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预防指南看心血管一级预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ppt课件全篇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保健ppt课件全篇
17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
黄”指黄色蔬菜如胡罗卜、红薯、南瓜、玉 米、西红柿。
“绿”是指绿茶,绿茶含茶多酚最多,有较 强的抗氧自由基、动脉粥样硬化和防癌作用。
“白”是指燕麦粉和燕麦片,据北京心肺血 管医疗研究中心证实每日50克燕麦片煮粥, 能使血胆固醇平均下降39mg%,甘油三脂下 降mg76%。
便秘 大便秘结排便时增加腹压影响心脏,诱发冠心病急性 发作,故平时应多吃水果和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及蔬菜, 以保持大便通畅。
14
中老年健康保健知识
合理饮食 参考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可概括为两句
话:第一句话是 1、2、3、4、5。第二句 话是红、黄、绿、百、黑。 (一)、1、2、3、4、5
– “1” 是指每日一袋牛奶,宜长期坚持饮用。 可补钙、降低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及动脉粥 样硬化。
项 目 建议控制水平
警惕水平
冠心病危险水平
总胆固醇 <5.18 mmol/L
5.18-6.21 mmol/L >=6.22 mmol/L
甘油三酯 男:0.45-1.81mmol/L 女:0.40-1.53mmol/L
高密度脂蛋 >0.25mmol/L
白胆固醇
低密度脂蛋 <3.37mmol/L
白胆固醇
心脑血管疾病 的预防保健
1
2
引言
• 中年以后的主要心血管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和 脑卒中。 •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发病率不断上升,其死亡 率在人口总死亡中占40%。每年全国死于心脑血管 病者约200余万人。 •
3
•怎样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呢?
• 一、血压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头号原因。要知道自己的血 压,每年至少测量2次,如果有高血压务必咨询医师, 使其得到控制。 •高血压的诊断必须以非药物状态下二次或二次以上 非同日多次重复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心血管疾病PPT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心血管疾病PPT培训课件精选全文
0
64.08 63.42 60.90 59.70 55.35 52.03 49.95 46.19 45.14 44.74 43.23 41.00 39.69 39.29 39.16 36.79 34.56 33.53 32.86 31.25 31.01 30.85 30.67 29.57 29.10 28.87 28.49 28.39 28.34 27.87 27.61 25.68 24.95 24.07 23.68 20.85 15.48 13.11
9
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
➢ 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 ➢ 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 ➢ 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 ➢ “城乡差别” 缩小 ➢ 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
涨过快
10
第二节 高血压
• 流行特征 • 影响因素
11
• 高血压(hypertension)
全人群策略
✓ 对象:全社会人群或全体社区居民 健康教育 卫生宣传 具体指导
56
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防治策略
心血管病是多个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危 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大部分 相互作用是互补(协同作用) (图21-4 ) 。 进行总体危险评估和对不同危险水平患者进 行防治的基本原则和策略(图21-5 ) 。
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 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
37
➢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 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 龄的增长而上升。
性别分布 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 普遍高于女性。
种族分布 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 病情况有明显差异。
38
影响因素

《心血管病防治》课件

《心血管病防治》课件

社区干预
通过社区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 居民对心血管疾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
对高危人群进行定期筛查,及早发现 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
一级预防与二级预防
一级预防
针对尚未患病的人群,通过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健康状况来 降低患病风险。
二级预防
针对已经患病的人群,通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和管理来控 制病情进展和预防复发。
公众健康教育
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针对不同人群制定个性化 的健康教育计划,提高公 众对心血管病的认识。
开展健康宣传活动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开展 心血管病防治宣传,普及 科学知识。
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公众养成健康的生活 方式,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
专业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提高心血管病防治领域的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
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的创新发展。
举办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为心血管病防治工作者提供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机会,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水肿
下肢、腹部或面部的水肿,可 能是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诊断方法与流程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的症状、家 族史、生活习惯等。
体格检查
测量血压、心率、心 肺听诊等。
实验室检查
检测血液中的心肌酶 、肌钙蛋白等指标。
心电图检查
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 化,用于诊断心律失 常和心肌缺血。
影像学检查
如超声心动图、心脏 CT或MRI等,用于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 。
诱因
劳累、情绪波动、不良生活习惯等可 诱发心血管病。
02
心血管病的症状与诊断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5课件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5课件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5]
已证明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
AHA二级预防综述列出了推荐的评估,操作和危险因素目标值 有效措施包括: -降低胆固醇(4S, CARE, LIPID, HIT) -降低血压(HDFP, HOT) -抗血小板药物(Antiplatelet Trialists Collab) -吸烟(CASS) -糖尿病疗法和运动(生活型态心脏试验 ,Hdidelberg)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5]
美国社区干涉实验所用的方法
大众传媒,宣传册和直接的邮件 竞赛和辩论 放映 分组和直接教育 学校计划和工地干涉 医师和医疗设置计划 杂货店和餐馆项目 教堂干涉 政策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5]
个人和高危险群法
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一级预防手册(1995)和二级预防手册(2001修订版)提供了一些关于特定危险因素的建议,如危险因素的评估、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药物干涉 社区和医疗卫生设施中存在的差距阻碍了危险的有效下降 与CVD预防相关的服务调查表明降低胆固醇的疗法,戒烟和其它一些减少危险的措施其结果堪忧
体育锻炼: 最低目标 每周3-4天,每次30分钟 每日最佳
估计风险,有引导处方的运动测试最宜。 鼓励最低30-60分钟的运动量,每日最佳,或至少每周3-4次(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其它有氧运动)每次在日常生活方式中逐渐增加运动量(如,工作间隙散步,进行园艺工作,或家务)。建议对中等或高危病人进行医疗监督计划。
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5]
对有冠状动脉和其它血管疾病的病人的二级预防:最后更新2004
目标
推荐干涉
吸烟: 目标 完全戒掉
评定烟草的用量。强烈建议病人和家人停止吸烟,并避免被动吸烟。如果可能,提供咨询,药物疗法,包括尼古丁代替品和安非他酮,以及正式戒烟程序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解读PPT课件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基层版(2023)》解读PPT课件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
阿司匹林作用机制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 血栓形成,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适用人群
对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如高血压 、糖尿病、高血脂等患者,以及具有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阿司匹林 可作为一级预防用药。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简介
氯吡格雷
氯吡格雷是另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减少血栓形成。与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 具有更高的抗血小板活性,但出血风险也相对较高。
03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与实践
合理膳食建议及营养搭配
均衡饮食
推荐摄入多种食物,包 括谷类、蔬菜、水果、 豆类、坚果、鱼肉禽蛋 等,保持食物多样性。
控制盐摄入
减少高盐食品的摄入, 如腌制食品、加工肉类 等,以降低高血压风险

控制糖摄入
减少高糖饮料和食品的 摄入,以降低糖尿病风
险。
适量运动锻炼推荐
有氧运动
血脂异常
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是动脉粥样硬化的 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代谢紊乱,易导致血管病变。
主要危险因素介绍
吸烟
吸烟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肥胖
肥胖患者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缺乏运动
长期缺乏运动可导致心肺功能下降,增加心血管病风险。
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可能会增加出血风 险,因此需要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血小板 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副作 用。同时,对于出现胃肠道不适、过敏反 应等异常情况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
06
总结与展望
本次指南更新内容回顾
更新了心血管病风险评估方法

最新大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幻灯片课件

最新大会——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幻灯片课件

更适合中国人群
缺血性心血管病10年发病危险度评估表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31(12):893-901
重视心血管疾病危险评估
40岁以上个体应至少每5年进行 一次危险评估
有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个体,应 每年进行一次危险评估。
对绝对风险低的个体推荐使用“ 心血管疾病相对危险评估量表”
有效的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措施
大会——心血管疾病一级 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内容
(一) 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需前移 (二) 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心血管疾病防治从一级预防开始
一级预防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害的根本措施
冠心病发生率
冠心病死亡率
脑卒中发生率
脑卒中死亡率
83~89% 78~85% 70~76%
65~73%
Lancet 2003, 362:271 美国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
ACCP 8 2008年ACCP第8版《抗栓和溶栓治疗指南》 专门设置了冠心病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部分
心血管疾病防治战线需前移
一级预防是最有效的疾病防治手段 一级预防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中国专家一级预防共识应运而生
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
2009年由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和 《中华内科杂志》共同发起,心血管科、神经 科、外周血管科以及肾内科专家共同讨论
卒中/TIA
各国指南 AHA/ACC/ASA和ESC 等 PAD
阿司匹林+缓释潘生丁 氯吡格雷
西洛他唑缓解症状
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匹林一级预防试验
2008
J-PAD 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显著降低
2005
女性健康研究WHS 首次脑梗死下降24%
2001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ppt课件

心脑血管疾病预防ppt课件

• 高血压患病率 • 血脂异常 • 糖尿病
空腹血糖受损
• 肥胖
超重
• 烟民
被动吸烟
1.6亿 1.6亿
2000万 2000万
6000万 2亿 3.5亿 9亿
死于高血压导致的脑出血
抗高血压药物
传统降压药物与安慰剂相比
收缩压 10 ~12mmHg 舒张压 5 ~6mmHg
脑卒中的发生率
40% (与预期相等)
Surgeon General’s Report.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 2004. 2. Sandler DP, et al. J Natl Cancer Inst. 1993;85(24):1994-2003. 3. Crane MM, 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1996;5(8):639-644
控烟工作看似平凡简单
衷心地希望在坐的各位能成为 控烟先驱
少量饮酒
• 男性
白酒 葡萄酒 啤酒
<1两/天

<2两/天

<300毫升/天 一
一 二 三 ”

女性则减半量,孕妇不饮酒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控措施和目标
生活方式改变
戒烟限酒 合理饮食 有氧运动 心理平衡
0吸烟 管好嘴 迈开腿 好心态
饭吃八成饱 日行万步路 多饮茶 少喝酒 不吸烟
全球每年死于血管疾病的人1700万
全国心脑血管疾病病人数的高达上亿人
心脑血管疾病死亡
World Health Report
2000年
2020年
17,000,000
(占各种死亡的1/3)

心血管病防治健康教育ppt课件精选全文

心血管病防治健康教育ppt课件精选全文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心理不平衡(最重要)
3
心血管健康心理平衡建议:消除嫉妒、愤怒等心理不 平衡因素,如正视和别人的差距、充分发挥自己的优 势、积极乐观、开朗大方;遇事保持冷静、放松(比 如作深呼吸);日常生活中做到量大、不争、和气、 助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心态 等
第一部分 心血管病一级预防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糖尿病
➢ 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达3000万,贵阳市云岩区黔灵镇糖 尿病患病率达4.74%
➢ 空腹血糖大于7.0mmol/L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 称为糖尿病
➢ 糖尿病高危人群:年龄超过50岁;有糖尿病家族史; 超重 肥胖者;以往有妊娠糖代谢异常或巨大胎儿史,出生婴儿 体重大于4千克;患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早发性冠 心病(男性55岁以前,女性65岁以前);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
心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预防
高血压
血压易受环境、 活动、情绪及 用药不规则等 多种因素影响 而发生波动, 因此高血压病 人要经常测量 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治疗误 区:以自我感觉来估 计血压的高低、血压 一降或无症状立即停 药、降压过快过低、 单纯依赖降压药不作 危险因素干预等
原发性高血 压患者只有 长期坚持服 药和定期监 测血压才能 把血压控制 在正常范围
心血管病概况
心血管病特点
➢ 少数可根治、多数不能根治只能终生治疗
心血管病的影响
➢患者本人受罪、生活质量差、工作效益低,家人受累
心血管病概况
心血管病的预防
➢ 多数人不注重预防,导致心血管病过早缠身 ➢ 医学证实: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或控制的 ➢ 卫生经济学家认为,心血管病不但可以预防和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染性疾病
Lancet 2013; 381: 1987–2015
.
3
CVD治疗手段日益改善, 但心血管患病却“越治越多”
2001年至2011年10年间,全国冠脉介入年例 数从2.7万例增加45.3万,增加了17倍1

近10年间( 2003~2013 ),全国冠心病患病 率从6.6%2升至12.3%2,增加了近一倍
近50年来,我国除吸烟率略有下降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CVD危险 因素患病率均快速增加,使得CVD“越治越多”
危险因素患病率
血脂异常 高血压
超重
吸烟 代谢综合征
肥胖
糖尿病
葛均波 IJC Heart & Vasculature 6 (2015) 25–31
.
5
我国成人心血管健康水平调查2015: 绝大多数合并危险因素,一级预防刻不容缓
N Engl J Med. 2007;356(23):2388-98
.
13
危险因素改善,英国CVD死亡持续下降
1980年以前,英 国冠心病死亡率 缓慢上升,趋于 平稳;1980年以 后20年里,吸烟、 血压、血脂等危 险因素改善,英 国冠心病死亡率 出现明显下降趋 势,到2000年减 少了68230例死 亡
Atherosclerosis. 2016 May;248:2-9.
.
9
JAMA. 2013 Sep 4;310(9):948-59.
我国ASCVD高危人群 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率不足
ASCVD一级预防患者符合阿司匹林适应证且服用阿司匹林的比例
高血压人群 ( n=938 )
糖尿病人群 (n=154)
10年CVD风险≥10%的人群 (n=1143)
问卷调查,纳入我国四省市533例7186例受试者,其中无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人群为5517例 糖尿病一级预防阿司匹林使用适应证为10年CVD风险≥10%
高血压使用阿司匹林适应证为ESC高血压指南推荐的高危CVD患者等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1;3(1):22-26
Chronic Diseases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 (2016) 102 e 109
.
7
跳出“越治越多” 的怪圈: 着眼CVD的一级预防,防病于未然
CVD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即心血管事件链)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动脉粥样硬化
心室扩展 心衰(HF) 终末期心脏疾病
.
10
主要内容
• 反思中国ASCVD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增加使CVD越治 越多
• 国外实践经验——从治到防,跳出越治越多的怪圈
• 迎接ASCVD从治到防的拐点——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重磅更新
.
11
防治CVD危险因素: 美国在1960~80s迎来CVD防治拐点
1900-1996年美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从新版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看防治未来
.
1
主要内容
• 反思中国ASCVD流行现状——危险因素增加使CVD越治 越多
• 国外实践经验——从治到防,跳出越治越多的怪圈
• 迎接ASCVD从治到防的拐点——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 重磅更新
.
2
ASCVD已成为我国首要死因
据Lancet最新GBD研究报道,中国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已逐渐超过传染性疾病,其中 心血管疾病也逐渐超越其他慢病成为死因之首
患者例数 冠心病患病率
1. ChinaPEACE研究,入选我国55家医疗中心2001~2011年间11241例性冠脉介入的患者
JAMA Intern Med. 2016 Apr;176(4):512-21
.
4
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6
“越治越多”的背后: ASCVD危险因素愈发常见,CVD发病水涨船高
2015年,一项对我国96,121例成人(≥20岁)调查发现,理想心血管健康(4项危险因素+4
0.2% 种健康行为全部合格)人群仅占
,绝大多数合并CVD危险因素
患者比例
0.2%
4项心血管健康因素包括 1. 不吸烟 2. 未经治总胆固醇<200mg/dl 3. 未经治血压<120/80mmHg 4. 未经治空腹血糖<100mg/dl
.
12
美国CVD死亡下降析因: 超四成归因于降压降脂等危险因素干预
美国1980~2000冠脉疾病IMPACT调查发现,20年来美国冠心病死亡下降 44%归因于危险因素的变化(血压血脂改善但糖尿病肥胖增加)
血脂降低 24%↓ 血压降低 20%↓ 吸烟减少 12%↓ 久坐改善 5.1%↓ BMI增加 4.0%↑ 糖尿病增加 7.0%↑
危险因素
糖尿病 高血压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死亡
只有通过对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才能从根本上减少ASCVD
Am Heart J. 1991 Apr;121(4 Pt 1):1244-63.
.
8
我国各种危险因素治疗率和控制率不佳
我国危险因素治疗率和控制率现状
CHINA-PEACE研究
CHINA-PEACE研究 Lancet. 2017 Dec 9;390(10112):2549-2558.
前十位死因
1990年
2010年
1. 下呼吸道感染* 2. 卒中(134万)
3. COPD
4. 先天畸形 5. 溺水 6. 新生儿脑病 7. 缺血性心脏病(45万) 8. 自我伤害 9. 早产并发症 10. 交通伤害
1. 卒中(173万) 2. 缺血性心脏病(95万)
3. COPD
4. 交通伤害 5. 肺癌 6. 肝癌 7. 胃癌 8. 自我伤害 9. 下呼吸道感染* 10. 食管癌
4项健康生活方式包括 1. 不吸烟 2. 理想的BMI 3. 锻炼达标 4. 健康饮食
J Am Coll Cardiol 2015;65:1013–25
.
6
我国一级预防人群:1/3为中高危
顾东风等对全国近35 万例无心血管病的一 般人群数据分析发现, 超1/3的一般人群为 CVD中高危*
风险评估根据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的风险评估量表进行划分,即根据血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腰围、肥胖、 家族史)、合并糖尿病进行评估;中高危指高血压+至少合并1个危险因素或≥3个危险因素或糖尿病患者
总心血管病 冠心病
从二战结束后到1960 年代,美国冠心病(图 中红线)发病率和死亡 率逐渐走高,并达到顶 峰
70~80年代,美国开展 了多项流调,如 Framingham研究,明 确了CVD危险因素, 并进行了大规模降压、 降脂等干预性研究,使 CVD发生率和死亡率 大幅降低
MMWR. 1999;48(30):649-6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