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合集下载

亳州谯城历史文化名城:探寻古代风雅

亳州谯城历史文化名城:探寻古代风雅

亳州谯城历史文化名城:探寻古代风雅亳州谯城位于中国安徽省东部,是安徽省亳州市的核心区域。

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被誉为历史文化名城。

谯城曾经是古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古代中国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如今,谯城以其独特的风雅之美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探寻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谯城历史悠久,追溯到战国时期。

它是由战国时期楚国的军事家、政治家屈原所建立的。

屈原被认为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离骚》至今流传千古。

屈原一生致力于楚国政治事务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他的贡献被后人广泛称颂。

谯城作为屈原的故乡,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谯城的文化底蕴深厚,包含了丰富的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

在文学方面,谯城孕育了一代代杰出的文化人物,如唐代诗人李白、王维、杜牧等。

他们的诗作无不赞美了谯城的美丽和风雅之处。

尤其是李白,他的《金华山体诗》中写到谯城的风景:“黄云万里动江城,汉帝宫中庆豫宁。

太仆寺诸仙门,风景楼台内外温。

十旬雪尽曈曈云,寒日分晓见南樽。

”这些古代文人的诗作为谯城增添了无尽的雅致。

在艺术方面,谯城的石刻艺术独具一格。

谯城石刻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石刻作品之一,始于东汉,盛于唐代。

这些石刻以其精细的手工艺、独特的构图和丰富的题材而闻名。

其中最著名的是谯城世界遗产境内的岳楼石窟。

这些石窟有着千年历史,保存完好,刻有大量佛像和佛经题材,是中国石窟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谯城的建筑风格与古代中国的传统风格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特色。

在谯城的古建筑中,最著名的有谯楼和巢父庙。

谯楼是谯城最高的建筑物,始建于明代,现存的是清代的重建。

巢父庙则是为纪念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巢元方而建立的。

这些古建筑保存完好,并且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学者。

除了文学、艺术和建筑遗产,谯城还以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而闻名。

传统的谯城民俗包含了庙会、赛龙舟、踩高跷等多种形式,这些民俗活动在传承中充满了乡土气息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论文探寻文化名城—亳州的传统文化

论文探寻文化名城—亳州的传统文化

探寻文化名城—亳州的传统文化亳州是皖西北一座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其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文化辉煌灿烂,是道家之源,华佗故里,药材之乡,三曹故居,养生之都,众多的名人文化,悠久的历史遗址,浓厚的药文化,酒文化,无一不彰显亳州鲜明的地方特色,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占有重要地位。

亳州凭借其深厚的历史文化逐步发展旅游业,成为皖北旅游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

除此之外,亳州还是全球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中药材交易市场规模宏大,吸引着中外药商来亳洽谈融资。

古井贡酒作为亳州的另一块招牌,在增加亳州知名度的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企业来了解古井发展的历史,学习古井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

亳州的传统文化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眼球,于是对于历史的探寻,对于名人的尊崇,对于传统的热爱,对于文化的传承与敬仰使得亳州这座古老的历史名城愈发的神秘。

想要更全面更细致的了解亳州,首先应该知道亳州都有哪些传统文化。

一.历史文化遗址(一)花戏楼1.简介花戏楼是清代戏曲舞台建筑,是一座用于演戏的舞台,又叫“歌台”,“戏楼”。

位于亳州城北关,是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曾为祭祀三国名人关羽的庙祠,同时也是明清时期山西、陕西的药商在亳州经营药材之地,也称“山陕会馆”,因这里主要是供奉关帝,又称“大关帝庙”。

始建于清顺治十三年,后经扩建建筑面积达到3163平方米,由戏楼、钟楼、鼓楼、座楼和关帝大殿等组成,康熙十五年增建了戏楼,又因其戏楼戏文遍布,彩绘鲜艳,俗称花戏楼。

花戏楼景区又由火神庙、朱公书院、岳王庙、张飞庙和大关帝庙几部分组成。

2.花戏楼三绝①.铁旗杆正门前有两根铁旗杆,每根有12000斤重,高达16米之多,耸立于蓝天白云之中。

②.山门山门是一座仿木结构的三层牌坊式建筑,其上镶嵌着天下著名的立体水磨砖雕,玲珑剔透,琳琅满目。

②.木雕木雕华美富丽堂皇,围绕在整个花戏楼外围。

柱上的鳌鱼,悬狮皆为彩色的木雕,即为彩雕,古香古色,给人以全新的视觉形象。

安徽亳州文化发展现状

安徽亳州文化发展现状

安徽亳州文化发展现状安徽亳州,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素有“徽州古城”之称。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亳州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近年来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亳州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国元代高僧钦宜的故乡、黄帝敬道精神的故地,是古老的徽商文化和黄帝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钦宜是唐代宰相,对亳州乃至整个中国的法制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亳州市海全寺塔是亳州钦宜塔的重要遗存,也是中国古代文化艺术中的珍贵遗迹之一。

此外,亳州市还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如东洪禅寺、亳州皇图殿、濯水古镇等,其中东洪禅寺是亳州市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庙,被认为是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遗址,对于研究中国佛教史和宗教文化史具有重要价值。

亳州的传统工艺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葑门剪纸、徽州笔墨、庐剪、皮井花布、高毛绒、木雕等都是亳州的特色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既体现了亳州的地域特色,又承载着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亳州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注重传承和发展亳州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文化建设方面,亳州加快了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充实了文化资源的供给。

市政府投入资金修缮了亳州皇族府邸、钦宜塔等古建筑,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

除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亳州市还大力推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亳州的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旅游、艺术、娱乐等领域。

亳州通过发展旅游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景区,如皇族府邸景区、双楠古镇、黄帝陵等。

这不仅为亳州市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增强了亳州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外,在艺术和娱乐方面,亳州市也做了大量工作。

市政府投资兴建了亳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演艺团体,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戏剧演出等文化艺术活动,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市民的文化素质。

总的来说,安徽亳州在文化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亳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通过保护和传承亳州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市民的文化素质,使亳州成为一个富有文化底蕴、人文景观丰富的城市,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亳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亳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亳文化的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亳文化是指源自中国安徽省亳州市的文化,它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独具特色,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亳文化的价值观和现代意义是我们探讨的重点。

本文将从亳文化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价值观和现代意义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亳文化的历史渊源亳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亳州一带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

在春秋战国时期,亳州是齐国的都城,著名的文化名人如孔子、墨子等都曾在此游历、讲学。

在唐代,亳州曾是安徽地区的文化中心,诗人杜甫曾在此留下了《登高》、《望岳》等著名诗篇。

在明清时期,亳州的文化繁荣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二、亳文化的文化内涵亳文化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富。

首先,亳文化是以孔子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强调儒家思想的重要性。

其次,亳文化也融合了墨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等多种思想流派,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

此外,亳文化还注重文化艺术的发展,涌现出了众多的文化艺术形式,如亳州木版年画、亳州花鼓戏、亳州石雕等。

三、亳文化的价值观亳文化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尊重传统文化亳文化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强调传统文化对于现代文化的重要性。

亳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不仅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是对未来文化发展的贡献。

2. 崇尚仁爱精神亳文化强调仁爱精神,认为人的道德品质是最重要的。

在亳文化中,仁爱精神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面。

3. 追求协调发展亳文化注重协调发展,强调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

亳文化认为,只有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4. 崇尚劳动精神亳文化崇尚劳动精神,认为劳动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亳文化鼓励人们勤劳奋斗,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四、亳文化的现代意义亳文化的现代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文化自信亳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与发展等安徽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

传承与发展等安徽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

传承与发展等安徽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一、传承安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安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传承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保护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也能够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增加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发展。

因此,传承与发展安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传承安徽传统文化的实施路径1. 引导社会关注: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安徽传统文化的宣传力度,引导社会各界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文化讲座、文化展览等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安徽传统文化的价值。

2. 加强教育培训:学校和教育机构应将安徽传统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中,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培养。

可以设置专门的课程,教授安徽传统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保护传统艺术形式:对于安徽传统艺术形式,如安徽黄梅戏、徽剧等,应加强保护和传承工作。

可以设立专门的艺术团体,选拔和培养年轻的艺术人才,推动传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4.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安徽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如古建筑、传统手工艺等。

可以通过对这些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保护和修复古建筑,支持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

5. 加强国际交流:通过国际交流,可以促进安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可以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邀请外国专家来安徽讲学或交流艺术表演,让更多的国家了解和认同安徽传统文化。

6. 创新传统文化产业:传统文化产业是传承和发展安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创意设计、文化旅游、文化产品开发等方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

7. 培养传统文化的接班人:传承安徽传统文化需要有一支专业的传承队伍。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学院或培训机构,培养和选拔传统文化的接班人,确保传统文化能够得到良好的传承。

三、总结传承与发展安徽传统文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亳州城市精神之我见

亳州城市精神之我见

亳州城市精神之我见亳州城市精神之我见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亳州需要一种符合形势需要的精神来支撑发展,用什么内容对亳州城市精神加以诠释,我个人认为,亳州城市精神应涵盖"诚信、守法、兼容、开放"四个方面的内容。

自古以来,"仁义礼智信"即为先人提倡并力崇遵循的行为准则,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

"诚信、守法",具体来说,诚信就是要做到真诚待人、诚实处事、信守诺言、以信立业,以诚实劳动获取合法利益,守法就是要不断强化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公民权利、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做到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用法,依法办事。

特别是在现代社会,被喻为信用经济的市场经济强调商品交换、价值规律及竞争法则,其经济交往的复杂性要求市场主体重契约、讲信用。

因此,诚信成为经济秩序的支柱、经济繁荣的基石,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兼容开放的个性特征是亳州独特的地域环境与区位文化积淀使然,亳州人自古就有热情好客、广纳五湖四海的宽广和包容品格。

当前,亳州要发展,需要更大的兼容和更大的开放勇气,这是亳州发展的根本出路和最大的动力。

只有"开放",先进的和有用的东西才能进得来;只有"兼容",尊重不同文明,取长补短,才能使自己不断充实和强大起来。

"厚德崇文、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图强"每一座优秀的城市,必有它独特的精神。

从城市精神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亳州城市精神应在充分考虑亳州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前提下,着眼于现实发展,引领未来方向,突出城市魅力,强化市民精神,从而提炼出亳州最本质、最核心的城市文化精髓。

经过3700多年的历史变迁和不断发展,亳州市民已经具有"文明、和谐、包容、淳朴"的精神品质。

"厚德崇文、求真务实、开放兼容、创新图强",反映亳州人文精神的内在特质,符合亳州城市的实际,体现亳州的城市特点,能引领亳州市民从实际出发,立足眼前,放眼未来,兼收并蓄,发愤图强。

亳州: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

亳州: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

亳州: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亳州位于中国安徽省中部,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亳州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同时也是现代化城市的代表。

在亳州这座城市里,历史与现代交融,形成了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特色。

亳州作为历史名城,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晚期。

在三国时期,亳州是蜀汉的重要城市。

而在唐朝,亳州又成为了名将李靖的故乡,他将亳州视为自己的家乡,并为亳州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

亳州也是北宋时期皇城左监门将军李纲的故乡,他在历史上闻名遐迩。

因此,亳州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底蕴,让这座城市有着不可忽视的历史价值。

在亳州的历史古迹中,周口店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周口店遗址是目前世界上火葬遗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它见证了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社会形态和文化的发展。

这个遗址的发现,对于人类起源和早期文明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同时,在周口店博物馆中,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亳州历史的展示和介绍。

除了历史古迹,亳州还有许多寺庙、庙宇等宗教文化遗址,如林光寺、姜村寺和范村寺等。

这些寺庙和庙宇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亳州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建筑物的存在,使亳州城市风格更加多样,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除了历史古迹和宗教文化遗址外,亳州还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作为安徽省的一部分,亳州积极推动城市发展,吸引了大量投资和人才。

近年来,亳州不仅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投资,还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亳州以“绿色发展、生态优先”为理念,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工业园区和生态城市。

这些举措为亳州的现代化进程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亳州还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通过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每年举办的亳州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

同时,亳州积极利用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开拓文化创意产业的市场空间。

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丰富亳州的文化内涵,也为城市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亳州的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风貌不仅体现在建筑风格上,更体现在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习俗上。

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亳州地区传承并代表该地区文化特色和历史演变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

亳州位于中国河南省东部,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一步一步回答并介绍关于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

第一步:认识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实体、传承环境和传承载体,包括口述传统和表述、表演、社会实践、礼仪庆典、知识与实践、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等领域。

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该地区自古以来流传下来的各种文化实践和传统,代表了亳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第二步: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亳州地区有着丰富多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传统技艺、节庆活动、民俗传统、口述传统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既体现了亳州地区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也展示了亳州人民的独特文化特色。

第三步: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亳州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皮影戏:亳州的皮影戏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形式之一,在亳州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皮影戏通过将人物形象刻制在特制的兽皮上,利用灯光的映射,展示了精彩纷呈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角色形象。

2. 阳关大戏:阳关大戏是亳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音乐剧,演员们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唱、念、做、打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以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

阳关大戏在亳州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3. 秧歌:秧歌是亳州地区的传统民间舞蹈,常常在节庆活动、婚庆等场合中表演。

秧歌舞者们身穿传统的彩色服装,手持彩绣的手绢,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展示出优美动人的舞蹈动作。

4. 六盘山歌:六盘山歌是指亳州地区相传自明代的一种民间山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六盘山歌以其抒发真情实感、表达人民心声的方式,传递着亳州人民的喜怒哀乐。

5. 元宵灯会: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重要节日之一,在亳州地区,人们举行盛大的元宵灯会活动。

亳州的元宵灯会以其独特的规模和民俗特色吸引了众多游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亳州:发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2014年01月28日01:08
来源:中国文化报
0人参与0评论
本报记者党云峰
如何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转化成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提升当地群众的文化修养和精神品位,是各地宣传文化部门不断探索的一件事。

安徽省亳州市通过国学教育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基层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开展国学教育“四进”活动
国学教育进学校、进机关最具代表性的是亳州市涡阳县“老子公开课”项目的提出与实施。

涡阳利用“老子故里”的文化资源优势,弘扬老子思想、普及老子文化、打造涡阳文化建设新品牌。

据安徽省社科院院长陆勤毅介绍,老子长时间生活在涡水流域,他在这片土地上观察自然、体味人文,留下了《道德经》这一人类思想宝库中的智慧结晶。

老子思想是古代的,也是现代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老子公开课”的实施有助于推动大众接受老子思想,让老子思想普惠民众。

据悉,“老子公开课”把授课对象定位为涡阳县的干部、教师等,课程考核的总成绩作为学员继续教育或者干部培训成绩纳入所在单位的年度考核,作为评优、评先与晋级、晋升的考量依据之一。

涡阳县委书记巩中表示,在“老子故里”讲老子,是涡阳弘扬老子文化、建设文化强县的一件大事,这是最好的名人故里特色文化建设,也是对名人最好的纪念,将成为老子文化传承的桥梁和纽带。

保护开发历史文化遗存
“老子公开课”只是亳州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名人、灿烂的文化,给亳州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胜古迹。

据亳州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

亳州现存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余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

这些古迹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处处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史前文化、帝都文化、老庄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等,在这里形成独特的历史文化架构,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如何把这些文化遗存保护好、利用好?亳州依托文化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让人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更好地与传统文化“互动”。

例如,通过一个叫魔幻动漫大世界的项目,把亳州的文化故事用动漫形式来展陈。

亳州还把文化和旅游相结合,比如,通过涡阳的老子文化生态园让人们感受老子文化、学习老子思想。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还体现在当地颇有特色的“文化墙”上。

在亳州市城区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贴近百姓生活、表现方式独特的“文化墙”。

这些“文化墙”采用图画、顺口溜、诗歌等城乡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传统文化、环保知识、家庭美德等,展示了新时期亳
州人的精神风貌,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人文景观。

发展“一核两带三区”
“要保持亳州发展的态势,离不开文化的力量。

文化建设最终的落脚点是以文化人,即以文化建设提升我们城市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亳州人民的素质。

通过广泛征集,亳州提出了‘厚德、务实、创新、奋进’的亳州精神,而宣传亳州精神首先就是宣传亳州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对亳州来讲,最有影响力的、最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是老子的思想。

《道德经》里既有辩证的宇宙观,也有如何待人处事的人生观,还有如何修身养性的修身观。

国学教育要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基层。

国学教育进学校,就是把《老子》、《庄子》、《论语》里的经典语句摘录出来,通过深入浅出的阐释,让学生学习领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亳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爱玉说。

亳州文化发展提出了“一核两带三区”的发展规划:“一核”是指以亳州的古城开发和保护为核心;“两带”是指涡河文化产业(文化旅游)带和西淝河文化产业(生态休闲旅游)带;“三区”是指涡阳的老子文化中心、蒙城的庄子文化中心、利辛的农业观光中心。

据亳州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亳州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全市文化旅游重大项目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和《亳州市文化旅游局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推进实施方案》,列出续建项目、市政府重点项目、局重点项目18个,明确负责人员、细化工作进度、强化目标责任,形成了“一月一调度、一季度一考核”的工作推进机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