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中药注射剂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中药注射剂是以中药为原料,经加工制成的注射剂剂型。

它具有药效明确、用量准确、作用迅速等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常用的治疗工具之一、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提高治疗效果,避免不良反应和药物安全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技术规范。

首先,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应根据病情合理选择。

中药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急、危重症疾病,或因病变导致消化吸收受限的情况。

对于患有其他轻度、慢性疾病的患者,应优先选择其他剂型的中药治疗。

同时,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要结合病情和患者体质,进行个体化的用药选择,避免盲目应用。

其次,中药注射剂的剂量要准确掌握。

中药注射剂的剂量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情况和年龄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计算。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重等因素,合理确定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小的使用。

特别是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要特别注意剂量的调整,避免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第三,中药注射剂的给药途径要选择适当。

中药注射剂的常用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对于需要快速作用的急、危重症疾病,应优先考虑静脉注射。

对于非急性疾病,或者对注射不太敏感的患者,可以选择其他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的选择要遵循安全、有效、舒适的原则。

第四,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要注意。

中药注射剂的稳定性与药物的配伍性、溶剂的选择等因素有关。

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选择稳定性较好的产品,并注意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混合使用,以免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药效下降等问题。

此外,要注意注射剂的药物配伍稳定性,在配制和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操作,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损失。

最后,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还需要注意药品的质量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贮存和使用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操作规范进行,保证药品的质量安全。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禁忌症、不良反应等信息,避免不适当的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是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

注意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是指将中药煎煮汁液化为液态,通过针筒和注射器注入患者体内的一种药剂形式。

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许多优点,如快速起效、药效明显、用药方便等。

然而,由于中药注射剂的特殊性质,其使用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我们在使用时予以注意。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中药注射剂的安全使用注意事项。

第一,严格执行医师处方。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和药物组分,其使用需要准确掌握适应症和用药剂量。

因此,患者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必须严格执行医师的处方,不得自行调整剂量或倍数。

第二,保证用药环境的洁净。

中药注射剂是通过针筒和注射器进行注射的,对使用工具和注射部位的清洁要求比较高。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确保使用的注射器、针头等工具是干净无菌的,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在注射前应对注射部位进行清洁消毒,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第三,注意药物配伍禁忌。

中药注射剂中的药物组分复杂,存在一些配伍禁忌。

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避免将不相容的药物混合在一起使用,以免发生药物反应。

同时,对于已知有配伍禁忌的药物,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方式和顺序使用,避免因配伍不当导致不良反应。

第四,注意药物储存和保质期。

中药注射剂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湿度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中药注射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的地方,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以免影响药物质量。

另外,中药注射剂在使用前要查看药物的保质期,过期药物不得使用,以免影响疗效和安全性。

第五,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虽然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其不良反应较多,如过敏反应、肝损伤等。

使用中药注射剂时,患者和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和身体反应,一旦出现不适或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同时,医务人员应在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监测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反应。

第六,遵守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剂形式,使用时需要遵守一些特殊的用药原则。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是指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管理的相关规定。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中药注射剂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规定》,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包括以下方面:
1. 注射剂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需要明确其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合理使用。

2. 注射剂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使用中药注射剂需要按照医师的处方和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3. 注射剂的储存和运输:中药注射剂的储存和运输需要符合相关规定,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4. 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要注意观察和记录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情况,并及时报告。

5. 使用记录和反馈: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需要进行详细的使用记录,并定期进行回顾和评估,及时反馈情况。

6. 质量控制: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销售需要符合国家相关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规定。

7. 不良事件的报告和处理:对于中药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需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总之,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规定旨在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安全和有效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第 1 页共 1 页。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
中药注射剂指导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全性原则:注射剂应符合药典标准,确保其成分的纯度、质量和规格等符合标准要求,确保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

2. 适应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应明确适应症,即明确其使用范围和针对的疾病,以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3. 临床指导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由医师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指导,合理掌握使用剂量和治疗方案。

4. 禁忌症原则:中药注射剂在某些情况下存在禁忌症,如对某些成分过敏、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应遵守禁忌症原则,禁止使用。

5. 剂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剂型应便于使用和管理,同时剂型选择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6. 疗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应根据病情和疗效进行调整,过长或过于频繁的使用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依赖。

7. 不良反应监测原则: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病人的不良反应情况,如发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8. 宣传和教育原则: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和病人的注射剂知识培训和宣传,提高对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和安全性的认识程度。

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

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
参芪扶正注射液
静脉滴注:一次250ml(即1瓶),一日1次,疗程21天;与化疗合用,在化疗前3天开始使用,疗程可与化疗同步结束。
益气扶正。用于肺脾气虚引起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自汗眩晕;肺癌、胃癌见上述证候者的辅助治疗。
1本品应认真辩证用于气虚症者。
2、有出血倾向者慎用。
3、本品不得与化疗药混合使用。
参麦注射液
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1次。
静脉滴注:一次20-100ml(用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后应用)
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用于治疗气阴两虚型之休克、冠心病、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肺心病、粒细胞减少症。
1本品含有皂苷,不要与其他药物同时滴注。
2该药用量过大,可引起心动过速,晕厥等症。
1孕妇禁用。
2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时需用盐水冲洗管道。
3出血倾向患者禁用。
4发现浑浊,禁止使用。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静脉滴注:注射用红花黄色素100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缓慢滴注,每日一次;14天为一疗程。
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用于心血瘀阻引起的I、Ⅱ、Ⅲ级的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慌,气短等。
1孕妇禁用。
2运动员慎用。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肌肉注射:一次2-4ml,一日2次;
静脉滴注:一次12ml,用氯化钠注射液200ml稀释后应用,一日一次,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散结止痛。用于癌肿疼痛、出血。
1使用前发现药液混浊、沉淀、安瓶破裂,勿使用。
2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复方麝香注射液
肌内注射:一次2-4ml,一日1-2次。
过敏患者禁用
注射用血栓通
静脉滴注:一次250-500mg,用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稀释。一日1次。

27种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收藏)

27种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收藏)

27种中药注射剂使用注意事项!(收藏)
作者:周保柱
解放军第105医院药剂科
每次刷着国家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页的时候,总会发现中药注射剂又出事了—某某药品召回。

每当看完信息之后,总会想想我们医院药房里面有没有这种药品,这种药品批号的,有的话赶紧汇报并撤下药架。

中药注射剂在药房中占着半壁江山,给临床用药带来了更多的选择。

但在临床使用中也带来些不好的情况—出现无适宜证用药、重复用药、超疗程用药情况。

随着卫纪委对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重视,医院开始对临床合理用药(包括中药注射剂、抗菌药物等)进行一系列的医嘱点评、处方点评。

如何评价临床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这一话题已成为一线药师工作的难点。

中药注射剂遵循询证中医学理论,适应症有的晦涩难懂,用法用量有的未明确疗程,这都给合理用药评价工作带来了难处。

小编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整理了中药注射剂用法用量、临床适应症以及注意事项归纳总结如下,以供临床科室参考:
(点击开大图)
温馨提示:
(1)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2)严格掌握用法用量。

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及疗程使用药品。

不超剂量、超浓度、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说明书未明确标明疗程的药品,用量原则上为1个疗程不宜大于2周,多疗程要间隔。

(3)含皂苷成分的药物如: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在摇动时产生泡沫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疗效。

(4)中药注射液因其成分复杂,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不能与其他药物混合使用;在不了解配伍禁忌时宜单独使用,不应与其他药物联用。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首先,使用中药注射剂前应进行全面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过敏史、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等相关情况,排除禁忌症和潜在风险因素。

对于孕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应谨慎使用,并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调整剂量。

其次,在选择中药注射剂时,应根据病情和治疗需要进行明确的适应症判断,避免滥用或盲目使用。

同时,要认真查阅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剂量和使用方法等重要信息,确保正确选用和使用。

注射药物的制备和给药过程也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在制备注射剂时,应按照药物说明书的指导进行配制,注意稀释剂的选用、溶解度、药物与稀释剂的比例等因素,遵循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同时,要严格控制制剂的质量,避免发生药物破坏和污染等问题。

给药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和方法。

常用的注射部位包括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下注射等,应根据药物的性质、适应症和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在注射过程中,要遵循无菌原则,采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和针头,并进行必要的局部消毒。

同时,要注意注射速度的控制,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的不良反应。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要重视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包括局部不良反应和系统不良反应,如皮疹、发热、过敏反应等,必要时停药或更换其他治疗方案。

此外,对于中药注射剂的存储和管理也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

注射剂应存放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同时,要进行有效的库存管理,确保药物的及时更新和使用,避免过期或变质的药物使用。

综上所述,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合理使用技术规范包括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适应症判断、药物选择和使用说明查阅、药物制备和给药操作规范、给药部位和方法选择、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药物存储和管理等方面。

只有严格按照规范操作,才能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并减少潜在的风险和不良反应。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

中药注射剂使用管理规定一、概述中药注射剂是指经现代科技手段制备而成的注射剂剂型,以中草药为原料,配以辅料并按一定标准进行混合、加工而制得。

为了保证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使用,需要制定管理规定,明确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要求和管理措施。

二、临床应用范围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以下疾病治疗和预防:1. 慢性病的治疗,如肝炎、糖尿病等;2. 急性疾病的治疗,如感冒、发热等;3. 预防疾病,如流感疫苗注射等;4. 重大疫情防控,如新冠肺炎防治等。

三、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1. 临床医师应根据病情和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中药注射剂,选择适宜的剂量和疗程;2.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符合中药功能主治和适应症,禁止滥用和乱用;3. 严禁私自调整剂量和疗程,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使用;4. 临床医师应密切关注病人使用中药注射剂后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四、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1.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和质量控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药品生产规范进行;2. 中药注射剂的原料草药必须符合草药质量标准,并经过严格的药材质量检验;3. 中药注射剂的生产过程应符合药品生产规范要求,确保产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五、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管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的医疗机构必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和相应的技术力量;2. 中药注射剂的购进、配送、储存和使用必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3.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必须经过临床医师的指导和判断,禁止非医疗人员直接使用;4. 中药注射剂的使用记录和使用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审查,确保使用合规。

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理1. 使用中药注射剂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应及时上报,由专业人员进行审查和处理;2. 针对不良反应进行合理的处理措施,如停用药物、调整剂量等;3. 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和措施应进行记录和通报,以便对同类事件进行预防。

七、中药注射剂的监督管理1. 卫生主管部门应定期对中药注射剂的生产企业进行检查和监督;2. 医疗机构应建立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制度和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3. 监督部门应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和建议;4. 中药注射剂的相关信息应及时公开,以便公众和医疗机构了解并采取相应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用中药注射剂还应做到:
(1)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2)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3)中药注射剂应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和疗程使用药品,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

(4)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

对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5)加强用药监护。

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必要时采取积极救治措施;尤其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联合使用,应遵循主治功效互补及增效减毒原则,符合中医传统配伍理论的要求,无配伍禁忌。

2.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使用时,应谨慎考虑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

3.需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中药注射剂,严禁混合配伍,应分开使用。

除有特殊说明,中药注射剂不宜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同时共用一条通道。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使用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1.谨慎联合使用。

如果中西药注射剂确需联合用药,应根据中西医诊断和各自的用药原则选药,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可能减少联用药物的种数和剂量,根据临床情况及时调整用药。

2.中西注射剂联用,尽可能选择不同的给药途径(如穴位注射、静脉注射)。

必须同一途径用药时,应将中西药分开使用,谨慎考虑两种注射剂的使用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严禁混合配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