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一单元 整理

合集下载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7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7
第9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一、 中华民国的成立
时间:1912年1 临时大月1总日统孙中 概 : 五色 山 况: 国旗:旗南 国都:公京历,民国 纪元:纪年
××××年-1911年 =民国××年
××××年=民国 ××年+1911年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 政权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
认为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结束动乱、 稳定政局,袁世凯成为不二人选;
在现实压力面前,革命党为尽 快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也表示 只要袁世凯赞成共和,促成清帝退 位,即保举他做大总统。因而在复
袁世凯剪
掉辫子表 示“革命”
真革 命吗?
袁世凯玉 玺
清帝退位
在袁世凯的威逼 利诱下,1921年2月12 日,裕隆皇太后带着 六岁的小皇帝溥仪, 在养心殿里举行了最 后一次朝觐仪式,宣 布《清帝退位诏书》, 承认中国“定为共和 立宪国体”。接着袁
A.平等的思想 C.共和的观念
B B.自由的思想 D.博爱的观念
3.如下图中的内容最有可能出自于( )
A.《天朝田亩制度》 C.《大总统誓词》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辛丑条约》
4.武昌起义后,立宪派、旧官僚和列强一致认为需要一个强
权人物来结束动乱、稳定政局,革命派也希望能尽快推翻清
C 王朝的统治。在这一形势下谁占据了有利位置( )
A.孙中山
B.张作霖
C.袁世凯
D.黎元洪
5.清帝退位后不久,袁世凯正式就职,成为中华民国新任临
时大总A统,从此中国进入(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B.南京临时政府统治时

C.清政府统治时期
D.湖北军政府统治时期
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努力而自知,每天从食堂吃饭后,他总是习惯性地回到办公室看厚厚的专业书不断提升和充实自己,他的身上有九零后少见的沉稳。同事们恭喜他,大多看 到了他的前程似锦,却很少有人懂得他曾经付出过什么。就像说的:“如果这世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自已。” 而他的奇迹,是努力给了挑选的机会。伊索寓言中,饥饿的狐狸想找一些可口的食物,但只找到了一个酸柠檬,它说,这只柠檬是甜的,正是我想吃的。这种只能得到柠檬,就说 柠檬是甜的自我安慰现象被称为:“甜柠檬效应”。一如很多人不甘平庸,却又大多安于现状,大多原因是不知该如何改变。看时,每个人都能从角色中看到自已。高冷孤独的安 迪,独立纠结的樊胜美,乐观自强的邱莹莹,文静内敛的关睢尔,古怪精灵的曲筱绡。她们努力地在城市里打拼,拥有幸或不幸。但她依然保持学习的习惯,这样无论什么事她都 有最准确的判断和认知;樊胜美虽然虚荣自私,但她努力做一个好HR,换了新工作后也是拼命争取业绩;小蚯蚓虽没有高学历,却为了多卖几包咖啡绞尽脑汁;关睢尔每一次出镜 几乎都是在房间里戴着耳机听课,处理文件;就连那个嬉皮的曲筱潇也会在新年之际为了一单生意飞到境外……其实她们有很多路可以走:嫁人,啃老,安于现状。但每个人都像 个负重的蜗牛一样缓缓前行,为了心中那丁点儿理想拼命努力。今天的努力或许不能决定明天的未来,但至少可以为明天积累,否则哪来那么多的厚积薄发和大器晚成?身边经常 有人抱怨生活不幸福,上司太刁,同事太蛮,公司格局又不大,但却不想改变。还说:“改变干嘛?这个年龄了谁还能再看书考试,混一天是一天吧。”一个“混”字就解释了他 的生活态度。前几天我联系一位朋友,质问为什么好久不联系我?她说自已每天累的像一条狗,我问她为什么那么拼?她笑:“如果不努力我就活得像一条狗了。”恩,新换的上 司,海归,虽然她有了磨合几任领导的经验,但这个给她带来了压力。她的英语不好,有时批阅文件全是大段大段的英文,她心里很怄火,埋怨好好的中国人,出了几天国门弄得 自己像个洋鬼子似的。上司也不舒服,流露出了嫌弃她的意思,甚至在一次交待完工作后建议她是否要调一个合适的部门?她的脸红到了脖子,想着自己怎么也算是老员工,由她 羞辱?两个人很不愉快。但她有一股子倔劲,不服输,将近40岁的人了,开始拿出发狠的学习态度,报了个英语培训班。回家后捧着英文书死啃,每天要求上中学的女儿和自己英 语对话,连看电影也是英文版的。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听力渐渐能跟得上上司的语速,并流利回复,又拿出漂亮的英文版方案,新上司看她的眼光也从挑剔变柔和,某天悄悄放了 几本英文书在她桌上,心里突然发现上司并没那么讨厌。心态好了,她才发现新上司的优秀,自从她来了后,部门业绩翻了又翻,奖金也拿到手软,自己也感觉痛快。她说:这个 社会很功利,但也很公平。别人的傲慢一定有理由,如果想和平共处,需要同等的段位,而这个段位,自己可能需要更多精力,但唯有不断付出,才有可能和优秀的人比肩而立。 人为什么要努力?一位长者告诉我:“适者生存。”这个社会讲究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虽然也有潜规则,有套路和看不见的沟沟坎坎,但一直努力的人总会守得云开见月明。有 些人明明很成功了,但还是很拼。比如剧中的安迪,她光环笼罩,商场大鳄是她的男闺蜜,不离左右,富二代待她小心呵护,视若明珠,加上她走路带风,职场攻势凌历,优秀得 让身边人仰视。这样优秀的人,不管多忙,每天都要抽出两个小时来学习。她的学习不是目的,而是能量,能让未来的自己比过去更好一些。现实生活中,努力真的重要,它能改 变一个人的成长轨迹,甚至决定人生成败。有一句鸡汤:不着急,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其实,岁月只能给你风尘满面,而希望,唯有努力才能得到!9、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 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就选择学习,也许是最佳选择。胜出者往往不是能力而是观念!在家里看到的永远是家,走出去看到的才 是世界。把钱放在眼前,看到的永远是钱,把钱放在有用的地方,看到的是金钱的世界。给人金钱是下策,给人能力是中策,给人观念是上策。财富买不来好观念,好观念能换来 亿万财富。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是在人的脑海里!要用行动控制情绪,不要让情绪控制行动;要让心灵启迪智慧,不能让耳朵支配心灵。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差在两耳之间的 那块地方!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孩子贫穷是与父母的有一定 的关系,因为他小的时候,父母没给他足够正确的人生观。家长的观念是孩子人生的起跑线!有什么信念,就选择�

岳麓版八上历史第一单元课件(1-4课)

岳麓版八上历史第一单元课件(1-4课)

北极熊,代表俄国,将整个长 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它的势力范 围;虎,代表英国,吞食我最 富庶的长江流域作为势力范围; 肠,代表德国,象一条七寸毒 蛇一样把我国的山东紧紧缠住; 狂奔乱跳的大青蛙,代表法国, 一举伸向我两广、云南;小太 阳、日本,气焰嚣张,又把我 国的福建作为它的势力范围。 图的东南部还有一只秃鹰正向 中国飞来,它代表美国,是帝 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迟到 者”,但它不会吃其它帝国主 义国家残羹剩饭就善罢甘休, 而是另有企图和阴谋„„。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个大奇 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 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 园……只要想像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 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 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像、埃及的金字 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 圆明园相提并论。 ——法国文学家雨果
让那些残破颓败的废城昭 示着国耻!如果我们是一个敢 于正视现实的民族,是一个真 正有民族自尊心的民族,我们 就应该留着这块伤疤,让它时 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奋起 直追!
——中国近代史专家茅海建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发动国
2、火烧圆明园:1860,英法联军
3、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2.(2009年海南历史13)2009年2月,佳士得拍 卖公司在巴黎拍卖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中的兔 首、鼠首。这两件中国文物被掠夺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解析:B 圆明园被焚掠是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 争期间。
3.(2009年全国文综I17)1858年,中英《天津 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 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 时的中国( )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 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解析:B 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 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 ‚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

(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 (精品课件)

(新)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 (精品课件)

1840.6英军封锁珠江, 挑起战争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 职查办 1841.1英军强占香港岛
第二阶段
1841年5月---1842年8月
1841.5英进攻广州, 三元里人民抗英 到南京 1842.8 清政府被 迫签订《南京条约》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国力强大及准备充分。 主观原因——清王朝的腐朽落后及组织指挥不力。
广州
福州 厦门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 并永久居住等特权。
鸦片战争前 社会性质 社会矛盾 革命任务
独立自主的 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
地主阶级—农民 外国资本主义—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人民大众 阶级
反封建
反侵略反封建
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近代中国落伍于世界,原因诸多,此漫画 反映的是 ( B ) • A.专制统治加强 • B.对外闭关锁国 • C.频遭列强入侵 • D.政治制度腐败
• 3.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 • A.林则徐在虎门销烟的正义之举 B.英国开拓海外殖民地 • C.清政府对鸦片贸易的过激政策 D.帝国主义国家的怂恿
鸦片战争的启示: 4、鸦片战争的启示
看谁最利害 • 1.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 志性建筑物(见右图)。1839年6月,在广 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 缴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取得了禁烟斗争的 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 (C ) • A.关天培 B.左宗棠 • C.林则徐 D.邓世昌
它是一种美丽的花儿
绚丽而夺目
娇艳而妩媚
它的果实
成熟而饱满

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课件

历史:岳麓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课件


二 二 二 二三 三三 三三

○ 四 五 九○ 四五 八九

年 年 年 年年 年年 年年
鸦 片 中战 国争 白前 银 外年 流: 大 约 三 四 亿 银 元 以 上
40
联系英国向中国输入 鸦片和当今毒品对社会、 家庭所造成的危害,谈谈 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 2、鸦片输入对中国的危害 3、林则徐虎门销烟
主要的矛盾是什么?想一想, 还有哪些社会矛盾?
有人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是
奸臣误国,是清政府贬谪林则徐的 结果,如果清政府重用林则徐,就 一定可以战胜英国”,你对这种观 点是怎样认识的呢?
观看影片《鸦片战争》, 写一篇观后感。
开埠初期的香港
香港岛
《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1个银元约合0.73两白银 2100万银元约合 1533万两白银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开放五口通商
便利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
协定关税
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领事裁判权
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
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争相 宰割的对象
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 岸租地建屋,永久居住
严重侵犯中国主权
三、中英《南京条约》
1、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2、《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鸦片战争的影响
相 当 于
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1/3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上海 宁波
福州
厦门 广州
长沙市明德中学 郭静波
敌是甚 林 之使巨 则 兵数,鸦徐 ,十法片上 且年当『道 无后从流光 可,严毒帝 以中。于折 充原若天中 饷几犹下指 之无泄,出 银可泄则: 』以视为 。御之害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精美课件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课《 鸦片战争》精美课件

新课导入
欧洲资产阶级站稳脚跟后,为抢占更
广阔的世界市场,大肆东扩。由于正常贸 易逆差过大,英国商人竟然利用鸦片走私 大发横财,从而引发了中英之间的战争。 这场战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将怎样面对西方的挑战?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中英贸易状况
清前期中英贸易情况——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处于贸易逆差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事件: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 领导者:林则徐 影 响: 表明了中国人民反侵 略的决心、勇气,振奋了民族 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会同两广总督邓廷桢、广东水师提督 关天培等到虎门,下令将收缴的110多万千克鸦片全部当众销毁,此为“虎 门销烟”。虎门销烟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振奋了民族精神,显示了中国 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出色地领导了禁烟运 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第一单元 · 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
鸦片战争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学习目标
1
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 国的“鸦片战争”;
2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 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地位。
呢绒、布匹 (很难卖出去 )
茶叶、丝绸、瓷器 (很畅销)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想到了什么办法?
岳麓书社 八年级 | 上册
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是英 国在亚洲推行殖民政策的工具,拥有 从好望角到东方的贸易垄断权。18 世纪末开始,东印度公司发现鸦片贸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3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3
第3课 太平天国
一、金田起义 二、定都天京
三、天京陷落
1.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为什么会遭到如此的劫难, 主观原因是什么? 清政府的腐败,一再妥协退让,中国的落后 。 2.人民做出了什么反应? 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人民纷纷起义, 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
想一想
一、金田起义
1.创立教会
C)
• • • • • • • • • • • • • • • • • •
1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 愈《进学解》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增广贤文》 4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乾· 象》 5 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 修身》 6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 劝学》 7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诫外生书》 8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曹 植《赠白马王彪》 9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耿 列传》 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杜 甫《望岳》 12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子罕》 13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 告子下》 14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劝学》 15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吕氏春秋· 诚廉》 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 光武十王列传》 17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新五代史· 伶官传序》 19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 原《离骚》 20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 游《病起》




1.金田起义在今( ) A.广东省 B.广西省 C.云南省 D.福建省 2.1853年,太平军正式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该政 权定都于( ) A.永安 B.金田 C.天京 D.安庆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优秀课件

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优秀课件
我国第一部获得 国际荣誉的影片
3.电台广播
广播现已成为人们日 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中国在什么时候开始
出现广播?
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的电台广播,传播速度快, 覆盖面广,不识字的民众也成了它的受益者。
想一想,大众传媒主 要有哪些影响呢?
三、新式教育的发展
清末新式学堂的创办打破了儒家学说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 面,不但推动了西方科技文化的传播,而且冲击了科举取士制度。
洋务运动时期创 办的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的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同时 通令全国兴办学堂,统一学制,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科举制的创 立:隋朝
科举制的完 善:唐朝
科举制度的演
变:明清时期 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制度的 废除:清朝 末年(1905年)
(2)晚清以来,西方平等观念的传入,引起了称谓的 变化。
中华民国建立后,人们 见面一般是怎样称呼呢?
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不再叫“大人”“老爷”; 民间普通称呼则改为“先生”或“君”。
(2)晚清以来西餐、西式食品的引入,为中国饮食增 添了新的内容。
2.交通
新式道路的建设与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 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
课后练习
1.随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逐步推进,人们的社会生活也 随之发生变化。这是发生在( B )
A.鸦片战争前
B.鸦片战争后
C.清朝晚期
D.民国时期
2.下列哪些是近代时尚的大众传媒方式( B )
①书信 ②电影 ③报纸 ④广播 ⑤互联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初中历史】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

【初中历史】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课件包ppt(共18份) 岳麓版1

男装:袍、褂、西装、中山装 女装:袄裙、旗袍
清末服饰


中山装
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贵族的衣饰,现代意义的旗袍,诞生于20 世纪初叶,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国女性服装的代表,成为中国女性独 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旗袍
袄裙
剪发辫
洋务运动期间,一些赴欧美的中国留学生耳濡目染西方生活方式, 开始剪去发辫。甲午战败,留学生们憎恨清政府的腐朽无能,纷纷剪 去长辫。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后,掀起“剪辫”风潮。
商务印书馆原址
3.电影
电影的传入,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感受,丰富了 人们的精神生活
《渔光曲》于1934年6月在上海引起 轰动,连映3个月,主题歌《渔光曲》哀 婉动人,成为传唱一时的流行歌曲。1935 年2月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 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我国第一部获得 国际荣誉的影片
洋务运动时期创 办的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时期创 办的京师大学堂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同时 通令全国兴办学堂,统一学制,对新式教育的发展起了巨大的 促进作用。
科举制的创 立:隋朝
科举制的完 善:唐朝
科举制度的演 变:明清时期 实行八股取士
科举制度的 废除:清朝 末年(1905年)
(2)晚清以来,西方平等观念的传入,引起了称谓的 变化。
中华民国建立后,人们 见面一般是怎样称呼呢?
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不再叫“大人”“老爷”; 民间普通称呼则改为“先生”或“君”。
(2)晚清以来西餐、西式食品的引入,为中国饮食增 添了新的内容。
2.交通
新式道路的建设与交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出 行,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促进了人口流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