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狂犬病口服疫苗研究进展

狂犬病口服疫苗研究进展

口服 疫 苗 口服 免 疫 家 鼠, 抗 体 阳 转
率 达 8 % 以 上 。1 9 0 9 6年 郑 海 发 等 又 采用 C TN一1 经 Veo细胞 传 l , 株 r 5代
实 的 技 术 基 础 。Ditsh l 编 码 ezc od把
细 胞 凋 亡 蛋 白基 因 插 入 到 狂 犬 病 病
病毒感染植 物,用分 离的病毒粒子
免 疫 动 物 或 直 接 用病 毒 感 染 的 植 物 叶片 饲喂 动物 就可 起 到免疫 效果。 Yso ui v等 于 19 成 功 构 建 了带 b 97年
有 糖 蛋 白 B细 胞 表 位 和 核 蛋 白 T细 胞 抗 原 表 位 的 重 组 AI MV病 毒 。通
诱 导 T细 胞 免 疫 。反 向遗 传 操 作 系 统 方 法 是 新 近 发 明 的 方 法 ,应 用 该 方 法通 过 修 改 狂 犬 病 病 毒 糖 蛋 白 与 毒 力相 关的 位 点和蛋 白的膜外 区 ,
可 以 重组 出 更 安 全 、 更 有 效 的 减 毒
活疫 苗 。

狗 和 浣 熊 产 生 中 和 抗 体 ,具 有 很 好
的 保 护性 ,但 对 鼠等 啮 齿 动物 、猫 、 臭 鼬 具 有 致 病 性 。S AD— en株 疫 Br 苗 对 红 狐 有 很 好 的 保 护 作 用 ,但 对 啮 齿动 物 和狒 狒 具 有 一定 的 致病 性 。
狂 犬病 毒 的 反 向 遗 传 学 操 作 系

三 、转基 因植物 口服疫苗
表 达 狂犬病 病 毒抗 原蛋 白的植 物 可 能 成 为 人或 动 物疫 苗的 廉价 来 源 , 特 别 对 于 发 展 中 国 家 ,这 种 疫 苗 更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论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摘要概述了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合理应用疫苗及了解其发展趋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狂犬病;传统疫苗;细胞疫苗;新型疫苗;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 r512.990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05-0223-021 传统疫苗1885年巴斯德尝试用感染狂犬病毒固定毒的兔脊髓并于室温干燥,经此制备的疫苗试验后在1885年首次应用于人并获得了成功。

1908年fermi通过在室温下用1%酚处理组织改进了巴斯德的方法。

1911年semple 应用羊脑组织的匀浆物制备疫苗,提高了疫苗的易感性。

应用化学方法如酚、β-丙内脂制备了无毒性的semple 疫苗。

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由山羊脑组织制备的semple 疫苗,直到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和bhk细胞疫苗取代。

脑组织疫苗由于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接种后易引起神经变态反应,抗体产生慢而且水平低等原因,who 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在第七次报告(1984年)中支持限制和放弃生产脑组织疫苗,并极力提倡使用灭活的细胞培养疫苗。

2 细胞疫苗2.1 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dcv)1964年wiktor在wistar研究所首次描述hdcv,并进一步通过比较试验最终将来源于semple疫苗生产用pm狂犬病毒株适应到w1~38人二倍体细胞株(后来又适应到mrc 5细胞)。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并于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不含任何神经毒因子,并不含任何外源动物杂质,因而可以解释它在重复注射后较好的耐受。

采用nih法检测疫苗的稳定性证实,疫苗在4℃和37℃放置1个月后,无明显差异。

进一步将5批效价为4.3~5.6的疫苗4℃存放3.5年,所有批号滴度均大于2.5iu/剂。

早期调查发现,hdcv预防接种后1个月或3个月达到抗体峰值(10iu左右),随后便逐渐降低,但1~2年内滴度始终大于0.5iu,通过1~3年内加强免疫后,抗体滴度迅速增加10~15倍,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途径相近。

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动物狂犬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2012年第8期专论与综述狂犬病(Rabies )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引起的人兽共患疾病,人和所有温血动物对狂犬病病毒都易感,该病广泛分布于全世界,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全世界每年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我国是狂犬病流行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世界最严重的印度。

1984年全国24个省市报告的病例数达6018例,其中死亡6017例,达到20世纪流行顶峰。

从1998年开始至今,国内狂犬病发病人数呈持续、快速回升之势,2011年全国报告发病数高达1917人。

该病的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最有效的办法是用疫苗预防,因此对狂犬病控制的研究主要为疫苗的开发应用。

1881年巴斯德首先发现了狂犬病病毒,并成功研制出了人用的减毒狂犬病疫苗。

随后被世界各国不断完善,一些发达国家的家犬狂犬病得到控制后,野生动物成为主要的传染源,近年开始对野生动物采用大面积投放诱饵口服疫苗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目前已开发的动物用狂犬病疫苗有脑组织疫苗、鸡胚弱毒疫苗、灭活和减毒的细胞培养疫苗、基因工程重组疫苗,正在开发的有亚单位疫苗、DNA 疫苗。

1神经组织疫苗早期的狂犬病疫苗是用成年山羊和绵羊神经组织经石炭酸或石炭酸和乙醚灭活后制成,用于犬的免疫。

但免疫后不仅引起神经系统副反应,而且疫苗里残余的活毒可以引起狂犬病。

因此在1983年的WHO 狂犬病专家会议上建议停止生产这种疫苗。

Fuengalida 和Palacios 开发了一种副反应较小的乳鼠脑灭活疫苗。

为减少副反应,后来改用1日龄乳鼠脑生产疫苗,这种疫苗经紫外线或β-丙内酯灭活制成。

该疫苗在美洲已显示对犬、猫和牛的效果,在南美大规模应用后,对控制城市狂犬病起到重要作用。

2鸡胚疫苗用鸡胚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主要是Flury 和Kelev 株。

Flury 株为1939年分离自死于狂犬病名叫Flury 的女孩,经1日龄雏鸡脑内传了138代减毒,随后又经鸡胚卵黄囊传40~50代,取名Flury 鸡胚株(Flury LEP )。

狂犬疫苗研究预测报告-狂犬疫苗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预测报告(2024-2028年)

狂犬疫苗研究预测报告-狂犬疫苗行业兼并重组机会研究及决策咨询预测报告(2024-2028年)

市场需求驱动因素
宠物市场繁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 饲养量不断增加,对狂犬疫苗的 需求也随之上升。
人类狂犬病防控
狂犬病是一种致命性传染病,对 人类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 此加强人类狂犬病防控工作对狂 犬疫苗的需求具有推动作用。
国际贸易与旅游增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 易和旅游活动日益频繁,对狂犬 疫苗的需求也相应增加。
新兴市场领域
关注新兴市场领域的发展趋势,发掘具备投 资潜力的新兴领域及相关企业,为投资者提 供前瞻性的投资建议。
投资退出路径规划
上市退出
通过推动企业上市实现投资退出,获取较高 的投资收益。
股权转让退出
将持有的股权转让给其他投资者或企业实现 退出。
回购退出
与被投资企业协商回购股权实现投资退出。
06
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趋势
新型疫苗研发
基因工程疫苗、病毒样颗粒等新型狂犬疫苗的研发为 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生产技术升级
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疫苗生产效率和质 量。
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疫苗研发、 生产、销售等环节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
政策法规影响分析
01
国家政策支持
狂犬疫苗研究预测
报告-狂犬疫苗行业
兼并重组机会研究
及汇报决人:X策X 咨询预测报
20XX-01-20
告(20XX-2028年
contents
目录
• 行业概述与发展趋势 • 兼并重组市场现状及机会识别 • 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剖析 •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战略建议 • 投资决策咨询与风险评估 • 总结与展望
技术创新对行业影响前瞻

腺病毒载体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腺病毒载体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动 物 医 学 进 展 。0 2 3 ( ) 6 —3 2 1 ,3 8 :97
Pr gr s n V e e i r e i i e o e s i t rna y M d c n
腺 病 毒 载 体 狂 犬 病 疫 苗 研 究 进 展
王 林 栋 , 守峰 , 荣 良 张 扈
( 国人 民解 放 军 军 事 医 学科 学 院 军 事 兽 医 研 究 所 , 中 吉林 省人 兽共 患 病 预 防 与 控 制 重 点 实 验 室 , 林 长 春 10 2 ) 吉 3 1 2
种经 过改 造 的腺 病 毒 , 得 肌 肉细 胞 能 够 生成 和 使
分 泌一 些抗 体 , 在小 鼠模 型 上 对 艾 滋 病 具有 治 疗 作
用 。
1 腺 病 毒 及 狂 犬 病 病 毒 的 生 物学 特 性
腺 病毒 ( d n vr s AD) 为 2个 属 , 哺乳 A eo i , u 分 即
摘 要 : 犬病是 一 种 古老的人 兽 共 患传 染病 。世 界 上 已有部 分 国 家和 地 区成 功 地 消灭 了狂 犬病 。在 狂
我 国, 年有 约 30 0人 死 于狂 犬病 。腺 病毒 作 为 载体 的优 点 包括 高效 的入 核 机 制 、 良的转 染性 、 低 的 每 0 优 较 病原 性 、 高的基 因表 达 量及 清楚 的基 因背景 。 目前 , 病毒 已广泛应 用于基础 研 究 、 因治 疗和 疫苗研发 。 较 腺 基
名 为今 又 生 ) 在 肿 瘤 基 因治 疗 方 面 发 挥 重 要 作 已
用 _ 。 又 如 在 2 1 年 “ 界 艾 滋 病 日” 英 国 《 4 ] 01 世 , 自然 》
亡, 对该 病 的防 控则 使 得 各 国在 公 共 卫 生 和 农 业 方 面 巨额 的费用 支 出[ 。动物 咬伤是 狂犬 病 病 毒 ( a 1 ] R—

狂犬疫苗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重庆狂犬中和抗体检测

狂犬疫苗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重庆狂犬中和抗体检测

狂犬疫苗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一、狂犬疫苗5针法程序的保护性研究2009年,RupprechtCE对1976年至2008年间发表的12篇狂犬病疫苗研究进行meta分析。

全部研究共包含1000名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在第1针疫苗免疫后14天均产生中和抗体,使用细胞培养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后产生的抗体滴度一般高于10IU/ml。

王凌云等发现,对2-67岁健康人群按5针法免疫程序分别接种国产和进口冻干Vero细胞疫苗,接种后7天、14天两种疫苗血清抗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且首剂接种后45天的抗体阳转率均达100%,14、45天血清中和抗体GMT均大于0.5IU/ml,两种疫苗间无统计学差异。

叶茂华等发现,经实验室确诊为狂犬病的犬只咬伤的7例暴露者使用5针法免疫后,全部获得保护。

ZhangXiaowei一项使用5针法免疫的持续5年的疫苗持久性研究显示,接种后产生的中和抗体具有良好持久性及免疫记忆效应。

二、国内狂犬疫苗市场持续增长近年来,随着我国狂犬病预防教育普及、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数量增加,我国狂犬病预防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在控制狂犬病发病率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8年,中国人用狂犬疫苗市场规模达到28.4亿元,预计2022年将达到38.7亿元的市场规模。

Vero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是狂犬病疫苗市场的主导者,占据75.0%的市场份额;人二倍体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和原代细胞培养狂犬病疫苗(包括地鼠肾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和鸡胚细胞人用狂犬病疫苗)分别占据18.2%和6.8%的市场份额。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显示,我国狂犬病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稠密的华中、华南、西南、华东地区。

人群分布上呈三多特征:农村地区病例较多、15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人群发病较多。

中国的犬数超过1亿只,其中大部分在农村散养。

消除狂犬病必须免疫动物,而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动物普遍免疫不同,中国接种疫苗的动物比例较少。

因此,人用狂犬病疫苗属于刚性需求。

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国内民众将愈发重视对疾病的预防和管理。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小结
据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以下是对2024年狂犬病防治情况的小结:
1. 疫苗普及率提高:各国政府和组织在宣传和推广狂犬病疫苗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努力。

疫苗的普及率有所提高,许多家庭和个人能够接种到狂犬病疫苗。

这有助于降低人类感染狂犬病的风险。

2. 动物疫苗覆盖率提升:当地政府和动物保护组织加强了对犬类等可能携带病毒的动物进行疫苗接种的工作。

以犬类为例,很多国家推行狂犬病疫苗普及计划,以提高疫苗覆盖率。

这减少了狂犬病病毒的传播,对控制病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 采取预防措施:除了疫苗接种外,人们也更加重视采取预防措施来避免与患有狂犬病的动物接触。

公共场所和家庭饲养动物的人们更加注重清洁和卫生,以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4. 全球合作加强: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之间的合作也得到加强,共同努力推动狂犬病防治工作。

通过信息共享、资源互助和经验交流,各国能够更好地应对狂犬病的挑战。

尽管在2024年狂犬病的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疫苗和预防措施的普及仍然存在困难。

此外,狂犬病病毒的变异和新的传播途径也需要继续研究和应对。

总体而言,2024年的狂犬病防治情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持续的努力来最终消除这一全球性威胁。

第 1 页共 1 页。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

第 一次 分离 出狂犬 病病 毒 ( a i i sR , 研 蛋 白或质粒免 疫 动 物 , R be vr , V)并 s u 多数 产 生 了抗 狂 犬 病病 毒抗
制 出狂犬 病疫 苗 。随 着 RV 血清 型变 异 , 目前 人用 和动物用 狂犬病疫 苗毒株 已不 能提 供针 对所 有种类 应 用价值 [ 。 5 ]
针 对所有种类 R 的有 效保护 , 了对 狂 犬病及 其研 究进展有 一个 全面 的认 识 , V 为 该文主要对 R 病原 以及 狂 V
犬病 疫苗等方 面的研 究进展进 行 了综述 。
关键词 : 犬病 病毒 ; 狂 复制 ; 苗 疫
中图 分 类号 :8 2 69 6 ¥ 5 . 5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753 (0 7 1—080 1 0—0 82 0 )20 6—5
V与 细胞受 体 相 结 合 的 部位 , 又是 有效 的保 护 的急性接 触性传 染 病 , 是危 害 人 及 家 畜 的 主要 传 染 是 R
病 之一 , 引起急 性 脑脊 髓 炎 , 旦 有 症状 出现 , 乎 性抗 原 , 一 几 能诱 导 产 生 中和 抗 体 并刺 激 细胞 免 疫 。核 10 致 死[ 。病毒 主要存 在 于感染 动 物 的唾液 里 , 0 1 ]
液分泌过 多 、 肉抽搐 、 肌 痉挛 、 恐水 , 并有 咬伤 和咀嚼
狂犬病 病毒是 一种 弹状 的有 蛋 白质 囊膜 包裹 的 R NA弹状病 毒 。狂犬 病 病 毒 属 目前 包 含 7种 血清
型, 都具有相 似 的基 因组 结 构 。狂 犬病 病毒 以及类 倾 向 , 最后 是 昏迷和瘫痪 阶段 , 因突然 心力或 呼吸 会
蛋 白 [ 蛋 白 ( u l rti , ) 磷 蛋 白 ( h s 核 n ee p oe NP 、 o n p o — 判 断 。新鲜 组织 上 获得 单 一 检 测 阴性 结 果 , 不能 排 除感 染 的可 能性 , 必须 同时进 行 乳 鼠脑 内接种 试 验 MP 、 面糖蛋 白( lcp oe , P 和转 录酶 蛋 白 )表 gy o rti G ) 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狂犬病疫苗研究进展马君1*,王栋2(1.北京海淀中海动物保健科技公司,北京,100081;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100081)[摘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是目前防治狂犬病的唯一有效措施。

根据狂犬病疫苗发展的不同阶段,从巴斯德首次研制的狂犬病神经组织疫苗到高度纯化的细胞疫苗,将狂犬病疫苗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狂犬病疫苗的作用机理、生产应用以及优缺点分别予以了阐述。

[关键词]狂犬病,疫苗,进展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全世界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狂犬病[1]。

我国每年狂犬病发病人数在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二位,近几年每年约1000~1200万人接受狂犬病暴露后接种[2]。

目前本病几乎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

从巴斯德首次制成狂犬病弱毒疫苗以来,各国不断完善并研制了更加安全有效的人、兽狂犬病疫苗,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弱毒疫苗1885年,法国科学家巴斯德首次用兔脑脊髓制备成狂犬病弱毒疫苗,应用于人体治疗获得了成功[3]。

目前弱毒疫苗仅在少数发展中国家用于人体免疫,而更多用于欧美等国野生动物及发展中国家的家养动物。

弱毒疫苗所使用的毒株主要为SAD衍生株,如SAG1和ERA等[4]。

其中欧洲应用SAG1株接种野生动物[5]。

我国目前生产ERA株活疫苗,最近又重新修订了用Flury株生产活疫苗的制造及检验试行规程,对于已取得GMP认证的企业可申请产品的批准文号。

狂犬病弱毒疫苗在体内的增殖过程与病原感染机体的过程相似,能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且产生的免疫反应较强,持续时间较长,在我国狂犬病防制工作中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由于我国目前对活疫苗安全监测与监管制度尚不完善,狂犬病毒流行毒株与疫苗株之间分子流行病学的亲缘性研究尚不充分,对于活疫苗的安全性尚存在争论。

周桂兰等对2种国产狂犬病活疫苗(ERA株)的免疫抗体监测结果表明,对6月龄以上、5岁以内的成年健康犬1次接种后6个月和8个月,分别有28.57%和5. 71%的犬抗体水平高于0.5IU/mL(WHO确认的抗体保护水平),半年后再进行2次接种,有81.82%的犬抗体水平达到0.5IU/mL[6]。

而英国对Nobivac 狂犬病灭活疫苗的监测结果是,6个月至12.5岁的成年犬1次接种失败率为5.7%。

在20 06年5月召开的我国首届人兽共患病研讨会上,弱毒疫苗的安全性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张永振等从浙江、熊毅等从广西分离的狂犬病毒株与兽用狂犬病活疫苗毒株ERA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1%[7]。

据文献报道,有的疫苗毒株本身对乳鼠致病,对怀孕动物、免疫机能不全的动物和幼小动物使用不安全,而且存在毒力回升、返祖的潜在危险。

例如,SAD-B1 9突变株SAD-L16对成年鼠皮下注射30FFU/鼠,可导致100%死亡;SAD-D29对1-2日龄乳鼠致病,对成年鼠注射106FFU/鼠不致病[8]。

另外,在接种弱毒疫苗的动物口腔中有残毒检出[9,10],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鉴于此,WHO认为狂犬病疫苗株可能导致狂犬病感染的发生,提出使用狂犬病灭活疫苗代替弱毒疫苗来最终消灭人和动物狂犬病[11]。

2.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抗原蛋白在体内主要以外源性方式进行抗原提呈,被接种动物以产生体液免疫为主。

人用狂犬病疫苗多为灭活疫苗,欧美等发达国家对家养动物也使用灭活疫苗进行接种。

国外生产狂犬病疫苗的毒株多为PM株和Flury 株,我国使用CTN和aG株。

其生产工艺从淡苗、浓缩苗发展到高度纯化的精制苗,不断提高其免疫原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

2.1第一代疫苗——神经组织灭活苗(NTV)2.1.1 Semple灭活苗 1911年,Semple将羊脑组织悬液于37℃经0.5-1.0%酚固定、β-丙内酯灭活后,制备了Semple疫苗。

1925年,Hempt通过补加乙醚处理,进一步确保了疫苗的无毒性[12]。

我国于1949年~1980年间生产由羊脑制备的Semple疫苗。

2.1.2 新生鼠脑疫苗(SMBV)1955年,Fuenjalida和Palacios将狂犬病毒脑内接种3~5日龄的新生鼠,于接种后4 天收集脑组织,制备了新生鼠脑疫苗(SMBV)。

由于新生鼠脑神经组织中仅存在少量鞘磷脂,所以引发的副反应较少。

在过去的40多年里,南美洲广泛使用此疫苗。

由于神经组织疫苗注射量大(每针2mL)、接种次数多(14针以上)、抗体产生慢、水平低,含有神经麻痹因子,易引发变态反应,而且疫苗中易残留有感染性的活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WHO)狂犬病专家委员会已提出尽快停止使用神经组织疫苗[13]。

但在印度等国家至今仍在使用。

2.2第二代疫苗——鸭胚疫苗(Duck Embryo Vaccine, DEV)1955年,Peck制备了鸭胚疫苗(DEV)。

1959年,Powell和Culbertson改进了DEV 的生产工艺,制备的疫苗中含有10%经β-丙内酯灭活的鸭胚组织悬液。

DE V引起变态反应的危险性小,但抗体效价低,曾在美国作为狂犬病暴露后接种应用了25年。

瑞士应用化学溶剂提纯法生产出了高度纯化的鸭胚疫苗(PDEV),目前在亚、非和南美洲一些国家使用[14]。

2.3第三代疫苗——细胞培养苗2.3.1原代细胞培养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Purified Hamster Kidney Cell Vaccine, PHKCV):加拿大最先在原代地鼠肾细胞上培养狂犬病毒SAD株进行疫苗生产,1968年加拿大批准该疫苗用于人体接种。

前苏联使用Vnukovo-32株,生产由叙利亚地鼠肾细胞制备的紫外线灭活疫苗,后来采用离心纯化技术改进了生产工艺。

我国1980年开始生产此苗,将北京株兔脑固定毒在PHKC上培养收获,经甲醛灭活,佐剂制成疫苗[12]。

1993年开始生产浓缩3~5倍的PHKCV,但人体接加Al(OH)3种副反应明显增多而且严重,2001年后开始推广高度纯化的PHKCV。

我国生产的PHKCV曾是世界上累计生产量最大的狂犬病疫苗。

精制鸡胚细胞疫苗(Purified Chicken Embryo Cell Vaccine, PCECV):1965年,日本将狂犬病毒Flury-HEP株适应到鸡胚成纤维细胞(CEC)制成疫苗。

19 83年,德国的Barth使用Flury-LEP株在CEC上培养,收获的病毒悬液经β-丙内酯灭活、离心纯化和浓缩制成疫苗。

现在,PCECV已在欧、亚、非和拉丁美洲的20多个国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

1997年10月,FDA批准该疫苗进入美国市场。

此苗生产工艺简单,病毒滴度高,免疫效果与HDCV相当,使用后仅产生轻微的局部反应,因而受到WHO重视[15,16]。

目前我国也有该类进口疫苗的应用。

鹌鹑胚细胞疫苗(Japanese Quail Embryo Vaccine, JQEV):日本将MNIIVP-74株适应于鹌鹑胚细胞,制备成疫苗接种人体,免疫效果比较理想。

犬肾细胞疫苗(MDCKV): 1978年,Van Wezel等使用狂犬病毒PM株适应犬肾细胞,并使用微载体技术进行大规模生产,在荷兰进行人体暴露前后的接种试验,获得了较好的免疫保护,1980年荷兰批准生产此苗。

牛肾细胞疫苗(MDBKV):将狂犬病毒PV11株经胎牛肾原代细胞大规模培养,收获病毒经灭活、浓缩纯化后制成疫苗。

法国批准此苗用于暴露前后的预防接种。

2.3.2二倍体细胞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疫苗(Human Diploid Cell Vaccine, HDCV):1964年,美国Wist ar研究所使用人二倍体细胞株WI-38培养狂犬病毒PM株,收获病毒液经澄清、β-丙内酯灭活和冻干后制成疫苗。

该疫苗于1974年首次获准生产,1978年开始商品化。

HDCV的优点是安全性好,具有较高免疫原性,是评价任何一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标准疫苗。

但此苗生产工艺复杂,价格昂贵,仅在美国、加拿大、大多数欧洲国家和少数亚洲国家使用。

狂犬病吸附型疫苗(Rabies Vaccine Absorbed, RVA):将狂犬病毒Kissling 株适应胎恒河猴肺成纤维细胞,收获的病毒悬液经β-丙内酯灭活、磷酸铝吸附浓缩后制成疫苗。

此苗变态反应发生率较低,与HDCV接种程序相同,目前在美国应用。

2.3.3传代细胞系疫苗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Purified Vero Rabies Vaccine, PVRV):1984年,法国Merieun研究所在微载体悬浮培养的Vero细胞上繁殖狂犬病毒PM1503-3M 株,收获的病毒液经超滤浓缩、密度梯度离心、β-丙内酯灭活后制成冻干疫苗。

由于该苗免疫原性好、安全、稳定,可大规模生产,产量高,价格便宜,WHO推荐使用Vero细胞大量生产狂犬疫苗,并于1987年颁发了Vero细胞生产人用纯化狂犬病灭活疫苗规程。

目前PVRV在全世界使用范围较广。

我国于1995年开始进行人用纯化Vero细胞狂犬病疫苗的研制,使用毒株为CTH-1、aG和PM株,已有多家生物制品厂获得了生产文号[17,18,19]。

有研究表明,Vero细胞系在142代内无潜在的致瘤性,所以使用低代数Vero细胞制备疫苗,并且应用纯化技术使残余细胞DNA量小于100pg/剂,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致瘤性。

幼仓鼠肾细胞疫苗(BHKV):BHK细胞是狂犬病毒的高产细胞,可在生物反应器中大规模培养。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利用Flury- LEP株狂犬病毒在BHK 细胞上生产兽用灭活狂犬疫苗的报道。

目前,法国维克用BHK21细胞生产的犬、猫用狂犬病疫苗在法国获得了生产文号,并在我国进行了注册。

在进行狂犬病疫苗研究的同时,对于疫苗的接种程序也不断进行了改进。

灭活疫苗暴露前接种:第0、7和21(或28天)于臂部三角肌各注射1剂疫苗,并每两年加强1剂。

暴露后接种:第0、3、7、14、28天分别于上臂肌肉注射1剂狂犬疫苗[20,21,22]。

在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在推广使用比较经济的皮内接种法,免疫效果与肌肉接种的相当。

3.基因工程疫苗狂犬病毒糖蛋白具有病毒的中和抗体决定簇,与病毒的感染和毒力直接相关,不同毒株的糖基化位点有所不同;核蛋白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除了可诱导机体产生非中和性抗体外,主要诱导机体产生细胞免疫[23],目前狂犬病基因工程疫苗主要围绕糖蛋白和核蛋白展开[24,25,26,27],主要有重组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和基因疫苗等。

重组活载体疫苗中以痘苗病毒为载体的V-RG研究的最为透彻、使用也最多。

V-RG对欧洲及北美等地的野生动物进行口服免疫,已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我国第一株狂犬病毒糖蛋白重组天坛株痘苗病毒已研制成功。

但WHO曾宣布全球消灭天花,不再接种痘苗疫苗,并且有研究表明,痘苗重组病毒接种人类后,可长期抑制再次免疫接种,因此狂犬病重组痘苗载体疫苗的使用范围有一定限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