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名师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 古诗二首(优质教案) 名师教学课件

1 古诗两首敎學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學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敎學重点】1.學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敎學难点】1.初步掌握學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學习工具自學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敎學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學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學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學古诗。

今天我们再學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學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學,再听听其他同學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學好。

(學生自學)2.學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學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古诗二首

部编版二年级下语文(教案1)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

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

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

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1、古诗两⾸之《村居》 教学⽬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激发情趣、导⼊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些什么?清朝诗⼈⾼⿍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睹了⼉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留下了⼀⾸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板题,⽣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范读课⽂、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

三、⾃读课⽂、⾃学⽣字 1.利⽤拼⾳⾃读古诗,边圈画⽣字,要求把字⾳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组合作,交流识字⽅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

(2)“烟”韵母是前⿐韵母。

(3)“童”可以⽤熟字相加的⽅法认记(⽴+⾥)。

(4)“散”是平⾆⾳;偏旁是反⽂旁,不是折⽂旁。

(5)“忙”书空;扩词;⽤“急忙”说话。

3.⾃读古诗,然后谈⼀谈你最喜欢这⾸诗的哪⼀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

(演⽰课件或出⽰图⽚,帮助学⽣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乐听xx同学朗诵这⾸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读出你的感受。

(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教案逐字稿).doc

统编版二年级下册1古诗二首(教案逐字稿).doc

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0个生字,会写“诗、童”等8个字,积累“堤、剪”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醉”4个生字,会写“诗、童、趁”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展示春天美景图)图片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请用你喜欢的词语来描述一下。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干什么呢?生:(回答关于春天的描述和自己的活动想法)师:很好,大家描述得都很生动。

清朝诗人高鼎也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并且有感而发创作了《村居》这首诗。

(展示插图)师:请大家观察这幅图中的景物和人物,然后说说你看了之后的感受。

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师:没错,这是一幅充满春意的画面。

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诗人高鼎。

他是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后期的诗人。

他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诗稿》。

师:(板书诗题)那么,“村居”是什么意思呢?生:(回答“村居”的含义)师:对,“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的意思。

接下来,请大家听写这些由会写字组成的词语。

(进行听写练习)二、识记生字,把握节奏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并范读古诗。

师:同学们,请观看这幅插图,我将为大家范读一首古诗。

请大家一边看插图,一边听我朗读。

生:(观看插图,聆听教师朗读)2. 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桌互读并相互正音。

师:现在,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这首古诗,注意读准带拼音的生字,把诗句读通顺。

读完后,可以和同桌互相读一读,相互纠正发音。

生:(自由朗读,同桌互读)3. 指名读古诗,教师进行正音。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二首》教案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案课题古诗二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单元第一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二年级1.认识“诗、村、童、碧、妆、绿、丝、剪”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意思。

研究目标(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①理解古诗内容;②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知识目标重点1.识字、写字。

2.让学生感受古诗文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1.让学生提前预课文。

2.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诗句的意思并领悟诗句文字的意境和韵味。

学法问题研究、探究研究教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1.猜谜语一只XXX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宵,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

谜底:(风筝)2.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篇描写放风筝得古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古诗二首》。

教师活动第一课时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吸引兴趣。

师生互动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寄义。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及重点诗句。

读课题《村居》让学生明白要学的内容是什么。

讲授新课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出示请求:让学生认读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背诵古诗,感受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快乐心情。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古诗内容。

3.注意读书姿势要端正。

4.通读诗文,给诗文划分小节.(插入音频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XXX。

5.认读生字:(1)诗、村、童。

组词:诗(诗画)(诗人)村(村落)(山村)童(童年)(童话)同学之间交流互相发问识记生字。

本课生字。

让学生简略(2)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形近字中识记生字。

(3)读音对对猜,让学生认读字音。

莺(yīn yīng)飞拂堤(tīdī)XXX(liǚliǔ)醉(zuìsuì)春烟散(sàn zàn)学趁(chèng chèn)东风纸鸢(yuān yuāg)(二)交换汇报:1.XXX说说这首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描写了了解课文讲解的内容。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二首》教案1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自然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培养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含古诗的图片、文字和音频。

2. 诗词卡片:上面印有古诗的文字和图片。

3. 音频设备:用于播放古诗的朗读音频。

五、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组织孩子们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

b. 教师与孩子们进行互动,询问孩子们对古诗的了解。

2. 引入新课(10分钟)a. 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古诗的图片,引导孩子们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b. 教师朗读古诗,让孩子们跟随朗读。

c. 教师解释古诗的意思,帮助孩子们理解。

3. 学习活动(10分钟)a. 教师分发诗词卡片,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和理解古诗。

b. 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c. 教师选取几个孩子进行朗读和背诵的展示。

4. 实践活动(10分钟)a. 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将古诗中的情节表演出来。

b. 教师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古诗的感受。

c. 教师引导孩子们进行创意绘画,将古诗的意境画出来。

a. 教师邀请孩子们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b. 教师对孩子们的参与和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难点:帮助孩子们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a. 教师对活动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反思,思考如何更好地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古诗二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

15 古诗二首【学习目标】1.认识“晓、慈”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湖、楼”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教学重难点】1.认识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行”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展开合理想象说出诗句描绘的画面,感受祖国壮美的河山。

第一课时一、解题导入(3分钟)1.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面,又被称为钱塘湖。

人们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

西湖的美景令人心醉神往……2.出示图片:净慈寺,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对面,是西湖历史上四大古刹之一,寺内钟声宏亮,所以“南屏晚钟”成为“西湖十景”之一。

3.出示图片:杨万里: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

4.老师导入:美丽的西湖令人神往,六月的西湖令人心醉,看啊——西湖美景六月天……5.齐读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学】解诗题:请你读一读诗的题目,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交】同桌交流【导】晓:早晨净慈寺:西湖南岸的一座古寺。

送:送别林子方:诗人杨万里的好友了解诗的由来是:诗人早上从净慈寺出门去送别好友林子方。

二、字词闯关(10分钟)【学】(2分钟)自由读诗圈生字,自读生字。

【交】(1分钟)同桌对读生字,互相正音。

【导】(7分钟)1.带拼音,开火车抽读生字,全班跟读。

2.去拼音读生字,男女生开火车抽读。

3.抽生交流:我要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些字的读音:整体认读音节:慈前鼻音:含后鼻音:竟、映、鸣、岭边音:鹂多音字:行hánɡ(银行)(行业)xínɡ(行走)(言行)三、学习第一首古诗(17分钟)(一)品韵律之美,读通读顺(5分钟)【学】自由读古诗(课件出示古诗)过渡语:这首诗,字数不多,平仄对仗,句式工整,耐人寻味。

请你赶快来读一读吧!【交】展示朗读引导语:请一位坐姿端正的同学展示朗读。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

最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1、古诗二首
思考:
(1)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婀娜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2)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
二月春风似剪刀
4、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5、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6、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3、同学们真不错,将漂亮的风筝都放上了天。让我们再来认认它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4、互相交流识字办法。
5、师针对难字进行指导。
三、品悟古诗:
启发谈话: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学生自由读诗。
2、生汇报看到了什么?。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1、讨论: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2、指生朗读,其他生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
预设: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歌唱
梳理引导: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四、背诵全诗:
1、鼓励背诵: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这一首古诗你一定能背下来。
2、生自由背。
3、集体配乐吟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示范必写新字“诗”的写法:左边言字旁窄窄,右上“土”字扁扁下横长,“寸”字竖钩靠右站)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作者:清朝高鼎,对作者进行介绍)
3.板书课题,(出示生字“村”,注意平舌音,给村组词,相机设
问:你知道村居是什么意思吗?)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观察“村”字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引导发现:“木”字窄窄捺变点,“寸”字起笔横略低,竖钩站稳莫要歪。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补充讲解:“杨柳”名字的来历;“鸢”原指老鹰,纸鸢指风筝。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

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

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纸鸢指的是风筝)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

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

出示:诗村童
加一加:“诗”“讠+寺”;“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村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

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

个别作业展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