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1】《第4课 洋务运动》(学案)
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洋务运 动的性质、历史地位及失 败原因等问题。
案例分析法
结合具体案例,如江南制 造总局的兴衰等,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洋务运动的 实际情况和历史意义。
0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情况
01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概念和 事件有一定了解,但具体细节和 背景知识相对薄弱。
观察学生表现
关注学生的听课状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方面,及时记录学生的 表现情况。
提问与回答
通过提问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 并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
小组讨论与展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洋务运动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探 讨,并展示讨论成果,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进行评价。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对洋务运动基本史实、代表人物、 历史意义等方面的掌握情况。
选择评价方式
采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回答问题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 学生的学习效果。
制定评价标准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如学生对史实 的理解程度、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等。
实施课堂评价
02 教学内容与方法
重点内容讲解
洋务运动的背景
介绍19世纪中后期的国内外形势,分 析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洋务运动的影响
阐述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推动作 用,以及在思想、文化等方面产生的 影响。
详细讲解洋务派在军事、民用工业、 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
难点问题剖析
如何理解洋务运动的性质
利用校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等
博物馆
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观看洋务 运动时期的历史文物、图片和影像资 料,让学生直观感受洋务运动时期的 社会风貌和历史变迁。
最新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学案第4课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近代化得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得加剧第4课洋务运动一、学习目标1.了解洋务派和顽固派得概念。
2.理解洋务运动兴起得背景;能对洋务运动作出正确评价。
3.掌握洋务运动得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作用等。
二、自主预习1.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为代表,在地方以等人为代表。
2.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得同时,又提出“求富”得主张,开办近代。
3.到80年代,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规模最大。
4.1885年,清政府成立统一协调指挥,同年还在建立行省。
三、合作探究1. 归纳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采取哪些措施?2.洋务派在教育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与七年级学习八股取士得考试内容和目得相比,洋务派得教育举措有哪些新变化?四、随堂演练1.把李鸿章看成时一个彻底得卖国贼,这多少是一种带有道德情感色彩得评判。
他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有()A.开办福州船政局B.抗击沙俄侵占雅克萨C.创办开平矿务局D.建立大生纱厂2.19世纪60年代,中国近代化得核心内容是()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C.学习西方经济制度D.学习西方思想文化3.奕䜣在1861年得一个奏折中说,要抵抗外国得侵略,“探源之策,在于自强”。
下列各项,洋务派在“自强”得旗号下创办得军事工业是()A.轮船招商局B.汉阳铁厂C.江南制造总局D.湖北织布局4.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体现其上述思想得活动是()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 创办轮船招商局C.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D. 设立京师大学堂5.下列选项中,没有被洋务派作为“夷”之“长技”而学习得是()A.军事技术B.科技教育C.机器生产D.议会制度6.“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
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设计

第4课《洋务运动》教案一、课标与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了解洋务派“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局限性。
2、教材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冲击,严重威胁了晚晴政府的统治,为了解决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自救的洋务运动。
它引起了西方国家的近代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但是,由于洋务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而且存在着各种消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洋人控制,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虽然这次自救运动失败了,但是因它而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受过近代西方教育的人才为接下来的中国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课学习,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归纳、分析判断的方法和初步历史学习能力。
的收集信息的能力,能够通过网络、书籍的多种途径收集相关的史料,并通过资料整理掌握重要史实,形成初步的价值判断。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内容及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等历史知识;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的方法,感知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办洋务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为目的,进而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虽未达到富强,但却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重要一步。
培养学生史论结合、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历史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辩证客观地评价洋务运动,培养创新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洋务运动的评价。
五、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师:这一幅幅古老的照片,记载了我们民族被欺凌的历史,同时也记载了一百多年前,有一群人,他们为了大清帝国的命运,为了民族的明天,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他们创建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掀起了一场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世纪的长恨歌。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优质课导学案_3

(部编)⼈教版初中⼋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优质课导学案_3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洋务派为“⾃强”“求富”⽽创办的主要军事⼯业和民⽤⼯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和局限性。
教学⽬标1.知识与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起⽌时间、代表⼈物、主张⽬的和⼝号;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分析理解洋务运动的积极作⽤和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强”、“求富”的历史原因,学会科学评价洋务运动。
2.过程与⽅法:以⼩组为单位,交流合作,讨论分析史料,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合作学习、研读史料、归纳综合的能⼒。
通过对洋务运动作⽤的科学评价,培养学⽣辩证看待历史事件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既要认识到洋务运动是维护封建统治的改⾰⾃救运动(落后性和局限性),⼜能理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是中国历史上第⼀次近代化运动的历史地位(进步性);感受洋务派为推进中国近代化所做的探索和努⼒,增强社会主义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联系当前的改⾰开放,总结洋务运动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以古鉴今、关注国家发展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难点:评价洋务运动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导⼊新课同学们听说过马拉⽕车的故事吗?马拉⽕车在今天看来,让⼈匪夷所思。
然⽽,这个故事却曾发⽣在100多年前的唐胥铁路上。
唐胥铁路是我国第⼀条⾃建铁路,它的修建和哪⼀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这⼀事件中还出现了哪些新事物?马拉⽕车的奇闻背后⼜反映了什么?要解答这些问题,让我们⼀起回到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起来学习和探讨第⼆单元第四课《洋务运动》。
(⼆)交流合作探究新知教师:(释疑)近代化,主要指的是向西⽅资本主义学习,在经济、政治、思想等领域实现从传统的农业⽂明向先进的⼯业⽂明转变的历程。
⼀、洋务运动的兴起教师:(展⽰图⽂材料,提问)19世纪五六⼗年代的清政府⾯临怎样的国内外形势?学⽣:(思考,发⾔)内忧外患、内外交困教师:为了解决这种困局,清政府内部的⼀些开明官员提出了⾃⼰的⼀套治国⽅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4课洋务运动》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洋务运动的背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材以时间为主线,详细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于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影响及其评价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模糊,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明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意义。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和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事件为例,深入剖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读教材,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呈现(10分钟)介绍洋务运动的发起者、时间、地点等信息,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如自强、求富、创办军事工业、兴办民用工业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洋务运动的目标和举措。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洋务运动主要内容的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如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培养了人才等,引导学生对洋务运动进行客观评价。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

历史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第四课洋务运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四课洋务运动》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历史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展示了洋务运动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在我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洋务运动,认识其在推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步认识,对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洋务运动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等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
2.难点: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故事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讲解法:教师对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上册历史课本。
2.课件:洋务运动的相关图片、资料、视频等。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清朝晚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洋务运动的发生原因。
2.呈现(10分钟)展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主要内容和影响,让学生对洋务运动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材和课件,探讨洋务运动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课 《洋务运动》学案

第4课洋务运动学习目标:1.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口号、主要内容,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性质2. 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但它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中国向近代化迈出了第一步。
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步骤(一)预习导入:教师导入:进入中国近代的清王朝,遭到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又遇到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巨大冲击,到六十年代的时候,清朝统治者已经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
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封建官僚感到面临着千古未曾有过的大变局。
“祖宗之法”已远远涌应付新的局面,必须探索新的出路,才能维护统治。
出路何在呢?他们看到了西方国家“坚船利炮”的威力,开始承认西方国家军队的训练新法,这样,在奕 、曾国藩等重臣的倡导下,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在清朝一部分掌握实权的官僚中,出现了一场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内容。
【知识管理】知识点1洋务运动的兴起目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利用技术,强兵富国,维护。
人物:洋务派在中央以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兴起: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的洋务运动。
知识点2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为口号,发展近代工业。
先后创办安庆内军械所、、福州船政局等。
文化教育:兴办,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等。
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的主张下,开办近代企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等。
知识点3建立新式海陆军新式陆海军: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组建,采用西式兵操练兵。
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进行建设,筹建新式海军。
80年代,初步建成、和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统一协调指挥。
洋务运动的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动。
【新1】《第4课 洋务运动》(教案)

第4课洋务运动习题【教学任务】
【教学流程】
【问题2】
结合下列材料和图片,简单分析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汉阳铁厂的选址标准:
洋顾问:要考虑地势、运输、矿石和用煤、用水……
张之洞:要选在我府上能看见烟筒,便于上级检查和领导观光的地方。
最终汉阳铁厂建在远离铁矿、煤矿的汉山脚下的稻田里……
材料揭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哪一原因?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现了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是:洋务派自身认知的缺陷,向西方学习没有一种虚心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生:分组讨论失败原因。
师:根据学生回答,强调、总结。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使国家富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洋务运动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重点难点】
重点:洋务运动的概况。
难点: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探究】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1.洋务派主张:利用,,维护。
2.洋务派代表:中央;地方、、、。
3.时间:。
口号:“”“”。
二、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
1.19世纪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
(1)创办军事工业:、、。
(2)为洋务需要:兴办;设立;派遣。
2.19世纪70年代,提出“”主张。
创办民用企业:
三、建立新式海陆军
1.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开始组建,淘汰传统兵器,采用西式练兵。
2.19世纪80年代,建成、、三只海军;1885年,清政府成立。
3.全面评价: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进步性:在客观上促进了
的产生,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局限性: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再加上其内部的,它没有使中国。
【合作探究】
1.根据材料及教材内容,归纳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表格,归纳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有哪些?
3.为了洋务的需要,洋务派还进行了哪些活动?
4.阅读教材最后一段,结合第22页上的“材料研读”。
探讨: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拓展延伸】
结合现实,谈谈洋务运动的哪些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和吸取(或谈启示)?【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一、1.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清王朝的统治。
2.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3.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自强、求富。
二、1.(1)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新市学校;翻译局;留学生出国深造。
2.求富。
三、1.新式洋枪队。
2.南洋、北洋、福建;海军衙门。
3.近代化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抵制;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和外国势力的镇压;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合作探究】
1.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2.
3.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
4.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但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拓展延伸】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防止官员贪污腐败;科教兴国;对外开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