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院“毕业设计”-《两地曲》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两地曲》是一首以琵琶和古筝为主要乐器的音乐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
作品中,琵琶与古筝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独特的音乐风格,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享受。
今天我们就来对这首音乐作品进行一次分析。
我们从曲目的构成来看。
《两地曲》的整体结构是相对简单的,曲目分为引子、主题、发展和结尾四部分。
引子部分,琵琶和古筝以轻柔的音色勾勒出一幅清新的画面,仿佛是在描绘着两地的美丽风光和情感。
主题部分,音乐节奏逐渐加快,琵琶与古筝交替奏响,犹如两地相思的心跳一般,扣人心弦。
发展部分,曲目中的乐曲逐渐激昂起来,表达了两地相思的坚定和满怀希望的心情。
结尾部分,曲目以缓慢的节奏和柔和的音色落下帷幕,给人一种圆满的感觉。
我们从音乐的表现手法来看。
《两地曲》中琵琶和古筝的配合非常默契。
琵琶清亮的音色与古筝圆润的音色相互交织,相得益彰。
特别是在发展部分,琵琶和古筝的演奏更加激昂,仿佛在诉说着两地相思的煎熬和表达着对美好未来的期盼。
在曲目的编曲上,配器也十分丰富,通过对音乐的层次和变化的处理,更加生动地表现了两地的情感和景色。
我们从音乐的情感表达来看。
《两地曲》以其深情的旋律,婉转的音色,传达了距离的遥远和思念之情。
整个曲目贯穿着浓浓的相思之情,仿佛在将两地的美好和思念直抒胸臆。
尤其是在主题部分和发展部分,音乐的风格和氛围更是让人感受到了两地相思的悠悠情怀。
结尾部分的缓慢和柔和,则犹如在为两地的相思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两地曲》是一首旋律优美,情感丰富的音乐作品。
作品中琵琶和古筝的相互搭配,表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魅力,使人仿佛置身于两地相思之中。
通过对琵琶和古筝的巧妙运用,以及对音乐的情感处理,《两地曲》成功地传达了两地相思的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首音乐作品,感受到两地相思的情感,也能够珍惜眼前的幸福与美好。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摘要】本文将对艺术歌曲《两地曲》进行全面的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在文章将介绍《两地曲》的背景和概述本文的内容。
接着,正文将分别从歌词、旋律、节奏、编曲和声乐表现等方面对这首歌曲进行深入剖析。
在将总结《两地曲》的艺术特点,展望其在音乐领域的发展,并提出对这首歌曲的评价。
通过对《两地曲》的分析,读者将更加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在艺术和音乐上的独特之处,以及其在未来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歌词分析, 旋律分析, 节奏分析, 编曲分析, 声乐表现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 音乐要素分析, 总结, 展望, 评价1. 引言1.1 介绍艺术歌曲《两地曲》《两地曲》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艺术歌曲,深受听众喜爱。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打动了无数人的心。
歌曲讲述了两个相爱的人因为工作或其他原因而分隔两地,彼此相思却无法相守的心情。
通过歌曲,歌手将这种难以言喻的思念之情传达给听众,引起共鸣。
《两地曲》不仅仅是一首歌曲,更是一种情感的抒发和宣泄。
在这首歌曲中,歌手用细腻动人的声音演绎出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眷恋,让人感受到爱的真挚和坚定。
这首歌曲充满了浓浓的情感和深刻的内涵,让人在聆听中不断回味。
《两地曲》的魅力在于它真实、感人而又耐人寻味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让人们再次感受到爱情的真谛和伟大。
这首歌曲将两地相思之苦融为一曲动人的音乐,让人们深刻体会到爱的温暖和深情。
1.2 概述本文内容本文将对艺术歌曲《两地曲》进行全面分析,包括歌词、旋律、节奏、编曲以及声乐表现等方面。
通过深入挖掘这首歌曲的各个要素,我们将揭示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音乐特点。
在歌词分析部分,我们将探讨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揭示歌曲的主题和情感主线;在旋律分析中,我们将剖析曲调的走向和主题旋律的线条,深入挖掘旋律的情感表达力;在节奏分析方面,我们将聚焦于节奏的变化和韵律的设计,揭示节奏对于整首歌曲的推动作用;在编曲分析中,我们将解构音乐背后的各种乐器和编曲技巧,探讨其对整体音乐效果的影响;在声乐表现分析中,我们将考察歌手的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分析其如何通过声音将歌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听众。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两地曲》是一部由著名音乐家李叔同创作的音乐作品,它描绘了两地分隔的情感故事和心灵交融的美好时刻。
这部作品融合了中国传统音乐和现代音乐的元素,在旋律、节奏和曲调上均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对《两地曲》进行深入分析,以揭示其音乐魅力和情感内涵。
从旋律方面来看,《两地曲》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古典音乐旋律,具有浓厚的中国风情。
整体旋律圆润优美,旋律走向清晰流畅,充满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
李叔同在旋律设计上巧妙地融入了一些西方音乐元素,使得整个曲子更富有层次感和现代感。
在情感表达方面,旋律通过简洁而优美的旋律走向,将两地相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富有诗意和深情。
和声是《两地曲》中的另一个魅力所在。
作品采用了传统的中国古典音乐和声,运用了丰富的和声变化,使得整个作品音韵丰富多彩,令人耳目一新。
在和声的处理上,李叔同运用了丰富多变的和声进行配饰,增加了整个曲子的戏剧性和表现力。
和声的处理既符合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又结合了现代音乐的和声理念,使得整个曲子更加生动有趣。
节奏也是《两地曲》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作品中的节奏处理非常巧妙,既有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节奏美,又融合了一些现代音乐的节奏特点。
整个曲子的节奏变化丰富多样,有时悠扬缓慢,有时激昂奔放,充分展现了两地相思的情感起伏和跌宕起伏。
通过节奏的处理,李叔同成功地将两地情思的复杂情感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使整个曲子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情感表达是《两地曲》的灵魂所在。
整个作品通过其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和精彩的节奏处理,将两地相思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情感的表达上,李叔同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表现手法,将两地情思的甜蜜、苦涩、欢乐和忧伤进行了精彩的展现,令人动容。
整个曲子在情感上的处理十分细腻真挚,能够深深触动人心,引起听众共鸣。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

《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摘要】《两地曲》是一首深受观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两地曲》进行分析,包括其创作背景、曲调特点、歌词解读、演唱风格和情感表达。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
该作品融合了多种音乐元素,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内涵。
结合作者的创作初衷和现实意义,可以看到《两地曲》在音乐领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分析,读者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并欣赏这首音乐作品,感受到它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
【关键词】《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创作背景、曲调、特点、歌词、解读、演唱风格、情感表达、艺术价值、影响、发展前景。
1. 引言1.1 引言:《两地曲》音乐作品分析在音乐世界中,有许多经典作品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两地曲》就是其中之一,这首音乐作品深深地打动了无数听众的心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两地曲》进行一场深入的音乐作品分析,探究其背后的创作意图和艺术特点。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两地曲》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看看这首经典作品将会给音乐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启示。
让我们一起深入探寻《两地曲》这首音乐作品的魅力,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音乐之美。
2. 正文2.1 音乐作品背景介绍:《两地曲》的创作背景《两地曲》是一首深受人们喜爱的经典音乐作品,它的创作背景也备受关注。
这首歌曲是由著名音乐人X先生创作,他在某个夜晚受到灵感启发,倾注了自己对亲情和思念的深刻情感,创作了这首动人的音乐作品。
在创作过程中,X先生深刻感受到了远离家乡的孤独和思念之苦,这种情感被准确地表达在了歌曲中。
除了创作者个人的情感之外,《两地曲》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在那个时代,人们因为各种原因而分隔两地,亲情、友情、爱情被无情地拉扯,这种痛苦与渴望困扰着许多人。
这首歌曲不仅仅是一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许多人共鸣的情感寄托。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

艺术歌曲《两地曲》歌词及音乐要素分析1. 引言1.1 介绍艺术歌曲《两地曲》《两地曲》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精致艺术性的歌曲,歌词描绘了两个相爱的人因为距离而无法在一起的心情。
这首歌曲将两地相思的痛苦和难舍难分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引起听者共鸣。
歌曲中的旋律优美动人,配合精心设计的节奏和和声,使整首歌曲充满了戏剧性和张力。
乐器的运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钢琴用于烘托氛围、小提琴增加情感厚度等。
《两地曲》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更是一首富有情感共鸣和思考的艺术之作。
通过对歌词、旋律、节奏、和声以及乐器运用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首歌曲的内涵和艺术价值,感受到其中蕴藏的情感力量和音乐美学。
【引言】完。
1.2 概述音乐要素分析内容《两地曲》是一首充满艺术感的歌曲,融合了丰富的音乐要素。
在进行音乐要素分析时,我们将主要关注歌词、旋律、节奏、和声以及乐器运用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音乐要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这首歌曲的魅力所在,探索其音乐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逐一分析《两地曲》中的每个音乐要素,揭示其独特之处以及与整体音乐风格的关联。
通过对这些要素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领略这首歌曲的艺术之美,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歌曲的音乐要素分析将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两地曲》,并为我们对这首歌曲的理解和解读提供更丰富的参考和启发。
2. 正文2.1 歌词分析歌词分析是对艺术歌曲《两地曲》中歌词内容的解读和分析。
这首歌曲的歌词描绘了两个相爱却分开的恋人之间的思念和情感。
通过对歌词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歌曲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和情感。
歌曲的歌词表达了恋人之间的思念和思念之情。
歌词中描绘了两地相隔的情况,恋人之间无法亲密相拥,只能通过文字和电话来传递情感。
这种思念之情让人感到心痛和难过,同时也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思念和爱意。
歌词中还描绘了两个恋人在分开的日子里的心情变化和思绪纷乱。
有时候是对对方的眷恋和思念,在无法在一起的日子里用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是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希望今后可以重逢并永远在一起。
“音为有你-”声乐毕业音乐会

(三)1.《啊,中国的土地》词:孙中明曲:陶思耀写下了华夏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是一首歌颂祖国土地的抒情歌曲,他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本文是通过对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进行探索与研究,具体从创作背景、调式特征、旋律结构、伴奏特征等特点来进行分析,希望对此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和艺术涵养,总结一定演唱经验,进一步融合演出及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效地促使声乐表演技能提高。《啊!中国的土地》是一首歌颂祖国土地的抒情歌曲,他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本文是通过对歌曲的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进行探索与研究。从创作背景、调式特征、旋律结构、伴奏特征等特点来进行分析,希望对此能够提高演唱能力和艺术涵养,总结一定演唱经验,进一步融合演出及教学的经验,能够有效地促使声乐表演技能提高。《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14期。
二、音乐会节目内容:
曲目/分类/演出顺序
1:《草原升起不落的太阳》-------------- A大调 演唱 袁永密
2:《教我如何不想他》-------------------E大调 演唱 周斌
3:《你会跳舞吗.我的小伯爵》--------------F大调 演唱 李家成
4:《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C大调 演唱 周斌 袁永密
8.《读天下综合》2020年第14期。
9.海港之夜阿·丘尔庚;瓦·索洛维约夫-谢多伊;薛范:[文献类型]:期刊
10.《海港之夜》男声四重唱
音乐学院毕业设计-《两地曲》

自选曲目:《请你别忘了我》,意大利近代创作歌曲,由(意)E.库尔蒂斯作词作曲,讲的是一对恋人分开后,相互的四年之情,用燕子来寓意了两人的爱情。
目的:挑战自己的歌唱语言能力,作为一个声乐主修生,学好每一门歌唱语言至关重要,在舞台上把声音的艺术和语言艺术相结合起来,去演绎这首我所喜欢的歌曲。其次,在意大利歌曲中取得一定的突破,掌握其发音与咬字的技巧。
[4]河西学院音乐学院2016、2017届毕业生毕业设计录像.
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年月日
教研室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毕业设计节目策划方案
周文强
(河西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2班甘肃张掖734000)
一、设计作品
《再别康桥》
二、设计形式
歌剧片段表演
三、作品简介
歌剧《再别康桥》选取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以及她的丈夫建筑学家梁思成、爱慕者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的爱情故事,在他们迷离的感情纠葛中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那段康桥之恋为主,并以徐志摩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命名。该剧讲述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两人有缘无分的一生,表现了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在艰苦岁月的挣扎中保卫他们的精神家园。
设计者签名:
2018年5月20日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审批表
设计类别声乐
导师姓名
李晓娟
职称
讲师
学历
研究生
学生姓名
周文强
专业
音乐学
班级
音乐学142
选项
作品、节目名称
词、曲作者
表演形式
必选作品
《两地曲》
词:王森朱良镇
浅析艺术歌曲《两地曲》

浅析艺术歌曲《两地曲》发表时间:2019-08-13T16:27:05.90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6期作者:孟晓宵[导读] 从演唱和分析的角度探究其相思情感在音乐中的呈示、发展和变化,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适当地在演唱过程中把握情感表达和音乐处理,以成功地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摘要:艺术歌曲《两地曲》近几年备受声乐演唱者的青睐。
这首柔情浪漫的爱情歌曲,以诗情画意的歌词和含蓄奔放的音乐,通过钢琴伴奏的补充映衬,展现出“南北两地景不同,天各一方情相思”的画面,让人对美好爱情充满希望和向往,是一首精美之作。
下面从演唱和分析的角度探究其相思情感在音乐中的呈示、发展和变化,并结合作品的内容和形式及其对立统一的关系,适当地在演唱过程中把握情感表达和音乐处理,以成功地完成歌曲的二度创作。
关键词:情感;演唱;艺术歌曲;伴奏织体《两地曲》是一首柔情浪漫的爱情歌曲,描绘的是一位边防战士和恋人的两地情思。
诗情画意的歌词通过含蓄奔放的音乐,并融合钢琴伴奏的补充映衬,展现出“南北两地景不同,天各一方情相思”的画面。
一、歌曲的演唱分析歌曲情感的表达主要通过相思主题的陈述、发展变化和补充段落的升华完成的。
因此,在情感表达中“虽天各一方,但充满希望”的两地情思,和演唱中抒情浪漫、含蓄奔放的变化情绪的结合是成功表达这首歌曲的关键所在。
首句借景抒情,演唱时应将情绪和音量适中处理,特别是在“南疆”“绿棕”之时,要结合音程的跳进形成“天各一方”的落差感,同时要在两个小节一换气的基础上保持音乐的连贯性。
第二句以衬词“啊”开始,是首句的变化重复,经过级进上行的旋律,将相思情感引入一个小高潮,演唱时情绪较为激动,在首句mf 力度的基础上增加气息并发展到f,紧接着在演唱“我的知音,我的姑娘”之时,又回到原来的力度,情感由呼唤转为思恋。
感情基调也随着旋律的上下迂回前进变得心潮澎湃、波浪起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2014217440音乐学院毕业设计( 2018届)设计内容必选作品:《两地曲》自选作品:《请你别忘了我》节目设计:歌剧片段《再别康桥》专业名称:音乐学作者姓名:周文强指导教师:李晓娟职称讲师完成日期: 2 0 1 8 年 5 月 2 0 日二0一七年十二月制目录1.毕业设计诚信声明2.毕业设计内容审批表3.毕业设计开题报告4.毕业设计节目策划方案5.致谢6.毕业设计指导情况登记表7.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审表8.毕业设计答辩记录表附:毕业设计专场演出实况声像资料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诚信声明声明:本人严格按照《音乐学院2018届毕业设计实施细则》执行;必选作品属《音乐学院毕业设计必选作品目录》中的曲目;自选作品符合学院教学大纲的规定;节目设计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
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导师的耐心指导,自己精心设计,认真排练,其中的参考、模仿在所难免,但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
策划方案中对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公开出版物均进行了明确地标注。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设计者签名:2018年5月20日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审批表设计类别声乐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节目策划方案周文强(河西学院音乐学院14级音乐学2班甘肃张掖734000)一、设计作品《再别康桥》二、设计形式歌剧片段表演三、作品简介歌剧《再别康桥》选取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女建筑师、诗人、作家林徽因、以及她的丈夫建筑学家梁思成、爱慕者诗人徐志摩和哲学家金岳霖的爱情故事,在他们迷离的感情纠葛中以林徽因和徐志摩的那段康桥之恋为主,并以徐志摩著名的诗歌《再别康桥》命名。
该剧讲述了林徽因和徐志摩两人有缘无分的一生,表现了他们那代知识分子在艰苦岁月的挣扎中保卫他们的精神家园。
歌剧片段《再别康桥》讲述了在为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祝寿演出中,青年诗人徐志摩扮演爱神,林徽因扮演公主齐德拉。
徐志摩希望以爱神的名义向林徽因再次表白。
徐志摩手拿鲜花,深切的向林徽因表白,但终究没有留住梅花一样的姑娘,再次的分别到来了。
林徽因和徐志摩悲伤地唱起来《再别康桥》:“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这是在三年前康桥离别后的再别,这种分别不但是朋友之间的,更是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爱情彻底的幻灭的告别。
凄婉动人的旋律美得让人内心不禁为之颤动并惋惜。
他们分定了方向,林徽因走后他悲痛欲绝的又唱起《再别康桥》。
表达了诗人徐志摩虽然痛苦万分,但终究愿为林徽因在心底埋藏这份纯真的爱情。
四、作品规格歌剧《再别康桥》采用钢琴伴奏的形式,其中唱段《一首桃花》是一首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单二部结构的声乐作品。
并对歌曲部分进行导入。
A 段为歌曲部分,共分为两大乐句。
第一乐句为工整的两句话。
第二乐句共三句话,每句话又在内部进行扩展、分隔和连接,最终构成连句。
A 段后有一个一小节的间奏连接,调性由 g 小调转入降 E 大调,一小节间奏后进入 B 段。
B 段为整首歌曲的咏叹部分,在力度、速度、节拍、调性、音区上都与 A 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开始于降 E 大调,力度变强(f),速度变快,拍号为4/3 拍与 4/4 拍的不断交替,带有反复。
在高潮部分为了强调旋律的突出性。
尾声共 5 小节,奏出与引子相同的主导动机,形成首尾呼应。
从全曲来看,这是一首既有宣叙部分又有咏叹部分的歌剧唱段,A 段为宣叙部分注重内心的倾诉,如说话般自然流畅,娓娓道来。
B 段为咏叹部分,注重情感的表达,拍子的变换,音域的扩展,速度的加快都增强了曲子的不稳定性,使歌曲的律动更加丰富多彩。
引子《一首桃花》演唱结束后,通过钢琴间奏转调接入歌曲《再别康桥》。
表现歌曲《再别康桥》的主要形式是:独唱—重唱—独唱的表演形式。
通过男女主角演唱时的情感的强弱对比和肢体语言,表现两人难舍难分的心理活动。
五、设计的目的和意义节目设计选曲《再别康桥》选自歌剧《再别康桥》。
歌剧讲述了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陆小曼以及梁思成之间的爱恨情缘。
唱段《再别康桥》是歌剧中的精彩片段,在为印度大诗人泰戈尔的祝寿演出中,青年诗人徐志摩扮演爱神,林徽因扮演公主齐德拉。
志摩借爱神之口表达了他对林徽因的爱慕。
徐志摩和林徽因回忆起当年在康桥的情景,唱出《再别康桥》。
E大调奠定了此曲淡淡的忧伤的基调。
既表达了他们之间缠绵的爱意,溢满内心的哀愁,也表达了他们对命运的无奈之感。
选择此作品能很好的提高演唱者的表演能力和演唱技能,尤其是对歌剧唱段演唱及表演能力的提高,使演唱者的发声技巧和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六、设计过程(主要写你是怎样设计的?要有两个场景)歌曲《一首桃花》和《再别康桥》是歌剧《再别康桥》的唱段。
林徽因在香山别墅养病期间,徐志摩从上海来到此处进行探望,两人见面后甚是欣喜,互相问候关切后,谈起了林徽因近期在期刊上发表的诗篇《一首桃花》,徐志摩表示很是喜欢,此时音乐前奏响起,林徽因饱含深情的唱起《一首桃花》。
当徐志摩从泰戈尔口中得知,这是他和林徽因最后一场演出,林徽因即将离他而去的时候,他就想起当年自己和林徽因在康桥分别时写的一首诗《再别康桥》。
音乐响起,徐志摩和林徽因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出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
舞美设计:形象:服装要符合歌剧片段的要求。
以淡妆为主。
灯光:女主角演唱《一首桃花》时,只用追光。
男主角和泰戈尔对话时用面光,一直到男女主角两人演唱结束。
男主角和女主角对话时又用追光,直至结束。
七、预期达到的效果通过此次作品的设计,想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歌剧《再别康桥》,以及歌剧的背景所在。
总体而言,做到对歌剧的把握、音准的控制、气息和表演等之间的互相融合,把握声音力度的强弱,以对音乐情绪的高低起伏,喜怒哀乐做到独到的诠释,才能把歌曲演绎好,除此之外,演唱者遵循“字正腔圆”,发音正确,才能唱好歌,让听众听得懂看得懂演唱者所表述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故事。
八、经验与不足通过这样的形式来表现整个歌剧片段,既锻炼了我的表演能力,又提高了我的演唱水平。
但表演的歌剧片段内容是不完全的,还需要更加准确的排练来更好的去演绎这部歌剧片段。
对舞台的布置、道具、灯光、音响等硬件方面考虑也不够完善。
我们要一直去学习,不断的完善自己,不断的完善所选择的作品。
致谢大学四年的学习时光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我想对我的母校,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表达我由衷的谢意。
感谢我的母校河西学院给了我在大学深造的机会,让我能继续学习;也感谢音乐学院的老师和同学们四年来的关心和鼓励以及对我生活上的帮助,所有这些都让我充满了感动。
这次毕业设计我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他不厌其烦对我的毕业设计进行修改和改进,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
在此,向李老师以及帮助我的同学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更要感谢周老师在大学四年里在声乐方面对我的细心指导和培养。
最后,再次感谢参与我毕业设计的各位老师,你们的帮助给了我一个审视这四年来学习成果的机会,让我能够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
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情况登记表设计内容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指导时间必选作品 自选作品 节目设计 周文强 李晓娟 指导地点《两地曲》《请你别忘了我》歌剧片段《再别康桥》专业音乐学班级职称讲师指导内容学历 学生签名以下为指导教师日常手写记录音乐学 142 研究生 备注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评审表本页由指导教师手写评审 项目选题 质量 30%能力 水平 35%音乐 会质量 35%评审要素目的明确 符合要求 理论意义或 实际价值作品确定恰当查阅文献 资料能力 综合运用 知识能力 音乐会设计方 案的综合能力 节目编排能力 外文应用能力 曲目难度 编排水平 演出质量 时间保障 音乐会的实际价值评审内涵满分符合专业培养目标,体现学科、专业特点和综合训练的基本 10 要求符合专业方向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规律,有利于促 10 进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和应用能力的提高曲目难度适当,符合大纲或略高于大纲要求5能够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5能独立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声像资料,并运用恰当5将专业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有一定的艺术水准、总体效果良好10整体思路清晰;设计方案合理可行5节目编排符合毕业设计要求10能阅读、翻译一定量的本专业外文资料,体现一定的外语水平 5较好地完成音乐会选题的目的和要求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新10舞台表演、艺术表现的能力10符合毕业设计的时间要求5充分展示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具有示范性 5实评分指导教师成绩评定等级指导教师评审意见: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音乐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演出照片彩色打印照片(一)彩色打印照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