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合集下载

国内常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国内常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国内常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指根据使用要求和工程特点,确定混凝土中水泥、骨料、水、掺合料等各成分的比例和用量。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对工程质量和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内常用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经验法配合比设计方法:这是一种根据工程经验和试验结果积累的方法,通过检验和总结多年的工程成果,得出满足相似工程要求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适用于没有特殊要求和约束条件的工程,但是由于缺乏科学依据,容易出现配合比不合理的情况。

2.极限性配合比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使用要求,确定各组分的最小用量和最大用量范围,从而得到一个满足工程要求的配合比。

例如,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骨料的物理性质,可以确定骨料用量的下限和上限,然后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用量。

3.最小配合比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混凝土的最低配合比原则,使得混凝土达到强度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约水泥和其他成本。

在设计中,通过试验和统计数据确定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分的最小用量,从而得到一个经济合理的配合比。

4.硬化性能设计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混凝土的硬化过程及其性能特点,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到符合工程要求的配合比。

例如,根据骨料的粒径分布和孔隙组成,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适当的水灰比和骨料用量,从而得到一种具有较好硬化性能的配合比。

5.统计学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对大量的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到混凝土配合比中各组分的合理用量。

通过对不同试验方案进行回归分析和优化设计,可以得到满足工程要求的最佳配合比。

总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范围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综合考虑工程要求、经济性和施工条件等因素。

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综合各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优化,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标准一、前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从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配合比设计方法、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要求的混凝土性能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适当的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等,以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等与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分为试验法和经验法两种。

1. 试验法试验法是根据混凝土材料的特性,通过对试件进行试验,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然后根据试验结果进行配合比设计。

试验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试验类型:混凝土强度试验、混凝土耐久性试验、混凝土工作性能试验等。

(2)选择试验方法:包括试件类型、制作方法、养护方法等。

(3)测试试件:根据试验方法制作试件,进行试验。

(4)分析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等。

(5)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

2.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历史施工经验和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经验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查阅相关规范标准:根据设计要求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混凝土的等级和要求。

(2)确定水灰比:根据混凝土等级和要求,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水灰比。

(3)确定骨料用量:根据水灰比和混凝土等级,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骨料用量。

(4)确定掺合料用量:根据混凝土等级和要求,查阅相关规范标准,确定掺合料用量。

(5)根据确定的水灰比、骨料用量和掺合料用量等,计算混凝土配合比。

四、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常见问题,如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混凝土裂缝、混凝土收缩等。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步骤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的步骤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设试验室配合比为:水泥:水:砂子:石子=1:x:y:z,现场砂子含水率为m,石子含水率为n,则施工配合比调整为:1:(x-y*m-z*n):y*(1+m):z*(1+n)。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即初步配合比计算、基准配合比的确定,实验配合比确定和施工配合比的确定。

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从而选择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例。

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则:
1、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2、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的要求;
3、混凝土应有良好的耐久性;
4、在满足上述的要求时,尽量减少成本,增加效益。

5、根据工程结构部位、钢筋的配筋量、施工方法及其他要求,确定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确保混凝土拌合物有良好的均质性,不发生离析和泌水,易于浇筑和抹面。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制作过程中需要精确的配合比设计。

而配合比的设计则是根据工程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施工要求以及混凝土所需的力学性能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而来的,因此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工作。

第一节:混凝土配合比的分类混凝土的配合比可以分为常规和特殊两种类型。

常规配合比设计是指按照一定的配合基数,控制水灰比,得到合适的强度和耐久性的配合比。

而特殊配合比设计是指针对特殊要求进行设计的配合比,例如高强混凝土、自流平混凝土等。

第二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法有多种,其中常见的方法有三种:1、极限状态法极限状态法是适用于混凝土力学性能综合指标的设计方法。

它的主要思想是,按照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最低强度要求,再根据混凝土的压缩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运用一定的公式进行计算和调整,最终得到合适的配合比。

2、材料消耗量法材料消耗量法的核心是以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的消耗量为依据,通过确定控制水灰比来获得合适的配合比。

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泛,且简单易懂,是一种比较常用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正比法正比法是一种根据混凝土配合比的性质和特征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

这种方法需要深入研究混凝土的性能和配比基数的特点,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第三节: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过程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过程,基本上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这是配合比设计的第一步。

2、确认混凝土性能要求根据工程所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确定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抗渗等性能要求。

3、选取材料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在选择材料时,应考虑水泥、砂子、石子等材料的种类、质量、颗粒形状、含水率等因素。

4、控制水灰比控制水灰比是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关键因素之一。

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使用条件、材料种类等综合考虑,使其达到合理水平。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方法一、前言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配合比的设计对混凝土的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混凝土工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目的是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石等各种材料的配合比,以满足混凝土工程设计要求。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的强度设计原理混凝土的强度设计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核心,其原理是根据混凝土在不同龄期下的强度需求,通过适当调整水泥、砂、石等材料的配比来满足要求。

2.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设计原理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设计是指混凝土在浇筑、振捣、养护等过程中的可塑性、坍落度、流动性等方面的要求。

其原理是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施工方式、养护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要求,并通过适当调整水泥、砂、石等材料的配比来满足要求。

3.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原理混凝土的耐久性设计是指混凝土在长期使用中的耐久性要求。

其原理是根据混凝土所处的使用环境、受力情况、养护条件等因素来确定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并通过适当调整水泥、砂、石等材料的配比来满足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步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设计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指混凝土在28天龄期下的抗压强度。

根据混凝土所处的使用环境、受力情况等因素来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

2.确定材料用量比例根据设计强度等级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要求等因素,确定水泥、砂、石的用量比例。

其中,水泥的用量一般按混凝土体积的10%~15%计算,砂、石的用量比例则根据需要调整。

3.计算配合比根据确定的材料用量比例,计算出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的配合比。

其中,水灰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按照0.4~0.6进行选择。

4.进行试配根据计算出的配合比,进行试配,并确定试配结果是否符合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要求等条件。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调整(建筑材料)

混凝土初步配合比设计、施工配合比调整(建筑材料)

8.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后,按下列步骤进行校正:
①按上述方法确定的各组成材料用量按下式计算
混凝土的体积密度计算值ρc,c:
ρc,c=mc+mf+mg+ms+mw 式中:ρc,c——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计算值(kg/m3); mc——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3); mf——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 mg——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3); ms——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m3); mw——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质量(kg/m3);
• (二)拌制仪器设备
强制搅拌机——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 拌机》JG 244的规定
搅拌方法:搅拌方式、投料方式和搅拌时间与工程实 际相同。
拌合物的用量:试配的最小搅拌量不应小于搅拌机公 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试验环境:符合混凝土拌合物试验和力学性能、耐久 性检验的要求。(17~25℃,相对湿度不低于50%)
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
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
拌合物数量(L)
≤31.5
20
40.0
25
(二)确定混凝土试拌配合比
1.在计算配合比的基础上应进行试拌。计算水胶比宜保持不 变,并应通过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使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符 合设计和施工要求,然后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 比。
2.调整配合比其他参数依据 测定拌合物稠度(坍落度、扩展度、维勃稠度),并检查 其粘聚性和保水性能 (1)如实测坍落度小于或大于设计要求,可保持水胶比 不变,增加或减少适量浆料数量 (2)如出现粘聚性和保水性抗离析性不良,可适当提高 砂率或者外加剂;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原则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及原则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制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确定混凝土中水泥、砂、骨料和掺和料等各种原材料的比例,以达到设计强度和性能要求的过程。

因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塑性、可加工性以及施工工艺性等多方面的指标,是混凝土制作中的重要环节。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1.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强度等级和耐久等级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首先要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等级。

根据设计要求,可根据混凝土的使用环境、荷载及使用期限等要素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耐久等级。

2. 确定合适的水胶比水胶比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决定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水胶比的选择应考虑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条件、使用环境、混凝土的流动性及耐久性等因素,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3. 确定骨料配合比骨料是混凝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种类、粒径、形状和含量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很大。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根据骨料的种类、粒径、形状、含量等因素来确定骨料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要求。

4. 确定水泥和掺合料用量水泥是混凝土中的主要胶凝材料,掺合料可调整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应合理确定水泥和掺合料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要求。

5. 配合比计算在以上参数确定后,可进行配合比计算,得出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1. 合理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耐久性等级、水胶比、骨料配合比、水泥和掺合料用量等参数,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

2. 经济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原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成本,但要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符合设计要求。

3. 可操作性原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考虑混凝土的可操作性,即在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流动性、坍落度、可塑性等特性,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方便地施工、浇筑和加工。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引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与耐久性。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具有所需强度和耐久性的重要步骤。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根据工程所需的强度和其他性能指标,确定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的比例,以实现目标性能的混凝土。

基本原理如下:1.合理的水灰比:水灰比是混凝土中水与水泥质量之比,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流动性。

合理选择水灰比可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适量的骨料: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填充物,对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适量的骨料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确保与现场条件的适应性: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例如施工方法、温度、湿度等因素,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性能。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有经验法和试验法两种方法。

下面将介绍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经验法经验法是基于已有的实际工程经验和规范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根据相似的工程、相似的材料和相似的施工条件,参考已有的成功案例进行设计。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和分析类似工程的数据:要设计合适的配合比,首先需要收集和分析类似工程的数据,如强度、流动性等。

这些数据将作为设计时的依据。

2.确定适宜的水灰比:根据相似工程的数据和规范要求,确定适宜的水灰比范围。

3.确定骨料配合比:根据相似工程的数据和规范要求,确定适宜的骨料配合比范围。

4.调整配合比参数: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对水泥、骨料、矿粉等材料的用量进行适当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

试验法试验法是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混凝土各组分的最佳配合比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实验室中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试验,从而确定最佳的配合比。

具体步骤如下:1.制备试件:根据设计要求,制备不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

2.进行试验:对每种配合比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强度试验、流动性试验等,以评估其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设计出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1)满足施工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结构设计和质量规范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及其他耐久性要求;
(4)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水泥,以满足经济性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组成混凝土的四种材料,即水泥、水、砂、石子。

混凝土的四种组成材料可由三个参数来控制。

1.水灰比水与水泥的比例称为水灰比。

前面已讲,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水灰比的大小是根据强度和耐久性确定,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水灰比,这有利于节约水泥。

2.砂率砂子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称为砂率。

砂率对混合料和易性影响较大,如选择不恰当,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有影响。

应采用合理砂率。

在保证和易性要求的条件下,取较小值,同样有利于节约水泥。

3.用水量用水量是指1m3混凝土拌合物中水的用量(kg/m3)。

在水灰比确定后,混凝土中单位用水量也表示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

为节约水泥,单位用水量在满足流动性条件下,取较小值。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一)设计的基本资料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3、原材料的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4、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σ
(规范规定的强度保证率P≥95%)
2.选择水灰比
(1)根据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及水泥的实际强度,用经验公式计算水灰比:
式中A,B——回归系数,可通过试验测定,无试验资料时,
碎石混凝土A=0.48,B=0.52;
卵石混凝土A=0.50,B=0.61:
fce——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无水泥实际强度数据时,可按fce=γc·fce.k确定;
fce.k——水泥强度等级的强度标准值;
γc——水泥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富裕系数,该值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2)查表4—7确定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

(3)选择以上两个水灰比中的小值作为初步水灰比。

3.选择单位用水量
(1)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①当水灰比在0.4~0.8范围时,用水量根据粗骨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物稠度,参照表4—19选择。

表中所列之单位用水量,砂石
均以干燥状态(细骨料含水率小于0.5%,粗骨料含水率小于0.2%)为准。

②水灰比小于0.4或大于0.8的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2)流动性(坍落度为100~150mm)、大流动性(坍落度大于160mm)混凝土
①以表4—19中坍落度90mm的用水量为基础,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用水
量增加5kg,计算出未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用水量。

②掺外加剂时混凝土用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mwa——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w0——未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β——外加剂的减水率,%,经试验确定。

注:①本表用水量系采用中砂时的平均值,采用细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5~10kg,采用粗砂时,可减少5~10kg;
4.计算水泥用量
根据已经确定的水灰比mw/mc,以及水的用量,可以求出1m3中水泥的用量。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可按下式计算:
mc=mwo/w/c
同时,满足P52面表4-7中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的要求。

5.选择砂率(βs)
为保证混凝土有良好的和易性,希望选择的砂率为最优砂率,但影响最优砂率的因素较多,无法用计算方法得到。

根据《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55—96),砂率可根据F述方法进行。

(1)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比按查表选取。

注:①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翠,对细砂或租砂,可相应地减小或增大砂率;②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科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③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④本表中的砂率系指砂与骨料总量的质量比。

(2)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00mm的混凝土砂率,应在表4—20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20mm,砂率增大1%的幅度予以调整。

(3)坍落度大于60mm或小于10mm的混凝土及掺用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混凝土,其砂率应经试验确定。

6.计算砂石用量(mso、mgo)、砂石用量的计算用质量法。

质量法的补充条件为: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各种材料用量之和等于1m3。

混凝土的质量,即:
mc0+mf0+ms0+mg0+mW0=mcp
mso/(mso+mgo)×100%=βs
式中
mc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
ms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用量,kg;
mg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石子用量,kg;
mw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和物的质量,kg,可先假定为2400~2450kg;
βs——砂率,%。

将上两式联立,即可求得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砂、石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