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研究

来源: 作者:尤海清周海华高晓丹录入:gaoxiaodan 发布时间:2006-7-18

16:31:56

(2001年度南京市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一、问题的提出:

《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全面推进德育工作的开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根据这一精神,我们认为,在开展德育工作的同时,应该重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正确认识自己是儿童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教会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摆正自我的位置,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态与他人相处,与人合作,尤为重要。

其次,正确认识自己是改变自我认识偏激现状的需要。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不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产生自大的情绪;而有些人轻视自己,认为自己的缺点太多,产生自卑情绪;甚至有些学生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而有些自弃的念头。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才能优化学生自我心理素质。

再次,正确认识自己是提高素质教育质量,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需要积极探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从而改变学生的心理状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鉴于以上背景,我们于2000年1月开始了《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研究》。

二、课题界定:

本课题是要调查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认识自我偏激”的主要类型与常见表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积极探究出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促进小学生自我心理素质的优化。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现代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以及皮亚杰的认识结构理论和科乐伯特的首先发展理论,为心理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心理健康教育是为学生所有,应努力排除正常发展障碍,以促进学生个人在各个阶段实现最佳发展。

2.素质教育理论。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四、研究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

人是可以发展的,对不同心理误区的学生循序渐进地改变其不良心理状态,是可能的。

2.情感性原则。

“以情动人,以情感人”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3.针对性原则。

对不同心理特征的学生,采取区别对待,跟踪调查的方法,有针对性地疏导学生改变偏激认识,逐步完善自我。

五、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研究的对象:

本校中高年级的全体学生。

2.研究的方法。

A.调查研究法:

采取问卷、个别谈话、座谈、家访等多种形式调查学生认识偏激的现状,分析成因。用排除法对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进行比较,以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用选择法检查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感受以及有关人际交往的情况。并了解前后两次检测的差异,以验证研究假设。

B.经验总结法:

对已产生积极作用的举措或方法进行总结,并逐步验证。

C.个案分析法:

针对学生中有典型转变的特殊案例进行跟踪研究,分析其中的积极因素,总结有效的方法、举措。

D.行动研究法:

在心育活动中,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开放自我,积极体验,促进自我认识的提高。老师也在行为练习中获取相关经验,总结有效方法。

六、研究的内容。

1.调查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现象和偏激的行为。

2.探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七、研究的过程。

课题研究的过程共分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申报阶段(1999.12-2000.1)

参加市、区心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根据本校实际状况,选择子课题进行申报。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00.1-2000.5)

调查3-6年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类型,分析原因。

第三阶段:实施阶段(2000.5-2000.12)

课题组在中高年级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形式各异的活动,探寻疏导对策。

第四阶段:提高阶段(2000.12-2001.6)

进行再次调查,针对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进行二次疏导诊断,验证并完善对策。

第五阶段:总结阶段(2001.6-2001.8)

撰写结题报告,进行个案、论文等相关材料的汇编,准备结题验收。八、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归纳出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四种常见偏激类型及其主要特

征。

滨小中高年级学生自我认识偏激情况

说明分析:

(1)在我校3-6年级共计616名学生中展开评估调查。

(2)相对而言,自我认识偏激的类型是根据学生的主要倾向得到的,类型的混

合是客观存在的。

(3)在四种类型之中,“自足”类型的人数比较多,“自大”类型的学生绝大

多数有着较富裕的家境,“自卑”类型的孩子大多数生活在外来打工者的家庭中。“自弃”类型的孩子极少,属问题学生,主要来自特殊家庭。(如:离异,幼年丧失父母,由亲戚照管等)

(二)分析出自我认识偏激的主要原因。

(1)家庭因素。

在富裕的家庭中,孩子的要求往往轻易得到满足,如果家庭成员特别是孩子的父母过度宠爱,就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了不起的心态。

而父母只专注于提供孩子物质上的需要,对孩子的学业与前途没有明显的或积极的期待。孩子往往产生自足的认知状态,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

另外,家境贫寒,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孩子虽然有健全的家庭,但是常会因为吃穿用程度等方面“不如人”的感觉;再加上学习成绩也不尽人意,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