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课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学案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使用时间:2012、4、28 制作人:申洪光审核人:坚永乐编号:18024【课程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重点难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旧知新学】1、“一五”计划的特点与成就。

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课前预习】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的改革)1.背景:(1)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2)文革结束后,安徽和四川率先在一定范围内实行。

2.内容:(1)农村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使用,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大力发展。

3.意义:(1)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城市的改革)1.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②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以为中心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迈开了步伐。

2.概况:①年,中共全会,在全国全面展开。

②年,中共“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3.意义: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实力,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 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2. 年, 第一次写入宪法。

3.年,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是我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有①改变单一集中的管理模式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③关键是改变所有制形式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2、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3、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占整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5.8%,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业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3.6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地主私有 到 农民私有
私有制到 公有制 一大二公
解放生产力 开辟农业发 展道路
进一步解 放生产力 挫伤积极性 调动积极性 农业大发展
包产到户 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材料一
材料二
探究二 “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凤阳农民生活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三、敢问路在何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①农村改革的推动。 (1)原因: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2)标志: 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4.1992年,邓小平再次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 《时代》周刊介绍到:“„„‘航空母舰’在13年里 转了第二圈。”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
C.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实现了香港顺利回归
4.A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说明我国 的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 世纪初,B项错误。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课标要求】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 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ppt

二、怎么进行改革?
(一) 农村改革 探究一:改革为什么从 农村开始?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步)
(二)城市改革
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 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 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 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 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 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 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 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甘)心,大家社员也 藏品号为 ——马立诚、凌志军著作《交锋》 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12 GB54563 到18岁。
二、怎么进行改革?
(一) 农村改革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一步) 2、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业产业 (第二步)
(二)城市改革
2、乡镇企业的发展
家庭承包责任制普及后,农村出现了大 背景: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 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中国需要一场改革吗? 中国需要怎样的改革? 改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一、为什么要改革?
(提示:阅读导学案的材料)
思考: 新中国成立以后,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前,我国实行怎样的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
——邓小平《改革的步子要加快》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 就不稳定; •农民生活一直比较贫困;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高速度发展是 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条件。
二、怎么进行改革?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文字导学

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基础导学知识梳理一、农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

(2)内容①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方面来的方针。

②强调在大幅度提高生产力的同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和,改变一切不适应的方法、活动方式和思想方法。

(3)意义:揭开了中国的序幕。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概念:是指在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负盈亏。

(2)试点:省和四川省。

(3)特征:。

(4)意义: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到1984年,基本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

3.乡镇企业(1)概念:是指或个人创办的各类企业。

(2)意义①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②有利于农业的建设和的发展。

问题思考1.人民公社体制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何异同?(1)同:都坚持土地公有制。

(2)异:生产经营上由集体到单个家庭;分配上由平均主义到多劳多得,真正按劳分配;影响上,由抑制积极性到激发积极性;前者超越生产力水平,后者与农村相对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问题思考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分哪两步走的?(1)第一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第二步,发展乡镇企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这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商品化和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必要步骤,也是农业生产大发展的重要步骤。

二、国有企业改革1.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开始:1984年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2)中心环节:。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

2.国有企业改革(1)目标:建立。

(2)意义①增强了企业的。

②逐渐形成了一批有实力和活力的集团。

③使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1.过程(1)提出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体制。

(2)立法保障: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我国宪法。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第19课 经济体制改革
面展开)
为什么要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1、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 材料一: 1956年,上海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 采取购买风扇、鼓风机降温的措施,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 1)国企存在弊端 样的措施也没有自主权,要经过层层批报,当时要经过十 一个部门审批,盖11个章。等最后的章盖完了,夏天已经 2)农村改革的推动 过去了。
转折
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决策 目标 建立社会主义
经济体制改革
市场经济体制
1.从群众自发 到中央肯定、 推动。
2.从试点到推 广。 3.从农村到城 市。
4.从经济体制 改革到政治体 制改革。
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 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小结: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作重心转移,揭开改革序幕)
意义:伟大的历史转折;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新时期。揭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党的工作重心从中共成立以来经历了 哪三次重大转变?
1927年 由城市转向农村 1949年由农村转向城市 1978年由阶级斗争转向 经济建设
经济体制改革: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技的现代化, 1、含义: 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同时要求多方面 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 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 的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 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法、活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方针)
一、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 (制定方针)
时间:1978年12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决策?有什么意义呢?
决策: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 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 改革开放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经济体制改革

经济体制改革

13、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 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 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 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 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中国搞市场经济不会改姓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 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 结合世界现代史上有关史实说明“资本主义 也有计划”、“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一观点。
14.1921年3月俄共(布)通过如下决议: “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 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和巩固自己 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 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这表明苏俄 将( ) A.征收所有余粮 B.废除各种农业税 C.允许商品买卖 D.取消自由贸易
15.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过,“他接过的是一个 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列宁 B.斯大林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改革前小岗村农民居住的茅草屋
小岗村18户的“秘密协定”(1978年12月)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 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 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 孩养活到18岁。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个自 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交过一斤公粮的小岗村, 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并归还了历年所欠的贷款。

课-经济体制改革-

课-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二 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实行集体劳动,统一经
营,平均分配,吃“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

积极性。造成农业生产缓慢, 到1977年,人均口粮
还上没达述到材1料上95共7述年同材水说料平明,分有了别1什说.5么明亿问农了村题什人,么口如?的何口解粮决不足
这材一料问一题说明 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自主权,造 成了计大划量经的济资严源重浪阻费碍,了影生响产了力生的产发力展的,发为展了。 提材高料和二解说放明生人产民力公,社经挫济伤体了制农改民革的势生在产必积行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精品课件
1
计划经济体制
建立:
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生产资 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
制。
特征:以行政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票证为体现)
积极 对稳定恢复经济和工业化起到 评价: 了很大的作用
消极 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 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精品课件
2
材料一 沈阳有一个铜厂和电缆厂,两厂一墙之隔,但 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 把铜调到较远的其他地方去,电缆厂需要的铜又要从 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
本质:改革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精品课件
4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2、城市:国企改革----现代企业制度 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精品课件
5
三、经济体制改革进程 (内容)
1、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发展乡镇企业
经2营、管城理市方:式国企:改家革庭--联--产现承代企包业责制任度制
性,束缚了农村生产精力品课的件 发展
3
一、经济体制改革背景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历史: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课件(岳麓版必修2)
回答: 1. 旧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什么?
人民公社体制 2.经济体制改革从哪方面开始?
农业 3.改革后普遍实行何种生产组织形 式?有何意义?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文革时期的凤阳花鼓:凤阳地多 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 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80年代初凤阳花鼓:说凤阳,道 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 了三大步,如今飞出了金凤凰。 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 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 食4450万千克。
一次写进宪法。 (3)进一步创新:________年,“十五”大报告
指出:________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重要组成部分。 • 2)、成就:到21世纪初,中国已经_______建立 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_______为主体, ______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局基本形成。 • 3)、意义:解放了________,使中国经济与 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中国_________, 加快了中国________________。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根本原因: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使农村的生产关 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调动
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了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经历生产关系的变革?
土地改革 农村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体制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改革基本经历三 大步:包产单干,离
说6、明存:计在划的经问济题体制下下岗的职企工业增没加有、自部主分权职,工不生能活发困挥难创等造。
性、积极性,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什么当时实行这些票证?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建立于“一五计划”末期,随 着三大改造的完成,逐渐建立了生产资料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开放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逐步展开的。
第四单元 二、非选择题 6.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历史不同的阶段
有不同的内容。下列四幅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
代末的我国农村变革。请认真读图,结合图中信息回答问 题: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方法
农业
国防
科学技术
思想方法
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
管理
岳 麓 版 历 史
活动方式
二、1.大锅饭 各农户 营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自负营亏 生产责任制 3.生活水平
土地公有制 生产 1984 经 调整
分户自主经营
包产到户
2.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产业结构 农村经济
现代化建设
第四单元 三、1.农村改革 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增强企业活力 3.中共中央关于经 十四大 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必要性:原有的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经济体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建国以来,我国 一直实行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体制 在建国初期曾起过积极作用。但是这种体制存在着严重弊 端,如政企职责不分、忽视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分配中 的平均主义等,从而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2)本质:改革的本质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 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岳 麓 版 历 史
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第四单元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1.确立进程 (1)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指出,我国经济体制 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 (2)1993 年 , 全 国 人 大 将 《 宪 法 》 第 15 条 修 改 为 “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次写进 我国宪法。 (3)1997 年 , 中 共 “ 十 五 大 ” 报 告 指 出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到________,中国已经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以________为主体、________共同发展的经济格 局基本形成。
年份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A.1949~1951年
B.1953~1955年
C.1958~1960年
D.1979~1981年
第四单元 【解析】 建国之初,重工业、轻工业皆没有多大进 步,可以说是一穷二白,故A项不正确;1953~1955年期
间,一五计划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但材料反映出重工
业比重逐年下降,故排除B项;1958~1960年,三面红旗 兴盛,工业发展迅速,农业发展受到阻滞,不符合图表中 农业发展加快、重工业发展趋于平稳的表述,排除C项。 1979~1981年,经济体制有所调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动农业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 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 革?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岳 麓 版 历 史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2.意义:解放了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 与__________真正接轨,大大促进了____________,加快
了____________发展的进程。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答案: 一、1.1978 2.改革开放 经济建设 经济改革 工
现代企业制度
产 国民经济
4.企业的竞争实力
大企业集团
国有资
岳 麓 版 历 史
四、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场经济 经济 的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 2.中国的生产力 中国现代化 21世纪初 中国经济
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 公有制 世界经济 多种所有制 中国经济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本质、前提、目标、内容及 意义
岳 麓 版 历 史
入________、________时期。
第四单元 3.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的 ________,有利于农业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发展。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三、国有企业改革 1.条件:________的推动。
2.中心环节:________。
3.目标 (1)1984年《____________________》确定目标是建立 ________________。 (2)1992年,中共“________”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 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 4.意义: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了____________,逐渐 形成了一批__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大幅度增加,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时是:________年12月。
2.内容
(1)会议确立了________________、把党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 ________________方面来的 方针 , 从 而揭开了 中国 ______________的序幕。 (2)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 现代化,提高生产力。 (3)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______和______,改变 一切不适应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本课具体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农业生产的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讲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决
策以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和重要成就,重点交待了
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第二目 “国有企业改革”,讲在农村改革推动下的以国有企业改 革为主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第三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的确立”,讲中国共产党“十四大”、“十五大”确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贯穿本课的线索是“经 济体制改革”,这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取得 巨大成就的基本保证。
理权,实行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原则,克服了分配中的平
均主义。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创造了以包工、包产到组、 岳 到户,直到大包干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B项错。 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土地所有权仍属于国家和集体,没有实 行土地私有化,C项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制度, 不能取代作为政权组织形式的人民公社,取代人民公社的 是乡镇,D项错。 【答案】 A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例1】 (2008·广东·15)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
A.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B.成为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唯一形式 C.实现了农村土地的私有化 D.取代了人民公社的政权组织形式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解析】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证土地仍归国家 和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民获得了对土地的经营权和管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3)前提:改革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目标: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内容:在农村,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
形式,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在城市,主要是把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 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间接管理和宏观调控。 (6)意义:经过经济体制改革,大大解放和发展了生产 力,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国民经济有了很大的 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集体所有制,只有C项把土地由农民私有转变为集体所有。
岳 麓 版 历 史
第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单元
3.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 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 )
岳 麓 版 历 史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粮棉物资统一管理 【答案】 D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2)从图三、图四提供的信息看,当时在农村实行了什 么制度?其实质是什么?
【答案】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是调整和
岳 麓 版 历 史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3)结合以上农村的重大变革,你认为制定政策的依据 是什么? 【答案】 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农业政策的制定要 适合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农业政策的制定应以满足农 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为出发点。
岳 麓 版 历 史
【答案】
A
第四单元 【解析】 “绝非偶然”即指必然,中国改革开放的 根本目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D项的叙述不
正确。B、C项都是从属于A项的内容。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2.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建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 有制的是 ( )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答案】 【解析】 C A、B、D三项,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形式是
岳 麓 版 历 史
第四单元 二、农村改革 1.改变了人民公社吃“__________”的形式,普遍
实行了__________。它是指在__________基础上,把土地
长 期 承 包 给 “ ________” 使 用 , 农 业 集 体 生 产 变 为 ________、________。它以__________为主要特征,使农 民获得了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 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2.1982年1月,中共中央下发了《______________》, 指出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农业________。 ________年,基本解决了8亿农民的温饱问题。农村改革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