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闸北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 (2015七上·遂宁期中)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 调料(tiáo)蛮横(hèng)朗润(rùn)苦心孤诣(yì)B . 脸颊(jiá)冗长(rǒng)炫耀(xuàn)节衣缩食(suō)C . 瑟缩(shè)陶冶(zhì)叩击(kòu)寥寥无几(liáo)D . 铿锵(qiāng)戏谑(xuè)澄清(chéng)密密匝匝(zā)2. (2分)指出书写无误的一项()A . 如火如茶B . 趋炎负势C . 崇尚科学D . 谈笑风声3.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培训以后,他思路开阔,大不同于以往,真当另眼相看。

B . 美国对别国的人权问题说三道四,横加指责,而对本国侵犯人权的行为却讳莫如深。

C . 目前,我们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当其冲要解决产品质量问题。

D . 为了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这个贩黄窝点曾两次停业,待风声一过又东山再起。

4. (2分) (2016九上·南京期末)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油价下跌产生连锁反应,许多以石油为原料的产品的价格也在相应下降。

B . 为了防止埃博拉疫情不再大规模扩散,各国政府都及时采取了防范措施。

C . 近年来,中学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删减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 . 读书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而且还能够陶冶性情,提升自我。

5. (2分) (2016七上·扬州期中) 下列语句排序最合理的一项()①归结起来,有两种态度是正好相反的。

②前者是错误的,注定会失败;后者是正确的,必然会胜利。

③人们对待事物运动的力量可以采取种种不同的态度。

七年级期中语文下学期参考答案

七年级期中语文下学期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下学期北路片区期中联考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一.1.D 2.D 3.D 4.D 5.A 6.C7.(1)竹中窥落日 (2)凭君传语报平 (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4)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二.8.略 9.略三.(一)10.峨眉山巍峨耸立,半轮淡淡的秋月悄然悬挂在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面上,如一块碧玉晶莹可爱,江水流动,月影也随着江水前行。

11.抒发了作者离乡江行思友之情和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二)12、推脱重新对······感到诧异通“攀”,牵,拉13(1)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开始宴请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仲永提诗。

(2)只要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14、“父利其然”,“不使学”把方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荒废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15、略(三)16. “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

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17、韩麦尔憎恨普鲁士侵略者,热爱祖国,在他和法国人民心目中,祖国语言是祖国的象征,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18、普鲁士马上就要占领此地了,他的联想应该是批判了普鲁士的野蛮无人性,连鸽子都要强迫说德语,体现了当时他对普鲁士的憎恶!19、略(四)20.就地取材(随处可见);透光通风;不挑地不挑人(随遇而安);朴素高雅21.开篇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乡土篱笆的悠闲恬静;引起下文;为下文作者赞美乡土篱笆做铺垫(为下文抒发感情做铺垫)。

22.①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勾勒了夏夜篱笆边安谧、祥和、温情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②“融化”原意指冰、雪等变成水,这里指浓浓的化不开的乡思在风景秀丽的田园里化解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

2015-2016学年度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科 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考生注意:1.全卷分三个部分,计17小题;2.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能得分。

第一部分 积累和运用(满分:35分)一、语言积累(13分)1.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诗句。

(13分)(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景与水景巧妙融合,溪流水库与山石丘陵C 相应成趣....(q ì),层峦叠嶂。

其山峦气势磅礴,朱熹称之为“三狮六虎七麒麟”。

登高D 俯视山...(sän)涧.,众多的水库、湖泊宛如一串珍珠点缀在香山的山峦之间。

“古寺古松古榕,民俗田园风光”。

与香山岩寺为中心,香山与周边的吕塘民俗文化村相形见绌。

千年古刹香山岩依山而建,坐东朝西,前殿低后殿高,属“两落猛虎下山势”重檐建筑。

古刹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初六的庙会,海内外香客云集,人山人海,集佛礼、贸易、民俗文化为一体,热闹非凡。

(1)请将文中词语“气势磅礴”,用正楷字工整的抄在“田”字格内。

(3分)(2)文中ABCD 四处加点的词语,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3)文段中有一个成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修改。

(3分)4.综合性学习。

(10分)元宵节期间,《中国谜语大会》在央视热播,这是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集文化、益智、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电视竞猜节目,目的是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节目由张泽群与周涛出任现场主持,于2016年2月20日-22日在CCTV-10、CCTV-1三天连播。

之前的《中国诗词大会》,也引起了国人背诗词的热潮。

东方红学校七年级也举行了元宵节游园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谜语竞猜。

请选择两个谜语,写出谜底。

(4分)A谜面:冰河融化(打一地名) B谜面:1、青一块,紫一块。

(打一字)C谜面:5愚公之家(打一成语)D谜面:韩信钻胯,项羽扛鼎。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初一语文试卷(完卷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答案一律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不给分)第一部分文言文(28分)(一)默写(8分)1.千淘万漉虽辛苦,。

(《浪淘沙》其八)2.,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3.中庭地白树栖鸦,。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4.三月残花落更开,。

(《春晚二首》选一)(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8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5.上文选自课文《》,作者是(人名)。

(2分)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1)香远益.清()(2)宜乎众.矣()7.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8.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莲洁身自爱,天真自然不显媚态。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一句道出了人们甚爱牡丹的原因。

D.“莲之爱,同予者何人”意思就是说像作者一样具有莲般品质的人太多了。

(三)阅读下文,完成9--12题(12分)更①渡一遭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②杀生之名,乃炽火③使.釜水百沸④,横筱⑤为桥。

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

”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⑥,仅能一渡。

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注释】①更:再,重复。

②当:担当,承担。

③炽火:把炉火烧的很旺。

④百沸:(水)沸腾。

⑤筱:细竹子。

⑥爬沙:本指蟹行,这里指鳖行。

意思是艰难地爬行。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1)欲烹而食.之()(2)乃炽火使.釜水百沸()10.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

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试题卷.doc

第二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试题卷.doc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20 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4 分)①面面相 qù()②静mì()③ 菜畦(.2.默写( 8 分)①吴楚东南坼,。

②万籁此俱寂,。

③,禅房花木深。

④,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⑤虽多忌克,。

⑥池中奇峰绝壑,,空奇。

)④叱咤()风云.,,以3.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 (4 分)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___ ③太祖乃悟,卒用其人:____________.②遂以名楼:___________.④缘坡植牡丹: __________.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炙手可热的“双十二”促销活动让网络卖家大赚一笔。

....B.连续多日的雾霾让全国各地的交通事故如雨后春笋般多了起来。

....C.这次比赛他作了充分的准备,演讲那天,他粉墨登场,大获成功。

....D.齐白石笔下的虾,憨态百出,栩栩如生,让人赞不绝口。

....5.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2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鲁迅。

B.《三颗枸杞豆》这篇小说用回忆的笔法,写了三叔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以及这三颗枸杞豆对“我”的启示、教育,告诉人们:要抓住时间,抓住生命。

C.《于园》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北宋的文学家张岱。

这篇园林小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写于园,清新空灵。

D.《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以瞻仰者本人的活动顺序为主,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为辅兼顾其他顺序来组织材料。

写浮雕时,作者由东到南到西,最后到北,这个空间顺序实际上是由浮雕的内容所决定的。

二、阅读与赏析 (35 分)(一)东坡( 4 分)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②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释】①东坡:苏轼在贬官黄州时居住与躬耕的地方。

②荦( lu ò)确:山多大石的样子。

沪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沪教版七年级(下)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第二学期期中质量监控试卷七年级语文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10分)1.枕中云气千峰近,。

《宿甘露寺僧舍》2. ,最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3.千淘万漉虽辛苦,。

《浪淘沙》4. 中庭地白树栖鸦,。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5.,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二)、阅读下文,完成6—9题(7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6.“惟吾德馨”中的“吾”指的是。

(1分)7. 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2分)何陋之有?__ ______________8.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2分)9.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儒”和“庐”是本文的韵脚。

B.本文的作者还写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样的千古名句,这首诗是为了酬答他的朋友李白所作。

C.选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集中表达了作者追求静寂安逸的情怀。

D.“丝”原指弦乐,“竹”原指管乐,“丝竹”在文中泛指音乐,“案牍”在文中指官府的公文。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3题(8分)副使失物李士衡为馆职,一武人为副,与之俱使.高丽。

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①帛藉②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

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号,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

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

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①缣(jiān):细绢②藉:垫在下面的东西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1)与之俱使.高丽 ( ) (2)舟人大号.(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2分)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

12、武人的自私在文中具体表现为。

沪教版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含答案和答题纸)

沪教版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含答案和答题纸)

沪教版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含答案和答题纸)眼也。

”10.上文的作者是_________(人名)。

(2分)11.XXX所得的古画是一幅_________。

(2分)12.在XXX所得的古画中,猫的眼睛被认为是_________。

(2分)13.文章主要讲述了_________。

(2分)二、现代文阅读(24分)一)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8分)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它是清代作家XXX所著。

共120回。

小说以XXX、史、XXX、XXX家族的兴衰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封建王朝的全貌。

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其中XXX、XXX、XXX等人更成为了文学经典中的代表。

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对封建礼教、官场腐败、女性地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1.《红楼梦》是谁所著?(2分)2.小说以什么为背景?(2分)3.小说中哪些人物成为了文学经典中的代表?(2分)4.小说揭示了哪些问题?(2分)二)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完成表格。

(16分)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的重要节气之一。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因为这一天月亮最圆,所以也叫“月圆节”。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

其中,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俗之一,也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

月饼的种类繁多,有豆沙馅、莲蓉馅、五仁馅等多种口味,每个地区的月饼也有自己的特色。

XXX也是中秋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晚上赏月、吃月饼,团圆共度佳节。

活动名称时间活动内容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赏月、吃月饼、赏花灯等吃月饼中秋节传统俗之一,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XXX中秋节晚上重要活动之一,团圆共度佳节5.中秋节是我国的哪一个传统节日?(2分)6.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有哪些?(4分)7.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俗之一,也是中秋节最重要的食品,有哪些种类?(4分)8.人们会在中秋节晚上进行哪些活动?(4分)巷熙熙攘攘的人群,我感到自己长大了许多。

2015-2016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2015—2016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语文试卷(本卷共20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友情提示:请认真审题,把握时间,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7分)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7分)鹅的叫声,与鸭的叫声大体相似,都是“轧轧”然的。

但音调上大不相同。

鸭的“轧轧”,其音调()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鹅的“轧轧”,其音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

后来我看到,果然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大声叫喊),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它引háng( )大叫,其叫声的严厉,不亚()于狗的狂吠。

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呜呜地乞怜。

鹅则对无论何人,都是厉声呵斥;要求饲食时的叫声,也好像大爷嫌饭迟而怒骂小使一样。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引háng()不亚()(2)根据意思写出相关的词语。

(1分)大声叫喊()(3)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相应的括号中(2分)○1鸭的“轧轧”,其音调()而愉快,有小心翼翼的意味。

A琐碎 B琐屑○2鹅的“轧轧”,其音调()郑重,有似厉声呵斥。

A严谨 B严肃(4)文中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2分)狗的狂吠,是专对生客或宵小用的;见了主人,狗会,呜呜地乞怜。

A 欢欢喜喜 B老老实实 C 摇头摆尾 D蹦蹦跳跳2.古诗文默写。

(10分),草色入帘青。

(《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

(《陋室铭》)亭亭净植,。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采菊东篱下,。

(《饮酒》),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念天地之悠悠, !(《登幽州台歌》)黑云压城城欲摧,。

(《雁门太守行》),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潮平两岸阔,。

(《次北固山下》)3.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有些人物形象给人印象深刻。

下面描述有误的一项()(3分)A.鲁迅被派往日本留学,决意要学医,原因之一是青年鲁迅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中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一:基础(25分)(一)默写(6分)(二)阅读下文,完成6-8题(11分)【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甲文作者是(朝代)(人名)乙文选自《》8.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

(4分)(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通过赞美莲,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三)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辄取之耳。

”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0.解释划横线的字(2分)出()执()11.翻译句子(3分)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_________________12.本文表现了陶侃的品质。

(3分)二:现代文阅读(30分)没有开花的紫罗兰(16分)⑴开始,我不知道我家的附近还有一个那样大的苗圃,里面有着那样名目繁多的花草树木。

当然,我更不知道刚上小学的儿子小铁放学之后常常光顾那里,一直疯玩到吃晚饭的时候。

有时看他回到家一脸热汗腾腾的或一身泥猴似的样子,我不知道都是那个苗圃惹的祸。

⑵从那时起,小铁开始总往家里拿一些花花草草的,种在花盆里,摆得阳台上到处都是。

反正是小孩玩,我没有管他,任他自己摆弄、自得其乐,好像那些花花草草是他统帅的千军万马。

⑶有一天,他搬回来一棵紫色的植物,长长的叶子,细细的茎,还带着胡须一样的根。

⑷他进门就喊我帮助他赶紧找个盆,自己从书包里掏出早在外面挖好的一包土来,把这家伙栽在了盆里。

看他满脸是土,我催他先去洗脸,他不动窝,问我:“爸,您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一脸认真的样子。

⑸我便也仔细地看了看这个紫色的家伙,然后摇摇头说:“不知道。

”⑹他兴奋地说:“您不认识,我认识,我告诉您吧,它叫紫罗兰。

”⑺“紫罗兰?”⑻我犯起了疑惑。

紫罗兰,我在公园里见过,不是这样子的呀!紫罗兰的茎比这粗多了,再说,叶子也不对。

但我不敢轻易地说这不是紫罗兰,因为我知道他最喜欢植物,光买的有关植物的书就不少。

⑼小铁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就对我说:“爸,您不信?”⑽我赶紧说:“不是不信,是和我以前见过的紫罗兰不大一样。

”⑾“您以为紫罗兰就一种样子?就不能多几样?”⑿看看他眼中的坚持,我说:“就叫它紫罗兰吧!”【A】于是全家都跟着叫它紫罗兰。

其实除了小铁,我们都知道它不是紫罗兰。

⒀它是那天小铁在苗圃里意外发现的,把它挖了出来,就爱不释手,因为它与众不同。

这么漂亮的植物得有个名字,他便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最后决定管它叫作紫罗兰,那兴奋地劲头就像科学家给一个新发现的星星命名一样。

只不过还想从我这儿得到证实罢了。

⒁紫罗兰成了他的新伙伴。

他关心的是它开没开花。

在他的想像种,既然叫作紫罗兰,它就是要开花的。

他特意查了《少年百科辞典》,里面关于紫罗兰的词条告诉他紫罗兰是开紫色、紫红色或血青色的单瓣或双瓣的花朵,怎么也得开出甭管是什么样子的花朵来,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⒂于是,盼望它开花,成了小铁心里的一件大事。

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⒃可是,过了好长时间,它也没有一点开花的意思。

我故意对小铁说:“我看这家伙是开不了花了。

”他立刻反驳我:“为什么?您没看见它的叶子都长大了吗?”“可是它是一点花骨朵儿都没有冒出来呀!”“您别着急呀,好饭不怕晚,它肯定能开花!”⒄他像是在给我给自己也给紫罗兰打气。

⒅我便与他一起等待,盼望着哪一天它能够突然奇迹般地绽放出新奇的花朵来。

⒆但是,它始终没有开花。

⒇一直到这棵它认为是紫罗兰的植物枯萎,最后彻底死掉,也没有开花。

(21)花开在哪里?1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2分)14.请说说第⒀段中小铁“兴奋”的原因。

(3分)15.文中有描写小铁迫切等待花开的句子,请找出其中两处。

(4分)①②16.文中划线【A】处是对父亲的描写,表现出父亲对儿子养“紫罗兰”的态度是。

(3分)17.“紫罗兰”最终没有开花,但作者却以“花开在哪里”结尾,你认为花开在哪里?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4分)生命的化妆(14分)(1)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2)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表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3)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4)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浅浅的微笑。

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

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

次级的化妆是把人凸现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

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和年龄的。

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5)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guāmùxiāng kàn了。

(6)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

最好的文章,是作家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7)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

”我感叹地说。

(8)“不对的。

”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

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

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

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

我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9)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章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这样,你懂化妆了吗?”(10)我为这位女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并深为我最初对化妆的观点感到惭愧。

(11)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上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12)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18.看拼音写词语(2分)guāmùxiāng kàn( )19.联系上下文,揣摩第(1)、(9)段中加点词语“化妆”的具体含义。

(4分)①以化妆闻名:②生命的化妆:20.文章最后一句“可惜,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中的“这个道理”指什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___________21.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化师认为最底层的化妆扭曲了人的个性,而拙劣的文章也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

B.第(5)段中“我”“guāmùxiāng kàn”的原因是:听了化妆师的叙述后,“我”对化妆和化妆师有了新的认识。

C.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和营养,可改变体质。

D.从与化妆师的交流中,“我”体悟到,一切的表象都不是独立自存的,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是从内在里改革。

E.全文以“我”对化妆认识为线索,突出了在表象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人的生命是最可贵的这一主题。

(三)综合学习(5分)《当我们遇上韩星》韩国明星李敏镐出镜央视2014年春晚,再次掀起了一股“韩流”,而后热播的《来自星星的你》,一个俊朗、帅气的金秀贤闯入了中国人和韩国人的视野。

中国的粉丝们极度痴狂,他们甚至放弃学业,放弃家庭千里迢迢赶到韩国,日夜蹲守金秀贤的住点,这让金秀贤非常紧张、害怕。

不可否认,追星是每个人的权利,但A 。

令人尴尬的是,中国粉丝们的痴狂是因为金秀贤的外表,而韩国人喜欢他是因为他在剧中饰演的是人民教师。

追星,不应追其外表,而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如:《水浒》中的武松,他在景阳冈打虎时的镇定值得我们学习;B《》中的,他值得我们学习……22.(1)根据文稿内容,在A处补充一个表明自己观点的句子。

(2分)(四)写作(40分)题目:温暖的叮嘱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记叙文,字迹端正,书面整洁,有真情实感。

答案:默写:1.海棠不惜胭脂色2.床底松声万壑哀3.一年好景君须记4.千淘万漉虽辛苦5.中庭地白树栖鸦6.小檐日日燕飞来古文一7.略8.惟吾德馨莲,花之君子者也9.B古文二10.外出、拿11.你既然不种田,竟然还糟蹋别人的稻子!12.爱惜粮食、体恤农民的辛苦、重视农业。

13.没有开花的紫罗兰(或:紫罗兰)14.小铁为自己的得意命名高兴,兴奋。

15.例:⑴哪怕是如米兰一样那种白色细小的花,也得开出来。

⑵每天早晨起床,每天下午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看看他的宝贝紫罗兰开没开花。

16.【A】语言描写,表现出父亲对痴迷于植物的儿子的尊重与呵护的态度。

17.花开在孩子小铁的心里,是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坚持之花。

作用:结尾耐人寻味,引人深思;深化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