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气调神 养生防病
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

如果违背了长气的道理会损伤心气,秋天就 会生病,适应“收气”的能力,阳气不 能在冬季潜藏,生腹泻病(完谷不化), 降低适应冬天的能力
黄帝内经中的四气调神
春夏秋冬各个季节的时气不同,相对于 我们来说应该有不同的作息时间来与 自然相适应
春三月(农历正,二,三月)
春天要“生气” • 晚睡早起 • 起床后披头散发,舒张形体,放宽步子,
到庭院里散步。 • 神智随着春天的生气而勃发 • 应该发生的事情不要扼杀,应当给予的不
要剥夺,应该增加的不要失去。
保养春天的生发之气,也是人体养生的必由 之路,违背这个道理就会损伤肝脏。
若春天的阳气不生,提供给夏天的阳气也 不会长,即出现虚寒证。
夏三月(农历四,五,六月)
夏天要“长气” • 晚睡早起 • 不要嫌恶白天太长太热,要心中无存忧郁,
和颜悦色,心平气和(使体内的阳气向外 宣发)使腠理宣通,暑气疏泄
秋三月(农历七,八,九月)
冬三月(农历十,十一,十二月)
• 藏伏 • 早睡晚起,太阳升起时起床 • 思想情绪平静伏藏 • 避寒就温
• 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会损伤肾脏, 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病,阳气不能生长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槁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背之。
从阴阳则生。
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解读】四气,即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神。
大论,则说明了本篇内容的重要性。
《黄帝内经》之四季养生,四气调神随笔④

《黄帝内经》之四季养生,四气调神随笔④原创2022-12-16 10:35·美业一姐888四季养生体康健,四气调神是关键。
四气:指的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四时之气。
调神,即调养精气神。
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人生活在天地之间,与自然界的四时之气相通,必须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
精气神是人生命活动的主宰,所以人应当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并调养好精气神!春季:推陈出新,万物复苏,天地之间富有生气,万物欣欣向荣。
人应晚睡早起,保养生发之气。
相反,则损伤肝脏。
夏季:万物繁茂秀美,天气沉降,地气升腾,天地之气互相交融。
人应晚睡早起,精神饱满,通畅自如,保长养之气。
相反,则损伤心脏。
秋季:万物成熟,丰收之季。
天气劲急,地气清肃。
人应早睡早起,保持情绪安宁,不急不躁,保人体收敛之气。
相反,则损伤肺气。
冬季:万物蛰藏,生机潜伏。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
人应早睡晚起,保人体闭藏之气。
相反,则损伤肾脏。
如果阴阳失调,逆四时之气,自然界则产生旱涝灾害,瘟疫丛生,霍乱遍地。
人体则患病不起,百病缠身!小女子总结:阴阳四时的变化,既是万物生长的由来,又是盛衰存亡的根本。
圣人不是等到生病之后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要先预防。
同理,就像我们平时所讲:天晴修水路,遇事早为人一样,未雨绸缪,万事万物皆有因果。
愿世间百姓人人无疾病,事事遂心顺![祈祷][祈祷][祈祷]#2022生机大会#喜欢小妹的头条友友们,给小妹一个关注,一个点赞,多一份关爱,多一份鼓励,小妹感激涕零,终将笔耕不辍,给你们带来更好的原创作品。
头条昵称:@美业一姐888。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黄帝内经》是一部很重要的古代中医养生著作,其中有《四气调神大论》一篇,讲
述了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我将简单介绍一下这篇文章。
《四气调神大论》共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四时气”,“五脏形志”,“生气通天”和“治疗法则”。
首先,文章讲述了四时的气候特点对人体的影响。
春季阳气生发,夏季阳气旺盛,秋
季阳气渐收,冬季阴气盛行。
各个季节对应的气候变化和健康调节方法都需掌握。
其次,文章介绍了五脏的形态和特点,还有它们与情志之间的联系。
肝主刚,心主神,脾主思,肺主悲,肾主恐。
同时,每个脏器都有个性化的情绪表现,这些情绪可以影响脏
器功能。
接着,文章讲述了生命的根源——气的来源和作用。
气分为精气和宗气,精气是人体
本源的物质,宗气是自然界中的元气。
它们通过呼吸、饮食、运动来互相转化。
气与神之
间也存在必然联系。
最后,文章阐述了医学的治疗法则,并提出“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
这里的治
疗法则不仅适用于疾病治疗,也适用于日常养生和健康呵护。
总之,通过《四气调神大论》的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掌握健康调节方法,进而实现健康长寿的目标。
四季养生(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气调神大论》中医西医都不好看病,因为人们习性不改。
有些女孩子,脸红,眼睛水汪汪肾气不好。
蒜,辣椒不入药。
蒜是走气的,入气走清窍,走小便,走眼睛。
辣椒是走味的,入血份的。
走浊窍,吃多了,口生疮,肛门疼。
肺收敛为主,宣发为辅。
春夏秋冬都可以泡脚。
补:是固摄的意思,固摄现有的气血如亡羊补牢。
习惯养成很重要。
心态养成很重要。
圣人是能掌控自己,控制全局。
四季养生注重气机和五脏神明春季养生春季常见病:一、痿厥(肌肉无力手脚冰冷)二、老病根(坏的东西也在生发)春天夜卧早起。
广步于庭(好好的散步,让阳气慢慢的生发)春天吃粮食,夏天吃羹剂(解暑暖胃),最容易消化的。
秋天食酱剂,用发酵的东西助消化。
冬天食饮剂。
温酒驱寒,通经脉。
谷物,果类,肉类。
鱼虾类是发性,生发偏盛春天吃。
牛羊肉来自西北,年轻人不能多吃,秋冬天吃。
面:甘温入脾。
米:甘咸微凉,偏凉性,除烦渴,可煮粥。
药总是有偏性的。
核的收敛气机比皮类还要好。
菊花是走收敛收藏的,而一般的花都有宣散瘀结的作用。
果实一般有降气的作用。
放风筝:抒发肝气。
在无为中去做。
而不好的东西要主动避免。
夏季养生夏至一阴生,结果是由于阴气造成的。
夜卧早起,情志上不能憋着。
皮大于毛,所以人的收敛大于宣发。
得皮肤病的原因:一、情志上过度焦虑,想事情钻牛角尖。
二、空调房。
三、夏天冷饮。
冬吃萝卜,夏吃姜。
夏天恰恰要吃温热的东西。
萝卜清凉顺气,夏天配合羹剂。
上床萝卜下床姜晚上吃个大萝卜。
秋季养生早卧早起,使志安宁,养收敛,忤逆之则飧泄。
秋天酱食。
小便数而欠,为肺气虚。
冬季养生(上文件损坏)冬天重视酒剂(米酒)冬至一阳生(夜是最长的)冬天喝酒不烫的话容易有问题。
一阳生,天气会更冷,天地之机的收敛更强。
少阳生,厥阴强。
节气转换,要平安转换。
旧立伤骨,旧劳伤肝。
宁可蹲下不弯腰。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

四季养生原则(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如何四季养生,《黄帝内经》中说“春天养生,夏天养长,秋天养收,冬天养藏”,指出养生与自然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只有顺应自然物候的更替和变化,才能真正做到合理养生、益寿延年。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人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四气调神大论》(节选)一篇讲述了四个季节不同的养生原则: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季的三个月,是万物生长发育推陈出新的季节,自然界充满着一片新生的景象,万物欣欣向荣。
应该晚睡早起,在庭院中缓缓散步,披开头发,舒松衣带让形体舒展,使自己精神状态与自然界生发之机相适应。
对于春天赋予人的生发之气不要随便损害、劫夺和克伐它。
这就是与春季相适应的保养生发之气的道理。
若违背了这个道理,就要伤及肝气,以致供给夏季长养的力量就少了,那么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季的三个月,是万物茂盛秀丽的季节。
由于天地之气不断上下交换,所以一切植物都已开花结实。
这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不厌恶炎夏之日,不发怒,让精神象万物开花成秀那样充实,使腠理保持阳气的宣通。
这就是与夏季相适应的保护长养之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那就要伤及心气,到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以致供给秋季收敛的力量就少了,到冬季还会发生更严重的疾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季的三个月,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
此时天高气爽,秋风劲急,地气清肃。
这时人们应早睡早起,一般起居时间与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使精神安定宁静,来缓和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使神气收敛,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外来因素扰乱意志,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收敛之气的道理。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 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

黄帝内经全文完整版四气调神大论原文及翻译《黄帝内经》中讲到“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指春夏秋冬四时的生化特点;调,调理、调摄;神,指精神情志活动。
主要告诫人们要顺应四时气候变化以调摄精神情志,保持机体内阴阳的相对平衡,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春季三月,万物复苏,自然界欣欣向荣。
为了适应这种自然环境,人们应该晚睡早起,起床后到庭院里散步,披散开头发,穿着宽松的衣物,不要使身体受到拘束,以便使精神承受春天万物的生发而舒畅活泼,充满生机。
对待事物,也要顺应此时的生长之性,不应该抑制其生发。
这正是顺应“春生”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规律,则会伤及肝脏,以致夏天容易发生寒性病变,出现阳气不足的病症。
夏季三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阴阳相互交汇,自然界一片繁荣秀丽。
此时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并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
这样能够使阳气充分宣泄。
这正是顺应夏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了这种法则,就会损伤心脏,以致秋天易发疟疾,减少了供养秋天的精气,致使冬季也较易生病。
秋季三月,秋高气爽,暑湿消失,自然界丰收平定。
此时,秋季阳气渐收,阴气生长,故保养体内阴气成为首要任务,而养阴的关键在于防燥,这一原则应具体贯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起居上,人们应早睡早起,大体以与鸡活动的时间一致为宜。
精神情绪要保持安定平静,以缓解秋凉对人体的伤害;内敛神气而不外泄,可保持平定,有助于肺的清肃。
这就是秋季的养生法则。
如果违背,则会对肺脏有损伤,以致冬天容易发生完谷不化所致的泄泻,从而减少了供给冬天贮藏的精气。
冬季三月,水冷成冰,地寒而裂,自然界草木凋零,万物伏藏。
这时人们要减少活动,不要扰动体内的阳气。
要早睡晚起,到太阳升起的时候再起床,才能避免寒气侵袭。
精神情绪要保持平静,同时还应当躲避寒气,注意保暖,不要轻易使皮肤开泄而出汗,以免阳气散失。
这就是冬季的养生方法。
如果违背了这个原则,就会伤害肾脏,以致春天会发生痿病和厥病,而且供给春天的生发之精气就减少了。
1.2四气调神大论

1.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景象。马莳注: 1.闭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景象。马莳注:“阳 闭藏 气已伏,万物潜藏,故气象谓之闭藏。 气已伏,万物潜藏,故气象谓之闭藏。” 2.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志内藏, 2.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使神志内藏, 使志若伏若匿 安静自若,得意之情不表露于外。 安静自若,得意之情不表露于外。 3.无泄皮肤,使气亟夺: 3.无泄皮肤,使气亟夺:亟,频繁,屡次。即勿多动 无泄皮肤 频繁,屡次。 汗出,而频繁耗伤阳气。 汗出,而频繁耗伤阳气。 4.痿厥:即痿病,主症为四肢软弱、无力运动, 4.痿厥:即痿病,主症为四肢软弱、无力运动,可伴 痿厥 四末不温。 四末不温。
现象: 现象:容平 自 然 界 特点: 特点:收
起居调节:早卧早起, 起居调节: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秋 养生方法 三 月 失养后果
神形调摄:使志安宁、收敛神气、 神形调摄: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
直接损害:伤肺 直接损害: 间接损害:奉藏者少, 间接损害:奉藏者少,冬为飧泄
要
点:起居、行为、精神、意志应与秋天的收敛 起居、行为、精神、 之气保持一致
自然界
现象: 现象:闭藏 特点: 特点:藏 起居调节:早卧晚起, 起居调节: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神形调摄:若有私意,若己有得 无泄皮肤 神形调摄:若有私意,若己有得,无泄皮肤 直接损害:伤肾 直接损害:
养生方法
冬 三 月
失养后果
间接损害:奉生者少, 间接损害:奉生者少,春为痿厥
要
点:起居、行为、精神、意志应与冬天的闭藏 起居、行为、精神、 之气保持一致
《内经》从“上医医国”出发,谓治病与治国的道理相 内经》 上医医国”出发, 皆须防患于未然。养生防病优于病后施治, 内经》 同,皆须防患于未然。养生防病优于病后施治,是《内经》 养生学的主旨。 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 养生学的主旨。“治未病”是中医学的一大优势,预防为主 的思想贯穿于数千年的防治实践之中。 的思想贯穿于数千年的防治实践之中。 另外,《内经》他篇所提出的“治未病”除未病先防含 另外, 内经》他篇所提出的“治未病” 义之外,还有既病防变、早期治疗的内涵。 素问· 义之外,还有既病防变、早期治疗的内涵。如《素问·剌热 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剌之, ……病虽未发 论》:“肝热病者,左颊先赤……病虽未发,见赤色者剌之, 名曰治未病也。 灵枢·逆顺篇》 上工治未病, 名曰治未病也。”《灵枢·逆顺篇》:“上工治未病,不治 已病。 灵枢·八正神明论》 上工救其萌芽…… ……下工 已病。”《灵枢·八正神明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 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救其已成,救其已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气调神养生防病
*导读:常说,药补不如食疗,食疗不如神养,可见养神的重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养神呢?四气调神是中医的一个术语,下面中医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四气调神的具体内容。
四气调神,是《黄帝内经》中《素问》第二篇的篇名,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原意是:应顺应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摄精神活动,以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从而达到养生防病的目的。
* 一是春季调神。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就是说,在春天的三个月
里,是自然界万物推陈出新的季节,此时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人们也一定要使自己的情志生机盎然。
在春天只能让情志生发,切不可扼杀;只能助其畅达,而不能剥夺;只能赏心怡情,绝不可抑制摧残,这样做才能使情志与"春生"之气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