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新进展
我家孩子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经历

很早就想写写关于我家孩子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经历了,各种原因拖来拖去一直没写.当时孩子得病时就在百度上看到了一个妈妈写的治疗经历,对我帮助很大,那会就暗下决心,如果我的孩子也治好了我就也来写一写,希望能帮到更多的家长.我孩子是2016年春天发现听力明显下降,于是去省儿童医院检查发现是分泌性中耳炎,因为这个病有个三个月的自逾期,所以当时医生没多说什么,药都没开,只嘱咐一个月后复查.过了一个月复查,症状并无好转, 当时声导抗的值是一个B,一个C,很不乐观,但医生仍旧没多说什么。
看着孩子听力那么差,我们家长自己急啊,于是上网各种查,听说中医治这个病有效,就去省中医院找了个教授看,结果人家直接让做手术。
手术要全麻,我们还真是不愿意,所以执意要医生先开点中药试试。
就这样又一个月过去了,再去复查,听力差成40dB,声导抗两个耳朵都变成了B,最差的情况!中医更确信是要做手术了,我们还是不同意,因为上网查了好些手术后都复发的,而且孩子才6岁,真心不想她全麻。
于是我们又返回省儿童医院,把耳鼻喉科的医生都研究了一遍,恰巧有一个副教授是擅长治疗这个病的。
他看了我们的检查结果和病历后说,实际你这病已经超过三个月了,是可以考虑手术,但是还是先吃药再试试把,我可以这么跟你说,省内我要是治不好,其他医生也治不好。
说得如此自信,甚至自傲,反倒让我看到了点希望。
他开了一个什么桉胶囊,(原谅我真记不住名字),说明上是写可以促进液体排出的,一个医院自己生产的鼻炎合剂,一个转移因子口服液,还有一个喷鼻子的,并且叮嘱千万不要感冒。
为了不让孩子感冒,我们便不让她上幼儿园,细致的照料,饮食也杜绝一切刺激、容易上火的食物,还有发物。
就这样又过了一个月,去复查,终于有了好转,听力略微上升,声导抗一个B一个C。
当时我在网上查到有做吹张治疗的,就是通过仪器往耳朵里鼓气,于是我问了句医生,咱们医院可不可以做这种治疗,没想到医生说你买一个回去做就是了。
居然有家用的!为什么医生早不说呢?我问医生哪有卖,医生说你去治疗室找护士把,我不方便说,省得你们以为我有什么利益关系。
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近况

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近况【摘要】对于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临床医家从“痰”、“湿”、“瘀”、“肺”不同来辨证治疗。
方药的应用上亦各有千秋。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医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临床上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若治疗不及时不得当,极易迁延为慢性而缠绵难愈,进而危害听力。
西药治疗虽取得一定疗效,但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随着中医药临床的广泛应用,对于本病的中医药治疗亦有了进一步认识,其治疗近况综述如下:1治疗方法选择1.1辩证施治1.1.1从痰论治赵氏[1]认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基本病机在于清升浊降失调。
由于肺失宣肃,肝(胆)失输泄,脾(胃)失健运,肾气失化,而致痰浊瘀血留滞耳窍,而发其病。
遂分为邪袭肺卫型、(肝胆郁热风热侵袭)型、肝胆湿热型、(邪毒内侵,热毒积滞)型辩证治疗。
赵东[2]认为本病无论是何性质,则均相当于中医所称的“痰饮”,遂以治痰为主,兼以利水、开窍。
1.1.2从湿论治王永钦教授则认为对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主要是湿邪作祟,急性期,多为湿夹风热,治疗宜疏风清热,利湿通窍,常用四苓散合银翘散加减。
怀德等认为本病多为邪毒内侵,热毒积滞,经气闭塞耳窍所致,遂予以既可清热解毒、消炎散结,又可祛湿淡渗利水、开耳窍的中药配合鼓膜穿刺治疗本病。
1.1.3从瘀论治柴峰从气滞夹湿瘀立论来辩证,认为本病是由于邪毒内侵,湿热毒邪积滞,耳窍经气痞塞不宣而致,治以行气活血,通络开窍。
李宝琦认为邪毒滞留,气血瘀阻于耳窍而致本病,治疗宜行气活血,通窍开闭。
1.1.4从肺论治邱美和认为本病初期宜宣肺散邪,依据其挟寒、热、湿的不同,风寒者宜宣肺祛风、散寒通窍,方用荆防败毒散加减;风热者宜宣肺疏风、清热通窍,方选银翘散加减;挟湿者则宜佐祛湿通窍,方用九味羌活汤或香薷饮加减,并适当加入行气之品以助邪之宣散。
1.2中西医结合治疗王全军等认为通过中西药协同抗菌,松弛耳咽管张肌,扩张耳血管等作用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比通常只应用西药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021年最新诊疗指引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021年最新诊疗指引
简介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部疾病,特点是中耳腔内积聚液体。
本文档旨在提供2021年最新的诊疗指引,以帮助医生和护士正确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诊断
1. 临床症状: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包括耳部疼痛、听力下降、耳部流脓、耳闷等。
2. 检查:通过耳部检查,包括听力测试、中耳镜检查等,可以帮助确定诊断。
治疗
1. 观察治疗:对于轻度症状或没有明显影响听力的患儿,可以选择观察治疗,监测病情的变化。
2. 药物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症状严重程度,可以考虑使用抗生素、消炎药等药物治疗。
3. 手术治疗:对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听力或出现并发症的患儿,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耳管置入术等。
预防
1. 避免婴幼儿长时间使用奶瓶:长时间仰卧喂养容易导致分泌
性中耳炎的发生。
2. 避免二手烟暴露:二手烟暴露会增加患儿发生分泌性中耳炎
的风险。
3. 预防感染:加强儿童的免疫力,定期接种相应的疫苗,避免
感冒和其他呼吸道感染。
注意事项
1. 定期复查:对于治疗中的患儿,应定期复查,评估病情的变
化和疗效。
2. 家庭教育:向患儿的家长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指导,帮助他们
正确处理患儿的病情和护理。
以上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2021年最新诊疗指引的简要内容。
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判断来确定。
应用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研究进展

黏膜表面张力增 加在此 起 了尤为重 要 的作 用 。随着 表 面活
性物质 与 S M相关 性 的深入研 究 , O 有关 表 面活性 物质 在 S M O 的发生及预防 、 治疗 中的作用越 来越受 到 重视 , 源性 或人工 外 合成的表面活性 物质 及激发 内源性 表 面活性物 质 的合成 和分 泌, 成为 了 S M 预防 、 O 治疗研究 的新热点 。
制 , 出表面张力参 与咽鼓 管的 放 机制 , 提 并首 次提 出 了咽鼓
管内可能存在类似肺 的表面活性物 质 , 能降低相 对应 的粘膜表 面张力 , 有利于咽鼓 管的开放 。17 , i e 【 通过实验运用 9 2年 Br n3 k p t ’ 泡沫 固定技术对犬 咽鼓管 的冲洗 液进行分 析 , 与犬 肺 ae S t 并 内冲洗液进行 比较 , 发现 咽鼓管 内存 在着能 够降低其 表面 张力 的特殊物质 , 且与肺 内表 面活性 物质 具有 同一特 性 , 即从 物 理 学方面证实了咽鼓管 内表 面活 性物 质的存 在。17 99年 , i 4 Lm_ 在豚鼠咽鼓管 和中耳黏膜上皮 表面找到 嗜锇反应 产物 , 与肺 的 表面活性颗粒结构相似 , 并用 三层絮状 复合技术 推测 了磷脂 的 存在 。Tuuaa等 (9 9年 ) srhr 18 应用超 微细胞化 学方法在 咽鼓 管上皮观察到 了类似肺表面活性物质 的磷脂层 状小体 的存在 ,
吕哲 段 乃超 路 虹
【 关键词】 分泌性 中耳炎 ; 面活性物质 表 【 中图分类号】 R74 2 .1 【 6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 36 21)2 12 — 3 02 78 (00 1 — 61 0
分泌性中耳炎(ert yo t e i S M) 以中耳 积液 , sce r ti m da,O 是 o is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抗生素治疗、类固醇激素药物等病因治疗。
针刺治疗。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一、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
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
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
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
用鼓膜切开术。
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
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
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4次。
5、咽鼓管吹张:可采用EARPOPPER 咽鼓管吹张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
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侧1ml,共3-6次。
二、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
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三、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分泌性中耳炎有很多不同的称呼,如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等。
一般是由于炎症导致耳腔渗液的出现,在中耳和乳突里堆积造成的声音传导障碍。
常见表现有耳朵闷堵,自声增强、听力减退、运动时耳内有响动感,明显的水流声音等,中耳积液是中耳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中耳积液和听力下降,是耳,鼻,喉的常见疾病之一=,孩子很常见。
上呼吸道感染后,主要症状是耳闷和听力下降。
由于耳痛不明显,孩子的主诉不清楚,因此父母直到小J的听力受到影响才找到医生,这通常会延迟诊断和治疗。
带渗出性中耳炎可导致儿童听力下降并影响言语发育。
对于有单侧病变的成年人,应尽早查明病因,并应排除鼻咽及周围空间的占位性肿瘤,以减轻症状并尽快改善生活质量。
一.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感冒引起的口腔炎症,导致咽鼓管阻塞;鼻炎,鼻甲肥大引起咽鼓管阻塞;婴幼儿的护理姿势不正确会使牛奶流入鼓膜,引起炎症;做飞机或汽车的天窗,气压变化,造成耳压不平衡;鼻咽癌等引起的鼻咽疾病。
二.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听力下降,轻度的耳朵痛,耳鸣,鼻塞和耳朵闭合。
可能导致听力下降,影响平衡能力和语言发展,影响学习和生活。
可能会伴随一些并发症:粘附性中耳炎,鼓膜硬化,胆固醇肉芽肿,原发性胆脂瘤等,其中的一些典型症状主要是听力下降,可能随身体位置而变化。
耳科专业科目的检查中可以明显观察到的是鼓膜下沉,并且呈现出来琥珀色或色泽发暗,而且可以看到气液平面或者气泡导致鼓膜活性降低。
婴幼儿对周围声音反应较差,抓耳,入睡易醒,易烦躁。
婴儿无法对周围的声音做出反应,也无法将其头部准确地对准声源。
也有可能会表现其他的一些症状,即使孩子没有抱怨听力下降,家人也发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改变,对正常的谈话没有反应,并且在看电视或使用助听器时总是打开大声的声音。
对于复发性急性中耳炎,要警惕发作之间,学习成绩差,平衡差,无法解释的笨拙和语言发展延迟之间可能持续存在的分泌性中耳炎。
(专家解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最新诊断技术2023

(专家解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最新诊断技术2023引言儿童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耳科疾病,对儿童的听力和语言发育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2023年的最新诊断技术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提供了更准确和有效的手段。
本文将对这些最新诊断技术进行解读。
1.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耳痛、听力下降、耳漏和中耳积液等。
这些症状通常会对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能力造成一定的影响。
2. 最新诊断技术2.1 高分辨率乳突CT扫描高分辨率乳突CT扫描是一种无创、准确、可重复的诊断技术,可以直观地显示儿童中耳炎的病灶和骨结构,对于判断中耳积液和其他病变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2 中耳内窥镜检查中耳内窥镜检查是通过将显微镜引入中耳腔,观察中耳黏膜和病变情况的一种技术。
它可以直接观察到中耳的炎症状况,判断中耳的病变类型和程度,对于评估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情非常有帮助。
2.3 听力筛查听力筛查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诊断技术,可以初步判断儿童的听力状态。
通过对儿童进行听力测试,可以发现听力下降的异常情况,进一步提示可能存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可能性。
2.4 中耳压力测定中耳压力测定是通过测量中耳腔内的压力变化来判断中耳炎的一种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直接测量中耳的压力,判断中耳积液的程度和性质,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非常有价值。
结论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最新诊断技术为儿童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准确和有效的手段。
高分辨率乳突CT扫描、中耳内窥镜检查、听力筛查和中耳压力测定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儿童中耳炎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儿童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Word count: 215)。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新进展

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新进展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咽鼓管功能不良和感染学说是其主要病因。
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还没有确切的方案,主要有药物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有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和表面活性物质等,手术治疗常用的有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鼓膜造孔等,近年流行的咽鼓管球囊扩张及电子鼻咽喉镜或鼻内镜下咽鼓管注药亦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恢复咽鼓管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其治疗的重点和关键。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出卡介苗、细胞因子拮抗剂以预防和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是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Pathogenesis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is not clear,poor eustachian tube function and infection theory are the main causes of disease,the treatments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have no definite solution,there are drugs and surgery,drug therapy include antibiotics,corticosteroids and surface-active substances etc.,commonly used surgical treatment methods have tympanic membrane puncture,myringotomy with grommet insertion,tympanostomy etc.,in recent years,popular eustachian tube balloon and video laryngoscope or endoscopic injection in eustachian also have made a better clinical outcome.To maintain the pressure balanc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middle ear,that eustachian tube restored normal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s the key to its treatment.Investigative BCG vaccine,cell factor antagonists by using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ecretory otitis media are the direction of further research in the future.[Key words]Secretory otitis media;Eustachian tube;Treatment;New progress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s media,SOM)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根据鼓室积液性质的不同,有渗出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咽鼓管炎及胶粘耳等不同叫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5月 第33卷 第5期 83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新进展孟昭君【摘要】目前在医学研究中尚未明确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认为咽鼓管功能异常或感染可能是主要发病原因。
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
前者通过抗生素、糖皮质激素以及应用表面活性物质,缓解症状,降低不适感。
后者利用鼓膜穿刺手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或是造孔手术治疗。
近年来,在医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已经开始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法、电子鼻腔喉镜下的药物注射治疗法,治疗效果较好,有助于促进中耳内外的气压平衡,使咽鼓管的生理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充分发挥细胞因子拮抗剂在分泌性中耳炎中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
【关键词】分泌性中耳炎;药物;手术;疗效;新进展【中国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码】1006-6763(2019)05-0083-03doi:10.3969/j.issn.1004-6763.2019.05.043作者简介:孟昭君(1969-),女,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耳鼻喉科临床。
作者单位: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天津 301800近年来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的发病率逐渐提升,临床表现为中耳积液以及听力下降,由于鼓室积液特点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渗出型、浆液型、卡他型以及粘液型等。
主要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是,很多专家在研究之后认为与咽鼓管黏膜组织异常、管腔阻塞存在直接联系。
所以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咽鼓管功能的保护,解除阻塞因素,促使鼓室积液排出,形成良好的治疗模式。
1 药物治疗由于各种因素如儿童咽鼓管短、平、宽,成人鼻中隔偏曲、鼻咽占位、胃食管反流、过敏等均可导致咽鼓管功能不良,造成中耳积液反复发作,鼓气耳镜被推荐为诊断分泌性中耳炎的首要方法。
早期治疗以去除病因,清除中耳积液为主,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激素、抗组胺药、粘液溶解剂、免疫治疗等。
1.1 抗生素治疗在传统医学研究中,未能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中耳积液中检测出细菌,认为属于无菌性的炎性病变。
然而,敬峥等[1]在研究中选入2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检查,发现中耳积液中存在多种致病菌,其中含括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所以,采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主要选择青霉素、二代头孢类药物,治疗效果很高。
最近一项来自中国的研究显示,2个月低剂量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治疗SOM 是有效的[2],但对长期用药带来的耐药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
1.2 糖皮质激素治疗对于分泌性中耳炎而言,糖皮质激素属于较为重要的治疗药物,可以通过口服的形式,也可以通过鼓室注射形式给药,通常情况下属于短期使用。
若长期使用很容易出现副作用,主要因为长期口服此类药物,会导致下丘脑相关肾上腺素的功能受到抑制,发生骨质疏松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所以,在使用激素类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尽量使用鼓室注射方式进行治疗,可缩短药物的使用时间,除了可以预防并发症之外,还能形成炎症浸润的抑制功效[3]。
1.3 表面活性物质药物治疗刘元锋[4]在研究中发现,咽鼓管的上皮内含相关表面活性物质状态板层体结构,会产生一些表面的活性物质,导致张力降低,有助于促进咽鼓管开放。
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过程中,目前主要采用的表面活性物质药物就是氨溴索,其可以促进咽鼓管及中耳黏膜表面活性物质更好的合成以及分泌,提升咽鼓管的开放及顺应性,促进通气效果的有效改善,与此同时,还能够促进黏膜纤毛的运输,以便于中耳积液排出,并促进咽鼓管组织的功能恢复,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吕唯等[5]在研究中选入10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氨溴索治疗,发现此类药物有利于形成局部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好的消除其中的积液成分,有助于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恢复[6]。
1.4 抗组胺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因为变态反应,而抗组胺类型的药物能够有效针对炎性的介质释放进行抑制,降低鼓室以及咽鼓管的黏膜水肿以及分泌物的产生。
何武斌等[7]在实际研究中选取了分泌性中耳炎患儿50例,采用抗组胺类型的药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为89.0%,可见抗组胺类型的药物可以提升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针对lgE 介导的炎性反应进行抑制,通常情况下可以利用口服给药方式进行治疗[8]。
1.5 疫苗药物治疗当前我国在临床诊疗中尚未研制出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性疫苗,而国外研究中多采用卡介苗进行预防,我国的相关研究很少。
对于卡介苗而言,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形成免疫调节能力,针对TH1相关细胞平衡性进行调节,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9]。
2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反复发作的中耳积液及听力减退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特别是儿童经过3个月的观察期症状仍无好转,可考虑手术治疗。
关于发作频率,传统指南定义为6个月内发作≥3次或1年内发作≥4次的标准已广泛用于临床指导。
关于听力损失的标准,不同国家标准从25~40 db 不等。
术前应去除诱因,积极治疗临近器官的感染因素,咽鼓管吹张可有效改善中耳压力及听力,在观察等待期可有效清除中耳积液。
2.1 鼓膜穿刺手术治疗鼓膜穿刺可以针对分泌性中耳炎进行诊断之外,还能作为治疗方式,操作方式较为简单,创伤很小。
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在鼓膜前下的或是后下方的位置进行穿刺,进入到鼓室之内,固定针头,吸收鼓室内的积液,结合积液的性质,合理注射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10]。
李建玲等[11]在研究中选取5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鼓膜穿刺治疗法,在穿刺的过程中注射曲安奈德或盐酸氨溴索,对照组采用鼓膜置管治疗法,在治疗之后1个月进行调查,发现两种治疗法的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但是鼓膜置管治疗的并发症较高,而鼓膜穿刺给药过程中,除了清除鼓室积液外,还能降低中耳腔内的负压,使得药物直接在中耳腔内产生治疗作用。
在操作期间如若出现了针头移动,可能会导致鼓室内侧壁损伤,84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May. 2019, Vol. 33, No.5或是鼓膜撕裂,所以,在穿刺的时候,需要固定好针头,保证针头与鼓膜之间形成垂直的关系,不可以刺入过深或向后倾斜,以免导致听骨损伤[12]。
2.2 鼓膜切开置管手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造成的听力损失是进行鼓膜置管术的主要原因,已经有大量关于鼓膜置管后短期和长期听力影响的相关研究。
鼓膜切开置管就是在耳内镜下于鼓膜前下切开,然后采用T型硅胶通气管,置于鼓膜切口上[13]。
一般情况下通气管的留置时间为6~8周,最长的为1年,有助于排出鼓室内的积液,并且阶段性的向其中注入药物,缩短治疗时间。
但是,在采用鼓膜置管治疗期间,很容易出现通气管阻塞或感染的并发症。
耳漏是通气管植入后的常见并发症,没有证据表明避免耳道进水可防止耳漏发生,更可能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产生的鼻腔分泌物通过功能异常的咽鼓管到达中耳,喹诺酮滴耳液可达到的局部药物浓度比口服抗生素高1 000倍,这提高了疗效并减少了对细菌的耐药性。
所以,在治疗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提升治疗效果。
与此同时,在拔管之后,不可以马上修补鼓膜穿孔,需要认真进行穿孔边缘的处理,保证创面的新鲜性,以免出现边缘钙化的现象,预防长时间不愈合问题[14]。
2.3 鼓膜造孔手术治疗目前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中,采用鼓膜造孔类型的手术方式,主要有激光造孔、等离子造孔方法,近年来应用范围很广,具有创口小、治疗安全、操作简单、效果较高的优势。
欧阳耿[15]在研究中选取7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鼓膜造孔手术法治疗,在治疗之后效果为92.0%,可见,鼓膜造孔手术方式有利于促进分泌性中耳炎的恢复。
在鼓膜造孔手术中,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症情况等特点,正确筛选造孔方式,确保在合理进行造孔手术的情况下,促进通过鼓膜的造孔更好的进行局部给药,充分发挥造孔治疗法的积极作用。
2.4 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给药治疗电子鼻咽喉镜下的咽鼓管给药治疗法,主要是在仪器的引导之下,经鼻将导管放置在咽鼓管咽口,将药物进入到鼓室内部,起到一定的消炎作用,降低液体分泌,促进积液排出。
莫誉华[16]在研究中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的咽鼓管给药治疗法,治疗效果为94.0%,除了可以促进咽鼓管的通畅外,还能预防咽鼓管阻塞,促使咽鼓管功能的改善,降低炎症反应,消除水肿,并预防负压导致积液渗出,有助于分泌性的中耳炎的治疗[17]。
2.5 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治疗咽鼓管生理功能就除了保持中耳腔与外界大气压力的平衡外,还有着粘液纤毛的清除功能,并保护鼻腔声音以及防止逆行感染[18]。
一般情况下其表面活性物质可以降低表面的张力,促进管腔开放。
但是,在患有分泌性中耳炎之后,会导致分泌物增加,表面活性物质降低,黏膜肿胀严重,难以发挥相关的生理功能[19]。
而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利于改善此类状况,形成良好的治疗作用,提升治疗效果。
叶勇[20]在研究中选取8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在1个月之后,75例痊愈,其余的5例于1.5个月之后痊愈,可见,此类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较高。
3 结论综上所述,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与咽鼓管功能障碍、变态反应、感染等有关,临床上常有药物和手术两种治疗方式。
在药物方面包括粘液促排剂、抗组胺及抗生素等,而手术治疗包括鼓膜穿刺、鼓膜切开置管、电子鼻咽喉镜下的咽鼓管给药以及咽鼓管球囊扩张手术等。
对于小于12岁的儿童患者,明确中耳积液,首选药物治疗,经过3个月的临床观察期,去除胃食管反流、腺样体肥大等诱发因素若中耳积液不能清除,可考虑手术,如中耳通气管或鼓膜穿刺辅助腺样体切除术。
咽鼓管球囊扩张是近年开展的手术,对解除咽鼓管阻塞,促进管腔开放效果显著。
对伴有变应性鼻炎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积极的抗过敏及脱敏治疗可达到更好的疗效。
对于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鼓峡阻塞、鼓窦入口有肉芽者,行颞骨高分辨CT,可考虑行单纯乳突切开及鼓室探查术,同时行鼓膜置管术。
对将要发生粘连性中耳炎内陷囊袋者,应该尽早手术治疗,以防止并发症。
故在临床治疗分泌性中耳炎过程中,应结合病因和患者发病特点,选择合理治疗方式,以提高疗效。
近年,随着免疫学机制在发病中重要作用的研究,针对变态反应和细胞因子调节异常,可有望降低分泌性中耳炎的复发。
参考文献[1] 敬峥,陈燕芯,李洪涛,等. 内镜下鼓室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术治疗儿童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J]. 临床医学进展,2018,8(2):190-194.[2] Simon F,Haggard M,Rosenffeld RM,et al. Internationalconsensus (ICON)on management of 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 in children[J]. Eur Ann Otorhinolaryngol Head Neck Dis,2018,135(1S):S33-S39.[3] 张楠,彭洪,石增霞. 自动咽鼓管吹张+球囊扩张术治疗鼻咽癌放疗患者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J].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15(3):78-80.[4] 刘元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18(31):51.[5] 吕唯,张阳,范芳,等.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耳内镜鼓膜置管术治疗的效果研究[J]. 医药前沿,2018,8(20):146-147. [6] 李英来,逯素艳,高永海. 欧龙马滴剂治疗6~12个月婴儿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和安全性研究[J]. 河北医药,2017,39(8):1248-1249,1253.[7] 何武斌,赵兴泉. 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鼻内窥镜治疗的效果研究[J].养生保健指南,2017(35):299.[8] 王健存,李刚,张娜,等.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护理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8,12(6):176-177. [9] 韩玉梅. 鼓膜治疗仪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3(19):111-112.[10] 贾代杰,闫保星,孟令浩,等. 研究地塞米松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11):65-67.[11] 李建玲,赵广辉,刘杰.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对比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2018,47(8):1023-1025,1035.[12] 樊洪勇. 盐酸氨溴索+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研究[J]. 养生保健指南,2018(13):324.[13] 崔明. 全面护理措施在鼻内镜中耳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0):181-183. [14] 刘玉红,苏法仁. 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J].中华耳科学杂志(英文版),2018,16(2):234-238.[15] 欧阳耿.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综合治疗效果研究[J]. 世界临床医学,2017,11(17):161-162.[16] 莫誉华.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研究进展[J]. 养生保健指南,2017(16):8,12.[17] 徐志坚,骆辉珍,钟晓燕,等. CO2激光鼓膜造孔与鼓膜置管在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对照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5月 第33卷 第5期 85脓毒症是一种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的临床综合征,是危重病研究的热点和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