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儿科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

儿科知识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基础知识1. 儿科的定义和发展历史2. 儿科的特点与发展趋势3. 儿科的诊疗特点与诊断思维4. 儿科的预防保健与健康促进二、新生儿健康管理1. 妊娠期、分娩期、新生儿期高危因素及其诊断与处理2. 新生儿出生后的护理保健和早期干预3. 新生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和处理4. 新生儿喂养与生长发育的监测三、小儿常见传染病1. 儿童呼吸道传染病与传染性腹泻2. 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处理3. 儿童结核病和传染性眼病的防控策略4.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和家庭护理四、儿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童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童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五、儿童生长与发育障碍1. 儿童生长异常的诊断与处理2. 儿童发育迟缓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行为与情绪问题的评估与干预六、儿童过敏与免疫疾病1. 儿童过敏原的识别与预防2. 儿童过敏病的临床表现与诊断3. 儿童过敏病的治疗与预防七、儿童心脏病1. 先心病的分型与诊断2. 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与干预3. 儿童风湿热及心肌炎的预防与处理八、儿童肾脏病1. 儿童肾疾病的临床分类2. 儿童肾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处理与护理九、儿童肿瘤1. 儿童肿瘤的常见类型与发病机制2. 儿童肿瘤的诊断与治疗原则3. 儿童肿瘤的化疗和护理十、遗传代谢病1.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诊断与筛查2.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饮食与药物治疗3. 儿童遗传代谢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以上是儿科重点临床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儿科医师知识点

儿科医师知识点

儿科医师知识点作为一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儿科医师,需要掌握丰富的儿科医学知识。

在儿科领域中,医生们需要熟知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常见的疾病及其处理方法,并能与孩子及其家长建立有效的沟通与信任。

本文将介绍儿科医师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

1. 婴幼儿生长发育儿科医师需要准确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

这包括了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例如婴儿的头部控制能力、坐起、翻身、爬行、走路等。

医生还需了解儿童智力、语言和情感发展等方面的特征。

通过了解这些发展规律,医生可以评估儿童是否正常发育,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 儿童一般疾病与常见疾病作为儿童医生,掌握常见的儿童疾病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了感冒、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皮肤病、过敏、传染病等。

医生需要对疾病的病因、病程和临床表现有着全面的了解,并能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3. 儿童特殊疾病在儿科医学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疾病需要医生特别关注。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儿童白血病、糖尿病、肾病等。

医生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病理生理、影响因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以便对患儿进行更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4. 预防接种作为儿科医师,了解儿童疫苗接种知识非常重要。

医生需要熟知各类疫苗的接种时间、接种途径和接种剂量,同时要了解接种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医生还需了解疫苗接种对个体和群体免疫层面的重要性,积极参与推动疫苗接种工作。

5. 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的营养健康是成长发育的基础,儿科医师需要关注儿童的饮食情况和喂养方式。

医生要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指导家长合理选择婴幼儿配方奶粉或母乳喂养,并推荐适合的固体食物。

医生还需对常见的饮食问题、喂养技巧以及可能出现的饮食障碍有所了解。

6. 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是儿科医师需要关注的重点。

医生需要了解儿童心理问题和发展中的困难,及时辨识和干预,协助儿童健康成长。

此外,儿科医师还会面临家长在儿童教育方面的问题,医生需要提供相关的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儿科临床常用知识点总结

儿科临床常用知识点总结

儿科临床常用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常见疾病诊断及治疗1、呼吸系统疾病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包括腺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

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抗病毒治疗,如必要可使用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

支气管哮喘:治疗包括控制炎症、缓解症状、预防发作,以及儿童哮喘教育及家长指导。

肺炎: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

对于合并呼吸衰竭或休克的患儿,需及时进行机械通气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

2、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炎:主要是支持性治疗,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对于重症患儿,需要静脉补液及营养支持。

胃食管反流病:提倡非药物治疗,如改变喂养姿势,避免加压食物,提高床头等。

对于合并食管狭窄、溃疡等并发症的患儿,需药物治疗或手术干预。

胆囊炎、胰腺炎: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治疗及支持性治疗。

3、泌尿系统疾病尿路感染:对于合并肾盂肾炎、败血症的患儿,需静脉使用抗生素。

对于反复发作的患儿,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或手术治疗。

肾病综合征:根据病因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

尿失禁:首先需了解病因,对于合并神经系统、泌尿系统疾病的患儿,需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4、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疾病湿疹:主要进行皮肤护理,饮食调理,避免接触致敏原。

对于重度患儿,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外用治疗。

疱疹: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口服或局部使用抗病毒药物。

对于复发率高的患儿,可选择口服长效抗病毒药物。

寻常疣:根据病情轻重选择冰冻治疗、手术切除或局部使用药物治疗。

5、感染性疾病水痘:对于轻症患儿进行对症治疗,严重病例需使用口服或静脉抗病毒药物治疗。

麻疹:主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合并呼吸衰竭、脑炎、肺炎等并发症需及时进行相应治疗。

猩红热:使用青霉素类抗生素治疗。

6、神经系统疾病癫痫: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对于难治性癫痫的患儿,可选择手术治疗。

脑膜炎:及时使用针对病原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脑炎、脑出血等并发症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儿童多动症:主要进行心理辅导、行为矫正训练及药物治疗。

儿科护士总结知识点归纳

儿科护士总结知识点归纳

儿科护士总结知识点归纳儿科护士作为医院重要的一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儿科护理知识,能够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在日常工作中,儿科护士需要掌握儿科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常见的儿科疾病、儿科急救、婴幼儿护理、小儿营养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常见的儿科疾病1、呼吸道感染:包括儿童感冒、支气管炎、肺炎等。

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临床表现、护理要点、治疗方法等。

2、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炎、消化不良、腹泻、便秘等。

儿科护士需要学习消化系统疾病的护理知识,包括饮食护理、环境护理、药物护理等。

3、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癫痫、脑瘫、智力障碍等。

儿科护士需要了解神经系统疾病的护理要点、康复护理、家庭护理等。

4、传染性疾病:包括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流感等。

儿科护士需要了解传染性疾病的预防、隔离、治疗和护理。

5、发育异常疾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小儿麻痹症、唐氏综合征等。

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发育异常疾病的护理要点、治疗方法、家庭护理等。

二、儿科急救儿科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常见的儿科急救技术,包括心肺复苏、止血、骨折固定、吸入性异物处理等。

同时,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儿童急救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三、婴幼儿护理1、新生儿护理:包括新生儿的皮肤护理、喂养护理、睡眠护理等。

2、母婴护理:包括产后妈妈的生理护理、心理护理、产后恢复等。

3、婴幼儿喂养:包括母乳喂养、人工喂养、辅食添加、喂养需求等。

4、婴幼儿生长发育:包括婴幼儿生长曲线、发育里程碑、生长发育异常等。

四、小儿营养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包括了解儿童的膳食营养需求、营养失衡的表现、常见的营养相关疾病等。

五、心理护理儿科护士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性别、发育水平等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

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六、传染病预防控制儿科护士需要了解传染病的防控措施,包括传染病的预防、隔离、消毒、个人防护等。

儿科基本知识点总结

儿科基本知识点总结

儿科基本知识点总结儿科是专门研究儿童疾病和健康问题的临床医学专科,主要负责0-14岁儿童的疾病预防、治疗和保健工作。

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科的基本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常见疾病、预防接种、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对儿科的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广大医务人员和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处理儿童的健康问题。

一、儿童生长发育1. 婴幼儿期:0-2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主要特征是生长速度快、发育迅速。

此时,婴幼儿需要充足的营养支持,特别是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也与母乳喂养、配方奶粉、固体食物的逐渐引入等相关。

2. 学龄前期:3-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主要特征是大脑发育迅速、身体协调性增强、对环境和社会的认识和适应能力增强。

此时,儿童需要适当的户外活动、早期教育、心理疏导等。

3. 学龄期:7-14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主要特征是性腺发育、青春期到来、性别意识增强。

此时,青春期的儿童需要注意心理疏导、营养调整等。

以上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知识点,儿科医生需要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及时发现和处理生长障碍等问题。

二、常见疾病1. 传染病:如水痘、麻疹、流感、水疱疹等。

传染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所以儿科医生需要了解这些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2. 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支气管炎、肺炎等。

由于儿童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所以呼吸道疾病在儿童中尤为常见。

3. 消化道疾病:如腹泻、消化不良、胃炎等。

由于儿童的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所以消化道疾病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

4.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瘫、癫痫、脑炎等。

由于儿童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所以神经系统疾病在儿童中也常见。

以上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儿科医生需要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及时防范和处理这些疾病。

三、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医生的重要工作之一,儿童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

儿科医生需要了解疫苗的种类、接种时间、剂量和不良反应等,及时为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帮助他们建立免疫屏障。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

儿科知识点总结归纳1. 儿科基础知识1.1 儿科的定义与发展历程•儿科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专门研究儿童的生长发育、疾病和健康问题。

•儿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但直到19世纪末才开始形成专门的儿科学科。

1.2 儿科医生的职责与技能要求•儿科医生需要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深入的了解,能够准确地判断和诊断儿童疾病。

•儿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够与儿童及其家长建立良好的关系,以便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1.3 儿科常见疾病与治疗方法•儿科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咳嗽、腹泻、呕吐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饮食调理等。

2. 儿童生长发育2.1 儿童生长发育的阶段与特点•儿童生长发育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和青春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生长速度、身高、体重等特点都不同。

2.2 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估与监测方法•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体格发育评估、生理发育评估和心理发育评估。

•监测方法包括生长曲线和发育里程碑的观察。

2.3 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与促进措施•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等。

•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措施包括提供良好的营养、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3. 儿童常见疾病3.1 儿童感冒与呼吸道疾病•儿童感冒是指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儿童呼吸道疾病包括哮喘、肺炎、支气管炎等。

3.2 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儿童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呕吐、便秘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饮食习惯、消化功能等有关。

3.3 儿童皮肤疾病•儿童常见的皮肤疾病包括湿疹、水痘、疱疹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皮肤的发育和外界刺激有关。

3.4 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儿童免疫系统疾病包括过敏性疾病、免疫缺陷病等。

•这些疾病的发生与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有关。

4. 儿童心理与行为问题4.1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与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幼儿期、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都有所不同。

职业医师儿科知识点总结

职业医师儿科知识点总结

职业医师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医学基础知识1. 儿科生长发育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特点,包括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和青春期的各个阶段,掌握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标准。

2. 儿童疾病与预防儿科医师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发热、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传染病等,了解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预防措施。

3. 儿科医学诊断技术儿科医师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儿科诊断技术,如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功能检查等,以准确诊断和评估儿童疾病。

4. 儿科医学治疗技术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以及常见的儿科紧急处理技术,如心肺复苏、骨折固定、创口处理等。

二、儿科专科疾病知识1. 儿科内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内科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包括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2. 儿科外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常见的儿科外科疾病,如先天畸形、创伤、烧伤、手术并发症等,包括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以及相关的手术技术和处理技巧。

3. 儿科专科疾病儿科医师需要了解一些特殊的儿科专科疾病,如儿童神经病学疾病、儿童心脏病、儿童肾病、儿童血液病等,包括其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三、儿科健康管理知识1. 儿童营养与生长发育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规律,包括婴儿喂养、儿童膳食、营养不良、肥胖等问题,以及相关的营养咨询和管理方法。

2. 儿童健康保健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的一般保健知识,包括常见的疾病预防和控制、免疫接种、健康检查、预防意外伤害等内容,以及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方法。

3.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师需要了解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常见的心理障碍、行为问题、学习困难、发育迟缓等,以及相关的评估和干预方法。

四、儿科应急救护知识1. 儿科急诊处理儿科医师需要掌握儿科急诊处理技术,包括常见的儿科急诊病情评估、监护、急救、处理和转运技术,如心脏骤停、呼吸衰竭、溺水、烧伤、中毒等。

执业医儿科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儿科知识点总结

执业医儿科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常见疾病1. 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鼻炎、咽炎等。

2. 肺炎:肺炎是儿童常见的疾病,轻者可能表现为咳嗽、发热、胸闷等症状,重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氧饱和度下降等。

3. 腹泻: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臭味恶,便质水样,常伴有发热、腹痛、腹胀等。

4. 呼吸道异物:幼儿时期常常会因为误吸食物、小玩具等异物而导致窒息,医生需要及时处理。

5. 手足口病:多发于幼儿,主要表现为口腔、手部、足部出现水疱,伴有发热、食欲不振等症状。

6. 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常见于儿童,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7. 儿童心脏病:如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都是儿科医生需要关注的重点。

8. 小儿癫痫病:儿科医生需要对癫痫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9. 儿童肿瘤:白血病、淋巴瘤等儿童肿瘤需要及时就诊和治疗。

10. 其他疾病:包括儿童哮喘、贫血、糖尿病等都是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和诊治的疾病。

二、儿科治疗常用药物1. 抗生素:如头孢、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常用于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疾病。

2. 消炎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消炎药可用于治疗发热、疼痛等症状。

3. 抗过敏药:如扑尔敏、氯雷他定等抗过敏药可用于治疗过敏性鼻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4.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抗癫痫药可用于治疗小儿癫痫病。

5. 营养补充剂:如补铁剂、维生素等常用于治疗贫血、维生素缺乏等疾病。

6. 其他药物:如支气管扩张剂、抗肿瘤药等也是儿科医生需要掌握的常用药物。

三、儿科常用检查手段1. 血常规:检测儿童的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2. 尿常规:检测儿童的尿液中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等指标,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 血生化指标:检测儿童的肝功能、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4. 血气分析: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序论围生期:妊娠28周到产后1周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到生后28天婴儿期:出生后到1岁幼儿期:1岁到3岁学龄前期:3岁到6-7岁学龄期: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生长的时期。

女(11、12-17、18),男(13、14-18、20)2 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1、体重增长出生后一周:生理性体重下降前半年:600-800g/月前3月:700-800 g/月后3月:500-600 g/月后半年:300-400 g/月1-2岁:3kg/年2-青春期:2 kg/年公式计算小于6月月龄×0.7+出生体重6-12月月龄×0.25+62岁—青春期年龄×2+82、身高年龄×7+703、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约32cm;一周岁时头围和胸围相等,46cm;以后则超过头围。

4、前囟门:12-18月闭合。

闭合过早:见于头小畸形闭合过晚:见于佝偻病、克汀病、脑积水。

前囟饱满:见于脑膜炎、脑积水。

前囟凹陷:见于脱水或极度消瘦患儿。

后囟门:6-8周闭合。

5、腕骨骨化中心共10个,10岁出齐。

1-9岁的数目为:岁数+16、牙齿2岁以内乳牙数目=月龄-4~67、克氏征(+)——3-4月以前正常巴氏征(+)——2岁以前正常。

小儿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吸吮反射(生后2周出现)8、2个月——抬头6个月——独坐一会7个月——会翻身,独坐很久,“爸爸、妈妈”9个月——试独站,能听懂再见,不能模仿成人的动作,但看到熟人会伸手要人抱。

1-1.5岁——能说出物品和自己的名字,认识身体的部位9、克汀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不成比例,上身大于下身。

10、身长中点2岁——脐下6岁——脐和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耻骨联合上缘3 儿童保健卡介苗生后2天——2月(﹥2月首次接种前需作结核菌素试验)乙肝0、1、6月生后2月脊髓灰质炎生后3、4、5月白百破生后8月麻疹4 营养性疾病1、测量皮下脂肪厚度的部位——锁中线平脐处皮下脂肪消减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2、营养不良消瘦——缺能量水肿——缺蛋白质皮下脂肪厚度轻度:0.8-0.4中度:0.4以下重度:消失营养不良最先出现的症状——体重不增。

重症营养不良的体液改变:总液体量增多,细胞外液呈低渗性。

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皮肤合成的内源性D3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冬春季易发病②维生素D摄入不足③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故人工喂养者易发病。

④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生长过快。

⑤疾病或药物的影响导致1.25-(OH)2D3不足。

临床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高: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

枕秃。

无明显骨骼改变,X线大致正常。

激期:骨骼改变①颅骨软化:多见于3-6月婴儿。

②方颅:多见于8-9月以上婴儿。

③前囟增大及闭合延迟④出牙延迟胸廓①肋骨串珠(好发于1岁左右,因骨样堆积所致,在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可看到钝圆形隆起,以7-10肋最明显。

)②肋膈沟③鸡胸或漏斗胸四肢①腕踝畸形:手镯或脚镯②O形腿或X形腿生化检查:血清钙稍降低,血磷明显降低,钙磷乘积降低,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

骨骺软骨增宽。

X线:临时钙化带模糊或消失,呈毛刷样,并有杯口状改变。

恢复期:X线——临时钙化带重新出现。

治疗:口腹维生素D 早期:0.5-1万IU/d激期:1-2万IU/d(1个月后改预防量)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临床表现:①惊厥精品文档②手足抽搐:幼儿和儿童期的典型表现。

③喉痉挛④隐性体征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

面神经征:用叩诊锤轻叩颧弓与口角间的面颊部,出现眼睑和口角抽动为阳性,新生儿可呈假阳性。

治疗:止惊——补钙——维生素D止惊:苯巴比妥,水合氯醛补钙:10%葡萄糖酸钙5-10ml ,加入到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缓慢静脉注射。

惊厥反复发作者每日可重复使用钙剂2-3次。

小结:发病机制佝偻病——甲状旁腺代偿功能升高。

V D缺乏性佝偻病——甲状旁腺功能不足。

5、体重6kg ——每日8%糖牛奶量660ml,水240ml﹤4岁蛋白质 15%脂肪 35%糖 50%﹥4岁 10% 30% 60%5 新生儿和新生儿疾病1、足月儿:胎龄﹥28周,﹤42周早产儿:胎龄﹥28周,﹤37周过期产儿:胎龄﹥42周2、新生儿:指出生后到生后28天婴儿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出生后抱至母亲给予吸吮的时间:生后半小时足月儿出生体重:2500g—3999g出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率:60-80次/分睡眠时平均心率:120次/分血压:9.3/6.7kPa(70/50mmHg)3、新生儿神经系统反射:原始反射——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病理反射——克氏征、巴氏征均阳性。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不稳定。

4、新生儿消化系统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低胃底发育差,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发达——溢奶肠壁较薄,通透性高,利于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5、新生儿胎便生后24h内排出,3-4天排完由肠粘膜脱落上皮细胞、羊水及消化液组成,呈墨绿色6、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生后2-5天出现,足月儿14天消退,早产儿3-4周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05mol/l早产儿﹤257mol/l 病理性黄疸:生后24h内出现持续时间长,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黄疸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05mol/l早产儿﹥257mol/l血清结核胆红素﹥25mol/l母乳性黄疸:生后4-7天出现胆红素在停止哺乳24-72小时后即下降继续哺乳1-4月胆红素亦可降至正常。

不影响生长发育,患儿胃纳良好,体重增加正常。

新生儿黄疸的加重因素:饥饿、便秘、缺氧、酸中毒、颅内出血。

7、新生儿溶血病:ABO溶血:指母亲为O型,婴儿为A或B型临床表现:胎儿水肿黄疸:生后24小时内出现。

贫血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生后2-7天出现诊断:ABO溶血:血型抗体(游离-释放试验)阳性Rh溶血:患儿红细胞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治疗:产后治疗光照疗法常用(光照12-24小时)第一关(生后1天内):立即用压缩红细胞换血,以改善胎儿水肿,禁用白蛋白(清蛋白)—加重血容量,加重心衰。

第二关(2-7天):降低胆红素,防止胆红素脑病。

(光照疗法)第三关(2周-2月):纠正贫血。

**ABO溶血换血时最适合的血液:O型血细胞和AB型血浆8、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症状:嗜睡,肌张力减退,瞳孔缩小,惊厥轻度:出生24小时内症状最明显中度:出生24-72小时最明显重度:出生至72小时或以上症状最明显治疗:控制惊厥首选——苯巴比妥钠(20mg /kg)新生儿缺氧缺血性闹病多见于足月儿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所致的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儿9、新生儿败血症病原菌:葡萄球菌(我国)感染途径:产后感染最常见。

早发型:生后1周尤其3天内发病迟发型:出生7天后发病10、新生儿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生后1分钟内)呼吸心率皮肤颜色肌张力弹足底0分无无青紫or 苍白松弛无反应1分慢,不规则﹤100 身体红,四肢青紫四肢略屈曲皱眉2分正常,哭声响﹥100 全身红四肢活动哭,喷嚏新生儿窒息轻度:评分为4-7分重度: 0-3分治疗:新生儿窒息复苏保暖,用温热干毛巾揩干头部及全身。

摆好体位,肩部垫高,使颈部微伸仰。

精品文档立即吸干呼吸道黏液——最重要触觉刺激:拍打足底和摩擦后背,促使呼吸出现。

如心率小于80次/分时,可胸外心脏按压30秒。

11、新生儿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生理性黄疸、上皮珠和“马牙”、乳腺肿大、假月经。

6 遗传性疾病1、21-三体综合征(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常染色体畸变临床表现: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眼距宽,眼裂小,眼外侧上斜,鼻跟低平,舌常伸出口外,流涎多。

韧带松弛,通贯手。

诊断:染色体检查核型:标准型47,XX(XY),+21异位型D/G易位46,XX(XY),-14,+t(14q21q)G/G易位t (21q 21q) 或t (21q 22q) 发病率:母亲D/G易位每一胎10%风险率父亲D/G易位每一胎4%风险率大多数G/G易位为散发,父母核型大多正常21/21易位下一代100%发病2、苯丙酮尿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病因因肝脏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临床表现生后3-6个月初现症状。

智力发育落后为主,可有行为异常、多动、肌痉挛、癫痫小发作、惊厥、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

尿有鼠尿臭。

尿三氯化铁试验阳性。

治疗低苯丙氨酸饮食每日30-50mg/kg7 免疫性疾病1、T细胞免疫(细胞免疫)胸腺3-4岁时胸腺影在X线上消失,青春期后胸腺开始萎缩。

T细胞细胞因子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B细胞免疫(体液免疫)骨髓和淋巴结B细胞免疫球蛋白唯一能通过胎盘IgGIgA含量增高提示宫内感染的可能。

2、免疫缺陷病(1)抗体缺陷病发病率最高①X连锁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见各种化脓性感染,如肺炎、中耳炎、疖。

扁桃体和外周淋巴结发育不良。

②选择性IgA缺陷:反复呼吸道感染,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体液免疫缺陷的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白喉毒素试验同族血型凝集素测定淋巴结活检,查找浆细胞(2)细胞免疫缺陷病胸腺发育不全:生后不久出现不易纠正的低钙抽搐,常伴有畸形,如食道闭锁、悬雍垂裂、先心病、人中短、眼距宽、下颌发育不良、耳位低等。

细胞免疫的实验室检查结核菌素试验(-)植物血凝素(-)末梢血淋巴细胞﹤1.2×109/LL淋巴细胞转化率﹤60%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治疗:输血—只能输经X照射过的血,不能输新鲜血。

否则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3)抗体和细胞免疫联合缺陷病3、小儿扁桃体发育规律2岁后扁桃体增大,6-7岁达到顶峰。

4、发病率最高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抗体缺陷病。

选择性IgA缺陷禁忌输血或学制品。

支气管哮喘1、诊断标准喘息发作≥3次肺部出现哮鸣音喘息症状突然发作其他特异性病史一、二级亲属中有哮喘2、咳嗽变异性哮喘诊断标准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1个月常半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痰少,运动后加重临床无感染征象,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缓解(诊断本病的基本条件)有个人或家庭过敏史怀疑支气管哮喘患者——查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有助于诊断。

急性风湿热病原菌——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临床表现主要表现心肌炎、多发性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次要表现发热、关节痛、风湿热病史血沉加快、CRP阳性、周围血白细胞升高PR间期延长(分项简述)心肌炎体征:心动过速,心脏增大,心音减弱,奔马律,心尖部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精品文档心电图:1度房室传导阻滞,ST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