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
新生儿胰岛素多少正常

新生儿胰岛素多少正常
一、新生儿胰岛素多少正常二、新生儿怎么护理呢三、新生儿饮食有哪些注意事项
新生儿胰岛素多少正常1、新生儿胰岛素多少正常
新生儿期反复发作的低血糖,绝对或相对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血胰岛素>10,血糖0.6—0.8mmol/l,血胰岛素》5/l,血胰岛素/血糖比值》0.3。
静脉注射葡萄糖≥10—15㎎/㎏。
min,才能维持血糖正常水平时可用药物治疗。
低血糖时无酮症,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2、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的病因
根据病因病理可以分成离子通道病和代谢病。
离子通道病是指胰腺β细胞K﹢ATP通道缺陷导致胰岛素不受调节的异常分泌。
代谢病是指β细胞内信号分子浓度的改变或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所导致的胰岛素异常分泌。
如高胰岛素—高氨血症。
综合形式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引起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综合征。
表现为巨大儿、内脏巨大。
半身肥大等染色体异常疾病。
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期顽固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病因。
3、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的表现
多见于巨大儿,不是巨大儿也不能除外高胰岛素血症。
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
生后数小时即表现出反应差,烦躁,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张力低,激惹,惊厥,呼吸暂停,心动过速,多汗,面色苍白等。
和氧一样葡萄糖为脑代谢所必需,由于新生儿的氧耗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脑白质区域,脑的葡萄糖供给甚至比氧更为重要。
脑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血供,因此不难理解当血糖降低时可以引起严重的脑损伤。
常见的神经学后遗症包括。
新生儿胰岛素正常值

新生儿胰岛素正常值文章目录*一、新生儿胰岛素正常值*二、新生儿胰岛素高的临床表现*三、胰岛素高吃什么新生儿胰岛素正常值1、新生儿胰岛素正常值1.1、新生儿出生后血糖浓度有一自然下降继而上升的过程,并且许多低血糖新生儿并无任何症状和体征,所以出生后应该检测血糖,对于高危儿更是需要反复检测血糖。
因为低血糖可以造成脑损伤,故而一般新生儿应该维持血糖在正常偏高的浓度。
1.2、初生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在85%以上,以后正常新生儿血氧饱和度在95%左右。
新生儿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要比成人严格。
新生儿的正常血糖水平:空腹血糖7.2毫摩尔/升(130毫克/分升),口服葡萄糖后2小时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
1.3、有典型糖尿病症状,并且在一天中的任何时候,查血糖都在11.1毫因尔/升(200毫克/分升),或者不仅一次空腹血糖≥7.8毫摩尔/升(140毫克/分升),服糖后2小时及空腹至2小时血糖均为≥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者,才可作出诊断。
2、新生儿胰岛素高是怎么造成的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期顽固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病因。
分为暂时性、先天性。
暂时性往往继发于糖尿病母儿和宫内发育迟缓的新生儿,持续时间短。
先天性是一组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的综合征。
有散发的有家族性的。
发病与自身免疫无关;虽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由于病例太少,其遗传方式、易感基因位点和易感基因仍不完全清楚。
散发的较少见占活产儿的1/4000,家族性的占1/2500。
3、新生儿胰岛素高的诊断血糖升高为主要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见上述临床表现。
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新生儿高血糖症,尿糖阳性或伴尿酮体阳性。
暂时性高血糖,早产儿因胰岛β细胞发育尚不完全成熟或机体处于窒息、感染、冻伤、颅脑损伤等应激状态时,可出现高血糖,但降低葡萄糖滴速或原发病治愈后则高血糖即消失。
高阴离子间隙(AG)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于各种原因如窒息、缺氧、休克等所导致的代谢性酸中毒,且具有各病的特点,均无高血糖。
高胰岛素血症

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从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是一个医学术语,指的各种先天性疾病,其中低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过多。
可以短暂或持续性,轻度或重度先天性形式的高胰岛素低血糖。
这些条件是在出生时,最明显的婴儿早期。
在头一个小时里,严重可引起明显的问题,但可能无法检测到,直到成年年较温和的形式。
轻微的病例是可以治疗的频繁的喂食,更严重的情况下,可以控制药物,胰岛素分泌减少或影响,最严重的情况下,少数需要手术切除部分或大部分的胰腺保护大脑造成的损害经常低血糖。
[ 编辑 ]术语这种情况已经提到,在过去50年里通过各种名目的,Nesidioblastosis和胰岛细胞腺瘤被看好在20世纪70年代,在20世纪80年代的β细胞功能失调综合征或dysmaturation的综合征,持续性高胰岛素低血糖婴儿期(PHHI)的在20世纪90年代。
[ 编辑 ]类型的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暂时性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焦距高胰岛素血症•父亲SUR1无性系杂合性缺失的突变与11p15•父亲Kir6.2的无性系杂合性缺失的突变与11p15•弥漫性高胰岛素血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形式•SUR1基因突变•Kir6.2的基因突变•先天性糖基化紊乱•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葡萄糖激酶增益功能突变•Hyperammonemic高胰岛素血症(谷氨酸脱氢酶增益功能突变)•短链酰基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Beckwith-Wiedemann综合征(被认为是由于高胰岛素血症,但病理生理机制仍然不明朗:11p15突变或IGF2多余的)[ 编辑 ]常见的临床表现和自然历史先天性高胰岛素低血糖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年龄和严重的低血糖。
在婴儿早期的低血糖可引起过敏,嗜睡,紫绀,反应迟钝,低温,或癫痫发作。
最严重的形式,可能会导致巨大胎儿在子宫内,为大胎龄出生体重,常伴有扩大的心脏和肝脏。
在婴儿期较为温和的低血糖会导致饥饿每隔几个小时,如果延迟喂养与烦躁或嗜睡。
什么是高胰岛素血症_治疗方法.doc

什么是高胰岛素血症_治疗方法高胰岛素血症的概述名词解释:黑棘皮症肇因于高胰岛素血症,过多的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与角质细胞及成纤细胞上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接受器结合,而导致皮肤增生。
而高胰岛素血症则是因肥胖引起胰岛素阻抗,而形成的代偿性胰岛素增加。
美国著名内分泌专家Reaven提出代谢综合征之后,高胰岛素血症被广泛重视。
高血压或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高血压患者中被削弱。
这时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而为了维持一个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他们的机体自我调节机制使其胰岛细胞分泌较正常多几倍甚至十几倍的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这便造成了高胰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的定义为空腹胰岛素85 pmol/L。
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加强体育锻练】: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
【改善饮食结构】: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
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
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该病若要药物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
边服药,边监测,以调节激素水平到健康指数范围内。
高胰岛素血症对心血管的危害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使胰岛素在肌肉中的效应减弱,并抑制脂肪组织的脂解作用。
脂肪组织中的胰岛素抵抗导致血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三酯浓度增高。
高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加了心脏血管疾病的危险。
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渗透到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内膜,形成粥样硬化斑块而阻塞血管。
糖尿病患者合并血脂紊乱时,会提前发生心脏和脑血管疾病,尤其是女性。
女性的雌激素可以保护心脏和血管,而糖尿病使雌激素的保护作用消失。
高胰岛素血症还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小板聚集,使血液容易凝集。
胰岛素同样可以激活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交感神经系统,使血管痉挛,阻力增加,促使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同时,心脏也会被殃及,造成心室结构异常,心脏功能减退甚至衰竭。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

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概述先天性高胰岛素性低血糖血症(congenital hyperinsulinemic hypoglycemia,CHI)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疾病。
是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严重和持续性低血糖的最常见原因,其特征是胰岛素分泌过量或不受血糖调控及反复发作的严重的低血糖,需迅速积极治疗,以避免神经系统后遗症。
病因和流行病学CHI呈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
目前共报道12种致病基因可引起CHI:ABCC8、KCNJ11、GLUD1、GCK、HADH、SLC16A1、UCP2、HNF4A、HNF1A、HK1、PGM1和PMM2。
其中,编码胰腺β细胞中ATP敏感K通道(K ATP)的基因(ABCC8和KCNJ11)突变是最常见病因,占所有病因的40%~45%。
K ATP由SUR1和Kir6.2两种亚单位组成,SUR1由ABCC8基因编码,Kir6.2由KCNJ11基因编码,该两种基因失活突变,可导致K ATP通道持续关闭,β细胞膜持续去极化,最终导致胰岛素分泌失调。
绝大多数K ATP通道-CHI 患者对二氮嗪治疗无反应。
其他基因突变占CHI的5%~10%,其中谷氨酸脱氢酶(GLUD1)基因突变是最常见类型,该基因突变导致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增强,从而使由谷氨酸生成的α酮戊二酸增多,ATP/ADP增高,胰岛素过度释放。
其典型临床表现是进食蛋白质后诱发的餐后低血糖。
生化特征为血氨浓度持续升高(可达正常值上限2~3倍),尿α-酮戊二酸水平升高,二氮嗪治疗有效,部分患者可通过限制蛋白摄入避免低血糖发生。
其余50%致病原因仍不明确。
CHI 发生率为l/50 000~1/30 000。
近亲婚配的群体中,发生率高达1/2 500。
临床表现CHI 从出生到成年早期均可发病。
其中新生儿起病最为常见,常表现为巨大儿、摄食不良、不耐受饥饿和持续性低血糖等。
低血糖发作时可表现为嗜睡、肌张力低下等,也可表现为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死亡,如呼吸暂停、癫痫发作和昏迷等。
高胰岛素血症你需要知道的几个关键点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糖和胰 岛素水平的检查,及时调整治
疗方案
高胰岛素血症的 案例分享和经验 总结
高胰岛素血症患者的成功案例
患者背景:男性, 45岁,肥胖,糖尿
病家族史
治疗过程:饮食控 制,运体重减轻,
生活质量提高
经验总结:坚持治 疗,定期监测,保 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定期监测:定期监测血糖、胰 岛素水平和其他相关指标,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高胰岛素血症的 饮食和生活方式 建议
高胰岛素血症的饮食建议
控制总热量摄 入,避免肥胖
增加蔬菜、水果 和全谷类食物的
摄入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选择优质蛋白质
来源
定时定量,避 免暴饮暴食
减少糖分和饱 和脂肪的摄入
保持良好的饮食 习惯,避免过度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通过口服葡萄糖 后检测血液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素敏 感性
02
基因检测:通过基因检测了解是否存 在基因突变,导致胰岛素分泌异常
04
高胰岛素血症的 治疗和管理
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方法
饮食控制:减少碳水化合物和糖的摄入,增 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
胰岛素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 要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
0 4 家族史: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
05
其他检查:如C肽、胰岛素抗体等
诊断高胰岛素血症的方法
01
空腹胰岛素检测:通过检测空腹状态下 的血液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素分泌情 况
03
胰岛素释放试验:通过静脉注射胰岛素 后检测血液胰岛素水平,了解胰岛素分 泌功能
05
影像学检查:通过CT、MRI等影像学检 查了解胰腺形态和功能,辅助诊断高胰 岛素血症
高胰岛素血症的症状
01
新生儿胰岛母细胞增生症伴高胰岛素血症低血糖2例并文献复习

关键词 : 胰岛母细胞增生症 ; 高胰 岛素血症 ; 低血糖 ; 儿科 ; 病 理组织学
中图分类号 : R 7 3 6 . 7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1 — 7 3 9 9 ( 2 0 1 4 ) 0 2— 0 1 8 9— 0 4
MA J i n g,YI N Mi n — z h i ,S HEN P i n g,C HEN J i e — f e n g ,J I N Xi a o — t i n g ,ZHANG Z h o n g — d e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P a t h o l o g y , S h a n g h a i C h i l d r e n ’ S Me d i c a l C e n t e r f o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n g h a i 2 0 0 1 2 7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P u r p o s e T o e x p l o r e c l i n i c o p a t h o l o g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o f n e o n a t a l n e s i d i o b l a s t o s i s wi t h h y p e r i n s u l i n e mi a h y p o g l y c a e mi a a s w e l l a s i t s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Me t h o d s T h e c l i n i c a l f e a t u r e s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a n d i m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o f t w o c a s e s o f n e s i d i o b l a s t o s i s w e r e s t u d i e d w i t h r e v i e w o f r e l a t e d l i t e r a t u r e .Re s u l t S e c t i o n s o f HE s t a i n s h o we d f o c a l o r d i f f u s e d i n c r e a s e i n n u mb e r s o f i s l e t s wi t h v a i r a b l e e n l a r g e d s i z e a n d i r r e g u l a r s h a p e .I mmu n o h i s t o e h e mi s t r y s h o we d t h e n e u r o e n d o c r i n e p o s i t i v e c e l l s s c a t t e r e d i n t h e i s l e t s i n t h e p a n c r e a s . Co n c l u s i o n Ne o n a t a l n e s i d i o b l a s t o s i s wi t h h y p e r i n s u l i n e mi a h y p o g l y c a e mi a i s a l w a y s e a s i l y c o n f u s e d wi t h o t h e r d i s e a s e s a n d t h e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d i f f e r e n t i a l d i a g n o s i s r e l y ma i n l y o n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i c l a a n d i m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c a l i f n d i n g s wh i c h w i l l g i v e h e l p t o t h e p r o p e r t r e a t me n t a n d e v e n s a v e t h e b a b y’ S l i v e s . Ke y wo r d s :n e s i d i o b l a s t o s i s ;h y p e r i n s u l i n e mi a ;h y p o g l y c a e mi a ;p e d i a t i r c ;h i s t o p a t h o l o g y
高胰岛素血症

正常生理
葡萄糖 转化 糖原
降低
血糖
胰岛素 抑 制
脂肪分解 酮体产生
异常比较: HIS所致的低血糖时, 常无酮体产生。 饥饿所致低血糖时, 酮体产生增多 。
因此,要注意尿酮的测定。
治疗
1、内科
治疗
饮食
药物
饮食
婴幼儿:多次配方奶或母乳喂养,添加糖水喂养,及时添 加辅食,合理喂养,少量多餐,糖尿病母亲生之婴儿应早 开奶。
(4) 长效肾上腺素 : 接抑制β细胞分泌 , 可用于严 重新生儿低血糖。
(5)二氮嗪: 第一线药物,治疗高胰岛素血症, 能抑制胰岛素分泌 , 刺激儿茶酸胺分泌 , 动员糖原 分解。用量 : 1 0~ 20m g / k g / 日 , 有人用至 2 5 m g / k g / 日 , 但副作用大:水钠潴留、 心 衰 、 共济失调 、 多毛 、 呼 吸急促 、 心 动 过 速 等
儿童:除控制总热能的摄入外,还要注意供能营养素之间的 摄入比例, 同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其次还要坚持运动,改变久坐不 动、吃夜宵、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方式。
药物:
(1)静脉输注葡萄糖:先给0.5g/kg静推,以后按 >15mg/kg/分静滴,每日需求量为12~20g/kg。
(2)胰高血糖素:急救时有用,但为暂时效果。 用法0.5mg,每12小时肌注1次
。根据报告, 新生儿期发病 者 22 % 有 效 , 2 ~ 12 个 月 龄发病者 8 7 % 有效 。无效者应手术治疗 , 术 后如再有低血 糖 , 再用本药有时则有效 。同时 用利尿剂如 双氢克尿塞效佳 。
二氮嗪
[别名] 降压嗪,氯甲苯噻嗪 作用与用途:1.能松弛血管平滑肌,降低周围血管阻力,使血压 急剧下降。在降压的同时,并不降低心输出量,故脑、肾、冠脉 的血流量不变。适用于高血压危象的急救。 2.抑制胰脏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可用作升血糖药;用于幼儿特发性 低血糖症、由于 胰岛细胞瘤引起的严重低血糖。 [注意事项] 1.可引起水钠潴留,多次重复使用可能引起水肿、充血性心力 衰竭,过量可引起低血压症甚至导致休克,均应及时予以处理。 2.对糖尿病患者或多次注射本品的患者,为防止血糖上升,可 用 胰岛素或口服降血糖药以控制血糖。 3用药后可能出现一时性脑或心肌缺血、发热感、头痛、恶心、 失眠、便秘、腹部不适感、听觉异常、静脉灼痛感等。 4.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重型高血压患者及 乳妇忌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
许敏
胰腺分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经胰管排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分解葡萄
糖、脂肪、蛋白质。
内分泌部即胰岛,主要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直接进入血液,调节糖代谢。
胰岛素通过增加糖的去路与减少糖的来源使血糖降低。
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而升高血糖。
血糖降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血糖升高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
高胰岛素血症: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失调的结果。
并不是所有的低血糖症胰岛素都高。
一、病因病理。
根据病因病理可以分成离子通道病和代谢病。
1、离子通道病是指胰腺β细胞K ﹢ATP通道缺陷导致胰岛素不受调节的异常分泌。
2、代谢病是指β细胞内信号分子浓度的改变或中间代谢产物的堆积所导致的胰岛素异常分泌。
如高胰岛素—高氨血症。
3、综合形式的高胰岛素血症:是引起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综合征。
表现为巨大儿、内脏巨大。
半身肥大等染色体异常疾病。
新生儿高胰岛素血症是新生儿期顽固性低血糖的最常见病因。
分为暂时性、先天性。
暂时性往往继发于糖尿病母儿和宫内发育迟缓的新生儿,持续时间短。
先天性是一组具有遗传异质性和临床异质性的综合征。
有散发的有家族性的。
散发的较少见占活产儿的1/4000,家族性的占1/2500。
二、临床表现
1、表现为低血糖:多见于巨大儿,不是巨大儿也不能除外高胰岛素血症。
无症状或无特异性症状。
生后数小时即表现出反应差,烦躁,喂养困难,哭声异常,肌张力低,激惹,惊厥,呼吸暂停,心动过速,多汗,面色苍白等。
2、低血糖的脑损伤:和氧一样葡萄糖为脑代谢所必需,由于新生儿的氧耗相对较低,特别是在脑白质区域,脑的葡萄糖供给甚至比氧更为重要。
脑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血供,因此不难理解当血糖降低时可以引起严重的脑损伤。
常见的神经学后遗症包括脑瘫、智力低下、视觉障碍、惊厥和小头等。
脑损伤的高危因素:(1)低血糖严重程度
(2)低血糖持续时间
(3)低血糖伴随症状:缺氧、缺血、惊厥
三、诊断依据
1、新生儿期反复发作的低血糖
2、绝对或相对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空腹血胰岛素>10µ,血糖0.6—0.8mmol/l,血胰岛素》5µ/l,血胰岛素/血糖比值》0.3。
3、静脉注射葡萄糖≥10—15㎎/㎏.min,才能维持血糖正常水平时可用药物治疗
4、低血糖时无酮症
5、影像学检查无异常发现
四、治疗
1、原则:基本的饮食管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2、目标:防止低血糖脑损伤的发生,建立正常喂养方式包括喂养途径、喂养内容、喂养量和频率等,确保能耐受饥饿状态下,不产生低血糖和患儿能正常发育。
3、药物治疗:当患儿需要葡萄糖>10㎎/㎏·min才能维持血糖正常水平时可用药物治疗。
如二氮嗪: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奥曲肽:类似于生长抑素的药物,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胰高血糖素:升血糖的作用
4、手术治疗:胰腺切除
五、护理问题
1、营养失调:能量摄入不足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呼吸暂停、脑损伤
六、护理措施
1、补充能量
(1)出生后能进食者应提倡尽早喂养,早期多次足量喂养
(2)早产儿或窒息儿等不能进食者尽快建立静脉通路,保证葡萄糖输入
(3)静脉输入葡萄糖时严格执行输注量及速度,不能骤停输液,防止反应性低血糖
2、注意保暖:加强保暖,保证正常体温,减少能量消耗
3、观察病情
(1)观察患儿神志、哭声、呼吸、肌张力及抽搐情况
(2)根据患儿缺氧程度,合理用氧,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低血糖的早期临床表现
(3)按时监测血糖
(4)记录出入量和患儿体重
4、控制感染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手消和患儿用具消毒
(2)床单位、衣物要柔软、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无渣屑。
(3)防止患儿受凉,引发呼吸道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