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上海市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模型解析

上海市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宏观经济模型解析宏观经济模型是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之一,对于理解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经济增长模型以及经济周期模型三个方面进行解析,帮助考生理解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知识点。
一、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宏观经济模型是以数学表达方式呈现的,用于描述宏观经济体系中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它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假设、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学核心模型(如凯恩斯总量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等)等内容。
在准备宏观经济学复习资料时,考生需要对这些基本框架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可以通过阅读经济学教科书、参考教授讲义以及相关学术论文,系统学习和掌握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要点,为后续的学习和理解提供必要的基础。
二、经济增长模型经济增长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经济长期发展和增长的原因、机制以及影响因素。
在复习宏观经济学时,考生需要重点关注经济增长模型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假设,以及对经济增长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经济增长模型主要有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技术进步的经济增长模型等。
每种模型都有其特点和不同的解释能力,考生需要灵活运用,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三、经济周期模型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它主要研究经济波动、景气和衰退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以及相关的影响因素。
经济周期模型是对经济周期进行解释和分析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宏观经济的运行状态和变化趋势。
经济周期模型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回归分析、时间序列模型等方法构建,其核心是对经济波动的解释和预测。
考生需要按照经济周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假设,学习和理解经济周期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加深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认识与理解。
结语本文从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框架、经济增长模型以及经济周期模型三个方面对上海市考研经济学复习资料进行了解析。
6.3 宏观经济均衡:AD-AS模型

6.3 宏观经济均衡:AD-AS模型
• 面对总供给波动引起的滞 胀,一般有两种选择: • 第一,扩大总供给。保持 总需求曲线,由市场机制 调节。要素价格上升会促 使人们采取措施(如技术 进步)和寻找替代资源, 以减少对某些生产要素的 依赖。
P LAS SAS1 SAS0 P1 P0 B A AD0 0 y1 y* y
6.3 宏观经济均衡:AD-AS模型
二、总供给冲击——经济“滞胀” 长期总供给主要受人口、资本存量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短期总供给主要 受工资、原材料价格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主要考察短期总供给的波动:工资水平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 带动成本上升从而导致短期总供给减少,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最典型的也是最具影响力的总供给冲击来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石油输出
国组织的限产提价政策。在这一政策支配下,世界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急剧 减少,油价大幅度上涨,如 1971~1974年间石油的实际价格上涨了四倍,从 而导致了企业成本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通货膨胀(高通胀)与经济衰退(高失业)并存的现象被称为“滞胀”
(Stagflation)。例如1974年石油提价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11%,失 业率达到5.6%,第二年失业率继续上升至8.5%,出现典型的滞胀局面。
• M↑→AD↑→P↑→
0
W ↓→ 长期中, P
5.16 总需求对均衡的影响
由于人们对价格的变动有一个逐步 适应的过程,工资调整也不可能一 步到位,因此在没有其他外部因素 干预的情况下,宏观经济回到长期 均衡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y1
y
工人要求W↑,厂商同意→AS↓, 直到点C
6.3 宏观经济均衡:AD-AS模型
方法论:短期分析放弃货币中性假定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1. 引言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是描述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一种工具。
它基于一系列假设和方程,将宏观经济体系划分为不同的部分,并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来预测和分析经济现象。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通常包括宏观经济变量、经济代理人行为和市场机制等要素。
本文将介绍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结构,以及一些常见的经济因素。
2.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本原理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原理之上,其中包括需求和供给原理、长期均衡和经济增长原理等。
2.1 需求和供给原理需求和供给原理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基础。
根据这一原理,市场经济中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是由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力量决定的。
需求取决于消费者的偏好和购买能力,供给则取决于生产者的生产能力和成本。
2.2 长期均衡长期均衡是指经济体系中的所有市场都处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状态。
在长期均衡下,供给和需求的力量相等,没有任何市场出现过剩或短缺的情况。
经济体系中的所有经济代理人都能获得最大的效用和收益。
2.3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劳动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等方式来实现。
经济增长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
3. 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的主要结构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通常由生产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和国际部门等组成。
3.1 生产部门生产部门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代表着经济体系中的所有企业和生产者。
生产部门通过购买生产要素,如劳动力和资本,生产各种商品和服务。
生产部门的生产水平和效率直接影响着经济的总产出和增长。
3.2 家庭部门家庭部门代表着经济体系中的所有个人和家庭。
家庭部门通过提供劳动力和消费品来参与经济活动。
在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家庭部门是消费者和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家庭部门的消费决策和储蓄决策对经济的发展和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3.3 政府部门政府部门是宏观经济的长期模型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级宏观经济学--一期模型

第二章封闭经济下宏观经济一期模型本章在分析消费者和企业在最优化决策的基础上,将微观行为纳入宏观经济模型中,解释市场的效率并分析政府支出增加和提高生产率如何导致总产出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消费者行为(Behavior of the representative consumer)1 消费者偏好的特点偏好;偏好的形成;消费者偏好描述了消费者对商品束的的喜欢程度。
设单个典型消费者(representative consumer)的效用函数(utility function)为u=u(c, l),u为效用函数,C为消费量,l为闲暇量。
如果:U(c1,l1)>U(c2,l2),消费者完全偏好U(c1,l1);U(c1,l1)<U(c2,l2),消费者完全偏好U(c2,l2);U(c1,l1)=U(c2,l2),消费者偏好无差异。
典型的消费者偏好符合以下3个特点:消费者偏好无餍足;消费者更加偏好多样性;消费者有正的偏好。
反映消费者偏好上述特点的图形叫做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s),是一组无差异的消费束的点的集合。
按照偏好特点,在一条曲线上,消费者有相同偏好,所以下图中:B与D的偏好相同。
由于偏好无餍足,消费者喜欢好的更多,所以与B、D比较消费者更加偏好A。
消费者在闲暇量不变下降低消费量,如下图中A点至D点,D点的无差异曲线必然低于A点的无差异曲线,如果消费者要保持与A点相同的满足,则要增加闲暇量,从而使B与A保持相同的满足。
所以,无差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消费者减少一种商品,在效用不下降前提下要求增加另一种商品,这种愿意用一种商品替代另一种商品的比率叫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 ), MRS 是经过消费束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
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将会减少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所以边际替代率为负。
如果以闲暇替代消费,MRS =L L C C 1221__。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

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而且到今天为止宏观经济学也还在不停的发展,仍有许多问题存在争论。
各个流派的经济学家对同一宏观现象的分析经常会有分歧,我们在学习解决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模型,所以我们在学习宏观经济时就会十分的纠结。
其实遇到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握住一条主脉络,掌握住主要的一条线索之后再去向里面填充各种分支的知识,就会避免混乱。
首先先来介绍一下宏观经济的常识。
必须要认识的人,凯恩斯。
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最应该记住的就是凯恩斯,就是因为他的理论,使得资本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说的那样“必将灭亡”,反而通过改进越来越好。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对立。
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在最求自己利益的时候,会促进社会福利的发展。
所以古典主义认为政府对市场不应进行干预,通过大家逐利行为,社会的总供需自然而然会达到均衡。
其实无论是凯恩斯的政府调控还是古典主义的市场自动调节,都没有错。
古典主义的理论从长期来看,市场的确会达到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
但是凯恩斯的观点是“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
当经济出现波动时,市场机制是会自动调节,但是且不说过程十分漫长,在这个过程中,大量的失业,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
可能真的等不到市场自动达到均衡的时候就饿死了。
我们通过资本主义社会十几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就可以看出来,通过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调节,其实就是场灾难。
所以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干预经济,在短时间内熨平经济波动,主动调节市场使其达到均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的免受波动的影响。
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差别对比古典主义1、以供给为中心(萨伊定律)2、价格、工资、利息具有自由伸缩性3、市场自动出清凯恩斯主义:1、需求为中心2、工资、价格刚性3、市场非出清下面开始正式分析宏观经济了宏观经济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充分就业,而与充分就业水平有独特关联的是本期总产出价值或国民收入水平。
可以说凯恩斯宏观分析模式的焦点是国民收入水平的变动。
常见宏观经济模型

常见宏观经济模型宏观经济模型是用来描述和解释整个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的理论工具。
在宏观经济学中,常见的宏观经济模型包括凯恩斯总量模型、新凯恩斯总量模型、新古典总量模型等。
本文将对这些常见的宏观经济模型进行简要介绍。
一、凯恩斯总量模型凯恩斯总量模型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用来解释经济活动中的总产出、就业和价格水平等变量之间的关系。
凯恩斯总量模型的核心观点是,总需求决定总产出,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货币政策来实现宏观经济稳定。
凯恩斯总量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中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可能性,即总支出可能低于总收入。
凯恩斯认为,私人投资和消费的波动是导致经济周期的主要原因,而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支出来刺激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
二、新凯恩斯总量模型新凯恩斯总量模型是对传统凯恩斯总量模型的一种改进和延伸。
新凯恩斯总量模型将价格粘性引入模型中,认为价格调整不及时会导致市场失灵,使得经济波动更加剧烈。
新凯恩斯总量模型主要关注货币政策的作用,认为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可以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新凯恩斯总量模型认为,由于价格粘性,经济短期内可能存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同时发生。
通过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平衡经济增长和稳定的目标。
三、新古典总量模型新古典总量模型是对传统古典经济学的一种改进和发展。
新古典总量模型认为,市场在自由竞争条件下能够自动调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最大化社会福利。
模型中的主要变量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进步等因素,通过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来决定总产出和价格水平。
新古典总量模型的核心观点是,市场在充分竞争条件下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引导资源的流动。
政府的作用应该是提供公共产品和调整市场失灵。
以上是常见的几种宏观经济模型的简要介绍。
这些模型在解释和预测宏观经济现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然,这些模型都是简化的描述,不能完全涵盖复杂的经济现实。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调整,以更好地指导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中级宏观经济学课件第1章 长期增长:新古典增长理论

TITLE 04 TITLE 05 TITLE 06 TITLE 07
第四节 索罗-斯旺模型及其 以附后录A 拉姆齐-卡斯-库普曼斯模型
附录B 世代交叠模型的一个简单介 绍思考与练习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A.2 代表性厂商的行为 假定代表性厂商具有新古典的生产函数: Y=F(K,L) 其中Y代表产出,K代表资本存量,L代表性厂商在竞争性的要素市场上雇佣工人和租用资本, 并在竞争性的产品市场上销售其产品。厂商的目的是最大化利润。 厂商的利润为:
A.3 代表性家庭的行为 作者信息:
elit maecenas porttitor congue massa
四、条件收敛
所何作谓其者他绝信特对息征:收为敛前,提是条指件在。人均量上穷国要比富国增长得快,并且这不以经济当中的任 条件收敛是指穷国和富国之间的收敛倾向是以经济当中的一些其他特征为前提条件
的。具体而言,如果这两种经济体具有相同的稳态水平,则收敛的性质才成立,而 这正是索洛-斯旺模型所预言的性质。 在索洛-斯旺模型中,如果生产函数取柯布-道格拉斯的形式:f(k)=kα,则相对应的 经济增长率为:
第四节 索洛-斯旺模型及其以后
作者信息: 首先,卡斯和库普曼斯在引入了拉姆齐的跨期可分效用框架后,可将 储蓄率内生化,从而避免了原始的索洛-斯旺模型中坑你出现的动态积累 的无效率,同时保持了索洛-斯旺模型中的条件收敛的结果。 其次,外省的连续奇数进步是索洛-斯旺模型中长期人均增长的唯一 源泉,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索洛和斯旺之后大致分为两种类型:非报酬 递减性和内生技术进步型。 再次,试图将人口增长率或劳动供给内生化的研究工作也大致分为两 个方面:人口的迁移和生育的内生选择。
大学宏观经济学经典课件1AD-AS模型

劳动力市场完全竞争:假 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 的,即劳动力价格是市场 供需关系决定的。
资本存量不变:假设资本 存量在模型分析期间保持 不变,即资本存量是固定 的。
生产技术不变:假设生产 技术是固定的,即在模型 分析期间生产技术没有发 生变化。
政府干预为零:假设政府 对经济干预为零,即政府 政策对模型分析没有影响。
局限性二
添加 标题
添加 标题
假设前提:模型假设价格具有完全弹性,即 价格可以迅速调整以适应需求和供给的变化。
添加 标题
现实情况:然而,在现实中,价格调整往往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垄断、信息不 对称等,因此价格调整可能不那么迅速或完 全。
添加 标题
政策含义:如果价格具有完全弹性,那么货 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迅速发挥作用,通过 调整利率和政府支出等手段来影响总需求和 总供给。
政策含义:如果价格具有完全弹性,那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以完全通 过利率的变动影响总需求,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
现实不符:然而,在现实中,价格调整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 结构、信息不完全、生产成本等,价格调整可能不迅速或者不完全。
政策效果:这可能导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果受到限制,甚至可能产 生一些负面影响。
THEME TEMPLATE
20XX/01/01
Ppt
大学宏观经济 学经典课件
1AD-AS模型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AD-AS模型概述
AD-AS模型的假设条件 AD-AS模型的基本框架 AD-AS模型的动态分析 AD-AS模型的政策含义
单击此处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AD-AS模型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 F(K, L)
我们进一步假定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即资本不存 在闲置,劳动力不存在失业现象,这时经济的产出称为潜在
的产出水平,或潜在的GDP( Potential GDP)水平,Y 用 来
C+G+NX 产品市场
国外 NX
G
经济
企业
I (注入) 金融市场
C 政府
T S (漏出) 家 庭
Y 购买要素 要素市场
Y 提供要素
从上述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中可知,我们可以用两种 方法来测算GDP:第一种方法是从收入的角度,它等于家 庭提供要素的全部收入,可分解为C、S和T三个部分;第二 种方法是从支出的角度,它等于购买企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 的总支出,可分解为C、I、G和NX四个部分。
例如,如果要使失业率由8%下降到6%,则实际GDP的 增长率就必须达到: 实际GDP变化率=3%–2×(6%–8%)=7%
即GDP必须比趋势增长率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7%,才 能使失业率下降2个百分点。
第三节 国民收入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一、国民收入的生产
一国经济的产出水平或总收入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是 投入的生产要素,二是各种生产要素和产出之间的技术关 系即生产函数。当投入一定的资本和劳动时,产出水平就
很多生产函数都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所谓规模报酬不 变是指当投入的生产要素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时,产出也变 化相同的比例。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即:
λY=F(λK,λL), λ>0
也就是说,当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增加相同的λ倍数时, 产出也增加λ倍。在今后的讨论中会发现,这一性质对收入 分配有重要的意义。
t1
Pt1 Pt
Pt
中
140
国
120
的
100
物 80
价
指
60
数
40
20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零售物价指数 113.2 121.7 114.8 106.1 100.7 97.4 97 98.5 批发物价指数 125.4 116.2 110.6 102 99.8 96.7 98.2 105.1
投资支出 11160
政府购买 14070
比重%
100 68 14.7 18.6 -1.3
净出口 -990
三、用收入衡量的方法
1.收入法:这种核算方法,是从家庭向企业出售要素获得收入的角 度看, 它等于家庭的全部收入,也就是一国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总 和。 从收入角度计量的GDP,还要注意区别GNP和GDP的概念及 其关系:GDP=GNP– NFP
第一节 国民收入的衡量
一、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为了简单起见,可先运用一个收入和支出的循环流动 图来描述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在这个基础上,从不 同角度来分析GDP的构成和测算方法。
这个模型假定整个国民经济中有四个经济部门和三个 市场,四个经济部门即家庭、企业、政府和外国经济, 三个市场即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
第二节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一、名义GDP和实际GDP
解决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 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 算GDP数值。这一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 GDP。
二、价格指数
价格指数是反映物价水平变化情况的指标,是同 一组商品和服务在各年的价格同它在某一基年价格的 比率。编制价格指数有两种基本方法:
(1)GDP消胀指数
GDP消胀指数是指给定年份的名义GDP与实际GDP之 间 的比 率 , 即 : GDP 消胀 指数 =名 义 GDP /实际 GDP
(2)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消费者价格指数是衡量消费品的平均物价水平的物价 指数。消费物价指数也称为生活物价指数,是与普通 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物价指数。
值得注意的是,一个经济的总支出等于总收入,等于总 产出。
二、用总支出衡量的方法
这种核算方法,是把一个国家一年期间投入的生产要素 生产出来的物品和劳务按购买者支出的金额(因而也是 这些产品和劳务的销售金额)分类汇总而成。
用总支出方法来衡量国民收入,GDP分为四大部分:消 费支出 (C) 、投资支出(I )、政府购买(G )和净 出口(NX ),故由此计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 消 费 +投资 + 政府购买 +净出口 ( NX =X-M)。即:
第三章考察生产要素和技术变动引起的经济增长问题。
第四章分析存在失业的情况,也就是劳动力资源闲置问 题。
第五章分析货币在实际经济中的作用及货币政策的效果。
第六章讨论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运行。
第二章 宏观经济的衡量与均衡
国民收入的的衡量 价格指数和失业率 国民收入的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宏观经济均衡——简单模型
GDP
劳动收入 净利息 租金收入 企业利润 所有者收入 间接税 资本消耗(折旧)
总量(亿美元) 75760 44490 4050 1270 6500 5180 5690 8580
占GDP比重 100 58.7 5.4 1.7 8.6 6.8 7.5 11.3
五、GDP衡量中的其他问题
1. 增加价值法:只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 2. 本期产出:当年产出,不能重复计算。 3. 市场价格:进入市场公开交易的部分。 GDP指标的缺陷: 1. 地下经济与黑市交易问题? 2. 非市场经济活动问题? 3. 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问题? 4. 收入分配不合理问题?
30396
100
46.21
38.06
11.88
政府购买 3.8净2出口
9486
3050
1996年美国GDP的构成
60000
50000
40000 GDP 30000消费支出
投资支出
20000
政府购买 10000 净出口
0
-10000 系列1
消费支出 51520
总量亿美元
75760 51520 11160 14070 -990
表示。从长期来看,投入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的技术水平都会 发生变化。当资本存量增加和就业量增加时,产量会提高。 另外技术水平的提高也会促使产量提高。
二、国民收入的分配
(一)生产函数与厂商的利润
生产要素的价格就是要素所有者的收入,因此,讨论国民 收入的分配,也就是要分析生产要素价格是如何确定的。
为了简化分析,首先假定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 争的。在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的行为不会对产品和要素 价格产生任何影响,它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也就是说, 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企业能购买到所需要的任何要素,也 能出售想卖掉的任何产品。同时还假定企业生产只需投入 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即企业的生产函数仍然是:
本篇基于价格、工资有伸缩性这一古典经济学的 基本假设,展开对宏观经济长期模型的分析。本 篇由五章构成。
第二章在衡量宏现经济一系列变量的基础上介绍了一个 最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这一模型讨论了宏观济变量之 间的关系以及宏观经济均衡问题。在模型中,除了假定 价格是可变外,还假定资本、劳动等要素和技术都固定 不变,生产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以及不考虑货币的作用 和国际间资源的流动等。
三、失业的衡量
在市场经济中,并不是所有劳动年龄人口都能就业,也 不是没有工作的人,都属于失业者。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人口
就业人口 失业人口
不在劳动力人口 非劳动年龄人口
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口/劳动年龄人口)×100%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了一个经济中愿意就业者在适龄人口 中所占的比例。
(3)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生产者价格指数是一种批发物价指数,衡量批发时或 生产阶段时的价格水平变动。消费物价指数与生产物 价指数只是统计的范围不同,计算方法是一样的。
GDP消胀指数属于帕氏指数,CPI和PPI属于拉氏指数。
通过价格指数的变化,我们可以了解通货膨
胀的情况。如果Pt表示t期的物价水平,Pt+1 表示t+1期的价格水平,用πt+1表示t+1期的 通货膨胀率,则有:
Y=F(K,L) 其中Y是企业的产量,K和L工分别是使用的资本量和雇佣
的工人数。企业以工资 W 雇佣工人,以租金 r 租用资本, 并可以按P的价格出售产品。
企业生产的目的是为了使利润最大化,利润(π)等于收益减
取决于生产的技术状况,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反映。用Y 表
示给定时期中的实际产出,生产函数具有如下的一般形式:
Y=F(K,L)
此式表明,总产出是投入的资本量和就业量的函数。生产 函数反映了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与产 量之间的技术联系,而任何生产方法和技术水平的改进都 会导致新的投入产出关系,使生产函数发生变化。
2.从GDP到DPI 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 折旧 国民收入:NI=NDP–间接税=劳动收入+所有者收
入+租金+公司利润+净利息收入 个人收入:PI=NI –公司利润–社会保障金+政府
转移支付+红利+利息调整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PI– 个人所得税–非税收
性支付
美国1996年GDP及其构成(收入法)
Y = GDP = C + I +G +NX
总收入
总产出
总支出
191989年9我8年国G我DP国的G构D成P总的量构亿元成
总量亿元
比重%
40000
30000
GDP 消费2支00出00
投资1支00出00
政府购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