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通信工程专业导论第二讲PPT
合集下载
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导论 (2)

惠普创业的车库,如今已经被美国政府命名为硅谷 的诞生地。
17
北邮--历史沿革
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以天津大学电讯系、 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 讯专业为基础组建的,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原邮电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 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
• 2000年3月23日,贝尔实验室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新的 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由李大 维博士出任研究院院长。该机构先后与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建立了 6 个联合 实验室。
13
贝尔实验室
下一步发展目标 • 下一代光网络和数据网络 • 新一代通信软件 • 纳米技术 • 网络技术节能模式,网络能效
北邮—辉煌成就
2006年 宽带无线移动TDD-OFDM-MIMO技术
•概述:目前中国第1个实现峰值速率高达100 Mbit/s传输速率的宽带 TDD技术;第1个采用宽带TDD-OFDM-MIMO技术的E3G技术;同时, 基于该技术的硬件演示平台是国内首次研制完成的宽带TDDOFDM-MIMO技术演示平台。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现代密码学基础理论研究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彩色图像编码设备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电信管理网基础软件测试系统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1999年 2.5G全光通信系统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1999年 VPN业务管理的研究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27
14
贝尔实验室
成功之道
•自主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 •团队精神 •宽松的研究环境 •技术商业化
17
北邮--历史沿革
北京邮电大学创建于1955年,原名北京邮电学院,是以天津大学电讯系、 电话电报通讯和无线电通信广播两个专业及重庆大学电机系电话电报通 讯专业为基础组建的,是新中国第一所邮电高等学府,隶属原邮电部。
1959年和1960年北京电信学院及其附属中技部、邮电科技大学先后并入 北京邮电学院。1960年北京邮电学院被确定为全国64所重点院校之一。
• 2000年3月23日,贝尔实验室在北京成立了一个新的 研究机构――贝尔实验室基础科学研究院。由李大 维博士出任研究院院长。该机构先后与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及中国科学院建立了 6 个联合 实验室。
13
贝尔实验室
下一步发展目标 • 下一代光网络和数据网络 • 新一代通信软件 • 纳米技术 • 网络技术节能模式,网络能效
北邮—辉煌成就
2006年 宽带无线移动TDD-OFDM-MIMO技术
•概述:目前中国第1个实现峰值速率高达100 Mbit/s传输速率的宽带 TDD技术;第1个采用宽带TDD-OFDM-MIMO技术的E3G技术;同时, 基于该技术的硬件演示平台是国内首次研制完成的宽带TDDOFDM-MIMO技术演示平台。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2年 现代密码学基础理论研究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 彩色图像编码设备 邮电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 电信管理网基础软件测试系统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1999年 2.5G全光通信系统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1999年 VPN业务管理的研究 信产部科技奖一等奖
27
14
贝尔实验室
成功之道
•自主创新精神 •科学精神 •团队精神 •宽松的研究环境 •技术商业化
【PPT】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视频广播网(广播电视合的目的
宽带网络技术发展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多业务 的公共网络平台,使视频、话音、数据可在同一网络中 无缝传输。
(3)融合的方式
核心网络完成数据通讯传输和交叉连接(交换), 网络的功能在网络边沿来实现。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 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 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 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 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
核心网络传输技术是光纤WDM/DWDM传输,核心 交换技术可能是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技术,也可能 采 用 可 网 管 的 高 速 三 层 IPV6 路 由 交 换 技 术 , 按 “ IP over every thing, every thing over IP”观点,有可能采用 该技术,但实现多业务交换的难度很大。
我国在DVD标准没有主动权,所以日本等发达国 家的3C/6C公司联盟向中国的DVD生产厂商索要高额 的专利费,所以有一流公司制定标准、二流公司做 技术、三流公司产品的说法。
我国在3G移动通信和HDTV 的标准上要争取主动 权,但能否成功,有赖于我国公司的实力和努力以 及市场的选择。
(3)“蓝牙”无线技术
边沿网络(接入网):边沿网络通过边沿高速路由 交换机与核心网相连,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接入网 有多种形式,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光纤/铜缆混合 接入等,ADSL是现有InterNet接入网的一种。
二、主要通信技术介绍
有线通信 (双绞线、铜缆、微波、光纤等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 (中短波、射频、微波中继、蜂窝无线通信、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 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 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 国防工业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 程技术人才。
宽带网络技术发展就是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多业务 的公共网络平台,使视频、话音、数据可在同一网络中 无缝传输。
(3)融合的方式
核心网络完成数据通讯传输和交叉连接(交换), 网络的功能在网络边沿来实现。三网融合是一种广义的、 社会化的说法,在现阶段它并不意味着电信网、计算机 网和有线电视网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 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 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
核心网络传输技术是光纤WDM/DWDM传输,核心 交换技术可能是异步传输模式ATM交换技术,也可能 采 用 可 网 管 的 高 速 三 层 IPV6 路 由 交 换 技 术 , 按 “ IP over every thing, every thing over IP”观点,有可能采用 该技术,但实现多业务交换的难度很大。
我国在DVD标准没有主动权,所以日本等发达国 家的3C/6C公司联盟向中国的DVD生产厂商索要高额 的专利费,所以有一流公司制定标准、二流公司做 技术、三流公司产品的说法。
我国在3G移动通信和HDTV 的标准上要争取主动 权,但能否成功,有赖于我国公司的实力和努力以 及市场的选择。
(3)“蓝牙”无线技术
边沿网络(接入网):边沿网络通过边沿高速路由 交换机与核心网相连,为用户提供接入服务,接入网 有多种形式,如有线接入、无线接入、光纤/铜缆混合 接入等,ADSL是现有InterNet接入网的一种。
二、主要通信技术介绍
有线通信 (双绞线、铜缆、微波、光纤等传输介质)
无线通信 (中短波、射频、微波中继、蜂窝无线通信、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和业务要求:
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 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 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 国防工业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 程技术人才。
【大学课件】通信工程专业导论 第二讲PPT

卫星
宏蜂窝
微蜂窝
微微蜂窝
ppt课件
12
移动通信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 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
段。
ppt课件
13
移动通信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 • 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 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 • 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
ppt课件
1
提纲
一. 关于通信:从认知开始 二. 通信发展历史及趋势(续):历史照亮
未来 三. 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成就与责任同在
ppt课件
2
卫星通信
❖概念的产生 • 时间—1945年10月; • 人物—英国物理学家、 空军雷达军官克拉克;
❖克拉克设想 • 把中继站用火箭发射到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 上,每隔120度设一个静止卫星,这样不仅 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而且还能够实现全球 通信。
ppt课件
9
铱星计划
❖铱星陨落
• 1998年11月1日正式将铱星系统投入使用; • 然而,由于由于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使铱星公司
亏损巨大,连借款利息都偿还不起,摩托罗拉公司不 得不将曾一度辉煌的铱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 1999年3月18日,铱星公司正式宣布破产。从正式宣 布投入使用到终止使用不足半年时间。昨夜星光灿烂, 而今化做一道美丽的流星; • 铱星在2001年接受新注资后起死回生,美国军方是他 主要客户。
ppt课件
3
卫星通信
克拉克设想,把中继 站用火箭发射到赤道 上空的静止轨道上, 每隔120度设一个静 止卫星,这样不仅能 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而且还能够实现全球 通信。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PPT课件

LOGO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负责人:杨武军 ywujun@
通信工程专业汇报内容
1 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学习
2 背景及我校人才培养特色 3 本专业的定位与方案概述 4 核心课教学运行安排及总结
2020/2/18
可编辑
2
工程师 Vs 科学家
❖专业特点:
▪ 主干学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特点为“口径宽, 学科交叉融合多”。
❖教育理念:“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
▪ 强调淡化专业教育、拓宽专业口径 ▪ 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基本技能训练上。
2020/2/18
可编辑
17
工科专业点排名(100以上)
专业名称
专业点
专业名称
• 东南大学、哈工大等
❖培养目标和定位千差万别:
▪ 有侧重强电控制的、有侧重计算机通信的、有 侧重无线雷达、信号处理的、有侧重电信网络 维护、运营的。
2020/2/18
可编辑
19
人才培养的特色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
▪ 招生数量大:
• 500-600人/年,占全校年招生人数的16%),一直保持很好的 就业率
2020/2/18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5
通信工程是什么?
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取决于什么?
知识
技能
态度
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2020/2/18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6
2020/2/18
如何获取必要的领域知识?
❖从阅读开始
▪ 教材,专著和期刊 ▪ 读什么? ▪ 如何获取文献? ▪ 怎么有效阅读?
可编辑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介绍
专业负责人:杨武军 ywujun@
通信工程专业汇报内容
1 通信工程专业的大学学习
2 背景及我校人才培养特色 3 本专业的定位与方案概述 4 核心课教学运行安排及总结
2020/2/18
可编辑
2
工程师 Vs 科学家
❖专业特点:
▪ 主干学科为通信与信息系统,特点为“口径宽, 学科交叉融合多”。
❖教育理念:“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
▪ 强调淡化专业教育、拓宽专业口径 ▪ 将教育的重点转移到与通信工程专业相关的基
础理论和基本基本技能训练上。
2020/2/18
可编辑
17
工科专业点排名(100以上)
专业名称
专业点
专业名称
• 东南大学、哈工大等
❖培养目标和定位千差万别:
▪ 有侧重强电控制的、有侧重计算机通信的、有 侧重无线雷达、信号处理的、有侧重电信网络 维护、运营的。
2020/2/18
可编辑
19
人才培养的特色
我校通信工程专业的特色:
▪ 招生数量大:
• 500-600人/年,占全校年招生人数的16%),一直保持很好的 就业率
2020/2/18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5
通信工程是什么?
毕业生的工作能力取决于什么?
知识
技能
态度
通信工程培养方案
2020/2/18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系
6
2020/2/18
如何获取必要的领域知识?
❖从阅读开始
▪ 教材,专著和期刊 ▪ 读什么? ▪ 如何获取文献? ▪ 怎么有效阅读?
可编辑
《通信工程学科导论》PPT课件

第6章 光纤通信
本章内容 l 光纤通信概述 l 光纤与光缆 l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
指利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传输光波信号的一种 通信方式。
电磁波:长波、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 光、紫外线。
使用光(激光器)信号,使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波长是
0.8~1.8μm
衰减的单位
dB(分贝):描述功率相对比值的单位 dB = 10 log10 ( Pout / Pin ) Pout:输出功率;Pin:输入功率
7.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终端站、 分路站、 枢纽站和 中继站
7.1.3 微波站设备
微波收、发信设备
工作频段:1.7GHz~12GHz 发信:输出功率(1瓦左右)、频率稳定度(10-5) 收信:通频带
微波天线设备 中继设备 电源设备 监测设备
7.1.4 微波传输
损耗 衰减 衰落
8.1 接入网概述
接入网(AN)
ITU-T建议G.963 接口
用户线
将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所属端局交换机的线对,称为用户线路(或用户 环路)。
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用户引入线及附属设备
交换机
3~5Km 馈线
10~300m
500m~1Km
配线
交接箱
分线盒
用户线路
接入网的特点
业务量密度低:利用率不到1% 相对成本高 成本差异大 成本与业务量无关 运行环境恶劣 技术变化慢
全反射
90º>θ>临
光纤的传光原理(全反射)
阶越型光纤性能参数
相对折射指数差: 数值孔径(NA):
n12 n2 2 2n12
NA sin n12 n22
θ
接收锥
本章内容 l 光纤通信概述 l 光纤与光缆 l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
指利用光导纤维(简称光纤)传输光波信号的一种 通信方式。
电磁波:长波、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 光、紫外线。
使用光(激光器)信号,使用光缆作为传输介质。
波长是
0.8~1.8μm
衰减的单位
dB(分贝):描述功率相对比值的单位 dB = 10 log10 ( Pout / Pin ) Pout:输出功率;Pin:输入功率
7.1.2 数字微波通信系统的组成
终端站、 分路站、 枢纽站和 中继站
7.1.3 微波站设备
微波收、发信设备
工作频段:1.7GHz~12GHz 发信:输出功率(1瓦左右)、频率稳定度(10-5) 收信:通频带
微波天线设备 中继设备 电源设备 监测设备
7.1.4 微波传输
损耗 衰减 衰落
8.1 接入网概述
接入网(AN)
ITU-T建议G.963 接口
用户线
将用户终端设备连接到所属端局交换机的线对,称为用户线路(或用户 环路)。
主干电缆、配线电缆、用户引入线及附属设备
交换机
3~5Km 馈线
10~300m
500m~1Km
配线
交接箱
分线盒
用户线路
接入网的特点
业务量密度低:利用率不到1% 相对成本高 成本差异大 成本与业务量无关 运行环境恶劣 技术变化慢
全反射
90º>θ>临
光纤的传光原理(全反射)
阶越型光纤性能参数
相对折射指数差: 数值孔径(NA):
n12 n2 2 2n12
NA sin n12 n22
θ
接收锥
《通信工程专业概论》课件

学习资源介绍
图书馆和在线资源,提供各种学习资料和工具。
互动学习
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互动学习:
1 学习讨论
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 分享观点和经验。
2 团队合作
3 课堂活动
参与小组项目和实践活动,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参加课堂演示、实验和交 流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 解。
学习反馈与改进
学生的反馈对课程的改进至关重要,我们将定期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并 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课程结构
1
第一周
课程介绍和基本概念
2
第二周
通信原理和信号传输
3
第三周
数字通信和编码技术
学习环境
学生将在实验室和教室等多种场景中学习,以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并获得 必要的实践技能。
学习资源
实验室设施
现代化的通信工程实验室,配备 最新的设备和软件。
教材和参考书
专业编写的教材和参考书,提供 全面的知识和资源。
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通信工程领域,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奠定基础。
《通信工程专业概论》 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通信工程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帮助学生了解该领域的重要性和 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
1 掌握通信工程的基本 2 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 3 培养解决通信工程问
理论和原则
和发展趋势
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通信原理 移动通信
数字通信 网络技术
在线课程
网络学习平台,提供在线课程和 学习资源。
评估与考核
学生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和考核:
1 作业和实验
2 期中和期末考试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n 掌握计算机网络编程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具有独立开发计算机 网络通信应用软件的能 力;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12
2010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n 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 方法,具有设计DSP芯片、FPGA/CPLD芯片 与ARM芯片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能力;
n 了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和嵌入式系统 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另外这位美女逝世于2000年1月19日,无论是演员还是算科学家算是非
常长寿了。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26
赫兹——无线通信之父
赫兹在1888年以充分的实验证据全面证实了电磁波和光波的同一性。由 于赫兹于六年后(1894年)去世,因此没有看到无线电波(Radio wave)的广泛应用。如果他能活到20世纪初,他肯定会获得诺贝尔 奖的。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2020/12/19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什么是系统?
o 「系统」一词,其涵义最早可追溯到帕拉 图 (Philebus)、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 和欧几里德( 几何原本)等。它的意思是 「总体」、「群体」或「联盟」。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2
什么是系统?
o 在19世纪第一个发展自然科学中「系统」 概念的,是研究热力学的法国物理学家卡 诺 。1824年,他研究了蒸汽发动机中的 「工作物质」,即通常说的水蒸气,在一 个由锅炉、冷储(冷水流)、活塞组成的 体系中做功的能力。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 斯扩展了系统的含义,使之包括了环境的 概念。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3
什么是系统?
o 生物学家贝塔郎非是发展一般系统论的一 个先驱。1945年他引入了讨论广义系统或 它们的子类的模型和法则,而不纠缠于其 特定种类、性质、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或 相互作用等细节。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12
2010级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n 掌握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 方法,具有设计DSP芯片、FPGA/CPLD芯片 与ARM芯片嵌入式系统软硬件的能力;
n 了解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和嵌入式系统 的最新进展与发展动态;
另外这位美女逝世于2000年1月19日,无论是演员还是算科学家算是非
常长寿了。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26
赫兹——无线通信之父
赫兹在1888年以充分的实验证据全面证实了电磁波和光波的同一性。由 于赫兹于六年后(1894年)去世,因此没有看到无线电波(Radio wave)的广泛应用。如果他能活到20世纪初,他肯定会获得诺贝尔 奖的。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2020/12/19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什么是系统?
o 「系统」一词,其涵义最早可追溯到帕拉 图 (Philebus)、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 ) 和欧几里德( 几何原本)等。它的意思是 「总体」、「群体」或「联盟」。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2
什么是系统?
o 在19世纪第一个发展自然科学中「系统」 概念的,是研究热力学的法国物理学家卡 诺 。1824年,他研究了蒸汽发动机中的 「工作物质」,即通常说的水蒸气,在一 个由锅炉、冷储(冷水流)、活塞组成的 体系中做功的能力。德国物理学家克劳修 斯扩展了系统的含义,使之包括了环境的 概念。
通信工程导论课件1-6讲
•3
什么是系统?
o 生物学家贝塔郎非是发展一般系统论的一 个先驱。1945年他引入了讨论广义系统或 它们的子类的模型和法则,而不纠缠于其 特定种类、性质、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或 相互作用等细节。
《通信工程学科导论》课件

《通信工程学科导论》 PPT课件
这是一份关于通信工程学科导论的PPT课件,旨在介绍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通过本课件,将带您领略通信工程的魅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概述
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内容进行概 述,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
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
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并介绍考 核方式,以便学生有明确的学 习目标和评估标准。
有线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系统基础
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调制 解调和数据传输。
传输系统及其调制技术
探讨传输系统及其调制技术,以实现高速信号传输和 远距离通信。
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
介绍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用于提高频谱利用率
光纤通信系统基础
讲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以及光纤的优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回顾通信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术。
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对学生的思考和启发。
个人学习体会分享
学生分享个人在学习通信工程方面的体会和心得,激励其他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教材和参考书目
列举推荐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以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 解。
通信工程基础
信号与系统基础
介绍通信中的信号与系统的基本 理论,包括信号的表示与处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
讲解电磁场的基础知识,以及电 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传输线理论基础
介绍传输线的特性与应用,包括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和信号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
1
无线信道特性与模型
探究无线信道特性与模型,以及无线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
2
调制和解调技术
这是一份关于通信工程学科导论的PPT课件,旨在介绍通信工程的基础知识和 应用。通过本课件,将带您领略通信工程的魅力和广阔发展前景。
课程简介
课程内容概述
对通信工程学科的内容进行概 述,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领域。
学习目标和考核方式
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并介绍考 核方式,以便学生有明确的学 习目标和评估标准。
有线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系统基础
介绍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包括调制 解调和数据传输。
传输系统及其调制技术
探讨传输系统及其调制技术,以实现高速信号传输和 远距离通信。
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
介绍时分复用和波分复用技术,用于提高频谱利用率
光纤通信系统基础
讲解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以及光纤的优
总结与展望
课程总结
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回顾通信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术。
未来发展展望
展望通信工程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提出对学生的思考和启发。
个人学习体会分享
学生分享个人在学习通信工程方面的体会和心得,激励其他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教材和参考书目
列举推荐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以供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了 解。
通信工程基础
信号与系统基础
介绍通信中的信号与系统的基本 理论,包括信号的表示与处理。
电磁场与电磁波基础
讲解电磁场的基础知识,以及电 磁波在通信中的应用。
传输线理论基础
介绍传输线的特性与应用,包括 传输线的阻抗匹配和信号传输。
无线通信技术
1
无线信道特性与模型
探究无线信道特性与模型,以及无线信号传输的基本原理。
2
调制和解调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undae_meng
15
移动通信
❖第五阶段从80年代中期开始。这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 展和成熟时期。
• 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 题。例如,频谱利用率低,业务种类受限制等,最主 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
• 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 另外,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并与 ISDN等兼容。
11
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就是通信双方至少有一方在运动状态中进行信 息交换。它包括移动用户之间的通信,固定用户与移动 用户的通信。
卫星
宏蜂窝
微蜂窝
微微蜂窝
/sundae_meng
12
移动通信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本 世纪20年代,大致经历了五个发展阶
段。
/sundae_meng
❖第二代:国际海事卫星(七十年代) ❖第三代:VSAT(八十年代) ❖第四代:移动卫星通信(九十年代)
/sundae_meng
6
卫星通信
❖1982年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开通由四颗地球同步 卫星组成的INMARSAT系统,实现全球移 动通信。
❖1998年 中、低轨道的卫星系统得以研究成功并 陆续开通,其中有 • 美国Motorala公司的铱星(Iridium)系统 • 美国LORAL公司的全球星(Global Star)系统 • 国际海事通信组织的ICO系统
❖1999年 国际卫星组织发射电视直播卫星、应用 于高速信息公路。
/sundae_meng
7
铱星计划
❖铱 星 系 统 是 美 国 摩 托 罗 拉 公司设计的全球移动通信系 统。它的天上部分是运行在7 条轨道上的卫星,每条轨道 上均匀分布着11颗卫星,组 成一个完整的星座。它们就 像化学元素铱(Ir)原子核外的 77个电子围绕其运转一样, 因此被称为铱星。后来经过 计算证实,6条轨道就够了, 于是,卫星总数减少到66颗, 但仍习惯称为铱星。
/sundae_meng
8
铱星计划
❖铱星系统的两大优势:
• 轨道低,传输速度快,信息损耗小,通信质量大 大提高;
• 不需要专门的地面接收站,每部卫星移动手持电话 都可以与卫星连接,这就使地球上人迹罕至的不毛 之地、通信落后的边远地区、自然灾害现场的通信 都变得畅通无阻。
通信工程专业导论
/sundae_meng
1
提纲
一. 关于通信:从认知开始 二. 通信发展历史及趋势(续):历史照亮
未来 三. 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成就与责任同在
/sundae_meng
2
卫星通信
❖概念的产生 • 时间—1945年10月; • 人物—英国物理学家、 空军雷达军官克拉克;
所以说,铱星移动通信系统计划开始了 个人卫星通信的新时代!
/sundae_meng
9
铱星计划
❖铱星陨落
• 1998年11月1日正式将铱星系统投入使用; • 然而,由于由于无法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使铱星公司
亏损巨大,连借款利息都偿还不起,摩托罗拉公司不 得不将曾一度辉煌的铱星公司申请破产保护; • 1999年3月18日,铱星公司正式宣布破产。从正式宣 布投入使用到终止使用不足半年时间。昨夜星光灿烂, 而今化做一道美丽的流星; • 铱星在2001年接受新注资后起死回生,美国军方是他 主要客户。
/sundae_meng
4
卫星通信
/sundae_meng
❖
卫 星 通 信 原 理 示 意 图
5
: •1965年第一颗地球同步卫星“蓝鸟1号” 发射成功,开创了卫星通信的新纪元。
❖克拉克设想 • 把中继站用火箭发射到赤道上空的静止轨道 上,每隔120度设一个静止卫星,这样不仅 能够实现远距离通信,而且还能够实现全球 通信。
/sundae_meng
3
卫星通信
克拉克设想,把中继 站用火箭发射到赤道 上空的静止轨道上, 每隔120度设一个静 止卫星,这样不仅能 够实现远距离通信, 而且还能够实现全球 通信。
13
移动通信
❖第一阶段从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 • 美国底特律市警察使用的车载无线电系统。该系统 工作频率为2MHz,到40年代提高到30~40MHz。 • 特点是专用系统开发,工作频率较低。
❖第二阶段从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公用移动通信业 务开始问世。 • 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计划,贝尔系统在 圣路易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公用汽车电话网,称 为“城市系统”。 •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从专用移动网向公用移动网过渡, 接续方式为人工,网络容量较小。
/sundae_meng
10
我国卫星通信的发展
❖初次应用: • 1972年,尼克松 访华时租用国际 通信卫星向全球 转播。
❖初次发射: 1970年4月24日(DFH1)
❖第一颗实验静止卫星:
1984年,我国第一颗实验静止卫星发 射成功(DFH2)
/sundae_meng
/sundae_meng
14
移动通信
❖第三阶段从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 美国推出了改进型移动电话系统(1MTS),使用 150MHz 和450MHz频段,采用大区制、中小容量,实现了无
❖第线频四道阶自段动从选70择年并代能中够期自至动80接年续代到中公期用。电话网。 • 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 验室研制成功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建成了蜂窝 状移动通信网。1983年,首次在芝加哥投入商用。 • 日本,英国,瑞典等国也各自开发了自己的系统。 •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蜂窝状移动通信网成为实用系统, 并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