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组通流改造性能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

浅析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及效果
L n ,H NG Z uq g UO C n — iL i g C o gb I g UA h —i ,Z o gr , I a , UI n -o Qi n u L n Y
(c o lf nry n o e E gnei , h nsaU ies o c nea dTc n l y C ag h 10 6C ia S h o o E e a dP w r n ier g C a gh nvr砂 fS i c n eh oo , h n sa4 0 7 ,hn ) g n e g
s a n h f s a n t e s it e ie Th a s o ma i n o r i e f w e t n i t e e f ci e me s r st e l d s a t e l d o h ra ss v c . e ̄ n f r t f u b n o s ci h fe t a u e a a d o t l o s v o
高机组效率、节能降耗 的有效措施。文章介绍 了自 0 9 2 0年以来某地区汽轮机组改造的技术特点、原则和 内 容, 结合现场性能考核试验对改造效果进行 了分析, 并提 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为国内同类型机组的改造和试
验提 供 了借 鉴 。
关键 词 :通 流部 分 ;汽轮 机 ;改造 ;性 能试 验
22 自带 围带设 计技 术 .
由于 国产2 0MW 及3 0MW汽 轮 机 组 设计 年 0 0 代早, 限于 当 时设 计 技 术水 平 和 制造 条 件 , 之 运 加 行 时 间长 ,主 设备 严重 老 化, 力 系统 过于 复杂 的 热 通病 , 以汽 轮 机 通 流 部分 效 率较 低 , 耗 、煤耗 所 热 高 ,机组 热力 性 能较差 , 与现代 大 型汽 轮发 电机 组 相 比,缺 少 竞 争 力 。 因此 , 为 了提 高汽 轮 机 通 流 部分 效 率 、增加 功率 及 降低 煤 耗 ,提 高机 组 运行 可 靠 性 , 强 机 组 在行 业 中的 竞争 力 , 用 现代 科 增 应

300MW等级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综述

300MW等级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综述

300MW等级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综述赵杰;朱立彤;付昶;杨寿敏【摘要】介绍了国内在役300MW等级汽轮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了国内主要汽轮机制造厂及相关科研机构在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中使用的新的设计、制造技术,比较了已经完成的300MW等级通流改造项目的效果,为进一步节能降耗提供参考性意见.【期刊名称】《热力透平》【年(卷),期】2011(040)001【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汽轮机;通流改造;新技术【作者】赵杰;朱立彤;付昶;杨寿敏【作者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32;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32;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32;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261近年来,随着高能耗小火电机组的逐步关停,300MW及以上等级机组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其中300MW功率等级机组占火电总装机容量约30%。

目前在役的300MW等级汽轮机多采用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技术设计制造,存在通流效率低、热耗率高等问题。

因此,提高300MW等级汽轮机组的通流部分效率,对于降低电厂发电、供电煤耗,完成节能减排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本世纪初开始,国内各汽轮机设计、制造企业和有关科研机构就尝试采用现代汽轮机设计技术对现役300MW机组汽轮机进行技术改造,截至目前,已有30多台汽轮机组完成了通流部分的现代化改造,通流改造后机组的经济性、安全可靠性和可用性均得到较大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为总结交流经验,本文对已完成的300MW等级汽轮机组的通流改造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对国内在役300MW等级汽轮机组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对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中使用的不同的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比较了采用不同方案完成的通流改造项目的效果,为后续300MW及更高等级汽轮机通流部分现代化改造提供了一些参考性意见。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项目方案优选

汽轮机组通流改造项目方案优选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风险识别
识别改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 风险因素,如技术风险、市场风 险、政策风险等。
风险评估
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量化和 评估,确定其可能对项目造成的 影响程度。
风险应对策略制定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 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降低或规 避风险对项目的影响。
05
改造实施计划与时间表
改造准备阶段
技术准备
成本较高:该方于该方案较为 复杂,改造周期可能较长。
04
方案四优缺点分析
01
优点
02
经济效益好:该方案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降低运营成本

节能减排效果好:该方案能够实现节能减排,有利于环境保护
03 。
方案四优缺点分析
• 灵活性较高:该方案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运行环境和需求。
改造验收与试运行阶段
验收标准
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和流程,确保改 造后的汽轮机组符合设计要求和性能 指标。
试运行与性能测试
对改造后的汽轮机组进行试运行和性 能测试,确保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06
预期效果与效益分析
提高汽轮机组效率
01
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后,能够提 高蒸汽的做功效率,减少能量损 失,从而提高汽轮机组的整体效 率。
提升安全性能
通流改造能够改善汽轮机组的热力性能,防止因超温、超压 等引起的安全事故。
优化后的通流部分能够减小蒸汽的流动阻力,降低轴向推力 ,从而减少机组振动和位移,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
对环境的影响减少
汽轮机组效率的提高,可以减少燃煤消耗和二氧化碳等温 室气体的排放,缓解气候变化的影响。
通过通流改造,降低噪音和废水的排放,减轻对环境的污 染和破坏。

300MW机组供热优化及灵活性改造分析

300MW机组供热优化及灵活性改造分析

300MW机组供热优化及灵活性改造分析摘要:现阶段,全球经济变暖问题的出现使各个国家加大了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纷纷落实了相应的政策来减少社会生产活动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倡开展绿色生产,我国提出的节能减排政策对于各项生产活动提出了十分严格的要求。

企业要想与该项发展要求相一致,就必须做好原有生产结构的改进工作。

其中,发电厂供热机组运行期间,消耗的能源非常多,根本不符合节能减排政策。

而应用大型供热机组换小型机组能够减少能源过度消耗,可是时间运行方面还有着诸多的不足之处存在,不利于提升基础的整体质量。

文章中全面论述了机组供热优化和灵活性改造对策。

关键词:300MW机组供热优化,灵活性改造分析在发电厂运行过程中,主要是以小型电热机组的形式开展热能供应操作,虽然单个机组运行过程中消耗的能源非常小,可是多个机组相加到一起造成的能源消耗量是非常大的。

运行期间产生的烟气直接影响了周围环境状况,完全不符合我国节能减排政策。

针对于以上存在的各项问题,有的发电厂使用小型电热机组替换为大型电热机组的方式,确保热能得到有效供应。

可是在具体应用中了解到大型电热机组和小型机组的运行方式有着诸多的不同之处存在,以往单一的维护管理方式也难以确保机组处于良好运行的状态,运行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不利于整体性能和效果的发挥。

1、对于存在问题的分析在发电机生产工作开展过程中,对于供电需求量非常大,供电范围有了明显程度的拓展和延伸,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电热机组的运行负荷受到了影响。

因为有关操作人员技能较低,无法有效管理电热机组,导致电热机组在供热过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供热能力下降,电厂效率得不到提升。

针对于电热机组运行期间存在的各项问题,表现在多方面,比如热网循环水回水压力下降,电热机组运行期间因为原滑压曲线的作用影响了机组运行质量,系统设计不规范,热网系统的运行质量降低,必须再次优化以后才可以体现出基础的整体性能。

2、对于造成问题的分析2.1热网循环水回压力不明原因的分析在机组运行期间普遍存在着热网循环水回压力下降现象,压力下降幅度不一致,热网循环水泵性能受到的影响,直接威胁到了循环水的热能供应现象。

北重330MW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北重330MW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的应用及推广

北重330MW汽轮机通流改造技术的应用及推广摘要:大唐宝鸡热电厂1号机汽轮机热耗偏高、效率偏低,性能显著低于目前300MW机组的先进水平。

大唐宝鸡热电厂依托多年来运行、检修经验,多次与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交流,通过采用先进、成熟的通流改造技术措施,取得了显著地节能效果,为国内其他亚临界三缸两排汽机组的通流改造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亚临界;汽轮机;密封;通流改造;热耗;效率一、前言大唐宝鸡热电厂1号机组于2009年6月投产,汽轮机为北京北重汽轮电机有限公司采用法国ALSTOM公司技术制造,型号为NC330-17.75/0.4/540/540,型式为亚临界、单轴、三缸、两排汽、冲动式、一次中间再热、采暖抽汽凝汽式汽轮机。

大唐宝鸡热电厂在1号机组经性能考核试验测试时发现,机组在330MW工况下,试验热耗率为8262.2 kJ/(kW•h),经过一、二类修正后的热耗率为8165.5 kJ/(kW•h),比热耗率设计值7935.4 kJ/(kW•h)高230.1 kJ/(k W•h),2011年3月份大唐宝鸡热电厂委托西安热工院对1号汽轮机组进行性能诊断试验,结果发现:大唐宝鸡热电厂1号汽轮机组,高压缸效率比设计值偏低2.67个百分点左右,中压缸效率比设计值偏低2.71个百分点左右,机组的高中压轴封漏汽量是设计值的1.4倍左右,机组的内外泄漏量偏大,系统不明泄漏率为1%左右。

为了彻底解决以上问题,需对汽轮机通流间隙进行改造二、原因分析1号机组经性能考核试验和1号汽轮机组性能诊断试验表明,影响汽轮机热经济性能的直接因素是通流效率,而通流效率的高低则主要受级效率的影响,若提高级效率,需要从根本上降低级的各项附加损失。

北重公司亚临界330MW机组属引进原ALSTHOM公司冲动式技术生产,通流技术年代相对较早,与目前全三维设计等主流通流技术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不足:1. 该汽轮机设计成型年代较早,叶片型线设计技术属于上世纪80年代准三维设计技术,已落后于国内外先进水平;2. 通流各级焓降与通流尺寸配比,即各级速比U/C0偏离最佳值;3. 高压喷嘴组为平直汽道,三维效应损失偏大;4. 高、中压各级叶轮未开设平衡孔,隔板汽封漏汽通过叶片根部间隙进入叶片通道,对主流造成扰动,尤其对高压各级影响较大;5. 原叶顶汽封结构型式决定无法进一步压缩汽封间隙,叶顶漏汽损失偏大;6. 传统隔板加工工艺造成隔板汽道变形量难于控制,尤其影响高压缸效率。

1000MW超超临界冲动式汽轮机通流改造浅析

1000MW超超临界冲动式汽轮机通流改造浅析

1000MW超超临界冲动式汽轮机通流改造浅析摘要: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可以有效地改善和提高机组运行时的能量利用率,降低燃料消耗量,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本文简要介绍了哈汽某现役1000MW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通流改造项目,总结经验,为今后同类型汽轮机通流改造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火电厂;汽轮机;通流改造一、前言当前国内正在服役的火电机组中,却有大部分循环效率偏低、热耗值较高,不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因此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机组热耗已成为火电主要工作目标。

汽轮机通流部分是影响汽轮机效率的主要因素,通流损失也是汽轮机运行损失的最大原因,因此,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节能效果对汽轮机的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汽轮机通过通流部分技术改造,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提升机组的功能适应性,这不仅对汽轮机运行的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电厂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需要重点研究和探索的内容[1]。

1.原汽轮机概况1、设备简介原汽轮机为哈尔滨汽轮机厂制造的超超临界凝汽式汽轮机,汽轮机型号“CCLN1000-25/600/600”,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汽、48 级(高压II+9 级、中压2×7 级、低压4×6 级)、八段抽汽结构。

汽轮机磨机叶片长度为1219.2 mm,设计运行背压为4.9 kPa。

热力系统采用常规的8段抽汽回热系统,高压加热器为双列布置。

2、原汽轮机存在的问题:(1)、冲动式大焓降叶片通流设计理念,影响级效率;(2)、双列调节级,效率低;(3)、中压隔板变形、裂纹,影响机组安全;(4)、高、中压部套接配面过多,机组存在不同程度内漏;(5)、高、中压进、排汽损失偏大,影响缸效;(6)、中低压缸分缸压力偏高,影响低压缸密封;(7)、汽封间隙质量控制不佳,影响漏汽损失;(8)、低压内缸存在变形和漏汽,5、6抽超温;(9)、叶型落后,通流效率低;(10)、汽缸进汽通道支撑件较多,影响流动效率;(11)、焊接隔板易产生变形,不利于通流尺寸精确控制;(12)、汽封间隙质量控制不佳,漏汽损失偏大。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通流部分技术改造经济性分析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通流部分技术改造经济性分析
W ANG a - i , Hu i n GUO n - , U n — u n x Ho g wu L Ho g y a
( h n z o h n y eElcrcC . D, h n z o . n n4 2 7 Z e g h uZ o g u e ti o, LT Z e g h uHe a 5 4 7)
Absr c : T et d t n l tag t o d n i g t r i e p s e s ss me d f c ss c s a k a d i c n q e lw ta t h a i o a r i h n e sn b n o s s e o e e t u h a c w r t h i u ,o r i s c u b n e r n i g e c e c n i h c a o s mp in I r e o r ai e e e g o s r a i n a d p l t n e iso s u n n f in y a d h g o l n u t . n o d rt e l n r y c n ev t n o l i m s i n i c o z o u o r d ci n a v c d f l t r e d me s n l e h o o y i u e a so m sv n i g p r a d c l d rarb e d e u t , d a e l h e — i n i a c n l g s s d t tn f r i e t a t o n u o t o r t n y i e i le n n -
的 目的,采用先进的全三维技术对其通流部分进行改造和汽缸打孔抽汽,消除 了设备 隐患,且机组具有灵 活 的热 电联 产性 能 。

汽轮机通流技术改造

汽轮机通流技术改造

苏制超临界三缸两排汽320MW汽轮机通流技术改造李宝清,赵吕顺,杨舰,王胜利(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北京,100085)摘要:苏制超临界320MW汽轮机热耗高、效率低,显著低于目前300MW机组的先进水平。

北京全四维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采用最新的设计技术对其进行了通流技术改造,通流改造后的热力性能试验表明该型汽轮机的通流改造是非常成功的,也为国内其他进口机组的通流改造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关键词:超临界;汽轮机;通流改造;缸效率;热耗0.引言随着近几年我国和全球经济、能源和环保形势的发展,火力发电企目前面临的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节能减排已经提升为火电企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火力发电企业的电量调度已由铭牌调度逐步调整为节能调度;07年以来国内外电煤价格一度高涨,火电企业经营压力陡增。

在上述背景下,机组的煤耗水平、汽轮机的热耗水平已成为影响火电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指标,要在市场竞争中保持发展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大幅度降低汽轮发电机组的供电煤耗水平。

华能南京电厂#1、#2机组为前苏联生产的超临界机组。

1994年投产以来,汽轮机缸效率和热耗率一直严重偏离设计值,机组煤耗较高,且存在某些安全可靠性问题,迫切需要对其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机组热力性能和安全性能的提升,以实现大幅度的节能减排、应对节能调度和煤炭成本上涨带来的压力。

1.苏制超临界320MW汽轮机概况华能国际南京发电厂#1、#2汽轮机是乌克兰哈尔科夫汽轮机厂生产制造的K—320—23.5—4型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三缸两排汽冲动凝汽式汽轮机。

该型机组主蒸汽参数为23.5Mpa、540℃;再热蒸汽参数为 3.7Mpa、540℃,铭牌出力为320MW。

K—320—23.5—4型汽轮机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型汽轮机由高压缸、中压缸和低压缸三个汽缸组成,其中高、中压缸为双层缸,采用蒸汽流向反向布置,低压缸采用双流式布置。

图1 超临界320MW汽轮机纵剖面图高压缸部分通流级数为9级,包含1个单列调节级和8个压力级;中压缸部分通流级数为10级,低压缸的通流级数为2×5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技术报告#1机组通流改造性能分析摘要由于我厂350MW汽轮机组经过近三十年运行,老化明显,效率低下,经济性较差,为提高机组效率,我厂与2012年对#1机组进行通流部分改造。

本文首先分析了国际以及国内得汽轮机通流改造得必要性,以及通流改造经过多年得实践取得得丰富得经验本文指出了我厂350MW进口汽轮机改造前具体问题,并逐一说明了此次通流改造所做得针对性得改造;机组经过通流部分改造后额定工况下机组得热耗为7928、3kJ/(kW、h),低于设计值约0、15个百分点,机组得改造比较成功,高压缸炯效率提高了0、9%,中压缸炯效率提高了3、4%,低压缸炯效率提高了3、6%,使得整个机组得炯效率有了很大得提升。

关键词:350MW机组,通流改造,性能试验,机组效率#1机组通流改造分析1引言1、1选题背景及意义我国04年以后,发电装机容量与发电量增速更快,2005年、2006年与2007 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连续突破5亿千瓦、6亿千瓦与7亿千瓦,到2008年末,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7、9亿千瓦,比2007年增长10、34%,发电量达到3、4万亿千瓦时⑴,其中,爆煤机组占了75、7%,发电量占80%以上,耗煤量大,能源利用率目前也只有30%,低于世界先进国家20~30个百分点⑵,从我国350MW机组运行情况瞧这些机组设计技术就是20世纪60年代得,主要投产于80年代至90年代。

由于机组老化,其经济性已经远低于原设计水平;同时由于设计技术落后,机组得经济性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全国数十台300MW机组得平均供电煤耗为340~360g/ (kW・h),比设计值高20~25g/ (kW・h),比国外同类运行机组高40g/(kW・h)左右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得发展,国内制造厂通过对关键加工工艺得改进与引进大型精密加工设备,产品工艺与质量得以大大提高,为先进机组国产化生产制造提供了可能。

利用原有热力系统得基础上,引入先进技术对汽轮机进行改造,提高现役机组得出力与经济可靠性,既节约时间,又节约费用。

仁2国内外汽轮机研究改造得现状近几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对运行中得汽轮机组进行改造,做了很多基础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绩。

美国得GE公司与西屋公司(WH)均在积极进行机组翻新工作。

1994年2月中旬WH公司动力部年会上指出,美国得装机容量已接近饱与,目前得主要任务就是老机组改造。

根据上述两公司得统计,翻新改造后得老机组,其出力、效率均可提高,且新增出力每KW 得投资仅为新机组得50%左右。

日本得日立公司从80年代初就对125—1000MW老机组进行改造,改造得主要内容为改进动、静叶型、改进汽封、降低中低压缸排汽损失,改造后得机组得热效率提高2—4%o 东芝公司对门0、165、220MW等老机组进行通流改造部分更新,使3种汽轮机得热效率分别提高了1、2%、仁4%与1、3%。

可见老机组得改造对于节能降耗、提高出力具有极为重要得意狡,国际上称这一措施为“决策性得措施”⑷。

1986年联合国援助第三世界国家得项目中,对我国200MW汽轮机低压缸效率低,叶型设计不合理,拟进行全面得技术改造,以达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得目得。

随即我国骨干汽轮机制造企业,组成精干得班子,着手设计200MW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得改造方案。

东方汽轮机厂于93年10月在四川白马电厂实施改造E投运,各项技术经济指标都达到了设计得保证值,通过了联合国得项目验收,达到了预期得目得。

从200MW机组开始得。

随着改造得逐步深化与推广,相继在125MW机组与300MW机组上实施。

1999年1月,国内第一台125MW汽轮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在徐州发电厂#4机实现0 1998年7月,国内第一台300MW汽轮机组通流部分改造在国电谏壁发电厂#7机实现,并且就是国内第一次采用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改造得汽轮机组⑸。

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改造得大型火电机组多达70台,国产125MW、200MW以及300MW机组得现代化改造已经进入全而铺开得时期。

参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得有东方汽轮机厂、哈尔滨汽轮机厂、上海汽轮机厂、北京汽轮电机厂、龙威公司以及国外得SIEMENS公司等多家制造厂。

与此同时,取得了丰富得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⑹t I(1)通过运用最新得叶片与隔板得结构来减少汽轮机因汽流扰动及节流产生得损失,并提高机组调峰性能与安全性能;(2)釆用先进得改进制造工艺,来减少汽轮机因磨擦造成损失外,提高了机组得安全性与可靠性;(3)采用新型汽封结构与轴封结构来减少汽轮机因泄漏造成得损失;(4)改进调节汽门来改进汽轮机在这方面造成得节流损失;(5)改变反动度使之合理,来减少汽轮机因汽流扰动造成得损失。

2机组存在问题及改造必要性2、1改造背景华能电厂#1汽轮机组,所沿用得设计为上世纪70年代得产物,在制造工艺等方而受到诸多得限制,与现在得大型机组相比较,经济性能十分得低下。

华能凝汽式350MW汽轮机,1号机组于1990年7月4日并网发电。

由于机组投产较早,运行已达22年之久,当时得设计技术、加工等条件下,具有很多不完善得地方, 经济性大大降低。

在运行中,该机组高、低压缸圳效率均较低,机组热耗与汽耗偏高,使得经济性更差。

经过分析发现该通流部分设计落后就是造成该汽轮机性能低下得最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1、总得原因就是设计年代较早、技术落后。

2、叶型损失非常大。

3、热力特性参数偏离最佳值,某些级得速比与焙降分配不合理导致级效率低。

4、通流面出现污垢,对水蒸气流场有很大影响,加大了通流损失。

5、动静叶片损失大,叶片来流攻角偏大,增加了攻角损失。

综上所述,若想要提高此汽轮机得机组经济性,解决在运行影响经济性、经济性得因素就是关键,对机组进行通流部分改造就是唯一方法。

2、2汽轮机存在得问题2、2、1高压缸存在得问题(1)调节级效率低由于调节级动叶得弦高比很大,型线不流畅,导致二次流损失在总损失里占了很大得一部分,而且没有采用任何可以减小二次流损失得一些措施,以致效率较低。

(2)静叶型损失较大机组得静叶片型线老,使产生得损失较大,比先进得层流静叶叶型产生得损失高20%左右。

静叶片出汽边偏厚,叶栅尾迹损失大。

出汽边厚度与叶栅尾迹损失呈线性关系,对叶栅损失影响很大。

(3)气动设计方法过时高压通流部分叶片设计方法简单,仅采用二元流设计得,为简单得得扭叶片,与实际流动有差别,使流动产生很大得损失。

(4)动叶片型损大该机组所有动叶片均为设计方法仍偏简单得扭叶片。

与汽流实际流动状况存在较大差别,致使动叶型损失较大。

(5)动叶顶部汽封齿数少,漏汽量大机组叶片采用钾接围带,且钾钉头外鎔,围带上只能装两而汽封,汽封齿数少, 且高压缸各级压差大,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叶顶汽封漏汽损失较大。

可以相应得增加汽封齿数以减少漏汽损失。

(6)高压缸动叶片较短高压缸动叶片短,相对高度小,就是导致二次流损失很大得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东汽普遍采用可控涡流型与弯扭静叶片技术,经实践检验可以有效地减小径向二次流损失,使级效率提高1、5〜2、0%o(7)轴端汽封间隙大高压缸压力较高,轴端汽封间隙较大,造成漏汽损失较大。

2、2、2中压缸存在得问题(0静叶型损失较大原机组中静叶叶型不就是低损型层流叶型闻,叶型总损失比层流静叶叶型高18%左右。

(2)动叶片型损较大动叶片型损较大、攻角偏大,广3级正攻角偏大,4~7级负攻角偏大,最大达-48°,导致很大得攻角损失。

(3)与高压缸相同,动叶顶部采用钾接围带,汽封齿数较少,漏气量较大o(4)末采用内平外斜围带光顺子午通道。

(5)动叶片未采用弯曲叶片。

(6)轴端汽封间隙大,增如了漏汽损失。

2、2、3低压缸存在得问题(1)低压正反向4、5级动叶为无锁口叶片这两级叶片原设计从安全性考虑,采用锁块封口而无叶身,不但对级效率有较大影响,而且对锁块相邻叶片动强度不利。

目前,东汽已将锁块改为钛合金锁口叶片,级效率约提高0、5%o(2)低压缸广3级静叶型损大低压缸广3级静叶为直叶片,并且叶片型线为80年代叶型,叶型损失较大,效率低。

目前东汽改进得高效后加载层流叶型比原叶型总损失下降20%。

(3)未采用弯曲与弯扭叶片技术低压缸叶片较长,径向压力梯度较大,由于未釆用弯扭叶片,二次流损失较大虽然其在级内损失占得比例不像高压缸那么大,但就是绝对值较大。

目前东汽采用弯曲或弯扭叶片可大大降低端部损失。

(4)汽封间隙大,漏汽量大。

(5)第3~6级采用铸造隔板由于铸造隔板制造偏差较大,影响缸内气动性能,与焊接隔板相比,其效率可低2~3%。

(6)末级静叶未采用空心叶片湿汽损失就是机组低压缸主要级内损失。

不但影响了级内效率,并且湿蒸汽对动叶片冲蚀作用严重影响了机组得安全运行。

根据影响汽轮机经济运行得因素,提出了机组通流改造得可行技术,主要有:1、除高中压外缸保持不变外,高压内缸、隔板、汽封、轴封、高中压转子等全部更换。

2、高、中压通流部分釆用冲动式设计,高压缸级数由原来得1+8级改为1+7 级,中压缸级数维持7级不变。

3、高、中压缸均采用传统梳齿式汽封,高中压间汽封由4圈增为8圈,高、中压间汽封体后部外侧设计3圈过盈密封圈,以减少高压內缸与中间汽封体之间得漏气量。

对低压缸得改造措施有:1、除低压外缸及连通管保持不变外,低压内缸、低压转子、隔板、汽封、前后轴封等全部更换。

2、低压缸级数由2x6级,前3级为反动式,末3级为冲动式,末级叶片采用1029mm叶片。

3、隔板及叶顶汽封采用传统梳齿汽封,低压轴封加装接触式汽封。

4、3号、4号轴承改为可倾轴承。

3号、4号瓦加装顶轴油。

3改造后性能参数汽轮机通流部分改造后,于2012年4月并网发电,运行稳定、振动指标良好, 天然煤耗下降明显,并于2012年5月对#1机组进行汽轮机热了试验。

试验数据得出:额定工况下机组得热耗为7928、3kJ/(kW、h),比设计值7940kJ/(kW、h)低约0、15个百分点,机组得改造比较成功经过西工院对通流部分改造前后得热力试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50%THA、75%THA、100%THA负荷下,对通流改造前E高压缸、中压缸、低压缸炯效率进行对比分析。

表1 100%THA负荷通流改造前后对比由此结果可知,当机组100%THA负荷工况工作时,机组经过通流部分改造后,高压缸炯效率提高了0、9%,中压缸圳效率提高了3、4%,低压缸炯效率提高了3、6%,使得整个机组得炯效率有了很大得提升,低压缸承担得做功量最大,所以低压缸炯效率得大幅提升大大提高了机组得热经济性。

经过通流部分改造之后,低压缸得炯效率还就是很低,所以低压缸具有最大得节能潜力。

表负荷通流改造前后对比由此结果可知,当机组75%THA负荷工况工作时,机组经过通流部分改造后,高压缸炯效率提高了2、1%,中压缸炯效率下降了0、4%,低压缸炯效率提高了1、2%, 由于机组在75%THA 下运行,使得机组中压缸得炯效率低于通流改造前得圳效率, 但就是整个机组得炯效率相对于通流改造前还就是有一定得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