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有关衣食住行的传统文化

安徽有关衣食住行的传统文化
1、安徽集居与散居,安徽宣城民俗风情。
旧时民间村落多为集族而居。
如至今还保存明清时期建筑风貌的黄山市黟县宏村、西递村等,村民居舍相连一体,依山抱水,坐北朝南,村中建有宗族祠堂,各户门前留走廊通弄堂,汇总而通往村前一条大道。
少数村落依山处筑有围墙,平坦处开挖护村河,体制一如旧式的城堡山寨,易于防火、防盗、防偷,陌生人轻易难以进村,进村也难以找到路径逃走。
其弊端是交通闭塞,出入不便。
2、安徽百子会。
信奉佛教的人集体朝山,人数满百人以上称“百子会”,两百人以上的为双百子会,不满一百人称小百子会。
朝山者身众着灰上装、青裤、黄围兜上印有“朝山进香”字样,在香首带领下,步行上山,沿途敲锣唱赞、逢庙叩拜。
大多在地藏王生日活动最盛,素以能够在这天晚上赶到九华山肉身殿上通宵旦静坐“守塔”为荣。
4、腊八粥,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腊月初八被佛教界奉为佛成道日,寺中僧尼常以糯米、芝麻、薏米、桂圆、红枣、香菇、莲子等八种食物合煮“八宝粥”,邀请周围山民共进圣餐,并施舍给民家老幼分食,以示对佛祖的敬奉。
其后渐成民间自煮八宝粥(称腊八粥)食用的习俗。
5、龙灯,安徽池州民俗风情。
九华山及附近乡邻逢年或重大节日活动时,以舞龙灯、狮子灯庆贺助兴。
龙灯以竹篾扎成拱形,一拱一板,每板长约1.5米,内燃蜡
烛,少则九板、多则数十板(均为奇数),每板1人扛舞,并敲锣打鼓随行.龙灯是民间庆贺喜庆的一项大型集体活动,所到之处观者如潮,十分热闹。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安徽省位于中国东部,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胜地。
安徽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技艺、传统戏曲、传统节日、传统饮食等方面。
以下是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文介绍:1. 安徽黄梅戏:安徽黄梅戏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黄梅县,流传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
安徽黄梅戏以唱腔悠扬、表演细腻、情感真挚、内容丰富而著称。
2. 安徽晋剧:安徽晋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宣城市。
安徽晋剧唱腔响亮明快,表演风格热烈动感,故事情节曲折离奇。
3. 安徽池州麻将:安徽池州麻将是中国四大麻将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安徽池州麻将的特点是牌面制作精美、玩法丰富多样,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4. 安徽芜湖皮影:安徽芜湖皮影是一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源于安徽省芜湖市。
安徽芜湖皮影制作工艺精湛,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独具传统文化艺术价值。
5.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安徽黄山翡翠雕刻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源于安徽省黄山市。
安徽黄山翡翠雕刻精细玲珑,艺术效果生动传神,深受人们喜爱。
6. 安徽琴台大鼓:安徽琴台大鼓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宿州市琴台县。
安徽琴台大鼓音乐旋律高亢激昂,歌词丰富通俗,是广大民众喜爱的传统音乐艺术。
7. 安徽安庆山歌:安徽安庆山歌是中国传统民间音乐之一,源于安徽省安庆市。
安徽安庆山歌音乐轻快欢乐,歌词朴素质朴,是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9. 安徽婺剧:安徽婺剧是中国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金寨县。
安徽婺剧以其唱腔优美、表演生动、音乐节奏明快,成为安徽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
10. 安徽池州花鼓戏:安徽池州花鼓戏是中国传统戏曲之一,源于安徽省池州市。
其唱腔婉转动听、表演技巧高超、歌舞美观优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珍品。
总结:安徽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包括音乐、舞蹈、民俗艺术、手工艺制作等方面,代表着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特色。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安徽省宝贵的文化财富,值得传承和保护。
介绍安徽家乡传统文化的作文

介绍安徽家乡传统文化的作文篇一《安徽老家的黄梅戏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安徽人,咱们安徽的传统文化那可真是老鼻子多了。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唠唠黄梅戏。
黄梅戏在咱安徽就像土生土长的娇俏小闺女,特别招人稀罕。
打我小时候起,就没少跟着爷爷去村里的大戏台看黄梅戏。
戏台子也不咋讲究,就是用木头板子搭巴搭巴的一个简陋台子,周围用布一围就成了。
可就是这个戏台子,承载了我童年好多欢乐的回忆。
每到黄梅戏开演的时候,锣鼓家伙一响,那台下立马就热闹起来了。
那些个看戏的大爷大妈们眼睛都瞪得老大,像生怕漏掉啥精彩的地方一样。
黄梅戏演员的扮相那是真好看,花花绿绿的衣裳,头饰也是闪闪发光的。
特别是那些旦角,声音清亮亮的,就跟山间的百灵鸟似的。
我印象最深的那回,看的是《天仙配》,演七仙女的那个演员一出场,那小碎步走得,扇子一遮面,眼睛里全是戏。
她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的时候,那声音婉转得哟,感觉整个村子都被这调调给填满了。
坐在我旁边的爷爷就跟着摇头晃脑的,用手还轻轻打着节拍,他那牙齿都没几颗了,笑得可开心了。
为啥黄梅戏这么有魅力呢?我觉得它的词特别接地气。
说的都是老百姓能听懂的大白话,反而显得特别亲近。
不像有些个大剧种,唱的词文绉绉的,咱听了半天才明白个大概。
黄梅戏就不一样,故事简单明了,啥棒打鸳鸯啊,神仙下凡谈恋爱啊,爱恨情仇的就在那几句唱词和演员的表情动作里全展现出来了。
而且在安徽的各个角落,你都能活捉黄梅戏的影子。
田间地头,有时候那些个农民伯伯农忙休息的时候,也会扯着嗓子唱两句黄梅戏,虽然没台上的演员唱得好,但那股子热爱劲儿可是一点不少。
黄梅戏就像是安徽的一张文化名片,外人一提起安徽,就说哎呀,黄梅戏的老家啊。
咱这些安徽人呢,也是走到哪都忘不了黄梅戏这口“家乡菜”。
篇二《安徽的剪纸艺术》说起来安徽的传统文化,可不能把剪纸给落下。
这剪纸艺术在安徽,就好比那隐藏在街头巷尾的高手,看着不起眼,可本事大着呢。
我奶奶就是个剪纸能手。
小时候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喜欢在旁边看奶奶剪纸。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人文历史常识大全
安徽,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省份。
这里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下面是一些安徽人文历史常识的介绍。
一、安徽的历史沿革
安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这里是楚国的一部分。
秦朝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安徽地区被划分为若干个县,隶属于九江郡。
此后,随着朝代的更迭,安徽的行政区划也经历了多次变化。
二、徽州文化
徽州文化是安徽最为著名的文化之一,它以徽州地区为中心,涵盖了周边的一些地区。
徽州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特色,如徽派建筑、徽墨、徽剧等。
三、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是安徽商人在长期经商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商业文化。
徽商以诚信、勤奋、团结著称,他们的商业活动不仅促进了安徽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商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安徽的自然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自然景观,如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风光秀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此外,安徽还拥有一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如芜湖长江大桥、淮河治理工程等。
五、安徽的人文景观
安徽拥有许多著名的人文景观,如宏村古建筑群、绩溪古城、潜山天柱山等。
这些景点反映了安徽历史上的文化发展和变迁,也展示了安徽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六、安徽的美食
安徽的美食非常有名的,如徽菜、毛豆腐、烧饼等。
安徽!十大特色文化

安徽!十大特色文化一、宣纸传统制作技艺宣纸是中国独特的手工艺品,享有“千年寿纸”的美誉。
宣纸制作技艺是安徽省泾县传统手工技艺。
二、新安理学新安理学是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徽州,因徽州的前身曾为新安郡,故这一学派以“新安”定名。
理学家重视对理欲、心物、义利、道德、天人及其关系的逻辑论证,提升了徽州文化的理性思维。
三、徽派版画徽派版画是明代中叶兴起于徽州的一个版画流派,是徽籍画家、刻工通力合作的艺术结晶。
它以白描手法造型,富丽精工,典雅静穆,抒情气息浓厚。
明末,休宁人胡正言,创“版”“拱花”套印技法,印制的《十竹斋画谱》《十竹斋笺谱》,开创了我国古代套色版画的先河。
四、芜湖铁画芜湖铁画是安徽芜湖市特有的工艺美术品。
至今已有300年历史,铁画吸收了我国传统国画的构图法及金银首饰、剪纸、雕塑等工艺技法,以低碳钢作原料,“以铁代墨,以锤代笔”,精工制成山水、人物、花卉、虫鱼、飞禽、走兽等各种艺术品。
目前又开发出金画等工艺制品。
五、徽州三雕徽州三雕是安徽省、江西省的地方传统雕刻艺术,具有徽派风格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地方传统雕刻工艺。
历史悠久,世代相传,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
六、珠算珠算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08年6月14日,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中国珠算心算协会申报的珠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黄梅,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
一曲《天仙配》让黄梅戏流行于大江南北,在海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八、徽剧徽剧为中国安徽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是一种重要的汉族地方戏曲,也是中国戏曲的一个重要剧种。
九、凤阳花鼓又称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锣、双条鼓等,起源于凤阳府临淮县,是一种集曲艺和歌舞为一体的汉族民间表演艺术。
十、淮北梆子戏原名沙河调,又称沙河梆子,安徽梆剧,与河南豫剧同属一个剧种不同流派,是流行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
追溯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

追溯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安徽是一个位于中国东部的省份,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古典文化。
追溯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可以深入了解这个地区的传统艺术、历史名人、传统建筑等方面的瑰宝。
一、安徽的传统艺术安徽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地区,传统艺术在这里得到了精心培育和传承。
其中,安徽工艺品以皖南木雕、芜湖剪纸、徽墨、宣纸、徽锦、徽剧等著称,深受游客和艺术爱好者的喜爱。
皖南木雕是安徽省典型的传统工艺,以龙型家具和山水雕刻为主要特点,雕刻精细、造型独特,让人流连忘返。
芜湖剪纸是安徽省的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芜湖剪纸以剪琴、剪人物、剪花鸟等各类图案为主,工艺精湛,色彩鲜艳,是一项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
徽墨是安徽省的传统文化艺术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徽墨以其品质优良、色泽饱满而闻名于世,是书法和绘画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
宣纸是中国最早的纸张之一,也是安徽的传统手工艺品,以其色泽洁白、触感柔和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徽锦是安徽省的传统丝织品,以其精美的图案和细腻的手工艺而闻名。
徽锦以其纹样繁复、丝线密集而独树一帜,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徽剧是安徽省的地方剧种,是中国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风格。
徽剧以其细腻的表演技巧、华服艳丽的戏服和强烈的地方特色而备受赞赏。
二、安徽的历史名人安徽是一个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的地方,他们的辉煌事迹和杰出贡献,铸就了安徽的历史古典文化。
在政治、军事方面,安徽出了一大批重要历史名人。
比如,叶挺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元帅之一,他在革命战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徐向前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以其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出色的指挥才能赢得了革命胜利。
在文学、艺术方面,安徽也涌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名人。
比如,淮海戏剧作家郭沫若是中国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小说家冰心以其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文学才华而广受赞誉,她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发行。
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

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2篇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一)安徽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素有“徽州古城”的美誉。
这里有独特而丰富的民俗风情,代代相传,成为这片土地上的一道独特风景。
以下将为您介绍安徽的两个独特民俗风情。
第一个民俗风情是“祭灶”。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日,安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灶”仪式。
这是农民祈求来年丰收的一种习俗,同时也是对家庭灶神的感恩和祈福。
在当天凌晨四点左右,家家户户都会在家中祭拜灶神,备下丰盛的祭品,如水果、香烛和酒水等。
许多地方还会准备“拜糊糊”,即以面粉糊捏成的小人,祈求家庭和睦、人员安康。
这一天,家庭成员集聚在一起,共同祈福,以增进家庭和睦,也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第二个民俗风情是“舞麒麟”。
安徽许多地方,在一些特定的节日或重要的场合,都会有舞麒麟的表演。
麒麟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吉祥、福气的象征意义,因此在安徽的民间活动中非常受欢迎。
舞麒麟的表演通常需要两个人扮演,一人扮演前腿,一人扮演后腿,两人合作配合,模仿麒麟的优雅动作。
他们身穿华丽的麒麟服,以舞蹈的方式展示出麒麟的神韵。
舞麒麟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和祥和未来的向往。
安徽独特的民俗风情(二)接上文,继续为您介绍安徽的另外两个独特民俗风情。
第三个民俗风情是“抬花轿”。
在安徽的农村地区,每逢喜事,如婚礼或新儿出生,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抬花轿”仪式。
花轿是一种装饰华丽且寓意吉祥的交通工具,由几个人抬着在村中游行,以示喜庆。
主角通常是新娘或新生儿,他们被抬在花轿上,头上还插着鲜花或彩带。
整个村庄的居民都会随着花轿游行,张灯结彩,载歌载舞,场面热闹异常。
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不仅展示了安徽人民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也传承了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
第四个民俗风情是“舞马灯”。
舞马灯是安徽元宵节的传统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安徽各地的村庄和城市广场上都会举行盛大的舞马灯表演。
舞马灯是一种尺寸较大的灯笼,形状像一匹骏马,上面绘有各种绚丽的图案。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
安徽传统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那么,你知道安徽有哪些特色文化吗?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下吧。
第一:戏曲
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
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影响较大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凤阳花鼓、坠子戏、花鼓灯等。
第二:文学
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
第三:美术
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
徽墨是中国传统制墨技艺中的珍品,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
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是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的特产。
第四:饮食
徽菜是中国汉族八大菜系之一,徽菜包括黄山地区的皖南菜、皖中的淮扬菜、和皖北的沿淮菜,皖南菜是徽菜的代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有五千多年的积淀,是我们国家、民族拥有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历史悠久、积淀厚重、丰富多彩,而且特色显著、境界宏大、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传统文化——徽商文化【摘要】徽商文化是安徽的骄傲,也是中国和世界的骄傲,300年前,古老的徽州大地上,曾经上演过一幕徽商文化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繁荣的历史剧,留下了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徽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朝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作为古代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所以能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关键字】徽商文化特质徽商精神徽州文化一、文化概述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
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徽商的本质是儒商。
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不配课题,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二、文化特质徽商最基本的特性是诚实守信和儒雅风范。
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
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至少有近千人,其中,拥资百万的巨贾富商有二百三十人之多。
尤其是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强盛,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的说法。
在湖北汉口,徽商不但建有豪华的同乡会馆,而且,还在江滨建设有“新安码头”,专供徽商停泊船只之用。
在沿江其他城市,徽商也是聚集成帮,雄居广大市场。
那么,源自深山僻壤、“流寓四方”的徽商为何能在天南地北落地生根、站稳商埠、立于不败之地呢?研究徽商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时,人们就会发现其核心就在于“诚信为本”的商业经营理念。
1.诚信经商徽商在异域他乡的立足、发展和整体势力的崛起、称雄,虽与徽商本身素有“徽骆驼”之称的吃苦耐劳精神、善于经营理财的精明头脑和一些客观机缘以及聚散网络等有关,但就经营理念而言,讲道义、重诚信、行善缘等,显然是其最核心的因素。
徽商在经营活动中,历来看重“财自道生,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
遵行“宁奉法而折阅,不饰智以求赢”,主张诚信为本,坚守以义取利,是徽商一以贯之的儒商品格,也使其获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从根本意义上来说,将诚信作为经商从贾的道德规范,正是徽商获得成功的要诀之所在。
在那个历史年代曾有过鲜明的对比,各地商家在买卖中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然徽商却坚持不为。
明朝徽商胡仁之在江西南丰做粮食生意,即使在天灾大饥之年“斗米千钱”的景况下,也决不在粮谷中掺杂兑假坑害百姓。
清末胡开文墨店发现有一批墨锭质量上有些瑕疵,老板胡余德发现后立即指令所属各店铺停止制售此批墨锭,并将流向市场的部分高价收回,倒入池塘予以销毁。
为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客户利益,决不掺杂使假,甚至不惜血本,毁掉重来,体现了徽商以诚待客的处世原则和以真行贾的经营理念。
儒家经典素有“明允笃诚”之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富与贵乃“人之所欲也”,然“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徽商历来奉行“贾道而儒行”,倡导诚信之商德,“不效世用一切狙诈术”,不以“功利为急”,故誉溢五湖四海,“而资益积也”。
徽商许宪据此作过精辟的总结:“惟诚待人,人自怀服;任术御物,物终不亲”。
2.儒学影响儒家思想,被长期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和方方面面,徽商也长期受其熏陶和影响。
特别是在徽州,受程朱理学影响更为深重;徽商特别重视文化层次和做人品位,他们不仅熟读四书五经,而且对传统的商业也下大工夫进行研究。
同时,儒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符合徽商经营发展的根本利益,所以,能为其所接受。
因此,从徽商群体的思想到行为,可以看到他们受儒家影响而体现出祟高的儒家思想的特色,也就是“贾而好儒”。
这也就是“儒贾”徽商的社会基础和思想根据。
作为儒商思想表现之一,徽商在经营中还善于将自己成功的经验撰写成书著。
徽商之儒可以用六句话概括:“仁心为质,以义为利,以礼接物;择地趋时,以智求赢,以诚为本。
”徽商的“贾而好儒”可以从徽商的经营理念、用人之道、人生哲学和生活情趣四个方面体现出来。
3.经营理念在经营理念上,坚持“生财有道”的义利观,见利首先思义,认为义重于财,信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坚持诚信经营,讲究商业道德,做到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奉行秤准尺足斗满。
并且,做到薄利多销,让利于客。
反对强取豪夺,鄙视对顾客欺诈行骗。
同时,还热心社会公益,乐善好施。
在用人之道上,坚持任用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的儒雅之士,并且,注意培养他们学习思考的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意志。
始终坚持“勤苦、诚实、谦和、忍耐、变通、俭朴、有主见、不忘本、知义理、重身命”的选人思想和用人标准。
在人生哲学上,做到重德尊儒,坚持和为贵、礼为先、广交良缘。
奉行“温良恭俭让”即温顺、和善、恭敬、节制、谦逊。
认为谦以交友,和以生财,勤以补拙,俭以兴业。
而且,强调“五谊并重”,即族谊、戚谊、世谊、乡谊、友谊并重,不能厚此薄彼。
在生活情趣上,徽商人家特别崇文、重教、孝亲、讲礼,或者说是重读书、讲孝道、识礼节、扬文风。
在古黟,诸如“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等具有教化意蕴的楹联比比皆是。
徽商家庭非常重视奉亲至孝。
此外,爱好广泛,琴棋书画,文风浓郁,崇尚以文会友。
同时,在交际中注意公众形象和注重公关策略,所谓“正衣冠,迎送宾客,尊而有礼”就是其重礼讲仪之写照。
三、徽商精神什么是“徽商精神”?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
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1.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明朝建立之初,北境未安,漠北蒙古残余势力时时入犯,明政府不得不在北方沿边驻扎重兵。
为解决军粮问题,政府制定开中法,号召商人输粮于边,政府发给盐引,到内地支盐行销。
这是巩固边防、保卫国土安全的一项重大政策。
不少徽州人千里迢迢不辞劳苦,运粮输边,早期的徽商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他们能够将个人逐利与赴国急难结合起来,正体现了一种爱国精神。
徽商的爱国精神,还突出表现在明中叶的抗倭斗争中,他们或者捐资筑城,募勇抗倭;或者出谋划策,领导抗倭;或者弃商从戎,直接深入杀敌战场。
到了近代,为了抵御外国入侵,徽商也踊跃捐资。
凡此种种,无不体现出徽商的爱国精神。
2.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徽商绝大多数是小本起家,他们穷则思变、奋发进取,毅然走出深山,闯荡四海。
可谓岭南塞北,饱谙寒暑之苦;吴越荆襄,频历风波之险。
这种创业精神实在可贵。
当事业出现曲折时,不少人一蹶不振,从此销声匿迹,而徽商却百折不挠。
史料中记载“徽之俗,一贾不利再贾,再贾不利三贾,三贾不利犹未厌焉”。
3.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
徽商善于趋利逐时,即根据市场特点,采取最好的经营方式;也善观时变,即在把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经营项目;还能揣度时宜,即根据各地不同的经济情况,因地制宜,做出种种决策,往往能够出奇制胜。
4.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和协”是指处理人际关系所应达到的境界。
这种精神不仅表现在一家人或同族人中,也表现在一个个的商业团体中。
即便在整个徽州商帮内部,也能做到同舟共济、以众帮众,像遍布各地的徽州会馆、同业公所的建立,就突出体现了这种精神,从而大大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
.5.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翻开明清小说,常常见到关于徽商的描写。
但在封建文人的笔下,徽商个个是吝啬鬼。
如在《三刻拍案惊奇》中就讽刺一个在杭州的徽商吴某,“家中颇有数千家事”,“肉却不买四两”,“只是吃些清汤不见米的稀粥”。
甚至在明清笑话中也把徽商作为嘲笑对象,明浮白主人《笑林》中写道:“徽人多吝,有客苏州者,制盐豆置瓶中,而以箸下取,每顿自限不过数粒。
或谓之曰:‘令郎在某处大阚’。
其人大怒,倾瓶中豆一掬,尽纳之口,嚷曰:‘我也败些家当罢’。
”实际上这都是封建文人的偏见,这正反映了徽商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值得指出的是,徽商能节俭,徽商妇更能节俭。
康熙《徽州府志》卷二就记述她们“居乡数月,不沾鱼肉,日挫针治缝纫绽……徽商能蓄积,不至卮漏者,盖亦由内德矣。
”四、徽商的兴盛与徽文化的作用在明清时期中国兴起的“十大商邦”中,徽商以“左儒右贾”的特色而区别于其他商帮,充分体现了徽商厚重的文化因素。
中国的用词习惯是“左”重于“右”,我以为,用“左儒右贾”而不是“亦贾亦儒”来概括徽商的特色,可能更为确切、更为深刻,其确切与深刻之处在于:文化对徽商的兴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对徽商的兴起而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化,是具有地域特色的“徽文化”。
徽商作为一个商业集团,始于明代的成化、弘治年间(1457-1505年),而徽文化作为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它的起点至少可以追溯到东晋时期,比徽商的产生早近千年。
徽州是典型的移民地区,古徽州的人口大多是在历史变故中迁来的中原地区移民,其中相当一部分人口是士族富户。
如据史料记载,西晋“永嘉之乱”(307-313年)时,因避战乱而由中原迁入徽州的士族有程、鲍、俞、黄等十五氏;唐末黄巢起义(875-884)时,迁入徽州的士族有陆、陈、叶、孙等四十八氏;两宋之际、元末明初,更有大量的北方移民至徽州定居。
这些移民带来了中原地区丰富的文化,徽州地区的每个家族、每个村落,从一开始就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经过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徽州地区特定的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社会诸多条件下,才孕育和造就出赫赫的徽商,徽文化对徽商的“神”和“形”都打下了深刻的烙印。
徽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大体系:一是观念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地域文化。
观念文化是意识形态层面的文化,它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徽州号称“东南邹鲁”,又是“程朱理学”的故乡,封建理学的观念文化在徽州地区牢固地处于思想统治地位;制度文化是社会管理和政治层面的文化,在封建社会的基层,它的核心是以家族宗族乡族为形式的宗法制度文化,徽州地区形成并保留着最完整、最有效的家族宗族乡族结构体系,世世代代维系和控制着徽州人的思想和行为;地域文化是劳动人民历史地创造的乡土文化,但徽州的地域文化却是层次很高的乡土文化,扬名于世的就有徽剧、徽菜、徽派建筑、徽州朴学、徽州版画、徽州篆刻、徽州文书、新安理学、新安画派、新安医学等,洋洋大观,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