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复习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之诗歌鉴赏思想情感+课件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水边的大竹子。
问题: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知人论世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 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 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 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 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 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 齐名,合称三苏。
2020 2017
全国Ⅰ卷 全国Ⅲ卷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奉和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次韵》陆龟蒙)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审题要点定向
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 巧联系在一起设题。 题干中有“情感”、“主旨”、“内容”类的词语。
矛盾统一型
诗
题目:辨题材、情感 词、写作缘由 作者:明确风格、 了解时代 注释:每个都有用,
歌
情
感
方法
每个都要用
关键词句:注意尾联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水边的大竹子。
问题:从本诗可以看出诗人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一)知人论世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 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 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
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 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 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 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 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 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 齐名,合称三苏。
2020 2017
全国Ⅰ卷 全国Ⅲ卷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奉和袭美抱疾杜门 见寄次韵》陆龟蒙)
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
审题要点定向
考查形式:或单独设题,或与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或表达技 巧联系在一起设题。 题干中有“情感”、“主旨”、“内容”类的词语。
矛盾统一型
诗
题目:辨题材、情感 词、写作缘由 作者:明确风格、 了解时代 注释:每个都有用,
歌
情
感
方法
每个都要用
关键词句:注意尾联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 PPT精品课件734(共24张)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寄情山水之惬意 时光易逝之感慨 友情之真挚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愁 惜春悲秋之痛 贬官谪居之恨 愤世嫉俗之绪
二、古诗题材分类 要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就要涉及古诗的题 材分类,因为不同的题材决定了古诗所表达的不 同的思想内容。因此,要很好地鉴赏古诗词的思 想内容,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常见 的题材如下: ①怀古咏史诗 ②咏物抒怀诗 ③山水田园诗 ④边塞征战诗 ⑤羁旅行役诗或闺怨爱情诗 送别赠答诗
3.归纳要全面。有的诗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不是单一的,要求我们在分析概括时能理清 思路,把握要点,逐一分析,不能遗漏信息 或以偏概全。 4.评价要恰当。一要避免先入为主,用固有 的认识代替对具体诗歌的解读。二要避免失 去分寸,不用正确的历史观去分析评价,而 是想当然地用自己的眼光去要求古人,结果 要么无限拔高,要么片面否定,对作者都是 有失公允的。
【设问方式】 1.(2013•湖南卷)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4分) 2.(2013•湖北卷)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3分) 3.(2013•四川卷)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4.(2012•福建卷)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 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5.(2012•辽宁卷)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 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6.(2012•四川卷)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 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
【答题步骤】 1.指出作者的情感。(如果分值少的话, 按照诗的字面意思指出情感;如果分值高的 话,首先阐明诗句的表面情感,然后再阐明 深层情感或者在一首诗里面的几种情感 ) (步 骤1) 2 .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注意抓住表情 (情感)词语。(步骤2)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情感》课件 (22张PPT)

•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9分)
典型例题
• 秋日酬王昭仪① • 汪元量
•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
• 黄金台愧少知己,碧玉②调将空好音。
•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
• 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萧萧入短襟。
• 注 ①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后汪元量为道士南 归,这期间两人多有诗歌唱和。②碧玉:据《乐苑》记载:“碧 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
• 答题点拨 首先从题目“恨别”看,诗人远离家乡 和亲人,应该有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首联“-别 四千里”写远离家乡,颈联“思家”“忆弟”写亲 人离散,颔联下句“兵戈阻绝”,写诗人无法回乡, 也无法见到亲人,正好佐证了这一点。而题目之 “恨”,正是由不得归乡而生发的痛苦,“胡骑长 驱五六年”“草木变衰”等可见战乱之久,诗人对 此痛恨不已。尾联“司徒急为破幽燕”,“急”字 不仅写出了司徒之急切,更写出了诗人自己在听到 战事告捷的消息后,渴望早日平叛的急切心情。
•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 3.有人说,这首诗歌颂了/批判了....…你怎么看?
• 4.有人认为这首诗可以用**来概括,你同意吗? 请简要说明理由。
•(四)知人论世
•1、了解社会现实生活,诗人的生平、思 想和性格等;
•2、通过注解具体了解写作某一首诗时的 生活状况、思想情绪和创作意图;
•3、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大略了解诗中 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典故。
• D.这首七律把个人的遭际同国家的命运结合起来写,包 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浓郁的诗情,可谓是言近旨远,辞约 情丰。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 分析。(6分)
• 答案:①思家怀亲。“一别四千里”写出了远离家 乡,“思家”“忆弟”写出了亲人分离,思亲情深。 ②恨战乱之久。从“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 等可见战乱之久。③望早日平定叛乱。尾联写出了 听到连战告捷的喜讯,更加急切地盼望平定叛乱。 (必须结合诗句分析,每点2分)
《高考诗歌鉴赏——思想感情》PPT课件

▪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Ⅱ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江苏卷) ▪ 4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
差异。 (湖南卷)
▪ 5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福建卷 ▪ 6、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赏析 ▪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四川) ▪ 8、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
▪ 一花一世界 ▪ 一叶一菩提 ▪ 一景一思绪 ▪ 一句一心语 ▪ 一诗一情结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 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 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 爱情诗,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 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 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 同道合。
▪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 趣相同之感。
(五)看末句(尾联)
末句(尾联) 往往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序、注 (四)找情感词 (五)看末句
(一)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 感。 《春夜喜雨》 ▪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枫桥夜泊》 ▪ ——表达羁旅愁思。 《除夜宿石头驿》《人日思归》《客意》 《落日怅望》 ▪ ——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江苏卷) ▪ 4请赏析两诗中划横线诗句所抒发的人生感悟的
差异。 (湖南卷)
▪ 5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福建卷 ▪ 6、下阕画线句借雨写怀,生动形象,请赏析 ▪ 7、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四川) ▪ 8、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9、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10、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
▪ 一花一世界 ▪ 一叶一菩提 ▪ 一景一思绪 ▪ 一句一心语 ▪ 一诗一情结
①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 歌分为:咏史诗、咏物诗、写景 诗、送别诗,思乡诗,边塞诗, 爱情诗,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 意区别。
②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 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 蔑视权贵春悲秋 思乡怀人 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 别恨离愁
▪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 (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 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 同道合。
▪ (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 趣相同之感。
(五)看末句(尾联)
末句(尾联) 往往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 兰径薰幽碾,槐庭落暗金。 ▪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一、如何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除了认真研读诗歌主体外——
(一)看标题 (二)看作者 (三)看序、注 (四)找情感词 (五)看末句
(一)看标题
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断诗歌的思想情 感。 《春夜喜雨》 ▪ ——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枫桥夜泊》 ▪ ——表达羁旅愁思。 《除夜宿石头驿》《人日思归》《客意》 《落日怅望》 ▪ ——表达对家人的思念。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之(六)思想感情、主旨鉴赏 PPT优秀课件

试题传真:12年山东卷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 (水)面的和天空浑然一色 ;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 声作响 (2分)。这两句作者从声与色的角度,运用动静结合的手 法来描写的。山泉缓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是静 景;飞流而下时,水石相击,如风雨之声,是动景(2分);描绘 出了山泉澄澈、宁静与、灵动、壮观的景象。(1分) 同时这两句是应前两句而来,用欲扬先抑手法,山泉虽然无名, 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为后两句赞美山泉一尘不染、恬 淡自然、飘逸脱俗的品格做铺垫,表达了作者对山中泉水的喜爱之 情。(如有空格可以补充出来)
古代诗歌鉴赏之(六)
思想感情、主旨鉴赏
【学习目标】 1.熟悉古诗词中所抒发的 各种思想情感的类型及其鉴赏 术语; 2.掌握鉴赏诗歌思想情感 的解题思路。
思想内容(主旨):
1题目类型: 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⑶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志向、理想) ⑷主旨是什么 2 解题格式: ⑴所抒感情: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情感 + 结合诗句和手法具体分析。 ⑵概括诗歌主旨: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 什么手法+抒发了什么情感
想一想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诗歌常见的题材
记 一 记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 哲理诗及其他。
古代诗歌鉴赏复习课件(50张PPT).ppt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①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 去十年。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 [尝试答题] ①__壮__志__难__酬__。__诗__人__年__轻__时__豪__迈__洒__脱__,__如__今__仍__渴__望__建__功__报__国__,___ 却__无__奈__在__“_桑__村__麦__野__中__”_老__去__。__②__迟__暮__悲__伤__。__颔__联__以__“_一__簪__华__发__ 醉__秋__风__”_描__写__白__发__萧__疏__的__垂__垂__老__态__,__写__出__了__人__生__暮__年__的__悲__苦__之__ 情__。__③__孤__独__寂__寞__。__尾__联__直__接__抒__发__对__故__去__的__友__人__强__烈__的__思__念__,___ 表__达__了__苦__无__知__音__的__寂__寞__心__境__。__(_每__点__2_分__)__
平旷的田野上,从远处吹来的微风,轻轻拂过禾苗。长 势良好的禾苗,焕发出勃勃生机。
(3)“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
诗人躬耕田园、避世隐逸的宁静淡泊之情。济世与归隐 相矛盾的复杂情感。
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起
白居易
卧听冬冬衙鼓声,起迟睡足长心情。
华簪①脱后头虽白,堆案抛来眼校明。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 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 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 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 安肯来邪?”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鉴赏诗歌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课件

知识梳理(15分钟)
1、四种题型: ① 理解句子含意; ② 分析句子关联含意; ③ 概括诗歌主旨; ④ 概括提炼哲理。
2、四个途径
途径
阐释
诗歌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写照,诗歌中表现出来的
(1)了解诗歌创作 作者对社会、对生活等的或褒或贬的态度总会带有
的时代背景,把 时代的烙印。
握作者的观点态 因此,考生在评价诗歌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时,需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 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立功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 CDB”..,中历颈“,史联但“人的无行物上法藏避在 下”免其 两指身一所 句后个处 反湮人的复没的时陈无形闻代说迹的已,、可底经表能细难明”、免诗错来被人,历对误的,首解观这联句,点的话在 ,理的世堪解意称俗有思误这的是,传首,“在诗言行建的中藏功警更终立策会欲名付之失时何语真,人。 。
诗 建功报国 年华流逝、壮志难酬的悲叹;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建
歌
功立业的渴望
常 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见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思 生活杂感 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品格
想
气节的自白;谈禅说理的感慨;
情 别离愁绪 依依不舍的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1.请分析诗中的“老松”“孤鸟”“归鸦”这三个典型意象分别寄寓了诗人怎样 的情思。(6分)
[答案] ①老松,着一“老”字,写其活得久远,诗人以老松自喻, 寄寓了自己风烛残年、行将干枯的伤感。(2分) ②孤鸟,着一“孤”字,写其孤独寂寥,诗人以孤鸟自喻,寄寓 了自己的孤寂愁苦。(2分) ③归鸦,着一“归”字,通过写羡慕乌鸦相互呼唤归巢,寄寓了 自己对故园浓烈的思念。(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生活与杂人感酬:唱、出游感悟、生活喜悦、归隐 闲居等如。李白《独坐静亭山》、陶渊明 《归园田居》、孟浩然《过故人庄》等
全国卷二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 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 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 方。 ⑵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 分析。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答题要领:
•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 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 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表达、寄寓、揭露)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①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 [景物]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 寒山寺。 •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明确:写出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3) 写景抒赞情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 感身世时事、叹节如物王变维迁等。 《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叹古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 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 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保国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 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 难酬的悲叹如等陆。游《书愤》、辛弃 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岳飞《满江红》
欣赏下列图片,体会其中意境, 思考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学
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 思乡羁怀旅人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 边关思乡如等李。白《春夜洛城闻 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 离愁依别依绪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如告柳白永。《雨霖铃》、 白居易《南浦别》等。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 处。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 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 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 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 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 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 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细节?表达了他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抓住关键词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 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 封”。“行人临发又开封” 既照应了 “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 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心理,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味到作者的浓 浓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 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
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 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 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 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 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 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 常见题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 或结合意境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安徽卷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 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 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 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 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思想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
•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 古人云:诗言志。 •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
•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 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 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怎样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
全国卷二
春日即事 李弥逊 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 (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 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 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 方。 ⑵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 分析。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 答题要领:
•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 句具体写了什么。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 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 (表达、寄寓、揭露)了……”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 ① 在诗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 [景物]落月、啼乌、满天白霜、江边的枫树、渔火、 寒山寺。 • [特征]秋夜幽寂清冷。 • ② 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明确:写出作者落榜后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3) 写景抒赞情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 感身世时事、叹节如物王变维迁等。 《山居秋瞑》、杜甫《登高》等。
(4)咏史怀叹古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 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等。
如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 城》、杜牧《赤壁》、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等
(5)建功报保国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渴望、报 国无门的忧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 难酬的悲叹如等陆。游《书愤》、辛弃 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岳飞《满江红》
欣赏下列图片,体会其中意境, 思考诗歌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中学
讨论思考: 古典诗歌中主要的思想感情
(1) 思乡羁怀旅人愁:思、思念亲友、闺中怀人、 边关思乡如等李。白《春夜洛城闻 笛》、李商隐《夜雨寄北》等。
(2) 离愁依别依绪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 坦陈心志的如告柳白永。《雨霖铃》、 白居易《南浦别》等。
(1)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2)简析“危似孤臣末世难”中“孤”字的妙 处。
(1)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 为孤臣,身处末世,也要勇猛坚毅、杀敌报国的 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 利的坚定信念。 (2)①小孤山的“孤”与孤臣的“孤”,字面 相应,联想自然。 ②小孤山砥柱中流的地理特征与诗人砥柱中流的 壮士情怀相应,托物而言志 ③偶尔存留的孤山与没世仅存的孤臣相应,暗指 南宋末年抗元将帅严重匮乏,比喻贴切。
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问: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细节?表达了他 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抓住关键词句作简要分析。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 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 封”。“行人临发又开封” 既照应了 “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 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心理, 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味到作者的浓 浓的思乡之情。
参考答案: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 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
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 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 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三、四句写诗人 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 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 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 常见题型: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主旨是什么?” 或结合意境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安徽卷
小孤山①[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 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 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 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 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思想感情
评价思想内容
• 思想内容主要是指诗歌的立意; • 古人云:诗言志。 • “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 • 一般地说,唐诗重情,宋诗重理。
注意诗歌种类及其情感
•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咏史 诗、咏物诗、写景诗、送别诗等,在评价 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怎样把握诗歌中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