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一、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婴儿胃呈水平位,贲门肌发育差,控制能力弱,而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较紧张,故小婴儿易发生溢乳。
婴幼儿正常肝可在右肋下触及1~2 cm,质地柔软,无压痛,6岁后肋下即触不到。
胎粪是新生儿于出生后第1次排出的粪便,呈墨绿色,质粘稠,无臭味。
单纯人乳喂养儿的粪便呈金黄色,均匀糊状,偶有细小乳凝块,有酸味,不臭,每日2~4次。
人工喂养儿的粪便呈淡黄色,较干稠,含乳凝块较多,为中性或碱性,每日1~2次。
二、口腔炎患儿的护理(一)概要口腔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
病变限于局部如舌、齿龈、口角时,分别称为舌炎、齿龈炎或口角炎等。
多见于婴幼儿,临床特点是口腔粘膜破损合并感染,出现疼痛(婴儿表现为哭闹、拒食等)、流涎及发热。
常见的口腔炎有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溃疡性口腔炎,治疗要点是清洗口腔及局部涂药,严重者全身用药。
(二)护理主要护理诊断:1.口腔粘膜改变;2.疼痛。
护理要点:(1)加强饮食护理,供给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温、凉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对因疼痛而拒食者,在进食前局部涂2%利多卡因止痛;(2)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粘膜湿润和清洁,按医嘱用药液清洗口腔;(3)按医嘱正确局部涂药;(4)防止交互感染;(5)强调乳具消毒和个人卫生等。
三、腹泻患儿的护理(一)概要婴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一组有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
多见于6个月~2岁的婴幼儿,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重要原因。
主要治疗是祛除病因(调整饮食及控制感染)、补充液体及对症处理。
(二)易感因素1.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少,酶活力偏低,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婴幼儿水代谢旺盛,一岁以内每日摄人及排出的水分占体内总液量的1/2(成人为1/7),对缺水的耐受力差,一旦失水容易发生体液紊乱;婴儿时期神经、内分泌、循环、肝、肾功能发育不成熟,容易发生消化道功能紊乱。
第七章消化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

第七章消化系统及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1-40题每题2.5分,共计100分1.下列属于中度脱水的是OA.血钠<1.3OmmoI/LB.失水占体重的5%以下C.失水占体重的5%~10%,D.失水占体重的10%以上E.血清钠130~150mmol∕L2.区别轻、重型患儿腹泻的主要指标是()A.病程长短B.热度高低C.大便次数D.呕吐次数E.有无水.电解质紊乱34:3:2的混合液的张力为()A.1/2张8.1 /3张C.2/3张(D.3/4张E.4/5张4.口服补液盐中加入葡萄糖的主要作用是()A.补充电解质B.降低血清钾浓度C.使口服补液盐具有一定的渗透压D.增加肠道对水钠吸收E.预防酮症酸中毒5 .患儿,男,2岁。
因发热腹泻2天入院。
遵医嘱给予口服ORS溶液,护士对患儿家长的用药指导,正确的是()A.每天口服3次B.每袋一次服完C.若患儿呕吐应立即停止喂服D.明显腹胀时不宜口服ORS溶液,E.服用前用200ml温开水溶解6 .患儿,男,8个月。
因呕吐、腹泻3天入院。
治疗过程中患儿四肢软弱无力,腹胀。
护士遵医嘱为患儿补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见尿补钾B.浓度不超过0.3%C.尽量口服D.滴速不宜过快E.必要时可静脉推注;?:)7 .每100ml口服补液盐中,氯化钾的含量是()A.0.15g(B.0.2gD.0.3gE.O.35g8 .小儿腹泻其脱水性质不明时,第一天补液可选用()A.1/5—1/4张8.1 /4—1/3张C. 1/3—1/2张D. 1/2—2/3张j∣Hj'∕<E.等张9.重度脱水患儿的补液量为()A.<50ml∕kgB.50—1OOmlZkgC.100—120ml∕kgD.120—150ml∕kgE.150—180ml∕kg10.小儿腹泻引起的累计损失量应在多长时间内补足()A.1—2小时B.21小时C.4—6小时D.6—8小时E.8—12小时一―;)IL患儿,女,6个月。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②每4-6小时监测体温并记录。 ③使用物理降温,鼓励病人多饮水。 ④出汗多时勤换衣服,避免受凉。
⑤限制探视的人数、次数,避免交叉感染,病房定
⑥遵医嘱静脉补液。
28
时紫外线消毒。
护理措施
4 、维持皮肤完整性
①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并使局部干燥。
②应选用消毒软棉尿布并及时更换。 ③局部皮肤发红处外涂5%鞣酸软膏。 ④避免使用不透气塑料布或橡皮布,防止
17
治 疗
• 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 预防并发症 • (一)急性腹泻治疗: 1、饮食疗法: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1)ORS液: 用于预防脱水及轻、中度脱水无明显周围循环障碍者 轻度脱水:50~80ml/kg 中度脱水:80~100ml/kg
18
• (2)静脉输液: 用于中度以上脱水或吐泻严重患儿 1)第一天补液: 定量: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 轻度脱水:90~120ml/kg 中度脱水 :120~150ml/kg 重度脱水:150~180ml/kg 定性:根据脱水性质选用(等渗、低渗、高渗) 定速度:累积损失量:8~12小时 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12~16小时 纠正酸中毒 纠正钾、低钙、低镁 2)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60~80ml/kg· d,1/5张含钠液 继续损失量:丢多少补多少,1/2~1/3张含钠液
14
• (二)迁延性(2周~2月)、慢性(>2月)腹泻:
• 病因复杂:急性感染性腹泻未彻底治疗、迁延
不愈常见
• 营养不良:胃酸、消化酶分泌↓ 肠粘膜上皮细胞受损→双糖酶缺乏 免疫功能缺陷
15
• 非病理性腹泻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

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
一、病情观察
1.观察患儿的食欲状况,了解饮食摄入量,观察是否有厌食、拒食等情况。
2.观察患儿大便的性质、颜色、次数和量,记录大便的形状和次数,以便于医生了解病情和调整治疗方案。
3.观察患儿是否有呕吐、恶心、腹胀、腹痛等消化系统症状,了解症状的持续时间和程度。
4.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二、生活护理
1.保持患儿的口腔卫生,餐前后进行漱口,避免口腔感染。
2.保持患儿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尿布疹的发生。
3.合理安排患儿的生活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4.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患儿的饮食,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三、药物治疗护理
1.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给药,注意药物的剂量、用法和时间。
2.观察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如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
生沟通。
3.指导家长正确给药,确保患儿按时按量服药。
四、健康教育
1.向家长讲解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家长对疾病
的认识。
2.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的饮食,避免食用刺激性、油腻食物。
3.教育家长注意儿童的卫生惯,避免肠道传染病的感染。
以上是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通过全面的护理措施,
可以有效减轻患儿的病痛,促进病情的恢复。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范本

4
✓ 提供教育与指导:向患儿及其 家属提供关于疾病和护理的知 识,帮助他们了解疾病的性质、 治疗方法以及护理要点。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 康复治疗
药物治疗
01
药物选择:根据患儿病情
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药物
02
药物剂量:根据患儿体重
和病情调整药物剂量
03
药物用法:口服、注射、
外用等不同用法
04
药物副作用:注意药物可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演讲人
目录
01.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特点 02.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方
法
03.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康复治 疗
04.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预防措 施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 特点
疾病类型
01
02
消化系统疾病: 包括胃炎、肠 炎、肝炎等
消化系统疾病 患儿:患有消 化系统疾病的 儿童
功能紊乱
遗传因素:部分消 化系统疾病与遗传 因素有关,如先天
性消化系统畸形
环境因素:不良的 生活环境、饮食习 惯等,可能导致消
化系统疾病
临床表现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通常表现为食
01
欲不振、呕吐、腹泻等症状。 患儿可能出现营养不良、体重下
02
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部分患儿可能出现腹痛、腹胀、
03
便秘等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可能伴有发热、 04 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全身症状。
03
特点:消化系 统疾病患儿通 常表现为食欲 不振、呕吐、 腹泻等症状
04
护理要点:针 对消化系统疾 病患儿的特点, 进行饮食调整、 药物治疗、心 理疏导等综合 护理措施
发病原因
饮食不当:摄入过 多高脂肪、高糖、 高盐的食物,导致 消化系统负担过重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19:46
补液原则、方法及护理
一、口服补液 无脱水患儿:用ORS液按表4-3-2方法服用。或用 米汤+细盐,预防脱水20~40ml/kg,4小时服完, 以后随时口服,能喝多少给多少。或用糖盐水, 服法同上 轻、中度脱水患儿:补充累积损失量,轻度脱水 50~80ml/kg,中度脱水80~100ml/kg,应在8~ 12小时内少量多次服用,脱水纠正后转入维持补 液阶段将余量ORS液加等量水稀释后使用,损失多 少补多少,防止继续脱水
19:46
护理诊断/合作性问题
腹泻 体液不足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营养失调 潜在并发症 (家长)知识缺乏
19:46
护理目标
患儿腹泻次数减少至正常,大便性状恢复正常 体液和皮肤弹性恢复正常、前囟及眼窝凹陷消失、 尿量正常 患儿肛周皮肤完好,无臀红表现 患儿营养物质摄入恢复正常量 患儿不发生电解质紊乱或发生时及时发现。家长 学到喂养和饮食卫生知识,能说出腹泻患儿的护 理要点及预防方法
护理评价
口腔炎患儿 护 理
护理诊断 / 问题
护理措施
护理目标
19:46
护理评估
致病因素 -询问有无局部刺激使口腔粘膜受损的病史 -有无奶瓶、橡皮乳头消毒不严或母乳头不洁史 -有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的病史
19:46
护理评估
身体状况 1. 鹅口疮 口腔粘膜见白色乳凝块样物,不易拭去, 注意询问患处是否疼痛,有无拒食,是否流涎;患 儿一般情况 2.疱疹性口炎 起病急,有高热,口腔粘膜充血、水
19:46
护理措施
病情观察
监测体温、精神状态、进食情况;流涎、烦躁、哭闹、拒 食症状是否改善;有无进食水过少而致脱水和酸中毒
45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七节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45系统精讲-消化系统-第七节肠梗阻病人的护理1.病人,男,7小时前出现急性腹痛、腹胀、无排气排便,伴呕吐,呕吐物为咖啡色样液体,诊断可能为A.机械性肠梗阻B.急性阑尾炎C.麻痹性肠梗阻D.胃溃疡E.绞窄性肠梗阻【答案】:E【解析】:考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绞窄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发作间隙时间缩短、呕吐物呈棕褐色或血性、可排出血性黏液样粪便、腹部有固定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包块。
绞窄性肠梗阻时腹腔内有渗液,可有移动性浊音。
2.患儿,6个月。
阵发性哭闹伴呕吐。
右侧腹部可触及腊肠样肿块。
行钡灌肠检查可出现A.杯口状阴影B.鸟嘴状阴影C.立位腹平片见多个气液平面D.不对称腹胀E.龛影【答案】:A【解析】:考察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X线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呈“杯口状”阴影。
3.女,37岁,腹膜炎致麻痹性肠梗阻的,提示其肠麻痹的主要指征是A.闻及振水音B.肠鸣音亢进C.肠鸣音消失D.移动性浊音阳性E.闻及血管杂音【答案】:C【解析】:考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需要紧急手术治疗的肠梗阻是A.急性小肠扭转B.麻痹性肠梗阻C.蛔虫性肠梗阻D.粘连性肠梗阻E.早期肠套叠【答案】:A【解析】:考察肠梗阻的病理生理变化。
肠扭转极易发生绞窄性肠梗阻,故应及时手术治疗。
5.女,32岁。
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肛门排气排便停止24小。
下列检查中,对鉴别病人是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最有帮助是A.血白细胞明显升高B.腹部平片可见多个液气平面C.血生化检查示电解质紊乱D.血气分析示血氧分压降低E.腹腔穿刺抽出血性物【答案】:E【解析】:考察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单纯性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麻痹性肠梗阻时全腹膨隆,肠扭转时腹胀不对称。
单纯性肠梗阻腹部轻压痛,无腹膜刺激征,绞窄性肠梗阻腹部有固定性压痛和腹膜刺激征,有时可触及有压痛的肠袢包块。
绞窄性肠梗阻时腹腔内有渗液,可有移动性浊音。
肠梗阻时,如腹腔穿刺抽出血性物提示出现绞窄性肠梗阻。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试题共46题,每题1分。
1.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患儿发生溢乳的主要原因是()A.胃容量小B.门括约肌发育良好C.胃排空快D.常发生胃肠逆动E.幽门括约肌发育良好(正确答案)2.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有关患儿肠道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长度较长,面积较大B.肠系膜柔软而长,较易脱肛C.直肠长,易发生肠套叠D.母乳喂养的小儿肠道内以双歧杆菌为主(正确答案)E.人工喂养的小儿肠道内以大肠埃希菌为主3.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引起小儿鹅口疮的病原体是()A.腺病毒B.白念珠菌(正确答案)C.链球菌D.单纯疱疹病毒E.金黄色葡萄球菌4.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度脱水的失水量占体重的()A.1%~3%B.3%~4%C.5%~10%(正确答案)D.11%~13%E.15%~20%5.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腹泻重症与轻症的区别要点是()A.蛋花汤样大便B.大便有腥臭味,带黏液C.每天大便数十次D.有水电解质乱和酸中毒(正确答案)E.大便镜检有大量脂肪球6. 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小儿秋季腹常见病原体是()A.空肠弯曲菌B.大肠埃希菌C.埃可病毒D.轮状病毒(正确答案)E.柯萨奇病毒7.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患儿,男,3岁。
发热,中等度热,发热2天后出现口角、舌面及齿龈处有成簇小疱疹,部分溃破成溃疡,患儿有疼痛感,下淋巴结肿大,咽充血,心肺(-)。
最可能的诊断是()A.鹅口疮B.疱疹性口腔炎(正确答案)C.溃疡性口腔炎D.疱疹性咽峡炎E.以上都不是8.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红红,女,4个月。
口腔黏膜及否表面有白色乳凝块样小片状物,不易拭去,强行擦拭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可有溢血。
患儿无发热、流涎、拒食。
该病可能是()A.疱疹性咽峡炎B.鹅口疮(正确答案)C.疱疹性口腔炎D.溃疡性口腔炎E.疱疹性舌炎9.消化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患儿,腹泻5天,中度脱水。
经补液治疗后脱水基本纠正,但肢软乏力,心音低钝,进食甚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鹅口疮
病原
★白色念珠菌
年龄
新生儿和菌群紊乱患儿
病因
产道感染或乳头不洁、乳具污染
局部特征 口腔黏膜覆盖白色乳凝块样片状物,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可有渗血
表现
多无全身症状,患处不痛、不流涎、不影响吃奶
辅助检查 取白膜少许放玻片上加10%氢氧化钠1滴,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孢子
治疗要点 ★ 2%碳酸氢钠溶液清洁口腔,涂1%甲紫或制霉菌素鱼肝油混悬溶液
•肝 – 解毒功能差,易发生肝肿大和变性。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胰腺 – 淀粉酶低,3个月以前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 肠道细菌 – 胃内无菌 – 肠道菌群:母乳喂养者以双岐杆菌为主,人工喂养者以大肠杆菌为主。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健康儿童粪便 – 母乳喂养儿粪便:金黄色、糊状、不臭、呈酸性反应,每日2~4次。 – 人工喂养儿粪便:淡黄色、较干、有臭味、呈中性或碱性反应,每日1~2次,易便秘。 – 混合喂养儿粪便:与人工喂养儿相似,但质地软、颜色黄。添加转乳食物后接近成人。
第二节 口炎 口炎是指口腔粘膜的炎症,可由病毒、真菌、细菌等感染引起,亦可因局部受理化刺激而
引起。临床以口腔粘膜破损、疼痛、流涎及发热为特点。
临床常见的口炎包括鹅口疮、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炎。
第二节 口炎
•鹅 口 疮
第二节 口炎
•疱疹性口腔炎
第二节 口炎
•溃疡性口腔炎
第二节 口炎
• 鹅口疮 – 病原体:白色念珠菌。 – 临床特点 • 特征:口腔黏膜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块状物。 • 部位:颊黏膜、舌、齿龈、上颚及咽部。 • 性质:不易拭去,若强行擦拭,局部潮红、可有溢血。一般无全身症状,不影响食欲。 – 治疗要点 • 保持口腔清洁。 • 局部用药:制霉菌素液、制霉菌素甘油。
口腔黏膜湿润和清洁。 – 正确涂药:堵 涂 闭。
涂药后不可马上漱口、饮水、进食。
第二节 口炎 • 正确涂药方法
【护理措施】
清洗口腔→用无菌纱布或干棉球放在颊黏膜腮腺管口处或舌系带两侧→用干棉球将病变 部黏膜表面吸干→涂药(应用棉签在溃疡面上滚动式涂药) →嘱患儿闭口10分钟→然后取 出隔离唾液的纱布或棉球。
表现
辅助检查
治疗要点
★单纯疱疹病毒 1~3岁小儿 传染性强,可引起小流行 齿龈、舌、唇内、颊黏膜处散在的黄白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迅速破溃后形成浅溃疡
常有发热,局部疼痛、拒食、流涎、烦躁、颌下淋巴结肿大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
为自限性疾病,局部可用疱疹净,继发感染者涂以2.5%金霉素鱼肝油
第二节 口炎
学习目标
• 运用 – 对不同病原体引起的口炎患儿进行正确护理 – 应用护理程序对腹泻患儿实施整体护理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口腔 – 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且薄嫩,易受损而感染。 – 唾液中淀粉酶含量低,故3个月以下儿童不宜喂淀粉类食物。 – 5~6个月可出现生理性流涎。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 口炎
口炎护理
•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 – 口腔黏膜改变 与口腔感染有关 – 疼痛 与口腔黏膜炎症有关 – 体温过高 与口腔感染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拒食有关 – 知识缺乏 缺乏本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第二节 口炎
【护理措施】 – 口腔护理:2%碳酸氢钠溶液或3%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口腔后涂药。进食后漱口,多饮水,保持
➢ 避免用力或粗暴擦伤口腔黏膜;
➢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均衡饮食);
➢ 食具专用,应煮沸消毒或高压灭菌消毒。
第三节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 点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严重者可伴有脱水、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 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
第二节 口炎
• 疱疹性口炎 – 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 临床特点 • 特征:发热 疱疹 溃疡。 • 部位:口腔黏膜任何部位,多见于齿龈、舌、颊黏膜及唇内。 • 症状:局部疼痛、流涎、拒食。 – 治疗要点 • 保持口腔清洁。 • 局部用药:锡类散、冰硼散。 • 对症处理。
•疱疹性口炎
病原 年龄 病因 局部特征
第七章消化系统疾病患儿护理
目录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1
口炎
2
小儿腹泻
3
4
学习目标
• 识记 – 复述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 说出鹅口疮及疱疹性口炎的病原体 – 说出定义:婴幼儿腹泻、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慢性腹泻、生理性腹泻
学习目标
• 理解 – 比较鹅口疮及疱疹性口炎临床特点的异同点 – 说明婴幼儿腹泻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 概括轻型腹泻与重型腹泻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
局部特征
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婴幼儿 机体抵抗力低下,口腔不洁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表面覆盖纤维素性渗出物,擦后可见溢血的糜烂面
表现
局部疼痛明显,患儿拒食、烦躁,常有明显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重者可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辅助检查
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渗出物涂片可见大量细菌
治疗要点
可用3%过氧化氢溶液或0.1%利凡诺溶液清洁,并涂以2.5%-5%金霉素鱼肝油
第二节 口炎
【护理措施】
– 饮食护理 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宜微温或凉、不宜热,宜甜、不宜咸,避免 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为了减少进食时疼痛,可在进食前用2%利多卡因涂局部。 对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或给予肠道外营养。
第二节 口炎
– 发热护理
【护理措施】
– 健康教育
➢ 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 溃疡性口炎 – 病原体:链球菌、金葡菌等细菌。 – 临床特点 • 特征: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 • 部位:舌、唇内、颊黏膜等处。 • 症状:局部疼痛、流涎、拒食、高热。 – 治疗要点 • 控制感染。 • 保持口腔清洁及局部处理,5%金霉素鱼肝油 • 补充水分和营养。
•溃疡性口炎
病原 年龄 病因
• 食管、胃 – 易发生胃食管反流、溢奶与呕吐。 – 胃容量:新生儿30~60ml,1~3个月90~150ml,1岁时250~300ml,5岁时700~850ml。 – 胃排空时间:水1.5~2h,母乳2~3h,牛奶3~4h。
胃食管反流在8~9个月时症状消失
第一节 儿童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
•肠 – 较长且固定差,易致肠套叠、肠扭转。 – 肠壁薄,致毒素吸收引起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