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第6课戊戌变法习题课件岳麓版

合集下载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共15张ptt)

2019年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共15张ptt)
2019中考历史专题复习
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
专题: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
思维导图 鸦片战争(1840-1842): 中英《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列 强 侵 华 与 晚 清 时 期 的 救 亡 图 存
列强侵华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 甲午战争(1894-1895):中日《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
材料三:国土沦丧
B
D
(1)图一中的香港岛被哪国通过何战争而割占? (2)《马关条约》是近代以来危害最大的不平等条约。请在图二中填出 《马关条约》中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马关条约》规定割让的领土有哪些? 该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B 沙市
危害:

D 苏州

《马关条约》规定割让的领土:
(3)图三中阴影部分的领土被哪国割占?至19世纪80年代,该国共割占中 国多少领土?
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
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辛丑条约》中的“清政府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哪一次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不平等条约,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 国的野心。美国主张利益均,共同掠夺中国,提出了什么政策?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门户开放”政策。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材料二:炮口立约
图一 签订《南京条约》
图二 签订《马关条约》
图三 签订《辛丑条约》
2、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 中,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条约?最能说明清政府 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哪一条约中的哪一款?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3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35张PPT

第三幕:危机局面——筹变法
危局
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消息传出后,康有为 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的危险和变法的紧迫性,呼 吁变法救国。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 表示“不甘作亡国之君”,决心变法。
光绪帝,1875年1908年在位。 即位时年 仅四岁,由慈禧太后 “垂帘听政”。1887年 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 “训政”。1889年,太 (1871—1908)后“撤帘归政”。
•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颁布剪辫法令
• (2019·四川德阳)15.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 ,“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赛’中, 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康有为在“ 第二段”的主要活动是( B)
• A.查禁鸦片,虎门销烟
B.力陈变法,推行维新
• C.组织北伐,推翻军阀
”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D
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
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
(2019·云南)7.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
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B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019·江苏盐城)6.“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基于这一认识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 A)
A.政治制度
B.科学技术
C.思想文化
D.生活方式
(2019·山东济宁)9.“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
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B
A.《南京条约》的影响
B.戊戌变法的背景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PPT优秀课件

八年级历史上册复习PPT优秀课件

出发时间:1926年
主战场:湖南、湖北
英雄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背景:1927年, 蒋介石 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性质 代表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利益
第12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地点:江西省城
时间:1927年8月1日(后来定为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领导人: 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
上面这首诗歌颂了左宗棠收复新疆、开发新疆的功绩。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大战
爆发时间: 1894年(甲午年)
致远舰管带: 邓世昌
➢《马关条约》
签订时间: 1895年 内容:割让 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 白银二亿两 允许 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增辟 通商口岸 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会议名称:党的“一大”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
历史意义: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 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了。
第11课 北伐战争
➢黄埔军校的建立
领导人: 校长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周恩来 。
意义:国共第一次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北伐胜利进军
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 张作霖 三个军阀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
时间: 1856——1860年
➢火烧圆明园
侵略者: 英法联军
➢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
总面积: 150多万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60万平方公里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
《勘分西北界约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多平方公里
人物
代 表
胡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共3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6课戊戌变法(共36张PPT)

激愤。

(2)领导人:康有为、梁
启超。

(3)在位皇帝:光绪帝。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4)要求:拒和、迁都、
变法。

(5)结果:这次上书并
没有上达光绪帝。

(6)影响:拉开了变法
维新运动的序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2.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
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

2.戊戌变法
• 月。
(1)时间:1898年6月至9

(2)开始:1898年6月11日,
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
实行变法。

(3)名称由来:1898年是
农历戊戌年,历史上称这次变法为
“戊戌变法”。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教材内容
(4)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项目 主要内容
影响
政治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有利于维新人士参与政 治,打击了封建官僚, 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
废君而柄其政。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
法,乃敢灭我琉球,侵我大国。前车之辙,
可以为鉴…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
可知他主张( )
经济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 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 算
文化 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 堂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有利于西方先进科学文 化的传播,在社会上起 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军事 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
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 抵抗外来侵略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3.戊戌政变
“戊戌六君子”。
师生课堂合作探究疑难问题

柳州专版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上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01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课件

柳州专版中考历史高分复习八上第二部分中国近代史第01单元列强侵华与晚清时期的救亡图存课件
同属统治阶级内部的自救运动的戊戌变法和洋务运动的领导阶级不同,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领导,洋 务运动的领导阶级则是地主阶级。
第7课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梳理
考点一 义和团运动
1.背景:甲午战争后,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华的基督教会势力与中国民众的冲突愈演 愈烈,激起人民普遍的仇洋情绪。 2.序幕:1898年,山东 赵三多 在冠县率众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运动的序幕。 3.口号: 扶清灭洋 。
第6课 戊戌变法
知识梳理
考点一 维新派
1.主张:认为仅凭技术的变革无法救亡,要求制度变革。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3.活动:
(1)上书言事——公车上书。
①背景:《马关条约》签订,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②简单经过: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联名上书,请求光绪帝变法,史称“ (2)创办报刊:梁启超在上海创办 《时务报》 。
考点三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内容 (1)各国公使可以常驻 北京 ; (2)增开 十处 通商口岸;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对英、法分别赔款400万和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内容 (1)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2)加开 天津 为商埠; (3)割让 九龙 的一部分给英国;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
考点二 鸦片战争的经过
1.开始标志: 1840 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广州珠江口,进行武装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结束:1842年8月,清政府向英军求和, 1842 年8月,英国强迫京条约》的签订
1.《南京条约》的内容
(1)割地:割让 香港岛 给英国。 (2)赔款: 2100万银元 。 (3)开放五口通商: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新课件教学

岳麓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侵华与晚晴时期的救亡图存新课件教学

中国西北部
七万多
1.为什么中国会遭到如此的劫难,主观原因是什么? 先后两次鸦片战争反映了清政府腐败无能,
它一再妥协退让,造成中国局势急转直下。
2.人民做出什么反应?
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端不满。人民纷纷起义, 反对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反击外国的侵略势力。
劫难中的抗争
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难 俄国趁火打劫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5、由于此战争而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有哪些?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
6、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咸丰帝
“法国大作家愤怒的谴责联军的暴行,他说: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 劫,一个把它付诸炬…………”
1、法国大作家指谁? 雨果
2、联军指什么?发生在什么事件当 中? 英法联军;第二次鸦片战争
比较两次鸦片战争的异同点——不同点
1.背景:第二次在中国内战(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2.侵略国:第一次是英国,第二次是英、法、俄、美
3.规模:第二次更多国家参与,时间更长,范围更广
4.危害:第二次危害更大(使中国丧失大量土地;圆明 园被焚毁;列强的侵略势力进入内地)
•再见!
抗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争 左宗棠收复新疆
1.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42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
已经过了多少年?( B )
A.12
B.14
C.16
D.18
2.1860年10月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来自( C )。
A.英国 B.法国 C. 英国和法国 D.俄国
3.把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地区。割给沙俄的不
远瀛观
西邻海晏堂,在长春园南北主轴线与西洋楼东西轴线交汇处,是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 观。1793年(乾隆五十八年)英使马戈尔尼,曾至此处游赏。远瀛观分为三部分:远瀛观主 体楼、大水法、观水法。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课后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课后练习

华师大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列强侵略与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课后练习第1题【单选题】“甲午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下列集中体现了这一“巨祸”的史实是( )A、签订《马关条约》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签订《南京条约》D、签订《北京条约》【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导致如下图中1843年前和1843年清朝纺织原料及纺织品进口货物税率(关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英国机器纺织品的倾销C、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D、《马关条约》签订【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果要拍摄“戊戌六君子”专题片,下列人物不在“戊戌六君子”之列的是( )A、谭嗣同、刘光第B、康有为、梁启超C、林旭、杨深秀D、康广仁、杨锐【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过程。

那么,中国近代史上在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两次战争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B、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C、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D、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只有英国【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中国近代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l9世纪八九十年代与l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不平等条约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扩大B、开放的通商口岸深入内地C、索取的赔款数额加大D、列强获得对华资本输出的特权【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895年春,在北京联合应试举人给光绪皇帝上书请愿,发起“公车上书”的主要人物有( )①林则徐②邓世昌③康有为④梁启超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图的清军爱国将领牺牲在下列哪次战役中( )A、平壤战役B、黄海海战C、辽东战役D、威海卫战役【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新)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习题(含答案)

(新)中华书局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同步习题(含答案)

同步练习1.‚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大局之事,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 ‚1895年以后,中国官绅产生普遍醒觉,行动日渐积极,并扩大方向。

‛这说明甲午战争()A.唤醒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 B.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C.阻碍了民族工业的发展D.导致了实业救国的热潮2.揭开维新变法序幕的是()A.成立强学会B.公车上书C.成立兴中会D.《中外纪闻》的发行3.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并推行‚百日维新‛的是()A.咸丰帝B.慈禧太后C.宣统帝D.光绪帝4.在中国近代史上请求变法图强的维新派代表人物是()A.李鸿章、张之洞B.李大钊、胡适C.康有为、梁启超D.曾国藩、奕5.电影《大刀王五》是以戊戌变法运动为历史背景的。

其中有一镜头,侠客大刀王五秘密进入监狱,准备营救被关押的好友,但他的好友执意不走,表示甘愿为变法而流血牺牲。

他的好友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杨深秀6.在《时务报》上大声疾呼‚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的维新派人物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谭嗣同D.孙中山7. 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怂望。

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B.得到清军的支持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8. ‚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购船置械,可谓之变器,不可谓之变事;设邮务,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

‛持此观点的人是()A. B. C.D.9. 维新变法内容中,能说明这次变法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是①改革政府机构,任用维新人士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③裁撤绿营,精练陆军,改习洋操④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0. 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A.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B.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D.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