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第8课《古诗二首》2课时教学设计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演示第 4-7张幻灯 片) (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lou

yl

jin hudng ceng

尽 黄

(2 )说一说这些生字偏旁是什么? “楼”的偏旁是“木” “依”的偏旁是“仁’ “尽”的偏旁是“尸” “层”的偏旁是“尸” (3)指导生字的笔顺。 以“依”、“层”为例指导。 2. 学习组词。小组内合作学习 ,扫除生字、词

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楼(楼房)(高楼) 依(依然)(依靠) 尽(尽力)(尽头)

层(上层)(楼层)

3. 认识了生字宝宝,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 首古诗。(插入音频素材1)(演示第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 相关链接(演示第 9张幻灯片)

王之涣,字季凌,唐朝著名诗人,代表作有《登 鹳雀楼》《凉州词》等。

二、精读课文 1. 古诗题目解读。(演示第

10张幻灯片)

讲授新课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根据老师 出示的生字卡输 出

字的读音。 2、 同学之间交流 互相提问识记生 字。

让学生在轻 松的状态下 识记生字词。

熟悉古诗及 朗读节奏。

认识作者。

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诗人要登什么地方呢?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2.接下来我们一起读一读诗的前两句。(演示第11-18张幻灯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 )重点词语解释:

口日:太阳。

依;依條消失

*

黄河: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也被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2)“白日依山尽”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这句话是说,傍晚太阳依傍山峦落下。

(3)“依山尽”说明了什么?

这是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4 )同学们,你们觉得在什么时候,太阳会离山很近?

(5)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6)这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什么景象呢?

(7)“黄河入海流”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

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汹涌奔流而去。

这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8)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滚滚的黄河水,翻登。鹳

雀楼。

解读题目。

了解鹳雀楼。

品读诗句。

了解重点词

语。

精读诗句。太阳离山很近。

远景。

太阳落山的时候。

傍晚。

傍晚太阳慢慢落

下山时的景象。

着波浪,向大海流去,会是怎样的景象?

(9)这两句,诗人描写的是什么景物?属于什么样的

景物描写?

(10 )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串起来说一说呢?

夕阳依傍着山峰慢慢地沉下去,滚滚黄河水向东一直流向大海,不回头。

3.看到这些壮观美丽的景色之后,诗人又写了什么?(演示第19-22张幻灯片)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 )重点词语解析:

欲:想要。

穷:最大化,达到极点。

更:再。

(2)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要想看到更多更远的景物,你就必须再上一层楼。

这是诗人对什么景物的描写?

(3)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4)“千里目”是什么意思?

(5)这两句诗暗含了什么道理?

要想拥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

4.全诗释义:(演示第23张幻灯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

景。

非常壮观。

实际看到的景物。

实景。

自己想象中的景

物的描写。

虚景。

指人所能看到的最远

的景物,也可指眼界

宽阔。

发挥想象。

感悟诗句中

存在的哲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