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最新完整版

目录编写说明 (3)一、教科书的主要容 (3)(一)编排体系 (3)(二)编排容 (3)二、教学目标 (10)(一)识字和写字 (10)(二)阅读 (11)(三)口语交际 (12)(四)写话 (12)三、教科书的主要特点及使用建议 (12)四、教师教学用书的容和编写意图 (15)第一单元 (16)单元说明 (16)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7)1古诗二首 (18)2 找春天 (23)3 开满鲜花的小路 (30)4爷爷植树 (35)口语交际 (39)注意说话的语气 (39)语文园地一 (41)快乐读书吧 (42)第二单元 (45)单元说明 (45)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46)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 (47)6千人糕 (53)7 一匹出色的马 (59)语文园地二 (63)第三单元 (65)单元说明 (65)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66)识字 (67)1 神州谣 (67)2 传统节日 (71)3 "贝"的故事 (74)4 中国美食 (77)口语交际 (81)长大以后做什么 (81)语文园地三 (84)第四单元 (86)单元说明 (86)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87)8 彩色的梦 (89)9 枫树上的喜鹊 (92)10 沙滩上的童话 (99)11 我是一只小虫子 (104)语文园地四 (108)第五单元 (111)单元说明 (111)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12)12 寓言二则 (113)13 画桃 (117)14 小马过河 (122)口语交际 (126)图书借阅公约 (126)语文园地五 (129)第六单元 (131)单元说明 (131)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32)15 古诗二首 (133)16 雷雨 (139)17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145)18 太空生活趣事多 (149)语文园地六 (153)第七单元 (156)单元说明 (156)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57)19大象的耳朵 (158)20蜘蛛开店 (162)21 青蛙卖泥塘 (167)22 小毛虫 (172)语文园地七 (177)第八单元 (180)单元说明 (180)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80)23祖先的摇篮 (181)24 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 (186)25 羿射九日 (190)口语交际 (194)推荐一部动画片 (194)语文园地八 (196)识字音序表 (199)写字音序表 (199)编写说明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最新成果,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 册)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主要描绘了早春二月乡村田野的迷人景色和散学儿童竞放风筝的欢快情景。
诗人采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朴素、诗情淳厚、意境悠远、寓情于景。
第一句写“春之景”:通过“春草初长、黄莺飞鸣、杨柳拂堤”三种典型事物为我们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早春图。
第二句则写“童之乐”:通过放学归来的儿童,迎着春风放飞风筝,尽情地、快乐地享受春天的美好。
这首诗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与赞美。
诵读此诗还可以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愫。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
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作者简介】高鼎(1851-1861),清代后期诗人。
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
著有《拙吾诗稿》。
贺知章(659~约744)唐代诗人。
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市萧山区西)人。
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
后还乡为道士。
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
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
工书法,尤擅草隶。
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
《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教学目标】1.会读“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本课“诗、童”等8个生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4.在朗读、想象中体验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积累优美诗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全册)

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能够理解诗歌的大意。
3.体会诗歌的语言美以及画面美,能够借助诗歌所描述的景物特点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好,理解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形成诗歌文化积累。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感悟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春天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高鼎、贺知章的资料;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读“莺、拂、堤”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村居》。
3.理解诗歌大意,感受春天的景物之美以及孩子们放风筝的有趣画面,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课件播放一组春天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图并说说自己的感受:生:我看到地上的小草已经变绿了,看上去就像是铺了一块绿色的大地毯。
生:小河边柳树开始发芽了,好像是美丽的姑娘在对着河水梳长头发呢!生:我还看到燕子在天空中快乐地飞翔。
师:孩子们,你们不仅看得仔细,还说得生动形象,从你们的描述中,老师感受到了美好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接下来,老师就带你们一起走进春天的大自然,看看古代诗人们眼中的春天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
2.板书诗题:古诗二首,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书空课题,注意生字“诗”的正确书写及朗读(翘舌音、整体认读音节),其中右边的三笔横画之间要做到等距,且第二笔横画要长于另外两笔。
同时引导他们在课后田字格内将“诗”字进行描红并临写两遍。
3.过渡引入: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首《村居》,它是清代诗人高鼎写的。
课件出示诗歌,指导学生读准诗题中“村”的读音(平舌音“cūn”)。
二、自主探究,感悟诗意1.引导学生自主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试着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
2.检查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情况:(1)抽取诗歌中的生字卡片“莺、拂、堤”等,指名学生朗读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朗读适时进行朗读纠正,注意提醒读准“莺”是后鼻音,“堤”读“dī”。
人教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全册

人教新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全册一教材编排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5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第1~4课为为“春光篇”,课文内容大都与春天的物候和热爱春天有关;第5~7课为“爱心篇”,意在培养儿童的爱心;识字1~4课为“传统文化篇”,意在宏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第8~11课为“童话篇”,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第12~14课为“道理篇”意在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第15~18课为“自然科技篇”,21~24课为“人物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关注科学,从而爱科学,学科学;第19~22课为“故事篇”意在让学生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其中的道理;第23~25课为“历史篇”意在让学生了解历史故事,感悟祖先创造文明的道理。
二教材特点1、大幅度更新课文,教材更具有时代感,更贴近儿童生活。
本册教科书新编选的课文,占全部课文的一半以上。
有描写美好春光的,有发生在春天里的故事,有奉献爱心、关爱他人的,有反映首都新貌的,有倡导动脑动手、勤于思考的,有引导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有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品质、感悟做人道理的,还有介绍科学知识的作品。
2、课后练习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积累语言,启发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本册教材的课后练习,“读一读”或“读读背背”,体现了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
“读读背背”这一项,从课文的实际出发,提法有所不同。
有的要求背诵全文,有的只要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本册教材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默读这一训练内容。
在部分课文的后面,我们做了适当的安排。
除了上述题型外,多数课文后面还安排了词或句的练习,引导学生接触各种语言现象,感悟语言,积累语言。
词句的练习形式多样,有侧重于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有侧重于词语的积累和拓展的,在部分课文后面,教材还安排了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合作探究学习。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最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实录(全册)

1古诗二首名师教学片段实录◆品读诗句,体会诗情(教学重点)师: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地倾听,当老师朗读的时候,你的脑海中会出现怎样的画面?(教师配合古筝乐曲,朗读:“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生闭眼倾听,一副沉醉的模样。
)生1: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从松软的泥土里,悄悄地探出了脑袋。
生2:几只欢快的黄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舞着、歌唱着,那声音可真好听!生3:我还看到了柳树,这些柳树姑娘梳着长长的辫子,在风中摇动着。
师:是啊!有青青的小草、欢快的黄莺陪伴,有春风的吹拂,柳树怎能不迎风起舞呢?它还用自己碧绿柔长的柳枝轻轻地抚摸堤岸,难怪诗人说“拂堤杨柳”。
师:我们一起做个柳枝轻轻抚摸堤岸的动作好吗?(生边读诗边轻轻摆动手臂。
)师:在同学们做动作时,老师就在猜想,此时不光你们的手臂在舞动,你们的心也一定在舞动,对吗?生:(齐声欢呼)对!师: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一读这句诗。
生:(齐声诵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春天来了,乡村的田野上小草在悄悄地生长,天空中黄莺在自由自在地飞翔,它们好像都很欢畅。
岸边的杨柳碧绿柔长,在春风的吹拂下温柔地抚摸堤岸。
薄薄的春烟轻轻笼罩着春天的美好景物。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不由得感叹——生:(再次齐声诵读,感情比上一次更充沛)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听到你们的朗读,我忍不住感叹,啊!春光——生1:真美啊!生2:真迷人啊!生3:真让人陶醉啊!师: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和杨柳一同陶醉吧!生:(配乐齐声诵读)拂堤杨柳醉春烟。
赏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写春天景色的名篇,它的“春之景”和“童之乐”两个场景,人景交融,极具画面感。
本教学设计片段,教师充分关注到这一点,借助画面的直观作用化解了古诗理解的难点。
首先,教师声情并茂地诵读,配以柔美的古筝曲,将学生的视觉印象引向二月的乡村。
学生在音乐声中展开想象。
其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交流。
如果说学生个体的想象是片面的、零散的,那么,相互交流就能够将这些片面的、零散的画面编织成一个整体,教师适时的总结、点拨,又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完整版)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

1。播放朗读音频,学生一边听一边圈画出不认识的字。
2.结合注音,学生自主读课文.
3.小组合作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分组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中出现哪些动物朋友?
1、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的。
2、同学自由读诗。
3、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4、(小黑板上的诗句)你能把你看到的这些带上自身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总结
延伸
重点引导同学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5、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6、这么多美妙的感觉,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2)你还能把小草、野花、嫩芽、解冻的小溪比作春天的什么?
(3)有感情练读,指名读,其他学生评一评。喜欢这几句话的小朋友可以把句子背出来。
4。请男生齐读第8自然段,说说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找到她。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总结
延伸
(1)交流:我们可以看到、听到、闻到、触到。(随机板书,理解“触”) 说说我们还能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触到什么?
过程、能力
与 方 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投身到大自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春天,愿意去观现。
教学重点
正确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在品读中感受春天的美丽,体会寻找春天的快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围绕着“春天”这一主题,安排了《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和《邓小平爷爷植树》4篇课文。
《古诗二首》教学时重在培养学生的朗读、想象能力;《找春天》重在通过指导朗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开满鲜花的小路》则要求学生在了解故事的基础上,借助图画讲述故事;《邓小平爷爷植树》通过邓爷爷亲手植树这个真实的故事,让学生走近伟人。
1 古诗二首▶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堤”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童”等8个字,积累由“堤、柳、拂”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想象诗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11个生字中,重点关注易误读的字和难读的字,如“堤”,学生容易误读成“提”,可引导学生辨析“堤、提、题”的读音。
引导学生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自主识记字形,结合插图和语境理解字义,在猜谜语等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
(2)写字。
一是分类指导。
本课要写的8个字中,“诗、村、妆、绿”是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童、碧、丝、剪”是上下结构,要注意上下两部分的比例。
二是重点指导。
如,“绿、童、剪”笔画较多,要指导笔顺以及关键笔画的书写。
2.朗读教学朗读是古诗教学的重要策略。
教师可以通过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
然后,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景。
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比赛读、师生对读等,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直至熟读成诵。
3.理解运用教学《村居》时,教师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边读古诗边看插图,理解诗句大意。
然后,教师鼓励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景象。
教学《咏柳》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字“咏”,读懂诗题,抓住关键词,想象画面,说出诗句描述的美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开火车认读,努力读准平舌音和容易读错的字音。
6.自由朗读,要读得正确、流利、有节奏。
1.识字、认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交流易错字音或识字方法时,教师一定要落实到位,教给孩子们更多的识字方法,为以后的识字学习做好铺垫。
5.认真倾听,对诗人有大致的了解。
1.教师可以建议学生用扩词的方法识记生字,效果更佳。
2.教学中教师可提醒学生: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读准每一个字音。
2.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3.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出示《咏柳》插图:柳树在我们眼里并不新鲜,可在大诗人贺知章的心里,柳树就是价值连城的美玉,就是光鲜耀眼的丝绸。导入课题:《咏柳》。
2.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咏”,理解诗题。
3.引导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贺知章的资料。
1.齐读课题。
2.交流识记方法:
加一加法:咏=口+永,扩词。了解“咏”的意思是赞美,“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内容。
诗:“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的“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字。
村: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字的点要相互避让。
童: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
五、背诵古诗,积累古诗(用时:3分钟)
2.本课有几个容易读错的字音,教师要重点强调,一定要将字音教学落实到位。
三、借助图画,理解古诗(用时:15分钟)
1.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村居》,一边读一边想:如果请你为《村居》画一幅插图,你会画什么?
2.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读一读诗句,想一想:我们在画这些事物的时候应该把它们画成什么样?
3.组织学生集体交流,并相机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2.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书写注意点。
3.范写生字,提示要点。
4.组织交流反馈。
1.认读生字。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并牢记字形。给生字组词,扩充词汇。
2.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3.观察教师范写并在田字格中临写。
4.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指出书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正。
1古诗二首
导学案设计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积累词语;背诵古诗。
2.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3.朗读的同学要努力读准字音,倾听的同学要及时纠正错误字音。
4.展开小组合作,想一想并说一说怎样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这些生字。
如形近字比较:裁—栽—载,“裁”的本义是裁剪衣服,所以形旁是“衣”。
4.课件出示《村居》插图,引导学生欣赏并交流自己的想法。
5.教师指导学生依据画面,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仔细读一读每个句子,圈画出《村居》中提到的事物,然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2.读诗句,填写“学生活动卡”后进行小组交流。
3.一边交流,一边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
4.欣赏插图,并说一说:哪些地方画得符合诗意?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首古诗是什么?
3.板书“村居”,组织学生识记生字“村”。
4.组织学生齐声诵读题目《村居》并交流:“村居”是什么意思呢?
5.简介诗人。
1.朗读课题,读准“诗”的字音,交流识记字形的方法。
2.齐读:《村居》。
3.朗读诗题,读准“村”的字音,记忆“村”的字形。
4.齐声诵读,读准字音。交流“村居”的意思:在农村居住。
3.汇报、交流。相互补充。
1.教师在介绍诗人资料时可以告知学生:“知诗人”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的方法。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能够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用时:8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准每一个字音。
2.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相互检测古诗朗读情况。
4.将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这些生字。
5.利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6.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一边读一边圈画读不准的字。如:“拂”不读fó,“堤”不读tí。
2.小组同学相互当小老师,倾听其他同学的朗读,并针对读错的字音范读。
5.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准确背诵古诗。
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以及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的关系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为后面的交流和绘画做准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用时:7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诗、村、童”,再次认读,并指导学生扩词。
课前准备
1.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诵读课题,引入新课(用时:7分钟)
1.板书课题,引读课题,学习“诗”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寺—诗),也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记(特—诗)。
3.指名朗读古诗,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
4.将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集中板书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展开小组合作,识记这些生字。
5.利用生字卡片,组织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巩固字音。
6.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1.一边读一边圈画读不准的字。
2.小组同学相互当小老师,倾听其他同学的朗读,并针对读错的字音范读。
1.带着对春天的喜爱及小朋友们快乐的心情背诵古诗。
2.搜集描写春天的其他古诗,比一比谁积累得最多。
1.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搜集古诗,请家人当老师,教一教,读一读。
可以丰富课外积累形式,制作古诗卡片、古诗小书签、古诗小报等。让学生的积累活动变得丰富而充满趣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