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PPT文档资料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2019版163页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全文目录: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1 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2 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干预管理3 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第二章脑卒中的二级预防1 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2 脑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措施第三章卒中单元第四章脑卒中的院前处理第五章急诊诊断及处理第六章常见脑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2 脑梗死3 脑出血4 蛛网膜下腔出血5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第七章脑血管病的外科治疗第一节出血性脑血管病第二节缺血性脑血管病第八章脑血管病的血管内介入治疗第一节颅内动脉瘤第二节脑动静脉畸形第三节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第九章主要并发症的处理1 颅内压增高2 血压的调控3 肺炎及肺水肿4 血糖改变5 吞咽困难6 上消化道出血7 尿失禁与尿路感染8 脑卒中后抑郁与焦虑状态9 心脏损害10 急性肾功能衰竭11 水电解质紊乱12 深部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13 脑卒中继发癫痫14 压疮15 体温异常第十章脑血管病的护理1 急诊常规护理2 昏迷的护理3 瘫痪的护理4 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5 压疮的护理第十一章脑血管病的康复第一节脑卒中康复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主要神经功能障碍的康复附录Ⅰ脑血管疾病分类(1995年)附录Ⅱ常用脑卒中量表附录Ⅲ相关疾病临床常用药物参考第一章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概述)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系指发病前的预防,即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主动地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从而达到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的目的。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只有一级预防才能降低疾病的人群发病率。
所以对于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的脑血管病来说,重视并加强开展一级预防的意义远远大于二级预防。
第一节我国脑血管病的流行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的明显改变,加之迅速到来的人口老龄化,导致国民的疾病谱、死亡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目前脑血管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PPT课件

----健康知识普及讲座
2
脑中风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 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 就有1人死于中风
• 中风已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3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心脑血管病 传染病
1957
1963
1975
1980
1985
1990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年 性
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别: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17
脑中风的危险因素?
------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发生过中风或TIA史
<80
正常高值
高血压 1级高血压(“轻度” ) 2级高血压(“中度” ) 3级高血压(“重度”
120~139
≥140 140~159 160~179 ≥180 ≥140
80~89
≥90 90~99 100~109 ≥110 <90
24
)
高血压
建 议:
1、进一步强化健康教育,使居民普遍提高KAP(知识、态度、 行为)水平; 2、各级医院应尽快建立成年人首诊测量血压制度; 3、积极创建示范社区,筛查、建档、随诊高血压患者; 4、成年人应经常测量血压,一般至少每年需测量一次, 高血压患者每2~3个月至少测量一次; 5、对早期或轻症患者首先选用非药物治疗。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3、男性饮酒者每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 <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优选】脑血管病的一级二级预防PPT资料

动,2~33个、月血糖男控制性仍不饮佳,应酒使用者药物每治 天喝白酒应<50ml(一两),啤酒
<640ml(一瓶),葡萄酒<200ml(四两);
女性饮酒量应减半,孕妇禁止饮酒。
卒中
肥胖与
• 定义:(西方人)BMI≥30,(中国)BMI≥28 • 研究:男性肥胖者发生卒中的相对危险度
为 BMI 27~28.9, 相对危险度为 BMI 29~31.9, 相对危险度为 BMI ≥32, 相对危险度上升为
吸烟
建 议: 1、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 2、尽快制定合理的公共场所吸烟法规; 3、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人群干预力度。
血脂异常
➢ 近年国内外几项大的临床试验证实,应用他汀类降 脂药物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可 使缺血性卒中发生的危险减少19%~31%
➢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 <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
(1个“drink”相当于11-14g酒精含量)
饮酒
吸烟是脑卒中独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对
缺血性卒中更是确定的危险因素
2、喝酒者应适度,不可酗酒;
肥胖与卒中 血脂异常 措施
建肥胖 议: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血清胆固醇水平过低时(<160mg/dL),可增加出血性卒中的危险。
伴有糖尿病
<130/85mmHg
降压目标
一般成人 伴有糖尿病 伴有肾脏疾病
<140/90mmHg <130/85mmHg <125/75mmHg
*原则:应注意降压不要过急过快
防治高血压的非药物措施
措施
目
标
减重 膳食限盐
减少膳食脂肪
增加及保持适当的 体力活动 保持乐观心态和提 高应激能力
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3)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mmHg或舒张压80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I级推荐, A级证据);如伴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 肾病者,应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4)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且出 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目 标值范围在2-3)(I级推荐,A级证据);如有条件也可选择新 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或依度沙班 (B级证据);但对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15ml/min) 者或透析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使用上述几种新型 抗凝剂(C级证据)。
大医精诚 厚德至善
滨州市人民医院
Binzhou People's Hospital
一、高血压
(4)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 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 患者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 的药物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5)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 (I级推荐,A级证据);伴糖尿病或蛋白尿肾病的高血压患者 应进一步降低至130/8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65-79 岁老年人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90mmHg,如能耐受,还应 进一步降低至<140/9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80岁的 老人血压一般降至<150/9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
(3)糖尿病患者的血压≥140/90mmHg时应开始使用药物降压 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 标应低于130/80mmHg(II级推荐,B级证据)。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要点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要点脑血管病是一个对国民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
目前,我国脑卒中的流行状况仍然处于高峰期,导致了巨大的疾病负担。
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约有2.7亿,糖尿病患者约有1.1亿,血脂异常患者约有1.6亿。
这些高风险人群的数量还在持续攀升。
因此,加强和重视患者首次发病前的一级预防是减少脑血管病危害和疾病负担的最有效方法。
即针对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积极地进行早期干预,努力减少脑卒中的人群发病率。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和遗传因素。
年龄增长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风险累计效应以及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增加,显著提高了缺血性卒中和脑出血的发病风险或发病率。
男性在各年龄段脑卒中、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的患病率、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均高于女性,但在80岁以上年龄组女性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和脑卒中死亡率高于男性。
种族也会影响脑卒中的风险,与白种人相比,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稍高,并且出血性卒中的比例也相对较高。
遗传因素也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家族史可以帮助识别脑卒中高风险个体。
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在我国,73%的脑卒中负担与高血压有关。
高血压和脑卒中之间存在强烈的、连续的、一致的、独立的相关性。
即便是在正常血压范围内,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也越大。
因此,预防高血压至关重要。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患有糖尿病的人患脑卒中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1倍以上,而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死于脑卒中。
为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微血管并发症,XXX建议将普通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降至<7.0%。
目前认为,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可以明显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包括脑卒中。
因此,推荐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状态。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改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或采用胰岛素治疗。
最新2019-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PPT课件

度平均为2.5(1.8~3.5) 另有几项研究结果,报告其相对危险度为
5~5.7 吸烟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肯定危险因素,其
相对危险度为2.5~3.5
1
2
3
4
5
吸烟与脑卒中
建 议:
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劝吸烟者戒烟;
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人群干预力度。
危险度减少68%。
1
2
3
心 脏 病
非瓣膜性房颤危险分层与脑卒中发生率
高危因素 危险分层 脑卒中发生率 (%/年) 曾患TIA或卒中 <65岁, 无其他危险因素 1.0 高血压 <65岁, ≥1个其他危险因素 4.9 糖尿病 65~75岁, 无其他危险因素 4.3 65~75岁, ≥1个其他危险因素 5.7 高 龄 >75岁, 无其他危险因素 3.5 >75岁, ≥1个其他危险因素 8.1
中危及低危患者:至少每6个月随访一次 药物治疗3个月后为达到降压目标时,若无明显
高危及很高危患者:至少每3个月随访一次
如有明显不良反应,改用另一类药物或加用其
不良反应,可加用另一类药物合并治疗
各类患者都应强化改善生活方式
他类药物合并治疗
贰
壹
叁
高血压患者的随访
• 心房纤颤者发生脑卒中危险增加5 倍
04
• 心脏病 • 颈动脉狭窄
03
• 高血压 • 血脂异常
02
• 性别 • 酗酒
01
• 年龄 • 吸烟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1)
• 肥胖 • 缺乏合理运动
4
LDL≺160mg/dl, ≺130mg/dl, ≺100mg/dl
6
建 议:
血 脂 异 常
糖尿病患者较非糖尿病人群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提早10~20 年。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ppt课件[文字可编辑]
![脑血管病的一级预防ppt课件[文字可编辑]](https://img.taocdn.com/s3/m/76b1296c80eb6294dc886c67.png)
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ppt课件
7
7
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将脑卒中的风险增加 1 倍以上,而大约 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糖尿病患病期间 同样增加非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患病期间每年增加3%)。
ppt课件
8
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I级推荐),必要时测 定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浆白蛋白或糖耐量试验。
07
因素
06 05
吸烟、饮酒、缺乏 运动锻炼、睡眠呼
紊乱
03
房颤、其他心脏病、 高凝状态
04
肥胖、代谢综合征、 遗传因素
口服避孕药、绝经 后激素治疗
饮食和营养、同型 半胱氨酸血症
ppt课件
5
5
高血压
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升高关系密切, 高血压是脑卒 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和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是连续、分级、一致、独 立、可预测的,而且在病因学上有显著性; 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0》指出,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收缩压 每升高10mmHg(1 mmHg=0.133 kPa),脑卒中的相对发病危险增加 49 %;舒张压每升高5 mmHg,脑卒中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6%。
12
12
代谢综 合征
高同型 半胱氨 酸血症
(治1)疗代2谢个综方合面征给患予者积应极从主改动变干生预活,方针式对和代药谢物综 合征的各个独立疾病进行管理(I级推荐)。
(同2)危药险物因治素疗,应实根施据个患体者化的治具疗体(情包况括,降针低对血不压、 调节血脂、控制血糖及抗血小板治疗等)。
(类1)、普肉通类人、群鱼(非类妊和娠加、工非过哺的乳强期化)应谷通类过满食足用每蔬日菜推、荐水摄果人、叶豆酸 (能40有0u助g于/d)降、低维脑生卒素中B6的(1发.7生m风g/险d)和(Ⅱ维级生推素荐B,12B(级2.4证u据g/d)。),可
2019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 PPT

推荐级别:
Ⅰ级推荐 Ⅱ级推荐 Ⅲ级推荐 Ⅳ级推荐
证据级别:
A 级基于A级证据或专家高度一致的共识; 基于B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基于C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基于D 级证据和专家共识;
多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Meta分析或系统 评价;多个RCT或1个样本量足够的RCT; 至少1个较高质量的RCT; 未随机分组但设计良好的对照试验,或设计良好 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 无同期对照的系列病例分析或专家意见。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一、危险因素管理
(一)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年龄、2.性别、3.种族、4.遗传因素 、5.出生体重。
(二)可干预的危险因素:1.高血压、2.吸烟、3.糖尿病、4.心房颤 动、5.其他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无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6.血脂异常、7.无症状颈动脉狭窄、8.饮食和营养、9.缺 乏身体活动、10.超重与肥胖、11.代谢综合征、12.饮酒、13.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4.口服避孕药、15.、绝经后激素治 疗16.睡眠呼吸暂停、17.高凝状态、18.药物滥用、19.炎症和 感染、20.偏头痛。
2. 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防控 ASCVD的首要干预靶点。根据 ASCVD风险设定LDL-C的目 标值;极高危者LDL-C<1.8mmol/L; 高危者LDL-C< 2.6mmol/L(I级推荐,B级证据)。 LDL-C基线值不能达标 者, LDL-C水平至少降低50%(Ⅱ级推荐,B级证据)。极 高危者LDL-C基线水平如果能够达标, LDL-C水平仍应降低 30%左右(I级推荐,A级证据)
发布者:中华医学会(中国顶级医生的学术交流平台) 系列杂志社,根据医学学术前沿发展;
治疗决策的指导:是系统地制定出的,帮助临床医生和 患者根据特定临床情况做出恰当决策的指导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推荐意见
(1)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 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浆白蛋白或糖耐量试验。
(2)糖尿病患者应改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 炼。2~3个月血糖控制仍不满意者,应使用口服降糖药或 胰岛素治疗。
(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应严格控制血压在140/90 mmHg以下,可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进一步降低。
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
• 研究证实,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的上升与血压 升高关系密切,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 ,血压和脑卒中风险的关系是连续、分级、一致 、独立、可预测的,而且在病因学上有显著性; 血压越高,脑卒中风险越高。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指出,在控制其他 危险因素后,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的 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9%;舒张压每升高5 mmHg ,脑卒中相对发病危险增加46%。
• 美国糖尿病协会已经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降为<7.0 %,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微血管并发症。
• 目前认为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可以明显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 发生,并发症中包括脑卒中。
• 但医学研究委员会/英国心脏基金会的心脏保护研究发现 ,高风险患者在现有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能使 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24%;贝特类药物治疗与脑卒 中风险降低无显著相关性。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死因首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 2019--2019年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 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至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
• 急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单病种致残率最高的疾病, 其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给社会、家庭和患 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和巨大的痛苦。
高血压
• 高血压的治疗目标主要是提高控制率以减少脑卒中等合并 症的发生。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的达标同等重要,但重点 应放在收缩压的达标上。
•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防治高血压非常重要,特别是正常血压 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89mmHg) 建议应用非药物或调整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压。
其他心脏病
• 除心房颤动外,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也可能增加脑 卒中的危险。有分析报道,阿司匹林联合华法林 比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更能降低死亡、非致死性心 梗与非致死性血栓栓塞性脑卒中的风险,但是大 出血风险却可加倍。
• 心率增快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的重要预测因 素和预后不良的标志。对于高血压患者,心率 >80次/min即应启动干预治疗,靶心率应设为60 ~75次/min。B受体阻滞剂是心率控制的首选用 药
(4)糖尿病患者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 调脂药可有效降低脑卒中的风险。不推荐他汀类药物与贝 特类药物联合应用预防动可以增加脑卒中风险的4~5 倍。
(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心房颤动的 人群发病率为0.77%,男性略高于女性。
(3)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达12.1%, 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明显高于非心房颤 动人群的2.3%
学习: 中国脑血管病 一级预防指南2019
合肥工业大学医院:刘安银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
预防指南: 首位死因 致残率 主要危险 因素
推荐意见 高血压 吸烟 糖尿病 心房颤动 其他心脏病 血脂异常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推荐意见
缺乏身体活动 饮食和营养 肥胖 代谢综合征 饮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口服避孕药 偏头痛 阿司匹林用于脑卒中 的一级预防
• 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 个月效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一旦患者 开始应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需按时随诊,及时调整用药 或剂量,直至达到目标血压水平。
• 最近证据指出除血压均值增高可引起脑卒中风险增加外, 个体血压的变异性也会导致其风险增加
高血压推荐意见
(1)高血压患者应严格监测血压,规律药物控制治疗,及时调整用 药剂量。积极推荐家庭自测血压以促进血压控制。
(4)正常血压高值者(收缩压120~139 mmHg或舒张压80~ 89mmHg)应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并每年筛查高血压;如其伴有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或慢性肾病者,应给予抗 高血压药物治疗。
(5)若能有效降压,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应推荐以降低脑卒中风险 具体药物选择应基于患者特点和药物耐受性进行个体化治疗。
(2)早期或轻度高血压患者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3个月效 果仍不佳者,应加用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中度以上高血压患者 除应改进饮食习惯和不良生活方式外,应进行持续、合理的药 物治疗
(3)降压目标:普通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降至<140/90mmHg;伴 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依据其危险分层及耐受性还可进一 步降低。老年人(≥65岁)收缩压可根据具体情况降至<150 mmHg;但如能耐受,应进一步降低。
• 国内有研究指出,戒烟可使脑卒中和其他心血管 事件的发生风险迅速降低,可降至接近却无法达 到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吸烟推荐意见
(1)吸烟者应戒烟; (2)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 (3)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主动与被
动吸烟危险性的认识。
糖尿病
•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以将脑卒中的 风险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 脑卒中。糖尿病患病期间同样增加非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 (患病期间每年增加3%)。对于那些糖尿病前期患者,空腹 高血糖水平与脑卒中的风险相关。
心房颤动推荐意见
(1)40岁以上的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 动。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 治疗。对于年龄>65岁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 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进行 心房颤动筛查。
(2)应根据心房颤动患者的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 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否可以进行 必要的抗凝监测,决定进行何种抗栓治疗。
吸烟
• 吸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强有力的危险因素, 可使其风险增加近1倍,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 增加2~4倍。研究证实被动吸烟同样也是脑卒中 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其风险几乎是主动吸烟的2 倍
• 去除年龄、性别、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史的 影响后,长期被动吸烟者脑卒中的发病风险比不 暴露于吸烟环境者的相对危险增加1.8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