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考生留意: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须用蓝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书写。

一、积累与运用(1——7题,28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题目。

(3分)七年级语文学习之旅完毕了,在这期间,我们瞻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鞠躬尽cuì的光芒形象,观赏了容不得半点羁.绊的安塞腰鼓;感受到探险英雄为何勇往直前的真dì; 更被动物们为种群的持续而娴.熟一跃的动作所震撼……教师们孜.孜不倦地讲解并描述这一道道精神食粮,是否让你流连忘返?(1)依据拼音写汉字。

(1分)鞠躬尽cuì真dì(2)给加点字注音。

(1分)娴.熟()孜.孜不倦()(3)用部首查字法检索文段中加点字“羁”,应先查部首,再查画。

(1分)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迹罕至举目无亲狂风呼号来势凶凶B、九曲连环一泻万里奇趣横生义愤填膺C、锋芒必露家喻户晓迥然不同炯炯有神D、当之无愧慷概淋漓杂乱无章惹人注目3、对下列病句修改错误的一项是()(3分)A、我们中学生假设缺乏创新精神,却不能适应学问经济时代的要求。

(把“却”改为“就”)B、由于天下大雨,导致我们的跑操竞赛被迫延期。

(删掉“导致”)C、达尔文说认为,不仅一切生物都是进化来的,当然人也不是在地球上一下子就出现的。

(删掉“不仅”)D、假日里,教师亲善的笑容和抑扬顿挫的声音,常常在我耳边响起。

(把“在我耳边响起”改为“在我脑海中出现”)4、下面作家作品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是鲁迅先生的作品,都选自其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B、《口技》作者是清代的张潮,本文选自笔记小说《虞初新志》,文章给我们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让人“以为妙绝”。

C、《猫》的作者是现代文学家郑振铎,文中详写了“我”冤枉第三只猫的事情,表现了“我”的难受、自责、愧疚之情。

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山东省滨州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2017·杭州模拟) 下面语段中划线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隔了窗子,外面是死寂的夜,从蒙翳的玻璃里看出去,不见灯光,不见一切东西的清晰轮廓,只是黑暗。

一切都被黑暗吞噬了,战栗通过了我的全身,我想逃,黑暗驱逐着我,我想逃,向哪里逃呢?A . (yì)(kuó)(shí)(lì)B . (bì)(guō)(shí)(sù)C . (bì)(guō)(shì)(sù)D . (yì)(kuó)(shì)(lì)2. (2分) (2017八下·灯塔月考)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粗制烂造人声鼎沸颔首低眉抑杨顿挫B . 广袤无银无可置疑城惶城恐器宇轩昂C . 鹤立鸡群深恶痛疾油光可鉴暗然失色D . 正襟危坐入木三分藏污纳垢不可名状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3. (1分)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

信客教地理________,效果奇佳。

他本来识字不多,但几十年游历各处,又代写了无数封书信,实际文化程度在几位教师中显得拔尖,教起国文来也________。

他眼界开阔,对各种新知识都能容纳。

更________的是,他深察世故人情,很能体谅人,很快就成了这所小学的主心骨。

①从容不迫②绘声绘色③难能可贵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4. (10分)(2016·嘉善模拟) 古诗文填空。

①________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②马作的卢飞快,________。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③生命是宝贵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决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碰到不能两全其美的情况时,我们该如何做出决定呢?孟子的“________ ,________”对我们有很大的启迪。

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春季七年级期末限时检测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大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5.答题卡上不准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

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1道小题;2.本学科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修葺.(qì)瞬.息(xùn)妥帖千钧重负B.商酌.(zháo)矜.持(jīn)猥琐荒草凄凄C.迸.溅(bèng)俯瞰.(kān)驿路悔人不倦D.怆.然(chuàng)炽.热(chì)羸弱惊心动魄2.小郡在端午节欣赏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赛龙舟表演,回家后,他以“趣话端午”为题写了一篇文章。

以下节选段落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端午节,我和好朋友相约观看赛龙舟表演。

我提前到达,但迟迟未见好友的身影。

比赛即将开始,龙舟手们不期而至....,都在为争夺第一做最后的准备。

比赛开始了,每一艘龙舟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一个劲儿地向前冲,只见“青龙”队队员们心有灵犀....,生怕错....,配合默契,遥遥领先。

河两岸的乡亲们都屏息凝神过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画面!比赛结束,好朋友才姗姗来迟....。

A.不期而至B.心有灵犀C.屏息凝神D.姗姗来迟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方面,中国始终是贡献者、参与者、引领者。

(“贡献者”“参与者”互换位置)B.电视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为内核、以综艺为外壳,融合了多种创作手法,遭受了观众的好评。

(把“遭受”改为“赢得”)C.长期吃外卖快餐的人容易生病,主要是因为油盐摄入过度以及饮食结构不合理而造成的。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5分)1.(6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陇中定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方温热的厚土。

其间流淌着蓝雾般的洮河,也流淌着黄金般的渭河。

天山的地理风貌有着众水辐辏的水文河流,也有着梦幻般的野生植物资源。

níng wàng着这片黄土地,不由得心生感动。

勤劳的定西人民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里生生不息,谱写出了一曲曲赞歌。

他们凿井修渠( )平整梯田,挥动着铁锨和馒头,紧握着锄头和镰刀,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描绘出了如诗如歌的绚丽图画。

定西人民热爱自然,崇尚简朴,善于默默经营自己的稼穑岁月。

他们种植林草花卉与药材,牧养六畜,书写着大地上麦田与胡麻地的丰收。

家住陇原,定西人jīng yìqiújīng的品质似乎是与生俱来的。

结构雄伟的古代建筑、宁静致远的古镇村落、诗意栖居的民居民宅,定西的民间手工艺及民俗文化都是丰富而灿烂的。

(1)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níng wàng jīng yìqiújīng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只填序号)【精神】①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面貌。

②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

③英俊;相貌、身材好:瞧这小伙儿长得多~!(《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甲】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描绘出了如诗如歌的绚丽图画。

【乙】叶圣陶先生只说字,我的体会,一是偏重用语,二是意在强调,精神是可简就绝不该繁。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画线句中的“定西”“灿烂”“——”的词性分别是名词、形容词、数词。

B.“地理风貌”“植物资源”“热爱自然”三个短语的类型各不相同。

C.画线句中“悠久”的同义词是“久远”。

D.语段括号处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是顿号。

2.(2分)笔墨生辉。

从如图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字,将正文内容用简化字规范、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

2024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小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小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七年级语文下学期小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一天1. 在括号内填写字音或字形。

愧怍()斑lán()镶qiàn ()侮()辱锋芒毕露()祈()祷xuān()闹霹lì()震悚()妇孺()皆知晌()午惩()罚哺育()取dì()锲()而不舍污秽()粗拙()门框()狂lán()lì()尽心血梦寐()诘()问字帖()诧()异深恶()痛绝【答案】愧怍(zuò)斑lán(斓)镶qiàn(嵌)侮(wǔ)辱锋芒毕露(lù)祈(qí)祷xuān(喧)闹霹lì(雳)震悚(sǒng)妇孺(rú)皆知晌(shǎng)午惩(chéng)罚哺育(bǔ)取dì(缔)锲(qiè)而不舍污秽(huì)粗拙(zhuō)门框(kuàng)狂lán(澜)lì(沥)尽心血梦寐(mèi)诘(jié)问字帖(tiè)诧(chà)异深恶(wù)痛绝2. 下面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他上课有些心不在焉,成绩滑落得很快。

B. 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敌人,真是气冲斗牛!C.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D. 这点帮助微不足道,是我们大家的一片心意。

【答案】C【解析】“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不专心,精神不集中;“气冲斗牛”形容气势或者怒气很盛;“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微不足道”指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需要注意:“不以为然”与“不以为意”的区别,“不以为意”是指不把它放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第二天(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6-7题。

(5分)晚春【唐】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丰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丰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丰台区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丰台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一、基础运用(共14分)初一年级组织“京城花木亦有情"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以下是同学们的研学笔记,请你帮助修改完善。

1.(1分)用正楷字书写“京城花木亦有情”七个字,作为研学笔记的题目。

2.(2分)对文段中画线字的读音或字形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读花花,串接起北京五彩斑lán的四季。

春天,紫藤萝在各个园子里如瀑布般流淌,淡紫色的花瀑中似有水花迸溅;夏日,莲花盛开在各大公园的水面,引来观者无数;秋天,街头巷尾的菊花成片绽放,浅色的小花清雅而淡bó;冬日,雪中那一树梅花开得繁盛,香气清幽,惹得行人驻足。

放眼望,花之美尽收眼底;细咀嚼,花之韵润泽人心。

身边的一草一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A.“斑lán"意为“灿烂多彩”,应写作“斑斓"。

B.“迸溅”意为“向四外溅”,“迸”为形声字,应读作bìng。

C.“淡bó"意为“恬淡”,“泊"意为“恬静”,应写作“淡泊"。

D.“咀嚼”意为“对事物反复体会”,“嚼”应读作jué。

3.(6分)请你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识木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也是世界上古树最多的现代化城市之一。

①四万余株古树历经了时序更替,穿越了漫长岁月,见证了历史变迁,是珍贵的“活文物"。

在密云区新城子镇,有一株树龄达3500年的侧柏,树干需九人合围才能抱拢,巨大的树冠由十八个大杈组成,苍劲有力,充满动感;②在怀柔区红螺寺,一棵油松和两棵紫藤组成了“紫藤寄松”,它们和睦相处了八百余年【甲】③在东城区文丞相祠,有一株树龄七百年左右的“指南枣”,树体向南倾斜,与地面几近45度角,仿佛彰显着文丞相“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忠贞【乙】古树在景观、生态、历史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需要我们大力保护。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忏.悔(chàn)迸.溅(bìng) 孱头(càn)久久伫.立(zhù)B.枯槐.(huái)颤.抖(chàn)矜.持(jīn)忍俊不禁.(jīn)C.遗憾.(hàn)猥.琐(wěi)恍.然(huǎng)一摞.一摞.(luó)D.凝.望(níng)服侍.(shì)萋.萋(qī)仙露琼.浆(qíng)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A.朗润凛洌人迹罕至拙拙逼人B.分歧默契翻来复去骇人听闻C.惭愧慰藉美不胜收喜出望外D.颓唐决别随声附合畏罪潜逃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我们说话、办事,都要实实在在,要规划,不能故弄玄虚....。

B.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斗.志昂扬...。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往来穿梭,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调查,“8·12”天津港爆炸事故原因是瑞海公司违规经营、违规储存危险货物以及安全管理极其混乱造成的。

B.面对叙利亚小难民艾兰伏尸海滩的照片,使欧洲一些国家终于松口,允许更多难民入境。

C.磁州瓷器工艺精湛,具有高雅、时尚、个性的艺术享受,是一种观赏价值极高的艺术品。

D.屠呦呦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研究,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为医学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

②蹊田:践踏田地。

③策:通“册”。

④恬:心神安适。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丰,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黔无驴,有好①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试题(6.9)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忏悔ān 矜持jĪn 执著ù 服侍ìB魂魄ò 涉足è 萋萋qī 枯槐ĭC亵玩è 案牍dú 休憩qì 祈祷qíD撵ăn 修葺ró 累赘í 商酌ó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颠沛流离以身作则悲天闵人如是重负B微不足道大庭广众诲人不倦浩浩荡荡C深恶痛决不以为然目不窥园群蚁排衙D契而不舍慷慨淋漓血气方刚祸不单行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五一假期,我们徜徉在凤城河风景区,领略自然之美,品味人文之趣,真是怡然自得。

B.“胡瑗读书节”活动中,语文名师就如何有效阅读的话题说长道短,同学们深感受益匪浅。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州》,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州的众多美食。

D.泰州老行当展馆里的游人摩肩接踵,大家饶有兴味地观赏着那些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物品。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2分)A. 我们将通过植树造林,使有着“山水洲城”美誉的长沙山更青,水更碧。

B. 长沙市计划三年建设大约600余座公园,成为“千园之城”。

C. 随着城市街头共享单车的出现,不仅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便利,而且环保、经济。

D. 烈士公园的国庆节张灯结彩,花团锦蔟,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

4. 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那就时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B. ①③②⑤④C.①②③⑤④ D .①③④②⑤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填写在横线上。

(2分)1)真正懂得生活(奥秘秘诀真谛)的人往往明了:身在何处并不重要,心在何处则决定了生活的意义有多深远和广阔。

(2)在同样的环境下,人们的精神状态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虽年富力强,却整日(碌碌无为无所事事麻木不仁);有的人虽已至暮年,却依然壮心不已。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四季景象不同,所代表的生命状态也不相同:春天(1),,;夏天骄阳似火,蛙鸣虫唱,是生命的张扬;秋天(2),,;冬天落雪无声,闲云舒卷,是生命的恬静。

6、走进名著(4分)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后面的问题。

他越着急便越自苦,吃喝越没规则。

他以为自己是铁作的,可是敢情他也会病。

病了,他舍不得钱去买药,自己硬挺着;结果,病越来越重,不但得买药,而且得一气儿休息好几天。

这些个困难,使他更咬牙努力,可是买车的钱数一点不因此而加快的凑足。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自从有了这辆车,她的生活过的越来越起劲儿了。

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

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

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1)你上文段节选自名著《》,作者是。

(2分)(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2分)答:7、综合性学习(8分)23.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播出后好评不断。

某班也开展与朗读有关的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8分)(1)探究下面材料,说说朗读有什么好处?(3分)【材料一】美国著名亲子阅读专家吉姆•崔利斯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他坚持为孩子们朗读。

在他看来,朗读是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情感交流方式。

[来源]【材料二】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仰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

但是人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

一个人口头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

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即兴地说出流利的话吗?【材料三】我们大声朗读,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领悟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感受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

答:(2)每一期《朗读者》都有一个关键词,例如“陪伴”“选择”“第一次”等,请你依照示例也确定一个关键词,围绕这个关键词再从初中语文课本中选择一篇课文,并说说选择它的理由。

(3分)示例:关键词:母爱课文题目:《金色花》理由:母爱足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之一,泰戈尔的《金色花》以诗一般的语言抒发了对母亲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关键词:课文题目:理由(3)《朗读者》邀请各个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嘉宾朗读经典美文。

对于嘉宾的朗读水平,网友们褒贬不一,请你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2分)网友跟帖:个别嘉宾读音不准,吐字不清,影响表达效果。

你的跟帖:8、古诗文默写(1)此夜曲中闻折柳,(2),凭君传语报平安。

(3)浩荡离愁白日斜,,‘’化作春泥更护花。

《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句子是,(5)《望岳》中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勇攀人生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6),独怆然而涕下。

(7、)《游山西村》的颈联是:,二、古诗词鉴赏回顾《已亥杂诗》回答问题诗中以落花为喻,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国志向和崇高的献身精神的诗句是:⑵对这首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反映了诗人辞官后不甘消沉,决心继续关心国家大事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B.更护花的“花”比喻青少年,此句表明作者要为培养下一代做出牺牲的决心。

C.后两句以落花为比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融入议论。

D.“落红”指落花。

此句暗喻自己是有爱国情怀的志士。

三,文言文阅读河中石兽纪昀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秩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 山门圮于河() (2) 湮于沙上()(3) 如是再啮()20. 指出下面句子中“之”所指代的内容。

(2分)(1) 一老河兵闻之()(2) 当求之于上流()21. 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只画一处)(1分)众服为确论。

2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3分)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译文:23、本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四、现代文阅读想起那年读书时谷煜(1)真的,读书,是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2)十来岁,三年级,天不怕地不怕的感觉,不管生疏,常常和同学去串门。

到了别人家里,是安静的,不声不响,微笑,直盯着土屋墙壁上的黑白报纸。

那些报纸,是一些富裕人家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贴在墙上,给土屋一点美观,不至于到处露着暗灰的墙皮。

有字,可读,真好。

(3)看着看着,身子会趴下,因为,靠底下的一些字,实在是看不清了。

而下面的报纸,往往是更旧一些,泛着黄色,伴随着一丝丝潮潮的味道。

而于我,是温润,是隆重,闪着华丽的光,仿佛是琥珀。

(4)慢慢读完一面墙,真畅快呀。

当时,除了课本之外,再也找不到书可读,偶然在同学家发现这样的“报纸墙”,自是欣喜若狂,也就有了这“串门”的雅好。

(5)慢慢地,很多人知道我喜欢“读字”,便有人告诉我,谁谁那里有小人书,可以借着看看的。

听了那些陌生的名字,怵头,哪里认识人家呀?怎么办?(6)便央求妈妈去借,大人总会和人家说上话的吧。

那时候的小人书,人人当宝贝的,自是不会轻易借出。

便苦口婆心地求人家,一遍遍保证,不会弄丢的,不会弄脏的,不会弄扯的,一定按时还……终于,在人家一遍遍的叮嘱里,在犹豫的眼光里,拿到了小人书。

(7)抱着书,飞奔回家,小心翼翼放在床头一角,赶紧吃饭写作业,然后,扎在灯下,一声不吭,一页页,仔仔细细看过去。

(8)夜,深了,抚摸着小人书,恋恋不舍地睡去,天亮,它就该物归原主了。

(9)还有让人欢喜的,是过年放鞭炮,很多的鞭炮是用废弃的书本卷成的,鞭炮在炸开的刹那,很多带着字的碎片,仿佛一个个精灵,舞蹈着,纷纷而来。

我笑着跑着去迎接着那些碎片,在碎片里,看到一个个的“断句”,或者几个词语,那种此起彼伏的文字阅读,仿佛海边的波浪,一波波的涌动而来,真好。

(10)当然,也会有大的收获,就是包鞭炮的纸张是大一些的(有时放学路上也会捡到一张大大的报纸,然后一路开心),捡来,展开,抚平,偶尔会读到一段故事,也许没有开头,也许没有结尾,但有一些词:万水千山,碧波荡漾,寂静芬芳,花来衫里,影落池中……它们,总像是春天拂过的风,暖暖的,通身清透。

(11)拥有淋漓畅快的读书机会,是因为村里一户人家,做起了废品收购的买卖。

他家的院子里,堆满了瓶瓶罐罐,纸箱书本。

没有任何人邀请,我就成了人家的“座上客”,只要一有空闲,就跑到人家的院子里,那个小小的院落,被我一寸寸地丈量过了。

也是在那个时候,我看到了一本本完整的杂志,一本本很旧很破,几乎还是繁体字的《西游记》《后唐演义》……一路读起来,磕磕绊绊的,但总算能读过去。

(12)坐在小小的院子里,有书天地,满心欢喜。

(13)看不完的时候,要拿回家看,人家说不行。

谁会无缘无故相信一个不认识的小姑娘呢?(14)怎么办?(15)偷呗。

悄悄偷回家,连夜看,赶紧看。

第二天去的时候,再悄悄把书放下,生怕人家发现找到家里来,那样,肯定会是一顿暴揍的。

也会有晚放的时候,是因为看到了喜欢的地方,要抄下来,就会晚一些送过去。

还好,一直没有发生血腥事件。

(16)慢慢地,条件好了,来到乡里读书,可读的书多了起来。

但是,却因为爱熬夜,受到了妈妈的限制。

为了防止妈妈批评我,我钻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电池没得太快,也不是长久之策,就和妈妈打游击战。

(17)那时候,没有雾霾,夜晚总是清亮亮的,我就盼着每个月的十五六,在月光下看,但眼睛看得疼啊,试了几次之后,也就放弃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