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第四课 人间生活-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四课 人间生活-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

第四课人间生活-湘美版美术鉴赏教案课程介绍本节课程是美术鉴赏课程的第四节课,主题为「人间生活」。

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学生介绍人间生活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形式,以及相关的艺术品赏析。

本次教学将为学生呈现湘美版美术鉴赏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美术风格。

学习目标•了解人间生活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和风格;•掌握鉴赏湘美版美术作品的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人间生活在美术中的表现形式「人间生活」是一个广泛的话题,它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元素和内容。

在美术作品中,人们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方式表现人间生活。

其中包括了街景、人物肖像、市井场景、民间生活等内容。

而不同的美术风格也会对人间生活这一主题有着不同的诠释和表现。

二、湘美版美术作品鉴赏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于1986年创办的「湘美版画」,是湖南省美术界集体努力的成果。

湘美版画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体现出了湖南地域特有的民俗文化和社会风貌,因此备受赞誉。

本次教学将重点介绍湘美版美术作品在人间生活这一主题下的表现形式和特点。

三、湘美版美术作品精选赏析以下是本节课程中的湘美版美术作品精选赏析。

1.《望春风》《望春风》是湘美版美术的代表作之一。

作品以春天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新春佳景图。

图中,一位年轻姑娘站在江岸边,伸展着身体,享受着轻柔的春风。

整幅画以鲜艳的色彩和轻盈的笔触刻画出了春天的美好和生机。

2.《烟雨江南》《烟雨江南》是一幅湘美版美术的山水画,作品以烟雨缭绕的江南风景为背景,描绘了水村、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等景象。

画面充满着江南水乡的韵味,色彩绚烂而柔和,令人回味无穷。

3.《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湘美版美术的油画,以北宋首都汴京城市景观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南宋时期河北地区春日城市生活的繁华景象。

画面上有市井小贩、春日游人、花车等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这幅画的细节精致,构图巧妙,反映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间生活的百态。

教师资格证面试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

教师资格证面试美术鉴赏《人间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画中较有代表性的风俗画、人物画的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名作,掌握画作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画作并体会画家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的美,热爱中国传统艺术,提高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人物画、风俗画的艺术特色。

【难点】画家表现世俗生活的绘画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鉴赏法、提问法等。

四、教学准备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通过图片的展示,总结出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画作内容从绘制宗教文化以及政治文化开始转向绘制世俗生活。

而这些画家他们绘画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以此揭示课题,书写板书-人间生活。

(二)直观感知播放影视片段《武则天》的片段,并提出问题:武则天是哪个时代的人物?剧中哪个时代的人物体形和服饰都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思考,回答出:唐朝、微胖、服饰颜色艳丽。

教师总结:当时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如果在画作上应该这样绘制,接着展示张萱的《捣练图》,并介绍这是一幅唐代仕女画,作者名叫张萱,宫廷画师。

(三)形式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画作并提出问题,《捣练图》共描绘了几个场景?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回答出,画作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教师总结:捣练、织修、熨烫。

2.教师引导学生继续鉴赏《捣练图》并提问:画作中哪里最富有生活情趣?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图中小孩屈身来回穿梭于白绢下很有趣。

教师总结:这个细节非常真实和生动,是画家对生活细心观察善于表现的结果。

3.教师展示《韩熙载夜宴图》引导学生鉴赏并思考:这幅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进行回答,共分为5部。

教师总结:南唐后主李煜让画家去窥探大臣的生活,以了解大臣的为人。

整幅画采用了我国传统表现连续故事的手法,随着情节的进展而分段,用屏风为间隔。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第一篇: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

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

(2)教学要点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2.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

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3.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5分钟)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活》②出示字幕:《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课时(2)复习导入(2分钟)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6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

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人间生活(第1课时)(3)新课讲授,创设情景(28分钟)①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第一章:人间生活的美术表现1.1 教学目标1.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

1.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和分析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鉴赏能力。

1.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多样性,激发对美术的热爱。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1.2.1 教学重点:欣赏和分析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了解其表现手法和特点。

1.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中感受人间生活的美好和多样性。

1.3 教学准备1.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作品图片、画册等。

1.3.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教师展示一些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1.4.2 新课内容:教师简要介绍人间生活主题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如人物描绘、场景布置等。

1.4.3 欣赏与分析:学生欣赏和分析教师提供的美术作品,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生活细节和情感表达。

1.4.4 实践环节:学生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选择一幅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作品进行临摹或创作。

1.4.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点和改进之处。

第二章:人间生活的美术创作技巧2.1 教学目标2.1.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和指导,培养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能力。

2.1.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人间生活,提升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学习人间生活主题的美术创作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创作技巧生动地表现人间生活。

2.3 教学准备2.3.1 教具:多媒体设备、美术创作技巧相关书籍、示范作品等。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湘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能够运用这些技巧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人间生活。

4.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学会相互欣赏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感知生活的美好。

3. 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绘画基本技巧,能够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绘画技巧生动表现人间生活的场景。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绘画材料等。

2. 学生准备绘画作品展示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人间生活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学习:教师讲解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示范绘画过程。

3.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技巧,自行创作人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4. 作品展示: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相互欣赏和评价。

5. 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品展示和学生的互动表现,评价学生在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方面的进步。

2.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绘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画家或艺术家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绘画经验和创作心得,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拓宽审美视野。

3. 开展绘画比赛或展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自信心。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绘画技巧。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

《人间生活》教案【教材】: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四课)【课题】: 人间生活【课型】: 鉴赏评述【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安排】第一课时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第二课时讲述外国美术的发展情况。

了解欧洲文艺复兴以及17、18世纪绘画创作观念的演变;了解有代表性的日本浮世绘作品。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艺术家们对世俗生活的关注,美术创作上产生的新变化。

2、让学生理解中国隋唐到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及所体现的社会观念。

3、让学生灵活运用多种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懂得运用多种鉴赏方法以书面、口头等语言描述、分析、评价中国人物画的艺术特点。

【解决方法】本课为了帮助学生体会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具体活动要求。

1、第一、二个作品侧重于从宏观角度,让学生了解唐代时期贵族的生活方式。

体现了唐朝人的审美观念及作品创作特点。

2、第三个作品侧重于从个人的角度去体会艺术家如何表现在生活中的细节,让学生在课前查资料的基础上,描述宋代时的生活状况,并结合《清明上河图》进行作品解读,直观的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

【教具准备】PPT多媒体课件唐宋生活相关的影音、资料、诗词片断【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创设乐曲渲染(生)聆听(梦江南伴奏)(师)艺术家们把世俗的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

他们的灵感来自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所表现的内容生动自然。

虽然早在汉代的画像砖上保留着很多生动的生活劳作场面,但它不是为生人而作;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是依据文学作品而创作;而真正把人间生活作为美术创作主题应是从唐代开始。

出示课题:人间生活(设计意图:通过优美的旋律,营造一种能引发学生思绪的遐想,有如回归到遥远的年代.从而进入到本课做好铺垫。

)二、新课内容:(师)简明介绍唐代人物画发展情况\代表画家阎立本.张萱.周昉等。

作品一:评析唐代张萱的《捣练图》(师):A)画家介:张萱,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人间生活

人间生活

《人间生活》教案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和热爱生活的情感2、提高审美能力。

认识和了解作品。

掌握相关美术知识。

3、启发学生思维,探讨交流自身情感与思想的表达形式。

教学重点:1、画家如何在画中融入生活情趣。

2、作品如何记录生活、反映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程序:一、情景导入活动一、诗歌诵读,情景感受活动二、欣赏比较,导入作品《捣练图》。

二、欣赏《捣练图》活动三、收集作品的相关知识,填写表格。

重点分析“画幅形式”和“组成部分”。

活动四、分析唐朝妇女的外貌特征。

活动五、学生模仿画中人物,演绎熨烫场景。

小结,作品是怎样在画中融入生活情趣的。

三:欣赏《韩熙载夜宴图》活动六、影视作品欣赏、了解历史、感触《夜宴》场景活动七、收集相关资料,填写表格。

重点分析:1、画面结构:屏风和床榻的使用具有一和中特殊的微妙意义。

它们作为人物活动的道具,一方面起到分隔画面,使每段独立成章的作用;另一方面又把各段连贯起来,使全卷成为统一的大画面。

这种处理手法,比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长卷画又进了一大步。

2、画面5段场景的欣赏。

画家对于不同的人物,根据他们不同的身份和年龄,刻划出各自不同的姿态、性格和神情,显示出不同凡响的画艺;整幅画卷交织着热烈又冷清、既缠绵又沉郁的氛围,在醉生梦死的及时行乐中,隐涵着对生活的失望,而这种心情,反过来又加强了对生活的执着和向往。

活动八、讨论名画背后的故事1、韩熙载是历史上真实人物吗?画中哪位是韩熙载?重点分析韩熙载外貌形象的刻画。

2、画中描绘的是贵族的私密生活,这幅画又是怎样画成的呢?3、韩熙载在夜宴中是怎样的内心世界?重点分析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活动九:拓展思考:结合现代美术作品,理解韩熙载夜宴图的艺术价值。

建议学生课后用作文的形式,将自己对《韩》的感悟写下来。

活动十:动手画。

《校园生活》长卷图四、课堂小结:。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教学设计

美术《人间生活》教案、教学设计《人间生活》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展示学习任务】1、教师问:古时候在没有摄影摄像的条件下,要非常直观而形象的反映他们的生活状态会用到什么方式?学生答:………2、导入课题,展示学习任务。

二、【人间生活作品】“仕女画”代表作《捣练图》(宋摹本)中国画绢本唐张萱(1)自主学习并思考什么是练?唐朝人的审美风尚是怎样的?(2)合作探究在《捣练图》里艺术家融入了哪些与现代生活相近的细节?你觉得哪个生活片段最有趣味呢?捣练环节、织修环节、熨烫环节中分别指出哪些动作最传神?“宫廷贵族画”代表作《韩熙载夜宴图》中国画绢本五代顾闳中1、自主学习并思考(1)感受一下这是什么乐器的声音?(2)哪个是韩熙载? 画家表现韩熙载是怎样的动态和心情?(3)画中不同人物身份的动作表情,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4) 大家从画面中再找找还有哪些人物在专注地倾听音乐?(5)作品中歌女等女性形象在画面中的比例说明了什么?2、合作探究五个段落中韩熙载都出现一次,服饰、动作各不相同,为什么表情都是一样呢?“百姓生活画”代表作1、展示动画版《清明上河图》,让学生欣赏,每组选一个人把了解到的画面内容说出来。

2、自主学习并思考作者凭借什么把《清明上河图》画的如此真实逼真?三、【经典欣赏】现代陈丹青和艾轩的作品四、【课堂回顾】贵族生活A、贵族仕女生活张萱《捣练图》B、贵族官员生活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平民生活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五、【知识小结】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画家永恒的主题,没有画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和细致入微的深入观察,画家是不可能表现出的这么生动的“生活”画面的。

六、【课后拓展】请同学们画一幅画,内容是表现我们身边的生活,比如:班会、我们的美术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人间生活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人间生活美术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人间生活美术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式;
3. 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欣赏美的能力;
4. 通过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人间生活美术的定义和作用;
2. 人间生活美术的基本原则:真实、自然、和谐;
3. 人间生活美术的表现方式:画面构图、色彩运用、材料选择等;
4. 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和学习人间生活美术的表现方式。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精美的艺术品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人间生活美术
的兴趣,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美的观点。

2. 新知讲解(10分钟)
解释人间生活美术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探讨美术在我们日常生
活中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10分钟)
展示一些有关人间生活美术的画作,分析其构图、色彩运用和材料
选择,让学生理解人间生活美术的基本原则和表现方式。

4. 实践活动(30分钟)
让学生动手实践,可以选择以下活动之一:
a.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绘制一幅表现真实、自然、和谐的人间生活画作;
b. 制作一个小手工品,运用人间生活美术的原则和方式,展示真实、自然、和谐的美感。

5. 展示和分享(10分钟)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

6. 总结和拓展(5分钟)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回顾学到的知识。

同时,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人间生活美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特点和应用。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参与度;
2. 评价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构图、色彩运用和材料选择是否符合人间生活美术的原则;
3. 根据学生的作品展示和分享,评价学生对人间生活美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人间生活美术的概念、原则和表现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实践活动在创作中运用这些知识。

同时,通过展示和分享,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得到了促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全面地体验和学习人间生活美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