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查规范

合集下载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地质勘查规范是指地质勘查工作中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它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下面是地质勘查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第一,地质勘查前的准备工作。

在进行地质勘查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前期准备工作。

包括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勘查区域的地质背景、地质历史和地质条件等。

同时,要进行现场考察,对勘查区域进行综合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等方面的调查。

第二,地质勘查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地质勘查应该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技术进行实施。

地质方法主要包括野外实地观察、采样和测试、测绘和地球物理勘探等。

地质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剖面绘制、地质构造分析、地质图绘制等。

勘查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系统、全面、综合的原则,保证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三,地质勘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在地质勘查中,需要收集大量的地质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地质数据包括采样数据、测试数据、测绘数据、地球物理数据等。

数据处理需要使用统计分析和地质模型等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得出科学可靠的结论。

第四,地质勘查报告的编写。

地质勘查结果要及时、准确地整理成报告。

报告要包括地质勘查的目的、范围和方法,以及勘查结果和结论。

报告的内容要具体、详尽,使用清晰、简明的语言来表达,以方便相关人员理解和应用。

第五,地质勘查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地质勘查时,必须对勘查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要严格按照规范和方法进行,确保采集的数据准确、可靠。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确保勘查结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总结来说,地质勘查规范是地质勘查工作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通过准备工作、方法和技术要求、数据收集和处理、报告编写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规范操作,能够保证地质勘查工作的准确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对于推动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还能够提高勘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可应用性,为相关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地质勘查实施方案规范

地质勘查实施方案规范

地质勘查实施方案规范地质勘查是指为了探明地下资源的分布、性质和规模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活动。

地质勘查实施方案规范是为了规范地质勘查工作的进行,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地质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规范旨在提供地质勘查实施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规范,以期为地质勘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一、地质勘查实施方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1. 确定勘查目标和范围,在编制地质勘查实施方案时,首先要明确勘查的目标和范围,包括勘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层分布、矿产资源分布等内容,明确勘查的具体目的和任务。

2. 组织编制工作方案,根据勘查目标和范围,组织编制地质勘查的工作方案,明确勘查的方法、技术路线、勘查设备和人员配备等内容,确保勘查工作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3.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在编制地质勘查实施方案时,要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包括勘查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环节,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地质勘查工作涉及到野外作业,为了确保勘查人员的安全,必须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包括勘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应急处理预案等内容。

二、地质勘查实施方案的操作规范。

1. 勘查方法和技术路线的选择,在选择勘查方法和技术路线时,要根据勘查目标和范围,结合地质条件和勘查经验,科学确定勘查的方法和路线,确保勘查工作的高效进行。

2. 勘查设备和人员配备,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合理配置勘查设备和人员,确保勘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数据的准确采集。

3. 勘查数据的采集和处理,在勘查现场,要严格按照勘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勘查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4. 勘查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对勘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价,形成勘查报告,提出勘查结果和意见建议。

5. 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在勘查工作中,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确保勘查人员的安全和勘查现场的环境保护。

三、总结。

地质勘查实施方案规范是地质勘查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只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勘查,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勘查结果,为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是对勘探工作中的测量活动进行规范的一系列要求和步骤,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测量误差、数据处理等方面,它对于实现精准的勘探成果和提高勘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测量对象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对象一般包括地形地貌、岩石构造、矿床分布、矿体形态、矿物品位、水文地质等内容。

对于地形地貌测量应注意采用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岩石构造测量需要根据具体岩石种类和构造类型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并要注重对各种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和处理。

矿床分布测量重点是确定矿区和非矿区的分界线,应注意对矿床矿化程度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矿体形态测量主要是为了确定矿体的三维空间坐标和体积等参数,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测量仪器和精度。

矿物品位测量是为了确定矿石中目标矿物的含量,要注意样品的取舍和分析方法的选择。

水文地质测量需要考虑水文地质条件和测量环境等因素,采用适当的仪器和方法,对水文地质参数进行测量。

二、测量方法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测量技术。

传统测量方法主要包括平面测量、高程测量、角度测量等,这些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地勘工作中,并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

现代测量技术包括GPS测量、激光测量、地面激光扫描测量等,这些测量技术具有高效、高精度等优点,在一些特殊环境下能够得到更准确、更可靠的测量数据。

根据测量地点和测量对象的不同,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技术,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现代测量技术的应用中,需要注意选用优质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严格执行使用和管理规范要求。

三、测量误差测量误差是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其大小和来源涉及到测量仪器、测量环境、测量人员等多方面因素。

为了减小误差的影响,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应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和严格的测量程序,尽可能地消除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并进行误差分析,以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整理、分析、综合和应用等方面,需要采用科学的处理方法和一系列专门的数据处理软件。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前言有关矿产地质勘查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已经相继出台,对于规范和规范化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矿产地质勘查规范化工作,特制定本《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本规范总则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范畴内,具体包括但不限于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有色非金属、地热资源、煤田、石油地质、天然气地质等领域。

一、总则(一)规范的目的本规范总则的制定,旨在统一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行业的行为准则,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基本工作规程,提高勘查质量,确保固体矿产勘查实施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二)实施的范围本规范总则适用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查的所有环节,包括但不限于项目立项、方案编制、现场勘查、样品采集、试验分析、报告编写等阶段。

(三)实施的依据本规范总则的制定遵循《矿产资源管理法》、《矿山安全法》、《资源保护条例》、《固体矿产地质调查规范》、《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四)实施的原则本规范总则实施的原则包括:科学性、规范性、安全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和服务性。

二、项目立项及方案编制(一)项目立项项目立项阶段,要对地质条件、资源矿产类型进行综合考察,编制前期调查报告,明确项目目标、范围、成本及期限。

审批过程中,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和论证,充分阐明项目所要实现的目标、达成的效果及关键环节被充分保障。

(二)方案编制方案编制应根据各地区地质勘查实践和经验,结合矿产资源类型、勘查阶段、勘查区域地质条件和勘查任务特点制定。

在编制勘查方案时,应考虑何时突破矿床控制困难,如何准确定位矿区边界以及合理采样等问题,确保方案内容详实、全面、科学,既能保障勘查效果,又能控制成本,避免损失。

三、现场勘查及样品采集(一)现场勘查现场勘查是矿产地质勘查一个重要的环节。

现场勘查中,应一步一步地分析勘查区域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气象和环境等因素,收集各种地质资料和管理数据,实现3D勘查、高精度勘探和数据库的建设等功能。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1. 引言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是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测量和定位地质和矿产资源信息,为资源开发与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本文档旨在规范地质矿产勘查测量工作,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一致性。

2. 术语和定义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如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指对地质和矿产资源进行测量和定位的工作。

•地质勘查:指对地球表面和地下进行系统性调查和研究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

•矿产资源:指地球上存在并具有经济价值的矿物和能源。

•测量准确性:指测量结果与真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可重复性:指在同样的测量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一致性:指在相同的测量对象和条件下,不同测量员的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3.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选择与检定地质矿产勘查测量中常用的仪器和设备包括全站仪、GPS测量仪等。

在选择测量仪器和设备时,应根据勘查任务的要求和工作环境的特点进行选择。

同时,对已有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以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测量方法和流程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的方法和流程应根据具体的勘查工作内容和要求进行确定。

一般而言,地质勘查测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测测量:根据勘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前期调查结果,对勘查点位进行预测,并确定测量方法和最佳测量时间。

•现场测量:根据预测的点位,使用相应的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现场测量。

在测量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将测量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相应的勘查结果和结论。

数据处理应使用专业的软件工具,并按照规范进行数据校正和误差处理。

5. 测量结果的报告与保存地质矿产勘查测量结果的报告应包括测量方法、仪器设备、测量数据、处理方法和结果分析等内容。

报告中的数据应经过校核和审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测量数据和报告的保存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进行。

对于重要的勘查测量数据,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或档案,以方便后续的数据查询和利用。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

地质勘探勘测规范地质勘探勘测是指对地球表层及其下部的构造、性质、成因、资源等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分析和实践应用的科学与技术活动。

为了保证勘探勘测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各国都制定了一系列规范、规程、标准等。

本文将从勘探勘测的目的、方法、数据处理与评价等方面,对地质勘探勘测规范进行探讨。

一、地质勘探勘测的目的地质勘探勘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地质信息,揭示和解释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一系列地质现象,为国土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环境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地质勘探勘测的方法1. 野外地质调查:通过采集野外地质样品和地层、构造、沉积等野外地质资料,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以获取地质信息。

2. 地球物理勘探: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如地震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电法勘探等,探测地下构造、岩性、矿产等信息。

3. 地球化学勘探:通过实地采集岩石、土壤、地下水等样品,进行元素、同位素、矿物、化石等地球化学分析,获取地质信息。

4. 遥感勘查: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空间观测和监测,获取地表地貌、土地利用、植被、水文等信息。

5. 钻探:通过井下或井旁钻探设备,进行岩心、取样、测井等操作,获取地下岩石、构造、矿产等信息。

三、地质勘探勘测的数据处理与评价1. 数据处理:对野外调查、勘探测量等获得的数据进行编辑、整理、校核、标定等步骤,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数据解释: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原理,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解释,揭示地下岩石、构造、工程地质及资源等的空间分布与特征。

3. 评价报告:根据数据解释的结果,编制地质勘探勘测的评价报告,提供给相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为资源开发和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四、地质勘探勘测的质量控制1. 设备标准:勘探勘测设备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确保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安全性。

2. 人员资质:勘探勘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相关资格证书。

地质勘查规范

地质勘查规范

金矿石从找矿、评价、勘探到矿山开采的各个阶段,都要进行储量计算。

储量计算是对矿石的“质”和“量”的全面总结,是生产建设和企业投资的依据。

因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种计算参数应真实可靠,计算数据要准确无误,以保证储量数字的正确性。

一、金矿储量级别的分类和条件我国目前将金矿储量分为两类,即能利用储量(称表内储量)和暂不能利用储量(表外储量)。

并根据地质勘探控制程度又分为A、B、C、D四级。

矿床评价阶段探获的储量,主要是D级储量,可有部分C级储量。

C级储量是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①基本控制了矿体的形态、产状和空间位置;②对破坏和影响主要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对夹石和破坏主要矿体的主要火成岩的岩性、产状和分布规律已大致了解,③基本确定了矿石工业类型的种类及其比例和变化规律。

D级储量是用一定的勘探土程控制的储量,或虽用较密的工程控制,但仍达不到C级要求的储量以及由D级以上储量外推部分的储量。

其条件是:①大致控制矿体的形状、产状和分布范围,②大致了解破坏和影响矿体的地质构造特征,③大致确定矿石的工业类型。

D级储量在金矿中有三种用途:一是作为进一步勘探和矿山远景规划的储量;二是在一般金矿尿中,部分D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三是对小而复杂的矿床,可作为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

二、主要综合性图件的编绘(一)坑道(中段)地质平面图.1.图件的主要内容(1)坐标线,勘探线、该平面上各种探矿工程及编号。

(2)采样位置及编号、样品分析结果。

(3)各种地质界线及并产状,矿体编号.(4)图名、比例尺、图例及图签。

2.编图的基本方法(1)按坑道的范围,在图纸上画好平而坐标网及勘探线作为底图。

(2)利用坐标网和勘探线的控制,根据测量成果,在底图上画出坑道的几何外形和钻孔位置。

(3)根据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将各种地质界线和采样位置按比例尺转绘到底图上对于沿脉坑道,当矿脉出露在壁上时,若坑道(中段)平面图以顶板标高为投影平面,应按矿脉产状,顺倾斜投影到顶板界线之一侧的延长线上仁将共交点, 按比例尺投绘到中段图的相应位置。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地质灾害勘查规范是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对地质灾害进行勘查、评估、预测和管理。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勘查行为,提高勘查质量,确保勘查结果准确、可靠。

以下是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勘查目的和任务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识别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和危险性,为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勘查任务包括:调查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特征;评估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识别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制定预防和应急对策。

二、勘查范围和内容地质灾害勘查应包括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内容。

地质调查要求对构造、岩性、地层、地貌等地质因素进行详细的勘查;水文调查要求对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河流水位等进行测量和分析;气象调查要求对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勘查方法和技术地质灾害勘查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勘查、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

实地勘查是最基本的勘查方法,包括采样、测量、观测等技术;遥感技术可通过卫星图像、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地质灾害的信息;地球物理探测可通过地震、电磁等方法探测地下结构;地球化学分析可通过岩石、土壤、水质等的化学成分来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数值模拟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质灾害的过程和规律。

四、勘查报告和评估地质灾害勘查的结果应编制成详细的勘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

勘查报告应包括勘查区域地质灾害的类型、危险性、潜在灾害点、可能引发灾害的因素等内容;风险评估报告应根据勘查结果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和措施进行防灾减灾。

五、勘查质量控制地质灾害勘查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勘查过程中应进行质量控制,包括采样和测量的质量控制、数据分析和解释的质量控制、报告编制和评审的质量控制等。

总之,地质灾害勘查规范是指导地质灾害勘查工作的一套规范和标准,旨在提高勘查质量,保障勘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GB/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 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13.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1∶5000)(DZ/T0175-1997)
固体矿产调查勘查
国家标准
1.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
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
3.固体矿产普查总则(GB/T13687-92)
行业标准
1.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0-2002)
2.钨、锡、汞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1-2002)?
3.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4-2002)?
4.铝土矿、冶金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2-2002)
5.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5-2002)
6.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8-2002)
7.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3-2002)
8.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4-2002)
9.铀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199-2002)
10.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
11.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6-2002)? 12.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07-2002)
13.磷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09-2002)
14.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0-2002)
15.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DZ/T0211-2002) 16.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2-2002)
17.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DZ/T0213-2002)
18.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DZ/T0033-2002) 19.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DZ/T0078-93)
20.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DZ/T0079-93) 21.固体矿产勘查报告格式规定(DZ/T0131-1994)
22.地质矿产钻探岩矿芯管理通则(DZ/T0032-1992)
23、《地质岩心钻探规程》DZ/T0227-2010
24.固体矿产勘查档案立卷归档规则(DZ/T0222-2004)?
25.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0216-2002)
26.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0、1∶10000、1∶50000)(DZ/T0175-1997)
27.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固体矿产普查勘探地质资料综合整理规范(1980年颁布实施)?
28.国土资源部发文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29.岩石矿物鉴定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30.岩矿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31.1∶50000和1∶200000化探样品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32.岩矿分析试样制备规程
水工环地质调查勘查
国家标准
1.水文地质术语(GB/T14157-1993)
2.工程地质术语(GB/T14498-1993)
3.岩溶地质术语(GB/T12329-1990)
4.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4538-1993)?
5.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GB/T12328-1990)?
6.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T12719-1991)
7.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1:50000)(GB/T14158-93)
8.地下水资源管理模型技术要求(GB/T14497-1993)?
9.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
10.海岸带综合地质勘查规范(GB10202-1988)
11.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11615-1989)
12.农田灌溉水水质标准(GB5084-1985)
13.生活引用水卫生标准(GB5749-1985)
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
行业标准
1.水文测井工作规范(DZ/T0181-1997)
2.地下水资源数值法计算技术要求(DZ/T0224-2004)
3.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规范(DZ/T0225-2004)
4.国家计划委员会地质局工作标准区域水文地质普查规范(试行) 5.工程地质编图规范(1∶500000~1∶1000000)(DZ/T0095-1994) 6.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100000~1∶200000)(DZ/T0096-1994) 7.工程地质调查规范(1∶25000~1∶50000)(DZ/T0097-1994)
8.沙漠地区工程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100000~1∶500000)(DZ/T0059-1993)
9.岩溶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0
-1993)
10.冻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1 -1993)
11.红层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2 -1993)
12.黄土地区工程地质调查规程(1∶100000~1∶200000)(DZ/T0063 -1993)
13.岩土体工程地质分类标准(DZ/T0219-2004)?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布地质环境司工作标准省(自治区)环境地质调查基本要求(1∶500000)(试行)
15.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DZ/T0032-1992)
16.崩塌、滑坡、泥石流监测规程(DZ/T0223-2004)
17.滑坡、崩塌监测测量规范(DZ/T0227-2004)
18.水质分析质量要求和检查办法(DZ/
19.地质灾害分类分级(试行)(DZ0238-2004)
20.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DZ/T0245-2004) 21.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Z/T0239-2004)
22.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40-2004) 23.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规范(DZ/T0241-2004)
地球物理勘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