纹、夔龙纹等动物纹样。
西周青铜器铭文开始增多,神秘的饕餮纹被环带纹和窃曲纹取代,风格趋向简朴。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自行铸器,风格形制上各有千秋,青铜器呈现出繁缛精巧、富丽华贵、华丽活泼的崭新风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青铜器的各种器型和分类,掌握青铜器纹饰特点了解青铜器的杰出代表及其艺术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鉴赏过程中,通过作品解读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特点,体会器物即宇宙的造型观和统治者通过美术作品实现垄断权力沟通天人的政治功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审美修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通过学习开阔学生艺术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的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器型分类和纹饰特点
教学难点:青铜器各个时期纹饰特点的变化学生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课前搜集到的青铜器图片和知识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电化教育法、讲授法、讨论法、情景设置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中主要运用直观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和讲授以及大量青铜器作品欣赏使学生了解青铜器艺术的基本面貌,做到图文并茂,脱离课本那些有限的图文资料,为学生开拓一个更广大的艺术鉴赏视野。
学生主要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情
境
导
入
1教师介绍:”一位历史学家曾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石头的书、青铜的书。
”为什么这样说呢?
2出示课题:中国古代青铜器艺术
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设置悬念为下面学习做好准备
知
识
准
备
课件出示提问:
1什么是青铜?青铜有什么特点?
2器物即宇宙的造型观。
课件出示瓶子的造型,请学生说说各个部位的名称?
教师小结讲授器物即造型的古代造型观
3填写与青铜器有关的成语
4青铜器的分类(炊煮器盛食器酒器水器兵器乐器
学习前,使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便于学习
以成语的填写,使学生明白这些都是青铜器的器型,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
堂
发
展
1青铜器作品赏析,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的造型及名称
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
鼎鬲甗簋豆尊觚彝壶卣罍觥盉爵斝鉴盘
2青铜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四个时期
司母戊鼎赏析饕餮纹的讲解夔纹
杜岭方鼎乳丁纹的讲解
四羊方尊龙虎尊
大盂鼎引入铭文的认识
虢季子白盘西周环带纹的认识
大克鼎认识窃曲纹
利簋
爵的造型特点
莲鹤方壶
颂壶认识蟠螭纹
曾侯乙尊盘
通过不同器型青铜器作品鉴赏,旨在通过这些作品使学生青铜器艺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开阔艺术视野。
感受青铜器艺术的神秘特色
在青铜器具体做品的赏析中,加入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在视觉图像的分析中逐渐加深对青铜器纹饰的认识,比单纯枯燥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小
结
青铜器器型和纹饰的特点变化
总结将本课所学内容有一个全局的了解
课
堂
总
结
四、课堂总结
古代帝王以艺术手段沟通天人,垄断权利
中国古代青铜器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他们是古代阶级社会的产物,他们的造型、纹饰的设计体现着当时统治阶级要求和宗教、礼俗观念。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青铜器艺术的魅力,增强热爱传统文化的情趣
布
置
作
业
1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青铜器失蜡法等制造工艺
2了解大盂鼎内铭文的内容
课堂时间有限,将这两个内容放在课后学生自己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做进一步的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