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爱你汉字》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的历史、结构和书写,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对汉字的热爱。
课文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旨在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对汉字的结构和书写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可能还不够清楚,对汉字的热爱程度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汉字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提高书写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汉字的魅力,培养对汉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
2.汉字的基本结构。
3.书写美观的汉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态,发现汉字的规律。
3.实践法:动手书写,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
4.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基本结构。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汉字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书写工具:准备好毛笔、墨汁、宣纸等书写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汉字的发展,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课文《我爱你汉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魅力。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提到的汉字结构,如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等。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汉字结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汉字的基本结构。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书写错误。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名师课件

这三段材料是从汉字的 演变和书法两方面来介绍汉 字的。
汉字历史 汉字书法
早在秦始皇时期我国就统一了文 字,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 文种的国家,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法是十分必要的。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中,《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法》修订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施 行。此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定地位。
制订计划
明确了小组任务后,各小组讨论 交流:如何开展任务呢?
文字组:
翻阅书籍,或上网查找古代汉字的字形和书 写特点,古今字对比。
收集一些能体现汉字魅力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收集一些关于汉字文化的小故事。 尝试着找出不同书法作品的特点,也来写一
幅书法作品……
调查组: 收集作业本,广告牌,书籍里的不规范使用
第1课时 第2课时 第3课时
第1课时
汉字不光有趣,还有着悠久的历 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这节课,让 我们继续走近汉字,研究汉字,一起 去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吧!
我爱你,汉字
许多世界名人是这样评价汉字的: 汉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
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愉悦你的眼睛。 爱汉字,就是爱自己的祖国。 汉字有形象、有色彩、有气味。 一个汉字一幅画,一个汉字就是一段历史。
展示方法:把作品贴在班级黑板报上,了 解汉字的字形及变化。 分工:王晨、施雨彤、叶羽佳找资料,黄 可馨设计,唐明月用电脑制作
第2课时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相信大家一 定搜集了不少相关资料,有的小组还走出了校 园去实地考察,相信你们一定有不少收获。现 在先请各组的同学说说你们的进展。
各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 成员认真聆听或说说自己的看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爱你汉字》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汉字的美丽和独特,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课文通过作者对汉字的赞美,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音、形、义的美,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汉字和词语,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他们对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汉字,提高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感受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
2.互动教学法: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情感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情感的驱动下,更加热爱汉字。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汉字文化资料:收集相关的汉字文化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美丽的汉字,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感。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汉字有什么样的感情?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爱你汉字》。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作者对汉字有什么样的感情?通过朗读,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你们认为汉字有哪些美丽和独特的地方?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我爱你,汉字

语文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范文:
我爱你,汉字
通过查阅有关书籍和阅读资料,我了解到汉字起源于甲骨
文和金文,经过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今天的汉字体系。
在
演变过程中,汉字字体不断变化,从篆书、隶书、楷书到今天
的宋体、黑体等多种字体,每种字体都有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同时,汉字的演变也受到了社会文化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如秦朝的统一规范、汉朝的文化繁荣、唐朝的书法艺术等等。
四、研究结论
通过本次调查与研究,我认为汉字的演变是一个历史长河
中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字的演变不仅
反映了汉字文化的发展历程,也影响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汉字的研究和研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中华文化。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我爱你-汉字--(含练习)完整版

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体现 作者的意趣和哲理。
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 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 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 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等密切相关。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 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他一些名家的书
耳(ěr)
甲骨文“耳”字十分形象地描绘 出一只耳朵的样子,小篆之后就逐淅 变得不那么像了。古文中“耳”字常 假借为语气助词,义为“而已”。
汉 字 七 体
3.读一读阅读材料:“甲骨文的发现”。说 说短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甲骨文被发现的经过。 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 发现了很多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清朝官员王 懿荣认为这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后来人们 把这些文字称为甲骨文,我国文化领域也多了一 门“甲骨学”。
பைடு நூலகம்(√ )
(3)第三幅作品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便于书写和认读。
(√ )
八、读材料,完成练习。 学校食堂的菜品公示栏上有如下内容:
1.公示栏上有三个错别字,请改正。
___罗___改为___萝___
______晕改为_____荤_
___目___改为___木___
2.就上面的错别字,你准备给食堂的师傅提出来,请他们改正。 你会怎么说? __示__例__:__师__傅___,__您__好__!__今__天__的__“__萝__卜__”__怎__么__改__姓__了__?__我__吃___ __了__青__椒__肉__丝__、___“__目__”__耳__肉__片__怎__么__感__到__头__晕__目__眩__的__?__请__您___ __为__公__示__栏__整___整__容__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我爱你,汉字》精品课件(共25张PPT)

知识拓展
我爱你,汉字
普通话是现代标准汉语的另一个称呼,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官话) 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 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汉语。
我爱你,汉字
5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见教材51页)
本文是一个研究性报告的范例,文旁以批 注的形式提示了研究性报告的写作要点。
综合性学习
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 活动时间:X年X月X日
活 活动地点:县城街头
动 活动内容:关于街头错别字的调查
计 活动过程:1.明确分工,沿着街头查看广告招牌,搜集不规范用
划
字的情况。
范
2.整理内容,展示交流调查结果。
例
3.汇总结果,写成研究报告。
活动结果:这次活动查找不规范用字现象,培养了我们书写规范、
综合性学习
通过讨论,我们认为出现街头错别字有以下原因: 1.文化水平低,因而出现书写错误。 2.故意写错,为了吸引顾客的好奇,而获得自己的利益。 3.相关部门管理太松,没有严加管理。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成立“错别字小组”,专门修改街头上的错别字。 2.号召人们书写规范字,提升文化修养。 3.建议城管和文化稽查部门加强监管力度,出台整治措施。
我爱你,汉字
楷书:字形方正,笔 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 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 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 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 一直通行至今。
我爱你,汉字
汉字的演变趋势: 汉字的发展逐步从象形走向符号
化,从笔画较多走向笔画简单,使书 写更加快速、便捷。
我爱你,汉字
2 甲骨文的发现
内容理解: 选文主要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历程。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 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带有刻痕的龟甲 、兽骨,并没有在意。直到1899年,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 起了清朝国子监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他认为龙骨上的刻痕是 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甲骨文。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我爱你汉字》第1课时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我爱你”这三个汉字的含义和构成。
2.掌握“我爱你”这三个字的正确写法。
3.能够列出他们身边能够表达“我爱你”意思的事物或行为。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文汉字的意义和形态的认识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理解“我爱你”这三个汉字的含义和构成。
2.掌握“我爱你”这三个字的正确写法。
难点1.能够灵活运用“我爱你”这三个字进行表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或黑板,展示“我爱你”三个汉字,让学生猜测其含义,并讨论学生对“我爱你”这句话的理解。
2. 学习“我”字(15分钟)•教师介绍“我”字的组成和书写规律,通过动手书写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我”字。
3. 学习“爱”字(20分钟)•教师介绍“爱”字的组成和书写规律,通过动手书写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爱”字。
4. 学习“你”字(20分钟)•教师介绍“你”字的组成和书写规律,通过动手书写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地书写“你”字。
5. 综合训练(20分钟)•让学生进行“我爱你”三字的联想创作,如绘画、写诗等。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观察,列举身边体现“我爱你”意义的事物或行为。
6.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强调“我爱你”这三个汉字的重要性和意义。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心感受“我爱你”这句话的魅力。
四、课堂作业1.完成《我爱你》汉字书写练习册的作业。
2.在家中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爱的人或事,并用“我爱你”这个词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围绕“我爱你”三个汉字展开,通过书写、讨论和创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几个字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中的快乐与成就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进行备课和教学。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我爱你汉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我爱你汉字》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汉字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汉字的热爱之情。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
本文旨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美,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敬畏之心。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汉字知识,对汉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书写、阅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字形、字义的理解不够准确,阅读速度慢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书写和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和敬畏之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汉字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提高学生的书写和阅读能力。
2.难点:对汉字的字形、字义进行深入理解,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敬畏之心。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汉字的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4.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一个有趣的汉字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汉字的美,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
3.字义探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对字义的理解,体会汉字的深刻内涵。
4.书写练习:教师示范书写,学生跟写,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
5.阅读拓展:推荐一些关于汉字的书籍、文章,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爱你,汉字备课素材【教材分析】《遨游汉字王国》是部编本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主题单元,集中了综合实践课的特征。
本单元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汉字真有趣;二、我爱你,汉字。
两者构成了一对因果关系。
这一安排不仅充分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念,而且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
学习这一单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在生活中学语文,在语文中学会生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调查、访问、观察、收集资料等多种学习方式对汉字进行了解和研究,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专题问题的研究能力,同时还可以对汉字有深入的了解,帮助他们纠正很多错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属于上古汉语,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汉字书法: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2008年6月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人历来都视诗、书、画为一家,或曰诗、书、画同源。
以往,中国人写诗、作文用毛笔,书法、画画用毛笔,理所当然就是一家同源。
中国书法,能集中体现一个人的精神气质、文化修养等总体素质。
无论是单字成幅或多字组合成幅,对于运笔的力度,起、承、转、合、收笔等技术的掌握配合,都必须适宜得当,恰到好处。
如甲骨文要古朴,篆书要富有钟、鼎、籀之神韵,隶书要具秦、汉、魏诸碑之精华﹔楷书,须含魏、晋苍松古柏之雄劲与俊美﹔行书与草书,要自然潇洒,飘逸秀丽,引发和给人以观赏的乐趣。
历代书法家:王羲之: (303-361年) 东晋书法家,世称“书圣”。
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著名书法著作有《兰亭序》等。
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因此,《书谱》概总为:“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有二王之妙”。
四人被称为古代书家“四贤”。
中国书法四贤,是指张芝、钟繇、王羲之和王献之。
王献之:字子敬,东晋琅琊临沂人,书法家、诗人,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王献之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
书法众体皆精,尤以行草著名,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在书法史上被誉为“小圣”,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
颜真卿:(709-784,一说709-785),字清臣,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中国唐代书法家。
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
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颜鲁公的书法虽然肥厚,但是丰润饱满,端庄尊重,绝对不是所谓的“墨猪”,颜体楷书,于圆满中见筋骨,笔力雄健,力沉势足,大气磅礴,树立了一代新风。
如果说在中国书坛上还有谁能和书圣王羲之并肩而立的话,也只有颜真卿有这个声望与影响力了。
柳公权: (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太师,世称“柳少师”,是唐朝最后一位著名书法家。
柳公权擅长楷书,代表作有《神策军碑》《玄秘塔碑》等。
文徵明(1470-1559),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道家、文学家。
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
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长州(今江苏苏州)人。
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
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
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
留有《甫田集》。
历代名书法家名作王羲之,其代表作为《兰亭序》;颜真卿,其代表作为《祭侄文稿》;米芾,其代表作为《研山帖》;赵孟頫,其代表作为《洛神赋卷》;欧阳询,其代表作为《九成宫泉铭》;王铎,其代表作为《拟山园帖》。
【与课文相关的其他资料】汉字的小故事“万”字真难写呀有一年,老翁聘请了一位读书人教他的儿子认字。
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
”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
”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
”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
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
”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认字实在简单,孩儿已经学成了。
现在不用麻烦先生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先生,请父亲把先生辞退了吧。
”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请一位姓万的朋友来喝酒,就吩咐儿子一大早起来写个请帖。
儿子满口答应了:“行,这还不容易吗?看我的吧。
”老翁看儿子满有把握,就放心地去做其他的事情了。
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还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儿子这是怎么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
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20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3000划!万字真难写呀!”善不论在甲骨文中,还是在金文、隶书、楷书中,“善”字都与羊、与羊的嘴巴相关。
在隶书、楷书中,善:羊+口+廿。
“善”,羊头加上羊嘴。
试想,羊的嘴巴只吃草,不会咬人,也不会咬其他动物。
羊嘴,善之极矣。
“善”字揭示了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羊对于人类有着众多方面的“美”的本质:羊吃进去的是草,但是挤出来的是羊奶,提供给人类的是浑身的宝:肉是鲜美的食物,羊毛可以纺成毛线做衣服,羊皮可以做成皮衣,连羊粪蛋也可以肥田。
羊对人类是完全奉献,真是善莫大焉!羊不象牛马猪等大型的、比较凶恶的动物那样,对人有时有生命危险,羊对人最为温顺,因此,羊最早被人类驯化,对人类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也最大。
牛马猪等大型牲畜,也有许多善,但是,牛会抵人,马会踢人,有时还会致人死命;而羊即使偶尔发点脾气,也很难致人死地。
因此,中国古代先民把善与羊联系在一起,是最准确、最科学的造字方法。
贫分+贝。
一个“贝”(钱)几个人来分,自然贫了;贫是缺乏钱财,拥有很少量钱财的意思。
“贫”字本义是:缺少钱财,家境贫寒。
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古代文明考古中,贝壳都是最为原始的钱币。
因此,古汉字中“贝”就代表金钱。
富宀+一+口+田。
“富”字的甲骨文、金文与隶书、楷书是不同的。
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两样东西,房屋和房屋中的酒坛子,讲的是房屋和酒坛子这两样静态的、具体的财富。
而隶书和楷书的“富”字,既有静态的财富,如房屋和田地;同时,主要的是动态的财富:这主要是人口(“口”)和田地(“田”)结合后,就能够创造出新的、更多的财富来。
“富”字与“穷”字相比较,富字的上边不是“穴”字头,而是“宀”(宝盖)头了。
富了以后,就可以离开“穴居”生活,在平地上盖起房屋,这是一种上方有了房顶居住比较舒适的家。
富字上面的“宀”加上“一”,表示不用“穴居”了,已经有大屋顶的房子住了。
总之,“富”字的含义是三者合一:有供人居住的房屋,有不断繁衍的人口(劳动力),有可耕种的田地。
五种书体篆书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笔法瘦劲挺拔,直线较多。
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手笔“悬针”较多。
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字体较籀文容易书写。
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如《汉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勑碑》。
汉永寿二年(156年)刻,隶书。
纵227.2厘米,横102.4厘米。
藏山东曲阜孔庙。
无额。
四面刻,均为隶书。
碑阳十六行,行三十六字,文后有韩勑等九人题名。
碑阴及两侧皆题名。
楷书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
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
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先谈到过。
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
”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
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书之名,其内容显然和古称是不一样的,名异实同和名同实异之例,大概有以上这些。
行书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
“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
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
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在狂乱中觉得优美。
《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
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1.汉字从甲骨文至今,已经有的历史。
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2.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河南小屯村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时,经常发现一些带有刻痕的龟甲、兽骨,称它们为。
3.直到189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些龟甲和兽骨上的刻痕,引起了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的注意。
经过仔细研究,他认为这些龙骨上的刻痕是一种比篆书更早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