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部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部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部分容易混淆的概念

在生物学中有些概念非常相似,有些一字之差却谬之千里,误人非浅,教学中必须将概念讲清、讲透,才能更好的理解生物学现象和原理。以下就中学生物教学中常见的易混淆的概念作对比分析及澄清。

1.泄殖腔与泄殖窦

典型的泄殖腔是直肠末端略为膨大的腔,输尿管和生殖管都开口于此腔。所以泄殖腔是粪便、尿液与生殖细胞共同排出的地方。它以单一的泄殖腔孔开口于体外。软骨鱼、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中的单孔类都具有泄殖腔。

泄殖窦则是输尿管和生殖管汇合的略为膨大处,以泄殖孔(尿殖孔)开口于体外,肠管单独以肛门开口于体外。圆口纲、硬骨鱼、哺乳类与雄性灵长类皆属于这种类型。(雌性灵长类的排泄和生殖管道分别开口)。

2.角质鳞与骨质鳞

角质鳞由表皮细胞角质化形成,鳞片之间以薄角质层相连。位于陆生脊椎动物的体表,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作用,普遍存在于爬行动物,鸟类的腿、足部也被以角质鳞,鸟喙外的角质套、羽、和哺乳动物的体毛与角质鳞均为同源结构。鼠类的尾部、穿山甲的体表也具有角质鳞。硬骨鱼体表被有骨质鳞,由真皮演变而来。骨质鳞柔软、扁平、富有弹性,呈覆瓦排列于表皮下。鳞片上有许多同心圆环纹和辐射线,其前端斜插入真皮鳞囊内,后端游离。

3.卵生、胎生与卵胎生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外发育孵化为新的个体,其胚胎在发育过程中全靠卵中所含的卵黄、蛋白等为营养,所以卵生动物的卵一般较大,如鸵鸟的卵。许多无脊椎动物和绝大多数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低等哺乳动物如鸭嘴兽都是卵生。

动物的受精卵在母体的子宫内发育为胎儿才产出母体,胚胎在发育过程中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直至胎儿出生为止。其胎盘是由胎儿胎盘与母体胎盘共同形成的。胎儿的绒毛膜和尿囊膜紧密愈合并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称绒毛。绒毛伸向母体子宫内膜。母体胎盘是子宫内膜内膜形成的指状突起,它与胎儿绒毛互相嵌合构成胎盘。哺乳动物中真兽亚纲均为胎生。

动物的受精卵虽然在母体内发育为新的个体才产出母体,但其发育过程中的营养仍依靠卵自身所含的卵黄,与母体没有或只有很少的营养联系称为卵胎生。如软体动物田螺、软骨鱼(棘鲨)和某些毒蛇(腹蛇)。

有些软骨鱼,如灰星鲨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胚胎发育初期在卵壳内以卵黄为营养,发育后期胚胎由卵壳中破出,卵黄囊壁上生出许多皱褶并嵌入母体子宫壁内,构成所卵黄囊胎盘,这样胎儿通过卵黄囊胎盘从母体血液中获得营养,称为假胎生。

4.同型齿和异型齿

同型齿形状多样,对每种动物来讲,形状大体相同,数量多而不恒定,其功能是捕捉及咬住食物,防止食物滑出口外,并无咀嚼功能。如水栖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的齿成圆锥形、粒形、锯齿形等,其形状与食

性相适应。按着生部位可以有颌齿、犁骨齿、腭骨齿等。这类牙齿经磨灭后随时可以脱换,一生中可以脱换多次。

异型齿是某些爬行类与人和哺乳动物的牙齿,着生于颌骨上,分化为门齿(切齿)、尖齿(犬齿)、前磨牙(前臼齿)和磨牙(臼齿)。门齿有切食物的作用,前磨牙和磨牙有研磨食物的功能,尖齿有撕碎食物的功能。这类牙齿有乳齿和恒齿之别,乳齿脱落后,代之以恒齿,终生只换一次。同一种类的齿数是恒定。

5.原生质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原是生命的原始物质和首要物质之意。后来用原生质泛指细胞内全部的生命物质,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动物细胞就是一团原生质,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外还有一个没有生命的细胞壁结构。

原生质层是将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膜之间的细胞质看作一整体,这一整体叫原生质层。它的特性是半透性,是成熟的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一个必备条件。它与原生质相比仅仅不包括液泡中的细胞液。

6.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是组成染色体的核蛋白物质,易被碱性染料着色。在间期细胞核内,染色质为直径约250*10-4nm的染色质纤丝,其基本单位是核小体。染色质在核内分布不均匀,松散的为常染色质,致密的为异染色质。细胞分裂时由染色质纤丝盘旋折叠而成染色体。通常认为,每一个染色单体由1条染色质纤丝组成。

染色体是细胞有丝分裂是出现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丝状或棒状小体。由细长的染色质纤丝盘旋折叠而成,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是遗传的主要物质基础。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有一定的数目、形状和大小,可见,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形态。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二者进行着规律性的转变,即:

染色质(丝状)→染色体(棒状)→染色质(丝状)

分裂间期分裂前期分裂末期

7.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胚胎细胞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中,即由一般变为特殊的现象。分化是一持久性的变化,发生在生物体整个生命过程中,在胚胎时达到最大限度。如胚胎时期的某些中胚层细胞分化为肌细胞,另外一些中胚层细胞分化为结缔组织。

细胞分裂是细胞繁殖子代细胞的过程。通常包括两步,先是核分裂,形成两个

子核;接着细胞质分裂,分为两个子细胞。根据核分裂的情况不同,可分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3种。

可见,细胞分化和细胞分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两种生物现象。

8.植物组织培养与营养生殖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体的一部分一旦脱离原来

所在器官或组织,成为离体状态时,在一定的营养、激素、外界条件下,植物细胞就会脱分化、再分化,进而表现出全能性。根据培养的对象,组织培养可分为器官培养、组织培养、胚胎培养、细胞培养和原生质体培养等。其过程大致是:外植体→消毒→接种→愈伤组织→芽(或胚状体)→生根→移植。其成功的关键是避免微生物的污染,确保无菌。

营养生殖是由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形成新个体的一种繁殖方式。常用的方

法是分根、扦插和嫁接。其特点是子代能保持亲代的优良特性,常用于果树、花卉的繁殖。

组织培养和营养生殖大都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组织培养还具有取材少,

培养周期短,繁殖率高,而且便于工厂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的优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它的应用将会给传统的种植业带来巨大的变化。

9.染色体组与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是二倍体生物的一个生殖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包含了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的全部信息。这样一组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如人的染色体组的23条大小、形态都不同的染色体。人们常用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来描述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的特点。根据生物体细胞中所含染色体组的数目,可将生物分为二倍体、多倍体等。

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某一生物体细胞中的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按其主要特征(主要根据着丝粒的位置)系统地排列,并分组编号。如人的细胞有46个染色体,包含22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前者编成7组22号,可分别辨认。各种生物的染色体组型各不相同,随着种属的深化,染色体组型也发生变化。根据染色体组型的标准图解,可以精确地辨别生物的种属。

10.细胞凋亡(apoptosis)与细胞坏死(necrosis)

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是两种不同的细胞死亡模式。细胞凋亡为细胞主动性死亡,受有关基因及其蛋白产物的调控,故又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细胞坏死则是细胞严重受损后所发生的被动死亡。一般引起凋亡的外界因素较为温和;而引起坏死的外界因素较为剧烈。例如,加热至43℃持续30分钟可以使热敏感细胞发生凋亡,而当温度升高到46℃持续30分钟则导致细胞坏死。又如

非致死性的DNA 损伤剂、弱毒素可引起细胞凋亡;而致死性的放射、强毒素则引起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既可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发生,也可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发生。从形态学上看,细胞凋亡常发生于散在的单个细胞,表现为细胞迅速凝缩,形成胞膜包裹的内含完好细胞器的凋亡小体,该小体可被临近细胞吞噬消化,不至于内容物外溢引起炎症反应;

细胞坏死则是病理性的,坏死细胞会发生胞膜、核膜及溶酶体破裂,内容物外溢,引起周围组织细胞成片死亡,产生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最有特征的生化变化是:核内染色质被激活的钙镁依赖性核酸内切酶分解成许多180~200bp或其倍数的片段,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溴化乙锭染色,可在紫外光下检测到梯形条带,此时细胞仍为活细胞;相反,坏死细胞的染色质降解是在细胞死亡后的晚期才发生的。在溶酶体的蛋白酶及核酸酶的作用下,组蛋白首先降解,DNA随机被降解成不规则的片段,因此

在电泳图谱上,DNA片段呈现弥散分布。

11.基因文库(gene library)和基因库(gene pool)

基因文库与基因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基因文库是用重组DNA技术建立起来的;而基因库是指某一生物群体所拥有的全部基因。显然基因库是不需要建立的,它是客观存在的。

基因文库的建立过程相当复杂。首先将某种生物的全部DNA或染色体DNA的所有片段随机地连接到基因载体上,然后转移到适当的宿主细胞中,通过细胞增殖形成一系列的克隆,每个克隆含有某一DNA 片段,该片段可能是1个或几个基因,也可能是基因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克隆加在一起包含了某种生物的全部基因,这些克隆的总体就是某种生物的基因文库。

建立和使用基因文库是分离基因的有效手段。一般直接从细胞中分离出某一特定基因相当困难。但在基因文库中,长短不等的DNA片段分别在不同的克隆中被大量扩增,只要有某一基因的探针,则很容易从众多克隆中筛选出所需要的克隆,其中便含有所需要的目的基因。此外,基因文库还广泛应用于基因定位、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

12.细胞系(cell line)和细胞株(cell strain)

细胞系与细胞株是体外培养细胞的常用术语,两者经常混用。其实这两个名词的含义是有区别的。细胞系是指从初代培养物接种培养形成的一群生物学特征不均一的细胞。初代培养又称原代培养,是直接从机体取材的细胞、组织或器官所做的首次培养,一旦进行传代培养后便称为细胞系。如果从初代培养物或细胞系中分离单个细胞进行培养,字形成均一的细胞群,这群细胞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标记,并在继代培养中仍能保持其特性和标记,这群细胞就称为细胞株。

13..转座因子(treansposable element)和转座子(transposon)

转座因子是细胞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一段DNA 序列。转座因子可从染色体的某一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或从质粒转移到染色体上。第一个转座因子是麦克林托克夫人在玉米中发现的,当时称为“跳跃基因”。以后人们在果蝇、啤酒酵母、大

肠杆菌等生物的染色体上以及多种细菌的质粒上找到了不同类别的转座因子,某些

噬菌体DNA本身就是转座因子。

转座子常被误认为是转座因子的简称,其实它仅仅是转座因子家族中的一员。

原核生物中的转座因子分为3类,转座子是其中之一。现在已发现数十种转座子,其

分子结构特点是两端含有反向重复序列,该顺序为转座的必需结构。

14.转化因子(transformation principle)和转化基因(transformation gene)

转化现象最早是在肺炎双球菌中发现的。转化因子是用来解释转化的机制,并

已证明转化因子是DNA。以后又在大肠杆菌、链球菌等数十种细菌中发现了转化现象,所转化的性状虽不相同,但其转化因子都是DNA。真核生物中同样存在转化现

象。一般来说,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中的DNA,其基因型和表型就可能发生相应变化,即转化。

对于真核生物来说,致癌病毒感染细胞引起的细胞癌变现象也称为转化或细胞

转化。所以癌基因又称为转化基因。正常情况下,转化基因被调节基因所阻遏,一经

突变激活会引起细胞恶性转化。

转化因子和转化基因都是能引起转化现象的DNA片段,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但转化因子所引起的转化通常为普通性状的转化,如细菌的荚膜、抗药性、糖发酵

特性、营养要求特性等等;而转化基因所引起的转化仅为细胞的恶性癌变。对于被

转化的细胞来讲,转化因子是外来的,转化基因往往是细胞固有的一类基因。

15.赤道板与细胞板的区别

赤道板是1个象征性的抽象结构名词,在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由于这个平面与纺锤体轴相垂直,

类似于地球上的赤道位置,故称为“赤道板”。

细胞板是在细胞有丝分裂末期,在赤道板的位置上,由于高尔基体小泡的运动(排列和组合)及纺锤体物质向赤道板集中,最终连成一片,形成的1个结构,叫作细胞板。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16.原生质与原生质层的区别

原生质是生命的原始物质或首要物质之意,现泛指细胞的各部生命物质,包括

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

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把它们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这层膜把液泡里面的细胞液与外界环境隔开,当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接触时,细胞液会通过原生质层与外界溶液发生渗透作用。

17.极体与极核的区别

从物种来看,极核为植物特有,极体多为动物具有。从来源看,极核是由子房中胚珠内的大孢子(减数分裂产生的)经过有丝分裂产生的也有第一极体再分裂产生的,所以极核是有丝分裂形成的,而极体是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时产生的。

从基因组成看,同一胚珠中的大孢子经分裂产生的两个极核与同胚珠内的卵细胞基因相同,而同1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的3个极体(假设无互换)却分为两种,其中次级卵母细胞分裂产生的极体与卵细胞相同,另两个与卵母细胞不同。

极核一般有受精机会形成受精极核,继而发育成种子中的胚乳或被子叶吸收,

极体一般不能受精,最后退化消失。

18.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区别

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产生的,化学成分是吲哚乙酸。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促进果实发育,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等生理作用。

生长激素是由高等动物(或人)的垂体分泌的,化学成分是1种蛋白质,具有促进动物体生长并影响动物和人体内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功能。

生长素在动物体内不起作用,生长激素在植物体内也不起作用。

19.遗传密码与遗传信息的区别

遗传信息是指子代从亲代所获得的控制遗传性状发育的讯号,一般指DNA(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遗传密码是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类型的直接信息,存在于信使RNA(mRNA)上,即上碱基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是信息RNA翻译的模板,而遗传信息是转录为RNA 的模板。

20.无籽番茄与无籽西瓜的区别

番茄是二倍体,其植株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如果雌蕊授以正常花粉,胚珠就能发育成种子,子房也就发育成果实,从而形成有籽番茄。无籽番茄是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刺激未受粉的雌蕊柱头或子房而获得的。

无籽西瓜是三倍体,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由于联会紊乱,所以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因而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也不能受精成功,三倍体子房中胚珠也就不能发育成种子,授上的花粉刺激子房合成大量生长素,促进三倍体子房发育成无籽果实。

所以,无籽番茄和无籽西瓜的形成原理是不同的。无籽番茄是由于没有授粉而无籽,而无籽西瓜是由于三倍体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而无籽。

高等数学部分易混淆概念及例题

高等数学部分易混淆概念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一、数列极限大小的判断 例1:判断命题是否正确. 若()n n x y n N <>,且序列,n n x y 的极限存在,lim ,lim ,n n n n x A y B A B →∞ →∞ ==<则 解答:不正确.在题设下只能保证A B ≤,不能保证A B <.例如:11 ,1 n n x y n n == +,,n n x y n ,那么函数()f x 在X 上无界. 无穷大:设函数 ()f x 在0x 的某一去心邻域内有定义(或x 大于某一正数时有定义).如果对于任意给定的正数M (不论它多么大), 总存在正数δ(或正数X ),只要x 适合不等式00x x δ< -<(或x X >) ,对应的函数值()f x 总满足不等式 ()f x M > 则称函数 ()f x 为当0x x →(或x →∞)时的无穷大. 例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② ① 如果 ()f x 在0x 某邻域内无界,则0 lim ()x x f x →=∞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高中地理易错易混点汇总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 ..的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的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注意取通过这两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段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0.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的区别。 11.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2.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擦力,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渐减小。 13.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的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带一般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4.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5.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一般出现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6.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的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可代表锋的移动方向。 17.判断气候类型时,要注意根据气温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7月份气

高考生物40例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高考生物复习:40例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 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

【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最易混淆的15个基础概念

小学数学最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 数学考试里有不少基础概念,似是而非,孩子们很容易因为混淆而没能答对题。今天小编搜集了小学数学最容易混淆的15条基础概念,家长让孩子看看都搞清楚了吗? 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 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 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即:1、2、3、4、5、6、7、8、9。 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 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 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 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 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于此,从“自然数的基数性”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把“0”作为自然数,不会影响自然数的“运算功能” “0”加入传统的自然数集合,所有的“运算规则”依旧保持,如新自然数集合{0,1,2,…,n,…}中的任何两个自然数都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而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同时,加法、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会受到影响。 所以,“0”加盟到自然数集合实属理所当然,而不仅仅是人为的“规定”。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数和它的功能,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时不仅要知道和记住数学的“定义”和“规定”,还应该思考“规定”背后的数学涵义。 什么是有效数字一无效数字? 有效数字是对一个数的近似值的精确程度而提出的。同一个近似数如果在取舍时,保留的有效数字多,就比保留的有效数字少更精确。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有哪些]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图[高中地理常考易错易混点 有哪些] 1、利用指向标定方向时,指向标总是指向北方,不能指示其他 方向。 2、在经纬网地图上,必须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 东西方向(取劣弧)”的法则来确定方向;不能简单地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确定方向,但当经纬网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 直线时,也可以利用这个法则确定方向。 3、进行比例尺换算时,特别要注意实地距离和图上距离单位统一。 4、在等高线图上判断河流流向时,要注意等高线的弯曲方向与 河流流向相反。 5、进行地方时和区时计算时,一要注意北京的时间(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120°E经线的地方时)的区别;二要 判断两地之间的东西位置关系,确定是应该加或减时间差(东加西减);三要注意是否越过国际日期变更线(向东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减 一天;向西越过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 6、判断晨线和昏线的前提条件是地球自转方向和昼夜分布状况: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晨线以东为昼半球;昏线以东是夜半球。 7、在经纬网地图上推算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时要主要取通过这两 点的球面大圆上的劣弧进行计算。 8、要注意区别正午太阳高度和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是特殊 时刻(地方时为12时)的太阳高度。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的关系:太 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反之,物影越长。 9、判读光照图和统计图时要注意利用图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 分析:光照图中的晨线和昏线、太阳直射纬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

中央经线;统计图中的横坐标名称和纵坐标名称、数值的正负、线条 的升降等。 10、注意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如7月份,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11、注意地球公转轨道上近日点(1月初)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7月初)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的区别。 12、理解热力环流原理时,要注意从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入手分析气压的高低分布规律,气压高低与海拔高低相关:同一地点近地 面气压总是高于高空气压,高空气压的高低与近地面相反。 13、分析实际生活中风与等压线的关系时,要注意区分近地面与高空:近地面要考虑摩擦力,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一般不考虑摩 擦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随着高度的增加,风向与等压线的夹角逐 渐减小。 14、分析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时,要注意季节判断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夏季,赤道低 气压带位置偏北;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时,北半球为冬季,赤道低 气压带位置偏南;太阳直射赤道(春分和秋分)时,赤道低气压一般以 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 15、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而形成的,不是由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而形成的。 16、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与江淮准静止锋有关,夏季的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形成的。 17、判读锋面图时要注意锋面的倾斜方向总是向冷气团一侧;画 冷锋和暖锋简图时,要注意三角形与半圆形凸出方向,即总是指向 锋前,冷锋指向暖气团一侧,暖锋指向冷气团一侧,它们的指向也 可代表峰的移动方向。

高中生物容易混淆的概念

高中生物容易混淆的概念 生物学科的概念有容量大、易混淆的特点,复习时可以将相近或相反的概念一组组甚至一串串地进行识记、辨别、区分和比较,这样不但容易记住,更重要的是记得准。鉴于篇幅原因,本篇只把概念一组组列出,同学们在复习时如果带着这些概念去看书和梳理知识,就可以大大提高复习的效率。下面列出的这些概念有大有小,如果你都能辨别和区分清楚的话,高考生物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就已经掌握大半了。 1、生长、生殖、发育 2、应激性、适应性 3、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酸、核糖核苷酸 4、细胞质、细胞液 5、染色质、染色体 6、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 7、赤道板、细胞板 8、纺锤丝、纺锤体、星射线 9、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10、分裂、分化 11、细胞衰老、细胞癌变 12、大量元素、微量元素、主要元素、基本元素、矿质元 素 13、转氨基作用、脱氨基作用 14、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 15、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16、自养型、异养型 17、需氧型、厌氧型 18、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19、神经中枢、中枢神 经 20、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 21、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22、感受器、效应器 23、突触、突触小体、突触小泡 24、先天性行为(趋性、非条件反射、本能) 25、后天性行为(印随、模仿、条件反射、推理、判断) 26、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7、囊胚、胚囊 28、胚膜、羊膜 29、极体、极核 30、胚胎发育、胚后发育 31、复制、转录、逆转录、翻译 32、遗传信息、遗传密码 33、基因分离规律、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34、基因型、表现型 35、显性基因、隐性基因 36、纯合子、杂合子 37、杂交、测交、自交 38、常染色体、性染色体 39、XY型性别决定、ZW型性别决定 40、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41、基因突变、人工诱变 42、突变、基因突变 43、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44、物种、种群 45、种群、群落 46、生态系统、生物圈 47、生态因素(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 48、寄生、共生、捕食、竞争 49、群落的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 50、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5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圈的稳态 52、生长素、生长激素 53、水平衡、盐平衡、糖平衡 54、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55、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56、抗原、抗 体 57、淋巴因子、抗体 58、特异性免疫的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59、免疫失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60、C3植物、C4植物 61、光合作用效率、光能利用率 62、自生固氮微生物、共生固氮微生物 63、固氮细菌、硝化细

高中生物40例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高中生物40例易混淆知识点辨析 1.类脂与脂类 脂类:包括脂肪、固醇和类脂,因此脂类概念范围大。 类脂:脂类的一种,其概念的范围小。 2.纤维素、维生素与生物素 纤维素:由许多葡萄糖分子结合而成的多糖。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一般动物所直接消化利用。 维生素: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大致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人和动物缺乏维生素时,不能正常生长,并发生特异性病变——维生素缺乏症。生物素:维生素的一种,肝、肾、酵母和牛奶中含量较多。是微生物的生长因子。 3.大量元素、主要元素、矿质元素、必需元素与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H、O、N、P、S、K、Ca、Mg。其中N、P、S、K、Ca、Mg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中的大量元素。C 是基本元素。 主要元素:指大量元素中的前6种元素,即C、H、O、N、P、S,大约占原生质总量的97%。 矿质元素:指除C、H、O以外,主要由根系从土壤中吸收的元素。 必需元素: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它必需具备下列条件:第一,由于该元素的缺乏,植物生长发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第二,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而且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和恢复的;第三,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应表现直接的效果,绝不是因土壤或培养基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微量元素:指生物体需要量少(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但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元素,如Fe、Mn、Zn、Cu、B、Mo,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还包括Cl、Ni。 4.还原糖与非还原糖 还原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α-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共热时产生砖红色Cu2O沉淀。 非还原糖:如蔗糖内没有游离的具有还原性的基团,因此叫作非还原糖。 5.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与二苯胺试剂 斐林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存在的试剂。很不稳定,故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A液(0.1g/mL的NaOH溶液)和B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B液滴入2mLA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原理是还原糖的基团—CHO与Cu(OH)2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的Cu2O沉淀。 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组织中蛋白质存在的试剂。其包括A液(0.1g/mL的NaOH 溶液)和B液(0.01g/mL的CuSO4溶液)。在使用时要分别加入。先加A液,造成碱性的反应环境,再加B液,这样蛋白质(实际上是指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在碱性溶液中与Cu2+反应生成紫色或紫红色的络合物。 二苯胺试剂:用于鉴定DNA的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分钟,冷却后呈蓝色。 6.血红蛋白与单细胞蛋白 血红蛋白:含铁的复合蛋白的一种。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的红细胞的主要成分,主要功能是运输氧。 单细胞蛋白:微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人们通过发酵获得大量的微生物菌体,这种微生物菌体就叫作单细胞蛋白。 7.显微结构与亚显微结构 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结构,一般只能放大几十倍至几百倍。

小学数学16条易混淆概念解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理念已为越来越多的一线数学教师所接受。对处于微观知识层面的一些现实性“诘问”,诸如“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最大的分数单位是多少”、“计算出勤率可不可以不乘100%”……等等,看似“细节”的问题,却是彰显数学教学“科学性”“严谨性”不可或缺的一环,处理不好可能直接影响到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特转录了困扰小学数学教师的16条“知识性诘问”,供同仁参考。 1、最小的一位数是0还是1 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存在争论。先来看看《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教师教学用书》第98页“关于几位数”的叙述:“通常在自然数里,含有几个数位的数,叫做几位数。例如“2”是含有一个数位的数,叫做一位数;“30”是含有两个数位的数,叫做两位数;“405”是含有三个数位的数,叫做三位数……但是要注意:一般不说0是几位数。再来听听专家的说明:在自然数的理论中,对“几位数”是这样定义的,“只用一个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一位数;只用两个数字(其中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表示的数,叫做两位数……所以,在一个数中,数字的个数是几(其中最左边第一个数字为有效数字),这个数就叫几位数。于此,所谓最大的几位数,最小的几位数,通常是在非零自然数的范围研究。所以一位数共有九个, 即:1、2、3、4、5、6、7、8、9。0不是最小的一位数。 2、为什么0也是自然数 课标教材对“0也是自然数”的规定,颠覆了人们对自然数的传统认识。于此,中央教科所教材编写组主编陈昌铸如是说:国际上对自然数的定义一直都有不同的说法,以法国为代表的多数国家都认为自然数从0开始,我国教材以前一直都是遵循前苏联的说法,认为0不是自然数。2000年教育部主持召开教材改编会议时,已明确提出将0归为自然数。这次改版也是与国际惯例接轨。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说,将“0”规定为“自然数”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众所周知,数学中的集合被分为有限集合和无限集合两类。有限集合是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像某班学生的集合。无限集合是含有的元素个数是非有限的集合,如分数的集合。因为自然数具有“基数”的性质,因此用自然数来描述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很自然的。但在有限集合中,有一个最主要也是最基本的集合,叫空集{},元素个数为0。如果不把0作为自然数,那么空集的元素的个数就无法用自然数来表示了。如果把“0”作为一个自然数,那么自然数就可以完成刻画“有限集合元素个数”的任务了。于此,从“自然数的基数性”这个角度,我们看到了把“0”作为自然数的好处。 把“0”作为自然数,不会影响自然数的“运算功能”。“0”加入传统的自然数集合,所有的“运算规则”依旧保持,如新自然数集合{0,1,2,…,n,…}中的任何两个自然数都可以进行加法和乘法运算,而运算结果仍然是自然数。同时,加法、乘法运算的结合律和交换律,以及乘法的分配律也不会受到影响。所以,“0”加盟到自然数集合实属理所当然,而不仅仅是人为的“规定”。它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数和它的功能,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教学时不仅要知道和记住数学的“定义”和“规定”,还

高中地理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概念分析.doc

高中地理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概念分析 高中地理易混淆的知识点的概念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

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 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的地区不一定就形成季风气候,只有在海陆对比显著、风向变化明显的热带、副热带和温带大陆东岸的季风区分布的才是季风气候。 8.气象、天气与气候 气象是表明大气特征的物理状态和物理现象的总称。包括气压、气温、温度、风、云、降水等要素。天气是指短时期某地义气中的气象变化情况。它是由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述的大气物理状况。气候则是指一地区多年现察所得到的概括性气象情况。天气是多变的,而气候则较为稳定。 9.水体与水圈 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的体,如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大气水等;水圈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是一个连续的不规则的圈层。 10.径流与径流量

化学高考冲刺:化学中易混淆的词总结

2019年化学高考冲刺:化学中易混淆的词总 结 选择题易混淆的词 1.过量还是少量 2.化合物还是单质或混合物 3.请注意选择题正确的是,错误的是或不正确的两种不同要求。请注意,做的正确,填卡时却完全填反了,要十分警惕这种情况发生。 4.排列顺序时,分清是由大到小还是由小到大,类似的,由强到弱,由高到低,等等。 5.阿佛加德罗常数题中: ①水:常温下是液态;②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 ③SO3:常温下是液态或固态;④NO2:存在与N2O4的平衡; ⑤和气体的体积有关的比较(如密度):注意标准状况下才能用22.4 L,同温同压下才能比较。 ⑥不是气体的有机物不需要标准状况的条件,如戊烷,辛烷等。 ⑦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把原子量当质子数。 ⑧Na2O2、H2O2、Cl2等若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时,反应转移电子数易多算。

⑨注意选项中给的量有无单位,有单位不写或写错的一定是错的。 ⑩273℃与273K不注意区分,是标况还是非标况,是气态还是液态固态不分清楚。22 . 4L.mol-1的适用条件。注意三氧化硫、乙烷、己烷、水等物质的状态。区分液态氯化氢和盐酸,液氨和氨水,液氯和氯水。 6.离子大量共存:①注意酸碱性环境;②注意氧化还原反应如Fe2+与H+、NO3-不共存,Al与HNO3无氢气等;③注意审题,是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7.离子方程式正误:①看电荷是否守恒;②看物质拆分中否正确,只有强酸、强碱、可溶性盐可拆,其它一律不拆;③看产物是否正确,如CO2的反应是生成正盐还是酸式盐,Fe3+与S2-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等;④看原子是否守恒;⑤水解与电离方程式要看准,不要被反应物有水所迷惑。 8.注意常见符号的应用如分清是====还是,△H、△H、沉淀、气体符号,电荷与价标、写电子式时的应用等等。 解答题易混淆词 1.书写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电子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 2.书写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或电极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电离方程式。 3.书写方程式中的物质聚集状态、特殊的反应条件、产物(如

高考地理易混淆的40个概念

高考地理易混淆的40个概念 易混概念一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宇宙中各种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小行星、流星体、彗星、星云等都属于天体。 天体系统——运动着的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所构成不同等级,构成天体系统至少要有两个天体,如地月系、太阳系等。 区别——天体是独立的个体,天体系统是多个天体的集合。 易混概念二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与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三大金锁链条件,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是指形成三大条件的地球自身和宇宙条件,如日地距离适中、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八大行星各行其道等。 易混概念三光照与热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日照时数的多少,而影响日照时数的因素主要与昼夜长短、天气、海拔高度有关。通常太阳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时数越长,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区,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单产高,比如新疆的长绒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热量——是指某一地区在特定的气候条件下所能获得的热量,它是太阳辐射和地表、大气各种物理过程的综合结果。一个地区的热量主要取决于纬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来说,纬度低,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热量高;纬度高,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少,热量低。热量状况最直观的描述就是温度。 区别——光照充足的地方,热量不一定丰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 易混概念四积温和无霜期 积温——我们知道,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由于大多数农作物只有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升到10 ℃以上时才能活跃生长,因此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 ℃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活跃生长期。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积温的多少决定了农作物的生长期的长短,能直接影响作物长势和生长季节。根据≥10 ℃积温的多少,我国自北向南可以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积温越来越多,农作物的生长期也是越来越长。 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无霜期直接影响育苗移栽的时间,决定了播种的时节。在实际生产中,真正有危害的是霜冻,因此应该叫无霜冻期,即春季最后一次霜冻(终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初霜冻)之间的天数。 易混概念五恒星日与太阳日 恒星日——指地球以恒星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地球真正的周期,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 太阳日——指地球以太阳作为参照物,地球上的某点顺地球自转方向连续两次对准恒星的时间间隔,是昼夜交替的周期,时间为24小时。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易混概念六冬至日与近日点、夏至日与远日点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为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近日点——每年1月初,地球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 远日点——7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远,这个位置叫远日点。

语文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语文容易混淆的几个概念 表达效果:简单一点说就是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描写方法、修辞)的作用。 修辞方式与表达方式在初中语文中是经常提及的两个名词术语:它们之间区别很大。 (一)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初中课文常见的修辞方式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对比、借代、反复、反语、引用、互文、婉曲、顶真、回环、通感等。(二)表达方式: 也叫表达方法,其内涵包括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五个方面。 (1)记叙: 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2)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

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具体指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

考研数学容易混淆的概念辨析归纳

考研数学容易混淆的概念辨析归纳

————————————————————————————————作者:————————————————————————————————日期:

高等数学部分易混淆概念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 一、数列极限大小的判断 例1:判断命题是否正确. 若()n n x y n N <>,且序列,n n x y 的极限存在,lim ,lim ,n n n n x A y B A B →∞ →∞ ==<则 解答:不正确.在题设下只能保证A B ≤,不能保证A B <.例如:11 ,1 n n x y n n ==+,,n n x y n ,那么函数()f x 在X 上

高中生物:易混淆概念汇总

高中生物:生物易混淆概念汇总 1、脂质与油脂 脂质是脂类物质的统称,包括油脂(C、H、O)、磷脂(C、H、O、N、P)、胆固醇(C、H、O)、植物蜡(C、H、O)等。 2、鲜重与干重 鲜重:细胞正常活性状态下的重量。一般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H2O,含量最多元素是O; 干重:细胞除去自由水后的重量,烘干后保持恒重后测定的重量。一般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蛋白质,而含 量最多的元素是C。 3、类囊体膜与叶绿体内膜 类囊体在叶绿体基质中,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 囊,也称为囊状结构薄膜。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 列,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光能向活 跃的化学能的转化”在此上进行,因此类囊体膜亦 称光合膜。类囊体可增大叶绿体的膜面积,增大光 合作用率。与叶绿体内膜的区别见右图。 4、分裂与增殖 (1)细胞增殖是侧重结果,细胞分裂侧重过程。 (2)对于真核生物而言,绝大多数体细胞靠有丝 分裂来增殖;少数的体细胞(如蛙的红细胞)是靠 无丝分裂来增殖;精子和卵细胞是靠减数分裂来增 殖的。 例如:2002年上海高考题: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为: A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答案:A) 解析: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只能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增殖的是精子。 5、细胞液与细胞内液 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所有液体成分的总括,包括细胞质基质,核基质, 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基质以及液泡内的细胞液。 6、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 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这层膜将细胞液与 外界环境分隔开。原生质层为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及成熟的酵母菌等所具有。 原生质体:通常是指具细胞壁的细胞用酶解法除去壁后获得的结构。原生质体主要用于细胞工程的体细胞 杂交研究。如:植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细菌用溶菌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汇总

高考地理复习资料: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识点 汇总 高中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内涵和外延比较接近的地理概念。多数学生由于对这类概念没有真正弄清楚,致使答定时经常出现模棱两可、莫衷一是的现象。为帮助学生在复习时能更好地掌握此类概念,现将高中地理中,一些常见的学生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比较如下: 1.天体与天体系统 天体是就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而言的,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天体系统是就天体的运动关系而言的,是指运动着的天体因相互吸引、相互绕转所构成的相对独立和层决不同的系统。 2.流星体、流星现象与陨星 运行于行星际空间的固体块和尘粒称流星体。当它高速冲入地球大气层,与空气分子激烈碰撞而燃烧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现象。降落到地面未能燃烧尽的流星体的“残骸”则称陨星。 3.昼夜之分、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之分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产生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而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除命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4.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为划分标准,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5.气温递减率与地温递增率 前者表示对流层内气温随高度而逐渐下降的变化率。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后者表示常温层以下一定深度内,地温随深度逐渐增高的变化率。平均每深100米,温度增高3℃。 6.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与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一个物理概念。是指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强度是一个物理变量,指每平方厘米的地球表面每分钟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其大小随纬度、太阳高度和时间而变。而太阳常数是一个物理常量,指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地球大气上界太阳高度角为90°时的太阳辐射强度。其数值为8.16焦/厘米·分。 7.海陆风、季风与季风气侯 海陆风是由海陆之间的气压日变化而引起的,仅出现在滨海地区,是一日之内风向转变的现象。季风是由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所导致的海陆之间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或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而季风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的风系。但有季风

高中生物 易混淆概念总结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易混淆概念总结工作总结 高中生物易混淆概念总结工作总结高中生物易混淆概念总结1.脂质与油脂脂质是脂类物质的统称,包括油脂(C、H、O)、磷脂 (C、H、O、N、P)、胆固醇(C、H、O)、植物蜡(C、H、O)等。 2.鲜重与干重鲜重:细胞正常活性状态下的重量。一般含量 最多的化合物是H2O,含量最多元素是O;干重:细胞除去自由水 后的重量,烘干后保持恒重后测定的重量。一般含量最多的化合 物是蛋白质,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 3.类囊体膜与叶绿体内膜类囊体在叶绿体基质中,是单层膜 围成的扁平小囊,也称为囊状结构薄膜。沿叶绿体的长轴平行排列,含有光合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光能向活跃的化学能的转 化在此上进行,因此类囊体膜亦称光合膜。类囊体可增大叶绿体 的膜面积,增大光合作用率。与叶绿体内膜的区别见右图。 4.分裂与增殖(1)细胞增殖是侧重结果,细胞分裂侧重过程。 (2)对于真核生物而言,绝大多数体细胞靠有丝分裂来增殖; 少数的体细胞(如蛙的红细胞)是靠无丝分裂来增殖;精子和卵细胞是靠减数分裂来增殖的。 例如年上海高考题:精原细胞增殖的方式为:A有丝分裂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答案:A)解析: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只能是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增殖的是精子。

5.细胞液与细胞内液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细胞内液是细胞内所有液体成分的总括,包括细胞质基质,核基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基质以及液泡内的细胞液。 6.原生质体与原生质层原生质层:指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可看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这层膜将细胞液与外界环境分隔开。原生质层为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及成熟的酵母菌等所具有。 原生质体:通常是指具细胞壁的细胞用酶解法除去壁后获得的结构。原生质体主要用于细胞工程的体细胞杂交研究。 如:植物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细菌用溶菌酶处理可获得原生质体。需要指出的是:在用酶解法获取原生质体时,必须将细胞置于等渗溶液中操作,以防细胞失水皱缩或过分吸水胀破。 7.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属于膜转运蛋白,对被运输的物质都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或选择性。通道蛋白只参与被动转运,在运输过程中不与被运输的物质结合,也不移动,如离子通道、水通道;载体蛋白参与的有主动转运和易化扩散,在运输过程中与相应的物质特异性结合(具有类似于酶和底物结合的饱和效应),自身的构型会发生变化,并会移动。通道蛋白转运速率与物质浓度成比例,且比载体蛋白介导的转运速度更快(1000倍以上)。通道蛋白其结构和功能状态在细胞内外理化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