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对比分析讲解

合集下载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城市之一。

在秋冬季节,北京的主要景点植物配植与造景大都经过精心设计,既体现了北京的四季景观之美,又为游客提供了不同于春夏季的独特景色和体验。

本文将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介绍北京景点的秋冬美景及其设计理念。

颐和园颐和园是中国最大的皇家园林,也是一个融山水园林和建筑艺术于一体的皇家园林。

在秋季,颐和园的植物配植以红叶植物为主,如枫树、槭树等,这些植物在秋季的红叶景色非常迷人。

园内还种植了一些秋季开花的植物,如菊花、木绣球等,为园中增添了一丝秋意。

在冬季,颐和园依然美丽,园内的一些松树、柏树等常绿植物为整个园林带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在积雪覆盖下更显出一番景致。

颐和园在植物配植与造景上注重了季节的变化,通过不同季节的植物搭配,展现出了不同的美景,让游客在不同的季节都能品味到颐和园的独特之美。

颐和园内的建筑也与植物配植相得益彰,秋季红叶与古建筑相衬托,冬季的常绿植物与雪景相映衬,使得整个园林景色更加迷人。

颐和园的造景之美不仅在于植物的选择与搭配,也在于对于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颐和园所展现的植物配植与造景理念值得其他景点借鉴与学习。

颐和园的美景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也为北京的旅游业增添了不少魅力。

颐和园不仅是一处供人游览的地方,也是一处艺术的殿堂,是一处值得人们细细品味的景点。

颐和园的植物配植与造景彰显了中国传统园林的设计理念,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设计遗产。

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不仅在于春夏季,秋冬时节同样有着独特魅力。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木质结构建筑群。

在秋冬季节,故宫博物院的植物配植与景观设计也别具特色。

秋季是故宫博物院的香榧及银杏树的成熟时节,整个故宫被深深的秋色装扮得格外美丽,黄金般的银杏树叶点缀在古建筑的周围,构成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冬季的故宫更显庄重肃穆,常青乔木映衬着雪白的建筑,整个宫殿宛如雪后童话世界。

最新北京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

最新北京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

北京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北京北京处于北纬40度,东经116度23分,四季明显。

冬季盛行偏北的气流,寒冷而干燥;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偏南气流,温和而湿润,故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平均气温为11.8℃最热月是7月,平均气温为26.1℃最冷月1月的平均气温为-4.7℃全年无霜期195夭。

年降水量平均为638mm。

一、北京北部和西部山区自然群落类型北京西部和北部山区植被垂直分布不太明显。

海拔800m以下的阳坡主要为油松、栓皮栎、榭栎、槲树的松栎林,间杂有平基槭,栾树、臭椿,鹅耳枫等。

灌木有荆条、酸枣、小叶鼠李、蚂蚱腿子、薄皮木等。

土层瘠薄的石灰岩地区有侧柏;土层深厚处有核桃、板栗、苹果、梨、桃等果树。

海拔800-1200m处,油松大为减少,主要有辽东株林,间有椴属、榆属。

大叶白蜡等阔叶落叶林。

灌木有鼠李属、榛属,忍冬属、太平花、东陵八仙花,天目琼花、茶蓖子、绣线菊类、蔷薇属、胡枝子等。

海拔1200-1500m以华北落叶松与辽东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沿沟谷有核桃揪、育场、辽杨、蒿柳等。

海拔 1500m一山顶,主要是华北落叶松、青扦、白扦、白桦、红桦、辽东株、平基槭、黄花柳等;灌木有柔毛绣线菊、三裂绣线菊、六道木、榛属、沙来,胡枝子、蓝荆子、照山白杜鹃等;草本植物种类丰富,色彩艳丽,形成“五色草塘”,如金莲花、红旱莲、山大烟、牛扁、草乌、蓝盆花、拳参,仙鹤草、舞鹤草、铃兰,梅花草。

马先蒿属。

风毛菊属、银莲花属。

升麻。

落新妇。

胭脂花,假报春、岩青兰、紫蔬属、沙参属、糖芥、狭叶婆婆纳、石竹。

瞿麦、翠菊。

黄花等。

上房山小气候条件较好,为石灰岩,自然群落中上层乔木常见的有青擅、来树、君迁子。

拐枣、槲栎、臭椿、大叶朴、槐、核桃楸,大叶椴,臭檀、侧柏、栓皮栎等;第二层灌木有小花搜疏、大花搜疏、太平花。

柔毛绣线菊、北京忍冬。

黄栌、接骨木、胡枝子、六道木,卫矛、北京丁香、山碴叶悬钩子。

枸杞等;第三层藤本与草本植物有地锦。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拥有许多独特的景点,这些景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秋冬季节,景点的植物配植和造景显得格外重要,可以为游客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享受。

北京的秋天是金色的季节,被誉为“金秋”。

在这个季节,北京的主要景点常常会使用一些黄色和红色的植物来营造节日氛围和浓厚的秋意。

颐和园的主要景观之一——琉璃河上的石舫,船身上的护栏由黄色的枫树叶编织而成,形成了一道金色的屏障,让人仿佛置身于秋天的森林中。

故宫博物院内的坤宁宫也会种植一些红叶、黄叶的植物,与宫殿建筑和瓦当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奢华与庄重。

北京的冬天是雪的季节,也是最寒冷的季节。

在冬天,一些景点会利用雪和松树来营造冷峻和清雅的氛围。

圆明园的一些建筑物和大片的草地上,常常会铺上一层白雪,形成一幅如诗如画的冬景画卷。

圆明园内的铁树海也会变得格外美丽,白雪覆盖的铁树枝干和树枝,在冷峻与温暖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宁静和寂寞的情怀。

许多景点也会在冬天种植一些常绿植物,比如松树和冬青,为冬天的景色增添了一抹绿意。

尽管北京的冬天很寒冷,但这并不意味着景点的植物配植和造景要单调和无趣。

相反,北京的景点往往会利用一些冬花来点缀整个园林,给人带来一丝生机和温暖。

颐和园的万寿园内常常会种植一些梅花和山茶花,这些花卉在寒冷的冬天依然可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给游客带来一份为之一振的愉悦和喜悦。

故宫博物院内的花坛也会种植一些冬花,比如迎客松,展现出一种朴实和自然的美感。

北京的主要景点在秋冬季节的植物配植和造景上,都采取了一些独特的设计和布局方法,以营造特定的景致和氛围。

这些景点通过运用不同颜色的植物、利用雪和松树以及种植一些冬花,为游客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享受。

无论是金色的秋天还是纯净的冬天,都给人带来了一份深沉和富有魅力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了北京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北京市朝阳区内公园园林植物调查及配置造景分析

北京市朝阳区内公园园林植物调查及配置造景分析
3.在调查区域范围内以植物搭配合理、结构层次科学、种植间距 合理、植物种类丰富、每个群落有20株左右为原则,选取典型群落, 详细测量记录群落树木的种类、生活型、株高、乔木胸径、灌木地径、
草本地被盖度、冠幅、生长势、病虫害等,描述其位置及微域环境并 进行植物配植评价,完成园林植物群落配植调查表,绘制群落平面图, 拍摄实际效果。
群落图及照片:
银杏
砂地柏
雪松
鸢尾 四季秋海棠
大叶黄杨
图 2-3 群落二平面图
二照片
图 2-4 群落
三、结论
通过系统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北京市朝阳区公园绿化中应用到的植物约有 115 种,乔木 57 种,灌木 33 种;其常用树种有油松、雪松、白皮松、银杏、圆柏、 侧柏、砂地柏等 20 种。
公园绿地群落与其它绿地群落在植物选择和构成上差异不大,主 要是形成复层混交的群落,由乔—灌—草、乔—草、灌—草等组成结 构。优秀的植物群落种类丰富,尤其是林下二层、三层,耐荫灌木和 地被种类多,季相变化明显;优势种明显,外貌各异,富有特色;结 构紧凑,层次分明,复层混交,绿量大,生态效益好。 (1)群落一
群落图及照片:
悬铃木 野牛草
紫叶李
杨树
雪松 圆柏
黄刺玫
图 2-1 群落一平面图
图 2-2
群落一照片
(2)群落二
群落微域环境描述:该群落正前方为一条园路,所在地方有一
定的地形起伏,周围没有水源,光照充足,土壤条件良好。
群落组成:悬铃木、杨树、银杏、雪松、华山松——碧桃、大
叶黄杨——砂地柏、鸢尾、四季秋海棠、野牛草
朝阳区内公园的草坪主要以土麦冬、野牛草、沿阶草为主,土麦 冬适应性强,色泽夏天翠绿,冬天墨绿,质地较为粗糙,夏季开小花, 观赏效果好,但是不耐践踏。野牛草较细弱,适应性较强,耐寒耐旱 耐贫瘠,具有一定的耐践踏性。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

浅析北京主要景点秋冬季节植物配植与造景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有着众多著名的历史文化景观和自然景观。

在不同的季节,景点的植物配植与造景也有所不同。

在秋冬季节,北京主要景点的植物配植与造景也有着独特的魅力,下面对此进行浅析。

1. 故宫故宫占地面积广大,因此植物种类繁多,四季都有各种不同的花草树木,但是在秋冬季节,以金黄色、红色和紫色的落叶、果实和花朵为主要配色。

其中,会紫袍、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植物成为主打品种。

它们在景区细致的布置下,增添了故宫冷峻建筑的柔美与生气。

2. 颐和园颐和园中最大的特别就是山林湖泊的景色。

而在秋季和冬季,访客可以欣赏到枫叶、银杏和红叶石楠等植物的美丽景色。

特别是枫叶,由于硬度不太高,剪不了,园方就在叶子的反面涂上消防液,从而起到防脱叶子的作用。

同时,湖水的波光粼粼,映着树叶的色彩,增添了一份淡雅与浪漫,形成了绝美的景色。

3. 天坛公园作为明清时期帝王规定的祭天场所,天坛是全国最著名的古建筑遗址之一。

在秋冬季节,公园里的紫荆花、银杏、枣树等植物的色彩成为了景点的主要植物配色,显得稳重而尊贵。

其中,紫荆花是天坛主角之一,一路盛开到冬天。

漫步其中,似乎嗅到了春天的气息,也增添了园区生机与希望。

4. 雍和宫雍和宫是北京著名的宫殿建筑,建筑规模较小,但是植物景观上却极为精致。

在秋冬季节,公园内的桂花树成为了主打的植物品种。

它们不仅芳香四溢,在景区布置中更是发挥着重要的功效。

此外,金黄色的银丝秋草和绿色的冬青等植物更是让整个景点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总之,北京主要景点在秋冬季节的植物配植与造景有着独到的魅力。

不同的植物品种和颜色相互融合,形成美不胜收的景色,不仅增添了景区的观赏性,也更具有文化气息和生命活力。

《2024年北京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范文

《2024年北京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范文

《北京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调查与应用分析》篇一一、引言北京陶然亭公园作为北京市内一处具有丰富自然景观的公园,其野生地被植物种类繁多,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

本文旨在通过对陶然亭公园野生地被植物的调查,分析其种类、分布及生长状况,探讨其应用价值,为公园的生态保护和景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与内容(一)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考察、样本采集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对陶然亭公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公园的整体布局和地被植物的分布情况;其次,采集代表性样地的地被植物样本,进行分类和鉴定;最后,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地被植物的生态特性和应用价值进行分析。

(二)调查内容1. 地被植物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2. 地被植物的生长状况,包括生长环境、生长速度、抗逆性等;3. 地被植物的花期、果期等生物学特性;4. 地被植物在公园中的应用情况,包括景观构建、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一)地被植物种类与分布经过调查,陶然亭公园的野生地被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草本植物、灌木和藤本植物等。

其中,草本植物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在公园中呈现出不同的分布特点,有的分布在湖岸、湿地等水域环境,有的分布在林下、草坪等陆地环境。

(二)地被植物的生长状况调查发现,陶然亭公园的地被植物生长状况良好,多数植物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强的抗逆性。

同时,地被植物的花期、果期等生物学特性也各具特色,为公园的景观构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三)地被植物的应用价值1. 景观构建:地被植物在公园的景观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同时,通过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可以营造出多样化的景观效果。

2. 生态保护:地被植物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

同时,地被植物还能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和繁殖的场所,维护生物多样性。

四、应用建议与展望(一)应用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应用建议:1. 加强地被植物的保护和管理,保持其良好的生长状况;2. 在公园的景观构建中,合理配置不同种类的地被植物,形成丰富的植被层次和多样化的景观效果;3. 利用地被植物的生态特性,在公园的生态保护方面发挥其作用,如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北京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搭配要点分析

北京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搭配要点分析

2023年第10期现代园艺北京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及搭配要点分析葛红永(北京丹青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080)摘要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绿化面积正在被挤压。

近年来,人们对环境绿化和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与城市绿化覆盖率逐步降低的矛盾逐渐突出,严重影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显得尤为重要。

口袋公园因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中,被誉为“沙漠中的绿洲”,不仅有效改善了城市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品质,而且对于实现人与环境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积极影响。

分析了北京市自然概况及口袋公园常见植物,并从丰富植物层次、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优先选用乡土植物、积极打造立体绿化4个方面,探讨了北京市口袋公园植物搭配要点以及优化植物配置效果,旨在不断提高口袋公园建设水平。

关键词院北京市;口袋公园;常见植物;搭配要点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指规模很小的城市开放空间,面积400m2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可达300m,常呈斑块状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出现在城市街心花园、湖心花园、社区活动区、写字楼周边及地铁口、高铁站、火车站、机场等周边,为当地居民服务。

其承载着城市绿化理念,相对于大型公园,口袋公园有面积小、选址灵活的特点,既能更好地进入高密度城市中心,柔和钢筋水泥化城市产生的生硬感,也能为周边人群提供休闲遛弯的场所。

近年来,北京市以城市建成区为中心,积极推进口袋公园建设的同时,“拆旧建绿、见缝插绿、见缝造景”,“小”而“精”的口袋公园逐渐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城市绿色生态空间[1]。

1北京市自然概况及口袋公园常见植物1.1北京市自然概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北边缘,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约为12℃,年降雨量592mm,夏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3/4,土壤类型多样,平原土壤耕层以轻壤为主。

区域内植被种类组成丰富,具有明显垂直分布规律。

北京市海淀公园植物群落配置以及景观营造

北京市海淀公园植物群落配置以及景观营造

2018年第8期现代园艺北京市海淀公园植物群落配置以及景观营造王瑶函(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北京100083)摘要:植物群落配置对于城市公园景观营造具有重要作用。

分析和借鉴现状较为稳定的植物群落,对于设计高质量的城市绿地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植物群落;植物景观;海淀公园1海淀公园概况海淀公园面积约34hm2,地跨畅春园等皇家园林遗址。

公园以大面积绿化为主,自然、安静、优美的环境吸引着周边的市民游客。

公园内植物群落配置问题的基本现状是:各区域植物配置主题突出,但是较多群落组合艺术性不强,部分区域较为粗放。

2群落分析与建议2.1池边景区滨水植物群落乔木层:银杏3株、油松2株、旱柳2株、栾树1株;灌木层:青杄8株、红瑞木1株;草本地被:沙地柏、芦苇。

该群落位于“双桥诗韵”景点附近,群落下方有一小块湖面,整体坐落在缓坡上。

树种在色彩和质感上互相区分,列植的方式错落有致。

芦苇密植弱化了驳岸下部石体边界,打造出自然质朴的景观效果,湖面与植物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季相上,春夏季,青杄、沙地柏、芦苇的特殊质感弥补了色彩的单一,作为远景的银杏在秋季变成金黄色,为群落的边缘着色。

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分别配植了常绿植物,在冬天也有较为完整的植物景观,使群落不至于失去生机。

该群落结构紧密、生态效益高。

中下层灌木层植物耐阴,能在群落中取得较好的生长势。

但是油松、沙地柏并不是特别耐水湿,栽植距离水面太近。

2.2岔路口造景障隔群落乔木层:圆柏5株、国槐3株;灌木层:山杏5株、榆叶梅2株;草本地被:白玉棠、月季、沙地柏、萱草。

群落位于一个三岔路口,紧邻主路的一侧,用姿态挺直的圆柏作为围合空间的障景,下方用沙地柏、萱草等植物自然规划道路边缘线,富有自然生机。

小路另一侧紧邻湿地,用多种低矮的花灌木造景,穿插种植国槐高大广茂,产生良好的遮荫效果。

配植了多种花灌木以及开花草本,花期衔接合理,低层沙地柏很好地做了背景烘托。

但是小路狭窄,道路两侧山杏与榆叶梅株高相近,使行人产生拥挤压迫的感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 Landscapein Beijing Parks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对比分析——以太阳宫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为例作者:xxx班级:xxxxxx学号:xxxxxxx指导教师:xxxxxxxxPLANT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lant Landscapein Beijing Parks北京市公园绿地植物景观对比分析——以太阳宫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为例摘要:本文对太阳宫公园、元大都遗址公园的绿地植物种类、生长状况、配植等进行了论述,从植物选择、植物配置、绿地类型的角度对其植物应用情况的不同进行了分析,总结出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所需考虑的因素。

关键词:植物种类构成、植物选择、植物配置应用、绿地类型、比较目录1 太阳宫公园概述 (2)1.1 概况 (2)1.2 植物及其应用现状 (3)1.2.1 植物种类组成 (3)1.2.2 群落植物配置分析 (3)2 元大都遗址公园概述 (4)2.1 概况 (4)2.2 植物及其应用现状 (5)2.2.1植物种类组成 (5)2.2.2植物配置分析 (5)2.2.3 主要节点的植物配置特征 (6)3 小结 (7)1 太阳宫公园概述1.1 概况太阳宫公园位于北京市北四环路望京西桥以南,三、四环之间的绿化隔离带内,其东北部是四环路百米绿带。

公园总占地37. 4 hm2,总投资2. 85亿元,是朝阳区第2大公园。

园区内绿化面积7. 5万m2,其中有2. 5万m2的大草坪,1. 4万m2的人工湖,720 m长的人工湖岸和2700 m2的太阳广场。

太阳宫公园具有三重身份,首先它是一个区域性综合公园,主要服务于周围居民的日常休闲需要。

第二,它是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内绿化设计采取了开阔的草坪与疏林相结合的方法,栽植300余株雪松、油松、国槐等常青树木,6余株银杏、悬铃木、白蜡等落叶乔木,万余株花灌木和近3万株花卉组成色带与四环路绿化带融为一体。

第三,它是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破坏性城市灾害发生时需要发挥其对灾民紧急救助,供无家可归者避难栖身等功能。

1.2植物及其应用现状1.2.1 植物种类组成经调查统计,太阳宫公园现有植物73种,其中乔木33种、灌木22种、草本18种。

从植物种总数来看,该公园在北京市城市公园中属中等水平。

据统计,北京市城区公园绿地栽培植物共有173种,其中乔木94种、灌木69种、草本214种、藤本16种。

因此,该公园的植物多样性还有发展潜力。

太阳宫公园的植物选择遵循“乡土、低耗、优势、特色、健康”原则,重点选育配置那些生态适应性好、耐干旱、低耗水、观赏价值高、具有保健功能、无生物污染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乡土植物。

应用最多的乔木有银杏、馒头柳、旱柳、刺槐、一球悬铃木、油松、圆柏; 灌木有小果海棠、金银木、重瓣榆叶梅; 草本有早熟禾。

太阳宫公园的乔木、灌木、草本、地被的种类分别为33、22、18种。

乔木与灌木种类比为1∶0.67。

太阳宫公园有草本地被植物18种,其中草坪草4 种。

公园内有面积2. 5万m2 大草坪,还有其他小草坪和2700 m2的以草本花卉种植为主的太阳广场,草本植物数量所占比例较大。

太阳宫公园有常绿树10种,落叶树45种,常绿树与落叶树种类之比为1∶4. 5。

其中,常绿树在乔木层均为针叶树,只在灌木丛有小叶黄杨、冬青卫矛和黄槽竹等常绿阔叶树。

1.2.2 群落植物配置分析群落根据受人为干扰的程度分为自然(天然)群落、人工群落和半自然(人工) 群落。

城市园林植物群落属于典型的人工群落。

群落植物配置是园林植物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太阳宫公园中2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群落进行的分析,论述其优势与缺陷,希望从中体现整个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

(1)群落1 植物配置与分析该群落位于公园入口附近,2条园路交汇处,地势平坦,光照充足。

群落植物乔木层为:圆柏、油松; 小乔灌木层: 重瓣榆叶梅; 低矮灌木层: 沙地柏、龙柏; 草本地被层: 马蔺、早熟禾、二月兰。

从生态习性上看,该群落以常绿针叶树种为主,没有冠大荫浓的阔叶乔木遮阴,植物相互间几乎无混交,所有植物均能得到充分的光照。

所用植物都是乡土植物,适应性强,无需特殊环境,因此植物整体生长良好。

从景观上看,冬季绿量大是该群落一大特点。

由于常绿针叶树所占比例较高,且从主要观赏面看,前景和背景都是常绿树,冬季景观与夏、秋两季差异不是太大,仍能保持绿色。

龙柏被修剪为圆球形,沙地柏为匍匐丛枝形,圆柏为圆锥形,油松树形接近卵圆,不同的树形和绿色的差异使得绿色景观也富于变化。

春季粉红色榆叶梅盛开之时是该群落景观的亮点,常绿树的深绿色前景和背景衬托了榆叶梅的花,使得景观色彩反差强烈,层次分明。

该群落位于两路交叉处,其功能主要是观赏和道路引导作用。

(2) 群落2 植物配置与分析该群落位于公园南部,地势平坦,光照较充足。

群落植物乔木层为: 榆树、洋白蜡、圆柏、白皮松; 灌木层: 棣棠、黄刺玫; 草本地被层: 早熟禾、紫花地丁。

该群落植物都是乡土植物,适应性较强,耐旱、耐寒。

圆柏和白皮松占了很大比例,对下方植物光照影响较大的乔木只有榆树和洋白蜡,灌木层的棣棠和黄刺玫均喜光,少数黄刺玫受榆树树荫影响光照不够充足,生长受限,其余均生长良好。

从景观上说,群落中常绿针叶树占了很大比例,棣棠的枝条为绿色,冬季景观照顾的较好。

棣棠和黄刺玫都在春季开黄花,花期稍稍错开,因此春季是以黄色花为主色调的一个观赏季。

洋白蜡有黄色的秋色叶,为秋季景观增加了变化。

不过,该群落中高大的乔木只有 1 株榆树,层次没有很好的拉开,缺乏复层混交。

而作为唯一的大乔木榆树树形不够优美,未能很好的发挥园景树的观赏效果。

总的来说,该群落植物生长良好,考虑了四季景观。

不过,群落位于园路边,除了观赏功能,还应有遮荫功能,而群落中庭荫树很少,周围也几乎没有遮荫乔木,造成区域内阳光直晒。

图1 群落1平面图 图2 群落1立面图图3 群落2平面图 图4 群落2立面图2元大都遗址公园概述2.1 概况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以下简称遗址公园),是在元朝的首都大都土城遗址上重造的,它以北京奥运会为契机而进行重新规划改建的, 它西起海淀区学院南路明光村附近,向北到黄亭子,折向东经马甸,祁家豁子直到朝阳区芍药居附近,大体上与北京的十号地铁线相重合, 全长9km, 总面积114hm,公园中“蓟门烟树”、“大都建典”、“古垣新韵”、“大都盛典”和“龙泽鱼跃”五大节点把朝阳段和海淀段连接起来,从西到东展示了元大都至今北京城市700多年的发展脉络。

目前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已经成为北京城北最大的带状公园,集保护历史遗迹,改善生态环境,休闲娱乐游览于一体。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绿化覆盖率达到73%,小月河横穿而过,河南侧为土城遗址保护区,北岸为绿化景点建设区。

小月河为主体水景区,七个水生植物区内种植了荷花、芦苇、菖蒲、水葱等水生植物,建有亲水观景平台。

沿小月河修建了五个木质游船码头和六座形态各异的跨河小桥,使两岸不同风格的美景相互连接。

清浅的水面,种植鸢尾、水葱等水生植物。

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有海棠花溪,种植了西府海棠、贴梗海棠、金星海棠、垂丝海棠等。

公园的海棠花节与香山植物园的桃花节、玉渊潭的樱花节并称北京春天的三大花节。

截至2012年第十五届海棠花节,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种植了28个品种、5000余株海棠,是北京市海棠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海棠园。

2.2植物及其应用现状2.2.1植物种类组成遗址公园中的树种选择以北方乡土树种为主,共有乔木3000多株,落叶乔木主要有刺槐,国槐,毛白杨,银杏,柳树等北京长势较好的本土树种,常绿乔木选择雪松,油松,圆柏,侧柏等,灌木主要以大灌木为主,选择紫叶李,紫薇,棣棠等;整个遗址公园在修建初期选择的苗木就以长势较好,树形较为饱满为选苗标准,因此在短时间内就形成了较好的观赏效果。

遗址公园内部使用的灌木数量和品种相对较少一些,即使种植也是选择树形较大的灌木,主要树种有:棣棠、迎春、山桃、山杏、太平花、华北珍珠梅、金叶女贞、紫叶李、紫叶小檗、小叶黄杨、紫薇、碧桃、黄刺玫、荆条、连翘、大叶黄杨、红王子锦带、玫瑰等。

地被也主要是以草坪为主,只在节点广场部分使用应季花卉进行丰富,从而保证了公园内部的通透性和安全性。

地被植物主要有:玉簪、萱草、马蔺、鸢尾、铺地柏、矮牵牛、二月兰、野牛草、沿阶草等。

2.2.2植物配置分析(1)通过植物分割外界环境在城市干道与公园连接主要出入口,通过设计成密林种植区,与外界吵杂的环境所分割,从而使公园内部自身形成一个相对安静的内部空间,与吵杂的城市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2)形成多个单一树种林下广场整个遗址公园中设计布置了多个林下空间来满足周围人群的使用,根据各个节点景点主题不同所选择树种也不同从而形成多个不同的空间感觉,有形成公共空间的刺槐林,也有形成小空间的油松林,多种不同的空间,为人群创造良好的交流和休憩空间。

(3)乔灌木及地被植物配置特色在元大都遗址公园里,应用了大量的乡土树种进行植物造景,这些树种适应性强,生长旺盛,是北京地区园林绿化的重要材料。

在所应用的植物材料中,公园考虑了景观的季相变化,同时也栽植了大量的彩叶树种,使得公园景观优美,生态环境与景观得到了良好地协调。

此外,公园还栽植了大量观赏性高的花卉栽培品种。

在草坪上还大量种植了花灌木与高大乔木相搭配,合理地形成了复层混交配植效果。

在林下植物配植时,公园除利用玉簪等常见地被植物外,还应用了千屈菜等,丰富了林下植物种类,同时,利用林下植物的花色及形态,进一步提高了景观观赏性。

2.2.3主要节点的植物配置特征(1)银波得月该景区以体现水景特色为主,河岸北部现在建有一些体量较大的建筑用于餐饮,局部将河道加宽,与建筑相呼应,景观多变,植物种植以水生植物为主,突出自然野趣的水景特色,生动的再现了护城河当年的风貌,修建后的银波得月景区主要由两部分组成,油松广场和船舶休息区。

油松广场主要是营造出一个安静的私密的空间,吸引了许多居民在此休息,读书,偶尔还传来阵阵乐笛声;而另一端的船舶休息广场却是相反的一种景象,新建的船型广场只简单的星散的种了几棵银杏,主要还是以铺装广场为主船型广场两侧是设计的台地型水生植物广场,夏季,小月河两侧的水生植物郁郁葱葱,高低错落,随风而动。

(2)水关新意水关新意景区主要是保留了原水关遗址,此景区面积较小,主要是一个原景的展示区,通过从形式上设计了小桥,枯水来体现,此处的植物种植较密,结合场地形成多个私密的小空间,密林掩映下的珍珠绣线菊道路散发出阵阵香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