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城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东营改造工程方案(3篇)

东营改造工程方案(3篇)

第1篇一、项目背景东营市,位于中国山东省东北部,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经济发展潜力。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东营市的城市基础设施、居住环境、交通网络等方面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

为了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东营市决定启动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工程。

二、改造目标1. 提升城市形象:通过改造工程,使东营市的城市形象得到显著提升,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城市。

2. 改善居民生活:优化城市居住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改造工程,优化产业结构,吸引投资,推动东营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改造范围1. 城市中心区域:包括东营市老城区、市中心商务区、文化休闲区等。

2. 城市外围区域:包括城市新城区、开发区、产业园区等。

3. 城市交通网络:包括城市道路、公共交通、轨道交通等。

四、改造内容1. 基础设施改造- 道路改造:对现有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新建一批城市道路,完善城市交通网络。

- 公共交通:优化公共交通线路,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新建一批公交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 桥梁改造:对现有桥梁进行加固、改造,提高桥梁承载能力;新建一批桥梁,缓解交通压力。

- 给排水改造:对现有给排水设施进行改造,提高供水、排水能力;新建一批给排水设施,满足城市用水需求。

2. 居住环境改造- 住宅小区改造:对老旧住宅小区进行改造,提高居民居住条件;新建一批住宅小区,满足居民住房需求。

- 公共绿地:新建一批公园、绿地,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对现有绿地进行提升,打造城市生态景观。

- 城市夜景:对城市夜景进行改造,提升城市夜景品质。

3. 公共服务设施改造- 教育设施:新建一批学校、幼儿园,提高教育资源配置;对现有学校进行改造,提升教育水平。

- 医疗设施:新建一批医院、诊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对现有医院进行改造,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东营城建近期发展及规划

东营城建近期发展及规划

看了很多童鞋对东营的发展的关心,作为一名东营人,最近一段时间也在新闻等各个途径了解着东营,每次回家都会看到很多变化,很欣慰。

所以想总结一下东营的最近发展情况及一些城建项目的进展。

东营的发展,建市于1983年,应该是比较晚的一个城市,但同时也赋予了其年轻的力量。

对近些年来东营的城市建设的近况做了一些总结,希望大家对自己的家乡发展有信心,也希望更多的人来到东营这座年轻的城市发展。

它有活力,有希望,能承载大家的梦想。

城市建设是一个城市的脸面,大家在外地的时候,一定看到了很多很漂亮的建筑,梦想着家乡也会像那里一样,其实这几年东营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下面写一下自己看到的东西给大家分享。

东营市的地域区划主要由东营区和河口区,利津县,垦利县,广饶县组成。

鉴于本人住在东营区,故只对中心城区进行一些自己的总结,新建设的项目罗列了一些。

让大家看看自己家乡的新变化,也让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有一下新的认识。

1. 西城西城作为胜利油田的基地,是东营市最早发展起来的地方。

目前东营市政府已制定好西城老城区的改造计划,正有条不紊的继续进行中。

就平日走动发现,住宅项目新盘多为高层,设计也是越来越新颖;商业也是西城比较大的一部分,几大商圈已经逐渐形成,利群瑞泰购物中心等大型商场的进入使得东营的商业更加有活力。

目前的几个大项目如下:(1)长安未来国际广场项目位于西四路,百大斜对面原长安广场。

号称建设东营第一高度。

预计33层以上。

类型为写字楼和购物中心。

目前已经入桩基阶段。

预计2年后建成,大型城市综合体和娱乐中心及酒店。

(2)胜中尚东水润项目位于西二路,新悦大酒店斜对面,华纳大厦北边紧挨着。

建设三栋28层左右建筑,酒店式公寓以及名品店,购物中心。

使得溪水公园的商圈更加完善。

预计2012年完工。

(3)东赵集团的综合楼(乐天玛特购物中心)项目位于西二路与青岛路交叉口作为本土第一家外资(韩国企业)购物中心,这个项目的完工必然会引发东营商业新一轮的竞争。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文本东营市人民政府二0一一年十二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2)第一节市域概况 (2)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5)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7)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9)第二章战略与目标 (11)第一节区域发展战略 (11)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2)第三节规划目标 (14)第三章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17)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7)第二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 (19)第三节土地利用的差别化政策 (24)第四章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27)第一节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27)第二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29)第五章农用地保护 (31)第一节保护目标与要求 (31)第二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2)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34)第四节其他农用地保护和利用 (36)第六章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37)第一节调控目标与要求 (37)第二节加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力度 (38)第三节市域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第七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 (43)第一节基本原则与要求 (43)第二节生态用地保护重点区域 (43)第三节黄河口及湿地生态保育 (44)第八章中心城区用地增长管理 (50)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职能 (50)第二节中心城区用地发展方向 (50)第三节中心城区用地总体结构 (51)第四节中心城区控制范围及规模 (52)第五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52)第九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与重点建设项目 (55)第一节土地利用重大工程 (55)第二节重点建设项目 (56)第十章县(区)土地利用调控 (58)第一节基本要求 (58)第二节各县(区)规划指标调控 (58)第三节各县(区)土地利用主导方向 (58)第四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调控 (60)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62)第一节强化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整体控制 (62)第二节健全规划实施的行政管理制度 (63)第三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利益调节机制 (64)第四节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64)附表 (66)前言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快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步伐,协调好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保障的关系,更好地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治和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的要求,对《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进行修编,制定《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10.31•【字号】鲁政字〔2023〕191号•【施行日期】2023.10.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鲁政字〔2023〕191号东营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呈请批准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东政呈〔2023〕17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东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东营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努力建设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样板、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宜居宜业的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东营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17.55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263.25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3448.00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14.49平方千米以内。

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11.92亿立方米;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60.19%。

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落实蓝线、绿线、黄线、紫线、历史文化保护线、防灾减灾等各类控制线,全面锚固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底线,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东营城市详细规划

东营城市详细规划

东营城市详细规划建市以来,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详细规划的编制进展很快。

建市初,按照《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的原则,委托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东营市东城二、三、四、五村居住区详细规划,委托天津建筑设计院编制东城七、八村居住区详细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按新规划的原则编制东城海河小区、府前小区、明月小区、鞠园小区、综合开发起步区、商业区、千乘小区、商贸城等详细规划。

西城先后编制胜安小区、西五区、五台山路等详细规划。

至1995年底,中心城详细规划覆盖面积达2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50%以上。

1990年后,按照省建委统一部署,编制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及城市重要地段规划。

主要有:广利港旅游区、黄河大桥风景区、东城市中心广场、黄河路(现南一路)、兖州路(现东三路)、人民广场、清风湖公园、体育中心等规划。

完成市中心(黄河路、兖州路交叉口)周围的购物中心、会计之家、书画院、人行、建行、工商行办公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及文化广场的城市设计。

1999年底,东营市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为解决城市规划滞后的问题,根据市政府安排,先后编制了东营市对接地区分区规划、对接区南段控规、东营区政府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城西部控规、西城东部控规、东城北区控规等控详规,商河路商业街改造,胜利大街及其它主要道路街景设计等城市设计。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典例中心城对接区南段控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2002年6月完成。

主要内容为:按照《分区规划》所界定的城市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对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确定为东一路、南一路、西一路、潍坊路的围合区域,用地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可划分为北块、南块和东南块。

扣除过境的东青高速公路及其防护绿带和东南角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及其防护绿地所占的用地约5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1.5平方公里,其中对接区东片14.5平方公里,西片17平方公里。

规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对接区南块,第二阶段为对接区北块和东南块。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II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完善-II

北二路北居住区 面积320公顷,人口4万人
新区北居住区 面积190公顷,人口2万人
耿井居住区 面积310公顷,人口3.5万 人
文化公园周边居住区 面积150公顷,人口2万人
东城新增居住区:新增8片居住区,新增居住用地2110公顷,新增居住人口28万人。
(1)东城南展区居住区:广利河 南、五干渠北、东二路东区域, 规划用地面积310公顷,居住人口 4万人。 (2)科技公园居住区:广利河南、 东四路东区域,规划用地面积220 公顷,居住人口2万人。 (3)悦来湖周边居住区:东四路 东、悦来湖周边区域,规划用地 面积200公顷,居住人口3万人。 (4)开发区北居住区:北一路北 、东五路西、康洋路东区域,规 划用地面积240公顷,居住人口3 万人。 (5)北二路北居住区:东二路两 侧、北二路北区域,规划用地面 积420公顷,居住人口5万人。 (6)高速公路东、北一路北居住 区:高速公路东、北一路北区域, 规划用地面积200公顷,居住人口 3万人。 (7)锦华西区西居住区:东一路 西、高速公路东、黄河路北区域, 规划用地面积300公顷,居住人口 4万人。 (8)广利河北、东二路居住区: 东一路西、高速公路东、黄河路 北区域,规划用地面积320公顷,
(4)空港产业区
规划范围:西起博新路, 东至东八路,北起永丰河 南路,南至溢洪河,用地 面积约35平方公里。 产业定位:临港加工、航 空培训、飞机维修、空港 物流为主。
(5)垦利经济开发 区
规划范围:西起庐山路、 东至东青高速公路、北 起垦利北外环、南至永 兴路,规划面积约4.7平 方公里。 产业定位:以发展纺织 服装、机械加工、农副 产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
(1)城中村改造:现状中心城的城中村和城郊村共50个,布局分散。按照集中布局、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的 原则,以办事处为单位,在原村居改造的基础上,形成块六个相对集中的改造地块。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

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东营市人民政府二000年十月目录东营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规划目标与方针...................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第四章土地利用分区.....................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 第六章土地保护.........................第七章土地整理和开发复垦...............第八章县级土地利用.....................() 第九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第十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加强对土地利用的宏观调控和统一管理,协调各部门的用地需求,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有关的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由东营市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在本行政区范围内的一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遵守本规划。

第三条编制本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东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九个五年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为指导,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从国情、市情出发,围绕实施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按照对农地和非农地实行严格的用途管制的要求,把保护耕地、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和后备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统筹兼顾各业用地,努力实现土地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优化配置和生态环境的改善,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保障我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服务。

第四条本规划遵循的原则:(一)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二) 提高土地利用率;(三) 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四)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五) 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耕地相平衡;(六) 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七) 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东营城市详细规划(1)

最新整理城市规划师:东营城市详细规划(1)

城市规划师:东营城市详细规划(1)建市以来,在历次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详细规划的编制进展很快。

建市初,按照《东营市东城总体规划》的原则,委托浙江省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东营市东城二、三、四、五村居住区详细规划,委托天津建筑设计院编制东城七、八村居住区详细规划。

《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后,按新规划的原则编制东城海河小区、府前小区、明月小区、鞠园小区、综合开发起步区、商业区、千乘小区、商贸城等详细规划。

西城先后编制胜安小区、西五区、五台山路等详细规划。

至1995年底,中心城详细规划覆盖面积达25平方公里,覆盖率达50%以上。

1990年后,按照省建委统一部署,编制标志性地段、标志性建筑群、标志性建筑及城市重要地段规划。

主要有:广利港旅游区、黄河大桥风景区、东城市中心广场、黄河路(现南一路)、兖州路(现东三路)、人民广场、清风湖公园、体育中心等规划。

完成市中心(黄河路、兖州路交叉口)周围的购物中心、会计之家、书画院、人行、建行、工商行办公楼等标志性建筑物及文化广场的城市设计。

1999年底,东营市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略,为解决城市规划滞后的问题,根据市政府安排,先后编制了东营市对接地区分区规划、对接区南段控规、东营区政府修建性详细规划、东城西部控规、西城东部控规、东城北区控规等控详规,商河路商业街改造,胜利大街及其它主要道路街景设计等城市设计。

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典例中心城对接区南段控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2002年6月完成。

主要内容为:按照《分区规划》所界定的城市可建设用地的范围,对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范围确定为东一路、南一路、西一路、潍坊路的围合区域,用地面积约为36.5平方公里,可划分为北块、南块和东南块。

扣除过境的东青高速公路及其防护绿带和东南角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及其防护绿地所占的用地约5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面积约为31.5平方公里,其中对接区东片14.5平方公里,西片17平方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营城市总体规划————————————————————————————————作者:————————————————————————————————日期: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3)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 (5)第二节人口与城镇化 (7)第三节城镇等级、职能与布局 (8)第四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10)第五节基础设施布局 (12)第六节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15)第七节旅游业发展 (16)第八节社会服务业发展 (17)第九节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 (18)第十节市域生态系统保护规划 (21)第十一节市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24)第十二节市域空间管制分区 (26)第十三节海岸线与近海保护利用 (28)第四章城市性质与城市规模 (30)第五章规划区协调布局规划 (31)第一节发展策略与总体布局 (31)第二节规划区城乡发展指引 (32)第三节重大设施协调 (35)第六章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规划 (36)第一节中心城区总体布局 (36)第二节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38)第三节住房保障与居住用地规划 (41)第四节工业及仓储用地规划 (44)第五节油田生产防护用地规划 (45)第六节旧城更新与城中村改造规划 (46)第七章中心城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 (48)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48)第二节城市道路交通规划 (49)第三节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51)第四节公共停车场规划 (52)第五节慢行交通规划 (52)第六节客运枢纽规划 (54)第七节物流及货运系统规划 (55)第八章中心城区绿地水系与景观规划 (56)第一节城市水系规划 (56)第二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8)第三节景观系统规划 (59)第九章中心城区市政工程和环境保护规划 (63)第一节供水工程规划 (63)第二节污水工程规划 (64)第三节雨水工程规划 (65)第四节供电工程规划 (66)第五节通信工程规划 (67)第六节燃气工程规划 (67)第七节供热工程规划 (68)第八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 (69)第九节中心城区环境保护规划 (70)第十章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 (72)第一节防震减灾 (73)第二节防洪工程 (73)第三节人防工程 (74)第四节消防工程 (74)第五节综合救灾 (75)第十一章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76)第十二章中心城区空间管制 (77)第一节空间管制分区 (77)第二节开发强度分区 (78)第三节“四线”划定 (79)第十三章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81)第十四章中心城区远景发展构想 (83)第十五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85)第十六章附则 (87)附表 (88)第一章总则第 1 条规划目的为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加快东营市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推进城市健康持续发展,根据2004年5月25日《山东省建设厅关于同意修编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复函》,特编制《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年-2020年)》。

第 2 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以社会公平、城乡协调、区域互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为基本原则,进一步深化“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充分发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作用,促进东营市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 3 条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年)3.《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山东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规定》5.《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年)6.《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年)7.《山东省“十二五”城镇体系建设规划》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9.《山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10.国家和省、市相关法规和技术规范11.其他相关规划和文件第 4 条规划期限近期为2011年-2015年,远期为2016年-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20年到30年。

第 5 条规划层次本规划分为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

市域规划范围为东营市全部行政辖区,包括东营区、河口区、垦利县、利津县和广饶县,编制城镇体系规划,总面积为7923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为西起东营区行政区界及西六路,东至溢洪河,南起南外环路及东营南站,北至潍坊路和东营区行政区界,规划控制范围约486平方公里。

第 6 条城市规划区东营城市规划区规划范围确定为东营区、河口区和垦利县全域、利津县刁口乡、广饶县丁庄镇和东营市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将港口、机场、水源地、重要基础设施和自然保护区等规划重点拓展和需重点控制的区域纳入城市规划区,城市规划区总面积约6442平方公里。

在城市规划区内的建设活动应当符合规划要求,遵守土地管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执行本规划。

第 7 条强制性内容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标志的内容均为依照《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所确定的强制性条文。

规划确定的强制性条文具有法定的强制力,必须严格执行。

下位规划不得擅自违背和变更上位规划确定的强制性内容。

涉及规划强制性条文的调整,必须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第 8 条总体目标紧紧抓住“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实施机遇,加速推动东营从资源开发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转型,将东营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典范城市。

第 9 条分项目标区域中心:加速建设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将东营发展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北翼龙头、环渤海地区的新兴增长极。

湿地名城:立足“大空间、大绿地、大湿地、大水面”的空间本底条件,建设河海交融、独具特色、秀美宜居的宜居湿地名城。

产业高地:以生态化、临海型产业体系为导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效生态产业基地和临海产业基地。

生态城市:进一步提升生态型、组团化的空间发展模式,优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滨海生态宜居城市。

第 10 条阶段目标到2015年,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2020年,全市的经济综合实力、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 11 条城市发展策略1.区域协调,多方联动。

一方面,加快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京津冀)和胶东半岛南北两大发展源头;另一方面,加强与济南、滨州的联系,积极拓展腹地空间,全面提升东营城市的区域地位。

2.中心提升,职能转型。

整合优势资源,壮大城市规模,优化城市空间模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强化交通和市政设施支撑,实现从石油基地向区域中心的全面转型。

3.滨海突破,板块发展。

立足市域东西本底差异,以半岛蓝色经济区为依托,呼应环渤海沿海推进的发展机遇,积极推动滨海高等级公路和环渤海城际铁路建设,整体构筑滨海板块。

4.产业跃迁,多元集聚。

在加快石油及相关产业高端化与国际化的同时,依托“黄蓝”战略积极吸引新兴产业集聚,摆脱单一的资源驱动模式,加快培育生态化、临海型的多元高效产业体系。

5.生态引领,高效治理。

在“黄蓝”国家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坚持生态优先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治理,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

6.特色塑造,宜居宜业。

突出“高效、生态、湿地、水城”的规划理念,将东营建设成为独具特色、文化多元、生态卓越、宜居宜业的生态水城。

第 12 条产业发展策略突出资源科学集约利用、产业循环高效发展和统筹海陆发展三大主题,着力构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环境友好型工业为重点、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海洋产业为特色的高效生态产业体系。

第 13 条资源利用策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与水环境统一管理,推进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循环利用;优化能源结构,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 14 条生态发展策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搞好水土保持,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设定环境准入门槛,降低污染物排放总量,明确控制措施;推进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工作。

第 15 条社会发展策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扶持农村公共事业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事业的投入,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富民工程,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

第 16 条人口发展策略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人口吸纳能力建设,鼓励外来人口迁入和定居;着力提升劳动力的科学文化和技能水平,注重高素质的人才引进,为产业转型和持续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分区,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及其家属向人口重点发展区域就业和生活,促进人口适度聚集和合理分布。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一节城乡统筹发展第 17 条城乡统筹战略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促进中心城市、城镇与乡村一体化发展。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和集中农业生产空间,强化农村作为生态本底的作用。

保留优化乡村风貌,突出城乡空间特色差异。

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鼓励、引导农村人口自愿向城镇集聚,提升优化农村社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完善乡村设施配套,加大环境整治力度。

加强城乡公共服务、公交体系和市政设施的对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尊重农民意愿开展农村的改造和建设,防止大拆大建。

第 18 条市区(中心城区、河口区)和县城建设标准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应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执行相应的国家规范。

第 19 条重点镇建设标准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宜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公共设施建设应能服务于镇域及相邻地区。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应参照县城或城市社区标准。

第 20 条一般镇建设标准人均建设用地宜控制在140平方米以内。

公共设施建设应能服务于镇域。

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应执行《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要求。

第 21 条农村建设标准依据《山东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控制标准》,户均宅基地宜控制在266平方米以内。

公共设施建设应能服务于行政村域,基础设施建设应能满足本村生产、生活需求。

第 22 条推进农村居民点分类整治将村庄划分为城市地区的村庄、农村地区的村庄两种地域类型。

城市地区的村庄控制其建设用地的发展,根据城区、镇区建设的时序,按城市规划要求,适时进行村庄改造,直接纳入城市、小城镇范畴。

农村地区的村庄以农村社区的形式进行组织,划分为若干个农村社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