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人间生活 说课设计

2、文本教材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点分析
本课内容在正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跨度大,对教材进行加工 重组。需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才能达到预定目标
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分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合理使用启发式、问答式教学,把自主探 究、合作交流、尝试体验相结合。
学情分析
• 现在的高中生思维活跃,见解独到,因此本课侧重于从学 生个人的角度去体会艺术家如何表现生活中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的细节,理解美术作品跟日常生活的关系,合理运用 感悟式、形式、社会学式和比较式鉴赏,联系生活实际理 解作品。 • 因此制定如下教学方法: • 针对学情重点、难点,采用讲授法、分析法和讨论法教学 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教材分析
1、本节课选自湖南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的内容,当 美术家开始关注生活的时候,中外美术创作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宗教美术 呈现世俗化趋势。因此与前面所学的内容有着横向和纵向的联系,但也有 着质的区别。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重 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人间生活。 难 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丰富的生活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在新课改的指导思想下,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是新课 程实施的核心。如何实施,应尊重学生,还学生学习的自由,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交流与合作;给每位学生以期望和 激励,让学生有学有所乐;学有所获。
二、教学分析
由于本课内容多,跨度大,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才能达到预定目 标:如情景营造,图片显示焦点透视,视频欣赏,作品欣赏,图表归 纳人物画的历史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方面实施教学,从而设 定以下教学目标。
启 发 式 教 学 法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

就,激发求知欲。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五、视频欣赏 情感体验 6分钟 分钟 • 教师: 教师: • 1、引入:米开朗基罗。 • 2、出示:天顶画《创始 纪》。 • 3、介绍背景。 • 4、出示:《末日审判》。 • 5、设问:你知道这幅作品 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 6、导语:让我们一起走进 西斯庭教堂,去了解这两件 作品的创作历程。 《创始纪》米开朗基罗 创始纪》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 4、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环境与教学资源准备: • 教具:多媒体播放工具、照相 机、小卡片。 • 学具:教材、笔记本(或作业 纸)、笔。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
分钟。 一、组织准备 创设情景 2分钟。 分钟
• 教师: 教师: • 1、出示课题。 • 2、播放动画视频和 背景音乐。(林志 炫《蒙娜丽莎的眼 泪》) • 3、将学生分组就坐。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 2、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 、 点分析: 点分析: • 本课内容多,跨度大,需充分 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才能达到预 定目标:如情景营造,图片显 示焦点透视,视频欣赏,作品 欣赏,图表归纳人物画的历史 背景、表现主题、艺术形式等 方面。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
• 3、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分析: •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合 理使用启发式、问答式教学, 把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 体验相结合。综合运用感悟式、 形式、社会学式和比较式鉴赏。
这两幅杰作所展现的 人文主义思想具体表 现在哪些细节上? 现在哪些细节上?
表情、动作、姿态、道具、环境等。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神经纤维在未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如何?当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内外电位如何变化?”“在神经纤维上局部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兴奋是如何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等一系列问题,(组织学生阅读课文。
)因为兴奋的传导对于学生是全新的知识,比较陌生。
在此,安排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先阅读课文中相关的知识,可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熟悉程度,从心理上产生较强的可接受性,便于对知识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接着再组织学生对上述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并辅以动态的多媒体课件加以说明,加深理解。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5分钟)准备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设计意图:用歌曲律动引入新课,对比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情绪即是欢快活泼和优美抒情从而加深对新歌《柳树姑娘》歌曲风格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验。
主讲:石门县第一中学欧文博(二)、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绘画部分)说课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教学预期
预设目标
目标达成度
1、了解唐、五代有代表性的人 物画作品
能达到100%
2、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 表现世俗生活的
95%以上
3、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 90%以上 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教学过程
导入
授新
小结
初感知
深理解
提升华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自主探究一: 比较鉴赏中国古代美术作品,探究美术作品中的人间生活。
画家将目光转向 世俗的人间生活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自主探究一:
鉴赏《捣练图》,再现 唐朝宫女的劳动生活
授新
01 初感知 02 深理解 03 提升华
直观演示法 谈话法
比较鉴赏法 讨论探究法 小组合作法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标 03 说教学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人间生活
01 说教材 02 说教学目 03 标说重难点 04 说学情 05 说教(学)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目标达成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例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教学要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二、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三、教学过程(一)、课前(5分钟)准备1、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2、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主讲:石门县第一中学欧文博(二)、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三)、新课讲授(28分钟)创设情景:1、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1)、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2)、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3)、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
高中美术 《人间生活》教学课件说课稿1

说 课 稿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 教材内容:本课内容是当艺术家开始关注生活的时候美术创作 教材内容: 发生的变化。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为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 代表性的人物画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第二课时为欧洲文艺复 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以及它们所体现的社会 观念。日本浮世绘的审美特征。这里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 •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 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理解美术创作与 社会的关系,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的。 • 2、能力目标:灵活运用美术鉴赏的各种方式鉴赏美术作品。能 够从尝试体验中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途径。 • 3、情感目标:弘扬民族精神,倡导“以人为本,与人为善”,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道德理想教育。 •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 • 1、重点:欧洲文艺复兴到18世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 以及作品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社会观念和历史文献价值。 • 2、难点:欧洲中世纪以来绘画风格、创作观念的演变;解决从 “尝试体验”中发现的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四、分析作品 启发鉴赏 3分钟 分钟
《最后的晚餐》达·芬奇 意大 最后的晚餐》 芬奇 取材于《新约全书》 利 壁画 取材于《新约全书》 焦点透视 变化统一
达 · 芬奇 视频
• 教师活动: 教师活动: • 1、设问:达·芬奇是非 常著名的艺术家,文艺 复兴三杰之一。你了解 他的其他方面的成就吗? 想知道吗? • 2、导入:让我们一起 走进他的世界。 • 3、播放视频《达·芬 奇》。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美术表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多样性,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表现手法和特点。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人间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
1.3 教学准备1.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画册等。
1.3.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1.4.2 新课内容:教师简要介绍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人物描绘、场景布置等。
1.4.3 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和分析教师提供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
1.4.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幅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
1.4.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第二章:人间生活的美术创作技巧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和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能力。
2.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提升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学习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生动地表现人间生活。
2.3 教学准备2.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创作技巧相关书籍、示范作品等。
人间生活教案说课

人间生活教案说课第一篇:人间生活教案&说课《人间生活》(外国部分 /作品欣赏/)【说】教学目标了解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其后期的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教学重点1、了解文艺复兴时期国外绘画风格、创作思想的变化;(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美术史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之一应当对这一时期的主流艺术家及其作品有一定的了解)2、人间生活题材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让学生明白艺术家的创作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它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教学难点如何在短时间内了解文艺复兴时期的主流绘画及后来的演变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PPT 内容结构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回顾和引入部分回顾中国画中的生活并与西方绘画进行对比第二部分为赏析部分赏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岩间圣母》三幅作品简析《维吉·勒·布兰夫人和她的女儿》第三部分为欣赏和互动部分通过对维米尔作品的赏析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和之后作品的区别并与学生进行创作设想的互动第四部分为延伸欣赏部分欣赏布歇和列宾部分作品做为知识的扩充最后小结和课后作业教学过程一、回顾和导入回顾上节的中国画中《韩熙载夜宴图》《捣练图》和《清明上河图》中的生活然后给出《圣母子》与《》设问:让学生对比中西方绘画作品中描述的场景有何不同(画面中人物形象的设计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更早之前的绘画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生动了许多,更加贴近生活,但仍然有很强烈的宗教性质。
)二、1、赏析《最后的晚餐》同学讨论作品中的人物形态、神态、场景等。
然后教师给出具体分析(作品中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所呈现出的造型、表情和神态以及画面通过构图透视等结构方式所要阐述的内在含义: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
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
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
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2)教学要点
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2.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3.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5 分钟)
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②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 课时(2)复习导入(2 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 6 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 人间生活(第1课时)
(3)新课讲授,创设情景(28 分钟)
①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
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提示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1 页。
②展示图片:张萱《捣练图》(6分钟)(启发式、感悟式鉴赏)(3-4学生回答)
教师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
这幅作品主要是描绘宫中
妇女捣练时的情景。
练是古代的一种白绢,经漂洗和冲捣后才会变白变软。
整幅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即捣练、织修、熨烫。
我们来欣赏“熨烫”部分。
展示“熨烫”部分图片。
教师提问: 你觉得这个片段哪些地方最有生活情趣?(学生思考交流并得出结论)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仕女扯白绢时挽袖,身子微微着力后仰;中间妇女手拿熨白绢器具,表情十分专注;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等。
活动:学生上台模仿体验“熨烫”部分人物动作及神态。
教师小结: 这些细节非常真实、生动,极富生活情趣,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
我们欣赏了唐朝画家张萱画的宫廷仕女捣练时的生活画,下面我们再来看一幅表现宴请的作品。
③出示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10分钟)(启发式、社会学式鉴赏)(3-5学生回
答)
教师语:阅读课本第32 页的文字内容,要求学生介绍这幅作品表现的内容。
教师小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
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以屏风为间隔。
通过听乐、观舞、歇息、清吹、散宴等情节,叙事诗般描述了夜宴的全部情景。
出示《韩熙载夜宴图》“听乐”部分。
播放琵琶曲,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声音?引导学生判别画面中哪个是韩熙载,判别的理由是什么?韩熙载心情怎样?
学生回答:琵琶;从坐的位置、相貌、穿着打扮;心情显得很沉重。
教师小结:听歌妓弹奏琵琶,韩熙载正襟危坐,戴着高帽,留着长胡子,内心显得很沉重。
教师语:这幅画中韩熙载邀请当时几位名流志士也参加宴会,有太常博士陈致雍和门生舒雁、状元郎粲、李嘉明等。
除歌伎外,宾客都穿着官袍。
教师提问:哪位是状元郎粲?画家捕捉到他的动态,反映了他怎样的心情?我们有这样
的举动吗?
学生回答:穿红色状元袍;比较得意、忘形(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小结:通过画家对服饰和动态的描绘我们认识了郎粲,体会到得意、忘形的心情。
教师提问:画中李嘉明的侧身、回头,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雁拍手掌跟听音乐联系吗?
学生回答:有,他们听音乐很投入。
教师语:画家观察非常仔细,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不同感受。
教师提问:你们再仔细看这些歌伎们,她们对这种场景的感受以及她们在画面中所占画面比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女性身体比例较小,反映出当时歌伎们身份卑微、地位低下。
教师小结:通过探讨、合作、交流等方式对这幅画有了比较真实细致的了解,如果画家没有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来,同时这样一幅画对后人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韩熙载提供了宝贵真实的历
史资料。
④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启发式、形式鉴赏)(6 分钟)(4-8 学生回答并体验)教师演示诗句:“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像,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并思考这首诗是指哪幅中国名画?
学生回答: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教师语:《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
观看视频,思考这幅画到底画了些什么?有些什么特点?
教师演示:出示视频《清明上河图》并配乐《春江花月夜》。
教师小结:此画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描绘市郊景象,第二部分描写繁忙的汴河码头,第三部分描写热闹的街市。
绘画的规模宏大,场面繁杂,且笔笔精到,一丝不苟,达到生动明确,惟妙惟肖的境界。
教师演示:出示范画《清明上河图》。
活动:让学生分组走近欣赏、感受这幅名画。
并模仿体验画中人物动态的描写。
比如挑担的人、卖东西的人、店里的小2,抬轿的人等等。
(课堂气氛达到高潮)
教师小结:刚刚我们一起着重欣赏了古代画家的三幅美术作品,其中两幅是表现贵族生活,一幅是描绘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
那么,在当今我国现代画家是否也在表现现今的人间生活呢?
⑤出示: 现代画家忻东旺作品《早点》以及徐维辛作品《工棚》(形式鉴赏)(1 分钟)。
教师语:这是中国现代画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忻东旺教授一幅同样描述人间生活的油画作品,画家描述的是处于城市郊外农民工兄弟吃早点的情景,画家对画中的人物的表情、神
态、动作、穿着打扮以及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刻画,是当代社会普通人人间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现代中国有很多像忻东旺教授这样的画家,以同样的方式在关注人间生活。
如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徐维辛作品《工棚》等等。
(4)课堂总结(1 分钟)
①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分享了中国古现代画家描绘世俗生活的美术作品,很有感触和体会。
可以说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古代画家不可能,现代画家也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
假如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②教师总结并同时演示上课内容。
(5)实践练习(12 分钟)
①出示文字:思考与交流:如果你以“春游”为题,画一幅画,你会表现什么内容?你会选取什么样的对象?突出哪些细节?用小短文的形式描述。
②教师提示:从人物主体形象(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周围环境、道具等方面进行分
析。
(6)展示点评(3 分钟)
要求3至4个同学就自己的描写内容与大家分享。
请其他同学评一评,你觉得他的描写内容怎么样?闪光点在哪里?有什么样的意见。
教师最后点评:
(7)作品欣赏(3 分钟)
①背景音乐:播放背景音乐古筝曲《高山流水》。
②演示图片:出示古代人间生活的一些图片(20幅,每幅6秒)。
③结束语:这节课我们通过了中国古代画家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了解了中国古代社会人
间生活状况,透析作品我们看到画家高超的技艺和对生活细节的细心观察。
而在我们的生活
中,表现人间生活的素材很多很多,只有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才能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