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PPT教学课件 (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RJ) 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黄帝陵
拓展延伸
黄土高原的名胜古迹 麦积山石窟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世界,被誉为东方雕 塑艺术陈列馆。 石窟保留有大量的宗教、艺术、建筑 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体现了千余年来 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反映了中国泥 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丰富了中国 古代文化史,为后世研究我国佛教文 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史实。
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富有特色的黄土文 明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黄土高原上深厚的黄土的成因,现在最认同的是 “风成说”。
作业布置
说一说富有特色的 黄土文化与当地的 自然环境有什么样 的关系?
试着说一说黄 土的成因。
板书设计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第1课时)
(一)文明的摇篮
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黄土具 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干燥, 容易开挖,适宜开凿窑洞,作为居所。
窑洞与黄土特有的属性及当地的气候有密切关系
新课学习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 的陕北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 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和极强 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与高原环境及地形特点密切相关
课堂练习
1.下列不属于“黄土风情”的是(B ) A.安塞腰鼓 B.傣族竹楼 C.平遥古城 D.窑洞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B ) A.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显著 B.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 C.地形平坦,一望无际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课堂练习
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在( D ) A.塬 B.梁 C.峁 D.川 4.关于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位于黄河下游,由黄河冲积物构成 B.北抵阴山与内蒙古高原相邻 C.位于太兴安岭-太行山脉一线以西地区 D.位于秦岭以北
地理八下《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课件

和
的建设:黄土高原的煤炭品种多、储量
开
大,质量好。
发
结束
再 见!
污水排放
修路、采矿等工程建设对地表造成了破坏。
2000年,甘肃、陕西和山西三省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 为11%,7.6%,10.1%,居全国前列。人多,地少,生产方
综合治理
根据黄土高原形成 的原因,你认为如 何进行黄土高原的 治理?
治理措施
• 把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 筑梯田、修堤坝等工程措施 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
第七单元 黄土高原
第2课 黄土高原的 治理和开发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煤炭基地的建设
序言
下载提示:该PPT课件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 决实际问题。PPT课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本编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PPT课件,如数学课件、语文课件、英语课件、地理课件、 历史课件、政治课件、化学课件、物理课件等等,想了解不同课件格式和写法,敬请下载!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
仁爱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1黄土深厚 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共32张PPT)

学以致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修挡土坝、打坝淤地)
修挡土坝
1、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 2、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好,成为耕地。
四、水土保持
1.水土流失的治理:①采取生物措施(如 植树种草 )与工程措施
(如 修梯田 、 修挡土坝 )相结合;②合理安排 生产 活动,
学以致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生物措施(恢复植被)
为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已经采取了以下措施:
植退 树耕 种还 草林
退 牧 还 草
…………
学以致用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工程措施 (修建水平梯田)
坡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使得水土得以保持。
黄土塬
黄土梁
流水侵蚀
黄土川
黄土峁
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黄土高原——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因素有哪些呢?
影响因素1
水土 流失
影响因素2
影响因素……
探究
实验探究1: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
第一组试验:同样的一场大雨落在下列三种不同 坡度的区域,三个区域都没有植被的保护,水土 流失哪个最严重,哪个最小?规律是什么?
、
)相结合;②合理安排 活
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避免过度放牧。
评价园地
1 .填空:
山脉:A.秦岭 ;
B.太行山 C.祁连山
; 。C
B D
河流:D. 黄河 。
A
练习册 P18-19 21 22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课件-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04 黄 土 高 原
黄土高原的成因
探究思考:观察下列黄土高原的黄土形成示意图,你能用语言描述出这一过程吗?
黄土
戈壁
沙漠
基
岩
顺着风向,从戈壁—沙漠—黄土,颗粒越来越小
04 黄 土 高 原
黄土高原的成因
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的学说有多种。 目前,“风成说”得到科学界最为广泛的 支持。“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是盛行 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 土堆积而成的。
代陵记
帝县》
王 和 名 人 祭 祀 黄 帝 的 场 所 。
,
城 北 桥 山
黄 帝 陵 古 称 “ 桥 陵
记 载 的 黄 帝 陵 , 位 于 陕 西 省
黄 帝 陵 , 是 轩 辕 黄 帝 的 陵 寝
”延,
,安是
是市《
历黄史
03 黄 土 高 原
黄土风情
窑洞是中国北部黄土高原上居民的古老居住形 式。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 几十米,人们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 窑洞。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人民的象征, 它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
A.宽敞明亮
B.冬暖夏凉
C.抗震性好
D.通风良好
C 8.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黄土高原
课堂练习
黄土高原上那么多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提出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认
可。下图是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颗粒大小分带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05 黄 土 高 原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墚也称黄土梁,为长条状的 黄土丘陵,主要是黄土覆盖在梁状古 地貌上,又受到近代流水等作用的侵 蚀而形成,是一种外形很像馒头的 峁,峁的横剖面呈椭圆形或圆形,顶 部有的为平顶,四周多为凸形坡,坡 长较短,主要分布在高原沟壑区。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和居民生活》课件

节俭的生活
辣椒佐饭 咸菜
剪纸
现代民居
新窑洞
高楼房
现代交通方式
火车
现代饮食
山西刀削面
陕西羊肉泡馍
山西焖面
陕西岐山臊子面
兰州拉面
陕西裤带面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植树造林、种草以保持水土;将坡耕
地改造成水平梯田;在沟里建坝拦蓄泥 沙打坝淤地等。
2、建设能源基地 黄土高原地区现已成为国家重要的
安塞腰鼓
第五节 黄土高原 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南方 地区还是北方地区?
பைடு நூலகம்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东— 北— 西— 南—
黄土高原
秦岭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至乌鞘岭,东到 太行山, 面积约50万千米2。
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 盖厚度一般在100米 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 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 100米--200米之间,最 厚在兰州,达300米以 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 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樵采
太可惜了!
水土流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裂隙,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植 被覆盖较差。
人为原因 人类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 开矿等。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居民生活
过去的民居
旧式窑洞
旧式窑洞
过去的交通方式
马车
驴车
传统饮食
小麦
谷子
传统饮食
能源基地,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 油气基地,在全国皆占突出地位。
黄土剖面
海拔 面积 黄土厚度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第三节河流 第3课时 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件(共34张PPT)

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一碗水 半碗泥
黄河治理
黄土高原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植树造林,加强植被保护。 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退耕还林还草。
披上绿装的黄土高坡
一条条绿沟、一片片果树、一层层梯田,山西省河曲县 60多万公顷的黄土高坡被装扮得绿油油的。全县得到治理的 地区,基本上达到了水不下山,土不出沟。
二、黄河的奉献
贡献篇
3.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新中国成立后,对黄河水能实行梯级 开发并已陆续在上中游建成了龙羊峡、刘 家峡、三门峡等大型水利枢纽和水电站。
上游水电站:龙羊峡、
李家峡
中游水电站:小浪底、
三门峡
二、黄河的奉献
贡献篇
1.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2.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 3.奉献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山西河南鲁。
黄河上、中、下游各河段的划分
源头—上 游—河口 —中 游— 桃花峪yù—下游—入海口
黄河的支流 上游:湟huáng水、洮táo河 中游:汾fén河、渭wèi河
河口
湟水
洮河 渭河
桃花峪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青藏高原 A
内蒙古B高原
一提到黄河, 炎黄子 孙总是满怀深情地称之为 “母亲河”,黄河流域为 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
、黄河的奉献从秦代开始,宁夏人就开始利用黄河灌溉。到
了下游,黄河是华北平原的主要塑造者之一。
1.塑造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华北平原
二、黄河的奉献
2.奉献了丰富的灌溉水源
贡献篇
引黄灌溉工程
现在黄河 两岸修建 了许多引 黄工程, 提供工农 业生产和
三、黄河的忧患和治理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说课课件

编写意图 教学目标
重、难点
本节是商务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 单元的第二节,说明了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非常严重,分析了造成黄土高原水土 流失严重的原因,讨论了由此导致的严 重后果,以及怎样合理地治理和开发利 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之一,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教材除了分析其 自然与人为的因素外,还提出了一些环境改 善与生态保护的办法和措施。但更多的是教 材通过一系列活动引发人们更多的关注和思 考:怎样治理和利用、开发黄土。
1、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2、初步学会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3、知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突出;
4、了解综合治理黄土高原的主要方法和措施,树立可持 续发展的思想; 5、知道黄土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能源开发与生 态环境保护建设相协调。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 因及其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治理。
商务版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说课人:唐 宏
单
位:宣汉县圣灯中学
说课程标准
说教材分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课程标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性,并 根据资料说明了黄土高原主要自然 灾害与环境问题所造成的后果,了 解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 成功经验。
说教材分析
位置与内容
说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 读图分析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求知欲和好胜心也更加突出,这 些都构成本节课学习的有利因素。 但是大部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开放性、多 角度归纳整理更是他们的弱项, 这会给本节课的重、难点处理带 来一定的难度。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件 (共30张PPT)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及治理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黄土高原位置
黄土高原位置
长城
太
行
山
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秦岭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面积较大,顶部平坦,四周流水侵蚀,顶部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墚:塬面受侵蚀,沟谷发育,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质地
自然原因:降水
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自然原因:降水
自然原因:植被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水土流失的治理
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结果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1.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D.滑坡和泥石流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聚焦真题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及治理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黄土高原位置
黄土高原位置
长城
太
行
山
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秦岭
风吹来的黄土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塬:面积较大,顶部平坦,四周流水侵蚀,顶部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墚:塬面受侵蚀,沟谷发育,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的地貌
黄土峁:梁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水土流失的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自然原因:黄土质地
自然原因:降水
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大部分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
自然原因:降水
自然原因:植被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水土流失的治理
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结果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1.长期以来,黄土高原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草场退化 D.滑坡和泥石流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6.3 黄土高原——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课 件 (共30张PPT)
聚焦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说一下旱、涝灾害发生的频率; 4.讨论黄土高原旱涝灾害与生态环境之间
的关系。
返回
A
B
C
D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 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B.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C.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D.农作物产量下降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破碎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 的危害:
1、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
成巨大困难。 4、村庄的搬迁,影响人 们的正常生活。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较 为脆弱的地区。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这里的环境很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地形破碎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黄土高原的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读一下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 气候特点:
2.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 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第七章 黄土高原 第二节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的位置、范围、成因
黄
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高
原
脆弱的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从图中可知黄土
高原沟壑纵横水
土流失特别严重,
结合你查阅的资
料和课本提供的
材料回答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黄土的特性
自然原因
气候
植被
人类活动:开垦、修路采矿
通过图示说明黄土高原地区人地关系的恶 性循环过程。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这里的环境很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1、建设措施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境 建设的措施?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 问题: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迁移、
注意环保、政策支持。
本次作业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
的关系。
返回
A
B
C
D
选择合适的答案填入上表: A.人均耕地减少,燃料需求增加
B.破坏植被,开垦荒地,砍伐森林 C.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 D.农作物产量下降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自然原因:
地形破碎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 的危害:
1、使农作物产量下降; 2、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3、给河道整治和防洪造
成巨大困难。 4、村庄的搬迁,影响人 们的正常生活。
三、脆弱的生态环境:
1、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较 为脆弱的地区。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
这里的环境很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地形破碎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
水土流失严重 自然灾害频繁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黄土高原的 地质灾害:滑坡、泥石流、塌陷 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读一下三幅图片回答问题。
1.估算延安多年平均降水量,描述延安的 气候特点:
2.讨论延安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季变化, 以及可能发生旱、涝灾害的季节;
第七章 黄土高原 第二节 黄土高原的治理和开发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的位置、范围、成因
黄
土
严重的水土流失
高
原
脆弱的生态环境
生态建设
从图中可知黄土
高原沟壑纵横水
土流失特别严重,
结合你查阅的资
料和课本提供的
材料回答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有哪些? 黄土的特性
自然原因
气候
植被
人类活动:开垦、修路采矿
通过图示说明黄土高原地区人地关系的恶 性循环过程。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
这里的环境很易遭到破坏,且破坏后很难恢复。
1、建设措施
除图片中的措施外,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环境 建设的措施?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 问题:
3、解决措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迁移、
注意环保、政策支持。
本次作业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 -------黄土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